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古镜今鉴南无阿弥陀佛20221129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2-11-29 16:07
標題:
古镜今鉴南无阿弥陀佛20221129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古镜今鉴—《群书治要》的当代价值 刘余莉教授主讲 (第一集) 2013/4/20 香港国际博览馆HALL2 檔名:56-138-0001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应香港圣贤教育学会的邀请,来到了香港这个宝地,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群书治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古镜今鉴—《群书治要》的当代价值」。之所以选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都知道,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习仲勋同志,早在二00一年的时候,就对《群书治要考译》题了这样四个字「古镜今鉴」。期许我们从历史经验中来学习古圣先贤治国平天下的教训,能够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能够给一些启示。
在今年的三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也这样提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看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思考,为什么在中国古人那里有这样的政治抱负、报国情怀、浩然正气和献身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却不多见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读的书和古人不一样了。古人从小要熟读四书五经,接受的是古圣先贤的熏陶和教诲,所以久而久之自然有这样的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等等。所以在这段话前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说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目的就是「以学益智」,增长我们的智慧,「以学修身」,提升我们的修养水平。
我们今天选择了《群书治要》这本书,对于领导干部的修身治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领导干部首要任务,就是怎么样来治理国家,使社会安定。《群书治要》首先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治乱的根本究竟在哪里?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有这样一段话,「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说大凡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治理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君主承继太平的日子已经太久了,社会风气逐渐变坏也不觉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更改,习乱于这种乱象,安于现状,还逸乐看不到危机。「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有的沉迷于欲望的享乐,不理国家大事。「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有的耳朵里听不进劝谏和教诲的真言,满足于虚伪忽视真诚。「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有的是在歧路徘徊,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因为要保住自己的俸禄,而闭口不言,不敢犯颜直谏。「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有的是被疏远了的大臣,因为自己的身分低微,言语不被采用。「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所以,国家的法度纲常在上很松弛,而有识之士在下忧心忡忡,真是可悲!
我们看了这样一段论述,感觉到这句话说古代的社会盛衰适用,说今天社会的盛衰也同样适用。一句话社会盛衰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那就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诗人李商隐所说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就是因为领导干部他们的德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很多人面对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食品安全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等等,也都非常的忧虑。他们认为只有把西方的民主制度搬到中国,这些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大家对这种看法认同吗?在我没有学习《群书治要》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譬如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学中国哲学的同学,他说要给孔老夫子写一部书,《至圣先师孔子》,为孔老夫子证明。当时我还和他争辩,我说就是因为孔老夫子的思想,使得我们今天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大大的落后于西方国家,把这个罪过全都归到古圣先贤的身上。
但是,后来我们到英国去读书,后来又到新加坡去学习,接触到了上净下空老和尚的教诲,听到他说,在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叫汤恩比,他在研究了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句话,说「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一开始对这句话,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听了老教授讲经讲得很多,讲儒释道的根本,讲学儒和儒学的区别,我们也被他这一种说理透彻给征服了,最后才生起了对传统文化的信心。所以当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我们忽视了西方的制度建设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西方的历史上,它的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传统,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公平正义。但是仁慈博爱,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是靠教会来教导的,所以他们并没有忽视道德教育,只不过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宗教而已,是教会而已。所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盲目的把西方的一些先进的制度搬过来,但是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应有的效果。
譬如说我们看,安利公司刚刚到中国来发展的时候,它有一个全球通行的无偿退款制度。什么意思?就是你把这个产品用光了,用得一滴不剩,然后你对它不满意,可以拿着空瓶子到公司去退款,这个公司会把所有的货款退还给你。为什么?因为它觉得自己的产品质量很过关,没有人对它不满意,这个制度走过了很多的国家,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但是唯有来到中国的时候却遇到了瓶颈,遇到了挑战。遇到了什么挑战?我们知道中国人都很聪明,但是有的时候聪明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有的人拿着用光了产品的空瓶子,到公司要求退款,而且很多人是倒光了产品,他不是用光了这个产品,然后也拿着空瓶子到公司去退款,结果每一天都有排着长龙的人,拿着空瓶子要求退款,这下可让安利公司开了眼界。最后怎么样?迫使他们在短短的时间,改变了全球通行的无偿退款制度。我们知道安利公司的分配制度被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研究过,被誉为最完美的、无懈可击的分配制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制度,来到我们中国的时候,却遇到了种种的弊端和挑战。所以诸位朋友这是制度的问题吗?归根到柢是人的问题。
所以我们盲目的把西方的制度搬到中国来,而忽视了它的宗教文化传统,就会出现异体移植的弊端;就是制度在西方用得很好,一挪到中国就会水土不服。再譬如我们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引到中国的乡村,民主选举村干部,结果这个村民谁给他的钱多,他就会选谁,最后出现了很多贿拉选票、营私舞弊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愈是实行民主,愈需要有一定的道德教育,道德素质做基础,否则的话,选出的这个村干部,绝对不是最理想的。这些案例为我们说明了孔老夫子反复强调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如果这个领导者是个有德行的,大公无私的领导者,无论是怎样的制度,都不会对企业、对国家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相反,如果这个领导者德行败坏,以权谋私,他总是会利用制度的漏洞,想方设法的以权谋私。
这句话在古代适用,在今天还适用不适用?我们看一看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很多的能人现象。什么是能人现象?就是这个企业眼看着要倒闭了,但是换了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结果他在短短的时间,就使企业扭亏为盈。很多人认为这个人很能干,把他称为能人。其实当我们反观这个现象的时候,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因为他没有想方设法的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中饱私囊,所以他制定的政策,全都是有利于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所以这个能人不仅首先是有能力的,而且首先是有德行的。在美国也有一位伦理学家,他专门研究美德,他有两个著名的著作,一本书叫《追寻美德》,另一本书叫《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在《追寻美德》这本书中,麦因泰尔就提到,他说「无论道德原则有多么具体和完美,如果人们不具备道德品格或美德,这些原则就不会起作用」。他还说,「对于法律的应用而言,它仅仅对那些拥有正义美德的人才有可能发挥作用」。这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正义的制度和规则,是得有正义美德的人设计出来的,而正义的制度设计出来了,在它推行的过程中,也必须得有正义美德的人才能把它推行得好,才不至于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他的这一句话,在《群书治要.孙卿子》也就是荀子上,以另一种方式更加简洁的表述出来,他说「故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也就是说这个礼法制度不能单独的存在,不能单独的发挥作用,得到圣贤君子这样的人,才能够把这个制度推行好,失去了圣贤君子这样的人,这个礼法制度就不能够发挥好的作用。所以这个礼法制度是治理的开端和凭依,而圣贤君子人,是制定这个法律制度的人,他是法之源也。在《群书治要.傅子》上,把制度建设和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就给我们表明了。因为我们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好多人都在争论,究竟是制度是更根本的,还是人是更根本的,二者的关系如何去平衡?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说「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明智的君主,一定会顺着好的制度,才能够达到社会和谐天下大治的结果。好的制度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但是它接着强调,并不是说有了好的制度,就一定能够达到天下大治的结果,必须有良佐,就是好的辅佐的人才,有圣贤君子来推行这个好的制度,所以圣贤君子也同样重要,甚至是更为根本。这两句话就把制度建设和人的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给我们讲清楚了。
在今年的三月八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的审议时这样说,「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但是,一着不慎毁于一旦。不管你以前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功罪不可相抵。如果搞不好,领导干部的岗位就真会变成高危职业」。他说「我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项工作要继续坚持,去搞好完善、建设。同时在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面壁成佛,就是自我境界的提升」。这段讲话实际上讲了两层意思,也就是说要反对腐败必须要有制度建设,但是同时也要重视领导干部自我境界的提升,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从这一句话的论述上就知道,习近平总书记他是以我们现代化的语言,把古圣先贤的治国理念给我们讲出来了。其实这段话和《傅子》上的这一句话,就是两种说法,一个意思。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制度建设很重要,但是不能忽视道德教育。
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有一位法官叫勒纳德.汉德,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总是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求助于宪法、法律、法院、法官来实现公平和正义,我反复的告诫你们,这么做是错的。因为真正的公平正义只存在于男女老少的心中,如果公平正义在人们的心中死去,宪法、法律、法院、法官谁也救不了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法官认为谁给他的钱多他就可以偏向谁,就有失公平正义,那我们的法院、法官也没用办法真正起到维护公平正义的效果。这个就是告诉我们,道德教育很重要,绝对不可以忽视。
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只是强调制度建设,那就会有三个问题是不可以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以防患于未然。在《汉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这个礼仪的教化,伦理道德的教育,都是防患于未然,使这个消极结果根本就不发生。而法律的制裁是在消极结果产生之后,给予事后的惩罚和补救。你可以把这个犯罪的人、腐败分子抓进监狱,判处他无期徒刑,但是他给国家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了。这个「礼者禁于将然之前」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婚礼上得到观察。我们中国古人被誉为「华夏之族,礼义之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礼的教化。譬如说我们看婚礼,男女结婚前三天,女方三日不熄灯。为什么三日不熄灯?很多人说那是迷信。其实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学到了很多形式的东西,但是内容不为人所知,就被误解为迷信了。为什么要三日不熄灯?因为再过三天这个女儿就要出嫁了,趁着她还在家的时候,抓紧时间,彻夜不眠给予她为人妻、为人母的教育。当然平时夫妻相处很和睦,这个女儿已经学得很多了,但是在她出嫁前三天,还要彻夜不眠的抓紧时间教导她,如何为人妻、为人母。
在娶妻这一天,新郎就早早的起身,干什么?他要祭祀祖先、祭祀天地。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两个人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到整个家风的承传,所以不能够不谨慎。他要去迎亲之前,出门之前,要接受他父亲的敬酒。中国人特别讲究长幼有序,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儿子恭恭敬敬的给父亲敬酒,但是这一次不同了。突然之间,他的父亲要给儿子敬酒,结果这个儿子就感觉到和平日不同,突然感觉到这件事情很重要,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很重大。新郎来到了新娘的家里,岳父岳母非常郑重的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的手上。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们这个女儿一生的幸福就托付给你了,你要对她倍加关爱。这个时候新郎也能够体会到岳父岳母的心情,他就带着新娘跪拜岳父岳母,让他们放心,感恩岳父岳母给自己培养了一个贤内助。
新娘就被娶上了花轿。在她坐上花轿之后,一定要做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就是把她的香扇从轿子的窗口给扔出去。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动作?这就是提醒自己,以前在家是千金小姐,天气热一点还要拿扇子搧一搧,说天气好热。现在你要去为人妻、为人母了,这些娇里娇气的小姐习气,就要随着这一把香扇都给它抛出去,扔得一乾二净。她来到了公公婆婆的家里,公公婆婆本来是在主人的位置上的,他们就从主人的位置退了下来,退到了客人的位置上,而把这个儿媳妇从主人的位置迎了上来。为什么?这个就是提醒儿媳妇,从此以后我们这个家就托付给妳了,妳就是这个家的主妇了。所以要上孝公婆,中和妯娌,辅助丈夫,下教育好子女,这个责任无比的重大,必须有深厚的德行,才能够承担好。所以在《易经》上有句话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象征的是女子的德行,女子应该效仿大地,大地非常的宽容,你把好的、干净的东西扔给它,你把脏的东西扔给它,它都没有怨言,一概接受。这就说明,一个女子愈有德行,愈能忍辱负重,这个家庭才愈能经营得好,这一家才愈能够幸福。
到了两个人要喝交杯酒了,这个交杯酒也会喝得终身不忘。他们拿着一个葫芦,一切两半,一人一半,意味着什么?提醒夫妻两个人原本就是一体的,不分彼此。不是像我们现在学到的,所谓西方的观念,什么观念?这两个人还没有结婚,就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财产问题,一旦离婚再惹出纷争吵上法庭。你看两个人还没有结婚,就想到了以后可能会离婚,这个婚姻怎么能够经营得好?中国人恰恰相反,他认为夫妻本来是一体的,不分彼此。这个葫芦瓜里的酒是甜的,葫芦瓜的丝是苦的,喝了这杯交杯酒之后,就意味着夫妻从此以后要同甘共苦,彼此扶持,白头偕老,共度一生。这还不算,喝完交杯酒之后,还要把这个葫芦瓜拿绳子系在一起,挂在墙上。为什么?这就是提醒夫妻两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因为小小的磕磕绊绊影响了夫妻和睦相处的主旋律,不要忘记两个人结合时最初的发心。
这个婚礼进行下来,处处都是起到了提醒和教育的意义,提起了每一个人的责任感。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的时候,我们就想到,其实古圣先贤对得起我们后代子孙,他把如何夫妻和睦,如何教育好儿女,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都已经给我们总结出来了,并且落实在礼仪之上。但是我们后代子孙体会不到古圣先贤的良苦用心,还把他们误解为封建迷信,是等级制度的产物,还对它进行批判。这就等于我们坐在一个大树荫下好乘凉,但是却不知道感恩回报,还要拿着斧子把这棵大树猛砍,没有比这更折福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中国社会出现了这么多逆伦现象,儿子把父母给杀了,夫妻同床异梦,兄弟因为财产起了纷争,吵上了法庭,什么原因?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之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让我们一度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信心。所以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就提出说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句话讲得非常必要。
第二个问题,就是容易导致人「免而无耻」。什么叫「免而无耻」?就是没有触犯法律,不道德的行为,西方把它称为反社会行为。譬如说青少年吸毒、酗酒、卖淫,邻里纠纷,青少年倚强凌弱等等,这些现象没有达到法律制裁的标准,这个青少年的年纪很小,还达不到法律制裁的标准。但是这些现象已经非常的普遍,已经对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些问题靠法制监督机制的健全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在《论语》上,孔老夫子就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西方式的管理方式,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政令条款,用这个来引导人们,只要他触犯了这个政令条款,就给他以刑罚的处罚。结果是什么?人们因为惧怕处罚,免于去做坏事,但是他没有羞耻心,甚至他仍然想方设法的去做坏事,免于法律的制裁,还沾沾自喜,认为这是自己聪明智慧的表现。所以在《群书治要.盐铁论》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法律确实能够把犯罪的人给予刑罚的处罚,但是培养不出一个人廉洁的节操;也能够把犯罪的人处死,但是培养不出一个人的仁爱之心。这就是法律的局限。
在《群书治要.淮南子》上,它就做了一个更佳形象的比喻,它说法律能够把不孝的人给杀死,但是不能够使人成为像孔子、曾子那样有德行的人;法律也能够把盗窃的人给处以刑罚的处罚,但是培养不出像伯夷、叔齐那样高尚的廉洁的节操。孔老夫子培养的徒弟有三千多人,每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大众的表率。这是靠什么所成就的?靠的不是法律,靠的是教育所成就的。我们看到孔子养徒三千人,我们也想到了我们目前,也有一位类似孔子的老师,那就是我们所尊敬的上净下空老和尚。你看他培养的徒弟,可能比三千人还多,很多人都是各行各业的表率。譬如说我们知道的刘素云老师,优秀共产党员;我们所知道的胡小林董事长,优秀的企业家,无私无求的为弘扬传统文化在做贡献;包括我们今天大会的主办方,圣贤教育学会的王会长,都是在老法师老教授的教导下,来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无求的付出。当然我们所熟知的蔡老师、李越老师等等,这些更是长期接受老法师的理念。怎么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所以我们想,这是靠什么成就的?靠的是教育所成就的。
第三个问题,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只是关心制度建设,还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就是我们设置的法令条款,一天比一天的更具体、更细致、更严密,愈来愈多,但是社会没有因此安定和谐,违法乱纪的人、钻法律空子的人却愈来愈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譬如说我们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了,我们就可以出一个「食品安全法」;我们腐败现象很严重了,我们可以出一个「反贪污反腐败法」。法律的条文愈来愈多,愈来愈细致,但是怎么样?社会并没有因为这些法令的出台而变得更加和谐,相反钻法律空子的人、违法乱纪的人却愈来愈多。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这个会议有很多西方的学者。其中有一位学者,还是一位女士,她站起身来用非常讽刺的口吻说,她说:你们中国人千万千万不要盲目的向我们西方人学习,为什么?因为我们西方社会,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恰恰相反,还出现了你们几千年前老子所描述的情形。什么情形?很难得,当时她就引用了这句话,你看一个外国人,她能够引用老子的话,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我们看一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这种情况?在近现代以来很多人认为上帝死了,宗教是迷信,所以西方社会的很多年轻人,不再相信宗教了。但是他们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来进行制度安排的,结果怎么样?结果法律虽然愈来愈多,愈来愈细致,但是青少年犯罪率不断的攀升,青少年的问题也愈来愈严重。
在《群书治要.袁子正书》上就这样说到,「不能止民恶心,而欲以刀锯禁其外,虽日刑人于市,不能制也。」每每我读到这些圣贤教诲,我就发自内心的佩服。为什么?你看他用三、二句话,就把那个问题的关键给指出来了。你不能制止人民作奸犯科的心,而只是以刑罚来规范、处罚人的行为,就是你每一天在外面执行死刑,都不能制止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我们从历史上看,在《汉书》上说,如果我们只是注重法律的严苛,忽视了道德教育,会出现什么问题?「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这个法律一出台,奸诈的行为就产生;这个命令一下达,欺诈的行为就兴起。就像「以汤止沸、以薪救火」一样,只是使这个事情发展愈来愈烈,于事无补。所以这些论述都告诉我们,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因为什么?因为「人心正则国治,人心邪则国乱」。这也是我们学习《群书治要》得到的一个基本的结论,也就是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出了问题。
第二个问题,领导者成败的关键在哪里?我们学习《群书治要》,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因为当领导者的都希望自己一呼百应,受人爱戴和尊敬,走到哪里做事、说话都很有执行力。凡是领导者,都希望有这个效果。怎么样做才能有这个效果?在《大学》上告诉我们,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名声、财富、社会地位,那都是枝叶花果,它的根在哪里?根就在于一个人深厚的德行。所以说领导者成败的关键就是在于有深厚的德行与否。在《中庸》上,孔老夫子在称赞舜王的时候,也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真正有深厚德行的人,像大舜那样,他的后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他不仅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还总是反省自己做得不够。最后他的德行感化了尧帝,把这个王位、天子之位让给他,感化了天下的百姓,最后也感化了他的后母和弟弟。所以孔老夫子在称赞舜王的时候,这样说到:真正有德行的人,一定是福禄寿名都是齐全的。
在中国的史书上,有很多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他看到一个人现前的所作所为,他就知道他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他们靠什么来看的?其实这些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都明白天道,他们都从圣贤书上体悟到了这些规律。譬如说在《尚书》上就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在内兴起迷恋女色之风,在外喜欢打猎,喜欢娱乐,喜欢饮酒没有节制,沉迷于靡靡之音,住的房屋又高又大,墙上还雕刻着花纹,以上六种情况,如果你做到了一件就没有不灭亡的。魏征在《群书治要》的注释上加了这样一句话,「更何况是六种全都做到了」。所以我们看了这句话,要非常的谨慎、要非常的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六种表现之一?如果有其中一种表现,那就没有不灭亡的了。
在《群书治要.吕氏春秋》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楚国有一个很会给人看相的人,他给好多人看相,说的都和这个人一模一样,结果楚庄王就感觉到很奇怪,把他召见了,问他是怎么一回事?这个人怎么回答?他说:我并不是能够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能够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我看的这个人是一个布衣百姓,他所结交的朋友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做事非常的谨慎,自己很善良,还畏惧法令。这样的人,他的家一定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身心一天比一天的更安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吉祥的人。如果我看的这个人是一个事奉君主的大臣,他所结交的朋友个个诚实守信,喜欢德行,喜欢做善事,这样的人事奉君主,一定一天比一天事奉得好,他的官位会一天比一天的更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吉祥的臣子。如果我观察的这个人,是一个君主,他的朝廷中的臣子都是贤德之人,左右都是忠诚之士,君主有过失,这些臣子都敢犯颜直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会一天比一天更安定,他君主的地位一天一天的受尊崇,天下的人一天比一天的更加心悦诚服,这就是所谓吉祥的君主。最后他还强调,他说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能够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
诸位朋友,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会场,有可能都是朋友劝告让我们来的,或者是朋友骗我们来到了这个会场,为什么?因为他们希望你们接触圣贤教诲,结交那些喜欢德行、做善事的人。这样的朋友是最值得你尊敬的、最值得你信任的人,对他们要非常的感谢。当然我们为什么能够结交这样的朋友?在《易经》上也告诉我们,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我们自己有德行,我们才能够感召这样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身边。譬如说我们喜欢赌博,结果你感召的许多朋友都是喜欢赌博的人。另一个人喜欢卡拉OK,他所感召的朋友都是喜欢卡拉OK的。我们喜欢学习传统文化、喜欢《群书治要》,结果这些喜欢圣贤教诲的人就来到了这里汇聚一堂。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根本的根本还是在于自己的修身。所以领导者的成败何在?就是在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习总书记那里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他在没有担任总书记之前就强调说,「一个人不能够既当公务员又想发财,如果你既想当公务员又想发财,那就会有危险了」。为什么不能够这样想?在《群书治要》董仲舒对皇帝的上书中,有这样一段阐述,他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他在上书中说,古代的国土,也是今日的国土。同是一片国土,而古代能够使国家大治,上下和睦,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官吏没有奸诈邪恶,囹圄空虚,监狱里没有犯人;恩德润及草木,福泽广被四海。以古观今,为什么相差得这么远?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错乱,以至道德风气衰败成这样?你看董仲舒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他自己进行了回答,他说,想来大概是现今的治国之道比之古时有所差失,或者是与天理有所违背?天道是什么样的?上天对待万物是有所分配的,它也是很公平的。譬如说给予了一个动物很锋利的牙齿,就去掉牠的抵角;让牠长着翅膀的,就让牠只长着两只脚。这就是接受了大的好处,就不能再获取小的好处。同样的道理,古代凡是接受俸禄的人,就是当官的人,现在来说就是公务员、领导干部,不以体力劳动谋生,不得从事商贸事业,这也是接受了大的好处就不得再谋求小利。如果已经接受了大的好处,又要谋取小利,连上天都不能使其满足,更何况是人?富有的人奢侈美满,贫穷的人艰难愁苦,而居上位者不予救助,人们就不乐意生存下去;人民不乐意生存下去,连死都不躲避,又怎么会去躲避犯罪?这就是刑罚之所以繁多,但奸邪仍然制服不了的原因。所以享受俸禄之家,也就是领导干部公务员,以俸禄为生就行了,不能与人民争占产业,这样利益就可以普遍的分布,而人们也可以家给人足。这是上天的公理,也是上古的治国之道。天子应该取法此道做为制度,大夫也应该遵循它,并成为自己的行为。
这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古代的圣贤君子,身居爵位的人,他都不与民争利,不去从事工商业,所以百姓才崇敬他们的品行,听从他们的教导,人民被他们的廉洁所感化,而不贪婪鄙陋。由此看来,天子、大夫是百姓所效仿的榜样,怎能以居贤人之位,却像平民那样行为?惶惶不安的谋取财利,并经常担心财用匮乏的,那是一般百姓平民的意识。惶惶不安的求取仁义,并经常担心不能教化百姓的,这才是士大夫应当考虑的事。最后他用《易经》上的一句话做了总结,他说《易经》上说「负且乘,致寇至。」什么意思?乘车是君子的位分,而背负肩挑是平民百姓所做的事情。这句话就是说身居君子之位,身为领导干部、身为公务员而又去干平民百姓的事,必然会招致灾祸临头。所以,你看为什么习主席他能够提出「不能够既当公务员又想发财」,说明什么?他提出这句话说得很肯定,说明他对我们的古圣先贤治国理念非常的熟悉、非常的通达。如果没有读过历史书,也不能够提出这么样肯定的结论。这个是我们讲的,领导者的修养是领导者成败的关键。
第三个问题,我们就要讲一讲,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内容是什么?很多人也想一呼百应,受人尊敬,也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从哪里入手?我们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修身,第二就是爱民,第三就是用人。首先我们看一看修身从哪里入手?修身也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惩忿,第三是改过。修身从哪里提升自己的境界?从戒贪开始。这个《群书治要》被魏征等大人编纂好了,呈送给唐太宗。他每一天手不释卷的阅读,读得非常高兴,最后他总结这样一句话,「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说当君主的很贪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当臣子的很贪心,最后就是身败名裂。所以他说,一个人拿着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徇私舞弊,那就是如同拿着珍珠蛋射鸟雀。什么叫拿着珍珠蛋射鸟雀?珍珠的子弹非常的昂贵,在中国古代那会儿还没有人造珍珠,所以都是自然珍珠,价值连城。但是他认为这没有什么,拿着它去干嘛了?拿着它去射麻雀,分不清哪一个重、哪一个轻。
我们看,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就是公家的一文钱他都不会挪作私用。我们现在的人看到了这一句话,我们相信不相信曾国藩真的做到了不取军中一文钱挪作私用,我们相不相信?大家都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所以他能够相信。但是每每我给这些领导干部上课的时候,我问他们相不相信?很多干部都在下面摇头,说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做到,怎么能够相信他能够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所以我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曾国藩能够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干部却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和曾国藩的区别何在?
其实我们和曾国藩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特别是在座的很多可能智商都比曾国藩高。为什么?我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相信了。曾国藩小的时候,有一次在读书,读得很累,天已经很晚了,结果家里就来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就趴在屋顶上,想等他读书累了、去休息了,然后再入室行窃。但是曾国藩读了一段书,翻来覆去的背诵,就是背诵不下来。结果怎么样?结果这个小偷等得有点不耐烦,他就从房上跳下来,把曾国藩前面背的那一段书给他背诵了一遍,然后就扬长而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曾国藩小的时候智商不是很高,但是他一生得益于恭敬、勤俭、恒心这几个字。他和我们不同之处何在?他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有一种至诚恭敬之心,所以他读了四书、读了《易经》等等,我相信对这上面的教诲,也深信不疑。
《大学》上就有这样一句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很多人本来可以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但是就是因为没有读这一句话,不相信这一句话,结果却锒铛入狱了。这句话就是说,你的财富是以不正当的、不好的方式赚得的,结果怎么样?结果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这是一定的规律。所以中国古人说,这个财富并不是赚到你手、贪到你手就是你的了,它为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古人给我们总结出来了,首先就是官府,譬如说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得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充公,虽然赚到你手了,还没等你享受,又昙花一现给收回去了,所以是竹篮儿打水一场空。
我们看《群书治要.史记》上,记载着鲁国有一个宰相叫公仪休,他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对属下要求也很严格。这个公仪休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个嗜好,很喜欢吃鱼。结果有人就投其所好,送给他很多鱼,他就派人把这些鱼又送了回去。这个送鱼的人就感觉到奇怪了,他说我知道您爱吃鱼,特地选了一些上好的鱼送给您,为什么您不接受又给我送回来了?这个公仪休怎么回答的?他的回答很有味道,他说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你的鱼。为什么?如果我爱吃鱼,我是宰相我也买得起,我自己去买不就好了吗?如果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改天养成了爱占便宜的侥幸心理,愈贪愈多,当我被关进监狱的时候,请问我还能吃得到鱼吗?还有谁再送给我鱼?所以,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能接受您的鱼。你看看我们经常读一读这样的故事,就知道那些领导者怎么样的有理智,才把自己的理智也提起,不会利令智昏,情令智迷。
第二就是水灾,第三就是火灾,这些灾害,看起来是自然的,实际上也专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给剽夺走。第四就是盗贼,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盗亦有道」。这个盗贼也有道义,专门劫富济贫。看你这个钱来历不明,贪污受贿而来,又没有用它做慈善事业,反而一掷千金,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个盗贼看了也会过意不去,专门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所以这个盗亦有道。在《庄子》上就告诉我们,有一个大盗叫跖,他所以能成为大盗,是因为他也讲仁义礼智信。譬如说他能判断什么时候去行窃最没有危险,风险最小,这也是智的一种表现。去偷盗的时候,这个领头的人要冲锋在前,出来的时候他要再断后,这也是勇的表现。分配赃物的时候,要按照每一个人的付出和风险大小来平均分配,这也是义的表现。这就是告诉我们你要想做一个盗贼,都要讲仁义礼智信,否则都成不了大盗,更何况做一个领导干部?第五点,防不胜防,那就是不肖子孙,败家子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看到很多的腐败分子,贪污了很多钱,把儿女送到国外去求学,一说起来,就是一脸的羡慕。譬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土地局工作,说起他的局长,他就是一脸的羡慕,说你看我们这个局长,只是一个小小的市的土地局长,但是豪华别墅有很多,豪华轿车有很多辆,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去求学,一路都是豪华轿车开到机场,说起来就很羡慕。结果我们就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样的事情不能够羡慕,还要劝告你的局长,赶紧悬崖勒马,否则灾难就在不远了。结果他听了之后就笑了,他说我们这个局长是老江湖,他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他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他怎么会相信这些道理?你看没有办法,我们想去帮助别人都帮不上忙。结果过了几年,这个市的市委书记,因为贪污腐败被抓了起来,波及到好几个局长,其中有一位就是这位土地局的局长。结果他被抓起来之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对他敬而远之。你看,以前要去给人家送礼都要排着队的,还要走后门,现在这些亲朋好友看到他的家属都敬而远之,都不敢跟他打招呼,生怕牵连到自己,把自己也给牵扯到其中。他东窗事发之后自己锒铛入狱,不义之财被没收、被充公,连在澳大利亚求学的女儿也受到了盘查。所以我们看「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这个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
当我到英国去求学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这个有钱人的、有权人的子孙,他们被送到国外去求学,并没有拿着父母给注册缴学费的钱去注册缴学费,反而拿着这些钱来到了卡西欧。卡西欧中国留学生是最多的,结果怎么样?一掷千金,哗啦哗啦,把父母给的钱又给败散掉了。所以我们深入去观察,这个「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
当然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人是抛砖引玉,只是引导我们学会去观察。在我们现代社会,又多了一种败散钱财的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得病,那就是医院。为什么古人没有总结这一点?因为在中国古代有两种人最受尊重,一种人就是医生,另一种人就是老师。因为这两种人对社会的付出是无私无求,不讲条件的。你看这个医生半夜有人来敲门,他也不问这个人是贫富贵贱,付不付得起药费,背上药箱直接就走了。把人家的病医好,他还缴不起医药费,他就免费把这个医药赠送给他,所以医生最受尊重,也没有出现在医生那儿败散钱财的方式。但是我们现在不同了,医生很多也没有学传统文化,结果怎么样?看这个人领导干部,那个人很有钱,他们得病了。结果就让他们去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花很高的费用来买那些所谓的特效药,其实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你看赚了很多的钱,但是自己得了一身病,还要在医生那里把这个钱财给败散出去,这个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看古圣先贤的教诲,却非常的感触。譬如说道家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代状元、宰相的必读之书。这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吃了那个有毒的肉,喝了那个有毒的酒,想止息自己的饥渴,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你看它比喻得多么形象,但是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却没有机缘来读一读这样的书。
在现代人非常喜欢学《易经》,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枝节上做文章。为什么要学《易经》,请一个人来给我算一卦,看看我这件事可不可以做,这件事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个朋友合作伙伴可不可以交,这些都是枝末。有两句话大家只要掌握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衰成败。这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一定的规律。在二00九年,当时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潮,在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就这样告诫,「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廉官清白,多数能荫泽后代。」我们看了这句话,我们知道为什么李源潮同志现在可以当国家副主席了!这也是一个熟读历史的人,得出了一个必然的结论。所以一部《二十四史》讲的是什么道理?讲的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另一句话也很重要,就是「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譬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干部突然锒铛入狱了,大家都议论纷纷,说什么回事、什么原因等等,其说不一。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易经》上早都给我们指出来了,那不就是「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导致的吗?是恶贯满盈的结果。所以中国人看问题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是看他现在有权有势,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对他很羡慕。他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你看一看他的子孙后代,你就对他不羡慕了。另一家,他们家家境贫寒,但是兄弟姐妹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不要瞧不起人家,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个家的家道就兴盛起来了。这个都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得出的发展趋势。
现在也有很多人很用心,为那些腐败分子算了一笔帐,觉得确实是很不划算。第一是政治帐,自毁前程;第二是经济帐,倾家荡产;第三是名誉帐,身败名裂;第四是家庭帐,妻离子散;第五是亲情帐,众叛亲离;第六是自由帐,身陷囹圄;第七是健康帐,身心交瘁;第八是历史帐,遗臭N年。在若干年之后,人们一谈起他还恨得咬牙切齿,确实是非常的不划算,正如唐太宗所说的,是拿着珍珠蛋射鸟雀,分不清哪一个重、哪一个轻。
如果我们很贪财的话,我们读《群书治要》有一个人物就是杨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的路上,路过了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是他举荐做秀才的。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此地,就乘着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但是杨震就拒不接受,王密以为杨震怕这件事有人知道,才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他就说,恩公这一件事没有人知道,我只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下知遇之恩而已,你就放心的接受了。杨震听了怎么回答的?杨震回答说,这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所以他拒不接受这四知财。后来杨震的儿子、孙子和曾孙,都做到了三公的位置,非常的显达。而他的后代子孙非常的廉洁,守住了他这种廉洁的家风。为了纪念他的这种品格,就把他家的一个房屋取名为「四知堂」。所以杨家的四知堂,凡是杨家的后代子孙从这个匾额下走过的时候,都能够知道他们的祖先不收四知财。
有的人对财看得很开,觉得我官位也不小,财富也不少,维持一个有体面的生活已经足够了,何必为这些身外之物铤而走险?所以他不贪财了。不贪财就开始贪色。中国古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一把刀可不是形容,因为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所以古代读书的人、做官的人对这个字也非常的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譬如说我们都知道,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宰相叫狄仁杰,他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就留宿在一家旅店。因为这个狄仁杰少年英俊,非常的潇洒,一表人才,结果这个店主是一个少妇人,白天看到他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就不免动了爱慕之心,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狄仁杰还在刻苦攻读,结果这个少妇人就主动的来敲狄仁杰的房门了。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经常出差,到一个宾馆刚刚登记入住,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你需要什么什么服务吗?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狄仁杰把门打开一看,看到了一个盛装的女子,打扮得非常的妩媚,而这个女子还非常的坦率,说明了来意。这个时候狄仁杰心里不免一动,但是他很快就镇静下来,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老人家提醒过他,说你一生主贵,一定是能够做到达官贵人的,但是你千万千万要小心,千万不可以败在女色的手上,因为这个色字头上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狄仁杰听了之后,他也很坦率,他说一个人年纪轻轻又遇到女子主动的来投怀送抱,让我不动心,确实也有点难,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面对女色而不心动?当时这个老人家就教了他一个办法,那我们今天也把这个办法教给大家。他说其实一个人面对女色而心动的时候,不过是被表面所迷惑。为什么?其实一个人好看,就好看在外边的一张皮而已。我们仔细的想一想,在这个皮的底下都是些什么东西?都是血肉相连,还有一些肮脏的管道,流淌着肮脏的东西。所以中国古人把人体比作一个臭皮囊。就譬如有人送给了你一个皮囊,外面雕着花又绣着朵,让你一看就非常的欢喜。但是你把这个皮囊接过来一看,封口一打开,里面装的是什么?装的是血、肉、屎、尿等等,非常肮脏的东西。这个时候你还愿意把她抱在怀里吗?我相信这个时候你是迫不及待的一把推开,避之唯恐不及。古人把这称为不净观。实际上我们人体就是一个臭皮囊而已,没有丝毫可取之处。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狄仁杰想起了老人家的提醒,他就把这个办法也教给了这个女子,他说妳这样来观察我,妳发现我也没有什么可爱之处了。正是因为狄仁杰他有这样的德行,他能够忍人之所不能忍,所以他才能够成人之所不能成,他去进京赶考,一举成名,后来成为一代贤相,名垂青史。所以我们从狄仁杰的身上,确实学到了不净观。有人说你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作用?有没有作用根本上看你到底想不想去用。我记得以前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就讲过这个不净观,后来有一位企业家他真的就按照这个方法,就和自己的情人断了关系,最后还走上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讲台,把自己的经历说给大家听。所以说明什么?说明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否起作用,关键是你对它是否有信心,是否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所以在难忍处能忍,这个才叫大英雄。
所以,你看我们在寺院里都有大雄宝殿,什么叫大雄宝殿?在中国古人看来,战胜千军万马的人不叫大英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大英雄。譬如说你原来很懒惰,现在变得很勤奋;你以前好色,现在不好色;你以前喜欢赌博,现在不赌博;你以前喜欢吸毒,现在不吸毒。你以前有种种不好的过失,现在全都能够改正过来,能够克制自己的习气、战胜自己的人,叫大英雄。我们今天也期许,在座的各位学了《群书治要》、学了传统文化之后,都能够成为战胜自己习气的大英雄。我们上半堂的讲课就到这里,我们先休息一下,我们再接着讲,谢谢大家。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