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5 14:18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52)》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11/7/3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16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好。我们接着看,「明主者有三惧」,再有一惧是:
【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
听到天下人最好的意见,可以利益国家人民的,听了以后深怕自己糟蹋了这么好的建议,而自己没有去实行。所以这是爱民的心,这也是对于身边的因缘能够珍惜、能够感激,这人也是惜缘。我们冷静想想,人生过程当中,贵人给我们讲的话,我们还记得吗?假如记不了几句,那也是对不起这些贵人给我们的叮咛跟爱护,所以能知缘惜缘不容易。更能知恩感恩,那就更可贵!太宗皇帝在这一点上很可贵,对于别人的劝谏,他非常珍惜。而且常常好的奏折,像魏征劝了他十个重点,魏征常常拿十圆满,不是「谏太宗十思疏」而已。
还有「十渐不克终疏」,就提醒太宗皇帝,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就十个重点提醒太宗,有十个方面,天子你已经都不一样,不能够保持好的心态,甚至是一百八十度在堕落!这提醒他。而太宗皇帝看完这十条渐不克终,回复给魏征:我假如不照做,我哪有颜面见到你!这个话很可贵,他是天子,但是您看他这个态度是非常尊重,魏征给他的教诲、给他的提醒,以老师、以朋友的态度对待魏征。然后把这一篇文章贴在他住的房子的屏风上,随时看、随时提醒自己。坦白讲太宗皇帝有自知之明,一直看印象才会深,有时候也觉得这些教诲很好,但遇到事情提不起来。怎么能不断的提起来?还要透过长期熏修,一直读经、一直听经到入心了,随时随地都能提起来观照自己,这一句经句就真的受用、真的内化了。学问贵在变化气质,那一句教诲一入心,就跟你的灵魂分不开了。
这里有提到贞观初年,就贞观元年,太宗对大臣萧禹说到,我从小就很喜欢射弓箭,而且自己觉得好像这弓箭的道理、奥妙,我应该是很清楚。最近我得到良弓十支,然后我把这十支良弓拿给工匠,就是专门做弓箭的工匠看,工匠说皇上,你这十支弓都不好。他吓一跳,他问说为什么?这工匠说,这个做弓的木头它的木心不正,所以它所有的条纹、条理都歪了,不是良弓,因为它的条理歪了,所以射箭不会很直。唐太宗听完感悟什么?他说我从小就拉弓,南征北讨平定天下,觉得自己很懂弓,其实还是不怎么懂。而且我觉得很懂的东西我还不怎么懂,我当皇帝才没多久,根本对治理天下的道理都很浅。所以我对治理天下懂的这些东西,还比不上对弓懂的,弓事实上已经很不懂了,那我治天下真的是还差得太远。所以他下令在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驻在中书省。每天夜里调这些官员,来了解整个京城里面政治的状况,边了解然后边去修正,边去深入这些治国的道理经教,一定要搞清楚百姓的利害,整个政治教化的效果怎么样。所以太宗皇帝很认真,每天都了解整个民情,他是真正要想把政治办好。当然很重要的,这些五品以上的官员来,他都是搬椅子恭恭敬敬赐坐给他们。「闻天下至言」,天下这些最重要的言论是什么?了解民生疾苦这个最重要,对他来讲他最需要很清楚了解,才能进一步做好政治措施,利益人民。
我们刚刚读的这一段,旁边有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一千一百三十页第九册。这一句还没讲完你们都收起来了,我知道你们已经放在心上,「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看到,「明主者有三惧,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得意而恐骄」,『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有这样的态度,道德学问一定增长。我们从自身来反思,我今天处在哪个位置,决定不谋名闻利养,决定敦伦尽分,做这个位置、行业的好榜样,就「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得意而恐骄」,在我的工作职位上尽心尽力,当然也会得到很多肯定、赞叹,但是不骄傲,为什么?应该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在我们人生工作的因缘当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贵人,我们也要珍惜他们的提醒教诲,不糟蹋。或者是经典的教诲,我们好好的落实在工作处世待人当中。「闻天下之至言,恐不能行」,我们以这个心境来领受师长的教诲,每一句「如贫得宝」,珍惜它,像久旱逢甘霖那样的欢喜珍惜,然后一听了,提醒自己要落实、要真干,恐不能行。说到这里了我们马上回光返照,师长教诲的哪一句完全做到了?我们自己想,这个别人帮不了。每一句经句都是在提升我们的心性,都要回归到这个心态下功夫。
而接下来这个故事,完全彰显了刚刚这一句经文。我们看旁边这个故事,大家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我们《古文读本》跟大家一起交流过,我们再复习一遍。师经在鼓琴,他是乐师,在弹着古琴,魏文侯听了很欢喜顺便起舞,跟着音乐跳舞,而且诗兴大发,赋了一首诗就讲话了,「使我言而无见违」,这个意思就是他边唱着,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我讲的话没有人敢违背、我讲的话没有人敢违背,自己在那里唱着。他正唱着高兴的时候,乐师师经抱着他的琴,因为乐师是自己把眼睛弄瞎,他要全神贯注用耳朵听,他的音乐造诣会更提升,而音乐又能移风易俗,古人很可贵,瞎了自己的眼晴去利益老百姓。所以他听着魏文侯这么讲,因为他看不到,他就听魏王的声音,他抱着琴整个人就扑过去撞魏王。当然应该眼睛看不到的人撞眼睛看得到的人,这个魏王还是有闪过去,结果没有撞到魏文侯。
可是因为突如其来魏王也没准备好,他一闪自己也整个倒在地上,自己戴的帽子都撞到地上。因为君王的帽子,前面都有一串一串的玉珠就是中旒,称为中旒,就撞坏了,那个珠子都掉在地上。魏文侯被这么突如其来一撞很生气,马上对着左右的人讲,撞国君该当何罪?马上响应「罪当烹」,就是这个人要把他活活煮死。马上行动,就把乐师架起来,带着师经才走下楼梯一步,师经说国君,我都要死了,可不可以听我一言我再死?好,你都要死了你说吧。师经他说,过去尧帝、舜帝当国君的时候,就恐人家都顺着他,没有把他不对的提出来,违逆他的意思直接给他直谏、劝谏,都恐别人不直接违逆他错误的意思,这是尧舜之所以为尧舜。而桀纣这样的暴君,他们当君王的时候,就是怕人家违背他的话,全部都得听他的才行。所以刚刚我听到那一段话,好像是这暴君夏桀、商纣在讲话,我是要撞夏桀跟商纣,我不是要撞国君你!
以前的君王毕竟读过圣贤书,这么一听人家讲得都没错:好,把他放了,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您看马上讲马上接受,然后还有把这个撞坏的古琴放在城墙上,让国人都看到我的过失。我这个帽子坏了不要补,照样戴,我每天看着它坏掉,我就知道我的错在哪里,我就会引以为戒。您看「闻天下之至言恐不能行,得意而恐骄」,师经给他最大的提醒,就是你当君王当得不知天高地厚了,唯我独尊不行的!又劝他,他真的恐不闻其过,听了马上接受,所以这个事例也很精彩。
我们接着看第二十七句,这是在第七册的九百五十五页中间的位置。我们一起念一遍: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
『孟子』是对齐国的君王『齐宣王』,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为王者的心境,应该怎么样来反思。说到了,君王假如对待他的臣属、下属,就当手足兄弟一样;那感应来,他的下属会很感动,会很自然的对待他就像自己的腹心一样看重,跟自己的命一样的重视。有感有应,人生说穿了,就是这两个字感应,「爱人者人恒爱之」,爱人是感,人恒爱之是应;「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是感,人敬之是应。所以人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存在的,它都是有道理、有因果、有来龙去脉的。
接着讲到了,国君假如对待他的臣属、臣民,只像犬马一样使唤,则下属或者是人民看待他,就像一般不认识的人一样,『国人』。不相交的走过也不打招呼的,没有真正的情义,大家注意,现在很多君臣关系很像这个样子。企业领导者把下属当赚钱的工具,你卖命,我给你钱;下属觉得我已经做了,我也领我该领的。下了班你是你、我是我,在百货公司遇到,也不跟你打招呼。这个都是偏离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应该是跟道义相应,人处世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个都已经违背性德。人之初,性本善,好多小孩第一次看到,一条鱼被切了尾巴流血,孩子都流眼泪,他为什么流泪?他感同身受这个鱼会痛。鱼,他都会这么样的疼惜,更何况是人,那是他的本能。怎么长大以后,自私到连父母都伤害?从这里我们看到,教育的伟大,让他的天性终身保持,以至于那一分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延伸到对一切人。
就像范公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那就是他天性保持,然后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天性保持,发扬光大。可是西风东进,功利主义挂帅,把我们都污染了,什么事情考虑都先考虑利。你说交朋友,跟这个人交往我有没有什么利益?都是这个出发点,不真诚,都带目的;道义,是我怎么样帮助到他、利益到他。所以在这个功利主义之下,人能不受污染很不容易,人要很清醒不能随波逐流。整个东方,尤其佛家、儒家、道家,都是以利人为一个人生的态度。而今天这个人,有因缘到我们的团体里面来,相逢即是有缘。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视的就是伦常,伦常就是一家人,在家父子、君臣、夫妇是一家人。延伸到社会,同事如兄弟,这个行业谁教你的叫师父,还是像父辈一样的恭敬他,所以走到哪都是重情义、重伦常。今天有缘同事了,有缘当我们的下属,我们是藉由这个缘,成就他的幸福、成就他的德行。
而不是把他当工具一样用,用到身体坏掉了,帮你赚了一大堆钱,身体坏了回家去吧,都不理他了这是不对的。所以人文的关怀处处要能提得起来,念念为身边有缘的人着想,尤其为他一生幸福着想。现在很多企业家听了老祖宗的教诲,他的爱心启发了,赶紧教五伦八德给他的下属,本来离婚率很高,现在没有离婚了,那个都是大功德。您看不只是想到自己的事业而己,想到的是所有下属的人生幸福,这一念心是真正的仁慈、仁爱。这是『君之视臣如手足』,一家人,『则臣视君如腹心』,他就忠了。现在很多人都说,现在人不忠诚,跳槽很多,那是在相上看事情。你不爱护他,他怎么忠?你不教导他,他怎么懂事?所以为人领导,为人父母、老师不能抱怨,问题还得从我们身上来解决,为什么?君仁臣忠。有没有说臣忠君仁?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又不是叫子孝父慈是不?它有道理。这些家庭、团体影响大的人你首先要做对的事,要爱护、要教化底下的人。
接着讲,『君之视臣如土芥』,国君假如对待下属,把他当尘土、草芥一样糟蹋漠视,下属对待国君就像强盗、土匪、仇人一样看。这一句基本上,一个朝代最后的亡国之君,就差不多都有这个味道。您看夏桀底下的人劝他:国君,你再这样下去会亡国。夏桀说太阳怎么会亡?结果这个话传到老百姓那里,老百姓说太阳什么时候要亡,我跟他拼了。老百姓是这么讲,「吾与汝偕亡」,我跟你一起亡,我跟你一起灭了,我都不能再接受这样的暴政!做人做到人家要跟我们拼了,实在不怎么样,而且真的是太不尽自己的本分。
太宗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看到一段历史,看了很感动,就对身边的人讲,春秋战国时代狄人,这个狄人不是华夏的民族,是算接受教化比较少的蛮夷之邦。狄人杀害卫懿公,卫国的国君卫懿公,杀了他还把他的肉吃掉,只剩下肝没有吃掉。他的臣子弘演没有救得了国君,最后看到这么凄惨,对天嚎啕大哭,然后就把国君的肝放到自己身体里面,把自己的肝拿出来,把国君的肝摆进去。然后唐太宗感叹:现在要找这种人可能找不到,这么忠诚。可能讲到这里,有人又说有可能吗?大家注意,「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君子对待自己做不到的事,而别人做到了,对他生起敬畏的心。小人心态不一样,小人以其所不能,他自己做不到他就不相信别人做得到,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以前孝子、孝媳,一听说把哪个内脏割下来可以当药引,他妈妈的身体会好,刀子拿起来割开来,最后真的医好。这个在《德育故事》里面不止一则,那是《二十五史》里面的,还编出来的?告诉大家,我们可能骗人,老祖宗不会骗人,他们德行比我们好多了。不能自己做不到,还怀疑别人,又造一个罪业,刚刚我们才讲,卫仲达「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古人这些行持记在史册当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太宗皇帝读了这个故事很感叹,这样的忠臣应该很难找了。然后讲到这里马上传魏征,请魏征进来,也把这个故事讲给魏征听,听听魏征怎么想、怎么说。魏征说了,皇上,过去战国时代的,豫让为智伯报仇,这个智伯大家应该想一下,当初我们要讲「才德论」,讲了一段故事,就是智伯很嚣张,得罪了赵襄子,最后被他们设计杀害了,然后三家分了晋国。就是因为智伯太傲慢,最后他的整个家族亡了,因为这个典故就引出了「才德论」。所以魏征举了这个例子,您看豫让要为智伯报仇,但是没报成,被赵襄子抓起来。而且抓起来以后就对豫让讲:豫让,你以前曾经事奉过范氏跟中行氏这两个主子,而这两个主都是被智伯给灭掉的,可是你却投靠智伯,你都不为他们两个报仇,现在要为智伯报仇,为什么?豫让说,我以前事奉范氏跟中行氏,他们只把我当作像一般的人一样看待,我也把他们当一般的人一样事奉。可是智伯他对待我,就像国家最尊贵的读书人一样,我当然要以像个国家的国士一样来回报他,替他报仇。所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对,这也是感得豫让的效忠。范氏跟中行氏不够尊重豫让,当然没有感得这样的回报。
接着,魏征讲最重要的话了,所以皇帝,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是看你怎么对待臣子。一下又把太宗给点了一下是吧?太宗看完这个故事马上:找不到这样的人!您看我们一懂道理,很容易第一个反应看别人、要求别人。这个也不在理智当中,甚至于会过分要求,甚至还抱怨身边的人,这跟反身就相违背,反求诸己才对。所以「圣狂之分在乎一念」,我们这个念头一不对就偏离正道了。不过太宗也很可贵,马上请魏征来说说看,而魏征马上指正君王的心态不对,太宗也并没有不接受。所以夫子在这一点上是特别彰显义理,「正己而不求于人」,不能懂一个道理了先要求别人,「则无怨」。我们看人生要能无怨,别人对我们没有怨,以至于我们不怨人,自己要能不怨人,最重要要明理,最重要是反求诸己,就不会怨人了。
因为很清楚,人生所有的招感,都是自己心感召来的,还有什么好怨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应来了,今天人家骂你,一定是你以前也都常骂人才会感来,这不怪人,所以明理的人决定不怨人。你说可是我这一辈子没骂他,他还是骂我。那很好,你这么一思考,你就要开悟了,你就会找寻最彻底的答案,终于明白:上辈子骂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人生没有坏事,你被骂了以后开悟,人生道理搞清楚!所以人生真的没有坏事,只要你的心态对了,每件事都是大好事,都对你的德行有所增长。所以自己要不怨,要明理;做到不让人家怨,首先不要要求别人,要求自己;自己做不好就要求人,人家心理不服就会怨。
再来,「平心则无怨,尽心则无悔」。我们常说要走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心地一转就能无怨无悔了。平心,对人公平,你不会招感来人家的埋怨。您看你当爸爸妈妈,你的孩子三个、四个,你假如不公平,怨就来了;在团体里面你疼爱这个、宠爱那个,一定人家会很受伤,也会很抱怨的。所以能公平、能不要求人、能不自私自利,才能无怨;什么事情都只先想到自己,人家看了一定很受不了,这个人都是自我。有利益都是自己抢在前头,哪有人家不怨的道理?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人家埋怨我们,第一个对他身体不好,第二个那个磁场一传来,我们会生病,那个磁场每天在那里:这个人怎么还活着、这个人怎么还活着?那个磁场不好。所以人还是要广结善缘,不要跟人家结怨。有时候觉得今天怎么耳朵这么痒?好好冷静想一想,得罪了谁?人家已经在那里骂了。
而正己而不求于人,是非常的体恤人心,因为知道自己都不做好,要求别人,人家心里决定不服。我们不愿意人家这么对我,我怎么可以这样去对人?一个人没做到,都要求你,你服吗?不服,那我们也不能这样去要求别人。其实人的惯性太强,太习惯先要求别人。在《中庸》里有一段话很有味道,「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就是你希望儿子怎么孝顺你,你先依这标准去孝顺你爸爸,做不到,您看都会要求,而自己也是儿子,做不到。「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弟弟,你要对我怎样怎样才可以;自己也是弟弟,对哥哥做不到。「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对下属,你们应该对我怎么尽忠;结果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我对我的领导也做不到。自己做不到就先要求别人,这个人家接受不了。所以恕道是推己及人,你自己都不愿意了,人家怎么接受得了?
所以不能要求人,自己先做到最重要。道家《太上感应篇》说「正己化人」,正己了自然感化别人,而不是去要求别人。《中庸》还有一句,「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我们希望朋友怎么对我好,首先这个要求先去对其他的朋友,做得到吗?这个恕道,确实对我们处世待人是很好的一个提醒。我们现在读了《中庸》这一段话,我们很冷静一点,只要你对任何人有要求,马上问自己:我那个要求我自己做到没有?要要求儿子了,突然我要求儿子好好读书,我好好读书没有?我要求孩子要孝顺,我孝顺没有?这么一想不只不生气、不只不要求,不好意思,脸红了。
这个感受我特别强烈,因为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六、七年前讲的盘片,我站在那里看自己,然后看谈谈谈,谈了一段之后,我是这后背一直在冒汗。你看统统讲给别人听,自己还没做到,所以是愈讲愈恐慌,不能道理都讲给别人听,自己不做。我很怕突然有一天身边的人说,这个道理就是你讲的,你怎么都没做?我真的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想找一支铲子挖一个洞。所以从事教学的人、为人父母者、或者为人领导者,常常是讲给别人听。但是也要很冷静,得要自己真正去做好,不然所讲的道理都成反效果,都成人家的怨,就不好了。这是我们从《孟子》这段话,给自己的一个反思,所以《论语》当中有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是要求自己,小人才是去指责、要求别人,这个话都是非常恳切的来劝我们,君子、小人就在我们的心态,就在我们的一念之差。
我们接着看第二十八句,在第六册八百四十五页,我们一起来念一遍: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
齐景公问『晏子』,如何能使人民富足、安定,而这样困不困难?使人民富足、安定难不难?晏子『对曰』,不难、容易。接着讲出来怎么做,『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一个君王、一个领导者要时时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这个很重要。很多问题有时候不一定要问人,可以问自己,比方齐景公静下来问自己,老百姓如何能富足?老百姓的心如何能安定?他是一国之君,上行下效,老百姓最不心安的是什么?是这个社会不公平,一不公平了,他很多权利可能都被损害,可能无罪都被人家诬告。然后这些官员又不公正,冤狱一大堆,那老百姓当然人心惶惶。国君一直在搜刮民财,怎么可能老百姓会富足?《大学》有一句话讲到的,「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这君王所用的钱都是老百姓纳的税,「尔俸尔禄,民脂民膏」,都是百姓的血汗钱,你拿来挥霍,老百姓不就贫穷了。
晏子点出来了,要做到这些,都是君王你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你节欲不就民富了。我们之前谈君道,谈戒贪这个部分谈得很多,就是要有格物的功夫,才能身修、家齐、国治;放纵欲望了,这国跟家就毁了。接着,「中听」,这中就是不偏私、公正来审断老百姓的案件,就没有无辜的人入狱了,人的心就安了。而公平一定要从最上位者做起,不然上梁不正下梁就歪了,这君王很公正,他下面的人不敢造次,不然会治他的罪。同样的治家也要无私,不能偏心,你家里的人才能安。我们看「郑濂碎梨」,一个家有一千人怎么治理得这么团结,心都这么样平、这么样和,没别的,公正、平等不偏私。皇帝赐的两颗水梨把它打碎,把汁溶在两个大水缸,一人喝一杯。当然晏子在引导他的国君都是抓纲领,这个都很可贵。
我们再看下一句,在第九册一千二百零五页,刚好是中间位置,「致治之术」,这里谈到整个治理国家重要的原则、方法,当然这段也是让领导者来观照自己落实的程度。我们一起来念一遍:
【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我们来看经文,『致治之术』,就治理国家政事的方法、原则,先摒除四个严重的祸患。而且防微杜渐才好,因为这个问题严重了,要再处理就很困难,从医学的角度,到了病入膏肓就很难治,只有小小的毛病要治就很容易。所以古人洞察人心、洞察风俗,特别敏锐,看到这个现象以后会怎么样,他们能推断出来。我们现在的人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不知道,家庭会怎样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怎样不知道。反正我晚上有饭吃,我知道就好,关心的就是这个,就麻烦了。老祖宗有一句话,「覆巢之下无完卵」,北极七月份,一天的融冰三个台湾的面积,速度空前的快。诸位同志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吉隆坡守不守得住,离海边很近,就要靠这几年努力弘扬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弘扬开来了,人心一转这个温室效应才能化解,不然沿海地区无一幸免。
谁来做?所以一个马来西亚的意思,就是要整个世界是一家,由我们马来西亚带头做好示范,懂得这个深意了。为什么?现在世界的乱不就乱在宗教、种族吗?只要有团结了谁还想乱!就不相信,都觉得本来就是这样,没办法了。当初师长到联合国做报告,宗教团结,他们不相信,他们都觉得宗教是会冲突的,不要找麻烦。师长说让九大宗教手牵手祈求世界和平。他们不同意,老人家说,你们不同意,我就不办了。最后他们没办法,好,只能五分钟。所以没有榜样出来,人不相信,后来秘书长看到了很高兴,谁不高兴看到和谐!你有见过哪一个人看到和谐很生气,还骂人的有没有?没有。后来联合国成立宗教办公室,你看榜样多重要,所以我们好好干。你看日本有访问团来,我们再继续努力,到时候泰国访问团,最好有一些战乱国家的访问团来更好。
所以古人很敏锐,他能洞察机先,只要这四个忧患存在就很难推行仁政、德政。先除四患,『先屏四患,乃崇五政』,才能接着推崇「五政」,「四患」是什么?『一曰伪』。我们看到「伪」它的正面是什么?诚,真诚能凝聚人心,虚伪就失人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什么道?真诚、至诚就与道相应了,就感来人家不分彼此共襄盛举。虚伪了,日久见人心,你说一套做一套,讲的话都不是内心真实的,都是敷衍人家、骗人家的,人家真明白了,这一辈子就不会再相信我们。每一句话都要发自真诚的心,没有任何的应付跟虚伪,这个重要。其实人会虚伪还是私欲放不下,明明有自己的自私自利,还要把话讲得很好听,把自私自利包得很光鲜亮丽,可是包得再好,迟早有一天还是会被人家看穿。
所以第一不虚伪,一切言行都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我们要看自己真不真诚,不难,自己看着镜子讲话,尤其看什么?看眼睛。你就当作练习在跟别人讲话,然后看着镜子,看自己的眼睛有没有左右恍惚,或者不专注,大家回去练练看,才会发现其实我们平常那个眼神、态度不真诚,自己回去看清楚自己的状态。要练到什么程度才行?练到自己讲话讲到自己感动得流眼泪,你就体会到自己的真诚。回去好好练习,假如不能流眼泪,继续努力,为什么?因为真诚是本有的,一定会现前。但是我们得要真从心地当中,把这些肮脏的东西去掉。
『二曰私』,所以人一真诚对待人,念念为人着想,没有私心,念念为他好。我们听到这里,会不会突然冒一个念头:我都为他们好,谁为我好?你看这最真实的心境,这一念叫私心。其实人多累,分自分他,常常要想自己,要谋自己的私利,还要算计别人,还要讲很多设计好的话,真累!只有一个心境就是为对方好,多单纯、多轻松。你真正这么做了,真的是得道者多助,一定能感来很多的善缘。愈不为自己的人,人家愈爱护他、信任他,愿意跟他合作。『三曰放』,这就放纵了,放纵欲望没有恭敬心,傲慢无礼;『四曰奢』,就奢侈。我们看这四个情况,现在是在谈政治的治理,我们把它拉回来一个家庭,这四个都是致命伤。夫妻都不讲真话,这个家还能延续吗?这个家每个人都是想着自己了,家能安定吗?这个家没有家规,放纵、奢侈铁定亡。传统文化的精神,真的是小大圆融,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这理都是相通的。大家看一个家真诚,没有私心,又有家规,不放纵、又节俭,这个家道铁定兴盛的。
接着分析到,古人很能敏锐到事物的发展,只要虚伪了接着会怎么样?虚伪就会搞乱整个风俗。您看现在很多风俗就都是应付别人,你给他讲好听话,你就赚得到他的钱。这都是变成虚伪的引导,不是尽本分,不是发自内心,都是想着要赚到钱,应付应付,这整个风俗见利忘义。营私,『私坏法』,营私就破坏整个法令,「法」是公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才能贯彻法律。一私心了,有关系的人统统不守规矩,这整个社会的正义、法令就乱。所以一个团体也有它团体的规定、团体的规矩,而这个规矩首先领导者要守,领导者不守,团体的规矩就破坏掉。因为上面的都不遵守、都应付,下面的人当然就跟着学了。所以一个团体的规定会破坏掉,往往是最高领导者自己没守。
有个事例,有个士兵那天他值班站哨,半夜有一个上校要进营里面去,他说口令。晚上都要有口令,这个上校忘了,他穿着是上校的军服:你又不是没有看过我,我上校。他就要进去,他又走近几步,那个士兵说口令,愈来愈严肃,那个上校他是长官,有点傲慢不理他,就接着走。那个士兵马上对空鸣枪砰,然后再问口令。果然枪满有威力的,上校一看好像不能硬闯,问他旁边的士兵:今天口令是什么?马上把口令一讲,这个士兵:上校好。假如你是那个上校怎么看这个士兵?这样的人是真正的人才、真正好的下属;都顺你意思的,整个团体的规矩就坏掉了。有另外一则故事,好像是IBM的总裁,要进去的时候没有刷卡,那个守门的人就是不让他进。IBM总裁谁不认识,后来好像真的是他要符合那个规定才让他进去,然后领导最后好像很重用这个人。他是守公、守法,他不是看人情,一看人情哪还有公法?这也是提醒领导人,领导人那个好恶的心没有放下,都喜欢用听他话的,不是用守规矩的人,领导者不去掉这些习气,想用到忠诚的人也不容易。
这里接着讲到,营私就破坏法令,放纵就会逾越正轨、逾越这些礼教了。这礼教不是犯法,可是礼教一破掉,整个社会人心就像洪水泛滥,完全扭不过来。我们看现在放纵男女的欲望,现在谁说能收拾这个情况?不容易!所以礼教是防微杜渐,这是高度智慧,我们这些子孙不懂,还批评,还说礼教吃人,说这个话那背的罪业是太重太重了。老祖宗无上的恩泽,你居然还骂他,不感恩还批判、还骂,现在不可收拾了,『放越轨』。
『奢败制』,奢侈就会败坏很多的规章制度,您看以前的人,你是什么地位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而你穿的衣服他知道你是部长,他看你的穿著对你就恭敬,因为你对国家有贡献,没有乱。现在人一有钱,我买大房子,我买大车子、开高级车,他觉得这样是显他的地位,然后还往窗外吐一口槟榔,你说那高贵吗?可是大家注意,这种想花什么、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他就没有一种规范,最后人都什么?打肿脸充胖子,没钱都要摆阔、都要穿名牌,把自己的家都压垮了有没有?有。你看现在年轻人,父母的血汗钱拿去买名牌的,都是没有节度,最后都是虚华的风气,好这个面子。您看古人在分析人心的转变,分析得很透。
接着说到了,这『四者不除』,德政是没有办法施行的,因为他整个民心都在堕落,怎么施行?赶紧要教化、赶紧要亡羊补牢,扭转乾坤。因为继续下去,『俗乱则道荒』,风俗混乱,道德就要沦丧,道德一沦丧,天地也不能保全人类的本性,因为他堕落的速度太快了。您看三、四十年前,我们住在乡下还没有这些风气,在大自然当中,大自然养育我们,我们心胸都怎么样?开阔。现在都住在都市丛林里面是不是?像一棵一棵树木都看不到前面,看不到前面只看到自己,连邻居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不能在都市丛林里面迷失善良的本性,真的我们都有深刻感觉,我们小时候天地在教育我们,天地无私养育我们。
最近我观察到,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个特别开阔的地方,像新疆一望无际的草原养出来的人心量比较大,讲话很大声。因为那个地方很大,他们很容易就高歌一曲,讲起话来就非常慷慨激昂。真的,你们看,郝总从新疆来的,你看他讲愈讲愈激动,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还有我告诉大家,李越老师也是新疆人,我见了好几个,他们讲话都慷慨激昂,还有新疆的畲美儒老师,你们听过她讲课吗?也是。新疆的王赠诒教授,王赠诒教授是退休的教授,他们讲起课来,真的都看到中华民族要兴盛的契机,他们那个豪情很好,一方水土养出来。所以孟母三迁不是没有道理。
但现在人的欲望太强了,「欲令智迷」,这个心没有办法跟天地万物的化育交感。『虽天地不得保其性』,天地不只保不了我们的性,还被我们摧残,把大自然破坏得体无完肤。『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这个法制破坏了,整个社会秩序就要崩溃,即使是君王也很难坚持守护这些法度,因为有时候形式形成,你要再扭转就很不容易。而事实上现在这种形式,一个国家领导人真正要落实伦理道德,难度高不高?相当相当高。很多地方的父母官真正用心推展伦理道德,他们背后所承担的压力有多大,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因为认知正确的人少,他会遇到很多的人反对、杯葛、障碍他。当然纵使遇到很多的困难,有愿心、有决心的人还是可以克服,「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你们都讲不出来吗?你们现在很聪明知道讲出来就要做,凡出言,信为先,「如是愿心永不退」。
『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常规被超越了,礼仪教化也会消亡,纵使圣人来也很难维护这个正道。规章败坏了,『制败则欲肆』,欲望就会横行,没有任何的顾忌。『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虽然你的国家土地辽阔,也没有办法满足你的欲望消费。大家读到这里冷静去看,美国很会花钱、很会消费,它国家大不大?很大。可是现在?全世界欠债最多的,而且用钱用到他第二代、第三代的子孙。您看这句话老祖宗都提醒了,这段话应该先翻给美国人听,他们最需要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是谓四患』,这四个去除了,接着『兴农桑以养其生』,提倡农桑让人民衣食无缺,好好生养百姓。
『审好恶以正其俗』,「审」就明察喜好跟憎恶,就是人们的喜好跟讨厌,然后好其所当好,恶其所当恶,他的好恶跟是非善恶是相应的,来纠正整个风俗。『宣文教以章其化』,宣扬礼乐的教化,然后昭示朝廷的决心、朝廷的政策。就像现在在祖国大陆祭孔、祭黄帝,都是由当地政府的一把手,很高的官员来祭祀,这都是「宣文教」。「章其化」,彰显整个国家的政策、决心,就是以弘扬中华文化为重要的国策,这个都是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建立军备来确保国家的威严,不能被践踏,有了军备人家不敢侵犯。『明赏罚以统其法』,严明奖赏、惩罚来统理国家的法律,什么该赏、什么该罚这不能凭着个人的好恶,所以得要严明整个奖赏惩罚的原理原则,然后来统理国家的法律。『是谓五政』,这就叫做重要的五个政治措施。好,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藏经阁1.1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UzfSwqVDm6PXoJH-nVrg
提取码:vbhm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儒释道文字资料」,点击链接即可保存。链接:
https://pan.quark.cn/s/99366735bdc5
大藏经及高僧大德讲经说法文字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1RE47lujteCj-W2DnYNPQ?pwd=i35p
提取码:i35p
圣贤教育音频视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JiTm4DpCSI9iED-YgGxdw?pwd=2m4k
提取码:2m4k
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音频视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AtE6sRBPKRSkg5Nm-FJbQ?pwd=0963
提取码:09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