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蔡志忠 【心經新釋】2 [打印本頁]

作者: edmcany    時間: 2012-3-31 09:16
標題: 蔡志忠 【心經新釋】2
本帖最后由 edmcany 于 2012-3-31 09:17 编辑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19343-1-1.html

  蔡志忠
【心經新釋】2



         
1.【大與小】

一團泥對陶工說:『請將我塑成一個小小的陶甕就好。』


陶工:『人人都求大,何獨你求小?』


泥:『因為小好過大!』


陶工:『怎麼說?』


泥:『因為小器易盈,大器老是不滿,一點點我就滿足了!』


世人皆說大的好,唯獨我寧願為小。我富有乃因我的欲望比我的能力小;我貧窮正因我的欲望大過我所擁有!



2.【蠶與蜘蛛】


蠶終日食桑到老,吐絲結繭。蠶婦將繭放入沸水,抽為長絲。蜘蛛先辛苦吐絲結網,坐陣羅網中等待食物。
我吐絲可 做紱繡錦 緞流傳千古,你吐絲卻織成網羅誘捕蚊虻蜂蝶而食之。豈不殘忍可恥!
我憑著會吐絲的本事自食其力怎會可恥,你因為會吐美麗的絲,卻因為這個本事被人燙死才叫人可憐同情!
有本事本是件好事,但太過華而不實的本事,往往會殘害自己的生命!



3.【銀子與石頭】


從前有個守財奴把財產全變換銀子,藏在一個隱密的地方。他天天去探望這些財富,每天看得很快樂。有一天,一個小偷知道這個秘密,就把銀子偷了。
『嘻!嘻!嘻!』


『啊!銀子不見了,我全部的財產 五百兩 銀子全給偷走』


『你把石頭當作銀子不就行了,因你未充分利用銀子的功能,這與石頭又有何兩樣!』


守財奴之所以守財,是因為他不識錢財的真正價值;人不甘於扮演自己,是因為他對自己沒認識清楚!



4.【佛與糞】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問佛印禪師說:『大師,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


禪師:『看來像一尊佛。』


蘇:『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禪師:『大便 ~ 哦!是嗎?』


蘇:『你尊我為佛,而我說你是大便,你不生氣嗎?』


禪師:『哈!哈!哈!我應該高興才是!怎麼會生氣!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自己是大便;看別人也會像大便。』
世界是依每個人的眼而呈現,什麼樣的人,會看見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心,會生出什麼樣的結論。



5.【魚與鳥】

如果你這世不是生為人,你願意自己是隻遨翔蒼穹的鳥?還是條悠游水中的魚?


『我希望年輕時是隻自由遨翔的鳥;年老時是條安逸任游的魚。』


『很好!』


『老師,那你呢?』


『是魚!是鳥!沒有關係。是鳥時是鳥;是魚時是魚!』


人都是做得到的不想做;想做的卻做不到。珍惜你擁有的;別想望你所沒有的!是魚時盡情悠游,別妄想要飛;是鳥時盡情遨翔,別妄想著潛水!



6.【有與無】

大酒瓶對小陶甕說:『我是大器皿!』


小:『我是小器皿!』


大:『我充滿好酒一瓶!』


小:『我裡面空無一物。』


大:『滿盈使人充實,空則是虛無!』


小:『自滿就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空虛乃是有容,有容乃大。所以我雖是小器,但實質上大過你。』


空虛才能有容,自滿就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滿盈看似充實,但其實正因為滿盈而再也不能添加入任何可能性。




7.【 山不長腳,人長】

先知有一天向大眾宣佈,他要表現一個奇蹟。


先知:『明天中午我要那座山走到我的身邊』


第二天,眾人由四處趕來目睹這一奇蹟的出現。


先知:『喂!山呀!到這邊來!』


大眾:『山動了沒有?沒有動靜啊!』


先知:『喂!山啊!到這一邊來』『喂!山啊!到這一邊來!』


大眾:『山一點也沒有動呀!』


先知::『各位!你們也看到了,我向那座山叫喊了三遍,可是山還是沒動!山不動,我動!同樣能使山到我的身邊。』


世事並非皆能如人所願,轉不動外面局勢就轉動自己,同樣能達成目的。山不動,人動;水不彎,船彎。



8.【 人生的意義】

有一天,禪師和他的的弟子到一處風景區。


禪師:『風景好美好漂亮哦!』


弟子:『是啊!』『師父!我可不可以請教你一些問題。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如何看待統獨問題?人死後又將到哪裡去?』


禪師:『人生的真諦是溶入任何時空,體會實踐每一個此時此地。你遠來尋求湖光山色,但對眼前的一切為何如此盲目呢?而盡想著別的問題。生死就像擁有一張八十年的旅遊券,在這八十年當中,每個人可自行安排自己的旅程去處,但可別拿著旅券只站在原地,而一味的想著八十年以後票券失效以後的問題。』


弟子:『是!』


別為整個宇宙煩惱,別自尋煩惱地去追問。創造世界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生命與愛就是生命與愛;一束子紫羅蘭就是一束紫羅蘭,不必去尋求答案。



9.【 失即是得 】

師問弟子說:『桌上有三個蘋果,你拿一個去吃。』


弟子:『 謝謝 老師!真好吃!』


師:『三個蘋果被你吃了一個,現在有幾個?』


弟子:『三個!』


師:『怎麼還會有三個蘋果?一個在肚子裡,兩個在桌上。』


人太看重得失,往往把得失錯看得離了譜。吃下肚子的蘋果不正是真正的『得』,哪叫做『失』?



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SHIN/SHIN.htm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