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四一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8-20 21:42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四一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四一卷) 2004/4/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41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千界,偈颂第三首看起:
【解脱明行者。无数无等伦。世间诸因量。求过不可得。】
这首偈如果从字面上来说,最简单的解释,一个修行人证得解脱,在前面跟诸位讲了,「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换句话说,烦恼障跟所知障都断了,这时候智慧开了。『明行』就是智慧,我们下面要做个简单的说明。这样的人『无数无等伦』,「数」是数量,「伦」是同类,没有能跟他相等的。经文在这个地方是讲究竟圆满的果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不能跟佛完全一样,只能说等觉,等於佛,他并不是真佛,等於佛,比佛次一等,所以如来果地上没有能够跟他相等的。如来,常说诸佛如来,如果诸佛都称为果地上的,究竟果地上的,有多少?「无数」,这个数是数量,没有数量,第一义;有数量是第二义!为什么说没有数量?有数量,你们诸位想想看,你妄想执著没断!在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哪里有数量!用现代科学家的话来说,在这个境界里头,宇宙之间的一切都等於零,这个无数就是零!一起心动念,就有数量,佛法讲落在第二义了。
『世间诸因量』,「诸因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逻辑,佛法讲「因明」,辩证法,这一类都叫做科学的方法。世间所有一切科学的方法都用不上,所以你想找他的过失找不到,因为他一切等於零,哪里有过失!落在二、三就有过失。我们凡夫有过失,你起心动念、你分别执著,那免不了过失。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到哪里去找过?这是这首偈表面的意思。真正没有过失,清凉大师说得好,只有如来究竟果地一人,就是证得这个果位上的这个人;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免不了有过失。所以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话说得好!我们自己不必掩饰,我有没有过失?当然有,为什么?你不是究竟佛果。观音菩萨是等觉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弥勒都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尚且有过,何况以下。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就是他不隐讳,他有过失他能发露,就是他能公开,绝不掩饰,现在人讲掩饰;他能改过,改过就是大圣大贤。凡夫为什么修行不能证果、不能开悟?有过失总想尽方法来掩盖,不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阿赖耶识里头这恶业的种子永远存在,什么时候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起现行就是我们今天讲发作了,遇到缘它就发作了。这是我们生生世世在苦修都出不了轮回,我们也生生世世都在念佛,希望求生净土,但是始终去不成。佛没有来接引,死了还是搞六道轮回,原因要知道!所以,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经不能不读,你读经才明理,你才晓得应该怎么做,在一切时一切处,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你就对了!
前面我们把「解脱」两个字简单介绍过,清凉大师在《钞》里面,《钞》是解释《疏》的,我们昨天没有用他的《钞》,只用他的《疏》,就是「贪瞋痴心永断灭故,心善解脱,於一切法,知无障碍故,慧善解脱」,我们只讲这两句。这两句他在《钞》里头有注解,引经据典注得很好,我们把他的注解念一遍。因为他引的《涅盘经》二十五,不必我们去查经,这是替我们初学来说,大师很慈悲,把经论里面这些经文、注解都抄在后面,我们念一念。
「先释解脱德,引於涅盘,略有二种,即二十五经」,就是《涅盘》第二十五卷,「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八功德中」一个意思,抄在这个地方。「经云,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瞋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这是引用《涅盘经》上的。说「若瑜伽八十五」,这就是《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八十五就是第八十五卷,有这么一段话,「由三种相,当知心善解脱」,这说的比较详细。第一,「於诸行遍了知故」,智慧开了。诸行,我们总的来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你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动作是身的行为;诸行虽多,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这三大类。我们凡夫这三大类都不明了,叫无明。
我们要仔细思惟观察,很多人说话,他不晓得他说的是什么;他一切造作,他也不知道他造作的是什么;起心动念妄念纷飞,他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这些话乍听好像很难懂,「怎么不知道?我清清楚楚,我明明白白」!早年李老师教导大专学生,就是刚刚接触佛法,他编了个教材,「慈光大专讲座」里头用的,这很多人晓得,叫十四讲,《佛学概要十四讲》,教导我们怎样观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我们要没有听到这个,都是以为自己很聪明,听到佛法里这一讲,才知道自己不行。佛法教我们观察世出世间法,至少你要从八个方面去观察。这谁懂?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能从八个方面去观察吗?哪八个方面?不知道。
这八个方面分三个组,第一是体、相、用,我们懂不懂?体是理,理体、性体;相是现相;用是作用。第二是因、缘、果。第三是理、事。这就不容易了!你从这八个方面观察清楚,而且这个观察的时间是一刹那。这是什么?你对於一切现相粗知,粗浅的知识。深入一层,这八个里面每个字又有八个,八八六十四!体里面有体相用,体里头有因缘果,体里面有事有理;相里头有体相用,相里头有因缘果,相里头也有事也有理,每个字里头有八个。这是什么?你看东西很深入了,深入一层。你比凡夫确实是高明,凡夫只看表面,表面是八方面,你深入一层,六十四面。这六十四面里头,每一面里头又有八个,其深无底。什么人才看得透彻(透彻是没有边际,深广无际)?如来果地。
我们听了这个话,对於佛菩萨才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我们差太远,不要说一层深入我们做不到,表面这八面我们都见不到。佛说我们愚痴,我们同意了,我承认,我是愚痴,哪里能跟他们比!最低的比,起码的比,起码的人家看六十四面,你不明了,你不知道佛法的深妙!我们常常赞叹博大精深,我们听的耳熟,自己也会说,究竟博大精深在哪里,不知道!什么地方博大?什么地方精深?不知道!初浅的介绍我们体会到少分,真的是博大精深。所以,「於诸行遍了知故」,这还得了!法身菩萨入这个境界,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知道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法身菩萨,再往上去就是佛。所以佛才究竟明了,这地方讲「遍了知故」,这是讲究竟佛果。
现在读经的人少,讲经的人更少,有机缘听到佛法的也不多,所以世人对於佛法误会很深。我们算是入了门,入门的人应当有义务、有责任把佛法介绍给大家。你看这么好的东西,真的是叫宝!法宝,世间什么样的珍宝都比不上。这个法宝我们如果要得到,它是真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不但眼前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处事待人接物问题,这叫鸡毛蒜皮,小问题。大的问题,是生死的问题解决了,烦恼的问题解决了,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真相明了了,这个大事!怎么能不学?怎么能不认真的去学习?你不肯学习,对这个没有兴趣,你是对这门东西无知,你不识货,世出世法没办法相比的,宝!怎么能不要?这叫真智慧,真实智慧。
第二句讲,「於彼相应烦恼断得作证故」,相应是与心相应,这是《瑜伽师地论》的。《瑜伽师地论》是相宗最主要的一部经典,与八识相应。我们知道唯识经论里面讲烦恼,把烦恼归纳,归纳到最后,二十六个;根本烦恼六个,大随烦恼八个,中随烦恼二个,小随烦恼十个,总共是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个烦恼与八识相应,但是每一识里面配的多少不一样。第六意识是圆满的,二十六个统统具足,不但二十六个统统具足,五十一个心所法,第六意识也是全部具足。在法身菩萨、如来果地,他们真的断尽了,断尽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像在《华严》、《法华》里面讲的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烦恼确实没有了,变成智慧了。你要问怎么转的?我简单的告诉你,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转过来了。
我们有时候也做到,为什么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保不住。这一念确实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第二念又起来了,真的叫无常,保不住。能保住就叫定,保不住不叫定,叫舍受。五种受里面,苦乐忧喜舍,叫舍受,暂时舍了,接著它又起现行,这是凡夫境界。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讲修行,修行并没有一定的形象,真修行要著重於实质,那就是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懂得不执著、不分别。高级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说老实话,我们六道凡夫是根本做不到,你要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圆教初住菩萨,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我们现在能做到不执著、不分别,相似位了,不是真的,是相似。要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看得惯,不要执著。学什么?自在、随缘。
知道我们人的一生当中,什么最重要?修自己的清净心最重要。你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真心,分别、执著统统把它破坏了。你有分别执著,你心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正觉没有、慈悲也没有了;只要一有分别执著,你的菩提心全破了。全破了那个心叫轮回心,无论你做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行善,六道里面三善道,你作恶,六道里头三恶道,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六道,你一定要懂得、练习,我不执著,我不分别,我看什么都好。
最平常的,饮食!过去我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给我讲过几次,我的印象很深刻。广洽法师,因为弘一法师常常提到他,老朋友,在一生当中的知交,难得,老朋友。所以,我们知道有广洽是在弘一大师文章里面看到。我到新加坡,难得,跟他老人家见了面,也非常欢喜。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弘一大师有几次到新加坡,都住在广洽法师的道场,他道场不大,小庙。我们现在在新加坡也建立一个净宗学会,跟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五分钟,隔一条马路,就到他的小庙,我去参观过。
弘一法师到新加坡,他的旅行我们知道,他不喜欢很多人去接他,要是很多很多人去欢迎、欢送,他不去了。一生喜欢清净。那时候没有飞机,坐船,下了船之后,一两个人去接他,跟大众见面都在小庙里头;离开送他,也只有一两个人,他不让人接送,清净,永远保持清净。吃饭一点都不讲究,那就是什么?不分别、不执著他做了功夫。人家说:法师,这菜太咸了。他笑笑:好,很好,咸有咸的味道!不拒绝。太淡了。好,淡有淡的味道。从来没有说哪样东西不好吃,只要你供养他的,你去看他,都吃得很欢喜,没有挑剔。
他的身体从年轻的时候就不是很好,在我们现在来讲,可能是缺少运动。他是个读书人,身体一直都不很好,在我们现在讲,饮食起居他也不重视,所以他老人家走的时候,六十多一点,他就走了。虽然住世时间不长,他在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非常值得人敬佩,那就是他是真干!诸位都晓得,他是花花公子出身,花花公子到最后回头是岸,能够持戒、念佛、真干,这种人在历史上都不多。所以,这种都是显示给大家作证,他烦恼没有了,所以他能转境界。确确实实,有烦恼转不了境界,没有烦恼能转境界。
非常明显的,这是我们一般人决定学不到的。在民国初年,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很多人称他作金山活佛。我看过他一些故事,最早我在台湾看到是煮云法师写的。煮云法师跟他没见过面,到处打听,他喜欢打听,遇到凡是在镇江金山寺住过的,他一定向他请教:你知不知道金山活佛过去这些神通的故事?他听了之后就记下来,写了一本书。以后还有一位法师,名字我一下想不起来,也写了一本,这个法师跟金山活佛在一起住过,对他的事情了解得比较正确。他那是真断尽了,真的是烦恼断尽了。金山活佛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从来不洗的,邋邋遢遢,破破烂烂,就像济公活佛差不多,是这一类的人物。一生没有洗过澡,也没有第二件衣服换,身上什么也没有。人家供养他的钞票,他怎么样?他把它吃掉。你看我们一般讲钞票,每个人摸,多少细菌,他把它吃掉。天天到外面游荡,真的度化不少众生,达官贵人他认识的很多。确确实实他有能力,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我想起这位法师,乐观法师,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住过。我那时候知道这一桩事情,没有在意,要是现在乐观在,我一定要请乐观给我们讲讲妙善法师的故事。乐观法师最初见面的时候,他很年轻,看到这个和尚不守规矩、不持戒,很轻慢,就有点瞧不起。结果妙善法师跟大家谈话的时候,就把他心里的念头讲出来,他就吓到:我心里想的他怎么知道!以后慢慢知道,他真有神通,你起心动念他知道,你想做什么他都晓得,说法契机。给人治病,治病也很奇怪,跟济公一样,用什么药给他吃?身上脏东西搓一搓、捏一捏,给人吃。你闻闻看,异香,真的把你的病治好了。金山活佛好像是《神异录》,我们也曾经念过,确实知道过去未来,示现的是疯疯癫癫的。这都是属於示现作证,他能转境界,他不被境界转。经常地上那些垃圾他捡来吃,最奇怪的是破铜烂铁他捡起来也吃掉了,近代人!他往生的时候好像是抗战的时候,抗战的时候他在缅甸,往生的时候在缅甸。这就是真正得心善解脱的样子,这是第二个现相。
第三个「烦恼断已,於一切处,离爱住故」,爱住就是讲贪瞋痴,他没有了。下面引用的,「经云,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至,而今得至」,这个利益就太殊胜了。我们读这个经文,知道这个道理、这桩事情,我们对於阿难集结经典是毫无疑问,这怀疑就断了。对祖师大德的翻译,我们也不会有疑问:他有没有翻译错?为什么?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人有福报,梵文经典传到中国,翻成中文。当时这些翻译的三藏法师,最低的果位都是三果圣人,都是修行证果之人,不是凡人,他怎么会翻错!我们今天翻译确实没有把握,为什么?你是凡夫,你烦恼没断,你习气没有断,你智慧没有开;换句话说,肯定翻错。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能不能解如来真实义?得到烦恼断、智慧开,修行证果。
所以在这一点,李老师常说,外国就比不上中国,中国祖师大德里头,有这么多诸佛菩萨再来的,真正修行证果的。现在佛法也传到外国,也翻成外国文,外国文的经典跟中国文的经典不能比。我们今天讲是文化不相同,在佛法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这是不能不知道。所以你真正得心解脱、慧解脱,心解脱,要断烦恼,慧解脱,要破所知障。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两种障碍除掉,得大自在!我们常说福慧增长,这个地方跟我们讲福慧自然。你看,「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这个话很少人懂,你过去没有听到的,现在听到了。这个话怎么说?
我们中国历史上所记载,智者大师,学佛人都知道,天台家的祖师。天台大师当年在世,读《法华经》,读经入定了,不是现在听讲打瞌睡,他入定了。经上记载得很清楚这一段故事,他读到「药王品」,读「药王品」,读到这一段他老人家入定了。出定之后他告诉大家,他在定中见到世尊在灵鹫山还在讲《法华经》,他说「法华一会,至今未散」;换句话说,他入定的时候,定里面我们晓得没有时间,定里面没有空间。这就是现在外国人所研究得到的资讯,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等於零,时间等於零,没有时空。所以他亲见灵山一会,「昔所未闻,而今得闻」。烦恼障尽了,就得定,所知障尽了,就开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你都能参与,亲身参与,昔所未见,而今得见,昔所未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至」,不至就是你没有达到,就是你没有证到这个境界,现在你统统能够证得,你想想看这个多殊胜!
由此可知,你会学佛,你会学了,真正学什么?断烦恼、破所知障。章嘉大师当年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破所知障,放得下是破烦恼障。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舍,舍后面就有得。得的是什么?「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你就得到了!所以他下面有解释,「释曰」,这是解释,「心善解脱,即灭定障」,定障没有了,「慧善解脱,即脱智障」,即脱就是脱离,智障是所知障,「二障既除,翛然无系,故名解脱」。「涅盘下经重复问起,以显前义谓心定有贪等,则不可脱」,这不是不须脱,是不可脱,这要特别注意,「定无贪等,即不须脱,欲明相有性无,此二无碍,方名解脱」,这是大菩萨的境界,这是什么?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真实的果位,相对的法门是相似的果位,是六道十法界,没有脱离十法界;换句话说,它是相对的,脱离十法界,那叫真解脱。
我们读了这些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解释,我们应当要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知道怎样修。修的方法,佛教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六个方法、六个纲领,我们大乘法里面称为六波罗蜜,菩萨日常生活、修行六个大纲。你要真干!处众,跟大众相处,佛给我们讲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修什么?就是这十条。十条,六度是自修,四摄是处事待人接物,圆圆满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自利利他,所以圆满功德。四摄六度每个人都知道,你不会做,你没有用上,从来没有用上,很可惜。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看《疏》,《钞》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我想同学们自己去看就可以,我会把大意跟诸位介绍出来。《疏》里面接著介绍「明行」,这个字在我们《纂要》本子里面,它是木刻版本,你看它在右上角圈了个圈,这是念去声,去声念「恨」。念「恨」当动词讲,换句话说,就是行为,我们今天讲行为,这是动词,不是名词;如果念行,这是名词,这个地方是动词。「言明行者,即般若德」,这一句讲的是般若,前面讲解脱,解脱、般若,还有一个法身,三德!法身在哪里?法身在前面一首偈;前面一首偈,我、我所空寂,显法身德。
我在讲经的时候,过去也说过多次,我们的心里面离妄想、分别、执著,心跟太空,现在讲太空,佛法里讲法界,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虚空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只要你离妄想、分别、执著,虚空法界是心,自心相。刹土、众生,虚空法界里面无量无边的星系、星球,星系、星球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是什么?是自身相,法身。法性遍虚空法界,法身也遍虚空法界,法性没有形相,法身有形相,显示法性、法身里面具足这三德,解脱德、般若德。这是把「明行」表的意思说出来了,三德之一。
下面,「若作明行足释」,明行足是佛的十种德号里面的一种。如果把它解释为「明行足」,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明行达到了圆满。这样解释,就不是般若德,是什么?是「禅慧德」。这是我们要明了的,就是此地经文里面讲的明行,不是禅慧德,它是般若德,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十号之一来看,这样就清楚了。
下面他引用「瑜伽三十八」,《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八卷,「明谓三明,行谓止观二品」,这个解释就清楚了。佛家讲三明六通,菩萨讲六通,如来果地上不讲六通讲三明。由此可知,六通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就叫明。六通里面特别提出三条,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漏尽,漏是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了。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等觉菩萨无明烦恼还有一品没有断尽,所以他不能叫明。如来果地上统统断尽了,断尽了称明。所以「三明」里头用天眼、他心、漏尽来做代表,实际上就是六通达到究竟圆满,这称之为明。
行,止观。止观我们大家都晓得,大乘法里面的修行两大纲领,止观就是禅定。禅定的意思,六祖大师依《金刚般若》的义理来跟我们解释,如如不动是定,了了分明是观。《金刚经》上讲「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是禅定,所以禅慧跟般若的意思不一样,那是禅慧,所以止观是属於禅慧。六祖一生用的功夫,他的下手之处就是《金刚经》末后这两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能够落实在他的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真正修禅。了了分明,从定开慧,慧开了,起作用了,叫照见,观就是照见。我们念《心经》,《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称「观自在」,是讲菩萨自己修行成就;讲「观世音」,是讲菩萨观察这个世间一切苦难众生的音声,他听到了,他看到了,看叫观,听也叫观。为什么?他没有通过妄想分别执著,都叫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叫观,用一个字,而不用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属於意识里头的。转识成智都用观,不仅眼观,耳也是观,鼻、舌、身、意都是观。观就自在,见闻觉知不自在,因为你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会自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叫观,你就得大自在了。
「照见五蕴皆空」,《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五蕴皆空是诸法实相。就像《金刚经》上讲的,五蕴是什么?「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凡夫不知道,执著以为是真的,在这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造成了大错特错。菩萨知道这是梦幻泡影,所以菩萨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个得大自在。果,果是对世间人所讲的,「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统统没有。告诉你什么?告诉你苦乐忧喜舍都没有,这是你自己真正得度了。从生死这个岸度到大涅盘的彼岸,大涅盘的彼岸里头觅生死了不可得,觅烦恼、菩提也了不可得;到那个地方不但世法没有了,佛法也没有了,世法佛法也了不可得。为什么?这就是今天科学家讲,在某种条件之下,一切诸法等於零,就入这个境界,这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回归到零。
零与十法界依正庄严妨不妨碍,它又不妨碍,这像什么?就像我们今天看的电视萤光幕一样。零是什么?零就是萤光幕,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萤幕里面现的影像。影像跟萤光幕冲不冲突?不起冲突。萤光幕是零,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森罗万象,森罗万象跟零绝对不起冲突。只要你不执著,萤光幕里面森罗万象都是等於零;你要一执著,你把萤光幕忘掉了,迷失了,你注意力完全在现相的变化,我们凡夫错就错在这里。菩萨高明,他高明在他晓得萤幕里面的现相是虚妄的,凡所现相皆是虚妄。什么东西是真的?能现相的萤光幕是真的。萤光幕什么都没有,不现相的时候没有,现相的时候也没有。为什么?它没有染著。我们把电源一关,萤光幕上就没有了,不落痕迹。所以,我们用心,要用真心,真心就是萤光幕,碍不碍十法界依正庄严?不妨碍。一天到晚在这里面,一尘不染,禅宗古大德常讲,「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们拿萤幕跟里面的现相,你就明白了。电视开二十四小时,一天开到晚,里面千变万化,电视萤幕有没有沾染一点点?丝毫没有沾染。这不沾染的,真心;现相的,妄心。再跟你讲,真妄不二,真不妨碍妄,妄也不妨碍真。
我过去也曾经有一度,好像是在台北华藏图书馆讲经的时候,我教人看电视修行。你要会看,会看,看电视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会看!不会看,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傻瓜一个。什么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一切法,任何一法你要是会,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古大德勘验学人常常问「你会么」,这个话意思深长,只要你会!真会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要不会,处处成障。你念《华严经》,你听《华严经》,你不会,你不会念、不会看、不会听,念多了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听到别人言行跟经上讲的不大对,你生烦恼,你起烦恼障,那你不会!不会全是障碍,会了,全是《大方广佛华严》,全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会不会怎么形成的?这首偈讲得很好,你贪瞋痴没断,你就不会。为什么?你心没解脱。於一切法,你分别、执著,你慧没有解脱。我们还是用电视萤幕,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你常常看电视萤幕上画面,电视萤幕比喻讲那是真的,永恒不变;画面是假的,为什么?生灭无常。你看,真的跟假的是在一起,没有离开,真妄和合,真妄是一不是二,妙,妙在此地。你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就叫佛菩萨;不知道事实真相,迷在相里头,凡夫!凡夫认假不认真。佛菩萨才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假不碍真,真不碍假,真假是一不是二。这个高明,高明极了!会学就要这些地方学,学的什么?学的要应用在生活上,你的生活怎么不快乐,怎么不幸福!今天家里没有米煮饭了,穷到这样子,快乐!决定不生烦恼,决定不受世间贫富贵贱的影响,丝毫没有,我说那是幻相。日常生活所需随手拈来,这个情形就像澳洲中央地带的土著,你们看《旷野的声音》报告里头,你就看出来,真自在,随手拈来!
此地讲的「三明」,跟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不一样。它这个地方讲的三明,第一是「菩萨明」,第二是「佛明」,第三是「无明明」。大师有解释,「菩萨明者,即是般若波罗蜜,佛明者,即是佛眼」,这个地方要注意到,说佛眼,五眼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圆明」,成佛眼。「无明明者,即毕竟空,然皆般若因果,理智异耳」,实在讲这三个明是一桩事情,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一个得到,三个都具足。是从「般若」因上讲、果上讲、理上讲,所以有三个意思。菩萨明是从因上讲,佛明是从果上讲,无明明是从理跟智上讲,统统是「般若」所说的。
「般若」讲的毕竟空,确确实实是诸法实相,你要真正能有少分体会,你这一生生活得就非常快乐、非常幸福。你要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这一生,你就是今天讲贵为天子,古时候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快不快乐?不快乐。有没有幸福?没有。现在是贵为总统、贵为部长,拥有亿万财富,他快不快乐?不快乐,他不幸福,而且还很容易再造罪业,《地藏经》上讲,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一生寿命不长,死了之后,麻烦可大了!佛天天劝告,奈何世人不听,不能奉行。这个经上讲的是究竟圆满,你知道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相,《大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话!
真正修行人,契入境界的时候,世尊这几句话就是他修学的中心纲领。在哪里修?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法,包括自己的身,包括自己的心,心就是念头,念头不是真心,就是我们今天拿影像跟电视萤幕来讲,念头还是影像,不是这个萤幕。为什么?念头有生灭,电视萤光幕没有生灭;念头是动的,萤幕是静的。我们的身、我们的心都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无所有,都是毕竟空、不可得,这一定要知道。无所有,你以为有,你就错了;不可得,你一定要得,那你就苦死了;毕竟空,你以为它不空,你以为它实有,全都错了,你看错了,你想错了。看错、想错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造业了;看错、想错是迷惑,分别执著就造业,你造业你怎么能脱离果报!
佛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九法界,他也起心动念,他也分别执著,难道他不造业吗?他真的不造业。为什么?他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很透彻,所以说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做等於没有做,没有做等於在做,这个话不懂!做是什么?跟大家一样,现的现相在做,他到十法界来,当然他要示现,现相,这是示现的。像释迦牟尼佛,他也示现个人身,他也有父母,示现八相成道,这是示相。但是他没有忘了真性,就好像我们看萤幕一样,他知道他跟萤光幕的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相是幻相,性是真性!真性里头没有相,能现一切相,虽现一切相,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他那种分别执著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众生没有觉悟,不了解事实真相,众生要都觉悟了,佛就不现相,佛也没法说了。
你还没有觉悟,他给你现相;你虽然觉悟,没有圆满,他也给你现相,达到究竟圆满的时候叫常寂光土,常寂光土里头没有相。就好像我们看电视把电源断掉,剩下来就是萤光幕,萤光幕就是常寂光,没有现相,这是真如,这是本性。不但没有恶,善也没有,是非、真妄、善恶统统都没有。悟入境界的人,我们在禅宗语录读到,祖师说你那个境界说来我听听,「说似一法即不中」,说不出来,无论说什么都没有办法说到恰到好处。老师听了点点头,给他印证。确实,能说得出的是相对的。你譬如说大,大跟小是一对;说长,长跟短;说天,天跟地;说人,人跟物;说我,我跟他,它总是相对的。所以你想想,离开一切相对之法,你说一句给我听听看,说不出来了;相对就不是真的。离开生灭法,你说一句来给我听听看,说不出来;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的。现在科学家证实了,连虚空都是生灭法,生灭法就叫做有为法,这我们要晓得。
注解里面再说,这里讲的明行足,这是足的意思。「足有二义」,第一是「脚足义,约因」,第二是「圆足义,约果,此文略无」,这是解释明行足。通常讲明行足,足是圆满的意思,满足。脚足的意思,从因上讲,这是你起步走了,要用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的,真干!真干是因,圆足是果。你要不真干,没有办法契入境界。我们就是讲念佛往生,你也得真干,你不真干,去不了。真正求往生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修学最重要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你懂不懂?我现在不问你能不能做到,先问你懂不懂?你不懂你怎么会做?你盲修瞎练。哪一个盲修瞎练会成功的?这八个字的意思你要懂!
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我们讲过太多遍了。这些年来,大概最近十几年,我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说明菩提心,这十个字你统统具足,发菩提心。我们起心动念与真诚相不相应?与清净相不相应?与平等相不相应?与正觉相不相应?与慈悲相不相应?你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你的心虚伪、虚假,你的心染污,你的心不平,你的心愚痴,你的心自私自利;换句话说,发菩提心没有。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所以你要懂得,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说得没错,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你一生一句佛号没念过,临命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什么人?具足菩提心的人!你可不能误会。《无量寿经》里面,你看看「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不是讲得很清楚吗?没骗你!你自己疏忽了、看错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能怪佛。
用心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用这种心对人,别人对我用什么心不要去管他。为什么?他是凡夫,他是搞六道的。我现在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我要不用真心就去不了,不相应!念佛堂里头一天念二十四小时,念个几十年不中断,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我跟你讲老实话。具足菩提心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人要做好人,不要做恶人,好人处处与人方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处处障碍别人,处处给别人不方便,这个人不能往生;《古兰经》里面这种人不能生到天国。修行不听经、不读经、不明理,都是属於盲修瞎练,都是属於迷信。日常生活当中,自己要认真反省,每一天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怎么得了!
真修行,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在什么地方修功夫最容易得力?在人事上,处事待人接物。世间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我们讲到八苦,八苦里头最苦的是「怨憎会」,冤家对头常常碰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找麻烦,这么多人看不惯你、看不顺眼你?过去无量劫中结的怨。老子所说的,「和大怨,必有余怨」,当时我们是发生冲突,经过人家调解,化解了;事情是化解了,心里面的忿恨没化解。心里面的忿恨这是业,业会带得去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冤业会跟著你生生世世,遇到缘,又碰到了,又碰到它就起现行,就这么回事情。所以鸡毛蒜皮的小事会引起很大冲突,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的怨恨,没有化解掉。化解阿赖耶识里面的业习种子,要靠智慧;定功是伏住,不能化解,慧开了之后,化解了。就是现前要害我、要杀我、要把我整死,我对他一点怨恨心没有。这是什么?这是你内心里面多生多劫的宿怨化解了。这个我们自己值得庆幸,修行毕竟是有点功夫了,功夫就从这个地方看。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我也常常引用《八大人觉经》上,「不念旧恶」,这是讲这一生当中,过去他对我不好,不把它放在心上。「不憎恶人」,看到现在很多造作罪业、作恶的人,没有瞋恚心,看到他们不生瞋恚心。我还加了一句话,「不说他过」,绝不说别人的过失。「和平立至」,现在我们不是求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吗?冲突真的会化解,和平马上就会来,就会落实。我在很多国际和平会议里头,我都说这四句,「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不说人过,和平立至」,我讲这十六个字。
我们自己修行,你说有没有把握往生?我肯定跟大家说,我往生有把握,靠得住!我凭什么?是不是我的佛号念多了?不是。展开《无量寿经》、大乘经典的时候,我跟经上讲的相应,凭这个。大乘经教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我拿到了这个保证书,你们保证书没有拿到。不是说经本在你手上你就拿到,这不算,你的心跟它相应就拿到,心不相应,你没拿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有没有做到?我跟你说我做到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做到了,这是《无量寿经》教给我们往生重要纲领,「发菩提心」,我这一句做到了。下面「一向专念」,那就轻而易举。最难的是上面这一句「发菩提心」,你要真心待人!就是你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处事待人接物。人家用的是完全是相反,我们明了,我还是用真诚;人家相反,他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我虽有慈悲心,我帮不了他。为什么?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不是不慈悲,我天天都在讲。
虽然天天都在讲经,很多人,我听说、我也知道,「法师今天在讲经,那是讲某个人的,不是讲我的」,你说有什么法子!所以我曾经讲过,哪个人直下承当,他得利益。这种错会意思的,不是你们现前几个人,自古以来就有。我年轻时候跟李老师学教,我跟李老师的时候三十岁。我们同学当中,「今天老师骂人,骂某个人的,那是讲某人的,不是讲我的」。老师是不是讲那个人?未必!有些听众听到老师今天骂人,「老师今天又骂我了」,好,他得利益。为什么?这种人听经叫直下承当。他天天来接受教训,天天反省,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他有成就。凡是嬉皮笑脸,「今天老师讲别人,讲那个人、讲那个人」,与自己不相干,他听一辈子经,一句也没听进去。为什么?他都是讲别人,都不是讲我的。
我曾经跟诸位说过,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成佛,就是善财童子把佛陀的教诲是字字句句都是教我的,与别人都不相干,他一生成佛了。不但是佛菩萨字字句句教我,所有一切众生,我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全是教我的。所以他不要等来生,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一生就圆满菩提。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无数无等伦,世间诸因量,求过不可得」,注解里头跟我前面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