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幸福人生讲座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9-1 20:22
標題:
幸福人生讲座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共一集) 2006/10/11 英国Friends House 檔名:52-179-0001
主持人:各位来宾晚安,现在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净公上人,各地海外贵宾及弘法团到英国做一个学术和佛学的交流。我是伦敦大学联合会佛学社的社长。现在我代表英国佛教教育基金会、英国净宗学会、伦敦大学联合会佛学社、伦敦大学帝国学院佛学会,热烈欢迎你们的来临。
年过八十的净公上人在世界各地讲经说法四十余年。近几年来,老法师极力倡导《弟子规》和《十善业道经》,所以借着访问英国这个机缘,净公上人特请蔡礼旭老师向英国各界人士介绍《弟子规》,希望能给具有西方文化的英国和每个阶层的人都得到帮助。有请净公上人为我们开示。
净公上人:英国净宗学会会长,诸位理事,诸位同修,以及海外的大德先生、女士们,大家好!
英国的净宗学会成立的讯息传到香港,我听到之后,非常的欢喜、非常的安慰。净宗的法门,顾名思义,我们都晓得这个法门是从清净心入门。中国古老传统的教学,最着重是扎根的教育,所以中国教育它的特色就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本。所有各种不同的教育都是这个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以它的生命性,性德生命非常非常的坚强,历五千年而不衰。《弟子规》这一篇就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集大成,无论是讲学问、讲道德,乃至于讲到技术面对社会的所有贡献,都离不开这个基础。
我们看到今天社会的动乱,人民生活的痛苦,无论是贫富贵贱,无论痛苦或者是快乐,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基础根本的教育疏忽。所以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反省,才知道这个教学的重要,我们这才把这找回来认真用心去学习。这个教学不是教科书,不是教儿童读的,不是叫他念的,而是做父母的、做长辈的,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必须要做出来给儿女看,给婴儿看。所以这个教育,今天的话来说,它是成人教育,它不是儿童教育。我们成人能够把它做好,百分之百的做到,自自然然就影响到下一代。所以这个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身教,以身作则。
这种教育是活的,生命力很强,像树有根,它慢慢的会开花结果。如果疏忽了这个教育,那就像花瓶里的花一样,很好看,没有生命,几天就枯死了。我们今天化解冲突,拯救这个社会,拯救这个世界,使它恢复到安定和平,恢复到正常;除这个教学之外,实在找不到第二个方法。我们的蔡老师很不容易,他用一年的时间把它完全落实到,百分之百的做到,然后才可以教人,所以才能感动众生,提起听众的热诚。我们在中国汤池做试验,这时间虽还不到一年,这是得力于杨老师跟蔡老师他们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感化地方的居民。我今天不多占时间,下面我们请蔡老师给我们讲《弟子规》。
蔡老师: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
刚刚听到主持人的介绍,个人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的修学不好。我是到祖国大地,还有我们世界各地华人的地区出来做抛砖引玉的工作。因为像我这样在语文程度上很不好的人,都能透过几年的学习才能够为弘扬中国文化尽一点心力,所以我能够做得到,在座所有的朋友也一定能都做得比我还要好。因为我在初中的时候,在考高中,有五科成绩总共扣了八十八分,光「语文」一科就扣了一半四十四分,我相信大家可能没有我这么高的能力。中国话说「祸不单行」,我到高中的时候,还曾经考过语文全班「第二名」,倒数第二名。
但因为我们接触到圣贤的教诲,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相信圣哲人所说的话,我们开始依教奉行。所以这个信心是我们求学问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我们对自己有信心,还有要对师长、对圣贤人每一句教诲都要有信心。所以当我们听闻师长的教诲,还有经典上的教诲,只有一个意念就是如何做到,绝对不想做不到。这样时间就不会耗在消极、自暴自弃里面。而且假如我们想说「我做不到」,这个念头就是怀疑佛菩萨的教诲。那怀疑佛菩萨、怀疑圣贤人的教诲,那这是大傲慢。
所以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诲,首先第一个重要的态度,一定要随顺圣贤的教诲,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所以宋朝布袋和尚,有居士向他请教如何修学佛法?这个时候布袋和尚马上双手一松,他那个布袋就掉在地上。这个放下去,就是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下马上放下,时时起心动念,想着跟《弟子规》相不相应,跟师长的教诲相不相应?这样人生就过得单纯多了。这布袋和尚一放下,大家都说先学着放下,接着又问说:那下一步怎么办?布袋和尚又把布袋拿起来,拍拍屁股就走了。这就是提起圣贤的教诲,提起跟我们本善相应的思想观念。所以正确的思想才能通往幸福的人生。
中国话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道就好像一棵树,什么道?我们造业,我们的为人父母之道,我们为人孩子之道,以至于为人夫妻,还有为人领导之道,这都含摄在本立而道生这个道当中。而这个本,把每个道都能够演得圆满,本就在这本《弟子规》。所以当我们找到了根本,这树根扎稳,它都懂得吸收水分、吸收营养,那所有的道就能够水到渠成的成就。这么宝贵的因缘,我们要非常的欢喜,甚至于半夜作梦都会偷笑。
因为人生最怕的就是努力有结果,但不是好结果。你看,我们现代的人对工作、对家庭下的功夫,那可不比古代的人少,但是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修学三十年、五十年功夫不得力,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离婚率愈来愈高,是孩子逆反、叛逆愈来愈严重,是忧郁症愈来愈多,这些结果都是很努力去努力出这样的结果来,最主要就是没找到根本。所以没找到根本,就好像一朵花,它没有根,很好看,但是只能看三天、五天就凋谢掉,而且凋谢了以后,还会发臭。这就好像赚了满多的钱,自己身体搞垮了,然后夫妻处的不和,下一代又没教好,结果害得父母、害得亲人都要为他担心受怕。所以要让我们的人生幸福的价值能够长久,最重要的要先从根本下手。
修学佛法,「以戒为师」,《弟子规》就是戒。而任何一个角色,包含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要让他处得非常的圆满,都要以德行为基础。我们今天根本抓到,当下把这个根扎下去,慢慢它就会发芽、成长、茁壮,最后树荫参天,还可以庇荫到百年、千年以后的子孙,还有众生。而我们刚刚讲到,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要用德行,而德行当中有一点就是要先以身作则。中国讲「正己化人」,这个化,自然而然感化人,绝对不是去强迫,所以自己真正做好,自然影响家人,影响身旁的人。
我们在听师长的教诲,还有在听一切中国文化的课程,很多的朋友在听的过程都是心里在想,我的先生来了不知道多好?我那个小孩应该把他抓过来才对。所以从头听到尾都是想到别人需要听,只有一个人不需要。诸位朋友,知不知道谁不需要听?所以颠倒颠倒,这不是讲别人,这是讲我们自己。在这个念头上先要求别人,那就是在求学问的过程里面先颠倒。
所以为什么我们修学的过程,看到别人学了之后,一家非常的和乐;但我们学了之后,全家人看到我们就怕?就是搞不清楚状况。所以我们要很老实依照圣贤的教诲,不可以存侥幸,因为侥幸,经典里说「小人行险以侥幸」,我们有侥幸的心理,不老老实实去做,那就变成什么?我们就变小人。那个侥幸是什么?你们如果先要求别人,我慢一点再作,这样还是有效果,但是绝对达不到效果,因为人家会说:你都叫我做,你为什么自己不做?所以态度决定我们成就,我们的心态才能够决定成就,而不是成就以后再来改变心态。我们有一个态度就是每一句经文都不是讲别人,都是先讲我自己,都是先修我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真的,我们才开始入门学习。
刚刚师长也有提到一个修学的态度,这也是我们契入圣贤学问的一个重要心态,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我们时时要求自己,就会感动对方生惭愧的心。就像人要幸福,就是人与人相处要和谐。而这个人与人关系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首推是夫妻关系。夫妻里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能先反省自己,那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是假如只是指责对方,那无事会变有事,小事会变大事。
有两对夫妻刚好住对门,其中一对相处的非常和乐,另外一对夫妻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这一对常常吵架的夫妻,看到别人这么和乐,事实上他也很羡慕,所以其实人都希望过得幸福,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去达到?诸位朋友都很热诚,希望把圣教介绍给别人。首先,我们要学着有灿烂的微笑,人家自然就跟过来。假如我们学的都是一张苦瓜脸,人家看到我们就拔腿就跑,不敢学了。所以影响周围的人,最要紧的是提升我们自己的道德学问,这个最要紧的,其它都可以次要,不要那么着急。她走过去,还看到四下无人才敢走过去。所以我们修学道德学问,首先要先把面子放下,不然学不到东西。
当这位太太向人家和睦的这位太太请教,结果这位太太就跟她说道:因为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结果这位太太听完之后,蒙了,你们家都是坏人,这么和乐;我们家都是好人,常常吵架、打架。这位太太看对方听了皱着眉头,了解到她可能没听懂,接着又解释道:比方说,今天我给我先生倒一杯水,结果他走过来,不小心把它弄倒,这个当下我会马上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的杯子没有放好,害你把它撞倒,就赶快在那里收拾。结果我的先生马上不好意思说:都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害你一片心意都被我搞砸了。两个人在那里互相道歉,互相在那里擦桌子,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接着这个太太说:我再去帮你泡一壸。你看那一壸香不香?你们都喝到了。她们家都会认错,都承认自己是坏人,所以家人和乐。
同样的情况在你们家,当先生把这杯水撞翻了,这太太马上说:你走路不长眼睛?我的一片心意都被你搞砸了,要喝自己倒。这先生听完了,绝对不甘示弱:你连放杯子都不会放,乱放,还敢骂我。所以时时只会指责别人,一件小事都能变大事。现在很多夫妻吵着要去离婚,结果离婚,那办事人员说:你们两个为什么要离婚?突然两个人看一看,对,我们当初为了什么事吵的?都忘记。人生的天平要拿出来秤,是我们的面子,我们意气用事重要,还是家庭的和乐、下一代的幸福重要?这个天平要时时拿起来秤,是我们多赚一些钱重要,还是好好把下一代教好,你的中晚年后顾无忧重要?是兄弟姐妹只赌一口气重要,还是让父母能够放心、能够欢喜我们兄友弟恭重要?
所以从刚刚这两对夫妻对话当中,我们就体会到一个真相,也是老祖宗一句可贵的教诲,叫「各自责」,各自懂得先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彼此之间只会指责别人的错误,而不检讨自己,那小事都会搞得天翻地覆。所以地狱跟天堂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反省是天堂,一念指责是地狱;一念爱心是天堂,一念自私是地狱;一念贪心是地狱,一念知足是天堂;一念傲慢是地狱,一念懂得欣赏、成人之美就是天堂。
诸位同修,我们现在认知到怎样的生活,怎样的心态,怎样的思想,才能走上天堂,这样才能引导我们后代子孙也走正确的路。中国文化的核心,仁爱。因为思想决定行为、决定习惯也决定命运。所以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为人父母的思想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领导就决定一个团体的命运,以至于我们现在的思想就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个民族的命运。你看我们跟身旁的人,以至于后代的子孙,那都是一体不可分,息息相关。以前因为没有学圣教,所以不知道仁爱。一念仁爱走向的就是互助互爱,就是大同世界。
所以错误的思想,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享受、享乐。我那时候念书,看到别人考得比我好就嫉妒他,看到别人考得比我差,还要过去跟他说一句:我都没有怎么念,就考得比你还好。人的福分都在这一些错误的思想当中都折损掉,这叫刻薄。有一对姐妹,刚好这个姐姐回来跟她妹妹讲:妹妹,今天一个同学问我一题数学,我都不告诉他。结果她的妹妹就说:假如是我,我会告诉他,我会把错的告诉他。这样的人生走下去,竞争、斗争、战争,最后就是末日,人跟人之间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未来不堪设想。
我们要认知到这一点,现在很多不好的现象,都是从错误的自私自利念头衍生出来,刻薄。你看十三岁的孩子会因为几千块钱,要买一台手机,把父母都杀掉;会因为要上网咖上网,没有钱,却把自己的奶奶、爷爷都杀掉。这样的例子,现在都是愈来愈多。所以老祖宗警惕我们,「欲是深渊」,假如不启发孩子本善之心,让他的欲望愈来愈多,那他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填都填不满。所以我们误解了人生,我们本来以为就是不断的赚取金钱,然后去享受,这样叫幸福。其实那就像是吸毒一样,你今天去享受了这个欲望,好像感觉快乐了一点,但是一下子你又痛苦了。人生欲望愈少,身心轻安,会很自在。
比方一个太太去买一个名牌的衣服,她要买的时候,她跟她先生说:买了,买了。她的先生在旁边说:唛啦,唛啦。你看,我们现在建立的快乐幸福都是在别人的痛苦上。买一件漂亮的衣服,买了一刷,一半的薪水去了,然后到公司去,还要到每个同事的面前绕半天,绕完之后说:你觉得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吗?结果同事一看,好像没有什么不一样。你不只不会快乐,还会气死。结果,那个钱花下去了,一个月,听说现在有人叫做月光女神,每个月都花光光的叫月光女神。后面十天都还要吃泡面,吃到最后受不了了,回去给爸爸撒娇:爸,我没钱了。结果爸爸很生气,在那里骂:我都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我的话,来,要多少钱?所以孩子奢侈是结果,原因是我们把他宠坏了。
当父母的要高瞻远瞩,要能防微杜渐,要引领孩子是成就他的德行,而不是增长他的欲望。所以现在不是孩子不能宠,先生、太太也不能宠,甚至于爸爸、妈妈也不能宠。你假如宠太太,她就要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一听到电话响了,马上就在那里发抖,不知道今天要演哪出戏出来?所以不只是孩子要学习,夫妻之间也要互相成长,那才有一辈子圆满的婚姻。
刚刚也提到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合乎人情,合乎德行,我们要尽心尽力。假如父母都一直要我们人生追名逐利,这时候就要「亲有过,谏使更」。因为我们当初在读书,不管以后是要当医生、当律师、当老师,不管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很多的家长都是用什么考虑?都是用一个月赚多少钱?他栽培孩子当医生干什么?要赚钱!所以现在病人进来,医生一看都是打量一下,我在他全身可以赚多少钱?结果现在医院还有每年的营业额目标,连医生都要赶业绩,他要跟你商量:我把你的胃割掉好不好?
中国这些医圣,像孙思邈这是药王,他就提到,皆作至亲之想,面对每个病人都像面对自己父母、面对自己至亲一样的态度。我们老祖宗任何的才能都要传给真正会做的人,有爱心的人,他才传。王羲之是书圣,书法写得最好的,他说「非人不传」。他讲的拿着这个能力统统去追名逐利,那是害人,甚至于是害了一代的人。所以任何一个行业最重要的都要有爱人、服务他人的态度及使命感。
那时候我刚出来教书,很多长者遇到我,都是先问我,第一句话:你一个月赚多少钱?诸位朋友,假如你孩子的老师都是想着赚钱,你敢不敢把孩子交给他?一个老师他假如有爱心,他影响的是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家庭,因为他有爱心,父母就放心。而且每个学生人生态度正确,他影响是一个家庭,以至于是世世代代,甚至于这个学生以后又是别人的老师,那影响的面就更大。
诸位朋友,你身旁有将读大学的年轻人,你一定要引导他们:你这十多年来,家庭、社会对你有非常多的栽培,所以你要好好的利用这四年学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个心态要在他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就建立起来,不然他四年的大学可能又完全挥霍掉。把我们下一代这些年轻人的观念引导正确,那也是我们的责任。你看,假如他们都没有教好,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们是社会的中坚,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垂垂老矣,他们没有爱心就说:这些糟老头,我们就别管他。所以幸福在正确的思想,我们这一辈子绝对不要做欲望的奴隶,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欲望的奴隶。幸福快乐就在我们正确的思想。
诸位朋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才会幸福快乐,我们现在想一想。诸位朋友,有想到的举手?假如都没有,我们现在每天带着子孙往哪里走?「欲助人者先自助」,我们要帮助家人,首先要先帮助自己明白什么叫幸福。而且「欲爱人者先自爱」,我们今天口口在那里,我要爱谁、我要爱谁,结果自己搞得一塌糊涂,你拿什么去爱人?
中国古圣先贤对这人生体会得很深,所以有提到「知足常乐」。我们在吃一顿饭,感谢农夫辛勤的耕种;在吃饭的时候,感谢服务人员的服务。你看,知足当下就快乐;假如不知足,嫌东嫌西的,那个饭吃下去都消化不良。而且又对这服务人员很不满,结果他也不高兴,菜还没有端出来以前,甚至于还给你多加了一些调味料。所以老祖宗讲「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知足的人时时感恩别人,不知足的人时时挑剔别人。今天,我们的孩子知足了,他走到哪里,一定很多人对他都很称赞,因为他时时都知足,感恩别人。他愈感恩别人,他人就愈称赞他。
还有孟子说的「人生有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叫天伦之乐。有一个老太太,她在她的遗嘱里面写道,我死了以后,把我的骨灰倒在我们家对面的超级市场的屋顶上,在哪一家我就不讲,不然它就没生意。为什么?因为她有四个孩子,常常到这个超级市场买东西,就是不愿意到对面去看看他的老母亲,老奶奶。没有天伦之乐,每天住很大的房子,快乐得起来吗?而且,不只这个老奶奶很可怜,她所有的孩子都很可怜,因为不孝的人,内心是最空虚的。再来,他的下一代一定对她也不孝。这个时代,「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因为人没有学,不知道这些道理。
所以我们要停止对一切人的指责,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学过,我们要包容、可怜,要帮助他,不能再嫌弃他们,不能再责怪他们。人都没学到,有很多夫妻,像先生有不好的行为出现,有外遇的情况出现,那太太也都气得半死说:他那么大了,还做这种事情,他都三、四十岁了,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其实他真的不懂,因为他没学过。所以当我们家里出现状况,首先要冷静到,「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这是孟子说的,家,你先乱了,人家才能够趁虚而入。俗话又讲「家火不烧,野火不起」。所以面对家人的问题,面对身旁朋友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冷静下来,先想自己错在哪里,绝对不要再想别人的错。假如我们错两分,他错八分,你咬着他八分的错,他一定咬着你两分的错。「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
所以先生对的时候,我们在旁边不断的肯定他,鼓励他,平常的时候当朋友看;但是先生错的时候,要当什么看?要当自己的儿子看。你看儿子犯错了,你会不会跟他说: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你说那是儿子,他年纪小。不对!先生只是身体大,他的心理年龄也很小。而且先生更可怜,为什么?因为他是已经养成一大堆坏习惯,才有机会学,所以他学的会比儿子更辛苦。所以这一分包容,一分时时体恤成就他的心,那家庭气氛绝对不一样。
刚好有一次我们要去讲课,坐飞机的过程遇到一对老夫妇,结果这个老太太穿了三件衣服,那时候天气已经很热,我们说:老太太,您不热吗?她说:不热,因为外面这一件是我媳妇买的。然后又翻了里面那一件,这是我女儿买的。你看大热天穿三件厚厚的衣服,一点都不热。她家庭和乐,时时有人关爱她,她也很自然的关爱别人。她就问我们:待会有没有人来接你们?我叫我的儿子送你们回去。她又提到她的孙子待会也会来。结果后来到站,我们行李比较多,在那里等行李,老太太、老先生就先走出机场,刚没有多久,我们就听到一阵小朋友很欢喜的声音,在那里叫着:奶奶、奶奶,爷爷、爷爷。所以这个幸福其实只要有这分天伦,时时人生都会很宽慰也很充实。
有一个导演,他说他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回到家里,还能喊一声娘。这个导演他说,有时候拍戏,他母亲会煮绿豆汤端到拍戏的现场,老人家一进现场,响起的都是奶奶好、阿姨好,很多很亲切的问候声。他所有的同仁都跟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打成一片。有时候拍戏拍得晚,他很珍惜跟他母亲相聚的时光。但是有时候拍得太晚,他怕母亲太累,他就先让母亲先回他租的房子睡觉。他说当他回房子,看到他母亲熟睡的脸庞,他觉得那是人生的幸福。他就想起他的小时候,多少的夜晚都是母亲唱着摇篮曲让他入睡。所以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应该也要尽心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
他每次回家里,因为拍戏有时候大半都在外面,回家里去,他会带着他的老花眼镜,亲自帮他的母亲泡脚,泡完之后,因为泡了指甲比较软,就亲手帮他的母亲剪手指甲、脚指甲。我们看着那个照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聚精会神在帮他的母亲剪脚指甲,他母亲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刚好他的孩子接受访问,他就提到他看到他父亲在帮他的奶奶剪脚指甲,他说奶奶脸上的那种喜悦真不是用言语可以形容。后来很自然帮老奶奶剪脚指甲的工作就交到了他儿子的手上。所以长孩子的孝心、长孩子的德行并不是很复杂的事,不是很困难的事,直接了当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我们这一分孝心一定要是从心里至诚发出来。这一点都不能假,有个小学生,他的爸爸听完课说:我要孝顺我爸爸,他才会孝顺我。所以早上他要上班以前,他跟他爸爸说:爸爸,我先去上班。就跟他爸爸开始,「晨则省,昏则定」,结果他的儿子跟他爸爸说:爸爸,你这是做给我看的。所以一切都要从真实心中去做。
我们想起母亲整个怀胎十月的辛劳,临产的辛劳,生孩子的时候,那是比癌症的痛还要痛。母亲在那个当下知道我们健康来临的时候,她在那个瞬间已经把人生最大的痛苦完全放下了。这一念至诚的爱心,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而整个成长过程,对于我们的健康,对于我们的学习,父母操了多少心?你看我们把最肮脏的尿屎大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不只没有嫌弃,马上把我们弄到干净的地方,甚至自己甘愿去睡肮脏潮湿的地方,对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
像我们去读了大学,难得回家里,父母煮了好吃的饭菜给我们吃,当我们在那里吃的时候,父母在旁边非常的欢喜安慰。而我们往后的工作,甚至于走入婚姻,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无时无刻都在替我们担心、替我们费心。所以我们体会到这一分恩德,从今以后不愿意再做让父母操心的事情。更重要的,要做让父母欢喜、让父母感到欣慰光荣的事情。《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我们刚刚是提到孟子的三乐,第一乐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兄弟姐妹都能够相处得很和乐,《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有一位女士她跟她哥哥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络了,听了课之后,她也懂得学一句要做一句。所以她就买了一点东西,就坐车,也是忐忑不安到她哥哥家里。结果一下车,看到了她哥哥;结果,她哥哥一时间很惊讶,就往家里跑,她也搞不清楚状况。因为她的哥哥太惊讶了,跑进去拉她的大嫂出来看:你看妹妹来了,妹妹来了。结果她的大嫂出来,马上对她说:我赶快把妈妈接过来。
「家和万事兴」,谁不希望家庭和乐、和睦?从我们开始做出正确的人生态度,所有的我们身旁的人事环境都会开始转变。所以人生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从我们开始尽孝,就从我们开始提升德行做起。而具体的落实,就是这一本《弟子规》。而《弟子规》就像一服良药,吃了,没有人会没有效的。怎么个吃法?早晚读一遍。早上读一遍,提醒自己这一天都要依教奉行;晚上读一遍是反省自己今天还有哪些做不好,明天要更加的提升。三个月之后,保证会露出灿烂的微笑。好,那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与会人士提问:有人说,如果我们觉得幸福就是幸福,是不是这样子?
蔡老师:假如我们觉得打麻将会幸福,那太太会痛苦的半死。一定是真正跟自己本善的心相应的,自己会幸福,而且所有的人都会幸福,这才是真幸福。
主持人:谢谢蔡老师,非常温暖和有意义的演讲,还有谢谢翻译刘小姐给我们做英语的翻译,也谢谢澳洲图文巴净宗学院的教师和讲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