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诸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971847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9-7 18:48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诸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971847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诸恶的讲记敬摘点滴
...门就是少说,少说话,就少错。常常轻易承诺的人,他的信用就少了,如果是常常都少说话,少承诺的,他的信用反而可能会好一些。所以与其说信用少,我不如少承诺,这还好。下面一条请看: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是讲话吐字要懂得铿锵有力,一个字一个字讲得清清楚楚。虽然讲得清清楚楚,也不要讲得好像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听起来也很难受。要懂得一种舒坦,很放松,很自然的把这个字给吐出来,听的人也觉得舒服。说话,往往人讲话会有两种毛病,一种是『急疾』,就是讲话讲得很快,另外一种是『模糊』,讲得模糊不清,听不到他在说什么,这些都是说话的方式上要留心注意。要知道讲话要讲得缓急有度,在不同的场合上,你的讲话的速度也要控制得比较适合。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面对广大的听众,你讲话就不能讲得太急,讲得太急往往台下的听众听不清楚。在私下聊天的时候,可能你讲话也不要讲得太一本正经,这样子讲得太慢,往往就影响了互相之间聊天的一种交流方式。
所以说话要懂得有一种刚柔相济之气,一种浩然之气,在这里留心的话,慢慢讲出来的,这个人就看起来很有雍容大方之气。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念佛的人念佛也要一个字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阿弥陀佛,念出来,耳朵里也要听得清清楚楚,佛号从耳朵灌进来,入到自己的心里。这样扎实的去念好每一句佛号,不要随口溜过,随口溜过你的心不集中,效果当然就没有了。所以念佛法门,我们修持名念佛,要懂得口念心听这个道理,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劝导我们的念佛方法。口念出声音,可以小声一点,但是念得清清楚楚,然后用心去听,用听,耳朵就摄住,你用心去听,心也摄住,口也摄住。心、口、耳朵这三个器官一摄住,六根也能摄住,这就叫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念佛就容易得力。请看下面一条: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这里长短就是是非,他说长,你说短,张家长,李家短,这都属于是非。是非要懂得千万不能去讲,哪怕是你看到人家做不对,不是适当的场合,我们不应该去乱讲。不关自己的事情不要闲管,不要多事,心里清清净净的,什么事都没有,多快乐多自在。何必把这些是非人我都装到自己心里头,让自己得不到清净?更何况,我们去说人长短、说人是非,往往都是跟人结怨。可能你以为这个结怨的效果并不算是很严重,可是没想到他心里可能对你怀恨在心。古人都讲,「利刀割体痕易合」,你拿刀来割自己的肉,这个伤痕始终会好,「恶语伤人恨难消」,他跟你没完。
明朝杨椒山先生在他的遗嘱里面都讲到,「人言,某人恼你谤你」,就是说人家跟你讲,说某某某他对你有怨恨,还毁谤你。你怎么说?你应该怎么说?「他与我平日相好,岂有恼谤之理」。你就这样回答他,某某某跟我平日很好,他怎么可能对我有怨恨?怎么可能诽谤我?就硬是把这个是非放下,把这个长短给摆平,就不让这些是非长短传下去,这多好。所以古德有言,「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这些都是真实智慧之言。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也告诫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行的人不应该去看世间人的过失,看到了心里都不放在心上。他不看、不去想别人的过失,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是我们学佛非常重要的一点。请看下面一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这是说我们见人家善的地方,看到人家有优点,要懂得见贤思齐,懂得向他效仿,向他学习。哪怕是跟他差距很远,『纵去远』,你也要努力去慢慢的追赶,向他看齐。这种见善思齐,愿意学习、愿意效仿,正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法。圣人无非都是每日改过迁善而已,你看孔子的学生,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孔子是最赞叹他,他是孔子的传人。孔子怎么赞叹颜回?说「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就是说,他看到人有一善,看到有一个优点,他心里就总挂着,总想着要把这个优点学到自己身上来,他不会放弃对这种善的追求。你看佛经里面都劝导我们大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一切恶都不干,都不要做,一切善都要去做,去奉行,这种就可以成为在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就有往生的资粮了。
我们要知道,其实人本性都是本善,每个人原来都没有区别。我们学佛的人更了解,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以后,他第一句话就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跟如来没有两样,诸佛有的这种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众生都有,你也有,我也有。既然有,为什么比不上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跟圣贤相去这么远?不是因为我们本性上有什么区别,本性上没有区别,那是因为我们的习气,我们后天所染的这些习气毛病。《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气毛病让我们跟圣贤人、跟佛菩萨就离得远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些习气、毛病它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的我们就有信心可以把它去除掉。本来有的这些本善,这些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是可以恢复的。所以「纵去远,以渐跻」,慢慢的我们也能够成为圣贤。孟子都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圣贤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贤人。请看下面一条: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这一条是讲见到别人不好的,缺点,恶的地方,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是不是批评人家,甚至到处说是非?不是,要回光返照,看自己有没有,自己反省一下。因为我们自己看自己的毛病不容易,往往非常难,你看人家的毛病容易。看人家的毛病怎么样的?马上想到自己有没有,「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自己有的,马上要改过来,『有则改』;如果自己没有,没有那更要努力向上,警觉,不可以将来会犯这些毛病。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人是哪三人?一个是善人,他有善的优点,一个是不善之人,他有很多恶的缺点,另外一个人就是我,这三个人走在一起。必有我师,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善的人教我见贤思齐、努力向善,恶的人、不善之人教我自己反观、内省,有没有这样恶的、缺点,有,赶紧改过来,没有,就将来加以勉励,不能犯。
所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这个道理。这三人行不是说随便找三个人,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老师,那解得浅了。三个人就是什么?善者和不善者,两位都是我们的老师。见善不懂得思齐,这就是叫作自暴自弃;见恶,看到自己有同样的恶处、缺点,不肯去改,那叫自欺,这些都要把它戒除掉。请看下面一条: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这里讲的我们跟同学们在一起,看到人家在德学才艺这四个方面有比我好的,我们要自己加把劲,向他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迎头赶上。『德』,我们知道这是指道德,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做人基本的这些德目。孔子也有五德,是孔子的学生赞叹老师的,说孔子有「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德也属于德,都是我们应该很好的去修养的,这种叫圣贤的品德。『学』当然是学问,包括知识,对于这些圣贤教育我们要努力的去学习。『才』就是指才华、才艺、才能,『艺』是指技艺、艺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努力去提升的。
人要懂得好学,好学者近乎智,好学的人就跟智者相类似。如果不好学,看到别人都比我们强,我们还自甘堕落,不肯加以勉励自己,不肯提升,我们懂得这叫做自甘堕落,那是很可耻的。我们知耻近乎勇,懂得我们不如人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应该迎头赶上,这是真正的勇猛。在学佛的道路上我们知道,看到古来的祖师大德他们能成就,看到现前我们的老法师,看到我们身边的同学,很精进、很努力。他们都上去了,我们还在底下转转,这是我们的耻,我们要『不如人,当自砺』。请看下面一条: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这里是讲衣服上面、饮食上面如果不如人家的好,不要心里生悲哀难过。为什么?因为真正学道的人,真正有品格的正人君子,他所羡慕的不是这些衣服饮食。他所羡慕的是人的德、学、才、艺,前面刚才讲的那四条,他所羡慕的是道。所以古...(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9-7 18:50
他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到什么样的法界里去。极乐世界那叫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上善人,不仅是善人,是上善之人;真的做到了这里的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毫分不善都没有,这是上善人。有这样的因缘跟上善人俱会在一起,当然他就能够令善法念念增长,他怎么会退转?所以他叫不退菩萨,在《阿弥陀经》里面讲这是阿鞞跋致菩萨,不退转了,一直到成佛。
所以这三句,这段话里面讲的因、缘、果都给我们讲出来了。因就是念念都是善,没有毫分不善,所得的果就是离诸恶道,他就有亲近善知识的缘。我们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念佛要知道,念阿弥陀佛这里面包括念佛的心行、念佛的本愿,像佛那样广度众生,不能有毫分不善的念头、贪瞋痴夹杂在念佛的里面,这就做到了这里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所以这句佛号如果中断了,中间夹杂着这些不善,往生就有问题。为什么古大德教我们要正助双修,念佛是正行,我们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是正行;还有助行,就是要帮助、要辅助,什么是助行?修善,修善帮助我们念佛。好,请看下面一句: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这段是告诉我们,这个善法是善道的业因,这里的善道包括『人天身』,人、天这是三善道里头的。这里为什么只说两道,人、天,不讲阿修罗?这是因为阿修罗严格的说他不能算是善道,为什么?因为虽然阿修罗福报很大,受用很好,但是他心里面充满着贪瞋痴、傲慢、嫉妒。所以他享的福很快就享完了,不能够再修福,反而大幅度的损减他的福报,来生没有不堕地狱的,怎么能说是善道?「人天身」这个善道是要靠修十善而能成就的。你看《无量寿经》里面佛都问阿难,阿难他问极乐世界没有这些须弥山,这个世界里的境界依什么而住?佛反问阿难,我们这个世界,诸天、各个道依什么而住?阿难就回答说「不可思议业力所致」。所以每一道都是由业力而住,业力不是物质,它是造作以后在阿赖耶识里头的一种种子,一种印象的力量,现出我们六道的境界。所以,六道唯靠业力而现前,它是根本。
十善是人天道的根本,为什么?人天是依十善而住的。不单只是人天,还包括『声闻菩提』,「声闻」是指阿罗汉,小乘的圣者,他已经脱离了六道轮回,「菩提」是觉,他可以称为是正觉。还有『独觉菩提、无上菩提』,就是声闻、独觉、菩萨,这都是修行证果的果位。要得到这些果位要怎样做?首先要修十善,为什么?因为这些果位『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不管你是说的哪个善道,它的根本都是修十善。菩提是觉悟,觉悟是什么?我们说开智慧。智慧从哪来?要从善中来,修善得福,你看谚语都说「福至心灵」。修福,福厚的人他的智慧就开了,所以善法是根本。
我们现在学佛,要知道必须从修十善来下手,因为这是根本。就像种一棵大树,树得有根,没有根的树过两天它就枯萎了。就像在温室里的、在房间里的、花瓶里的花,它没有根,外表看上去很好看,它没有根,过几天就枯掉了,它不能成就。所以,学佛要注重扎根。我们师父上人讲经,总是常说学佛和佛学不同,我们不能搞佛学,搞佛学那是学术研究,那没有用,对我们的人生指导、对我们修行证果毫无用处,它只是一个学问,只是一种学术。真正我们要学佛,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以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落实到我们的言语、造作、行为,这叫学佛。学佛从哪学?十善开始。
下面请看,『故名善法』,善法这是菩萨所修的,是什么?佛给我们举出了十个纲目。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这是把十善业道具体列出来,你要懂得十善业道这个十是指十大类,每一类里面都包含着无量无边的善法,因为起心动念无量无边。你看从早到晚起的念头有多少?我们要检查我们起的念头是不是跟这十善业道相应?这十善业道,『何等为十』?就是这是哪十种?第一,『永离杀生』,「永离」两个字是一直贯穿这十个纲目,永离杀生、永离偷盗、永离邪行,一直贯穿下去。杀生,凡是有情众生都有血气、灵知,不能够伤害他们;不单指不能够杀害他们的身命,连对他们的思想、感情都不能伤害,念念都是为着众生利益,保护他们,让他们得到安全,有安全感。我念念都是这么做,这叫永离,真的把杀心断除干净。在菩萨六度里面,你看修布施,布施又包括三个方面,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永离杀生是无畏布施,让众生没有畏惧、没有恐慌、没有不安。所以,当我们看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如果我们不...(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