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牵挂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2211040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2-21 10:43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牵挂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2211040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牵挂的讲记敬摘点滴
...是否要解释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种状况下需要解释?
视情形而定,有些误会必须要解释,有些误会可以不必解释。是否该解释,判断的原则就是在利益对方,有些解释于对方有益,有些不解释于对方有益,只要“不为自己,专为对方”,依此标准而定,就不会有错误。
585. 师父常说:“供养道场、供养出家众要有智慧,若道场不办道,出家人失去道心,供养者也需要负责任。”但师父又常赞叹谈禅法师供养道场,是以“因果各自负责”的态度。又说:“做好事不要怕流弊。”我们若以尊重恭敬三宝之心,不见道场及僧众过失来供养,即使他们不如法,耽于逸乐,我们是否仍能修积圆满功德?
若真做到不见世间过,晓得因果各自负责,你的功德是圆满的,不过这要真正有智慧。若其作恶不如法,破坏佛教形象,造的罪业极重,你的功德虽圆满可生净土,但对方造罪极重必堕三途,为顾及对方,我们也得要有一点慈悲心。
各人立场不同,谈禅法师是出家人,供养道场多半是其出家寺庙、受戒道场,这是“祖庭”,这是一份爱心、一份报恩心。而谈禅法师供养之道场并不在附近,无法照顾周全,所以说“因果各自负责”。若道场较近,能常去参学并照顾,情况就不是如此,因此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供养道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道场借给出家、在家人使用。譬如我建造一个讲堂,讲堂产权是我的,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在此办道,我可以租借给他,象征性地租,一年一块钱租金,办得如法就永远办下去,办得不如法就收回。这个作法好,将来不会有争道场的问题。
586. 有兄妹四人,父亲已经过世,生前留下十万元给母亲养老。现今母亲患尿毒病症,必须靠洗肾活命。老二、老三是学佛之人,发心当义工并到处捐款做慈善功德。母亲患病后,两人劝母亲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并希望母亲将钱捐出做功德。此举引起未学佛的小弟强烈反对,责骂兄长没有良心,置母亲生死不顾。请问此事谁对?
两者都对。学佛人懂得佛法道理,人在生病时把医药费捐出帮助其他病苦之人,自己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业障确实可以消除,若患者还有寿命,病会痊愈,若寿命已到可提前往生。这是学佛这一方对了。不学佛人说:“自己病这么重,却将医药费捐掉了!”此是世俗人情看法,也不能说错。
疾病的根源有三类:第一种是生理疾病。这是饮食起居不懂得调理,这种病痛医疗可以帮助。第二种是冤亲债主附身,所谓是无形的东西附身,这种病医药无法治疗,像《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所得之病就属于此类。这种病可用佛法超度、调解之法,债主若接受,病就会好。第三类是业障病,自己所造罪业深重,既不是生理病,又不是冤亲债主附身。这种业障病,超度无用,医药也无效,但还是可以治好,佛教导我们要“至心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如此方可治愈。所以,首先要省察病是属于哪一类型,该用何种方法治疗。
587. 楞严咒不能念,因为咒的原音已失传。请问是否可佩带楞严咒?进入洗手间或冲凉时是否要除下?
可以佩带楞严咒,这是佛经说的。虽然不会念楞严咒,但佩带在身上,鬼神也会尊敬。入洗手间或冲凉,一定要取下,这是对经咒的恭敬。
588. 若只看或听一部经,并老实念佛,又依老法师的方法修行,请问是否能生净土?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老实念佛决定得生净土。
589. 家中有昆虫窝、蜘蛛网,请问应如何处置?
你要请它搬家,最好在前三天通知它:“三天之后,我来清除。”我们也念经、念咒为它回向,请它赶快搬离。我们有礼貌的预先通知它,请它先做准备,再将它清除。清除只是把它清出去,不能杀害它。
590. 读经时若有人来,经读了一半,请问是否继续读或重读?若续读,是否下一半经就白读了,既无功德亦无福德?
你对功德与福德的执著太重了,不必想福德与功德之事。你读经目的何在?若是为修戒定慧,读经时则要预防,读完一部经估计需要两小时,这两小时把房门关起来、把电铃拿掉、把电话拔掉,这样就可不受打扰。若当中有人打闲岔,确实会破坏修学功夫,这可事先预防。若读经是为求明理,这就没有关系,客人来了就接待客人,客人走了就继续再读,功夫依旧不会间断。
591. 读经时总有妄想,且是一边读经一边打妄想,请问应如何对治?
最好的方法是已读的部分不算,重头再读,若还打妄想,再不算数,重头再读,必须如此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妄想杂念。古大德教导我们,世出世间的事业成功在于精进,失败在于因循放逸。所谓“克己作圣”,凡圣只在一念之差,凡夫无法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圣人有能力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就仅一念之差,所以要学习克服自己烦恼习气。
592. 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你应该先把世间学问学好,有一技之长能帮助自己生活无有牵挂。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过就好,这样就能全心全力来学佛。佛法言:“珐輪未转食轮先”,我们最低的生活若有问题,还有何心思学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过自己最低的生活没有问题,一家人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样学佛才能得力。
古时候出家人道业成就多,现在出家人道业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时候居士供养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产业。寺院将田地租给农夫,寺院的经济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没有经忏佛事与应酬。因为经济没有问题,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现在困难了,寺庙没有恒产、没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经忏佛事与法会,所以出家人修行道业很难成就。我们仔细观察,在家信徒为什么有成就?在家人有事业,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净。
出家人即使在现今环境,要如理如法修行,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乏信心,“这要靠什么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能靠得住吗?”自己没有信心,这就难了。果然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一点疑虑都没有,饿死也情愿。佛菩萨一定会照顾你,真有苦难时会有人来帮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缘分,这是三宝加持。
我们对经济来源没有把握,因为我们不知道何人会来供养,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念佛只为求往生净土。真正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的心更加坚定,老实念佛。一天没得吃,念一天佛;两天没得吃,念两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我们要有如此的信念,不要贪生怕死。《净土圣贤录》的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一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带他往生了。有这个例子,我们怕什么!弥陀经云:“若一日到若七日”,我们相信,所以心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决定不向外攀缘。若有人送钱来供养,钱的数目太大,我们要问:“你钱从何而来?家人晓不晓得?”供佛的财是净财,若家人不知,会破坏家庭和睦,或者来源不正、借贷,我们可以不接受供养。
593. 成佛是业障已经全部消除,请问何以释迦牟尼佛还要受果报?
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到世间来是表演唱戏给我们看,不能当真。我们凡夫是真有业障,佛菩萨是游戏神通,不是真有业障。释迦牟尼佛是摩耶夫人怀孕十个月才投胎,从小慢慢长大,示现八相成道,那是演戏,不是真的。
《梵网经》说:“世尊到我们这个地球来,表演八相成道、表演成佛,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但是他来表演,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也是来表演的,都不是凡夫。不仅这些出家弟子是佛与大菩萨示现的,许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也是菩萨再来。《观无量寿佛经》的韦提希夫人,也是佛陀再来示现的。我们在《华严经》看到的菩萨、声闻、缘觉、天神、杂神,统统是诸佛如来化现,没有一个是凡夫。他们的业障全部消除了,是来表演给我们看,帮助我们觉悟,要是当真就错了。
594. 请问为何西方极乐世界一直强调寿命无量?如果寿命终了,神识又往何处去?
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强调寿命无量,它是事实,确实佛的寿命无量,西方世界所有众生也都是无量寿。佛灭度后到何处去?到他方去作佛,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寿命到了,成佛了,那是应化身,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十岁入般涅槃。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应化身,应化身的寿命无量寿,不可思议!
说“强调寿命无量”也不无道理,我们这个世间寿命太短,学东西时间不够用,所以学不成功。譬如,一般修学成就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没这个寿命决定不能成功,而西方极乐世界人是无量寿,对他们来讲这就不难。他方世界固然也有比我们这个世间寿命长的,但是没有到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寿命,所以无论在哪个世界修学都不是一生能成就,生生世世都是进进退退。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成就,只有进步快慢不同,决定没有退转,这是修学的环境好。
“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但这有量的无量没有人能算得清楚。《无量寿经》比喻说,佛弟子中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神通智力都像目犍连一样,共同来计算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亿劫都算不出来。“有量的无量”是真的无量,这才晓得他们统统成佛了。
595. 请问居家风水及祖先坟墓是否会影响在世的子孙?
“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转,能转境界,你决定不会受风水、坟墓的影响。譬如我赞叹你,你欢喜;我骂你,你生气,你的心会被境界转,就会影响,你就有命运、有风水。我骂你,你不生气;赞叹你,你不欢喜,你的心清净不被外面境界动摇,风水对你就没有影响。
596. 老法师毕生提倡佛教是教育,经过多年的弘扬,似乎佛教已回归到教育的本位。近年来,老法师提倡宗教融合,请问这是否将佛教又回归到宗教的地位?
你仔细地观察,不是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将世间所有的宗教都带回到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我跟许多宗教接触,特别强调“宗教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