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梵呗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禕    時間: 2023-1-15 20:09
標題: 梵呗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

中国早期的传统音乐特点鲜明,在各个朝代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地变换形式,渐渐地形成了各朝代的自身特色,但追寻其变化的根源,各朝各代都有共性,即受到世俗与宗教的影响。公元一世纪中期(东汉初年)佛教文化经西域传入中国,佛教音乐也随之传入中国,人们在接受佛教的过程中对佛教音乐也加以传承,并形成了中国早期的佛教音乐。在佛教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人们采用了各式各样的弘化方法,如经文的朗诵、梵呗的歌唱、变文等。随着佛教文化的发展并日渐流行,一种应用梵呗歌唱来弘法的“说唱艺术”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梵呗音乐艺术在宣扬佛法的过程中体现了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梵呗体现的艺术形式


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贝匿”的略称,意为赞颂或歌咏,梵呗是指一切梵音歌唱,即无伴奏清唱。主要有赞、祝延、祈福等形式,其中赞体又分为大赞、小赞,大赞有八句和十句之分,小赞是只有一种体裁的曲调,叫“六句赞”。佛教音乐平和悦耳,与中国古曲悠长曼妙的音律相融合,其形式也比较多样化,梵呗也只是其中的一种佛教音乐形式,或称之为佛教声乐亦可。中国的梵呗音乐在模仿印度曲调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主要与中国的地方戏曲、民风民俗曲调结合, 成为具有“中国色彩”的梵呗艺术,随着汉译经文的传播与中原文化艺术相互影响交融,梵呗艺术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且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梵呗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梵呗艺术如果要在中原更好传播就需要把梵文译成汉文,早期传授梵呗的作者都是西域人,他们在传授的过程中需要把梵文译为汉文,这样才能准确地传授教义,而他们所掌握的无一不是西域的音律曲调,几乎都不精通中原的音律曲调。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汉语与梵语的翻译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他道:“天竺国俗,慎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鸠摩罗什意识到不能准确地翻译梵文就会严重地阻碍佛教在中原的广泛传播。正是这种梵音与汉语的翻译冲突使得“译文者众,而传声者寡”,所以形成了“金言有译,梵响无授”的局面。当然解开这一难题的终有一人,他就是三国时期的饱学之士曹植,曹植在太和三年被封为东阿王,他精通音律,听到梵音歌唱顿生喜爱之心,在研究佛学时改变了梵音清唱,自行创制, 改梵为汉,就是在梵音的基础上有所创作。后人因其曲调产生自鱼山,故称“鱼山梵呗”。


《高僧传》中记载说:“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减《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其中四十二契,便是四十二个曲调联奏。这种“鱼山梵呗”已经出现了与印度佛教音乐相异之处,代表了西域佛曲中原化的趋势。


此后, 梵呗的艺术形式也从此多元化[3]。黄武元年(公元222 年)到建兴二年(公元 253 年)后汉的支谦主要从事译经活动,根据《无量寿经》和《中本起经》的内容作了“连句梵呗”,流行于江南一带;由康居国康僧在吴都建康传授梵呗,因内容出自《泥洹经》而得名的“泥洹梵呗”,其特点清靡哀亮,流传于世;西晋末年西域僧人帛尸梨密多罗曾作胡呗三契,“梵音凌云,次诵咒数千言声音高畅,容颜不改,神气自若,又授弟子觅历高声梵呗于今”,成为当时江南的“高声梵呗”,这种形式的梵呗既不标志内容和题材,又不标志体裁和形式,而是表现梵呗的声腔特点;同时还出现了“云何呗”,这种梵呗为密教所用,即在四句一偈之首,加上“云何”二字,附音调而讽咏;“后呗”,与“始段呗”、 “中呗”相对称,是法会结束之前所唱的梵呗,其音为高低屈曲的声调。


在梵呗音乐传承的过程中,讲经另一种方式“唱导”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所谓“唱导”是引用歌唱事缘、隐喻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但尚无一定规矩,直到庐山僧人慧远才开创了以音乐为舟楫广弘佛法的途径。东晋创立的唱导制度,为后世佛教音乐的内容、形式及演唱场合的规范奠定了基础。在“唱导”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杂赋等传统文学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变文”的文学形式,变文是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敦煌变文最多的是讲佛经故事,如叙述目连救母的《目连变文》,舍利佛降六师外道的《降魔变文》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等;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等。


三、梵呗音乐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看,梵呗的曲调之美影响广泛,为后来隋唐音乐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而形成的一代乐风独领风骚,受到今人的赞誉。梵呗的本土化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的艺术形式,与世俗音乐文化结合后,最易贴近民众、吸引世人的关注。但与世俗音乐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其一,世俗音乐有它自创的谱例,而梵呗却没有谱例, 梵音清唱无需任何乐器的伴奏,完全是人声的唱导。其二,在传授的方式上世俗音乐有谱可循,梵呗则完全靠口传心授,大大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作为一种宗教音乐,梵呗有它自身的教义,它把宗教故事通过音乐传播,既能寓教于乐又能教化于人,体现了大众化、平民化的音乐路线,更容易让人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在咏唱的同时达到自度和度他的心灵感受。


纵观历史梵呗的艺术生命有了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流行传统文化的回归热,在音乐领域现代音乐与梵呗音乐也有了完美的结合,在现代音乐中揉入梵呗的元素,让“80 后”、“90 后”的年轻人也能理解和感受梵呗的音律之美,使梵呗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迷人的风韵。如萨顶顶的《万物生》专辑中就大量的引用了佛教经文及梵呗的音乐元素,其中《万物生》这首歌曲就源自佛经中的百字明咒,体现了想象随意的音乐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在现代音乐中独树一帜,同时梵呗音乐在国际上也有了显著的影响力, 让西方人也认识并体会到了中国的梵呗艺术。这也是古曲新编的成功典范,同时也体现了梵呗音乐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梵呗也是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一部分,通过佛教梵呗的音声佛事予人以智慧生活、净化身心,解开烦恼,恢复本清的自我,散发着神奇的魅力。同时梵呗缓适舒展的音律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世界之美,人生之美,生活之美,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


四、梵呗艺术的价值扩展


梵呗做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存在于佛事活动中,它的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这一领域,它还有其心理治疗作用及保健功能,这也是梵呗音乐艺术的价值体现之一。音乐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可以影响人的情绪,选择欣赏什么样的音乐取决于人们的感官特质、文化修养及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使现代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亚健康现象时常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用音乐的影响力来调整心理,改善心理症状已成为当下新的研究课题。


梵呗的音律和中国古曲相融合,具有抚慰心灵的功效,加之佛教文化平和的音声,既能安抚人的不安情绪,在聆听梵呗的同时亦可调理呼吸,闭目冥想, 可使肌肉松弛,调整心跳速度及血压,并对呼吸频率、新陈代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聆听梵呗音乐可以让心灵平静、身体放松,调整内分泌,提高肌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改善人体机能的保健作用。音乐本身就能够影响人的内在情感,帮助宣泄内在的情绪。梵呗音乐空灵悠远,在潜移默化的音律转换中渐渐的净化心灵,打开看世界的另外一扇窗,从多方面认知心灵深处的感受,从而提高自信,消除压力。由此可见梵呗音乐其保健功能的独特之处。梵呗音乐不但是现代人的心灵鸡汤,而且优美的音律更能整合身心健康,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影响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的目的。


梵呗音乐艺术体现了自身的和谐之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显示在听觉的美中,其根源在于宗教的启示,强调了精神的升华。它体现的艺术之美是传统和现代的撞击之美,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和谐之美。这种美让学者、艺术家、心理治疗者具有宗教体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优势。长期以来梵呗音乐一直贯通于历史和现代,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发掘多元化艺术资源的同时,梵呗音乐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让音乐为心理治疗服务,梵呗音乐的艺术价值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梵呗这一古老的音乐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作为一种传承,“梵呗”这种音乐艺术一直为历史和现代所重视,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的曼妙梵音净化着世人的心灵,并给予现代人心理、生活层面的指导。(转载自:依健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