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0三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2-12 11:51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0三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0三集) 2014/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6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四八页倒数第三行,科题「总结十方往生无尽」。请看经文: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在这段经文,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世界名号、诸佛名号都说不尽,太多太多了,何况其中『菩萨众』更多。『当往生者』,发愿往生的人,单单说名字,说一劫也说不完。这个劫没有讲中劫、小劫,那就是大劫,一个大劫都说不尽。我们知道往生极乐世界人太多了,极乐世界能容得下吗?这让我们怀疑。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人口有七十亿,已经有人满之患,极乐世界这么多人,如何能容纳得下?前面我们读过,极乐世界跟十方世界不一样,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众生全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身土都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境界相,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国土、万物无一不是阿赖耶所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有大小、有浅深,无不是相对的。但是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十方只有实报庄严土才是法性土。十法界,十法界是方便土跟同居土,全是阿赖耶所变的。
有没有世界纯是净土,就是实报土,心现没有识变?有,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两品经文给我们说明整个宇宙的状况,确实有纯净土,这个佛国土里没有方便土、没有同居土,也就是没有十法界,只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菩萨从哪里来的?也是十方佛国土,证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与哪一个世界有缘,他自自然然就到那个世界去。有缘,在临终的时候,世界就现前。这个说法我们能够理解。西方世界,缘无比的殊胜,这什么原因?一切诸佛没有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不赞叹极乐世界,没有不劝导一切众生。这个众生范围很广,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佛劝大家弃恶扬善,改邪归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弥陀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一生圆满成就,所以往生的人不可计数,数字说不出来的。「皆是如来愿力所持」,这个如来是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愿力所持,「光明所摄」。
下面念老引用智者大师,中国隋唐时代天台宗的祖师。中国、日本、韩国都有传说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释迦牟尼佛在中国示现的,比丘身分出现在中国,善导是阿弥陀佛。日本有这个说法,我在日本问日本的出家人,日本人有没有?有,他们很肯定,他们没有怀疑。智者大师临终的时候,他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是为我们示现的,给我们做榜样的。他临终令门人,他的弟子,「唱无量寿佛」,唱诵佛号,「及观经题目」,《观无量寿经》的经题,「合掌赞曰」,这是大师所说的,「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唐代的时候是佛法最盛的时代,我们看这几句话,这个时候是释迦牟尼佛像法时代,不是末法,学佛的人多,发心念佛修净土的人不多。佛四十八愿广大无边际的接引,极乐世界庄严净土,我们前面读过了,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这是说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易往,真的是很容易往生,没人修,证明难信之法真难信。反过来,「火车相现」,火车是地狱,地狱的境界现前,只要这个人「一念改悔」,一念忏悔、改过,现在讲认错,后不再造,只要有信愿持名统统都能往生,「尚得往生」。这句话说明前面这一句易往无人,容易去。又何况「戒定熏修」,我们没有造那么重的罪,持戒修定,「圣行道力」,依着佛的教诲认真的学习,这就是圣行道力,「实不唐捐」,实实在在没有空过,唐捐是落空,决定不落空。这段话智者大师说的,说完了,「称三宝名」,大师往生了。佛来为我们示现,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看到生起信心。
唐朝法照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传记里面说得很清楚,记载这桩事情,他在用斋的时候,低头看到钵,钵里面现出一个境界,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看得非常清楚。他没有上过五台山,他不知道什么地方,把这桩事情告诉大众。大众听说,其中有人知道,告诉他,根据你所说的,好像是五台山文殊菩萨,传说文殊菩萨在五台有一个寺庙就是大圣竹林寺。于是他就发心去朝五台山,到五台山真的见到了。因为他去,看到地方很熟,他记得很清楚,见到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在讲经教学,他听了一座经,听完之后向文殊菩萨请教,在这个像法讲经,末法快来了,这个时候修行修什么法门最得力?文殊菩萨告诉他,「诸修行门无如念佛」。诸修行门就是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比不上念佛这个法门。他自己说,他说,「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佛智,就是成佛,过去劫中他是念佛,念佛成佛的。「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前面这两句是讲的教,禅定是说的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这句话说得很重,说得非常的切要!法照大师就问:「当云何念?」怎么念法?文殊菩萨就告诉他:「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时,决定往生」。这两位菩萨给他授记说:「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无上觉就是成佛;「若善男女愿疾出离」,这个疾是快速,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应当念佛」。而且还传他念佛的声调,就是念佛法门里所说的五会念佛法门。五会念佛失传了,民国初年有些法师未出家之前学音乐的,他们凭着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念佛谱,五会念佛。我看到这个本子,我也找到懂音乐的,他们演奏给我听,我说这个不是法照的原本。为什么?念佛最重要是让人听到生清净心,他这个腔调不行,照这个方法念不能得清净心,所以真的是失传了。法照大师原本是修禅的,见了两位菩萨开示之后,他专修净土,回来之后提倡五会念佛,成为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
下面再给我们介绍一位慧日法师,这个法师是从水路到印度,天竺就是印度,到印度健驮罗国,这个地方东北有山,这个山上有观世音菩萨像,非常灵感。慧日法师在这个地方「七日叩头」,七天七夜念观世音菩萨求感应。「又断食毕命为期」,发的真诚心,念了七天七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告诉他,「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慧日法师感应观世音菩萨现身为他说法,亲口传给他念佛法门。讲得这么清楚,教他唯念,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其它的都不必要,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所传的。
菩萨传给慧日大师,我们今天读到这段文,那就是慧日法师把这个法门传给我们了。我们如果能信、能愿,信得过,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像这个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对了,必定得生净土。「可见净土法门」,真正是「胜过诸行」。佛对谁说的?对根熟的人说。什么叫根熟?他听了真信,没有丝毫怀疑。真正能听懂,真正一心专念、决定求生,这个人叫根熟众生,这个人这一生当中必定得生净土。生净土就是佛菩萨度一个众生成佛了,生净土跟成佛是同一个意思,生到净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
其它,这又举几个例子,「如天亲大士《无量寿论》」,《无量寿论》就是《往生论》,天亲菩萨作的,是天亲菩萨修净土的心得报告。在中国,净土的经论不多,三经一论,在各个宗派里面来说,净土经论最少,少就容易,古时候受持就是受持三经一论。清朝晚年咸丰年代,魏默深居士将《普贤行愿品》最后的一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这一卷附在三经的后面,于是净土就有四经一论。诸位要是看到四经一论,就是指这桩事情。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里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取出来放在四经之后,就变成五经一论,这是现代人所依据的经典。印光大师做得好,真正可以说净土经论达到圆满了。魏默深的不错,《华严经》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近代弘一法师,大家知道弘一法师专修净土,持戒念佛,他在净土经论里头他选的是《普贤行愿品》,他的早晚课都是读诵《行愿品》,也是念佛往生。马鸣菩萨的《起信论》,智者大师的《十疑论》,统统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以及永明大师,「天如、楚石、莲池诸大德」,所有著述,他们的著作,「莫不殷勤赞叹,导往西方。决无欺世误人之事」。这是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我们应当感恩,这些大德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何况我等生当像季」,这个像还是用末字好,当时已经是在末法时期了,「法弱魔强」,这是我们现前的社会,「独力修行岂无错路」,真正是独力,一点都不假。像法时期还有修行人,多!一个寺庙大家都修,依众靠众。现在大家不修了,真正发心是自己去干。所以这个地方还是用末字好。「若复徘徊不信」,对这个信心生不起来,「深恋尘劳」,那就麻烦大了,对这个世间你有留恋,你有贪恋,那就是底下所说的,「如蛾赴灯,如鱼处涸,曾不需时」。
这一段里面,我们参考数据统统都有,有「法照」,「莲宗七祖之第四祖」,没错,现在是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是十三祖,十三祖里头的第四祖,这里记的不错。「唐朝大历二年止于衡州」,就是现在的衡阳,「灵峰寺,慈忍戒定」,这四个字是赞叹他,「当时之宗师」,他是禅宗的。「尝于僧堂之食钵中现一寺」,这个寺的匾额叫「大圣竹林寺」。这个里头说了,他去朝五台见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年」,应该是大历四年,「于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因制五会法事赞,以定其法式」,以后在五台山建竹林寺,代宗时候他为国师,大历七年圆寂的。这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
我们再回来看念老批注最后,「曾不需时,大苦随后。宜各猛省,无待他求」。这个是念老慈悲到极处,劝导我们机会不能错过,这一错,不容易再得到。一失人身,你有什么能力脱离六道轮回?就是说,不修净土,在小乘要证得初果,保证你不会堕三途,你没有出轮回。但是须陀洹果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人间寿命到了生天,天上寿命到了又到人间来,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他在六道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也相当的长,为什么?人间的寿命短,天人寿命长。忉利天的寿命,人间一百岁,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诸位要记住,忉利天的一天,人间一百年。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一百年是忉利天一天,孔夫子生在忉利天,生到那里多久?还不到一个月。一天是人间一百年,所以不到一个月。他的寿命是一千岁,忉利天上的算法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千岁。往上去倍倍增长,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化乐天的一天是人间的八百年,他化自在天一天是人间一千六百年。
我们就能想到,天上寿命长,人间、天上七次往返,多长的时间你在六道轮回当中!虽然不堕三恶道,三善道也有苦,你能不受吗?大乘,华严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跟小乘初果相同。大乘从初信位逐渐提升,提升到七信位跟小乘阿罗汉相同,我们就知道在这个世间修行是多么的艰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个地方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帐要会算,要把它算清楚。你愿意走这个远路,还是愿意走近路?说实实在在的话,在这个世界就算是大乘,你今世能够得到初信位,从初信提升到七信,很长很长的时间。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早就成佛了,他早就圆满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十信都还没有得到,人家已经证得妙觉果位了。这个帐要算清楚,要算明白,我们就会回头,老老实实的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确实我们没有能力在这个世间修行成就。纵然有能力,谈时间快速,西方净土成就快、稳当,真实决定不虚。
末后这一段,「彭氏《起信论》释曰」,彭际清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里头解释,因为经到此地,正宗分圆满了,他解释的说,「正宗者」,将这部经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首明法藏广大誓愿,为令行者生担荷心,发起悲智,具普贤愿故」。正宗分里头说四桩事情,这是第一桩,说明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为了是普度一切众生快速成佛。这个法门究竟圆满,真实可靠。真正发心,发菩提心度一切苦难众生,这就是这个行者就是发这个心的,应该要把四十八愿继承下来。弥陀发的愿,我跟他发同样的愿,决定得到阿弥陀佛加持。同心同愿,哪有不加持的道理,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哪有不关怀的道理,哪有不帮助的道理?要求自己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我在这个世间代理阿弥陀佛。这就是生担荷心,把如来家业自己承担着,承担起来。发起悲智,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选择这个法门就是无相智慧,没有无相智慧他发不了这个大心,这个大心具足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第二,「次明法藏广大功德」。法藏比丘不容易,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没有一愿是虚假的,每一愿都落实在极乐世界。所以每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四土三辈九品都得到弥陀本愿威神加持。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独有。「为令行者生真实心」,决定用真心,「广行方便,满普贤行」。普贤菩萨之所行,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圆满的落实,他全做到了。普贤行是修华严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建立的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是一不是二,而且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的精华。早年我在新加坡讲《华严经》,有同学问我,华藏跟极乐有什么关系?我举了个比喻,我说华藏好比是新加坡,我们都住在新加坡,你很熟悉。极乐是什么?极乐是乌节路。新加坡的乌节路,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是他们的金融商业中心。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但是极乐是华藏最精彩的一部分,最殊胜、最庄严的一分。你到新加坡住在乌节路,不一样。这是第二。
第三,说明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这正宗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为令行者生决定心」,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能不想去吗?居住的环境清净无染,老师阿弥陀佛,这是在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之外,十方诸佛如来全是老师。而且怎么?常常亲近,又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这我们想象不到。我们的报身,极乐世界的报身,花开见佛。报身,花开,在阿弥陀佛讲堂就见佛了。莲花上有我们的名字,我们相信讲堂的座位上也有我们的名字,你坐在那个地方听经闻法。到什么时候?一定是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你才会离开讲堂,所以在讲堂的时间长。实际上长短不定,为什么?每个人开悟的状况不一样,有人进去很快开悟,有人进去要一段时间。决定开悟,不开悟不离开讲堂。但是在讲堂里面,每个人都有神通,都有智慧,都有大德大能。阿弥陀佛的大德大能,身在讲堂说法,没离开大众,分身、化身无量无边,到十方世界去干什么?接引念佛人。每个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都需要阿弥陀佛接引,这是他发的本愿,一定去接引,化身去的。
前面我们看到,十方世界多少人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这些往生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不断的来,阿弥陀佛分无量身接引他。在讲堂这些大众,那就是四土三辈九品,九品当中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有这个能力,跟阿弥陀佛一样分无量无边身。这些人分身干什么?分身到外面去拜佛。阿弥陀佛分身去接引众生,他们分身去供养佛。供佛修福报,听佛讲经说法修智慧,福慧双修。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老师有多少,说不尽,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是你的老师。你什么时候去见他,什么时候你就看到,你在佛面前修福修慧,福慧圆满。这是西方极乐世界学习的环境。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能不去吗?能把它舍下去吗?舍掉吗?舍掉之后,你到哪一年才能成就?永远没有希望了。这个机会,无量劫来就这么一次,你要是抓不住,那就太可惜了!你就真错了,这不是假错。
真想成功,真想往生,我们看最近,我们得到一个信息,十岁的小朋友往生。她也是跟一般人一样念佛三年,一心专注。她的父母是念佛人,小朋友问极乐世界,问什么是阿弥陀佛。她爸爸把《弥陀经》大意讲给她听,她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有这么好的地方,要她爸爸带她去看看。她爸爸说:我不能带妳去。什么人能带我去?阿弥陀佛。我要怎么样找阿弥陀佛?妳念阿弥陀佛。她就念,拼命念,日夜都念。三年,七岁开始念,十岁往生。往生的头一天告诉她爸爸,明天阿弥陀佛要接引我回家去了。预知时至,没有病痛,没有不正常,还告诉她爸爸,把她家的亲戚、朋友都请来送她往生,第二天真走了。这是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小孩不会说假话,给我们做个好榜样。我们看了、听了,怎么办?真正有点智慧,肯定是向她看齐,一定要跟进,不能错过。小朋友听说极乐世界好,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一心专注,三年成功是正常的,我们看到《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头许许多多的往生的人统统是三年,这个小孩也不例外。这是这部经把极乐世界讲得最清楚、最明白,五经一论里头找不到,我们看了之后会生决定心,我要到那里去,我要干什么?「至诚回向,入佛境界,不堕疑城」。我要真念,我要分秒必争。尤其年岁大了,光阴有限,每秒钟都不能空过,这一秒钟空过了,没有念佛就是空过,分分秒秒都要抓紧。
第四段说明「往生正因,及世间果报,为令行者生精进心」,把世间果报统统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这就是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们学过的。你明了之后,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佛没有说假话,句句真实,好像他在三千年前看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放下,自己求生净土。自己还有许多有缘之人,这些有缘人我们要劝导他。他能相信,他有福,他会念佛往生;他没有福,我们给他种了善根,阿赖耶里面种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子,「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将来来生后世遇到缘的时候,这个种子会起作用。
往生的正因就是信愿持名,本经里面说了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上中下辈、一心三辈,没有两样,都是一向专念。说清楚,说明白,希望念佛同学真正生精进心。精是纯而不杂,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精;进是进步,绝不退后。精进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一念念佛,成就三昧,决生彼国故」。到这个地方,这都是彭际清《起信论》上所说的。一念念佛,一个念,没有第二念。这说明什么?都放下了,一心一意都在念阿弥陀佛。念久了就得三昧,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真正功夫成片,成片也有三辈九品,上辈的成片,往生自在了,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佛就来接引你。你跟阿弥陀佛通了,当中没有障碍,现在要去,阿弥陀佛知道,马上就来接引你。如果念到一心不乱,那是真正的念佛三昧,功夫成片都有这种的能力,何况一心不乱!念佛人求的,不求别的,就求功夫到三昧,决定往生,没有丝毫怀疑。
下面是黄念老告诉我们,「准彭氏之说」,就是依照《无量寿经起信论》里面所说的,「要而言之」,最重要的他说的是什么。前面两段是「劝愿,亦即发菩提心」,劝我们发心,发心求生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第三说极乐世界种种庄严,这是「劝信」,让我们对于净宗、对于极乐世界深信不疑;最后这一段讲往生正因、世间果报,这是「劝行」,劝导我们「止恶行善」,特别是「善中之王」就是持名念佛,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个信息太殊胜,真正是无上第一信息,让我们知道怎样修善。修大善,修究竟圆满之善,原来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在世间做什么样的好事都抵不上这句阿弥陀佛。是真的吗?是真的。
你细心去揣摩、去观察,真的。为什么?因为这句佛号,纵然这一生你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你念过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个善根将来遇到缘会成熟,成熟就因为这个因会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世间再大的善也做不到,也不能送你到极乐世界。我们以前不知道,疏忽了,以为干别的善事比念佛大,没有想到念佛之善是善中之王,一切善法里头没有任何一个善法能跟它相比。你不念佛还念什么?所以念佛要分秒必争,一秒钟都不肯空过。那是什么?那是我们积大善,积功累德无过于念佛,这个大善能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信愿即是发菩提心,持名即一向专念,正是本经之宗,故云正宗分」,是本经的正宗。
再回过头来看看小本,小本是《佛说阿弥陀经》,跟本经完全相同。大本、小本,大本叫《无量寿》,小本叫《阿弥陀》,就用佛号做经名,为什么?希望你能修大善。不管是有意无意,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善,你这一生到人间来就听到这一句佛号也算值得,阿赖耶里头有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个种子保证你未来,来生后世遇到缘的时候你会念佛,你会往生,你会成佛,所以世出世间一切善都不能跟它相比。小本里面就是「信愿持名」,大小两本「繁简有差」,大本说得详细,小本讲得简单,有差别,「而纲宗无异」,纲领、宗旨没有两样,完全一样。
「灵峰大师论小本之正宗分曰」,我们看看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这个批注不多,这个本子后面有跋文,是蕅益大师自己写的,说明他写这个批注九天完成的,写完的。这个本子印光大师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种赞叹,赞叹到极处了,好像这个批注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有这个味道在里头。有人怀疑,我住在新加坡,我有个老友演培法师,这在佛教界里头也是知名的大德,他修弥勒净土。有一天请我吃饭,他就提出这个问题,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的赞叹是不是有些过分?他问我,他以为赞叹得过分。我回答他说,印祖的赞叹一点都不过分,真正是赞叹到恰到好处,真难得。蕅益大师是什么样的人,身分没有透露,从《弥陀经要解》,做这个《要解》来看,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那是佛菩萨再来,来教化众生的。
正如同我们现前这个本子,王龙舒的会集,魏默深第二次的会集,也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会集本都有瑕疵,后来的高僧大德都能把缺点指出来,所以流通就不广。夏莲居老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而且用的时间长,用了十年的时间成就这个版本,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没有瑕疵让人批评,他做到了。我们在梅光羲老居士的长序,那篇序文写得长,对我们后学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我们看不出什么瑕疵,觉得都不错,梅老居士一桩一桩都给我们点出来,让我们对于《无量寿经》现前九种不同的版本有所选择。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这是真实智慧,四弘誓愿里头有法门无量誓愿学,广学多闻,他这个批注里头就有广学多闻。他引用的经论八十三种,这八十三种里头有教下的,有禅宗的,有密宗的,有小乘的,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融会在其中。还有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取其精华,为经文做注释。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不是菩萨化身来救度末世众生吗?我真诚相信,没有丝毫怀疑,别人提出质疑,我一点怀疑都没有。
李老师把这个本子给我的时候,是他自己早年在台中法华寺所讲的底本,他的批注就在经文上,眉注。他老人家的东西,我跟他十年,我对他很了解,所以他这个批注我完全能看得懂。早年我讲《无量寿经》讲了十遍,统统都是依李老师的眉注讲的。以后跟黄念老联系上,在美国联系的,我们通了电话,他把这个《大经解》,他的著作那时刚刚完成,初稿,油印的四册从马里兰州寄到达拉斯,我看到了。我看到这个批注欢喜赞叹,当时我打电话向他请教,有没有版权?他说你问这个做什么?我说大经迫切需要一部批注,我天天在想,没有想到你已经完成,我非常欢喜,没有版权,我到台湾把它印出来。他听到很高兴,「没有版权」,还交代我给他写一篇序文,这个封面要我题字,我也都照办了。我的序文在美国写的,写了之后他就回到中国去,寄到北京给他看,他同意了。我们在台湾初版印了一万册,精装本一万册,所以第一次印的是用他原稿印的,现在流通的他修改过几次。这两位大德对于正法久住做出最大的贡献,恩德无量无边!我们此地那边最下面那张照片,就是我到北京访问第一次跟念老见面,他还邀集许多道友跟我们一起分享学习的情况。
小本经里面说,它也分序、正、流通三分,小本正宗分里头分的三科,它序、正、流通三分里头都是用信、愿、行。序分里头用信愿行,正宗分也是信愿行,流通分还是信愿行,这个分法古人没有。你看「正宗分」里面这三段,第一段,「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小本里头,小本正宗分也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让大家生起信心。第二段,「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弥陀经》里头经文四次发愿,劝大家发愿,四次,一而三、三而四,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我们从这里看得出来。佛慈悲到极处,把无上的法宝传给我们,真正是无上,而且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受用的,不是说无上法宝中下人没有分,那个无上的意义不圆满,这个无上的意义圆满。为什么?无论男女老少、贤愚不肖,只要遇到,只要肯信,没有一个不得利益,真是究竟圆满、真实第一法宝传给我们。《弥陀经》在中国从翻译出来一直到现在,受持这部经念佛往生的人不计其数,这些往生的人个个都成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第三段,「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你看信、愿、行三段,它的序跟流通也是这样的三段。「信愿持名,一经要旨」。这部经不长,但是信愿行圆满具足,三分就是三番劝人。世尊劝我们,我们要会听,要能听得懂。真的,听得懂的人太少了,蕅益大师懂了,把这个经从头到尾给我们点清楚,你看序里头有信愿行,正宗里头有信愿行,流通分里头也有信愿行,小本如是,大本也不例外。所以念老教给我们,「两本合参」,大小两本合起来看,「宗旨益明」,本经的宗要、本经的主旨就非常清楚,不清楚、不明了不得受用。
我在没有遇到这个本子之前,早年在美国我住在德州,有位同修尹建维,现在还在,曾经问我一句话,他说净公上人,如果说这部《大藏经》只准你选择一部经学习,你会选择哪一部?我当时告诉他,我一丝毫考虑都没有,我会选择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要解》我讲过,年轻时候真正是想一生专讲《要解》、专弘《要解》,这是我的本愿。但是缘,在国外不能不随缘,同学们想听什么经论,总是不好意思违背,要我讲我就讲,所以前后也讲了几十部经论,大半没有留录音、录像。那个时候早年在美国没有这个设备,也没想起来,到后来录音机普遍流通了,我们才想到录音,以后更进一步录像。录音、录像的流通也产生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因特网跟卫星电视,这是我们作梦都没有想到,完全是在家这些同修们他们自己发心,把佛法的经教用这种高科技的方法传遍世界。
这桩事情在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还没有出家,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老师曾经告诉我,那个时候的电视,台湾电视还是黑白的,没有彩色的,他家里也有电视,他指着电视告诉我,他说这个东西是科学最先进的产品,如果音声画面是正面的,它对社会能造福;如果是负面的,里面内容是杀盗淫妄,它可以毁灭这个世界。所以就告诉我要善于运用,如果利用这种方式讲经教学,大好事!那个时候我们听了也没有在意,为什么?成本太高,到哪里去找钱来买这些工具?不可能的。所以虽然知道,心里面没有这个意念。而是我讲经我记得二十年,二十周年,台湾同修帮助我建立一个小道场,华藏图书馆。美国纽约的同修想请我到美国去,我无法分身,他们想出个主意,能不能你现场所讲的做成录像带,把这个带子寄到美国去?我说可以,但是我们没有设备。当时我记得他们送了两万美金,用这个钱在日本买了一套机器,所以图书馆就变成视听图书馆。
用录音、录像,确实我们在台湾最初使用,录下这些东西提供给国外同修。可以说我们使用这个(正式使用)录音大概有二十年,二十多年;录像,电视播出去的,今年十二年,网络大概有十五、六年。这个影响很大,这个方式很好,不妨碍我们宁静的生活,听众不在面前,时间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这个缘分很难得。这些年来做得很成功,也提供给大家认真去思考,我觉得往后弘扬佛法一定要用这个工具。建寺庙不如建一个广播电台,广播电台能收很大的效果,寺庙不见得,再大都受限制。所以我一生没有建寺庙,也没有意思建寺庙。现在我们在香港住在这个地方,是十几个念佛的同修每个人在此地买一栋房子,大概有十几家,我们互相照顾,互相在一起学习,这不是道场。我们在这里建一个摄影棚,我们用闭路电视,这十几家每家都可以收看现场,他不必到摄影棚来,在自己家里面就可以收看,很方便。正宗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本经末后的一分,「流通分」,流通分从四十三品到四十八品。这一分,念老居士也有个简单的介绍。我们看批注,「全经三分,初为序分」,当中是正宗分,末后是流通分。「灵峰大师云」,灵峰,对他是尊称,就是蕅益大师,他住在天目山,他的道场灵峰,就叫灵峰。所以用道场的名字称大师,不称名,这是古时候对人最尊敬的称呼。他说,「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三分都善。「序如首」,拿一个人来比喻,序分好像是头部,「五官俱存」,眼耳鼻舌;「正宗如身」,正宗好像身体,「脏腑无阙」,五脏六腑没有欠缺,是一个健康的人;「流通」像手足一样,「运行不滞」。这是用一个人来打比喻,这部经像一个人有头、有身、有手足,是一个完美的人。
「今是后语」,后面这个经是这部经最后的这一段,「后语亦善」,前面序善。这个经虽然不长,它的形式是大经的形式,一般经论序分往往只有一段经文,这个经不是的,这个经序分有三品,这就是大经的样子。流通分往往也只有几个字,一段经文。本经流通分从四十三有六品经文到四十八品,这就是大经的这个姿态,像《法华》、像《华严》。所以初善、中善、后善,确实让我们看到不可以跟一般经典相看,对它起特别尊重的心,「不可因其非正因而忽视也」,这就是意思让学人对这部经能生起尊重。
我们学教要能体会到这一点,体会到世尊说法他的真实义。真实义明白显示给我们,是帮助我们一生成就,当生成就的佛法只有这一门。而净宗,这部经是净宗的大经,小本是大经的缩小,内容是一样的,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略,便于受持,早晚课读诵方便,它少。《观经》只讲净宗两桩事情,第一个理论依据,佛是根据什么道理说净土宗,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第二个,怎样学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它讲的是理论跟方法,其它的没有详细介绍。这部经等于说净宗概论,方方面面都说到了,说得非常圆满,所以这是净宗第一经,非常重要。不相信的,读这部经会相信,有这么大的摄受力。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知道尊重,都能够明了佛对我们说这部经的用意。我们要报佛恩,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是真正报佛恩,真正满佛的愿望,他这个经没有白讲,我们遇到真的得度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