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幸福人生讲座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2-11-17 20:21
標題:
幸福人生讲座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主讲2004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8集》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003
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刚刚邵老师所分享的《弟子规》「入则孝」的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去孝顺父母。
刚刚提的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道」,而父亲懂得慈爱子女,子女懂得孝顺父母,这个叫「德」。所以「父慈」,「慈」是「德」;「子孝」,「孝」是「德」,所以当我们随顺伦常大道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德行,而孩子能够终生不改对父母的孝心,这就是孩子的德行,他的孝行。所以我们刚刚在课程当中看到的闵子骞,纵使他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是他那分对父母的孝心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闵子骞的德行。我们为人子女,只要能够善体父母的辛劳与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父母那分恭敬与孝心就很容易能够生得起来。
我记得我大姊出嫁的时候,因为我是独子,所以我姊夫开车到我家的时候一定是我去迎接,当然迎接会有一个好处,会有一个大红包,因为我是未来的舅舅,所以我就去迎接我的姊夫来迎娶。当迎娶的过程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当中有一个礼仪是拜别父母,我的姊夫带着我的姊姊要跟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当我姊姊跟姊夫的双膝跪下去的时候,我父亲的眼泪马上就迸出来,而我父亲当下的那种内心的感受,瞬间就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来,我的眼泪当场也掉下来。我那时候深刻的感受到这一跪跪下去的时候,我的父亲觉得说总算把这个女儿抚养长大,总算帮她找了一个安心的归宿,他内心有这么些许的安慰,所以眼泪就掉出来。我在当下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女儿都三十岁了,他才有那么一点点安慰。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会不会因为出嫁之后就没有了?不会,还会持续担心我们,甚至于还担心我们的下一代。所以在那一刻当中,我深刻体会我父亲对我们这分慈爱,所以我告诉我自己,今生以后,绝对连一句冲的话都不可以对我们的父母讲出口。所以我们能体会父母的辛劳自然而然就能提起这分孝心。
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因为孩子宠坏了可就麻烦。闽南话有一句话叫做「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某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查某子,未落人家教」,这不大好翻译,我稍微解释一下。闽南话说的「宠猪举灶」,你们家的宠物,你假如宠牠,牠就很没规矩,你看那个狗,你太宠牠了,牠跑到沙发上在那边耀武扬威,主人给牠骂得半死,牠要不要下来?不下来,牠还不甩你,让你在那边气得半死,所以连宠物都不可以宠。因为你宠了这个猪,牠会跑到你们家的厨房把你的灶火都掀掉,所以猪不能宠。
人能不能宠?「宠子不孝」,你假如宠你的儿子,结局会是什么?那就不孝顺了。我们在汕头有一个父母生了六个儿子,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一个人一个,结果娶完老婆,房子也住好了,他们两个有没有地方住?没有地方住。这个老大可能还有点良心,在猪舍旁边盖了一个小木屋让他夫妻两个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就跟他们两个讲,你去告你那六个小孩。诸位同修,要不要告?一个家里只要闹上法庭,有没有好结局?一定没有好结局。纵使告了以后,这六个儿子要扶养父母,每一人轮两个月,轮一年,请问这六对夫妻在奉养父母的态度会怎么样?一定很不好,所以不奉养还好,一奉养可能活不了几年就可能活活气死。所以绝对不要等到孩子已经这么不孝了,你才来后悔,才来了解到教育的方法错了,所以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绝对不能只重视孩子的课业而已,他的品德才是根本,德行才是根本,所以儿子不能宠。
再来,妻子不可以宠,妻子宠了之后,她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工作都稳定不下心来,不知道我老婆最近又要演出哪一出戏出来了。再来,丈夫也不可以宠,你宠坏他了,他在外面很会撒野,所以半夜都不回来,你在那里孤枕难眠,独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连忘返,所以丈夫也不可以宠。最后,女儿不可以宠,你女儿宠坏了,嫁到人家家里面去,保证给人家搞得鸡犬不宁,嫁过去没几天就发脾气了,发完脾气就说「我要回娘家了」。结果回娘家之后,她的父亲还说「没关系,回来,我给你靠」,请问这位父亲这样做是不是爱护女儿?很可能是断送女儿的婚姻了。因为毕竟女儿这么年轻嫁到夫家去,还有很多的功课应该学习,应该先懂得怎么样去忍,怎么样去包容,怎么样去融入一个家庭,这个是结婚的女人的必修课。所以应该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好好教导女儿懂得如何去包容宽恕,而不是把她宠得脾气太大。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的外婆、外公曾经到我们家,而且到我们家的次数还算得出来,很少,嫁出去的女儿很少去看望。我记得我外婆每一次到我们家,一进门就拉着我奶奶的手,然后两个老人家就缓缓走进来,一坐下,我的外婆就开始讲,「我这个女儿,嘴巴不甜,动作又慢」,就开始讲我妈妈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就一直数落自己的女儿。那时候我都看不懂为什么她们这样讲,结果当我的外婆讲了三点、四点之后,我的奶奶马上就说这个媳妇真好,就开始讲我妈妈很好,所以不好要自己讲,留得好让婆婆来讲,我是后来才看懂,所以人生对应的智慧,我们要人情练达皆文章,婆媳关系要处好是一门大学问。所以孩子绝对不可以宠。
而教导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一定要注意,之前也有提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次你就不能够放过,一定要纠正过来,假如他已经养成习惯了,你还要叫他改,你就很辛苦了。
您的孩子现在是小学一年级的有没有?您孩子现在读小学的举手。请教这一位母亲,您的孩子第一次语文作业簿没有带,她打电话回家里来,我现在当您女儿,我打电话给妳,「妈妈,我语文作业簿没带,下一节课就要检查了,我已经写完了。妈妈,学校离家才两分钟就到了,妳赶快帮我拿过来」。「不行。」「哎哟,怎么不行?妈,妳最疼我了。」「没带就没带,妳自己想想为什么没带?」「我就是忘记了,下一次我一定不会再犯了,妳帮我拿过来吧。」「不行。」有学佛的妈妈就是不一样,特别理智,掌声鼓励。有时候父母还真要狠下心来。
问:假如你送第一次了,你以后会送几次?
答:无限次。
当你第一次送去了,他会说好险,我有爸爸可以靠,我有妈妈可以靠,我有奶奶可以靠,我有爷爷可以靠,我还有我们家找的这些帮手佣人可以靠,所以他容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容易了。所以很多的父母处处都帮他做好,事实上把孩子的能力整个都没有办法施展出来,甚至于是形成他处处都要依靠别人、依赖别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十多岁、二十多岁的这些年轻人,做了很多荒唐事,谁来承担后果?都是父母亲来帮他收拾残局。甚至于已经大学毕业了,都二十多岁了,出来都不找工作,都还要父母帮他操心找工作的事。所以为什么这些孩子的责任心都没有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时候父母帮他做太多,都没有给他很多磨炼。所以今天假如你不帮他送过去,他对今天这件错事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你把电话一挂下去了,他的心,很大的震憾,所以教育孩子不能没有威严。
那是不是挂了电话之后就没事了?不是,孩子犯错就是你教他的时候,孩子犯错,你不要发脾气,你教他最好的时机点出现了。所以为人父母者的情绪假如掌控不了,这些机会点你就没办法教,很可能看到孩子犯错,你脾气一来,「你怎么又来了!」就这样骂孩子,孩子不会得到一些教诲。所以应该是他当天回来之后,你把他叫过来询问一下,在学校有没有被处罚?那孩子可能点点头,被老师处罚了。那你要接着跟他讲,父亲告诉你,你只要掌握了一个方法,你往后就不会因为没带东西而被老师处罚,你只要掌握一个做事的好方法。你这么一讲,孩子会怎么样?他耳朵就大起来了,因为他也不喜欢被老师批评、被老师处罚。你就跟他说,爸爸告诉你,只要你上课前一天把应该带的课本、作业簿一定要检查一遍,或者列出来,有带进去的把它打勾,全部都带了,你就很安心可以去睡觉了。所以就养成他每天都整理书包的习惯。所以这一件事没有好坏,端看你如何去运用这个机会教育点。所以当你有所威严,他就有所警惕;当你又懂得抓住这些机会教育点,用你的爱心去教导他,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教诲,所以俗话讲「恩威并济」,两个方法同时运用。这就是第一次犯错的时候,你绝对要抓住这个机会点。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假如不吃饭怎么办?今天脾气来了,不吃了。诸位同修,你会怎么处理?对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这太重要了。我有一个长辈很会教育孩子,他的儿子第一次闹情绪不吃饭,在那里发脾气的时候,他的太太马上就要走过去开始给他好言相劝,「拜托啦,吃一口啦,吃两口啦」,甚至于是说「你把它吃掉吧,我礼拜六带你去吃麦当劳」,有没有这种方法?假如你跟他说,你再吃两口,我就带你去吃麦当劳,保证他马上把它吃光。所以你假如不坚持你对的原则,你在教育孩子,保证你会节节败退,你的孩子绝对是攻城略地,把你的原则摸得一清二楚,你就拿他没办法。所以我们教父母的一定要很谨慎,对的事情绝对没得商量,因为你要让孩子知道是跟非,绝对不是说情绪、脾气可以去威胁别人,绝对不允许。所以他马上看到他太太要走过来了,这位卢叔叔用他的眼睛告诉他的太太,妳退下,我来就好;他太太跟他有默契。所以诸位同修要很注意,一个家庭里面的教育原则一定要一致,不然很难教。
所以我就回想到我小时候犯错的时候,我爸爸要修理我,结果我的爷爷跟奶奶就对着我讲,谁叫你要犯错,被你爸爸处罚是活该,两位老人家就上楼去了。以前我不懂,只觉得他们很无情,现在搞教育了就懂了,知道假如他来帮我说情的话,我以后犯错都不会认错了,只会先找躲在谁后面就没事了。所以你没有援兵可以靠的时候,你才会真正了解我错在哪里。所以两位老人家就上楼去了,我的母亲就在旁边一句话也没讲,就静静的看我父亲训斥我、处罚我,所以我母亲也是很沉得住气。
后来我跟我妈妈聊到这一段,我母亲就说,你爸爸跟你讲这么多道理,我都想说你可能也听不懂,但是她也没插嘴,因为父亲在教了就应该让父亲好好教,不能乱插嘴,不然会影响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纵使先生或太太教得不是很对的时候,你也不可以当面去指,事后夫妻两个可以再好好商量怎么样教对孩子有帮助,绝不可以当场两个人就吵起来,或者意见相反,这对孩子是不好、不良的影响。后来我妈妈就说:父亲跟你这么讲,我都觉得你听不懂。我说:听得懂,听得懂,不然我现在口才也不会这么好;因为我爸爸在训斥我的时候都不用打逗号。但是从中体会一点很深刻,就是父亲希望你能够自爱一点,父亲希望你能够愈来愈好的那种心,在他的言词当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得到。所以家里面的教育原则,不管是夫妻,或者是爷爷奶奶那一辈跟父母这一辈的,也要能够一致,不然孩子就会宠坏了,会教不好。
后来这位卢叔叔就不作声,他的孩子吵着不吃饭,他就不作声,自己就先吃了,等所有的亲人都吃好了,就说「好,全部收掉」,菜都收了,儿子还扳着一个脸,很臭,那也不理他,也不骂他。结果当天半夜,他儿子饿得不行了,爬起来自己翻冰箱,吃冷的东西。下一次他吵不吵?下一次就不敢再乱吵。所以教育,切记,慎于一开始,「慎于始」。伦常大道第一伦是「父子有亲」,我们就先讲到这边。
接下来,在中国五伦之外还有一个关系影响一个孩子很深远,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他的人格很健全,可以顶天立地,都依赖于他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的教诲,一个是父母,一个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跟父母对我们的生命是同等的重要。父母养我们的生命,老师长养我们的慧命,所以古代对老师很恭敬、很尊敬。
我第一年当老师的时候,刚好有一个学生的奶奶到学校里来,我们的教室在四楼,她爬上四楼刚好看到我,毕恭毕敬跟我鞠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跟我说「蔡老师好」。当那个鞠躬鞠下去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觉得,老师这两个字很不好扛,年纪这么大的长者对你这么恭敬,假如我们没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就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这些长者。所以也从这一件事我去体会到,古代的拜师之礼是父亲带着儿子去拜师,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礼,接下来老师上座,父亲同样带着儿子跟老师行三跪九叩礼,我可以感受到,当别人的父亲带着他的孩子跟这一位老师行三跪九叩礼,这位老师的内心绝对会感受到诚惶诚恐,会感受到别人的父亲对我这么信任,我绝对要竭尽全力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很多人看到三跪九叩礼,觉得老师这么好可以让人家三跪九叩,事实上一跪下去之后,这个孩子是否成就就已经放在老师的心上。所以古代人的师生关系确实是非常令人感动,不管是师对生的态度,还是生对师的恭敬,都很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好好学习。
我举一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名臣叫史可法,当时史可法赴京城考试,古代很多的读书人都没有钱,考试期间都住在京城附近的寺庙,住寺庙不用钱,所以聚集了很多的学子都在京城附近的寺院里面住下来。有一位贤臣叫左忠毅公,他刚好是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他就把他的官服脱掉,穿着平民的衣服到这一些寺庙里面去巡视,看看有没有哪一些很出色的读书人,有没有哪一些懂得为国为民的读书人,这一次有来考试。左忠毅公就走到了一座寺庙里面去,刚好有一个年轻的考生刚做完一篇文章,结果太累了,睡着了,左公看了他的文章之后非常感动,可以体会到这位读书人很有气节,很有忧国忧民之心,这个学生就是史可法,左公马上把他很保暖的衣服脱下来就盖在史可法的身上。后来考试的时候,左公看到史可法的文章,马上可以感受到就是他,所以把他批了状元,面署第一名。
考上状元之后,这一些考上的学子就要去拜主考官为师,所以史可法就到了左公的家里面去,左公就对他的太太讲,往后继承我的志业的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古代的圣贤读书人不怕自己没有后代,只怕圣贤的学问断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重视有没有一个真正能够承传圣贤精神的学生出现。
后来左公跟史可法都是同朝为官,但是明朝末年,宦官当政,结果左公被陷害,关进监狱之后就接受很多酷刑,包含眼睛被烧红的铁片摀上,所以眼睛都粘起来了,然后膝盖以下被切掉,一些很残酷的刑罚都出现。史可法知道老师在里面一定会受到很严厉的酷刑,所以十分焦急,就透过各种关系,终于感动了监狱里面的士兵,就建议他一个方法,装扮成捡垃圾的人混进监狱看望他的老师。结果史可法就缓缓的接近他老师的监狱门口,当他看到老师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因为老师膝盖以下的脚已经被剁掉了,眼睛也张不开,所以他一进去之后就抱着老师的脚,眼泪就掉下来。结果左公一听到是自己学生的声音,非常震怒,用手把自己的眼睛用力撑开来,然后看着史可法说,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国家正值危难之际,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与其让这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马上捡起地上的石头就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一看老师这么生气,马上就赶快离开监狱。所以爱护孩子、爱护学生,有时候还真是要现怒目金刚相。而当他在生气的时候,那分存心是什么?也是时时刻刻念着学生的安危,念着学生的成就。
后来左公被害死了,史可法又担任很多重要职务,还带兵在边界防守。他每一个晚上把士兵分成三批,跟他背靠背守夜,他的士兵都建议他,「大人,您这样子身体一定会受不了,您还是好好休息一下,不要这样子不休息」。结果史可法回答他的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国家因为这样而陷入危难之中,我对不起我的老师,我对不起国家」。所以史可法念念念着老师给他的恩德与教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史可法每一次回到他的故乡没有先回家里去,都是先回到他老师的家里面,去看望师母、去看望老师的后代子孙是不是过得很好。所以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感受到,古代这种师生的情谊确实让我们深深的动容,也深深的感动。所以我们自己在面对自己的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这个就至关重要。所以当学生的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对老师的教诲绝对不能打折扣。
我这一生非常幸运,遇到很多好老师,第一位老师就是老和尚,我在二十五岁的时候遇到老和尚。刚好在两年前,我个人感受到自己的中国文化底子太差了,所以我就把我教书的工作辞掉。我到了澳洲去,起了两个念头,第一个是希望能够有一位很好的中国文化老师可以指导我,第二个是希望我在修行的功夫上能够有一位好的善知识,时时刻刻能指导我的生活点点滴滴。结果到澳洲去,我的国学老师杨淑芬老师刚好就坐在讲台上,我就有这个荣幸接受她的教诲半年,然后我们那一期的佛学讲座,在我身旁就坐了一位卢叔叔,卢先生,他学佛已经十多年了,都是死心塌地跟着老和尚学习,而且他还把佛学里面的这一些教诲运用到企业上面去。他曾经当过YAMAHA的总裁,底下的员工八万人,所以他非常有能力。刚好佛菩萨把他安排在我的旁边,但是说来很惭愧,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我看不出来,因为他看起来很谦虚,也印证了愈有能力的人愈谦卑。
我是什么样的机会又能够得到这位卢叔叔的教诲?因为刚好我们也上《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教诲,我们说学了就要做,所以我学完之后,回到寝室我就开始询问,每一位长者是哪一年生的,比我父亲大,我马上毕恭毕敬跟他鞠个躬,我说「谭伯伯你好」。另外一位陈先生的年纪比我父亲小,我说「陈叔叔你好」。结果这位卢叔叔非常慈悲,他马上跑过来说「我也要」,我就马上跟他说「卢叔叔你好」。结果这个躬鞠下去之后,隔天卢叔叔把我叫到客厅,刚好四下无人,就只有我跟他,他跟我谈修行、谈做人处事,足足谈了两个小时,我听了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一句,他提醒我,修行,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对自己的习性不能有任何妥协,要赶尽杀绝,处处能包容别人,厚道的对待别人。当两个小时的谈话谈完之后,我的内心非常激动,脑子里面只有一个念头,就希望感谢他的教诲,希望给他跪下去,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双膝就跪下去,结果我还没跪下去,卢叔叔的动作非常快,马上用他的双手把我撑起来,说「使不得」。有学问道德的人确实很谦卑,就把我拉起来。
结果从那一天以后,每一次中午吃饱饭,他就说,来来来,我们去散步。他就带着我,开始跟我讲,今天你听的课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跟卢叔叔报告一下。等我跟他报告完,他就开始跟我分析,你这个道理看得不够深,你这个道理看得不够广,就这样手把手点点滴滴教我。我从这个事情深刻感觉到一个孩子能不能遇贵人根本的原因在哪?在礼貌,在恭敬。所以我这一生因为能够坚持一个对长者的礼敬,确实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我生命中的这些老师,各个对我都非常提携,非常照顾,而且当你确实是依照圣贤人的教诲,这些老师会时时刻刻帮助你。
所以我一回台湾之后,这位卢叔叔一有空就会跟我联系。而我回到台湾之后,杨淑芬老师就跟我说,你要学中国文化到台中来学,就住我家就好了。所以我在杨老师家就住了半年,而且白吃白喝。老师为了怕我没有钱用,还在一个皮包里面装了一些钱,就放在电冰箱的上面,她说你有急用钱,自己拿就好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些有道德的人念念都为谁?为别人,怕你没钱跟她要钱的时候,你自己会很不好意思,连你不好意思,她都替你设想了。得到这么多长者、这么多好老师给我生命中的提携,对我来讲,我们要回报这么样的师恩也只有依教奉行,全心全意为佛法、为众生才能报得了老师的恩德。
我跟着老和尚学习也五、六年的时间了,我在前两、三年跟老和尚学习,内心就很震撼,感受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没有一个好老师,人生确实走得是险象环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绕得回来。接受老和尚教诲之后,明白道理,就慢慢把人生修正到正确的方向来。接受了两年多的教诲,感受很深刻,所以希望去给老师行拜师礼。所以在两年多前,我就坐飞机到新加坡,刚好我下飞机的时候,老和尚不在,而且经过询问之后,我去新加坡十天,老和尚第九天晚上才回来,我当时想说撑到最后一天看有没有机会可以参拜老和尚。我每天都去问老和尚回来没有,所以整个新加坡居士林的这些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
结果到第九天,消息传来说老和尚已经下飞机了,我们听到这个讯息刚好在吃饭,百感交集,就很感动,眼泪就止不住了,然后就在居士林等老和尚来讲课。结果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一个消息又来了,老和尚今天不来讲经了,太晚了,而且明天是礼拜天,老和尚礼拜天从不到居士林。这个消息一听完,我们马上感受到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其实不见也是见,破我们的执着,真正要见老师不是看到老师的身相,而是真正能依教奉行才是真正见老师,所以我说这是佛菩萨的安排,让我能够放下这个执着,所以我也就释怀了。
最后一天,我把一些应该洗的洗一洗,把它挂起来,准备要回家了,刚好洗到一半,好几个人跑来通告我,说老和尚来了,我马上就放下了手边的工作到办公室拜见老和尚。结果一进门,老人家非常仁慈,说「来,坐坐坐」,我就马上顶礼下去了,老人家说「不拜、不拜」。然后我就起来,老和尚就要迎我去坐,结果我第二拜又给他拜下去了,老人家说「不要拜了,不要拜了」,结果我就拜了三拜,害老人家很累,一直叫我不要拜。后来就坐下来,坐了一会儿。其实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能够坐在那里看着老和尚,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结果一出门,身旁的法师就跟我讲,他说「你的礼节太过了,拜佛拜三拜,拜老师拜一拜就好了」。他一讲完,我很高兴,他是告诉我一个道理,确实拜佛拜三拜,拜老和尚拜一拜,拜老师拜一拜就好。但是我也很高兴,我没有拜错,因为我是要行三跪九叩的拜师礼,所以他对了,我也对了,叫事事无碍,不然他又纠正我,我又生烦恼了。所以其实我们只要常常能够观照到自己跟他人的存心,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障碍自然就可以去除掉。
因为感受到这一些老师对我的提携,所以我就发了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弘扬正法,能够帮老和尚多做一些事,这个念头一发,这个缘就结到海口去了。到了海口做了差不多三、四个月,刚好有一天我出去忙,我们中心有一个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我就跟这个小伙子讲,今天老和尚是八点到十点讲课,因为跟澳洲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你八点到十点要好好用心听老和尚讲课,刚好我要出去忙,我回来你一定要告诉我老和尚讲的什么课。刚好我中午回来了,就问了这个年轻人「今天老和尚讲什么?」他想了一下,没有很深的印象,但是他记得其中有一句,老和尚就讲「诸位同修,我都已经七十八岁了,还要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假如有哪一个年轻人愿意发心弘扬正法,帮我分担一些工作,我老人家给他磕头」,这个孩子不懂。我们当学生的听完之后觉得非常惭愧,所以当下就起了一个念头,能够帮自己的老师多分担一些工作,结果这个念头一发,感应确实不可思议,我从此以后就飞来飞去了。所以确实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当你确实发起深远的愿心的时候,佛菩萨一定会帮忙你,圣贤人绝对会加持你,我们要对真理有信心。
而在这整个推展的过程,我深刻感觉责任承担才能真正成长,责任承担才能让一个人的能力快速提升。所以我从九月五号到了海口,到现在一年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演讲场次超过三百场,而在这三百场的过程真的体会到我们确实要去承担责任,你的能力就会快速发展起来。所以孟夫子有一段开示非常好,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一些考验为什么?因为要「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些磨炼就是为了让他不足的地方、不足的能力赶快建立起来。所以当我真正去承担责任接受这些考验之后,我突然觉得孟夫子这一段开示…。我在高中的时候觉得当圣贤人很辛苦,可是当我们去承担责任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那种感受是甘之如饴,觉得非常舒服。因为一个人最踏实的时候就是他能够去尽他的本分,一个人内心非常空虚的时候,就是当他知道这些事情应该做,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去做,这个时候人生才会遗憾,所以我们当学生的要赶快提升我们的能力。这一节课就到这边,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