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古礼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232234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2-3 22:36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古礼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232234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古礼的讲记敬摘点滴


...念为自己,念念为你的家庭,这个心量很小。这就是属於小心量,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乃至於修学任何法门,都是凡夫道。为什么?不能出离生死,决定还去搞六道轮回。菩萨道就不然,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金刚经》上佛说的话我们要记住,佛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就不是菩萨。所以菩萨无我,菩萨无私,念念为正法常住世间,念念为一切苦难众生。菩萨生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苦难众生活著的。所以无论从事於哪一个行业,只要是为社会、为大众,这个人就是菩萨;为自己,这个人就是凡夫,差别在此地。你今天发心求菩萨道,要学菩萨一切为众生。到底有没有为自己?有,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下面说。
  『为欲成就一切智智』。「智」有两个,两个智是两个意思。前面一个智是根本智,后面这个智是后得智,两个合起来是圆满的智慧。《般若经》上告诉我们,「般若无知」。第一个智就是无知,般若无知;第二个智是「无所不知」。无知是智慧的本体,能生智慧,无所不知是智慧的作用;真实究竟圆满,所以称之为「一切智智」。如果你得到这个智慧,在佛家就称你是佛陀,你就成佛。
  诸位同学,我们必须要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学,它不是宗教,必须要搞清楚。佛陀是佛教育最高的学位,比这个学位低一级的称为菩萨,再低一级称为阿罗汉,就如同我们现在一般大学里面的学位类似。大学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其次是硕士,最低的是学士。它分三个学位,佛教里面也是分三个学位,所以这是学位的名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你们要求智慧,要好好的学习,要拿到佛教最高的学位,人人都成佛。善财童子在此地发心要学佛,要过佛菩萨的生活,要做佛菩萨的事业,非常难得。佛菩萨的事业是舍己为人,「成就一切智智」。怎样才能够满你的愿,才能够达到你的目的?
  『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头一个你要去跟一个好老师,你没有老师教导你,你学不出来。你们看看这个经典上的文字,非常明显的显示出它是教学。如果有人问:佛教教人教的是什么?我们用一句话答覆:佛教所教的是孝道跟师道。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世尊跟韦提希夫人说修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佛说了三条,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修行人成佛都要建立这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决定不能成就。第一条里面,头一句就跟我们讲「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这是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离开这个根本,无论怎么用功,无论怎么学习全都落空,这我们不能不知道。多少修行人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认真,不是不用功,为什么学到老功夫都不得力?忘了从根本修,根本是孝道、是师道。
  普贤菩萨十愿,第一句话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儒家教学,诸位要读《礼记》,《礼记》一展开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大家在佛教道场里面,也许你们参加过许多修忏悔法门的,经文上常常念到「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全都是这个意思。所以不能孝敬父母,不能奉事师长,这个门你就不能契入。为什么要孝亲?我们这个身体得自於父母,父母生我、养育我,这个恩德之大,一般成年之后忘掉了。你仔细观察这个世间做母亲的人,待她的婴儿,她所生的子女,从这个小孩出生到三岁,你看看父母是怎样关心他,怎样去照顾他,你才知道父母恩德之厚。佛在经里面常常说,一个人要报父母的恩,永远报不尽。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父母恩德之大,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提醒他。
  老师的恩德跟父母一样大。佛经里面常说,我们人有两个身,一个是肉身得自於父母,另外一个叫慧命,有两个命,慧命得自於老师,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我们在古礼里面看到,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善知识教我一天,这个人是我的老师,一辈子要感恩戴德。我们智慧的成就,得力於老师的教导,不论时间长短,影响我们一生,一生成败关键之所在,所以要知恩报恩。学生对待老师,也像对待父母一样,终身照顾,这是师道。老师的子女跟自己的兄弟姊妹完全相同,一生当中要照顾,要互相帮助,这是属於伦理。现在师道没有了,孝道也没有了,就难了。所以今天人修行,怎么可能有成就?我常常讲,大家无论怎么用功,没有根。我们桌子旁边两朵莲花,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修学要有根,要真干!不能干假的,假的只是好看,死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我们的修学没有别的,从孝亲尊师开始,一直到孝亲尊师做得圆满,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从孝敬始,还止於孝敬。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劝导我们要亲近好老师、真善知识。古人,当然非常好学的人,万里寻师,亲近善知识。古时候善知识,我们还有办法能打听得到,现在就难了。现在是假善知识多,都是一些冒充的善知识,我们亲近他,对我们有害无利。古时候的善知识到哪里找?给诸位说,善知识都非常谦虚,非常客气,绝对不承认自己是善知识,自己有学问、有德行,没有这个话。总是自己样样都不行,样样都是在初学,你到哪儿去找善知识?可是古时候有一个办法,打听打听哪一个人闭关了,闭关的这个人,这一定是真善知识。哪一个人住茅蓬,在山里修行住茅蓬,这个人是善知识。为什么?这种形式显示出他求学已经圆满,已经毕业,不需要再去求学,所以才能闭关,才能住山。
  如果自己功夫不到家,没有资格闭关,没有资格住山,要出去参学。古德宗门里面,大家常常听到的「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和尚修行不错,八十岁还到外面参访,还到外面去求学。他为什么不闭关?他为什么不住山?没有开悟。古时候修学是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目的,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你就应当作学生,你要到处去求学。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得一切智智。得一切智智不是满分,少分。古德用月亮来比喻一切智智。诸位想想,十五我们看到月亮是满月,真的是满月。可是初二、初三看到那个月牙,那也是真月不是假的。一切智智是真月,不是假的,所以你能够得一分、两分,你就有资格闭关进修。如果你一分都没有得到,你就知道要去求学,勤奋苦学。
  天台大师为我们讲「六即佛」,就是把佛分成六个阶段。我们现在是凡夫,凡夫也是佛,什么佛?「理即佛」。在理论上讲你是佛,事上讲,你是凡夫。理是从心性上说,你有真心,你有本性。但是虽有真心本性你不起作用,你今天起作用的是妄心,是烦恼、是习气起作用,绝非性德,所以你是凡夫。理上讲你是佛,事上讲你是凡夫。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我们也觉悟了,我们遇到佛法了,我们发心很认真努力来学佛。虽学佛,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有断。所以学来学去,学了多少年,学了几十年,还是个凡夫,功夫不得力。人家赞叹我们几句就非常高兴,骂我们几句,两三天睡不著觉,生气。这种学佛的人叫什么佛?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是个什么佛?名字位。我们要知道,名字位是功夫完全不得力。为什么?没有真干,所干的全是假的。为什么会落到这种状况?我常常勉励同修,我们把根本忘掉了,不知道从根本救起。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很想成就而不能成就?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你这个念头没有放下,无论怎么用功,无论修哪个法门,禅也好,净也好,教也好,密也好,全不能成就,都坏在自私自利。菩萨从这个地方转起,做一个大转变,起心动念决定不为自己。为谁?为众生,《华严经》上给我们讲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我们的根本就好了。根好本好能生善法,自私自利...(●[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二集)


...想法、看法、说法、作法,这叫「修菩萨行」。每一句都落实在生活行为上;这个「行」就是生活行为,不是凡夫的生活行为,是菩萨的生活行为。
  「菩萨」是什么人?菩萨是个真正觉悟的人。这个名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来的,梵文称「菩提萨埵」;古时候所翻的,翻作「大道心众生」;新译,新译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把它翻作「觉悟的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我们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虽然没断,不要紧,已经觉悟了。什么叫觉悟?我烦恼习气没有断,我要学著断,我要很认真努力来断,克服自己,这个人就叫菩萨。儒家讲真正做克己复礼的功夫,儒家称为君子、贤人,佛法里面称为菩萨。真干!
  『云何起菩萨行』。「起」是发起,我们现在人讲发愿,佛法里面讲发心。发心,要发心真正学菩萨,要发心作菩萨,要做得像。当然一开头就做得像,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劫累积到这一生,哪有那么容易一下就断得了的!所以我们要觉悟,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我天天在断,务必要烦恼习气一天比一天少,能少一分、能少一毫,我们都是进步;进步得虽然慢,总归是在进步。如果把这个事情忘掉,没有人提醒我们,烦恼习气又增长了,又退步了,所以常说「进一步,退十步」。换句话说,谁来提醒你?如果真有个人来提醒你,你会恨透他、讨厌死了,天天找我麻烦。
  释迦牟尼佛清楚,用什么方法?用佛菩萨名号来提醒你,用佛菩萨形像来提醒你,叫你看到、叫你听到立刻你就省悟过来了,这个法子好!所以佛家为什么要供佛菩萨像,道理就在此地,提醒自己。我们这里供一尊释迦牟尼佛,让你时时刻刻看到他;一看到他,就想到佛怎样教给我的,我要怎样学习,我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所以所有佛菩萨名号、形像,只有一个意思,教我们见贤思齐,看到他就想到「我要跟他一样」,是这个意思。这不是迷信,是用这种方法提醒我们。
  念诵名号,名号是教学的总纲领,也是提醒我们。我们修净土的,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人不多,你不是清清楚楚的明了,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容易得力,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你还是禁不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怎么会不退转?你怎么可能往生?不可能的。也有少数人不明了,但是他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他什么妄念都放下了,这种人行,这种人少,太少太少了,这种人叫老实念。老实,决定没有妄念、没有妄想夹杂在里头,叫老实。行!这种人决定得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你懂得名号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念提醒自己。「南无」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皈依的意思。「皈」是回头、回归,「依」是依靠。「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合起来就是「皈依无量觉」,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我们从哪里皈?我们从前是无量的迷惑,从无量迷回过头来,我要依无量觉。佛号是唤醒我们快快觉悟,是这个意思。我们迷的是些什么?觉的是什么?那就是《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了。所以无量寿佛就是《无量寿经》的题目,无量寿佛的意思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无量寿佛。你把这个经念熟,经的道理明了,经上讲的修行方法通达,依教修行,你是真的皈依无量寿佛。不是念那个名号就行,念名号不行,古人讲得很好:「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定要明白它的道理,了解它的教诲、它的境界,认真努力修学,知道从哪里回来,我们怎么依靠,要真干!
  所以佛像供在那里,无非是提醒我们,而不是说见到佛像就去磕头;磕不磕头没有关系,佛菩萨不在乎这个。连佛菩萨见到都不需要磕头了,现在见到法师也不要磕头。我常常劝大家,见到法师磕头没有好处,你虽然是很恭敬,是没有错,这是古礼;你行的是古礼,不是现在礼。可是你没有想到外面好多没有学佛的人,一看到你这样子,「这个不能学佛了,学了佛我要给出家人磕头,这个不可以」,你把很多人学佛的念头打掉了,你说你罪过不罪过?所以我们见到出家人的时候,合掌一问讯,人家一看,「这个可以,这个我还可以做得到,我也能学佛」。你要顾及大众,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如何令许许多多广大群众,能够热心的认识佛教,了解佛教,也进来接受佛陀的教学,这个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不赞成客套,我们是现代人,用现代的礼节,这就好。除非在举行法会典礼当中,那是唱戏、表演,是演给别人看的,那个行,可以。普通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如何去建立别人的信心,让别人生起欢喜心,这个要紧。主要都是讲我们「如何起菩萨行,如何行菩萨行」。菩萨行是活活泼泼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权达变,这是真实智慧,不可以死在教下。佛说得很多,说得很好,我们要能够深深体会佛的真实教诲。末后一句。
  『乃至云何於普贤行疾得圆满』。「普贤行」是菩萨行的究竟圆满。圆在哪里?圆在心量广大。一般的菩萨没有普贤菩萨心量这么大,普贤行实际上就是包括所有的菩萨行。《华严经》上举了个例子,十句,叫「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例子,举例。第一个「礼敬诸佛」,你看他那个心量!礼,这是礼貌,对人要有礼;敬是内心,内心具足恭敬,外表不失礼貌;诸佛,过去一切佛、现在一切佛、未来一切佛叫诸佛。过去佛,佛在经上说过;现在佛,佛在经上也举了不少例子;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普贤的礼敬,看一切众生就跟看过去、现在诸佛平等的,这是普通菩萨都做不到,普贤做到了。
  我们对人很恭敬,把人当作佛来看待,蚊虫蚂蚁我们就不会把它当佛看待了,那不是礼敬诸佛。「礼敬诸佛」你没做得圆满,蚊虫蚂蚁也是众生。不但蚊虫蚂蚁是众生,桌椅板凳也是众生。为什么它叫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这个毛巾是众缘和合织起来的,它是众生,对它也跟对诸佛如来一样的礼敬。礼敬,并不是说看到这个毛巾对它拜三拜,那我们学佛不是学呆了!把它洗得干净,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它应当放的地方,这是恭敬,这是对它的礼敬。所以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处置得恰到好处,以最真诚恭敬心来对待,这叫普贤礼敬诸佛。所以普贤行难修,普贤行才能够成究竟圆满的佛果。大乘菩萨不行,普贤行才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是究竟圆满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们在普贤行里头快速的圆满。这是善财的愿望、善财的希求,显示出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好学心切,我们在这个地方才看到。「好学心切」用在善财童子的身上,那是圆圆满满,名实相副,好学心切,所以他能成就。我们今天修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困难?换句话说,就是不好学,好学的心不切,因循苟且、懒散、退堕,这是我们不成就的因素。如果我们能学会善财这种好学的精神,我们相信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而且快速圆满的成佛。为什么?吉祥云比丘满足他的愿望,教给他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行疾得圆满」,这个话里头含义很深。
  所以念佛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赞叹西方净土。你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佛赞」,在《观无量寿佛经》上看到「十方佛赞」,一切诸佛都赞叹,这是什么法门?我们自己要是不学,不相信这个法门,不可以毁谤。如果毁谤、障碍别人修学这个法门,罪就太重太重了。因为我们清楚,这个法门是一生快速、稳当成佛的法门,人家自从无量劫来到今天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机缘遇到了,你把他打断,你又让他在六道里搞...(●[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二集)


...佛得要学会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很难,就像此地经文里面所说的,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简单讲就是舍己为人,舍自己什么?简单具体的来说,要舍自己的自私自利,这是头一条。你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肯放下,不能舍弃,菩萨道没有分。人没有离开自私自利,这是佛在大小乘一切经里面所说的,诸位读经要不多的话,大概《地藏经》都读过,《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说是罪?因为你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落在自私自利里头,那怎么不是罪?
  自私自利错了吗?错了,自私自利决定损害别人。我没有害人!我没有占别人丝毫便宜!没错,你是没有害人,你不肯帮助人、不肯利益人,就是害人。这个意思你懂吗?你应当要全心全力帮助人,你没有做到,人家有苦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帮助他,你就是害他。六道众生哪一个不需要帮助?尤其我们现前的社会,现前这个社会苦难的人太多太多了。没有财富的人苦难,生活过得苦,衣食不足。大富大贵的人也有苦难,我们听说有很多亿万财产的,晚上睡不著觉,天天吃安眠药,出门要一大堆保镖,怕人害他,生活提心吊胆,无论在什么处所,在什么时候,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生活在恐怖之中。所以各有各的苦难。
  我们有没有真正发心去帮助他?也许你说:我是很想帮助他,我没有能力。没错,你真想帮助他,你就赶快去学能力,你不肯认真努力修学,你就有罪过,你就属於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贪求名闻利养,贪图享受五欲六尘,没有一样不是罪,没有一样不是造业。在外表是做一桩慈善事业,做一桩好事,其实都是在追求名闻利养,拿这个做个幌子,满足自己的名闻利养,依旧是在造罪业。你发的那个心不是真诚心是虚妄心,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真诚的菩提心,「恒顺众生」这一句就做不到。你想能够随顺众生种种心行,先决的条件是发大菩提心,真正发心舍己为人,我为众生服务,我决定不为自己,这才行。
  这一句经文里面,事相太广太广,我们不能一一举例,但是最简单的也不能不说说。我们生活的范围最小的是家庭,家庭里面有父母,有兄弟、儿女。现在是小家庭制度,跟父母同住的不多,但有妻子儿女。你学佛了知道佛法的好处,想帮助你一家人都能得到殊胜真实的利益。但是也许你们家里面人虽然不多,信仰很复杂,有人信基督教,有人信天主教,有人信道教,可能四个人信四种宗教。你怎么跟他相处?我在作学生的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同学,他们家里面兄弟姊妹不少,有五、六个人。家里头有三种宗教,老祖母是念佛的,只有她一个人信佛教,他的爸爸是回教(伊斯兰教),妈妈是基督教;妈妈影响力最大,所以儿女统统学基督教。一家三个宗教,饮食起居里面意见就非常多,怎么能够和睦相处?相当不容易,这就说明众生种种心行。
  在那个时候我们对於佛法毫无认识,总是认为学佛的是迷信。确实纵然遇到出家人,也没有办法把佛法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难怪社会大众误会学佛是迷信。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处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怎样帮助大家觉悟?首先我们自己要明白,家里面可不可以供佛?可以。你供佛,你的家人一定反对:你拜偶像。你要跟他解释我不是拜偶像。把供养佛菩萨形像的意义说清楚、说明白,让他觉悟。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像,就跟现在社会上供奉伟人的形像一个意思。(你们今天在中国许多地方看到毛主席的塑像,那是不是神像?不是的。为什么供养他?这是个伟大的人物,我们纪念他,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供养佛像就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是个好人、好老师,我们供养他的像是纪念老师,向老师学习,是这个意思。
  你在佛像面前,为什么要磕头?他是古人,我们对他要行古礼,这是对他尊重。就像我们中国祭祖先一样,我们祭祖先用的餐具,正式祭典里面,不是用现代化的高级餐具,那对他不恭敬。怎么样恭敬?他那个时代用什么餐具,用他同时代的最恭敬。所以中国正式祭典当中用笾豆,这个餐具是木头制的,竹子编的,都是古时候用的餐具,现在没有人用了,专门祭祀用的。你要懂得他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还是用他那个时候的东西,这才是纪念;不可以拿我们现在的东西来供养他,这个不合适。这个意义、这种精神,现在人懂得的不多。我们要多想想,要多学习,说明供养佛菩萨的意义。
  念佛,我们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这个名号什么意思?一天念到晚。有人说:你天天念他的名字,他听了不讨厌?念他的名号不是让他听的,是让我自己听的。名号,有人讲佛菩萨名号,从我们心里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从自己耳朵听进去,这是一种摄心的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杂念打掉,好办法!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妄念少了,心清净,人就开智慧,身体也健康。一个人身体的毛病,病根在哪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本来很好的身体,乱七八糟的想,想出病出来了。佛经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念头是妄念,不善念头、恶念,搞得一身的毛病。你能这样分析、说明,知道供养佛法的好处,你们家人听到欢喜,他不反对,他能接受。
  供养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不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我的苦难,「我很苦,我难很多,求菩萨来救我」,错了!不是这个意思。供养观音菩萨是教我要学观世音菩萨,我看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要去救他,是这个意思。积极的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服务,供养观音菩萨是这个意思。不是求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是我要像观世音菩萨,要保佑一切众生。你能够讲清楚、讲明白,真的你照做,从哪里做起?邻居。你的家人得度了,要度你邻居,由近及远。邻居都不能得度的时候,你还度什么人?
  邻居如何得度?常常接近,常常问候,不可以见面不打招呼。现在人住在都市,多半住公寓房子,隔壁那一家住了几十年,都不知道他姓什名谁,都不晓得。所谓「老死不相往来」,隔一道墙就不相往来,这怎么行?这个不行!怎么样去度他,跟他们接近?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四摄法」,我们要学。「四摄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种交际方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你能用这四种方法,无往而不利。这四种方法,头一个就是布施。我们学佛了,回去就要用。我们先住在同一层楼的,同一层楼有几户人家,我们有好吃的东西,敲敲人家门,送一点给他。见面的时候一定打招呼,一定问个好。常常有些好吃、好玩的东西,作礼物送给他们。你送过几次了,人家将来会敲你的门送你,礼尚往来!慢慢就都认识了。这一层认识了,再下一次下一层、上一层,你才真干!没学佛的时候不知道,现在学佛的时候真这样干了,果然不一样。所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教我们用这四种方法处事待人接物。
  诸位必须要知道,这个方法首先要用在自己家庭里面。头一个对象是什么?夫妻。先生怎样跟太太相处好?先生用四摄法,太太也用四摄法,两个菩萨在一起,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永远不变,这叫做佛法。夫妻和合,家庭美满,这是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我们国家社会安定,繁荣兴旺;每一个国家都安定繁荣,世界就和平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念念不忘苦难众生,念念不忘贫穷落后的地区,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社会的动乱就消除。
  为什么社会动乱?为什么会有战争,天灾人祸?不平,我们今天讲贫富不均,才会发生这些问题。富裕的人能主动全心全力帮助贫穷的人,这是布施恩德,知恩报恩,这个社会才祥和。社会间贫富...(●[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二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