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杀人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9111048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9-11 10:50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杀人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9111048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杀人的讲记敬摘点滴
...么?他的剃度师,遇到这么好的剃度师。回头来剃度师拜他做老师,就变成一个学生,太难得了,太稀有了,都是菩萨示现,做榜样给我们后人看的。
所以他一生,就是那天晚上,我估计充其量不过两个小时,一生就听那么多,他一听就开悟,会嘛,真放下。讲到离四相,他四相真离了,真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还没讲到,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彻底悟了,后头就不要讲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通了,不但释迦佛讲的,十方三世所说的一切法也通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为什么?自性智慧是圆满的。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盖住,透不出来。佛法没有别的,智慧不是求的,德能不是求的,相好不是求的,你求不到,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圆圆满满,一丝毫不欠缺,人人都有,平等。你迷,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不能现前;你悟了,障碍没有了,它就现前。能大师悟了,他就现前,怎么悟的?放下就悟了。跟一切众生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平等心、清净心。
我们再照着经典的标准来说,清净心是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佛菩萨。慈悲心表现在外面,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没有高下的。看众生跟看佛是一样的,造作恶业的众生,堕落阿鼻地狱的众生,他看到的时候跟阿弥陀佛、跟毘卢遮那佛没有两样,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他给我们示现的。我们今天有差别,这是好人,那是坏人,我们的恭敬不平等,我们永远入不了这个境界,关键在这里。他为什么能入?他看到是法性,相中见性,性是平等的,性是清净的。这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从自性上看本善,不善是什么?不善是他的习惯,那是被染污的,不是他本身。好像黄金一样,掉到粪坑,那多脏,可它本质没有,把它冲洗干净,纯金,丝毫没有受影响。他们看到的是金,我们看到的是粪里面的东西,就这么个道理;他们看到的是真相,我们看到的是妄相。
如果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你对于造作一切坏事、造作恶业的人,你就不会责备他。你心里看了怎么样?如如不动,见如不见,听如不闻,他到这个境界。变坏了、学坏了,要怎么样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能不能回头?决定能回头。回不了头是我们的智慧不足,我们的方法有问题,不怪他,回过头来怪自己,这就是古人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能解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过失都在他,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世出世间大圣大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佛法叫内学,不是外,都说反求诸己,反求诸己这是内。我不觉悟,怎么能帮助别人觉悟?我不守规矩,怎么能帮助别人守规矩?我不持戒,怎么能帮助别人持戒?《弟子规》是什么?《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也是戒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如果他那天不去看云谷禅师,他一生就受命运的拘束,孔先生给他算的决定没错。这也是缘分,去看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一开导他明白了,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人有命运,命运从哪里来?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报。过去生中造的善,这一生来享福,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这一生当中要受苦。
人在这个世间,佛跟我们讲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引业是什么?你过去曾经修五戒十善,五戒是引业,引导你来投胎。我们再看五戒这个教学法,全世界每个国家民族,他们的老祖先教导的统统都有。在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不杀生,仁者爱人,你怎么会杀人?义,义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你不会偷盗,不偷盗是义。不偷盗我常常讲,决定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我还想占一点便宜,这是盗心,虽然没有做这个行为,你的心是盗心,你还有这个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是不偷盗清净了,这条戒圆满了。不邪淫,不淫就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佛家讲杀盗淫妄酒,意思是一样的。你再看看其它宗教,我跟很多宗教往来,看他们宗教的经典,五戒十善全都有,共同的科目。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受人身,得到人身之后,一生富贵、吉凶祸福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另外一个叫满业。这种业跟佛经上讲的三种施有关系,你施财,你财富圆满;你施法,你智慧圆满;你施无畏,你健康长寿,这个又不一样,两种业。第一种引业相同,我们都得人身,可是我们一生吉凶祸福、富贵穷通不一样,道理在此地。这就是什么?这是属于先天,过去生中修的,所以人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你前生修的。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断恶修善,命就改了。云谷禅师一开示,了凡先生立刻就明白了,可以改的。他马上就发愿,我愿意行三千桩善事,求功名,他命里没有功名。功名就是现在人讲的学位,最高的进士,进士就相当于现在博士学位,举人相当于硕士学位。有这个学位他就可以做官,他命里没有这个学位,没有这么高的学位,他只有秀才。所以他就发愿求功名。三千桩善事做了十年,辛辛苦苦做了十年才做圆满。可是他这个心一发,他到第二年命运就改了,第二年参加一次考试,算命的给他算的是考第三,结果他考第一名,就提前了。你看善事行了还没有圆满,果报就现前,他就有信心了,全家行善,断恶修善,一生一帆风顺,真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了凡先生命里没有儿子,后来他求,在佛菩萨面前求,得了个好儿子。就是头一个三千愿满的时候,又发愿,发愿行三千桩善事求儿子,结果第二次四年就圆满,三千桩善事就圆满了,果然得个儿子。儿子好!一个儿子,好像他这个儿子又生了大概六、七个儿子,所以他孙子多。现在了凡先生的后裔都非常好,跟我有联系,没见过面,有联系,真人真事。用他这种方法改造命运的人,在中国旧社会里的人太多了,人家没有写出来,他写出来,对社会的安定和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人遇什么样的灾难,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是有罪过,你做错了。遇到灾难的时候反过头来想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忏悔、改过自新,问题解决了。过去人几乎大多数人都懂得,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般讲社会灾难少,没有现在这么频繁,它都有道理的。后面一句话是总结,说得好:
【入与不入本来平等。同一法界也。】
『同一法界』,才是把真正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同一法界就是同一自性,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自性清净圆明体,贤首国师讲了一句,六祖惠能大师讲了五句,五句跟这一句的内容完全相同。他说「何期自性」,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这统统都包括了。头一个讲智慧,第二个讲德行、能力,德能,相好,相好就是我们讲的福报,圆满的。福报是什么?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像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福报太大了,本来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讲了这么多。而贤首国师就在「圆明」,圆就是圆满,就是《华严经》佛所讲的统统包含了,后头那个明,明是特别把智慧提出来,明是讲智慧。自性清...(●[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他能看到宇宙的起源。这是现量境界,这不是比量,不是从理论上推想的,不是,是亲眼看到的。我们好好的修,不是要成佛吗?你到那个程度的时候你就看到,宇宙之间所有现象就彻底明白。这是华严境界,太高了,怎么入门?入门,今天这一段文就是告诉我们入门,首先放下身见,首先要放下对立。身见是什么?执着身是我这错误的,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佛告诉我们身体不是我,我永恒不变、不生不灭;衣服会坏,穿个几年就不行就坏掉,换一件。身体也是一样,使用几十年不好使用,这个机器也不好使用,换一个,所以它不是我。我是什么?真正见到我,我不生不灭,换个身体。
有功夫的人,也就是心地清净的人,不生烦恼的人,他换身体他随意自在,他想换什么就能换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我们现在叫业报身。过分的执着,你就得要造罪业,罪业造得愈重,你的衣服愈换愈差,来生换个畜生身,换个鬼身,换个地狱身,你就错了。聪明人来生换个人身,来生的身体比这一生还要好,更好的换成天身到天上去。天有二十八层,一层比一层殊胜,一层比一层福报大,但是出不了六道,六道实在讲很苦!依照佛的方法,你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我们身体还在,这怎么转变法?佛有善巧方便,告诉我们:不为自己。这个身是个工具,我必须用这个工具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那你这个身就没有自己,你是为别人来的。大陆上毛主席所谓「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这很了不起,在佛法里把人民换成众生,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范围大。人身很小,限于一个地球,要是为众生,这个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不能比,这就是佛菩萨。所以关键在哪里?我们得会转,转凡成圣!从念头上转,念头转过来,行为也转过来,念头上会转是理上转,行为上转是事上转。我真的落实,再也不想自己,没有自己,全是为众生。在佛法里不是单独为众生,十法界的众生统统照顾到,这多么伟大!所以边见不能不放下,就是对立。
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很多,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愈来愈感觉到这一位老人,他老人家的教诲,就是为我们现代人说的。我没有见过他,虽然我出生了,这个老人还在世间,他大概是民国二十八年过世的,在抗战期间当中。我出生在民国十六年,那个时候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寺,灵岩山寺的关房我去参拜过。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跟他学的,所以印祖,我们有这么一个渊源,祖师!他的教诲能救社会,能救国家,能救世界。他用什么救?我们节录了一小段,「世乱已极,无可救药,有志之士,何忍坐视」。世乱已极、无可救药这八个字,印祖在七十年前讲的,七十年前的社会还不错,他怎么说出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在今天来说那是完全正确。我是三十八年到台湾,那一年我二十三岁,六十年前,今年九十八年。我们到台湾,台湾社会非常好,人心纯朴,这小岛的居民和睦相处,真的看到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是六十年前我们亲眼见到。为什么世风日下?我们十年十年来说,一个十年比不上一个十年,今天是第六个十年,这个现象演变得很可怕。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居住在巴西,在圣保罗,前几天来看我,告诉我巴西的社会,他们去的时候很好,巴西社会很安定。那个时候跟我也有联系,希望我去访问,一直我都没有时间。他说最近这十几年不一样,社会动乱,到处有抢劫,抢劫还算不错,他只要钱,钱给他就没事,不伤害人。最近十年,也就是说公元二000年以后,不但要钱他杀人。很多人不敢居住,从台湾去的,所以回到台湾来。说到最近十年巴西社会的可怕,往后会不会改善?太难了,无可救药。
这样下去,在中国古圣先贤教诲当中教我们,他说你看一个人,这个人要发了,就是福报要现前,你看他什么?你看他容光焕发,你看他谦虚,你看他包容,你从言谈举止上来看就知道。袁了凡先生多少次参加考试,看到同学当中,有非常谦虚的、处处让别人的,他判断这个人今年一定考中,统统被他预料到。你看他心浮气躁、自私自利、傲慢自大,决定考不取。他自己也有这些毛病习气,他考很多次,前面都没有考取,每次他都参加,最后被他考中。好在他有个好处是什么?天天忏悔,天天找自己的毛病,他修功过格。习气很难改,知道这个不好,它发作,真要功夫,要克己的功夫。看一个家庭的兴衰,你看这个家和不和,这个家人与人之相处,尊卑、上下,你看他的礼节,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家和万事兴,你从这里看一点都不错。那个家要衰败的时候,家人不和,真的叫父不父、子不子。现在这种家庭很多,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教儿女,小孩长大,不要父母、不养父母、不敬父母,这个人会有前途吗?不会有前途。你看家,你看一个团体,然后你再看社会,看一个国家,再看世界,你就明白。世乱,它为什么乱?教育没有了,就乱了。中国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外国读历史的人对中国人都佩服,都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多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把中国过去这些智慧、经验、方法、效果,给与会的朋友们介绍,大家听了是闻所未闻,听了欢喜。可是最后发现他们有怀疑,会后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聊天,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这不能落实。」他们认为这是古代的东西,不适合现代社会。现在社会还就得让它乱下去,乱到最后,西方人说,西方宗教也说「世界末日」,世界走向毁灭。
我们看看大师的文,有志之士不忍心坐视,想什么?想挽救的方法。可是大师给我们讲,「然人心已死,不易挽回」,这讲我们现前社会,这个话说得非常严肃,人心已死。他说「孔子不云乎」,孔子不是这个说法吗?「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法语是什么?大圣大贤严正的教诲,这是法语。能无从乎,我们能不能听进去?能不能接受?能不能依教奉行?底下一句说得好,改之为贵,你要听从圣贤人的教诲,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这就行,就有救,你不改就没救。「巽与之言,能无悦乎,绎之为贵」,巽与是柔顺,委曲婉转的劝告。跟法语不一样,法语是很严厉的教训,这是委曲婉转、和颜悦色来劝告你,你喜不喜欢?这人很喜欢听的。绎之为贵,绎是什么?认真去研究,这些话合不合理,要怎样去落实?这行,这能收到效果。如果是「悦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你喜欢听这些悦耳的话,你不研究它真正的意思,严厉的教训你不能够改,不能改过自新,夫子说我也没法子,无可奈何!老法师引用夫子这段话,用意很深,确实针对着我们现实社会。
「然于无可设法中,不妨特为设法。以世道之乱,人心之死,在于不讲因果,不讲家庭教育」。这是大师把病因说出来,无可设法当中要特为设法,世道之乱,人心之死,原因是什么?是不讲因果,不讲家庭教育,诸位在此地要记住,不讲因果在前面。我们这些年来,在中国大陆推行传统伦理文化,推动儒家《弟子规》的教学,家庭教育。因为现在大陆一般,不只是大陆,在整个世界都是一样,不讲因果,不能接受,认为宗教是迷信,因果不符合科学。科学会把这个世界带向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你看深圳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他就做这个实验,闭三年关,一心念佛,看能不能往生,这个我们知道。念了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预知时至往生了,告诉人,真的,不是假的。而《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功夫就能成就,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上根人一天、二天就成就,中根人三、四、五天,上根人一天就成就,下下根人七天。真干,真放下,对这个世间不再有一个妄念。解悟的人知道,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万缘放下,一心称名,所以他就那么快。一行念不下来,我念四个字。这是什么原因?性德法尔如是。高明的老师懂得善巧方便,而这句名号是不思议的解脱法门、无上法门,上上根人遇到一天成就,下下根人遇到七天也一定成就,这我们总得要记到。
下面大师给我们解释定光,这里讲定光、讲显现、讲无念。『言定光者,谓一乘教中白净宝网万字轮王之宝珠』,这是讲放光之体,这是讲定光。特别说出来「一乘教」,什么是一乘?这是佛家的术语,经教里面解释「成佛唯一之教」,「乘为车乘」,这是比喻,比喻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于涅槃岸,故谓之乘」。就好像车子一样,古时候的车,大车那是一乘,古时候的大车是马车,马车可以乘很多人。我们小时候念书,那个时候公共巴士很少,抗战胜利之后我在南京念书,南京的马车就很多,是一般人重要的交通工具。马车可以坐十个人,我们学生,学生年轻,学生坐车,大概是可以坐十四个人,那时候我们念中学。而且马车,你只要遇到一挥手它就停下来,就能上车,什么地方下车,它很方便,它没有车站,随手可以招呼,非常方便。乘车用钱很少,那时候一、二毛钱就到达哪个地方,它也算距离的,它能够把你带到目标地。佛法就用这个车做比喻,佛陀的教法能帮助我们从凡夫地提升到如来地,运于涅槃岸就是如来地,这叫一乘。「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把一乘的意思说出来了。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只有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圆满成就佛道。所以,唯有一乘法,成佛的方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真有一乘法,如果这个人不是一乘根性,你给他讲一乘法他不敢接受,那就没法子,不敢接受,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学佛当中就遇到很多,劝他成佛,佛太高了,我业障深重,我这怎么能成就?确实还有很多人,进了大殿不敢看佛像,惭愧。这人是好人,他有惭愧心,他觉得自己做的业障很重,不好意思见佛,好人,真是善人。所以佛有善巧,佛你觉得不能成就,菩萨怎么样?菩萨也不行;阿罗汉怎么样?阿罗汉还是不行,还太高;那天人怎么样?天人还可以,希望我来世能生天。佛真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要觉得天不错,希望生天,佛就教你生天的方法,教人天小教;你觉得人还不错,来生希望能够还得人身,佛就教你得人身的方法。志向志趣高一点,人太苦,我已经尝到,听说天上好,天人福报比人大,我希望生天,佛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上品十善,四无量心。
可是诸位要知道,上上乘法一定是以人天法为基础,像盖高楼一样,人天法是地基,人天法做不好,怎么能够修一乘?这个一定要明了、要清楚。得人身,来生再得人身靠什么?佛在经上讲,中品十善,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虽然这十条都没有断,但是自己能控制得住。这十条得细讲,不细讲你没有办法修学。譬如不杀生这条,怎样做才不杀生?不是说我不杀人、我不杀害众生就算不错了,那是什么?下品十善,人要得中品十善。中品,你要懂得意思,大乘教里面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以这个标准。我虽然没有杀害他,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算什么?也算是杀生,为什么?恼害众生。障碍众生闻法、障碍众生学佛,杀众生的慧命比杀身命的罪还重,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示现开悟之后,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法布施。用他的体力、用他的精神、用他的时间,这叫内财布施。做出的样子给众生做示范,法布施;用言语教导,法布施。他这样做,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要能看到这一点,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无我,纯善纯净的心帮助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叫修圆满的布施,成就无量功德,庄严法相。诸位都知道,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哪来的?相随心转,从他的善心、善行里面现出来的,一切众生见到没有不生欢喜心的。所以佛的相,佛的样子,我们讲威仪,能摄受一切众生,众生见到、听到、接近到没有不生欢喜心的。这叫自行化他,自己示现的告诉我们,天天不断向上提升境界,他教给我们,佛是这样的,让一切众生看到之后,也就很想跟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也希望天天向上提升。
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做人干起。我们净宗同学,修行最高指导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将它具体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在《弟子规》,字字句句要做到;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末后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儒释道的三个根在第一句,第一句全都做到,是人天小果;你做得不很圆满,达不到满分,来生不失人身,得人道。如果能及格,恭喜你,你生天,你能够达到六十分、七十分,你肯定生忉利天;如果你能有八十分、九十分,你就生夜摩天。这是佛教给我们人天法,必须有这个条件你才能真正学佛,受持三皈、五戒、威仪。三福第二条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是方向、是目标。修行人要记住这三大纲领,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觉正净怎么修法?要依靠佛菩萨,向佛菩萨、向老师学习,老师就是给我们示范觉正净。我们这篇论文里面,四德里所讲的「行为世则」,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教学活活泼泼,没有定法可说,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有不同。现在是乱世,是道德沦丧的一个时代,众生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你要教伦理道德就太难了。你讲这个东西、教这个东西,人家第一句话就问你,「这学了有什么用处,学这个东西能当饭吃吗?」对古圣先贤东西丧失信心了。丧失信心真有为难处吗?有,不善的心行能感召来所谓天灾人祸。你不相信,你不肯学,你的心行与伦理道德、与因果完全背道而驰,明白人、心地清净的人一看就晓得,他有灾难,大祸临头,为什么?不善心行所感的就是祸患。
这桩事情,全世界各个族群、各个宗教圣贤人都跟我们讲得清楚,都讲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中国古人讲得也很多。非常难得,近代日本江本胜博士用水实验,证明矿物懂得人的意思,它也能看、它也能听,我们什么东西都不能隐瞒过它。我们一个善念,善的反应,我们一个恶念,恶的反应,直接影响什么?我们身体。你看他做水实验,大家都知道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这实验出来,我们一个善念,水的结晶多美,你身体健康。我们一个不善的念头,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一个傲慢的念头,一个嫉...(●[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教,也懂得印度教,都涉猎了。你细心去研究,所有宗教的教义大同小异,它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同。从最浅显的来说,就像雍正皇帝所讲的,总不外乎劝人为善,没有宗教劝人作恶的,共同方向,共同目标。不相同的,那是在过去,过去交通不发达,闭塞,没有信息,这些大圣大贤在一个地方,受他的地方上的历史文化渊源的约制,所以他有不同的方式,可是在理论、方向、目标没有不相同的。这么多年来,我也是常常在口中提出宗教大学、多元文化大学,现在还没出现,我们希望在下一个十年里面能出现就好了。
所以,我们看到「魔网入心」这一句,感触很深。我们也要懂得利用,那个魔字换个佛字多好?现在宗教确实,圣贤教育、宗教教育要利用这些高科技的工具,把正法通过这种工具送到每个人的家里,送到每个人的心里,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老师非常重要,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成就?现在真正的老师找不到了,这是什么原因?众生福薄,把伦理、道德、因果疏忽了,所以圣贤人不来。不能说世间没有佛菩萨,我们学佛的人相信,佛菩萨在这个苦难的世界一定有很多都住世。住世怎么样?不敢弘扬正法,为什么?弘扬正法没有人接受,而且还有障碍,你还会遭到严厉的批评、排斥。佛菩萨用什么方法?和光同尘,恒顺众生,顺着你,遇到机缘给你说几句正法,不痛不痒,这种方式总要有相当长的机会,这个听的人忽然觉悟了。就像我早年刚刚开始学佛,不相信戒律,我只学经、学论,不学戒律。为什么?有个很错误的观念,戒律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规范,学这个干什么?学着去当印度人,去当三千年前印度古人,这个我们办不到。看到别的持戒人还笑话他、还批评他,我们是过来人,清楚。章嘉大师善巧方便,他知道,所以在我面前不谈戒律,喜欢经就谈论经,喜欢论就研究论,不谈这个,放一边。可是他常常提醒我一下,轻描淡写,我们课完了之后离开,向老师告辞。老师很慈悲,他会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轻轻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我们听了也没在意。
三年了,他老人家圆寂了,北投那边做个小的火化炉,像个小塔一样,在那边火化。甘珠活佛带了一批人,跟他的弟子,在那边搭几个帐篷,守了七天。我那个时候在工作,我请了三天假,我在帐篷住了三天,反省。老师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第一个印象「戒律很重要」,这个话他总讲了几十遍,印象深刻。他为什么会讲这一句?我们对戒律没讨论过,我就想,如果不是真的很重要,他不会反复叮咛几十次。我很认真想这个问题,以后就想通了,大概是因为我过去把佛家戒律跟儒家的礼同等的看待。我们中国传统的礼,夏商周就不一样,为什么?每个时代从意识形态到生活起居都不相同,有可以遵循的,有的改动了。像现在国家的法律,包括宪法,过个若干年,社会形态变了,宪法里的条文都可以修改,常常修改它才能适用。那个时候是这么个观念,戒律也应该是隔一段时期要修改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戒律的精神可以不变,做的这些方法应当要改,脑子里是这么些东西。
后来想想章嘉大师这句话意思很深,才想出一个什么?大概这是圣凡的标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的礼,那是人间的标准,想出这么一点。我们要转凡成圣,这是凡圣的标准,除非你不想做圣人,我想出这么个道理。有了这个道理支持,我就看戒律的书,你为什么要看这个?他这个戒律是不能变的。佛家四个根本大戒,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这个四大戒所有宗教里全都有。第一个是不杀生,其它宗教里面叫不杀人,佛教讲的不杀生,说的范围更广,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条所有宗教经典里面都有。这些宗教的创始人没见过面、没开过会,为什么制定戒律这四样都相同?在佛法讲这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有的。就像我们这部论典里面前面讲的四德,四德这些戒律的范围是第二条,「威仪有则」,则就是戒律、就是规矩、就是典范,我们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合规矩。这规矩是什么?规矩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得好、讲得清楚,简单扼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多清楚。五伦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性德,基本的。再把它细分一点就是四维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前面是重复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里头有四个,八德里面除了这四个,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它相应,这正,这标准。不相应呢?不相应就是邪,邪正就有了标准。所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威仪有则,则是什么?这四种就是原则。在佛法里面有十善业道、六和、六度、普贤十愿,也很简单,不复杂,原因是便利我们容易记住,时时刻刻在起心动念之处,能够提得起,能够想得到。这叫观照,这是标准,不能离开标准太远,那就叫威仪有则。
我们今天找不到老师,我们晓得有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也不会暴露身分。这些人肯定是好人,他会教我们,他不教我们信他,为什么?那些邪师都会叫人信他。所以真正善知识不会教人信他,他会教什么?你去信经教,你去信古人,这个好!经教、古人是他肯定的,信经教、信古人就是信他。你看李老师教我信净土,信《无量寿经》、信《阿弥陀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幽溪大师的批注,给我介绍三个批注,信印光大师,他不说自己。这是末法时期我们怎样辨别真善知识,这个重要。我们没有个人的名闻利养,我们只希望一切众生能够改邪归正、能够断恶修善,他这一生真正能够觉悟,这就好了,目的就达到了。他喜欢哪一部经典,这部经典确实《大藏经》里有的,我们欢喜赞叹,不必要劝他改,那就错了。佛一再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用改,喜欢什么就照哪个经学,肯定能成就。我们虽然学的经、依据的经论不一样,可是我们都是走的成佛之道,我用这个方法能达到,他用那个方法也能达到,这就行了。
为什么依古人?古人的成就是多少大德、善知识所肯定的,那就没错。现在人为什么我们不劝他?现在人他的言行、他的方法,还没有得到许多大德、善知识的肯定,我们是肉眼凡夫不认识,不可以批评,我们不认识。过去这些大德,他们东西已经被肯定了,我们怎么知道被肯定?有个标准,他的这些著作要是收入《藏经》,那就是被肯定的。现在印《大藏经》很多,我们的著作也可以印进去,那不就被肯定了吗?李老师告诉我,他说真的,现在人印《大藏经》,自己的东西、他熟悉的朋友、好朋友的东西他都把它放进去,问题就来了。他告诉我,要看古本的《大藏经》,这是个标准。我们中国古时候最晚印的《大藏经》,是乾隆皇帝他发起的,叫《龙藏》,这在中国过去《大藏经》。所以我们要看看《龙藏》目录上有没有,如果有,这就被肯定了,《龙藏》目录上没有,那就有问题。可是《龙藏》之后,还有一些大德的好东西没有收进去,我们如果说是在经教里面奠定了基础,你自然就有底子,你就能够辨别。
印光大师的东西是近代的,没有...(●[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