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2-16 17:27
標題: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十一集) 2005/2/23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04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看到大家都法喜充满,我们先来回答问题。
问:第一位朋友问到,请问老师,学习《弟子规》有没有其它相辅相成的学习教材可以帮我们更上层楼?其学习的顺序次第为何?
答:《弟子规》可以配合《德育课本》来学习。《德育课本》好像就是这些古圣先贤把理论跟方法示现表演出来,能够让我们对于这些理论方法如何活用,这些人情练达会提升,所以这《德育课本》是一个好教材。我们的《德育课本》有白话解释,每位要弘扬文化的朋友可以以这个为辅助,来学习、来跟家长、孩子上课。另外《弟子规》之后,我们可以学习《三字经》,可以学习在清朝陈弘谋先生编的《五种遗规》,尤其我们先扎根的是《养正遗规》,再继续可以研读四书。
我们在网络学院将会有一连串的课程会来上,会上《德育故事》,也会上《三字经》这些经典。我们也会从《四库荟要》,《四库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四库全书》有一千五百本,那《四库荟要》是把它浓缩变成五百本,所以我们会研读《四库荟要》,都把它用在课程当中,所以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整个四书我们能够好好深入、好好学习,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会扎得非常牢固,之后我们再继续学习五经。其实这个顺序在《三字经》这部经典当中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也可以翻一下《三字经》。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再来《三字经》,还有一本也很重要的书《孝经》,这也要好好的学习。
问:下一位朋友提到「自古至今谁无死」。(不是,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愿同修自己做,全面推广《弟子规》,跟大家共勉之。
答:我们了解要从经典做起,要从孝做起,要从我做起。
问:这位同修提到,「勿轻訾」是念(ㄗ)还是念(ㄗˇ)?
答:这个(ㄗ)应该是古音读法。现在有很多是语音跟读音,一般读音是读古书的时候用,比方说,「出必告(ㄍㄨˋ),反必面」。那我们读经典尽量用读音,因为古代人这么念,我们尊重,不要去改。可以读「勿轻訾(ㄗ)」。
问:「称尊长,勿呼名」,在佛门如何落实?
答:我们就叫陈师兄,陈师姐,就没有呼名。
问:现在大家都省略的称「行师」而不称「悟行法师」,如何改?
答:这是法师的法号,当然是悟行法师,可以。那行师,因为这也是法师的法号,而不是他的名字,所以称行师可以,也不是呼名。
问:有时介绍长者出来必须连名带姓,应如何尊称?
答:介绍长者,应该不用我们直接连名带姓讲。一般是我们的长者「这一位是我父亲,这一位是我叔叔」,比较多这个情况,不可能我们去介绍长辈,然后还介绍他全部的名字。基本上,应该是长辈自己拿出名片来,或者自己讲,「你好,你好,我姓什么」。应该我们只是在当下先让他们互相熟悉一下,了解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介绍长辈说「这一位是我爸爸,爸爸叫某某某」,那没有这样介绍的。一般比方说,我说「这是我父亲」,那对方会怎么讲?「蔡叔叔你好」、「蔡伯伯你好」,因为他是我父亲,所以应该不会有错,跟我同姓。
问:在同一个团体里,有一位以上同姓的长者时,如何尊称才不至于会混乱?
答:比方说是陈先生或者陈师兄,应该两个人年纪会不一样,一个可以叫大陈师兄,另外一个可以叫小陈师兄。你看我们古代人,比方说我来自左营,可能就叫「左营蔡礼旭」,很多都在一个人姓前面都会加一个他的出生地,一来好辨认,二来也不忘他是这一片土地养大的,也要时时记住故乡。这样应该没问题。或者你就叫他左营蔡师兄,一个是台南蔡师兄。
问:四岁的幼儿在家自学,落实了《弟子规》,还可以从哪些经典入门?
答:我们刚刚也有讲到整个读经典的顺序,《三字经》上讲得很清楚。《弟子规》最重要要重复提醒,一定要让孩子扎扎实实扎下去,当他扎得愈深,这些经典就会跟他很相应。所以诸位朋友,读书不是读得多,最重要要用得出来,半部《论语》都可以治天下。我们为人父母看着孩子背很多经典,你更要注意到一点,他的行为有没有端正?有没有谦恭?我们之前的课有提到,林则徐先生有提到两个有关读书的重要教诲,「行止不端,读书无益」。面对这些圣哲人的教诲,诸位家长绝对不要抱着侥幸的态度,这些都是定则。你不要说孩子背很多,你已经发现他的言语行为已经有贡高我慢,这个时候你可不要再侥幸。所以确确实实一定要让他养成这一些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这些经典才会利益他的人生。
问:国小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家自学,四书五经已背诵完,没有适合的国中衔接,要如何把孩子带好?除了生活上落实《弟子规》,尚可读哪些经典?或者只要一门深入即可?
答:对于孩子的影响,家庭还是占大的部分,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记住,自己要以身作则。我是从小到大没有读过经典,真没有。但是后来从事教育接触经典,为什么很相应?因为父母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打了这些做人的根基,所以确确实实愈深入经典、深入教育,愈觉得父母太伟大,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至深。所以我们还是要抓回教育的本质,「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教子使作善也」。只要你的家庭当中有很好的学习气氛,有很好的这些做人的榜样,这个孩子不可能有太大的偏颇。而因为我们现在整个教育的政策,还没有办法短时间之内就这么样的重视中国文化的熏习,所以只要您的孩子在小学以前都把《弟子规》的根扎好了,往后纵使到国中去,面临一些与同学相交往的状况,你也可以把这些机会抓住,当作机会教育点来给予辅导,那他也会从中有所成长、有所历练。
问:下一个题目是,想在小区推展《弟子规》的教学,请教老师应如何着手?可否请老师分享海口启蒙中心的创办经验?
答:教育,我们又回到一个根本就是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教。所以整个经典教育、德行教育的成败不在小孩,而在谁?成人,大人。这个课程真正的核心在家长课,还有教师课,这两个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长者。当然假如一开始叫诸位朋友去教教师课,怕你会太紧张。刚好是因为我已经从事几年教职,我们抱持着一种分享的态度去上教师课。假如您没有教学的经验,您就从小孩子开始上,那你就会累积教孩子德行的这些经验,慢慢又跟家长有比较多互动以后,就可以开家长的课程。等你办几个月以后,相信你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可能胜过一般学校的老师。我们现在想想,很年轻的老师出来多不多跟家长沟通?多不多?愈来愈少,因为学校对德行的重视度不够,德行不重视的时候,就很少跟家长有这一方面的沟通。当你不断接触家长、接触小孩,你对于如何去调教孩子德行的经验就会愈来愈高,到时候我们厚积薄发,你这些经验有了,就可以开教师的课程。
我们在海口的办学经验,最重要是了解到孩子德行教育的成败是在家长,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常说读经读经,读经是目的吗?诸位朋友,读经是不是目的?不是,读经是方法、是手段,它真正的目的在让孩子有好的德行。所以我们做任何事绝对不要忘了你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不要走到半路迷失了方向,而把它变成「背多少」。所以既然德行重要,那如何成就孩子的德行,必然要先上行下效。所以我们把重点摆在家长跟老师的课程,每个礼拜都是一次,不间断的熏习。
因为可能有一些老师您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您可以从小孩先教起,积累这些教导孩子德行的这一些经验,慢慢的也可以跟很多家长有互动,开始跟家长沟通德行教育、沟通家庭教育。等这些经验愈来愈丰沛了,有老师他真的很有心,希望把孩子的人格教好的,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顺势再开教师的课程。我们也有很多的老师,义务的老师,他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有的开公司,有的在航空站上班,各行各业都有,但是他们重视到德行的重要性,他们也愿意出来奉献一分力量,所以也都在几个月之内有很大的成长。真正的专业是在那一分用心。当你真正用心,可能两、三年的教学经验会胜过别人十年以上的经验都有可能。所以有愿就有力,最重要还是要有这一分愿心,就会有力量。
问:这里是他的心得。从以往爱就是慈悲的大概念,进而了解到爱就是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这么实在贴切,也深切体会出一切唯心造的真谛,而知观照存心的重要。学到了抓住机会教育点,是导正孩子行为的重要关键时刻,尤其是「慎于始」,更学习到解决的方法。从事件本身是果,去找出原因才是根本之道,当然力行是成就的关键。
答:这位老师把我十天的课程做了很好的总结,抓到了很多重点。
问:接下来一个问题,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是混龄教学或是依年龄层一个班级?
是混龄。但是我们是每个礼拜上一次,德行教育一定要回归到家庭,回归到生活之中,而不是上几个小时就能成就的,道在生活。我们其实是带动家长跟老师之间对于德行的重视度,希望把德行的重要推到家庭、推到学校去,这是我们国学启蒙中心成立的一个目标。因为我们才几个人,又能教多少学生?是要唤醒家庭跟学校对于德行的重视。
问:目前中心的学童最大几岁?最小几岁?
答:最小有差不多两岁的,最大也有初中生。我们刚好在寒假期间办了一个青少年营,本来要开二十个人,后来开到八十个人。我们也是发现了青少年教育很大的问题,所以就安排这个寒假来办,也是都在积累经验。那平常每个礼拜是办小孩、小学以下的,当然他是初中生来听,我们也欢迎。至于往后有没有要开初中的,我们就视情况而定。刚好这一次初中,中学生的中国文化研习,假如回响很大,说不定我们会继续开这中学的班,一个礼拜也开一次,一定要长时熏修才行。因为教育能不能等?不能等。
问:中心的课程只教《弟子规》吗?一面教一面落实,预计多久可授完这套课程?
答:当然不只教《弟子规》,我们还教《朱子治家格言》,还教《孝经》。因为后来我就到各地去演讲,所以确实我跟杨老师回头一看,都不知道我们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真的不知道能做得这么快,想都没想到,都是古圣先贤冥冥当中的保佑。所以我们现在都是以各地的这些老师来教学。当然教学的顺序也是依照《三字经》的教诲来推展,所谓「依法不依人」。而家长跟老师的学习,除了当地会持续办以外,我们已经成立网络学院,您上「大方广」就可以查得到。这个网络学院上,我很多次的讲课都已经挂上去了,最近我们还会挂徐醒民老师的一些讲课的内容,保证让大家学习不完的。因为我们也会持续再把新讲的课挂上去,所以「活到老,学到老」。
一般我们对家长或者对小孩,一本《弟子规》讲多久?你们猜猜看讲多久?一个礼拜一次,假如我们这一次讲《弟子规》讲四十节课,讲多久?十个月,一个月假如当四次上,那应该差不多上九个月。我们在上这本《弟子规》,是不是只有上《弟子规》这本经典?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上《大学》?有没有上《中庸》?有没有上《论语》?有没有上《格言联璧》?理是相融的!所以当你去准备课程,自然就会对这些相应的教诲会把它一起融入、一起学习。
这是跟我的老师净公上人教授学习,你看师长虽然他是讲这一部经,所有其它经的重要教诲,他都把它用在最适当的道理,让我们一听马上对这一句经文非常的深刻。所以跟到一个好的师长,你可以少花很多时间,就可以把很多重要的教诲领纳于心。
问:「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中心将来会再安排读诵四书五经、《唐诗》、《古文选》之类的课程?
答:四书是纲领核心,这是一定要读。我们先把前面的步伐踏稳一点,最好是您可以持续每个礼拜背一篇古文,三百个字就好,每一个礼拜背一篇古文,一年下来可以背几篇?差不多五十多篇,那你的古文基础就扎得很扎实。读这些经典,最重要是自利利他,所以读四书、读五经,要把这些道理用在生活之中,不然书读愈多可能变书呆子了。我们要活学活用,学问贵在能够通权达变,而通权达变很难是在书本里面悟出来,都是在哪里悟出来?生活落实当中悟出来。
比方说,我们说「凡出言,信为先」,那完全不能说谎吗?是不是都不能说谎?要权变。假如你说谎可以救一个人的命,那当然要说谎,因为所有的学问都是在利益他人。所以只要能利益他人,当然要懂得权变。举一个例子,当初孔夫子在卫国,刚好发现有一个臣子要叛乱,在那里制造大量的机械这一些刀具,结果这一个臣子就把孔夫子团团围住,就跟孔夫子说:你已经发现我的行动,所以你必须对天立誓,我才能放你走。孔夫子就对天立誓:我绝对不把你的事说出去。他军队就撤掉了。军队撤完,孔夫子马上说:走,我们去告诉他的国君。子路在旁边就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言而无信?凡出言,信为先。夫子就说:在被强迫之下而承诺的信用,不用遵守,那是他强迫你的。纵使我因为不守信用而丧失了我的名誉,我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国家再发生大的战争,让人民生灵涂炭。所以什么东西比孔夫子的名誉更重要?人民的性命。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一个最高指导原则,叫念念为众生。怎么样做能够对众生好,你就懂得通权达变,该开戒、开方便谎话,你就会开了。而这些都要经历过一些事情,你才能够积累这些人情练达。
《唐诗》,我们比较不鼓励先背,因为诗里面有太多的情感。在康熙皇帝的著述里面,他二十岁以前的皇子、皇孙,不让他读诗词,为什么?人的理智不知道要几十年才建得很稳固,但是人的情感不用教都自己来。我也在课程里面讲过,自己没有谈过恋爱,唱情歌还可以让底下的人在那里掉眼泪,不用学就很会。所以明明就没什么苦,被那些歌曲一影响愈来愈苦,触动了很多那种情绪的部分,触动多了就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我们看看现代年轻人怎么样?
以前看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直接把他们当地现在在唱的歌拿来听一听就知道。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移风易俗,音乐也可以败坏社会风气。所以现在的社会如何?请我们去看看排在前十名的歌曲是唱什么,那就知道了。为什么必须在小学的时候就教他们如何判断好的对象?因为上了初中以后,一大堆情歌一唱下去就没有理智,所以先打预防针。所以《唐诗》并不是在读古文的安排的前面。
我们看《四库全书》,经、史、子、集,集是属于文学类,文学都是排在后面。最重要从哪里下手?经典。再来历史,因为历史是经典表演,所以我们才读《德育故事》。再来「子」,这个「子」是对经再进一步去发挥。因为经书都已经传了几千年,所以各个朝代的读书人都会在那个朝代再下他的批注。现在让你去看宋朝的批注,你看懂不懂?有点懂,可能又不会太懂;但是你假如看清朝的,可能就更亲切一点。
问:请问老师现在很多小家庭不是三代同堂,或双亲已故,因此无法落实《弟子规》中孝亲的教导,请问要用怎样的认知或方法来教导下一代?
答:孝的根本在不忘本,在念恩,这是人的本性就有的。所以纵使他双亲已故,总有长辈照顾他。这个照顾他的长辈,就可以让他学习念恩,学习报恩。另外不是三代同堂,是小家庭,那也事在人为。比方说,可能不是常常可以回去看望,那我们每一次,比方说汇钱给父母的时候,你就把儿子带去,甚至于教他如何填写汇款单,让他知道我们是时时刻刻在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常常天气变化了,孩子也在旁边,打一通电话问爸爸、问妈妈有没有多穿一点?晨昏定省,可以表演给他看。
然后一有空,开着车子回去探望父母,纵使没有住在一起,也能够落实孝道。回去探望父母,不在于次数,而是你每次回去都是非常真诚的孝心,孩子很敏感,都感受得到。你假如到最后做成形式,那孩子的感受就不强烈。之前我们在课程也有举过,确实常常回去,一进门,打开报纸,坐在那里等着吃饭,吃完饭说:妈,我回去了。回去以后,两个老人家累得半死坐在沙发上,不如不要回来!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重要。拿出真心,拿出德行,不要在行为当中看表面而已。
问:请问老师,如果学校并不是很认同《弟子规》,而家长也以升学为己任,作为老师在这样的环境要怎样尽到老师的责任?是否有什么善巧方便?
答:学校不认同,正常;家长以升学主义为己任,正常,没教!对不对?那整个大洪流都是这样,这很正常。所以这个时候学校老师重要,因为家长并不懂,并不是很懂教育;我们都读了四年,读了几年的教育,总比家长懂一些。当你教孩子《弟子规》,教他孝顺,谁的感受最强烈?当然是他的父母!那他尝到甜头自然就支持你。所以我们要,今天你要这样走过去,你也要看到远景在哪里?远景就在有德行的孩子学习一定好。学习分数很好的孩子,德行不一定好,而且很可能会不好,因为他面对学习不放在做人做事,只放在分数的话,那要学到做人很困难。
这里就有一封信,待会我念给大家听。就提到孩子从小都不做家事,后来嫁为人妻,她的先生受不了了,跟她离婚,待会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做人做事都影响一生。但是人往往都要到事情发生了,才说:怎么会这样?所以很多我们一般的话语很难听,但是也很贴切,叫做「不见棺材不掉泪」。确实一个人要谦卑,要有受教的态度,那是非常大的福分。
家长只要感受到孩子在德行有进步,回家还会帮他盛饭,可能都把他感动得怎样?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自然而然他就会开始认同老师的教导。所以我记得我要离开我教的那一个学校,就有家长过来,他就说:老师,你今年就要走?我说:对,我去澳洲念书。他说:都已经有人在打听要把孩子希望能够到你班上去。其实家长他只是还体会不到德行教育的重要,只要有人、有老师真正重视做出来了,家长他也会慢慢重视德行的教育。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还要拿着鞭子叫他念书吗?不可能。但是假如是拿着鞭子叫他念书的孩子,那一枝鞭子要拿多久?我们怎么都干那个遥遥无期的事情?难怪老得特别快,忧能使人老。在家长假如真正重视德行,学校的风气就会转,所以家长还是关键,因为有一句话说:小孩怕老师,老师怕校长,校长怕家长,家长又怕小孩。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循环,不知道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问:下一个问题。
答:诸位朋友,万事起头难,但是难行能行,功德才大。在这个大时代,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忧的是怎么这么乱?喜的是建功立业更待何时?人生自古谁无死。其实好坏只在你一念之间。诸位朋友,我们这一生已逢圣教,这一生已经知道往后的去处,你心都安住了,你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能够闻到圣教,我都觉得这一生我已经不缺什么,值回票价,以后全心全意为众人服务,心已经安住了。因为也明白万般皆是命,那你还去争什么?那不是自讨苦吃!
问:请问老师,现在经济不景气,在工作与教养孩子的时间上有所取舍,要用怎样的态度和做法,才能尽到教养子女的责任?
答:照顾孩子,不只是在时间的长短,重质比重量更重要。我们也曾经提到,假如每天十分钟、二十分钟坚持跟孩子讲《德育故事》,而且每次讲的时候手机都关掉,谁找都没用,就是陪儿子。等你能够做三个月、五个月,这样的父子关系好不好?一定好。因为父子关系会疏离,那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当我们不去关心孩子,久而久之,你那个惰性就上来了。然后确实亲情是需要经营的,你不经营当然就愈来愈淡。
而且我们回想一下,像我父亲那一辈,爸爸有常常在吗?每天工作很辛劳!但是因为父母工作很辛劳,孩子都看在眼里。那现在为什么孩子教不好?因为父母看起来工作也没有什么辛苦,每天都睡得比他们还晚,然后可能常常出去,因为有钱,买东买西的!所以你真心去为这个家庭付出,孩子可以感受得到的。
所以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很优秀,父亲很早就不在身边了,母亲带大的。一个母亲要带两、三个小孩,辛不辛苦?辛苦!赚钱就耗掉她大半的时间,但是当一位母亲她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魄力,愿意去扛起子女的教育重责,光是她这一个决心,她的孩子对她就很尊敬。母亲也演出屹立不摇,演出一种勇气给孩子看。所以我几个同学他们当了老师以后都跟他妈妈说:你不要工作了,我们来养你。所以你看,辛苦了几十年,晚年也是很好。人生不要去求有一盘好得不得了的棋,最重要的,纵使这一盘棋不是那么好下,我们也能下的有声有色,保证中晚年你会很好。所以还是在那分真诚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
这里有一篇文章念给诸位听一下。这一位朋友相当难得,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可以法供养的机会。很多老师都问我,他说:蔡老师,你讲课很受欢迎。我说讲课受欢迎,不是在讲台练出来的,是在哪里练的?因为我从小就有什么雅号?太热心,所以平常一看到有机会,赶快就跟人家讲。我有时候去,比方说去礼佛,刚好拜佛像拜下去,旁边的人看我,你拜的好像有模有样,马上就跟他讲解,再来还带他到外面去看,这个叫四大天王,这是表法的。处处都在练习,这叫平时如战时。
然后我不会放过每一个法供养的机会。我就跟很多老师讲,我说这一次我们在此地讲课,以后要向各国翻译,所以会有很多国家的人看到,你们有好的例子要跟我讲。后来过了几天,他们没例子来,我就打过去,我说:你们怎么都没有例子?他说:老师,你的例子都那么多了,还要我们的?我说:你们这么好的机会不珍惜,丢一个好的例子,能够让每一位朋友家长一听就很有感受,懂得反省。他这个故事供养了多少人?算不清楚,这么好法供养的机会不做。所以你法供养愈多,聪明智慧愈大。
我记得我到一个学校去,刚好遇到一位朋友,他是一般的人觉得神经比较不正常。但是我不觉得他神经不正常,因为我觉得他的烦恼比我们还少很多,反而可能我们神经比较烦。结果他看到我马上跟我打招呼都是脏话就出来,但是虽是脏话,态度很亲切,那也是打招呼,不要执着。但是后来我每一次看到他,我就跟他,「阿弥陀佛」。喊了几次以后,他又跟我打招呼骂脏话,我就说:我都跟你讲阿弥陀佛,你以后也要跟我讲阿弥陀佛。结果他就试了一下,「阿弥陀佛」,有一点应付,但是要慢慢鼓励。后来看到我都是阿弥陀佛,阿赖耶识怎么样?我只怕我这一生没有成就,不怕往后不能跟他一起同生极乐国。因为我们是欢欢喜喜跟他结这个法缘,下一次见到面一定会很能够契入。后来他远远看到我就「阿弥陀佛」。所以不要放弃一个跟众生结好法缘的机会,这样子我们就能法缘殊胜。好,那这一节课先到这边,谢谢大家。
【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