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四三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7 12:12
標題: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四三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三集) 2012/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二十三页第四行,从当中看起:
「何况所闻乃六字洪名,一乘愿海,最极圆顿,不可思议之妙法」。我们前面讲到这个地方。这个意思很重要,说到人身难得,佛法难值,值是遇到。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又遇到净宗法门,这是经中所说的,「信慧闻法难中难」,我们都得到了。所以这是无比庆幸的一桩大事,何况所闻「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这一乘愿海。这句名号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多劫以前身为国王,听佛讲经说法他开悟了,舍弃了王位出家修道,悲心恳切。做一个国王,利益所及是一个国家,不能达到全世界,即使达到全世界,不能够普及六道众生。谁能够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只有佛陀。所以他出家学佛去了。
慈悲心特重,想找一个方法,这个方法简单容易,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一个法门就普度了。这法门到哪里去找?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请教。老师没有给他说出具体的方法,叫他去参学,我们现在讲,你去访问、你去考察、你去学习。到哪里去考察?到一切诸佛如来刹土,诸佛如来刹土里面好的方法统统记住,学习,认为这不是好的方法,可以舍去不要。他用了五劫这么长的时间,认真去考察,总结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考察一切诸佛刹土,取长舍短,这叫一乘愿海。四十八愿这么来的,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也不是老师教的,实地考察得到的结果。这种做法,方东美先生告诉我,这是真实智慧,不是凭空想的,大乘佛法值得人佩服的地方就在此地。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遇到困难了,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在我们这个世间,古代、现前,古时候有些地方社会治理得很好,它用的是什么方法?现在社会认真去考察,哪些地方值得保留的,哪些地方应该改进的。值得保留的应当是技术,科学技术,必须要改进的是人生的价值,人类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这个要纠正。所以不考察不行。到哪里去考察?每个国家传统文化,每个宗教经典之中。在现前国民可以说都是自私自利,团体是谋利的团体,观念无不是损人利己。看看宗教稍微好一点,每一个宗教没有说完全为自己,神爱世人,没有局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没有。世人,你只要是世界上的人,神都爱。佛法讲大慈大悲,大没有局限。所以我们也想了很久,对于传统文化、宗教也很留意,发现到,今天走宗教的路线是最经济的一个路线,省时、省力。它有现成的教义,这些教义我们认真去学习,存异求同,说得不一样的放在一边,说得相同的我们就采取。宗教能够团结,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对社会的和谐一定会有帮助。谁去做这个事情?我相信有大慈悲心的人他乐意去做这个事情,不忍心看到世界动乱、看到众生活得这么辛苦。这真正是佛法所说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的大事业,值得真正具有大慈悲心的人认真努力救世的方向。
我们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成就也不例外,也是用的这个方法。总结四十八愿之后,确实这个方法变成最极圆顿,圆是圆满,没有欠缺。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美好的都在其中,一切刹土里头有欠缺的、不美满的地方,极乐世界找不到。极圆极顿,顿是快速,没有阶级。《华严经》里面讲凡夫成佛,修行还有五十一个阶级,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五十一个年级,不是一下就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学习没有阶级,可以慢慢提升,也可以顿超直入,问题完全在各人遇缘不同,这是讲一切众生。什么道理?佛清楚、佛明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可以顿超。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顿超,凡夫一念就成佛。在中国,我们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在五祖方丈室听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顿超了。没有阶级,不是像《华严经》,从十信位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不是这样的,他一下就超入了。这种顿超,有超得浅的,超得浅的也超过别教的三贤,这是浅的;超得深的那就到究竟如来果位,真正不可思议。
其实这个理跟事,世尊在经典里头常常提示我们。我们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不是?是因为我们自己有烦恼,障碍了自性。如果没有烦恼,本来确实是佛。烦恼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第一个是无明,《华严经》上说妄想,第二个是分别,第三个是执著。分别,大乘教里面称它作尘沙烦恼,说分别太多、太复杂了,无量无边,像尘沙一样,数不尽。执著叫见思烦恼,执著什么?你对于无论是自性还是现象,你全都看错了、想错了。看错了、想错了你就造罪业,造业就有果报,造善业三善道,造恶业三恶道;换句话说,这就是轮回怎么来的,六道轮回这么来的。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对于真妄,真是性,妄是相,对于性相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了,没有错误,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从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思想里头变现出来的东西,假的不是真的,梦幻泡影。《华严》说执著,换句话说,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六道就不见了。能不能顿超?能。
见惑、思惑也是无量无边,佛为了讲经教学方便起见,归纳为十大类。错误的思想总结五类,贪、瞋、痴、慢、疑,错误的想法这五种;错误的看法也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分这个十大类。这十大类,我们如果有能力同时一下就断掉,就放下,凡夫就证得阿罗汉果。不能够完全放下,能够放下一部分,慢慢的放,这就有阶级了。所以,小乘有四果四向八个阶级,看你放下多少,你能提升多少。大乘也一样,大乘五十一个阶级,确实有人他就有能力把五十一个阶级同时放下,他就成佛了。这是谁?释迦牟尼佛。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个等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低限度,他的放下至少等于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生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这是最低的限度;高,往上去我们就不知道了,到底是哪个层次不晓得了。
释迦牟尼佛,我们为什么能判断他到究竟果地?因为在《梵网经》上他说,他早就成佛了,这是来表演的。这一次到这个地球上来表演是第八千次,换句话说,佛常常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很自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惠能大师如果是佛再来的,那他的悟就到究竟地,他如果是菩萨再来的,那可能就是八地以上,这个要看他的本迹因缘,各人不一样。所以在理上讲、事上讲都能讲得通。这些话,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我们自己要留意,真搞明白了,是可以顿时放下,可以做得到。做不到,你有障碍,障碍是什么?障碍里头最重要的,情执,情执是烦恼障;第二种障碍是所知障,也是个麻烦事情。中国人所说的,文人好名,世俗人好利,好利是烦恼障,好名是所知障。名利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彻底放下这人就成佛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这是讲最极圆顿,就这一句佛号,帮助我们把名利关统统打破。这是不可思议的妙法,我们这一生遇到了。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给我们说,这个经论前头引用得很多,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这个信跟愿就决定你必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浅深决定你的往生的品位。这个不可思议的妙法就是「信愿持名」,四个字,多简单!怎么个念法?这个地方讲了,也是蕅益大师说的。「《弥陀要解》曰:不论至心散心」,至心是一心念佛,散心是念佛里头夹杂着有妄念、有杂念,这散心。「有心无心」,有心,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念念求佛加持;无心,没有任何念头在里头,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接着念,这无心。「或解不解」,解是对于经教通达,对于佛号,名号的功德很清楚;不解是完全不知道,但是也能老老实实的念,日夜不间断。「但弥陀名号,一经于耳」,你在这一生当中你曾经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这个功德利益还得了!
所以我们要做大好事,大好事怎么做?帮助一切众生,眼睛看到这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耳朵听到这一声佛号,这就是大好事。这个好事无量无边,没有边际的,你用大千世界七宝去布施,比不上这一个功德。你让人听到一声佛号,看到这个佛名,这个功德超过整个地球布施都不能跟它相比。佛的比喻更大,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这一个布施。为什么?这个布施,他将来决定成佛。为什么?因种下去了,金刚种子,他决定因斯度脱,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供养他,他只能在六道里享福,做个富贵人,不能成佛、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所以它比不上。这就是财布施布施再多,不如法布施。于是我们这才懂得,古人为什么造一尊佛像,造佛像什么意思?让多少人看到这个佛像,阿赖耶佛种子种下去,就是这么个道理。这尊佛像要是阿弥陀佛的相,那个功德就更殊胜,不是一般佛能够相比的。你懂得这些道理之后,你就晓得,我想修福、我想修慧怎么个修法,修到人不能跟你相比的。我前几天看到有同学做的阿弥陀佛那个小牌子,可以别在身上的,很好。如果要造一个阿弥陀佛的像,金色的像别在身上,更好。让人家一看,那个印象就落阿赖耶识里头去了。种福,真正种福田,我们要会!
「故令会众,欢喜庆幸」。今天世尊讲这部经,在这一会当中,参加这个法会的听众叫会众,听佛讲《阿弥陀经》,讲到这个经文,欢喜庆幸,这无量欢喜,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那里已经注册了,有你的名字在里头,真注册了。怎么注册?我们这里动个念头,「好,我也想去」。就这一念,七宝莲池里头就长一个莲花,花苞,没有开,上面写的你名字,一点都不会错。你念佛念得愈恳切,花就愈开愈大,光色愈来愈好。你缘成熟了,花开了,阿弥陀佛看到这花开了,立刻把这花拿过来去接引你。你没有成熟,花不开,成熟,花就开了。往生的时候,你坐在这个莲花里面,莲花会合起来,你到极乐世界去,那个身体变了。所以,这个莲花就像蚕茧一样,你看蚕吐丝把自己身体包在里头,等到在里面变成蝴蝶,它把茧咬破,就飞出来了。在这个花里头脱胎换骨,花一开,不是我们这个身体了,换了,换成什么身?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
只有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才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是报身,法性土是真的净土,永恒不变,那个地方没有风灾、没有水灾。我们这个世界,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心是阿赖耶的见分,全是假的。阿赖耶不是真的,妄心,所以这个身跟土它有生有灭。六道里面众生有生老病死,无常,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法性是真的,永恒不变。特别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也是法性土,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人也是报身,这个我们在这经上看到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因为看到十方刹土里面的众生不平等,不平等就有苦乐,地位高的人乐,地位低的人就苦;在六道里头,人天乐,三途苦。这是法藏比丘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发心,他的国家也有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只有人天,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没有罗刹;而且,同居土也是法性身、法性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从考察十方诸佛刹土得来的结论,在极乐世界兑现了。
所以我们往生,甚至于还没有往生,现前我们发的心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对这个世界不再留恋,这就是真心。也就是来生我不想到这个世界来轮回,来生我到极乐世界去,我在极乐世界成佛之后我再来,这个心是真心。你有这个真心,现前就得到佛力加持,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如果对这个世界还有名利,我说名利代表二障,名是所知障,利是烦恼障,还有丝毫名利心没放下,往生净土靠不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告诉我们,台中莲社的莲友,一万个人当中他说顶多只有三到五个往生,万分之三、万分之五。什么原因?就是名利没有干净放下,还有那一点牵挂,临终造成障碍,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换句话说,名跟利要彻底放下,不能有丝毫贪恋;不如意的事情,不能有丝毫瞋恚。由此可知,贪恋于别人不相干,瞋恚于别人也不相干,最后害苦了自己。自己以为这是小事,小小瞋恚、贪恋有什么关系?没有想到造成了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伤害有多大,大千世界七宝不能为比,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弥陀弟子要像阿弥陀佛一样的存心,一样的清净、一样的平等、一样的觉悟,我们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
「开发佛智,明悟自性,故云心得开明」。我希望同学们真干,我们这一会在极乐世界常常在一起,这个做得到。无论哪一个,碰到哪个世间有缘,你去作佛去了,那别人,别人以菩萨身、声闻身、国王身来护持你。就跟唱戏一样,你唱主角,我们大家唱配角,同一个目的,度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示现,菩萨弟子、声闻弟子当中多少人都是古佛再来的。我相信他们都是极乐世界的人,到这边来表演的,多么自在。表演完了,回到极乐世界,一尘不染。「如《会疏》曰:开发佛智,断灭无明」,无明只要断了,尘沙、见思自然就没有了。为什么?从无明生尘沙,从尘沙生见思,所以无明是根,无明只要断掉,尘沙、见思全都断了,都断干净了。「故云开明」,这个开明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靡不欢喜』的靡是无的意思,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是心得开明。所以「靡不欢喜,即与会大众皆大欢喜」,真得利益。
下面第三段,「重诲当机」。这里头分四个小段,第一段「自利利他」。这一小段里头又分六段,第一个「敬佛大善」。这是劝我们,学佛要从恭敬当中求,没有恭敬心学不到,真的是印祖讲的话不错,「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师是不是真佛不要紧,我能把老师当作真佛看待,我就成就了,老师没有成就,自己成就了。早年,我受戒的时候,我们得戒和尚跟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佛门的故事。一个法师,其实是跟人开玩笑,告诉一个年轻人,我证了阿罗汉果了,骗他的。这个年轻人听了以为是真的,真的恭敬礼拜,也想求阿罗汉果。他说好,我传给你,你恭恭敬敬跪在这个地方,跪在这个墙角。他拿个棒子头上敲了一下,须陀洹果。他真得须陀洹果。再换第二个墙角,四个墙角打了,你证阿罗汉了。他非常感激,五体投地拜他。他说,我骗你的。我真证阿罗汉果。那个人给他开玩笑的,结果他真的证阿罗汉果。这是什么?恭敬心,没有别的。
所以,无论在世间跟出世间,学生修学超过老师的人很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原因?他的恭敬心超过老师,老师求学没有他那么认真。这就跟惠能大师所说的,真正开悟了,所得的智慧、德能、神通不是从经本上学来的,不是说哪一种法门、功夫上学来的,不是,于这个统统不相干,那些全是手段。如果说死在手段里头,你怎么能开悟?你要能善用手段,从这个手段里头真的悟入自性,你真学到了。从手段里头,手段是善巧方便,八万四千法门,八万种善巧方便,任何一门都能帮助你成无上道。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道理要懂。印祖告诉人,就在诚敬这两个字,如果用一个字,就是「诚」,真诚的诚,这一个字能成佛。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早年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有一天,常常亲近的几个学生,每个人送一个字,有人送两个字,不一样。送给江逸子一个字,叫江逸子,手伸出来,在手掌心写了一个字,「诚」,然后把他手指捏个拳头。表示什么?你这一生能够把诚字握住了,你就成功了。老师送给我的四个字,用这弘法利生,讲经教学。讲经,先告诉你不是容易事情,条件要通世出世间法。不要说多,说到最少,世间法《四库全书》,能通吗?出世间法,一部《大藏经》。通出世间法,契理,通世间法,契机,契机契理这才能够讲经教学。我们听到都吓坏了,这怎么能通得了!老师说还有一条路,我们没有能力去学,求感应。这个通是什么?感通,我们有感,求佛菩萨加持。怎么求感?诚,还是一个诚字,诚上再加一个字「至诚」,真诚到极处,你就能感通。老师教我这个方法,我们认真的学习用这个方法,不用这个方法,这个路子我们无法走。学一部经都这么难,三藏经典谈何容易!学一辈子,一藏都通不了,何况三藏!
《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告诉我,我第一次向他买了一套,是他最后的一套。这一套本来卖掉了,卖给日本人,日本人向他买了五套,四套付了钱,最后这一套付不出钱来。日本人让给我,还要了十二万,他的权利金,我们也只好给他。总经理告诉我,假使这个人一出生就能够看《四库全书》,一天看十个小时,到一百岁,书还没有看完,就看一遍。你就知道这个分量有多大,怎么能通?所以,还是释迦牟尼佛这个老办法高明,他用什么方法?戒、定、慧。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通了。这个开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方法能通。所以自古以来真正成就的人都是走这个门子,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平等是定。清净阿罗汉的定,平等菩萨的定,最后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成佛了,这么来的。
见到性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为什么?不离心性。一切法从心性生,你见性之后,哪有不明了、不通达的道理!所以,觉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一看就明白,不要学习的,一听就明白。六祖能大师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一听就懂了。《坛经》上有记载,法达禅师,念《法华经》的,念了十年,功夫不错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没开悟,得定。到曹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三拜头没着地。能大师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礼拜头没着地。他说他诵《法华经》三千部。不容易!六祖问他,《法华经》讲的什么?他说不出来。法达就请求能大师,能大师说行,你念给我听听。念得很熟了。《法华经》一共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惠能大师说行了,不要念了,全知道了。不必学完,听上几句,这经里讲什么统统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
我们知道,能大师跟无尽藏比丘尼讲《涅盘经》,听众只有比丘尼一个人,听开悟了。在曹溪说法,听众很多,为什么只有他开悟,别人不开悟?那就是他有十年功夫,他有戒、有定,他得的是法华三昧,只是功夫还差一点。换句话说,他在开悟的边缘上,碰到六祖,给他那么一点,他就通了。这才真正叫教学。由此可知,这个世间教学的方法太差了、太笨拙了,你才能真正显示到佛法的教学高明。没有这些前人的例子,我们很难体会,也很不容易接受,有这么多的例子摆在前面,不能不服,这是佛经的科学,没有真正的事实,佛不说。这些事实摆在你面前,你真肯学,你真肯走戒定慧这个路子,没有一个不成就。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要记住这句话,你为什么会成就?你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有,不是没有,只是现在这些障碍障住你,障碍去掉就通了。这是佛家的教学。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佛重诲弥勒」,这一品前面,佛叫弥勒菩萨,到这个地方再度的叫着他的名字。『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佛不是要求别人尊敬他,如果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没成佛。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你自己,你自己从真诚恭敬当中,你就成佛了,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这里开头这四句,「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这四句不得了!念老底下这句话说得好,「此四句实为一大藏教之纲宗」,纲是纲领,宗是宗旨,这四句。前面两句这是学习的心态,后面两句是学习的方法,心态、方法正确,你这一生决定成佛。敬,「敬者恭敬。敬佛者,《净影疏》云:敬荷佛恩,名为敬佛。荷者承担领受之义」。《净影疏》的解释简单明了,什么叫敬佛?真正继承、担当如来的家业。
如来家的事业是什么?古时候,到人家家里访问,这一家从事哪个行业,就是三百六十行他是哪一行的。佛也称家,古时候讲中国传统文化叫三家,儒家、道家、佛家,也称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佛家从事是什么行业?教学。释迦牟尼佛从三十岁示现大彻大悟,开悟之后一生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佛的家业是教学。教学的宗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陀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宗旨,宗旨是破迷开悟。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迷破了苦就没有了。乐从哪里来?乐从开悟来的,开悟就乐了。用什么手段?用教育,落实在教育,达到他教学的宗旨,圆满他教学的目标。我们为佛弟子,我们敬佛就是要继承佛的事业,佛的事业就是教学,宗旨破迷开悟,目的是离苦得乐。担是荷担,这个担子我们得担起来。领受,领受是接受这个意思,荷里头这个意思,续佛慧命,正法久住。
「如来万劫薰修,入佛知见」,这是说佛从凡夫修成佛,是很长的时间,不是短时间,才有这样殊胜的成就。入佛知见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乃以佛之知见,开示我等,普令悟入」,这就是佛教学的宗旨。他教我们什么?就是他自己开悟所见到的。见到什么?见到一切万法的自性。一切万法的现象,自性作用。我们对于万法,最粗浅的看法要看三方面,它的体、它的相、它的作用,这才叫会看,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在这三方面看,你没搞清楚、你不明白。其实大乘教里面教初学的,对任何人事物,你要看的时候要从八方面看。这八方面,最粗就是体相用,第二看因缘果,体的因缘果、相的因缘果、作用的因缘果,最后还要看事、理。所以对一桩事情,体相用、因缘果、事理八面你都看清楚了,才算你粗知,你对这桩事情明白,不糊涂。不能说你看得很深、看得很远、看得很细,不是,算是粗浅的看法。那什么叫深?这八面每一面都有八面,八八六十四面,这叫你深入。
如果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古人看东西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今天连体相用都没看到,光看到现象,一无所知,太马虎了。所以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是《地藏经》上说的,真的叫无知。从这上我们跟佛、跟菩萨去比,差太远了。说实在话,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至少要看八面;四果罗汉、七信位菩萨至少要看六十四面,他给你分析问题,鸡毛蒜皮这种小事,他能够从六十四面给你解释。经上常说,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彻法底源,对于一桩法,给你说的话不是假话,说一桩事情,详细给你说,说一劫都说不完。他看多少层?其深无底,其广没有边际,叫彻法底源。
我们没有学过不知道,哪有这些事情!我们想不到的。我们一般人讨论一桩事情,从正面看、从反面看、从侧面看,有几种看法、几种分析这个问题,哪有佛法这么厉害!从八面看就不得了了,在这个世间这是绝顶聪明人,在佛法来讲,这刚刚起头,起码的条件,非常粗浅。我们对这些事情不能够深入理解,往往错会意思,自以为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跟古人比比就自己知道惭愧,没有办法跟人相比。人家看人、看事、看物能够这样的深入,面面都看透,我们哪有这个本事!这才能真正对于佛知佛见,佛的知见,生起敬仰、佩服的心,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敬重。所以这个敬生起来也是由于智,你不知道你恭敬心生不起来,你知道了自然生起来了,怎么比都没有办法跟人比。
佛是以他的知见,真知真见,开示我等,开是讲给我们听,示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示是示现。古人所说的,身行言教,身行是示,做榜样给你看,再以言来教导你。「普令悟入」,这是教学的目标。学生都开悟、都入佛境界了,这个教学圆满成就。「以佛果觉,作我因心」,佛是已经悟入,是在果地上彻底的觉悟。这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果觉,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归命的意思,就是此地讲的承担、领受的意思;阿弥陀佛,阿翻成中国意思是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阿弥陀佛,无量智慧、无量觉悟。智慧是觉之体,觉悟是智慧的作用,都是究竟圆满,为什么?上头有个无量。所以,这句名号是如来的果觉,我们今天拿来作因心。我们修什么?执持名号,就是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的果觉,现在我们用这个作因地心。「不历三只」,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经历,「顿入佛智」。为什么?无量智觉是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原来念阿弥陀佛不是念别人,是念自己。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豁然大悟,他就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才知道,阿弥陀佛跟自己是一不是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于是证得了。这个法门到哪去找?
「此正佛之深恩」,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能够不敬佛吗?你能不感恩吗?这一句佛号要怎么个念法,这告诉我们了,世出世间讲恩德,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还有比这个更深的吗?找不到了。「我等遵依佛示」,我们今天学习,必须遵守、依靠佛的指示,这个指示就是真信、真愿、一向专念。「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入于实相,是名敬荷佛恩」。这一句的意思深了,这里三种般若都讲到了,文字、观照、实相。
这里有一点参考资料,「三种般若」。三种般若从体上讲,实相是体,观照是相,文字是用,这就讲从体相用来说,般若之体、般若之相、般若作用。「实相般若以理为体」,理是什么?理是事实真相,就是讲诸法实相,也就是自性、也就是真心,也叫真如、也叫第一义。世尊在讲经教学里头,说这个理体说了几十种的名字。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的名字?这个意思很深,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知道这个名字里头含的意思就对了,千万不要执著名字,你懂得意思,怎么说都可以。这是佛的智慧,这是佛的善巧方便。种种方便都是教我们入实相的,入实相就开悟了,就明心见性,所以实相就是自性。
你看这里头解释的,「体绝虚假」,它是真的,它永恒不变。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性就是实相,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第一句他说,自性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现在,现在也没有染污,纵然你造作恶业你堕到阿鼻地狱,也不染污,这才是真的。染污的是什么?染污是意,阿赖耶。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有染污,所以它叫真,它不是虚伪的,它不是假的。「目之为实」,目是称,也可以说是看,我们把它当作实来看,实,目之为实,真实。「印体表彰」,它是真实的。「印体表彰,名之为相」。这个相是什么?有体当然有相,但是它的相是以无相为相。你看,讲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无相是从体上说的,无不相是从相上说的,它现一切相。无相跟有相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实相般若。你要把有相跟无相分开,般若就不见了,你就迷了。相是从体变现出来,体是般若,相,相当然是般若。般若有见闻觉知,你说哪个现象没有见闻觉知?
这是一个相,它有没有见闻觉知?现在我们学佛知道,它有。因为什么?任何物质现象,它是意念变现的,我们凡夫叫它做受想行识,任何一个物体都是五蕴,它决定分不开,这个不能不懂。现在量子力学家给我们做证明了,给大乘佛法做了证明,我们相信了,不再疑惑。过去我们看到经上,特别是《心经》,常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把五蕴都搞错了。我们讲五蕴皆空多半是用身体做比喻,其实现在才知道,五蕴皆空是什么?是基本的物质,科学家讲的中微子,现在又有人说上帝粒子,就是这一类的东西,这是组成物质的元素。它有见闻觉知,再小都有见闻觉知,迷了的人称它作受想行识,觉悟的人知道那是实相般若,就是见闻觉知。所以,它有观照的作用。
水,水有。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告诉我们,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我们对它的念头,善或者不善它都知道。在实验里面它反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善念,反应非常美好,不善,反应就很丑陋。这就说明什么?我们对它的心态它接受了,感受到了,感受它就起了反应给我们看,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反应,现在讲有机体。明白这个道理,整个宇宙是有机体,千万不要认为没人看到,假的。修.蓝博士来参观我们的摄影棚,告诉我们,我们起心动念墙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桌椅板凳都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真的。所以他懂得了。没有人不知道,你能瞒过谁?欺骗自己而已,怎么能欺骗别人?
所有物质现象统统都有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永远合在一起,不能分家。这是科学家把物质分析到最后,物质不见了、没有了,物质变成什么?变成是念头,意念的波动现象。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物质是从念头产生的。但是这个事情在大乘教里头讲得很多,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前面我们学天台十乘止观,第一条里面就讲到了,「色由心造,全体是心」,你看讲得多清楚!我们要不是科学家给我们做的报告,我们这两句听不懂,不知道真相是什么。看到科学报告,真相大白,我们对于佛菩萨的智慧还有怀疑吗?再也不怀疑了。
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三千年前。三千年之后的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才把佛经上所说的极微色找到了。极微色就是最小的物质,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把这个找到了。把它再分开才晓得,念头波动现象。所以,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出来的,这就说明了色由心造。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心,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实相般若,整个宇宙的本体,整个宇宙的理,所依据的理体。整个宇宙理体是一个,关系我们明白了,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佛法讲的伦理,伦理是讲关系,我跟宇宙、跟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一体的关系,太亲密了,一体比一家人还亲密。中国老祖宗讲关系讲五伦,第一个「父子有亲」,你看亲爱,一体的亲爱。关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整个宇宙呈现的是亲、是仁爱,那个相是仁爱,作用是和谐、是互助合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