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一四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2-6 19:14
標題: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一四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4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二三页:
  钞【又海东疏引菩萨心地品云:诸菩萨初发心,能摄一切菩提分法,殊胜善根。】
  这是一段,他引了三种东西,我们先看这一种。『海东』是唐朝时韩国的一位法师,就是元晓法师,他在中国留学曾经亲近过善导大师、天台智者大师。回国之后,弘扬佛法,尤其是净土宗,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疏》就是注解,注解引「菩萨心地品」的一段经文,这段经文证明菩提就是善根。『诸菩萨初发心,能摄一切菩提分法』,前面讲过五种菩提。古德常说:初发心成佛有余!因为初发心的心是真心,以后长远了,慢慢心就会变质,心就不真。初发心是真心,非常可贵,这是『殊胜善根』。由此可知,我们能把初心永久保持,成佛就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了。能保持,这意思就是不退转!他不能保持,他才会退转,退转,这个时间就要长了。为什么会退转?发心是不难,一时兴起,你心就发了,发了之后,修行的时间很长,所遇到的环境也不一样,顺境、逆境起伏不定,往往就退心。退心决定不希奇,自古以来一万个人发心就一万个都退心,不退心的,他就成佛了。所以,决定会退,希望你退得少一点,这就不错了!不要大幅度退转,能幅度退得少一点,就非常难能可贵。
  怎样保持不退转?一定要如理如教的修学,就不会退转。学佛,实在讲最难得的是要有法喜,人要是在修学过程当中得到法喜,觉得很快乐,他就不太容易退转;如果学这个东西学得枯燥无味,愈学愈难,自然会退转。要学得有法喜,实在讲也不是容易事情,有法喜必定有进步,这里面真正有乐趣、有进步。要长远保持精进,常生法喜,实实在在说,修学的功夫上轨道了。如果我们没有进步,得不到法喜,自己要认真去检点,这当中一定有缘故,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然后把它消除,这才行。
  说实在,这桩事情,世间法也很重视。孔老夫子在《论语》第一章就把这桩事情说明白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法喜。古人读书是享受,读书乐!现在人念书多苦,是苦差事。从前读书是乐事,为什么?读书明理。宇宙人生、过去未来他都明白了,不但是明白,而且把他所念的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他当然快乐。佛法亦复如是,我们所修学的经论统统变成自己实际生活行为,这就快乐,这才有法喜。经典是经典,生活是生活,根本不相干,这里面怎能产生法喜?这不可能的。所以学的佛法一定要把它消化,所谓消化就是把它变化成自己的理念、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生活行为,化就是变化,这个很重要。第二句也很重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志同道合,经常不断的有同学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不容易退转。老师我们很难得跟他在一起,同学常常可以在一起,跟老师不大好意思争论,纵然听了不服,不服也不敢问,同学就可以吵架了,那就无所谓。所以要想道业成就,同学比什么都重要,比老师还重要。因为老师只是指路,所谓「一日为师」,指一条路给你走,路很长要自己去走。如果一个人走,很孤单,有几个志同道合则可以结伴一同走。
  菩提道上也不例外,一定要有同参道友。至少一个星期有一次,在道场也可以,道场如果有这个场所可以借给我们用。借不到道场,在自己家里也行,一个星期一次,在家里面聚会来研究讨论。这个星期在张三家,下个星期在李四家。家里面互相研究讨论还有好处,因为有家人不相信的,看到你朋友来了,平常学佛讨厌你,但是你有朋友来,当然不太好意思得罪朋友,你们在高谈阔论谈佛法,他在那里听听,也有一点道理!把家人就度了。自己度不了家人,找我一些同学来度家人,家里人度了,慢慢邻居也会得度,这是自利利他。所以不能一个人孤孤单单在那里学,闭门造车,那很痛苦,法喜生不起来。所以《论语》把这两句话摆在最前面,用意非常深!这是讲初发心,如何保持法喜,保持精进不懈。
  钞【瑜伽第三十七云。】
  『瑜伽』是指《瑜伽师地论》,这部书有一百卷,这是第三十七卷。
  钞【菩萨所集善根,以纯一净妙信心,回向无上菩提。】
  前面「菩萨心地品」里面,意思说明菩提就是善根;在《瑜伽师地论》里也找到同样的证据,证明经典里面所讲的菩提心就是指善根。《瑜伽师地论》说得很清楚:『菩萨所集善根,以纯一净妙信心,回向无上菩提』。净妙信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就是觉悟,菩提心是觉悟之心。清净的妙心就是觉心,以这个觉心求圆满的大觉,就是回向无上菩提。换句话说,我们想求无上圆满的大觉,以迷惑颠倒的心是决定办不到的,要觉、要不迷。第三,他又说:
  钞【梁摄第十云。】
  这是《摄论》,梁朝翻译的,第十卷也有一段话说:
  钞【所作善根,悉以回向无上菩提。】
  跟《瑜伽论》里面的意思非常相同。
  钞【则皆以菩提为善根,而今经持名,正回向无上菩提之善根也。】
  大师举这一段例子,他举的是《海东疏》里面所引的三段经论,都是证明菩提是善根。我们这部经里面,执持名号目的何在?我们每天念这句阿弥陀佛,目的就是在求无上菩提,这就是讲的持名念佛乃善根中之善根,所以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自己常常感觉得自己没什么善根,没善根不怕,你念佛就是培养自己的善根,念得愈多善根就愈深厚,这在此地我们可以得到证明。底下这结论说得好:
  钞【以阿弥陀佛,即无上菩提故,是则善中之善,名多善也。】
  这个结论结得太详细、太圆满,使我们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为什么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菩提?通常我们看到这个名号,立刻就想到西方世界的那尊佛,这个没错!可是这里头还有很深的意义在,我们没搞清楚,什么意思?阿弥陀佛就是自家的真如本性。因为这一句佛号它是梵语,要是完全翻译过来,「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於宇宙人生世出世间一切万法,没有一法不觉的,这叫无量觉。西方那尊佛他的名字叫无量觉,我们自己的本性就是无量觉。所以想到那一尊佛没有想错,把我们自己本性无量觉要是没有想到,这就是很大的错误,这个过失就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念阿弥陀佛是藉西方世界这个佛的名号,把我们自己无量觉念出来,这就对了。所以这一句佛号乃是『善中之善』,念佛的人是多善根之人;不念佛,不念佛就少善根了。佛号一定要多念!再看《钞》,念这个佛号不但是善中善,而且是福中福。
  钞【福中福者,亦有二义。一者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於福,福已备故。】
  『备』是圆满、具足,一点欠缺都没有。
  钞【二者以持念力,自然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以之修福,福易集故,是则福中之福,名多福也。】
  演【释持名乃福中福。】
  《演义》解释得很清楚,我们没善根、没有福德,往生西方的条件是要多善根、多福德,不念佛怎么行呢?念佛是多善根,念佛也是多福德。可是此地诸位一定要知道,「一向专念」才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要一向专念,也是古德教给我们「一心称念」,最重要的就是一心。我们今天执持名号,执持名号的人很多,现在读诵大经的人也很多,有一天念很多遍的,现在就要问,你是不是一心念?我在讲席当中说过,现在开头不要一心念,为什么?办不到!开头先把它念熟,只求熟,不管你是一心、二心、三心,这个不管,等到念熟之后,就要用功了,就讲功夫。现在一开端就讲功夫,决定不得力,为什么?你没有预备的基础。念熟是预备的功夫,预备好了之后,那就真正要用功修行,用功修行就是一心称念。
  我念这部经,所讲求的是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下来没有一个妄想,求这个。不是我一天念多少遍,念给佛菩萨听,那没用处的,一面念还一面打妄想,一天念一百遍也没用处,正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有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的,这一面念佛号一面打妄想,十万声佛号都没用处。最重要的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没有了。要是真正念掉,你就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功夫浅深差别很大,我们平常讲「功夫成片」,那是浅的一心不乱;念到见惑断掉,中品的一心不乱;念到思惑也断掉,上品的一心不乱,这是事一心。从事一心再提升就到理一心,理一心那是称性了。就是一句佛号!为什么人家能成就,我们不能成就?人家是一心称念,我们是杂心称念、乱心称念,这就不能成功,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念佛人确实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世间没有什么好牵挂的。如果你家里这个事情放不下,那个事情是非管不可,一旦无常到了,能不能给阎王说:我这个还没放下、那个我还没搞妥。行不行?不行!这个要觉悟,不可以自己欺骗自己。当然自己有家业、有儿女,对儿女的抚养教育要负责任;儿女已经成立,可以自己独立,就不要再管了,要办自己的生死大事,这要紧!如果没有这些牵挂的,你还有什么好牵挂?说不过去!无量劫来生死根本,能够在这一生解决了,这是莫大的幸运,也是第一桩大事。
  今天我下午到荣总去参加他们的学佛社,荣总是公家的医院,正式成立学佛社,这在台湾是第一个,很难得。我今天参加他们的成立典礼,我的朋友来接送,是老同学,现在退休了,我就劝他念佛,晚年好好的享享福,认真读书念佛,这是最大的受用。我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小孩让他多吃点苦头,培福;踏进社会,为社会服务是造福;退休之后是享福。他们现在退休之后,没事情做,无聊,这错了!不知道念佛这个事情重要,念佛这个事情大,这是大事!晚年,退休了,身心一切世界放下,专门念佛,把听经念佛当做我们晚年第一桩事业。
  我说今天台湾人到美国去,日子好过!他说:我到美国去一无所长,我凭什么过生活?我说:你现在在台湾有一栋房子,房子卖掉到美国就可以过生活了。他说:为什么?台湾房子价钱贵!你一栋房子卖掉,到美国可以买三栋,一栋自己住,两栋租给别人收租金,你看快快乐乐,什么事都不要做。我去年教过一个同修,他在那里买一个很大的房子,那是商业区开店的。那个房子有多大?差不多有我们底下这个公司这么大,这样大的一个店面,他的土地面积是四亩地,大概有一甲多将近二甲地。他买下来之后只有六十万,美金只有六十万,有人向他租那个房子,租金一个月八千块,这个租金是你净得的,所有一切税收是承租的那个人他付,这个地主不要付,一个月净收八仟块,这多消遥自在!结果他听了我这话之后,他说:好是好,但是没有事情做,无聊!所以佛法里面常讲,佛门享的清福,就是清净的福报。世间人讲的是洪福,一天到晚忙,忙得团团转,觉得那个日子很好过,一旦没有事就觉得日不好过,就很空虚,为什么不读书?为什么不念佛?一个月有这么多收入,可以去观光旅游也很自在!所以实实在在讲,我们台湾同胞到美国真正想通了,不要做事情,日子好过!这就讲福中之福。
  『弥陀乃万德名号』,我们常讲万德洪名,洪是大的意思。『一名才举,万德齐圆』,这是讲修福。
  演【一名才举万德齐圆者,如前云:持名即持此一心,一心之中,常乐我净义、清凉不变义等,何德不具耶。】
  确实是具足没错!虽然具足,我们念不出来,这一句名号里头是有常乐我净,是有戒定慧三学、六度,统统都有,十大愿王也有,可是就是念不出来!为什么念不出来?因为我们疏忽一心,不是一心!一心念就念出来了。一心就是常,二心它有生灭,一心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就是常,一心是清净,一心不会染污。所以一心就是净,一心是真乐、是法喜,是从内心里面往外面涌现出来的,这是真正的法喜。所以「常乐我净」四种净德,清净的德能都在一心之中。
  「清凉不变」,那是真实的甘露法门,唯独一心称念的人能得到。所以一句佛号能滋润法身,这个滋润就是我们今天讲营养,养我们的法身。既然能养法身,怎么会不能养色身?色身离不开法身!滋养法身就是滋养我们色身。这佛号念好了,真的不生病。我今天跟荣民医院的同修讲,那里面都是医生,他们院长今天主持,他们是想治病。不生病!不但不生病,不死!所以清净心非常重要,千万不要打妄想,打妄想对我们的伤害太大了。无始劫以来到今天搞生死轮回,就是妄想造成的。所以关键就在一心,一定要一心称念,万德具足。
  『不期於福,福已备故』,期是期望,我念佛没有求福,福就来了,一心称念,它就来了,不求就来了。实在讲用不著求,求就有傲心,就乱心了。什么都不求,自自然然在其中,善也在其中、福也在其中、寿也在其中,禄也在其中。所以,称之为万德洪名。
  『二者以持念力,自然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以之修福,福易集故』,念念都在佛号上,念念自性清净,一切恶念自然就不会起来。一切善念都从清净心里面生起的,所以清净心是善根。这样修福才是真正的修福,「福易集故」。注解说:
  演【一心持名,则万善普会众恶尽消。】
  灌顶法师(就是慈云灌顶法师),他是干隆年间的人,晚年专修净业,他有《观无量寿佛经直指》注解,里面曾经说过,执持名号是消灾灭罪第一功德,跟此地所说的意思相同,灾难罪业什么方法都消不了,这句佛号能消。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现在多少人晓得自己业障很重,天天去拜佛、去拜忏,去搞这些东西,能不能消掉?决定消不掉。不知道念佛可以消罪业。为什么念佛能消罪业?你首先要晓得罪业是什么。罪业之因,就是罪业的种子,是你过去所造的恶业,有种子要没有缘,不会有果报,缘是什么?缘是现在的胡思乱想。从前有罪业业习种子,现在天天打妄想,他怎么不受果报?果报就现前。果报来了,受不了!要想消业,如果现在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纵然过去有业习种子,现在不会起现行,这就消掉了。你就晓得,什么东西能消自己的罪业?不是拜多少部《梁皇忏》,没用!念多少部《华严经》也没用,念几百万神咒还是没有用,心清净就消掉了。所以这句佛号是得清净心最殊胜的妙法,就用这个方法把心念得清净,心清净了,一切恶缘都断掉了,这是真正的消灾灭罪。
  「一心持名,万善普会」,会是会集,一切善法都会集在这里;「众恶尽消」,一切善法是从一心里面生出来的,一心里面决定没有罪业。
  演【以此无恶具善之心修福。】
  用这种心随缘随分修福,这个福不得了,这个福就大!
  演【则众福皆趋,不劳功用故。】
  施小得大报,为什么?你的清净心,清净心里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所以一文钱的功德都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凡夫布施再多,得的福很小,原因在哪里?有分别、执著。甚至我们拿一点钱,像昨天开董事会的时候,祥云法师跟我说,有许多人出钱印经,经一印出来,还要去对一对功德名簿上有没有他的名字,这个施得多,福很少,为什么?他有分别执著。到完全没有分别执著的时候,这个福是尽虚空,他的福报跟你心量成正比。你的心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心跟虚空法界是一样大;起了分别执著,那就划成许多界限,你所修的超越不了这个界限。为什么不把这个界限打破?施的人尽管去施,那个去造作的人,造作罪福他个人承当,与我们不相干。祥云法师昨天也说:基金会跟图书馆,我们印的经书,后面数字写三千本,确实就印了三千本。有很多地方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他只印五百本,后面写印一千本。我们出钱的人不要去查,那是他的事情。我修的福是圆满的,他造的罪业与我不相干,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只要以真诚之心、清净之心去修福,不要去管别人的事情;管别人的事情,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为什么?又起了分别执著,这就错了。所以,福中之福是这么来的。怎样修善?怎样修福?一定要以清净心、以真诚之心去修,随分随力,决定不要勉强,勉强是错误的。有很多人爱面子,今天道场做什么事情了,要出一点钱,自己没有钱,背高利贷来付,这个错了。借钱来做功德,错了,没有这个必要,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你勉强凑合起来的,这个功德不是圆满的,圆满是随分随力的。
  疏【因缘者,清凉以亲能发起为因,假之助发为缘。今此复有二义,一者善根为因,福德为缘,二者善福各有因缘。】
  『清凉』是唐朝时候的澄观大师,是华严宗第四代祖师,《华严经疏钞》就是他写的。清凉大师也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模范,他老人家一生就专弘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他一生当中把这部经讲过五十遍,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清凉以前没有这样的人,清凉大师以后没有第二个。《华严》,我们晓得分量大!我从民国六十年开始讲,一直讲到现在还没中断,现在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属於《华严经》,讲了十八、九年,算算钟点差不多已经将近三千个小时,这个经没讲完。一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至少三千个小时,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清凉大师因为讲这个经的功德很大,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所以一生讲五十遍。那个时候缘殊胜,寺院里面出家人都是几千人,寺庙大,寺庙就跟学校一样,每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到头不中断!他讲五十遍,学生当中有不少人也听几十遍的,你说,怎么会不成就?现在这个机缘没有了。
  这是讲的因缘,世出世间法都讲因缘,亲能发生的叫因。譬如种子,种子是因,我们讲植物,种子是因,水分、土壤、肥料、阳光、人工,这都属於缘,因缘具足,它才能生长开花结果。清凉大师在讲经的时候,常常以这个意义来给我们解释。
  『今此复有二义』,「今」就是应用在本经上,因缘有两个意思:第一、『善根为因,福德为缘』,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一切善根,也具足无量的福德。莲池大师他老人家讲,善根、福德统统都是这一句佛号,是因也是缘。第二、『善福各有因缘』,善根有它的因、有它的缘,福德也有它的因、有它的缘。前面一个意思可以说是称性而说的,性德;后面这个意思,这是修德。修德里面善福确实各有因缘,这些我们统统要清楚、要明了。
  钞【善因福缘者,菩提善根,入道正因,如诸经言,不发正觉菩提之心,虽行六度万行,经恒沙劫,终不成佛。故知万善之所根本,是之谓因。】
  这就是说亲因种子。亲因种子是什么?是菩提心,也就是善根。菩提心就是觉心,不觉悟没有办法入道。第一个要觉悟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对两句话认识清楚,这个人真正觉悟了,你的修学会很认真,功夫当然得力。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就是把这个问题疏忽了。今天什么事情最要紧?不晓得,你不会想到生死,不会想到无常迅速。无常迅速是什么?光阴过得太快,你要好好的把握。无常迅速是指时光,太快了,你要是把握不住,你的道业怎能成就?知道无常迅速的人才真正精进不会懈怠,一分一秒都不能让它空过,为什么?光阴太珍贵,人生苦短!我们过去时间已经浪费,不知道珍惜,我们来日还有多少?来日无多!不好好的把握,空过了,确实就耽误了这一生。知道生死事大,警觉心提起来了。知道无常迅速,时间他就宝贵了。修行人最宝贵的就是光阴,其他东西他都可以不要,都无所谓,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对他都不要紧,那些东西他都可以放下,就是要把握大好光阴,这叫真正觉悟。
  不能精进就退转、就堕落。什么叫精进?精进还要一心精进,这个才可贵,在这个法门里面就是一心持名,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第二个妄念,这叫一心精进。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当中不杂妄想,真正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这才能成就。佛号一断了就是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无明,不堕在妄想就堕在无明,这怎么能成就?妄想、无明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我们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你不把握这短短的光阴,你怎能办得到?世出世间的大事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这叫真正觉悟。印光大师写了两幅字,就是讲生死大事,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写个大字「死」,叫你天天看这个,我快要死了,提起警觉心;另一个字是「生」,这生要生净土。
  希望同修们真正发正觉之心,真正的觉悟。没有这个心,虽然行六度万行,经恒沙劫,终不成佛。这个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就这个事情,他们确实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跟此地讲的恒沙劫差不多,供养四百亿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世间,他们退转了,去做王子、去做长者了,菩萨退到凡夫位上,前生的事情什么也不知道,退转,隔阴之迷,你说多么可怕!说不定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是过去行菩萨道供养几百亿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这也非常可能。否则的话,今天你们读这个经为什么能生欢喜心?能在这里坐两小时听得津津有味?证明你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否则的话,对这个法门不可能生起欢喜心。所以今天我们又读到这个经典,又读到莲池大师的注解,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
  演【不发正觉菩提,乃至不得成佛者。如经云:以生灭心为本修因,欲契如来不生灭果,无有是处。】
  这个经文很像是《楞严经》的句子,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对阿难尊者这个说法。但是我们要知道,修一切的法门,不以菩提心做基础,不能成就。但是修净土法门,用生灭心做本修因,欲求西方极乐世界,行!可以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如果生实报庄严土,那就无有是处,那就不行!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这里,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原因就在此地。
  演【又经云:不发菩提心,勤修诸善根,魔所摄持,是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
  大师没有把经名说出来,但是看这经文是《华严经》的意思。不发菩提心,所修的一切善统统是魔所摄持。为什么说魔所摄?魔是折磨,给你带来很多烦恼、痛苦。你过去世修很大的善根,现在你得人天福报,做了总统,总统苦不苦?很苦!你发了大财,像王永庆那样,自不自在?不自在,苦不堪言!这就折磨,这叫魔所摄,就是你还是有烦恼、还是有苦难,你没办法离开。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要饭有要饭的苦处,做皇帝有做皇帝的苦处,没有一个不苦!甚至天上做天王也苦,也不自在。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比较亲近的同修我都劝他,你们每天工作好苦,想想做的没什么意思,一天到晚为谁忙?想想的确是,你反省就慢慢的觉悟。我就劝他:你为什么不改行?改哪一行?我说:你去做佛,做佛这一行好!别的不要做了。做佛这一行很快乐,很自在,为什么不改行?
  因为他是修福,善根、福德是修德不是性德,假如不继续修,「多劫终成败坏」,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要生生世世能够继续修,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个是你有隔阴之迷,前世修行忘掉了;其次,这一生未必能遇到善缘,遇不到缘就没法子修了。像我们今天在国外看到老人公寓,差不多都是天主教、基督教办的,佛教还没有。中国人到那边去住老人公寓,虽然是个念佛的,他们天天在那里做礼拜、做祷告,时间久了也就去了,也就把佛忘掉了。这是由於环境,没有法子。你跟别人住在同一环境里,这就是缘的问题。遇不到殊胜的缘,往往会退转。
  演【忘心体极,一念顿契佛家,故知菩提乃万善之根本也。】
  「忘心」,这个心是妄心,就是分别心、妄想心要把它舍掉、把它忘掉。『体』是体会,体会真如本性,体会诸法实相,体会到极处。而后「一念顿契佛家」,一念顿契就是禅家讲的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都是以觉心才能办得到。这是万善之根本,这是因。后面再看缘:
  钞【然须一切福德,助成菩提,以福济慧,以事实理,辅翼入道,是之谓缘。】
  不是不觉悟,环境不许可,这环境就是缘。在佛门,哪一位同修、哪一位法师,尤其是老法师,不知道培育人才的重要?都知道,老和尚见了面都挂在嘴里,为什么没有看到人认真去培养人才?缘不足,这是个苦事情。我从跟黄念祖老居士认识以来,几乎每次通信他都要把这个事情提一提,每次见面要特别提醒一下。我也跟他说:我早就有心,缘不足!不是不做,是环境不允许。一直到今天,这个缘逐渐成熟,我们在美国建的小道场,目的就是成就未来弘法利生的善知识,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们。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小地方,只要你真正发心修学,衣食住行生活一切我们发心供养,希望你把心定下来,安心在那地方念十年书。
  十年当中,前五年扎根,根本的教育,你真正发心弘法,我们在经论当中选了七种课程:《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感应篇》、《了凡四训》、《四书》。这七门东西,五年当中要把它背得很熟,天天去念,一天至少念十遍,一天念十遍不打妄想,没时间打妄想。五年念下来心定了,心清净了,根本智现前。前五年用读经的方法,目标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把你的分别妄想执著统统断掉,用读经的方法来断掉。后五年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教你去阅藏,教你去读《四库全书》,还要读现代科学知识,五年当中要读很多东西,只要你有定有慧,一接触就明了,速度会非常快的。这是提供完善的一个场所,完善的图书,来供养真正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底下一代的祖师大德们。
  我们的宗旨是培养人才,我们不做法会,不办任何活动。道场成立,我们不搞开光落成,所有形式都不要,图书搬进去,佛像请进去,在这里面就开始念佛用功。我们的方式,我是把从前李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完全再搬出来用,所以是用老方法来教学,跟现在佛学院不相同。
  这是要有福来帮助慧,以事来圆满理论,也可以说是理想,有事实才能圆满理想,有因有缘,这样才能圆满成就。这是解释「善根为因,福德为缘」这一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