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解学佛起步集第五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2-7-17 22:37
標題:
净公上人讲解学佛起步集第五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学佛起步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们,任何一位都摄一切位,虽然是初住位,初住菩萨所修学的十住全修。不但十住位菩萨所修的,他统统都修、统统都学,乃至往后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统统修,统统都学。证到等觉位了,等觉位菩萨对於发心、治地他们所学的,他也不舍弃,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修学,这才叫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圆融是圆修,一法都不舍,行布是次第,有次第、有圆融,这才叫佛华严。不是在一个位次上只修他这一部分的课程,不是的,他统统都修,圆修圆证,我们在这里要深深去体会。不但要体会,一定要落实,我们得的受用真正是无比的殊胜。念佛往生净土,哪有没有把握的道理?信心十足,决定得生,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不能通达《华严》,《无量寿经》要讲得好,很难。你能够契入《大华严》,讲《无量寿经》就好比吃冰淇淋一样,不费事,自然会讲得很圆满。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得大自在。也难怪过去弘一大师劝导知识分子,学佛从哪里学起?他老人家介绍,从《华严疏钞》学起。非常有道理,从这上奠定基础,以后无论学哪一个宗派的经论都轻而易举,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过来人所说的话,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的。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一生勤学,他做事情、读书都非常认真,这是普通一般人比不上的。所以虽然是中年出家,他的成就也是为佛门里面大家都肯定的,为世间人所赞叹的,绝非偶然。所以他的建议、他的教诲,我们应当要顺从。今天我们将这一段介绍出来了,向下的经文是第二个段落,是表十行位的菩萨。这是让我们体会到十住里面的因果。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45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四面,倒数第二行,第十「主稼神」。从这一段开始,到第十九主昼神,一共也是十位,这十类是表十行位。前面讲过十住,十住是住佛之所住,十行是行佛之所行,都是我们一定要认...(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44》)
...还有诸天,二十八层天天众。佛经里面说的这些,就跟科学家发现不同时空,实在讲一桩事情,他们生活的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见不到他,他们有时候可以见到我们,有时候也见不到我们。不过生活在高度空间里面看低度的容易,低度看高度不容易。譬如四度、五度空间的人看我们容易,我们看他看不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在住在三度空间,我们看二度空间的动物看得很清楚,二度空间的动物不知道有我们存在。你把这些因缘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它那个因素消除,时空就突破了。时空突破之后,现出来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宇宙人生真相大白,那叫一真法界,这才是彻底救护众生。
不能帮助众生突破这些障碍,在佛法里面讲业障,诸位要晓得这两个字,业是因,障是果报,障是报。为什么会有这个障?你造种种业,才起得这个障,业消了障就没有了,所以佛法常常讲消业障,连因带果都消除了。说到业就太复杂太复杂,业的根源是起心动念。佛教给我们修行最初方便,学佛从哪里下手?现在来讲,我们现前的环境,从听经下手。多听、多明了,听了之后要真正干、要真正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统统修正过来。邪正的标准在哪里?佛的经教就是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教我们要舍的我们认真舍,依教奉行。你要不天天听经,你怎么会明白?经要天天听,三天不听又被外头境界转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第一个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自己做不了主,外面境界一勾引,毛病马上就发。每天听经是叫你觉悟觉悟,提醒你;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读,道理就在此地。第二,一定要依教修行,如果单是听经不能照做,那个没用的。听了再多,说食数宝,自己得不到受用,听了之后真的去改过。
救护众生,头一个要知道救自己,自己是众生。众生两个字,这个名词它的意思一定要懂得,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七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47》)
...佛学跟学佛是两桩事情。学佛自己真的要作佛,真的要作菩萨,不是拜外面的菩萨,自己要作菩萨。拜观音菩萨,自己是观音菩萨;拜地藏菩萨,自己是地藏菩萨,你才算是学成功。菩萨永远是菩萨,凡夫永远是凡夫,那就坏了,你什么也没学到。从哪里学起?要从「喜眼观世」学起。佛常常教我们常生欢喜心,我们看一切众生,善人、顺境生欢喜心,恶人、逆境也能生欢喜心。为什么?在境界里面修平等法、修平等心,这是功夫;极不平的境界里面修平等,极度浊恶境界之中修清净。
所以在佛法里面,古大德懂得,在中国一般佛家的道场,建筑虽然布局上有不相同,但是大致上都不离开一个原则,这个原则依旧是表法的原则。进入一个道场,你首先见到的建筑物是天王殿,天王殿正当中面向著大门,你还没进去,抬头就看见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是教人「喜眼观世」,他教导我们,我们如果把它简单归纳起来也就八个字: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你看那个容貌一团欢喜,这个用意很深,学佛从哪里开始?从欢喜开始,看什么都欢喜,顺自己意思欢喜,不顺自己意思也欢喜。为什么?把自己的意思舍掉就行了。我们今天一般讲的主观观念,有个主观观念就麻烦了,可以说许许多多人都有,这就所谓是成见。有这种观念存在,说实在话,不但真妄不能辨别,邪正不能辨别,是非不能辨别,甚至利害都不懂,还谈什么善恶?我们能够把成见放下,也就是我们常讲你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你在一切境缘当中就能常生欢喜心,你就会像诸佛菩萨一样喜眼观世间。
这个世间是指六道、是指十法界,对於六道、十法界都能用喜眼去观察,何况我们现前这种生活的小环境?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还有什么过不去?这个意思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大家也许做起来很难。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做起来会感觉到这么困难?其实因素是我们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在一切现象当中生起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欢喜心不能现前。不要说是逆境里面欢喜心生不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七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57》)
...一模一样,才能真正做到坚固行妙庄严。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你才懂得找出一条路,这一条路无限的光明。我们对待人,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恳切,不论别人用什么心态对我,不要去计较,不要放在心里,只问我应当怎样对人;不要去问别人应该怎么对我,不去问这个,你一问这个,你就迷了。应当把别人对自己所有一切心态放下,用真实;诸位要知道,一真一切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是用一个真诚,看待法界一切众生,他们对我们是真慈悲、真平等、真爱护、真关怀。我们怎样?我们不接受,我们不知道,不晓得他的真心,我们总是怀疑,总是用虚情假意来对诸佛菩萨。过在我们这边,不是他不关怀我们,是我们拒绝他的关怀,那有什么法子!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真实的关怀、真实的慈悲?我们用真心就得到了,我们跟佛当中的隔阂就消除掉。障碍消除掉,没有障碍了,你就得到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这个加持非常显著,加持的力量非常大,利益正如经中所说的。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就要从这里学起。
真实心的样子是什么?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给我们,从不妄语始。不妄语是不自欺、不欺人,从这里开始,从不妄语始。就是说你从哪里下手?你从哪里做起?从不妄语做起。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一切众生;换句话说,诚实做起。现在人听到这个说法害怕了,有许多同修经商做生意的,来跟我说:法师,我们现在要是不妄语就没钱赚了,不妄语活不下去!他们是这个观念。所以学了佛之后心里又很难过,天天骗人,骗之后回来晚上很难过,觉得对不起人。良心发现,不错!多少人天天干这个事情,他不觉得他做错事情;学了佛知道自己做错了,知道自己骗了人。这样下去有没有罪业?这个问题就在你的用心,能不能回向?如果你能回转的话,骗人也是功德,菩萨善巧方便。怎么说骗人是功德?这个人不会做好事,知道他将来要堕落,多骗他一点钱,多替他种一点福,回向给他,你不是菩萨行吗?天天骗他,大菩萨!如果骗他的,自己来享受,那个罪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0》)
...命,值得!欢喜,哪有害怕?我救了多少命,一条命救那么多条命,欢喜,值得。监斩官把这个事情报告皇帝,皇帝召见,最后问他,你的愿望?他愿意出家,皇帝给他做护法,成为一代祖师。这是什么?替国家修福,国家不知道修福,盗国家的钱替国家修福,菩萨行,不是凡夫行,所以他有勇气承担。如果案子一发,接受刑罚,杀头也不在乎,也很高兴,也很快乐,菩萨行。
诸位要晓得,世间没有一定的标准,你讲善恶、讲是非、讲利害、讲真假,没有标准!标准就在你一念的动机,你用的是什么心?你心是善的,恶的事也是善;你心是恶的,好事也恶,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法归根结柢是个心法,心要纯善,真诚、清净、平等、觉,然后你的言语造作、一切所为无一不是善行,无一不符合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防非止恶,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里面的意思很深。佛提醒我们,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利益众生的是善,能够利益一切众生的是大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心动念绝不为自己,这是真学佛。念念为佛法、为众生,当我们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另当别论。我们生活环境不好,没有一个很好的修学环境,因此必须自己要有个最低限度修学环境,总得自己有个住的地方;你要研究经教,你还得有一些书籍,总有地方放。这些都是累赘,但是无可奈何。
我们比不上古人,古人的寺院丛林是十方道场,不但是出家人可以随处挂单,你旅行三衣一钵,什么都不要带,到任何道场一切设备齐全,你都可以受用。从前参学,古人背一个小包袱,几件衣服,背一个小包袱,哪有像我们现在行李那么多?经书,顶多自己用的,常常用的,自己一、二本经书常常读诵的,其他的参考都不必。走到任何寺庙挂单,任何寺庙都有藏经楼,像现在图书馆一样,你所想要的参考资料那边都有,不要带。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很悲哀,道场是子孙庙,不是十方道场。你想到人家道场住一天,一定跟主持当家很有关系,老朋友,来的时候作客。要是不认识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0》)
...退是什么意思?绝对不会再退转做凡夫,绝对不会退转到三恶道。断八十八品见惑,保证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的因由、缘断掉了,所以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的出生轮回人天两道,在人天两道,须陀洹。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断这个。根本烦恼有六个,最后那个是恶见,恶见就是见惑,初果断掉了;剩下来的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这五种断尽了,证四果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慢不断,那还行吗?
佛经里面,特别是在课诵、在行法里面,各种忏悔法,你常常念到「一心恭敬」、「一切恭敬」,这就是谦虚。我们常常念,念完之后好像就没事了,真的念完就忘掉了。有没有在生活里面,对人、对事、对物真的做到一切恭敬?一切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一切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要恭敬,平等的恭敬,对一切事要恭敬,对一切物要恭敬,无有一法不存恭敬心,这叫学佛。不但这是学佛,实实在在跟诸位讲,这是学佛最初入门之处。学佛从哪里学?就从这里学。儒家教学,教人做人也从这里学,你看《礼记》,诸位打开《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跟我们佛法讲的「一切恭敬」一个意思,儒家教学从这里开始。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从这里开始,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佛两个字怎么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诸佛,我们在《华严》会上前面已经讲得很多,很清楚了。我们对人、对事稍稍有一点不高兴,我慢心就起来,就成了障碍。佛法里面说得很好,「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障碍都来了。再说,这都是佛经上讲的,你好不容易修积的功德,一发脾气,「火烧功德林」,你修的功德都完了。所以积功累德谈何容易!心里稍稍有一点不高兴,功德就烧光了。因此我们要想想自己究竟积累多少功德,想想从什么时候发了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就这么一点功德,前面烧光了。谁把你烧光?魔帮助你烧光。这一切人事物引起你不高兴,那个人事物就是魔。魔最嫉妒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六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6》)
...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诸位想想,烦恼不断,你怎么能成就?
今天午餐之后,寂公老和尚在小客厅给我们讲开示,他老人家深深感慨现代年轻的学佛人不能从戒定上扎根,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四众同修都要留意,你想不想作佛,想不想过菩萨的生活?如果想过佛菩萨的生活,一定要修戒定慧,一定要断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烦恼,现在人讲病毒。世间奇奇怪怪的病很多,这些病根在哪里?病源在什么地方?一直到今天医学界也没有说明白,佛说明白了,所有一切病毒的根源从贪瞋痴起,贪瞋痴是一切世间病毒的总根源。这个东西不能拔除,别说无上道没指望,想修行功夫得力都不容易,你都做不到,所以一定要把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断掉。怎么断法?佛教给我们持戒,广义的持戒就是守法,决定遵守佛菩萨的教诫,依教奉行。我们常讲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奉行,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敢违背,学佛从这里学起。
特别是教小朋友,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开了小朋友的一个佛学班,听说报名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人,原先想像大概只四、五十个人,没有想到还没有正式开班,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人,好现象;要从小教起,小朋友要给他种善根。教学的内容,我们抓住《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净业三福纲领就行,从这个纲领上去搜集教材,适合小朋友的程度,适合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这就能契机契理,而为接受教育的人欢迎。这三个纲领,第一个「孝养父母」,教孝;第二个是「奉事师长」,要教他懂得尊师重道;第三句「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我们今天办学,我们办学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就这四句,用这十六个字做为教学的纲领、教学的宗旨,小朋友从小他扎下好的根基,一生受用不尽,这是人天善法。
从这个善法再往上提升,将来我们办佛学院,我们有预科、有正科班、有研究班,我们也可以用三福做为我们教学的中心纲领。预科一年,要把净业三福第一条...(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九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9》)
...己;身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一切众生是自己。我举的例子举得很多,诸位要没有事的时候,新加坡的树木很多,心定下来、静下来坐在大树下,从树顶往树根仔细去观察,你就会明心见性。我们今天执著什么?我们就好像树上一片树叶,整个大树是自己,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片树叶。你完全看清楚,才晓得这棵大树的树叶、花、果、枝、条、干、本、根,原来是一体,然后懂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像一棵大树一样。观这棵大树不是发呆,是在参学,是在用功夫,从这个形相里面豁然悟入虚空法界是整体的。楞严会上没有用树做比喻,楞严会上是用大海、用水泡,大海比喻是整体,水泡比喻我们个人,大海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你要不知道、不觉悟,每一个水泡就会起冲突,就会互不相容;如果深入一看都从大海起,所有水泡都是自己,这就说明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外人。我们迷,就是迷了这桩事情,诸佛菩萨悟,也是悟这桩事情,事情没有迷悟,迷悟在人。
学佛从哪里学起?大乘法都教给我们,「发菩提心」学起。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心。儒家教学也不例外,教我们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我们从这里学起。佛法讲戒定慧三学,儒家讲智仁勇三德。「仁」是什么意思?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仔细看看会开悟。「仁」不是一个人,是二人,教你想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我自己希望离苦,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我自己希望得乐,要帮助一切众生得乐,这叫仁,这是菩萨行。哪里可以做损人利己之事?没有这个道理。今天老和尚跟大家讲开示也提到,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是真正损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为什么?宇宙法界是一个整体,你要懂得这个道理。
「无性」这个意思说得好,无性就是一切都不执著,不是性无;「无」就是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自性就现前,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佛说法善巧到极处,法,给你说实实在在,法都是妙法,《法华经》是妙法,哪一部经不是妙法?不但一切经是妙法,一切法都是妙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0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10》)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两句话是讲的这桩事情。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有没有分别?没有;自己有没有执著?没有。所以你自己的心永远是清净的,自己的行永远是清净的。你不恒顺众生,你就不能度众生,不能利益众生,所以为度众生要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自己不能真执著,真的执著那你就错了。
所以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度化众生是干什么?演戏的,假的,照剧本演的。剧本叫你哭,那时候就要哭,叫你笑就要笑,是不是自己真笑、真哭?没有,绝对不是自己意思,那就叫分别亦非意。你们从这上面去体会,绝不是自己真的有意思,这个高明!所以行清净,心清净,行无分别,心无染著,这就是禅三昧。我们学了,学了要落实,学了要有用处,当然开始我们很难做到,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你能做到一分,就有一分受用;减少一分分别,减少一分执著,你就长一分智慧。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太多,这个习气太重。学道、学佛从哪里学?就是学不分别、不执著,要学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不分别,心就平等;不执著,心就清净。我们帮助别人,出一点钱,有许多同修就来拦阻:法师,这个钱他拿去未必做好事。那是什么?分别执著。他做不做好事与我不相干,我以清净平等心布施,功德圆满;他拿去造罪业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与我不相干。
在新加坡,谈禅法师是了不起的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位法师?他在城隍庙,摆个小摊子卖香纸蜡烛,你看他是普通的,他自己讲「我是庙祝」。每天赚得那么一点点钱,累积起来不少。我听说他在福建,福州有个西禅寺,他拿了一百万美金帮助它建;我在旧金山大觉莲社,我在那边讲过好几次经,大觉莲社买的时候是七十万美金,他拿了四十万,这就是小入大出。陈希夷《心相篇》里面讲,「小入大出,后福无疆」。那个福报太大了,这个人不只会有大福,还有大慧,为什么?布施出去之后,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人家问他:人家拿你的钱,没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0》)
...那佛,毗卢遮那佛是我们自性的大圆满。毗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什么遍一切处?心量遍一切处,佛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就遍一切处,这是总说。然后再举例跟你别说,智慧遍一切处,慈悲遍一切处,爱心遍一切处,无条件的布施供养遍一切处,这叫毗卢遮那。我们真正能体会到,真正能觉悟到,真正能做到,就遍一切处。诸位同修住在新加坡的佛教居士林,居士林今天所作所为就是向这个教诲去落实。我们的布施供斋落实了,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三餐无条件的供斋,这遍一切处。人家来吃饭欢喜,不管你学不学佛,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你信任何宗教,甚至於你骂佛、毁谤佛,到这里来吃饭都欢迎,我们欢迎你来吃饭,遍一切处。这是什么?毗卢遮那的精神,毗卢遮那的教诲,我们向他学习。我们做到这一点,还要进一步,进一步就建弥陀村,衣食住行乐育样样无条件的供养,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信仰,只要有缘,你欢喜接受,我们就平等的供养,学佛从这里学起。所以一切经教,无论是大乘、小乘,字字句句会归自性,这才是真正的落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从字面上来讲,「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我们信阿弥陀佛就是信自性无量觉,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觉而不迷,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样样通达,这就是阿弥陀佛。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第一个「信自」,这是主,其余的五条,他讲六个信,其余五条是陪衬,是信自的解释。佛教给我们,信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所以佛法里面没有迷信,佛法有真实的受用,从这个信愿修学无量法门,哪有不自在的道理?我们现在社会上一般人讲触类贯通,能够做到触类贯通,那就皆自在;无论哪个法门,你一接触就贯通。你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这个能力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是你在一切法里面断了分别。断了分别,就决定没有执著。诸位要知道,有执著的人决定有分别,有分别的人没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诸位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七卷) 1999/4/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7》)
...谓是历史的问题,佛法里面所讲因果的问题。唯有真正懂得向内求,从内心里面做个大转变,这个问题才圆满的解决。这个道理讲得透彻、讲得明了,只有大乘经典;儒家的典籍,只讲到一个纲领,没有细说;纲领是纯正的,但是现代人很难体会,所以儒跟佛的教学确实有相辅相成。我们落实在生活当中,纲领愈简单愈扼要愈好,可是这些纲领要透彻的理解,那一定要详细说明,详细说明那是佛经。我们今天在学佛这么多年当中,也提出了修行的纲领,我们用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用心,存好心,好心就是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这十个字里,每一个字都含无量义。落实在形相里面,我们看看诸佛菩萨所示现的,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行业,色相不一样,原则相同,无不是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佛相,舍得清净,充满智慧,他所得到的受用是自在随缘。自在是自受用,随缘是他受用,我们要学,学佛从这个地方学。
所以这种高度智慧、圆满智慧,疾满十方虚空界。疾是快速,念头才动就遍满虚空法界。疾满这个意思,我们说得很多,无论是在佛菩萨地位上,还是在凡夫地位上,乃至於三途恶道众生,起心动念,诸位要晓得,立刻就遍满虚空法界。诸佛菩萨,人家心地清净,最极清净心,法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再微弱的念头,他都能感应到,就好像一个接收的机器一样,非常灵敏,很微弱的波动他都接收到。我们凡夫心粗,要很大的波动我们才能够接收到,微细的波动我们不能觉察。这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定力,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你接收的能力愈大;心不清净,你接收的能力就小。
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佛菩萨知道,清楚,鬼神也知道。鬼神是报得的五通,他没有漏尽通,报得的五通:有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知道你过去、未来。中国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鬼神看得清清楚楚,鬼神在那里记录给你做成档案,所以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七卷) 1999/6/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7》)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2-7-17 22:38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