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礼乐时光李越老师主讲(共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18 12:43
標題: 礼乐时光李越老师主讲(共一集)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礼乐时光  李越老师主讲  (共一集)  2016/6/25  英国伦敦展览中心N2馆  档名:56-197-0001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长辈、来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恩主办单位给李越一个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机会,也非常感恩在座的法师、长辈、兄弟姐妹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庄严这个会场,成就这一殊胜的因缘。李越也是非常惭愧,自己的学问、道德还非常不足,今天也是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不足的地方,还望我们在座的长辈、朋友们给予多多的指导和斧正。

  我是在十几年前开始跟随蔡老师学习传统文化,主要是学习《弟子规》。记得当时我是在海南的海口,我自己有一个艺术学校,当时就邀请蔡老师在我的这个艺术学校开展弟子规的教育,那个时候,的确人们对传统文化还非常的不了解,所以那个时候要做很多的工作,才能有一些家长和孩子来听课。刚开始蔡老师在我的这间教室里讲课,讲课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可是到后来,本来只能坐三十多个人的座位,后来挤得这间教室是水泄不通,每一次每个星期的课程都在不停的增加人数,已经挤到了一百多人。

  有一次我们看到一个年长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也坐在底下听课,他一边听一边微笑的点头,一直点头,听得非常欢喜。结果我记得很清楚,下来之后,蔡老师就上去跟这位长辈握手,就跟他问候,结果这个老人家听了蔡老师的话也没有响应,旁边的晚辈说他不会讲普通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您看长辈们看到年轻人在这里把我们中华老祖宗的文化能够给我们这些后代子孙,让他们了解这些做人处世的道理,结果听不懂普通话的长辈都来庄严这个课堂,所以当时让我们看到非常的感人。

  为什么听课的人数愈来愈多?我们看到本来孩子不听话,没有礼貌,打游戏机,对父母不孝,学了一个阶段,回到家里为父母端茶倒水,帮父母洗脚、做家务,孩子愈来愈孝顺了。看到夫妻之间不和,结果学习了一阶段,这种对立、冲突,彼此的这种不能够体恤、理解全都化解了,一个家庭愈来愈和睦。正如刚才蔡老师讲到的,我们真正的只要用心学习圣贤的教育,自然身心会和乐,家庭会变得愈来愈幸福。

  在十几年前刚认识蔡老师的时候,蔡老师就问我:妳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李越。他说妳这个名字很好啊,有「礼」又有「乐」。各位在座的朋友,你们知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呢?实际上,我当时是愣了至少五秒钟没有反应过来,蔡老师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礼又有乐?五秒之后我反应过来了,在座的朋友们,你们反应过来了没有?哪两个字?你们比我有智慧,我听到了,礼貌的「礼」,音乐的「乐」,有礼又有乐。当我知道我的名字跟这两个字是谐音的时候,那天我走到大街上感觉都不一样,雄纠纠气昂昂,充满了一个正能量,冥冥之中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才了解到古代的文化就是礼乐文化,而礼乐的文化是博大精深,在儒家的文化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儒家的核心是仁、义、忠、恕,皆要有礼乐的教化,把这些道德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在我们周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圣人周公就是制礼作乐,孔老夫子的时期也是「删诗书,定礼乐」,对礼乐的教化非常的重视。人心的改善、社会风气的转变,皆要透过礼乐的教化而得到转变,所以我们就知道礼乐文化是多么的重要。正如同我们尊敬的老教授这两天都有提到,在中国的古代,每一个朝代建立的时候都要颁布礼乐制度,让人们的行为、言语都有一定的规范,遵循社会的伦理道德而去生活,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祥和。所以我们看到在《孝经》当中就写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我们看到人心要变得厚道,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充满正能量,一定要靠乐教来改善我们的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与自然、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人类社会安定和谐充满了一种秩序,都是要靠礼来治理。所以礼乐它是相当于一对双胞胎,是一体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礼中有乐,乐中有礼。所以我们古圣先贤就是制礼作乐,来改善人心。那谁能够制礼作乐呢?我们看到《中庸》当中的一段经典:「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有天子的地位,但是他不是圣人,都不能制礼作乐;而一个人他虽然是一个圣人,但他又不在天子的位置,也不能制礼作乐。这代表什么?礼乐有非常深厚的内涵,的确它涵盖的这种文化是与天地之道相通。

  音乐我们都知道,我们人人都喜欢音乐,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包括李越自己本身也是生活在一个有音乐的家庭,我虽然是生长在农村,可是我的父亲会拉二胡、会弹三弦,我的两个哥哥也都会拉二胡,所以家庭当中经常是充满了欢歌笑语,一家人常常还举办家庭的春节晚会。当有这些音乐、歌声的时候,真的是一家人充满了温暖和幸福的感受。那我们对音乐怎么来理解和体会呢?你看我们看到有声、有音、有乐。声是什么?是物体的摩擦,摩擦之后产生了声音,你看我敲一下这个话筒就会有声音,这个是声。什么是音?这个声有高低长短不同,产生了一定的旋律就叫音。那什么是乐?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乐者,通伦理者也」,真正的乐是通伦理道德的,所以真正的音乐,它是与天地自然的法则相应。这里讲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只能听得懂声而听不懂音的是这些动物。「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能听得懂音而听不懂乐的是一般的凡夫。最后告诉我们,「唯君子为能知乐」,只有真正的君子才懂得什么是乐,那就是只有符合道的音才能称为乐。这里告诉我们,「德音之谓乐」,就是这个音乐它是充满了道德的这种内涵才能够称为是乐。而新乐「淫于色,而害于德」,什么是新乐?这是在古时候指的一种新乐,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讲,我们讲的就是靡靡之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刚才蔡老师说,好的家风要怎么来承传,所以当我们了解音乐它的作用,对我们人心的影响之后,我们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要让他们听好的音乐。这种靡靡之音会怎么样?我们这里看到低层次的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引导人走向颓废和暴力,最终毁灭人性,是亡国之音。比方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唱起歌来那个痛苦的表情,有没有?比方说我们听到一些歌声,「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在座的朋友,老鼠爱大米是爱还是欲?刚才蔡老师有给我们唱「爱的真谛」,老鼠爱大米是欲望。当我们学了传统文化的这些道理,我们的年轻人就会有智慧,就能够判断善恶、是非、好坏,这样的能力就会建立。所以在找对象的时候,就知道要挑选什么样的人来做为自己终身的伴侣,就能分辨出来是欲还是爱。所以我们要为孩子选择这些非常良善的歌曲。在我们中国的古代,德音才能称为乐,所以叫「德音雅乐」。

  我只是这么讲,大家还是很难感受。我们现在因为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古人听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李越来讲,的确也没有深入,我们没有办法去体会。但是至少我们从现在起,我们要听这些内容健康、积极进取、感情真挚,表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这些道德之歌,来取代这样的靡靡之音,我们只能从这里做起。所以要非常感谢蔡老师刚才唱了一首「爱的真谛」,刚好我准备了这个课件,蔡老师又把这首歌给大家做了一个开解,我们共同再来温习一遍,共同来唱一下这首歌,再深入的体会一下。刚才我们已经听过了,有一些印象,现在又有歌词,音乐声响起来了没有?音乐声?我们可以拍着手,跟我一起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们也要一门深入,刚才唱过,现在再来唱,体会更不一样了。让我们在爱的这种温暖当中长养我们的善根,唤醒我们的善良。再来,开始,「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意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不止息」。

  在座的朋友们,当我们听完这首歌,内心有没有变得更柔软?有没有?内心是不是也觉得充满了爱?当我们唱完这首歌以后,你看这个歌词,这些内容就在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爱,让我们更有一种博大的胸怀懂得去爱人,懂得自爱。您看这种包容力、忍耐力好像都在不断的得到提升,有没有?所以我们说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言语是正直的,不自夸、不张狂,爱的行为、爱的心地是无私的。我们刚才看到的歌词当中也讲到,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都是处处的怎么样?成全他人,不计算别人的恶,都是忍耐、相信、包容。你看,当我们人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心胸,我们每天是不是都活在快乐的生活里?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音乐它教化的力量。您看爱的行为是成全的,不是占有、不是控制、不是要求,不是对立、不是冲突。我们懂得包容、懂得体恤、懂得原谅,那个心胸是不一样的。我们人的心灵的境界,藉由听这样的音乐、唱这样的歌,而得到不断的提升,这就是音乐带来的力量。

  在《礼记.乐记》当中讲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音乐这个黄钟大吕都是乐器。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唱歌听音乐是用来消遣、娱乐或者欣赏,或者就是我们的老教授上午讲的,是感官的刺激而得到一种快乐,那个是暂时的,而带来的害处是让我们的人性更堕落,人格更加的曲扭。所以我们了解到音乐真正的目的,在我们儒家文化当中是起到提醒人心、教化人心的作用。这里《礼记.乐记》当中也讲到「凡音者」,我们一起来读诵一下好吗?「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里告诉我们就是音乐起于什么?音乐起于来自于我们对外物的影响之后内心受到了触动,有了情感的这些萌发,那就是音乐就表达我们的身心世界内在的感情、思想。所以「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这个声音就出来了。「声成文,谓之音」,这个情感把它谱成乐曲,谓之音就是成为乐曲是文,就有了音乐。比方大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共襄盛举,我们就很想唱一首歌,「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Travel for dream,a 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London。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My English is not good,我也跟蔡老师一样,英语我比蔡老师还要差,所以来到英国要学英语确实不容易。刚才我们就是,就会这样有感而发,可能唱出这样的一首歌来,表达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相聚在这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哪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不是?是就要掌声鼓励一下,谢谢大家!

  您看这里讲到「情动于中」,我们一起来念,来,开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我们有了情感的萌动,我们往往就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好像还不能够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你看「嗟叹之」就是「啊!祖国,我的母亲!」我们好像才能表达。表达还不能够体现的时候,我们可能又要用什么?用歌声,这里就讲到「咏歌之」,「嗟叹之不足」就「咏歌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就唱一句,不能多唱。如果歌声还不能表达的时候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有了舞蹈来表达我们内心这种美好的情感。「花儿脸上开,礼从笑中来。头儿点一点,礼从爱中来。手儿牵一牵,礼从心中来。有朋自远方来,乐开怀。」其实我不是声乐的专业的演员,本来应该我们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来上这个音乐课,他来不了。所以,我们干这行真不容易,别人不行的时候我们就得顶上来,大家给我一些掌声鼓励好不好?好,那我们突然唱这首歌,是要表达什么?也就是这首歌用歌声来赞美礼,也是表达我们现在当下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来到英国伦敦是真不容易啊!我们到新加坡四个多小时,又在机场停留四个多小时,又坐了将近十三个小时才来到伦敦,容不容易?所以我现在唱歌气不足。千里迢迢不容易,来到这里,我们的礼从哪里来?要从笑中来,人与人见面要亲爱,要打招呼,要问候,头儿点一点问候;礼从我们的心中来,手牵一牵;礼从我们的爱中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座的朋友,我们不能光乐,现在又谈到了礼,礼乐礼乐要均衡,要相辅相成。你们今天,或者从昨天到今天将近快两天的时间,你们坐在一起不一定相互认识,你们和前后左右的朋友有没有点头微笑?有没有拉拉手?有没有问候一下来自哪里?问寒问暖,「伦敦比较冷,有没有多穿点衣服?」有没有做这个动作?没有,是不是?没有做这个动作就不够意思,因为这首歌已经表达出来了。没有的话,现在就要补上,好不好?现在我一说开始,你们就要跟左右前后的朋友拉拉手,问候一下好吗?看看是不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家人。我看你们现在拉完手以后,整个的磁场不一样了,那个气氛不一样了,我们的心情有没有放松一点?有,是不是?其实我们的礼从哪里开始?就是人与人见面,刚才蔡老师讲到,我们不怀疑任何一个人,我们就是常以笑脸迎人,当我们常以笑脸迎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我们叫什么?佛家讲的「面上无瞋供养具」,我们就在做一种爱的布施,传递我们的友善。

  我曾经到马来西亚,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跟来伦敦一样,很紧张。当时我就走出去一个人散步,就很害怕,结果散步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马来的保安人员,远远的,我一看到他,皮肤黑黑的,我就很紧张。正紧张的时候,没有想到,他面带笑容;他皮肤很黑,还没有走近我,我就看到他笑了,因为牙齿很白。他就给我敬了一个礼,我一看,别人主动跟我行礼,我也赶快给他行一个礼,这么一行礼,马上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陌生感就消除了,那个距离就近了。见面以后他就跟我讲英文,en,我就学习外国人,en,完了就yes、yes,结果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后来他又换作马来语,看我还是听不懂;我又跟他讲普通话,他也听不懂,就这样听不懂,两个人讲得热火朝天,特别开心。从此之后,再走出去见到他,都要聊会天,但是都不知道谁讲些什么。那个时候就体会到什么?当我们与人为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会不会?当我们用一分至诚恭敬的心对每一个人,我们说「爱出者爱返」,是不是?自然而然我们就会得到这样一个友善的回馈。所以主动打招呼、点头、微笑、握手,就是传递爱、传递友善,就是消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蔡老师说了,就是对我们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有贡献。不过刚才我看到大家握手、拉手,这些礼节还存在问题。今天本来应该请一个朋友上来跟我示范一下,我以最快的速度,虽然时间今天一个小时,我还是希望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因为我看到我们这个握手礼存在一些不规范。有哪位女士愿意上台?这边,好,我们掌声,这位,您第一个举手的,请上来,我们掌声响一点好不好?

  李越老师:谢谢您,请问您贵姓?

  嘉宾:我姓贝,名叫圆贤,贝圆贤,是英国华侨文教基金会的。

  李越老师:是我们英国的华人,这次做义工。好,姓贝,哪个贝呢?

  嘉宾:宝贝的贝,圆满的圆,圣贤的贤,向圣贤学习的贤。

  李越老师:我们的圣贤教育绝对是天下的宝贝。

  嘉宾:今天非常的荣幸,能够在这里见到我心目中的偶像蔡礼旭老师和李越老师,所以我第一个争着举手上来了,要跟李越老师一起开心,觉得非常的开心。

  李越老师:好,我们两个一起开心,带着他们一起开心好不好?那上来我们要做一个示范,一个什么示范呢?握手礼的示范。因为我刚才看到大家握手拉拉扯扯,不是很优雅,所以我们要做个示范。好,我们先来握握手好吗?「贝女士,好久不见了,妳好!妳好!」

  嘉宾:妳好!李老师好!很高兴见到妳。

  李越老师:您愈来愈年轻了。

  嘉宾:李老师,妳看起来非常的庄严和愉悦。

  李越老师:谢谢!谢谢!您刚才握我的手有什么感觉?我的手?

  嘉宾:我握着妳的手是温暖的手、开心的手。

  李越老师:我觉得我们英国的华人非常善良,我用多么无礼的表现对待她,她都是怎么样?以正面的一种感应回馈给我。我刚才的手有没有用力?

  嘉宾:妳的手是非常的柔和,我感觉到很温暖。

  李越老师:没有用力是吗?

  嘉宾:没有用力。

  李越老师:好,我们再来试一下。「妳好,贝女士,好久不见了!」妳说一下,现在妳稍微思惟一下,说真心话,当我们的手和别人握手的时候,妳感受到对方一点没有用力气,妳现在想想,真实的体会会怎么样?

  嘉宾:我刚刚跟李老师的握手,她没有握着我的手,只是直直的跟我的手握。我握她了,表示我是很想亲近她,她好像不是很真诚的跟我握手。

  李越老师:现在她讲心里话了,实际上前面讲的也是心里话,因为她看我的长相就是个好人,无论我多么无礼,她都会正面的去思惟。我现在就说妳去体会,当我们手不用力的时候,你看她体会到了对人的一种轻慢。虽然看似有握手这个动作,我们没有用力的话,给对方的感受就是非常轻慢、无礼,有没有?我们来体会,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经验,跟别人握手,别人没有用力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很傲慢,把我们不放在眼里,有这种感受,是吗?好,谢谢!其实我是很友善的,我现在是表演。好,再来!「妳好贝女士,好久不见了!」这个时候妳握着我的手什么感觉?

  嘉宾:这个时候握着李老师的手,我感觉又太用力了,她好像又有点夸张了,我觉得。

  李越老师:妳看又夸张了,握着妳的手非常疼痛是吗?很用力。我为什么要这样表演呢?因为我们曾经握手的时候,有男士尤其握了女士的手很用力,马上妳就提起警觉,对这个人怎么样?开始有了防范,觉得他不正常。所以我们在座的男士握女士的手不能这么用力,要不是别人会觉得你别有用心,心不从正念。所以这个也是礼,我们先表演这几种,我们看到示范。再来,继续,「贝女士,妳好!哎哟,蔡老师也来了!」妳感觉到什么?

  嘉宾:这一次我感觉到,李老师和我握手非常的自然。不过,她跟我握了手,马上就转过头去跟蔡老师打招呼,我觉得还是感觉到有一点怠慢。

  李越老师:她的体会非常的真实。因为我是常常看到别人跟我们握手的时候,连眼睛看都没有看到。因为我们《弟子规》里讲到,「问起对,视勿移」,是不是?所以一个握手有没有学问?这个学问到底在哪里?我们人与人之间不认识,但是透过一个握手,我们就能够体察到对方的修养、对方的心理,是不是?可以感受。我们再来,「贝女士您好,好久不见了!」

  嘉宾:很高兴见到妳。

  李越老师: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握手的距离很近?

  嘉宾:刚刚感觉李老师握手的距离又太近了,觉得好像有点勉强、牵强的这种感觉。

  李越老师:会给人有压迫感,因为我都遇到了,握手跟您很近。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个公众的距离,这样才是一个对他人的尊重,才是一个礼。你过远也不行,过近也不行,礼就是教我们分寸,礼就是教我们那个度,要把握那个度,不偏不倚。我们还有最后一种,好吗?「贝女士,好久不见了!」这个时候,妳体会到了什么?

  嘉宾:这个时候,我体会到我们是很自然、很平等的一个问候,非常的自然。

  李越老师:太善良了!刚才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头抬得很高?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这个礼最重要的,强调的是自卑尊人。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人握手或者讲话,头都抬得很高,有没有?傲气十足,给对方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有没有?有,是不是?所以说,这些都是我们对人不恭敬的行为。礼是我们内在的一个修养的外在体现,藉由这些行为就可以反映我们人的素养。所以我们正确的是怎么样?您看,「您好贝女士,您好!」你看,我们的身体都会向前倾,也就是时刻保持一个自卑尊人的状态,我们诚于中,形于外。「您好!」再来握手时候还不能一直握着不放,还有一种就是握着不放。「妳好贝女士,真是好久不见了!妳最近怎么样啊?」

  嘉宾:我最近很好,谢谢!

  李越老师:尤其是男士握着女士的手没有放,妳抽都抽不回来,这个也是非常无礼和不文明的表现。大家记着,尤其我们的男士,现在我们正确的一个握手礼,就是一握即可。当然做为同学、好朋友,多年没见,拥抱、握手、拉着,这都没问题。但是初次见面,一握即可,眼睛看着对方,是不是?要带着微笑,专注、恭敬,这是我们对人真诚礼敬的一个表现。再接下来,我们刚才错误的、正确的都表演了,那么男女之间谁要先伸手?

  嘉宾:男的应该先伸手。

  李越老师:你们说呢?男女之间,Ladies first,女士优先,记住了,您这下印象一定很深刻。长幼之间谁要先伸手?对,长辈先伸手,长辈没有伸手,幼者伸手是失礼。再来,主宾之间,主人和宾客之间谁要先伸手?主人先伸手。上下级之间谁先伸手?上级先伸手。我们丁老师特棒,全都明白。上级伸手,下级才能伸手。我们介绍,「这是我们新来的小王」,小王就上去,「王董您好」,就伸手,一看就是不懂礼,就很失礼。所以这个礼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当然这个礼,人与人之间怎么自我介绍,怎么彼此的相互介绍也很重要。因为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只能抛砖引玉。再次感谢贝女士真诚的配合,谢谢妳,谢谢!好,请您回座,感谢!

  在我们的《论语》当中就讲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像今天上午的祭祖大典,我们有没有看到?看到祭祖词,我们的主持人把它朗诵出来的时候,真的是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就会流下来。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最重要的是表达我们内心的志向。那今天的祭祖文的志向是什么?同样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一个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成于乐,乐是陶冶我们的心性。所以在古时候,诗、礼、乐是一体,尤其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祭祖大典就是礼、乐最好的一个配合,相辅相成的表现。我们看到整个的礼仪是肃穆、庄严,很有它的次第、秩序。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听到配上了咸和之曲、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虽然我们不了解这些曲目背后的内涵,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到礼乐当下对我们人心的摄受,有没有?让我们对祖宗生起了无限的感恩之情,让我们懂得了知恩报恩。

  在古时候没有特别历史的教育,就是在祭祀当中用我们《诗经》的赞美诗赞美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打下了我们今天的天地。当我们的年轻人听了这个赞美诗之后才知道,祖先是如此的不容易,原来我们今天所得到的一切,物质的文明、精神的文明、文化的财富,是祖祖相传到了我这一代。他就会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像珠子用一根线把它串起来,原来我就是传人。我们说龙的传人,薪火相传,这个文化不能在我们的手中断掉。后代子孙在祭祀的活动当中有了这分责任感、使命感,文化才能够代代承传下去,所以这种祭祀的意义非常重大。

  诗、礼、乐是一体,诗是乐的词,乐是诗的谱,礼是诗的动作。那我们再来讲的时候,还是要再来唱一首歌,大家来体会,因为我们的祭祀是孝道。请我们音响放一下声音,好,谢谢!是一首「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是孝道的歌,我们体会一下。「母亲哟,妳像月亮,散发出温柔的光,我们像迷途的羊,依偎在妳的身旁。母亲哟,妳的手掌,拍拍着我们悲伤,为我们轻轻的唱,让我们幸福成长。妳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在妳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时光。妳的爱像月光,给我温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我们一唱这首歌,是不是感受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摇篮当中成长?「母亲哟,妳的手掌,拍拍着我们悲伤,为我们轻轻的唱,让我们幸福成长。妳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在妳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时光。妳的爱像月光,给我温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妳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在妳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时光。妳的爱像月光,给我温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有妳的地方是天堂」。

  我们刚才这样一首「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是不是我们有感受到母亲的养育之恩?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就会回忆到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母亲对我们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李越就想到在小的时候,常常看到全家的孩子都睡了,母亲在灯光下一针一线为我们纳鞋底、缝衣服。每天早晨,因为我是生活在新疆,也是跟伦敦的气候差不多,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有土炕、有火墙。母亲晚上都是把鞋垫、鞋、棉衣、棉裤烤在那个火墙上,早晨起来穿上温暖的棉衣、鞋子,感受到母亲的那分温暖和爱,高高兴兴去上学。所以真的是,有母亲的地方是天堂。当我们能够不断的去回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我们知恩报恩的心才会生起,我们才会把握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行孝要及时,这个孝心才会不断的去唤醒。

  我们看到在这里,《史记.乐书》当中就讲到,「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音乐可以动荡我们的血脉。乐者乐也,让我们因为听这种善的音乐而感到快乐,内心和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也就是真正的让我们变得愈来愈良善。所以这里讲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小人是用低俗的音乐来刺激他的感官,而那个快乐是假的。真正的乐是「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会更加的迷惑颠倒,人生会更痛苦。所以礼乐到底是什么?我至少把「礼乐」这两个字跟大家今天要讲清楚,要不这个「礼乐时光」就名不正言不顺。

  我们来读诵一下这段:「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是来自天地的和合之气,礼是来自天地的秩序。我们看到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运行不悖,大地上的山海平原高下相移,春夏秋冬四季生生不息的在运转,这是不是天地有秩序?这就是天地的秩序。因为天地之间有秩序,万物得到了区别。所以用在我们人类的生活当中,什么区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就能够体现它的不同,尊卑长幼就区别开来。而乐者呢?我们看到是天地的和合之气,和故百物皆化。天地间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摩擦,产生了这样和的能量,让万物得到了养育。音乐就是来滋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变得亲爱,礼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变得恭敬、尊重,这就是礼、乐它的分工,它起到教化的不同。所以在《礼记.乐记》当中就讲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所以我们今天学乐,是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更亲爱,学礼是让我们彼此懂得尊重。如果光有礼没有乐,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疏远,就会变得过于苛刻和严肃;如果光有乐没有礼,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欲望没有节制的时候,就会变得过于轻易、放荡、放纵。这就是我们圣人的智慧,制礼作乐。所以在闺门之中,父子兄弟同听之莫不和亲;在宗庙当中,君臣共同听之,君臣之间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共同来接受乐的教化,彼此之间莫不和顺,就懂得尊卑长幼的这种秩序。在家庭当中,共同来听好的音乐,您看兄弟、姐妹、父子之间愈来愈亲爱;教育的本质就是恢复我们父子之间那个亲爱,亲爱是我们性德的源头,第一个目的就是先恢复我们的亲爱,把这分亲爱不断的扩大、保持。今天我们主持人也讲了「凡是人,皆须爱」,所以必须回归到教育的原点、爱的原点。音乐的教化到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不会有怨气,不会抱怨、不会指责、不会批评;礼到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忍让、谦让、礼让,和乐融融,你看「揖让而治天下,礼乐之谓也」。

  我想最后,我们还是要用一首歌再来体会我们当下的一个心情,那我就要结束今天的课程,礼的内容今天没有时间了。未来,我会在英国逗留一阶段,我们有机会再继续分享以下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唱这两天我们听到的这个音乐,音乐声稍微响一下。我们用至诚的心来跟着这个歌声,跟着这个内容,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诚心祈求天下无灾,人皆平安,远离苦难,愿持善念护大地,世界充满着爱和关怀」。我们刚才因为讲到父子一起来听音乐,家庭和睦,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唱这首歌,听这首音乐,当下我们是一个什么体会?我们共同祈愿天下无灾,人皆远离苦难,我们持这个善念,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和关怀。当下我们发出了这样一个善的念头,这个善的念头就会遍布整个的我们身边的环境乃至虚空宇宙,让这个世界更温暖、更和谐,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和关怀,「世界充满着爱和关怀」。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首乐曲当中结束。最后衷心的祝愿我们在座的家人们、朋友们身心和乐、幸福美满、所作皆办、六时吉祥!祝愿我们世界人民是一家,和睦相处、和平共处,期盼着世界大同。感恩,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