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卍续藏第22册No.0428阿弥陀经疏钞撷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8-7 09:00
標題:
卍续藏第22册No.0428阿弥陀经疏钞撷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28 阿弥陀经疏钞撷》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28 阿弥陀经疏钞撷
?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28 阿弥陀经疏钞撷
No. 428-A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撷叙
呜呼。人生如梦。转瞬皆虚。富贵等于浮云。功名同于朝露。当年恩爱。顿入垄邱。尘世繁华。倏归樵牧。而况茫茫孽海。尽沉地狱泥犁。漠漠泉台。难避森罗铁面。冤魂对簿。则刀山剑树。岂是空谈。随业受生。则马腹驴胎。皆为恶趣。唯西方阿弥陀佛。发宏誓愿。起慈悲心。接引众生。同游乐国。无量边光明遍覆。不思议功德庄严。珠网丽空。瑶林界道。耀楼台之金碧。宝地光华。映池水之青黄。轮莲香洁。乐音嘹喨。华雨缤纷。演和雅之禽声。无非佛法。听铿锵之风韵。即是道心。此则净业之道场。亦弥陀之愿力也。而生斯土者。专一持名。九品咸登于彼岸。哀怜灭罪。十念亦证于无生。感化佛之来迎。胜余门之学道。如帆扬顺水。得迅达于利津。似石载大舟。免沉沦于苦海。如斯便捷。切勿迟疑。(槐廷)鬓染霜华。途愁日暮。深惧披毛带角。挽救无从。欲求脱垢离尘。进修宜力。弥陀一卷。得度慈航。佛号千声。可通觉路。贪嗔痴从前诸恶。永劫难消。信行愿今后奉持。资粮具足。谨申夙志。敢告同心。
同治六年岁在丁卯二月乐净居士徐槐廷谨识时年六十有九
例言是经弥陀愿力。释迦赞扬。其中先后段落。自有妙绪可寻。兹仿梁昭明金刚经之例。定为十二分。每分标立名目。将各分要义。注明于下。条分缕析。开卷了然。是经分四大段读。第一段。总提依正二报。(二分)先明依报。(三四五分)次明正报。(六分)以四番庄严结之。言乐土之胜妙也。第二段。就往生说。先言已生。(七分)次言未生。(八分)以发愿生彼结之。言往生之宜发愿也。第三段。就经文说。先言诸佛共赞。(九分)次言诸佛护念。(十分)以信受发愿结之。言闻经之宜生信也。第四段。佛佛互赞难事。(十一分)以难信劝深信。总结全经。言众生之宜断疑生信。感报佛恩也。闻必发愿。愿必先信。层层劝导。一片慈心。细意推寻。意味无尽。是经以佛土为标准。以信愿为入门。以持名为实行。以往生为徴应。以经文为教法。标提处用方圈□。入门处用连圈○。实行处用双圈◎。徴应处用双点丶丶。教法处用连尖△。以醒眉目。弥陀疏钞。为莲池大师。主张净土。护持正法之书。广称博引。证据详明。共十万余言。最为该洽。滋撷其精华。分注于经文每句之下。俾易于观览。名之曰弥陀疏钞撷。读者庶无忘云栖嘉惠后学之至意焉。
乐净居士谨识法会众证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宝树莲池分第三天人供养分第四禽树演法分第五佛德无量分第六往生发愿分第七修持正行分第八同赞劝信分第九闻法信愿分第十互赞感发分第十一流通普度分第十二
No. 428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撷
云栖 莲池大师 疏钞
净业弟子 徐槐廷 撷
佛者即本师释迦牟尼也。此土释迦牟尼佛。说彼土阿弥陀佛。依正庄严。信愿往生之经也。此经本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今名什师改定。
法会众证分第一
此属序分。法会者说法而会也。众证者众所共证也。
○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
如是我闻。
如是者信顺之辞。我者阿难自谓。闻者言亲闻于佛也。智论云。佛涅槃时。示阿难言。一切经初。皆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国某地。盖遵佛遗敕也。
一时佛在舍卫国。
一时说经之时也。佛是释迦牟尼。舍卫国。波斯匿王所居。
祇树给孤独园。
祇陀。匿王太子也。树是祇陀手植。王之宰臣须达拿。赈济贫人。称给孤独长者。深重佛法。向祇陀买园。黄金布地。因建精舍。请佛说法也。
与大比邱僧。
与共也。比邱有三义。一乞士。二怖魔。三破恶。大者得道之深也。僧众也。
千二百五十人俱。
迦叶三人。一优楼频螺。有五百弟子。二伽耶。有三百弟子。三那提。有二百弟子。目连舍利二人。共有二百五十弟子。悉来归佛。共成此数。俱者合上共义。
皆是大阿罗汉。
初果至四果。皆声闻位。此是四果也。阿罗汉有三义。一应供。梵行已立。理应受供也。二杀贼。已断思惑。乱流悉殄也。三无生。生缘已尽。不受后有也。以有智无悲。不来尘世教度众生。故谓之自度汉。
众所知识。
德高望重。名满天下。众人共知共识。
长老舍利弗。
德长腊老之称。贯下十六尊宿。舍利此云鹙鹭。弗此云子。其母眼净如鹙鹭。连母得名。八岁登座。议论无双。七日之内。遍达佛法。故智慧第一。
摩诃目犍连。
摩诃此云大。目犍连此云采菽氏。姓也。名拘律陀。称大以别同族。佛升忉利。毒龙障佛。目连化身大小。龙惧遂服。故神通第一。
摩诃迦叶。
此云大龟氏。姓也。名毕钵罗。一云饮光。迦叶有三。亦称大以别之。迦叶年老不舍头陀。佛深赞其有头陀行。故头陀第一。
○按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密付于汝。遂传为第一祖。
摩诃迦旃延。
此云文饰。姓也。南天竺婆罗门族也。善分别义。敷衍教道。故论议第一。
摩诃拘絺罗。
此云大膝。从状得名。舍利弗舅。发愤精勤。得四辩才。触问能答。故答问第一。
离婆多。
此云星宿。从星乞子而生。心正故不颠倒。心定故不散乱。故无倒乱第一。
周利槃陀伽。
此云继道。其母于中路诞生。得继续于道故名。出家愚暗。久无所解。佛使诵笤帚二字。记一忘一。久之忽悟。垢尽惑除。得阿罗汉。
难陀。
此云善欢喜。难陀有三。阿难陀。孙陀罗难陀。兼此放牛难陀也。
阿难陀。
此云庆喜。佛之从弟。佛成道日诞生。举国欣庆故名。阿难侍佛二十五年。佛所说法。不忘一字。故多闻第一。
○迦叶传法于阿难。为第二祖。
罗睺罗。
此云覆障。能以手障蔽日月故名。佛之子也。积行而人不知。故密行第一。
憍梵波提。
此云牛呞。以过去世中。轻弄沙门故。乃因病得名。常居天上。诸天敬奉。故受天供养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
上三字此云不动。名也。下三字此云利根。姓也。先名后姓。别其余也。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颜色丽黑。而光耀也。
摩诃劫宾那。
此云房宿。祷房星而生。不假玑衡。通晓天象。故知星宿第一。
薄拘罗。
此云善容。颜貌端正。昔持不杀戒。九十一劫。寿不中夭。年百有六十。故寿命第一。
阿?楼?。
此云无贫。昔于饥世。曾以稷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资用充足。出家喜眠。佛说法时。昏睡不觉。佛呵责之。发愤精进。眼不交睫。失其双目。佛教修习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遂得天眼。故天眼第一。
如是等诸大弟子。
如是结上。等例余。大弟子即大比邱。大阿罗汉。
并诸菩萨摩诃。
承前言佛说此经。不但声闻与会。大士亦同闻也。菩萨此云觉有情。摩诃萨。言菩萨中之大菩萨也。
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吉祥。生时有光明满室。象生六牙诸瑞。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名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
此云无能胜。即弥勒菩萨也。弥勒此云慈氏姓也。阿逸多名也。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悲华经云。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即是慈隆即世。悲臻后劫。故无能胜。
干陀诃提菩萨。
此云不休息。行诸梵行。历恒沙劫。曾不休息。
常精进菩萨。
为一众生。久化不受。曾无一念弃舍故。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结上例余同前。
及释提桓因等。
承前言净土法门。不但诸圣与会。一切凡众。皆同闻也。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即帝释也。迦叶佛灭时。一女人发心修塔。三十二人佐之。今王忉利。统四方三十二天。故曰天主。等者等三十二。以及其余也。
无量诸天大众俱。
无量诸天者。统欲色无色天也。大众者。诸天而下。人及修罗。尽六道众生也。俱者结上文。上言与大比邱众俱。此言与诸菩萨诸天大众俱也。
佛土依正分第二
此总示依正二报。为全经提纲也。
○土是所依名依报。佛是能依名正报。初标土显依。二标主显正。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佛告者。佛自说也。法华则白毫放光。启一乘之教。维摩则毗耶示疾。开不二之谈。圆觉金刚。以及诸经。多因有问在先。然后佛为宣演。今经不然。良以末世众生。根钝障深。甚难解脱。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而自宣说也。独告舍利弗者。智慧第一故也。
从是西方。过万十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此标土显依也。是者指此界而言。娑婆极乐。均在华藏中第十三重。二土相望。过者从此向西。横亘而过也。一大千界。名一佛土。从娑婆世界。过佛土至十万亿。远之远也。然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盖净业已成。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一念即得往生。不须愁远也。极乐一云安乐。亦云安养极乐有四。一常寂光土。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是极果人所居。二实报庄严土。行真实法。感殊胜报。七宝庄严。是法身大士所居。三方便有余土。断四住惑。属方便道。无明未尽。名曰有余。是三乘圣人所居。四凡圣同居土。是四圣六凡所共居。今既曰菩萨声闻诸天大众。是同居土也。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此标主显正也。其字承上。土必有主。指能依之主曰佛。出本佛之号。曰阿弥陀。悲华经云。往昔劫中。有转轮王。名无诤念。发愿云。我修大乘。取于净土。终不愿于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界众生。无诸苦恼。我不得如是佛刹。不成正觉。今既果满。号阿弥陀。故现净土。又大本云。法藏比邱。于世自在王佛所。发无上意。广说四十八愿。若不尔者。誓不成佛。是时大地震动。天雨妙华。空中同声赞言。决定成佛。
今现在说法。
佛皆度生。指度生之轨曰说法。大云经云。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出无量光。言西方世界有国。名安乐。佛号无量寿。现在说法。则正当释迦说法时。弥陀亦在彼说法。故云现在说法。
宝树池莲分第三
以下明依报庄严。此言极乐世界水陆光华之胜也。
○初总示。二栏树。三宝池。四阶阁。五莲华。末总结。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此释所依之土。土名极乐。异于娑婆。应为详陈。使生欣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先总摄。后分解。众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名八苦。而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上善同处。则无冤憎会苦。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空照寂。则无五阴盛苦。诸乐即下支所说是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
此下明乐事也。
七重栏楯。
横曰栏。直曰楯。栏楯围于树外。
七重罗网。
罗网覆于树上。大本云。其网柔软。如兜罗绵。观经云。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
七重行树。
行树者。次第成行也。大本云。诸宝崖上。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行行相值。是为行树。七重者。一重栏网。围覆一重行树。重重相间。其数七也。
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四宝金银琉璃玻璃也。周匝围绕者。瑞相经云。无量宝网。皆以金缕珍珠。百千杂宝。庄严较饰。周匝四面。垂以金铃。光色华耀。罗覆树上。栏楯宝饰。例此可知。又大本云。七宝诸树。遍满世界。金根金茎。枝叶花果皆以金。名一宝。金根银茎。枝叶花果。亦分金银。名二宝。如是三宝四宝。乃至七宝。与此言四宝稍异。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结前例后。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
承上言。不但陆地庄严。即池水亦复胜妙也。大本云。内外左右。有诸浴池。犹如大海。七宝合成。又云。或黄金为池。或白银为池。或水晶琉璃为池。珊瑚琥珀为池。乃至七宝为池。七宝见下。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具八种功德。利益众生。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观经云。真金为渠。渠下皆杂色金刚。而为底沙。大本云。黄金池者。白银底沙。水晶池者。琉璃底沙。二宝为池。底沙亦二。乃至七宝。亦复如是。今止言金沙。省文也。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此言池外也。四边者。中为池水。周围四边为阶道也。离地为阶。坦途为道。金银等四宝也。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重屋曰楼。岑楼曰阁。此金银等七宝也。观经云。黄金地上。一一宝中。五百色光。其光如华。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大本云。阿弥陀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皆以七宝。菩萨所居。亦复如是。诸天及人。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至无量宝。华严云。危楼回带。阁道旁出。栋宇相承。窗闼交映。阶墀轩楹。种种满足。一切皆以七宝庄严。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
此言池中也。车轮言其形也。观经云。一一池有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大本云。众宝莲华。周遍世界。一一宝华。有无量百千亿叶。则华之大可知。如来藏经云。尔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道场。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华中化佛。各放百千光明。
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言其色也。不但举色。而言光者。彼土莲华。至为清洁。故有光也。大本云。青色青光。白色白光。元黄朱紫之色。其光亦然。炜煜焕烂。明耀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千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千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化百千光明。普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此言四色省文也。
微妙香洁。
言其德也。七宝所成为微。众佛化生为妙。清馨澹然为香。托质金沙为洁。彼国莲华。异于此土。
○六趣众生。求生净土。一弹指顷。莲华化生。下文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即生此莲华中也。修净土者。若念佛时。常想己身。在莲华中。结跏趺坐。佛在莲华中接引于我。然后一心持名。昔有二僧。作莲华开合想。遂得往生。况复加之一心持名。未有不生者。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结上栏网行树。池阁莲华。种种庄严。皆阿弥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行愿为功德。功德圆满为成就。法藏愿云。我作佛时。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化生。又云。我作佛时。我刹中自地以上。至于虚空。皆有宫殿楼阁。池流华树。悉以无量众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今来成佛。所愿悉皆成就。
天人供养分第四
此言极乐世界。天人供养之胜也。
○初天乐。二金地。三雨华。四供佛。五还国。六自适。末总结。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此言天乐也。大本云。第一四天王天。及诸天人。百千香华。百千音乐。以供养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于是第二忉利天王。欲界诸天。以至第七梵天。一切诸天。香华音乐。转相倍胜。观经云。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今人念佛。临终之日。天乐迎空。正以净土常作天乐故也。
黄金为地。
此蹑前起后。言黄金地上。不独耳闻天乐。亦且目睹天华也。黄金者。琉璃地上。间以黄金。观经云。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据此则黄金者。琉璃地面之庄严也。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此言黄金地上。常雨天华也。六时成昼。六时成夜。为一日。曼陀罗。天华名。白华也。大本云。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来供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又须菩提。善说般若。帝释散华。是知净土往生之众。一心不乱。则诸念不生。万法空寂。即是善说般若。感诸天何疑。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此言天所雨华。众生取以供佛也。菩萨而下。以至往生彼国初心凡夫。皆名众生。平旦清明之气为清旦。常者日日恒然。各者人人皆然。衣裓盛华之器。或言衣襟。他方者。自本国而他国也。十万亿佛。一佛一大千土。言广远也。供养者。大本言。诸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遍至十方无量世界。供养诸佛。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供具。若欲献华。则于空中化成华盖。势皆下向。以成供养。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食时晨斋时也。清旦至晨斋。为时至少。以至少时。供至多佛。明其速也。大本云。既供养已。忽然轻举。还至本国。犹在未食之前。
饭食经行。
承上食时。故次言食。言饭后自适也。大本云。诸往生者。其饭食时。银钵金钵。随意现前。百味饮食。充满其中。酸盐甘淡。各如所愿。食已自消。而无遗滓。或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适。食毕化去。时至复现。经行者。循环不断。食已而行。徜徉自适也。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结上天乐雨华等。种种庄严。皆阿弥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以香华等种种供具。欲往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又云。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欲食之时。宝钵之中。百味饮食。化现至前。今来成佛。所愿悉皆成就。
禽树演法分第五
此言极乐世界众生闻法之胜也。
○初化禽演法。二风树演法。末总结。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此下言化禽演法也。种种言非一。奇妙言异常。杂色言美观。
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此从多种中举一二也。白鹤孔雀鹦鹉。皆此土所贵。舍利即鹙鹭。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壳时。已有音声。共命二首一身。雪山有二头鸟是也。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彼国诸鸟。昼夜出音。优柔平中为和。正大谨严为雅。
其音演畅五根。
演张大也。畅条达也。五根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能生圣道为根。
五力。
即前五根增长。具有大力。
七菩提分。
即七觉支。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随分而用也。
八圣道分。
亦名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不依偏邪为正。能至涅槃为道。
如是等法。
上二十五品。及等余一切法。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雕铸塑绘名佛宝(常身尊特)。黄卷赤轴名法宝(教行理果)。比邱五众名僧宝(三贤十圣)。鸟能说法。能令闻者。系念三宝。正明其胜也。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
恐疑净土。何因而有畜生。不符法藏本愿。故复言之。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申明上意。愚痴暗蔽。生畜生趣。悭贪嫉姤。生饿鬼趣。十恶五逆。生地狱趣。名三恶道。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无饿鬼畜生。以至蜎蠕。明彼国原无恶道也。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三恶者。彼国非唯目所未睹。亦复耳所不闻。曾无三恶名字。况其有实乎。法藏愿云。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何况有实是也。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既无恶道。彼白鹤等何来彼国。良由佛欲法音。普周无间。不独以人说法。使彼鸟音。皆能说法。无处无时而不闻听。此则大神力之所变化。非真实有。观经云。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化为百宝色鸟是也。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此言风树演法也。风曰微音曰微妙。美之至也。行树罗网。皆是七宝。被以微风。互相敲叩。自然出微妙之音。宛如六律交畅。八音克谐。和雅之至。其音亦演畅根力觉道等法可知。不言者省文也。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经中但称妙音。其实意含说法。若非法音。何能使人系念三宝。大本云。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或作法音。是其证也。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结上化禽风树。种种庄严。皆阿弥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法藏愿云。我作佛时。我刹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者。自然得闻。又云。于佛法僧。信重恭敬。今来成佛。所愿悉皆成就。
佛德无量分第六
上明依报庄严。此明正报庄严。言阿弥陀佛。为万德之所成也。
○初光明无量。二寿命无量。三道成无量。四化伴无量。末总结。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此释主土之佛。佛号弥陀。其义广大。应为开阐。使生向慕。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
此言光明无量也。光明有二。自受用身。照真法界。名智光。他受用身。遍照大众名身光。又有常光者。常所显光。无放不放。如圆光一寻等是也。有放光者。或放眉间顶上口齿脐足之类是也。大本云。尔时阿弥陀佛。从其面门放无量光。又云。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
照十方国。
十方诸佛。顶中光明。至远照二百万世界。唯阿弥陀佛。照千万世界。无有穷尽。故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观经云。彼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无所障碍。
日虽有光。犹有所碍。唯佛之光明。通幽达冥。无能遮障隔碍。如须达老女。不愿见佛。避入深闺。佛光所及。垣壁俱彻。内外四方。恒与佛对是也。
是故号为阿弥陀。
弥陀之号。以光明故。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
此言寿命无量也。寿之所历。有长有短。今当减劫。寿仅百年。彼增劫时。亦止八万。纵轮王天帝诸佛住世。亦有限量。唯彼佛寿。至为久远。不局常数。
及其人民。
佛为法王。生彼国者。依佛学佛。有人民义。一心清净。莲华化生。不同质碍肉身。有老病死。故有寿命。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阿僧祇。此言无央数。劫此言世。倍之为无量无边。言佛及人民。寿命无量也。
故名阿弥陀。
弥陀之名。又以寿命故。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此言道成无量也。一大劫。成住坏空。各二十小劫。八十劫终。方成大劫。十劫十大劫也。阿弥陀佛。是法藏所成之佛。成佛以前因地。不但法藏一因。又有多种因。一法华经云。大通智胜如来时。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二悲华经云。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无诤念。时王发愿。过西方世界作佛。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三总持经云。无垢??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名比邱。总持诸经。广为说法。彼比邱者。今阿弥陀佛是。四贤劫经云。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五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无限量宝音。力宏经法。彼法师者。今阿弥陀佛是。六观佛三昧经云。空王佛时。有四比邱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彼第三比邱。今阿弥陀佛是。七无量印法门经云。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八一向出生菩萨经云。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复教化八千亿万那由他人。得不退转。彼太子者。今阿弥陀佛是。若其多劫多因。亦应无量。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此言化伴无量也。因声教而得悟。名声闻。通前三果言阿罗汉四果也。非算数者。言多也。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承上不独小乘。诸大乘菩萨。亦无量无边。不可算数也。华严云。如来所都。诸清净众。于中止住。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结上光明寿命成道化伴种种庄严。皆阿弥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法藏愿云。我作佛时。顶中光明。胜于日月百千万倍。又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欲计我年寿几千亿劫。无能知者。又大本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法藏时为国王。舍位出家发四十八愿。又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来成佛。所愿悉皆成就。
往生发愿分第七
上言佛土庄严。依正二报已明。下就往生者说。此言已生者。精进之多。劝人发愿也。
○初大众。二上首。三结劝。末申明。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
此下就往生者言。故先提明众生。统摄一切。言生者。往生也。
皆是阿鞞?致。
此言不论圣凡。但有生者。悉皆不退也。阿鞞?致。此云不退转。念佛之力。得依如来智海含润而生。故有进无退。十疑论云。有五因缘。故得不退。一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二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增进不退。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邪魔。内无烦恼。故不退。五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不退。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承上言生彼国者。岂唯不退。复有补处菩萨。超越殊胜也。补处者。止此一生。次超佛位。即等觉菩萨也。此土修行。千生万生。未有穷已。乃至证三果者。犹尚有生。阿罗汉虽断后有。不得成佛。今此唯余一生。次即补佛。前如护明。后如慈氏。菩萨之极位也。大本云。生彼国者。皆具三十二相。究竟深入妙法要义。皆当一生。遂补佛处。
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兼上不退补处两层言。大本云。佛告弥勒。此世界中。有七百二十亿菩萨生彼。菩萨如此。大众可知。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此第一重劝也。经中反覆。劝闻劝愿劝信。约有四重。首言众生闻者。是闻依正庄严胜妙功德之说。而发愿也。二言闻是说者。是闻一心持名决定往之说。而发愿也。三言闻是经者。是闻持名佛护不退菩提之说。而信受也。四言若有信者。是总结闻已深信。信有愿者。无一不生之说。而发愿也。信然后愿。愿然后行。信行愿三者。净土资粮具足。往生无疑。普贤颂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发愿。亦如此说。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申上发愿生彼意。如是者。如上所言声闻菩萨。乃至补处。皆上善人也。今得往生。即与俱会一处。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同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也。入如是胜会。故当发愿求生。
修持正行分第八
此言未生者。修行之易。劝人发愿也。是为一经正宗。
○初缘起。二正行。三感果。末结劝。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此言生彼国者。必多善多福也。但发声闻心。不发菩提心。为少善根。一心持名。悉回向菩提。为多善根。种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为少福德。一心持名。万德圆就。为多福德。因缘者。发起为因。助发为缘也。言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以持名为正行。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正所谓发菩提心。而为生彼国之大因缘也。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诵讽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是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此正为多善多福人也。有宿生善因者。大本云。世间前世为善。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一闻佛名。慈心喜悦。志意清净。毛发耸然。泪即出者是也。有今生善类者。华严云。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是也。又莲华九品。上该盛德菩萨。下及悠悠凡夫。乃至恶人等。但念佛者。俱得往生。是善男女。统利钝而言。
闻说阿弥陀佛。
此标念境也。彼佛万德成就。净土摄生。故以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为所念之境。况初学凡夫。障重业深。全资胜境。发我妙心。是四字佛名。实为修行要术。
执持名号。
此明念法也。执者不摇夺。持者不遗忘。持有数种。一明持。出声称念也。二默持。无声密念也。三半明半默持。微动唇舌念。咒家名金刚持是也。或记数持。或不记数持俱可。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毗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其名号。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按念佛分四种。一称名。即此经是也。二观像。设立尊像。注目观瞻是也。三观想。以我心目。想彼如来是也。四实相。即念自性天真之佛是也。然观像则像去还无。因成间断。观想则心粗境细。妙想难成。实相之佛。虽云本具。而众生障重。解悟者希。唯此持名一法。简要直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此克念期也。利根一日。钝根七日。中根或三四等日。而得不乱。此初学要期法。又利根七日。钝根一日。中根或五六等日。而能不乱。此久学炼习法。上二种。如七日未办。乃至多七。一一七中。咸分利钝。此长期克办法。又法藏云。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绝。必生我刹。观经下下品云。其人苦迫。不遑念佛。十声称佛等。则知一日至七。随日多少。但有定力。皆往生期。顾力行何如耳。
一心不乱。
言执持之极也。一心者。专注万德洪名之正境也。不乱者。不为贪嗔烦恼诸念之所杂乱也。如成具光明定意经所谓。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皆一其心者是也。又云。即寂照难思。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泯。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有何杂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指持名者。承上但能一心不乱。临终之时。佛必现前也。佛兼报化言。圣众兼菩萨声闻言。凡人命终。平生善恶。自然现前。如十恶五逆。地狱现前。悭贪嫉妒。饿鬼现前。乃至五戒十善。人天现前。今专念佛。一心不乱。则净念成就。清净心中。岂不佛现前乎。楞严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也。法藏愿云。我作佛时。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观经九品。或言阿弥陀佛。至行者前。或云至其人所。皆现前意。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此言终时。正暖尽识去时也。颠倒者。由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所谓颠倒也。乘此颠倒。三界七趣。随业受生。今既一心不乱。则内凝正念。外感佛迎。故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此言往生也。即得言其速也。智者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往生净土时也。大本谓上辈生者。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便于七宝池内。莲华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所居七宝宫宇。在虚空中。去佛为近。中辈生者。不能大修功德。而亦发菩提心。专念回向。命终生彼。功德智慧。次于中辈。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而亦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至十念。生彼宫宇。惟在于地。又次于中辈。观经又有九品往生。与三辈例。那先经云。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往生佛国。我不信是语。答云。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愚。因念佛故。不堕泥犁。而得往生。正复如是。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是利指上见佛往生言。此土修行。多劫沉沦。不能解脱。今以称名往生遂登不退。于众生大有利益。故佛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此第二重劝也。初言众生闻者。止得闻彼国庄严胜妙。故起愿乐。未知如何得生。今言一心持名。佛来接引。遂得生彼。如此易生。则愿当益切矣。
同赞劝信分第九
此言是经为诸佛所共赞。劝人生信也。
○初本佛赞。二他佛赞。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承上言不独我见是利。而说此言。亦十方诸佛。同见是利。而说此言也。赞称赞。叹感叹。修世间因曰利。修出世间因。曰功德之利。修出世间上上因。曰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弥陀功德。如上文所说种种庄严。及七日功成。一生不退。皆超越常情。故云不可思议。昔英法师。入净业道场。深入三昧。叹曰。自恨多年。空寻文疏。劳身心耳。何期念佛。不可思议。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
以下引诸佛赞者。见此净土法门。乃无量诸佛。异口同声之所赞叹。当深信不疑也。阿閦鞞此云不动。法身不动也。
须弥相佛。
须弥此云妙高。佛之相好。百福所成是为妙。菩萨莫及是为高。
大须弥佛。
佛德高广。如大须弥。
须弥光佛。
佛光远照。犹如须弥。映蔽众生。
妙音佛。
法音圆妙。说法称机。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如是等。多难悉举。恒河在西域。其沙极细。喻诸佛之多也。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其国所住本国也。各者佛佛皆然。左右为广。前后为长。遍覆者。极言舌相之广长也。小千中千大千。名三千。其实一大千也。一大千世界。即一佛土也。
说诚实言。
佛无妄语。故言诚实。明言之可信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东方诸佛。劝信是经也。称赞不可思议。连下十六字。此经原名也。护念者。念佛之人。佛力保护。令其安隐。佛心忆念。令其精进。故经云。念佛之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是也。此六方诸佛。告本国中语。释迦述之。以证己言也。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镫佛。
日照昼。月照夜。镫照日月所不及。普遍继续。无有穷尽。佛之大智犹是。
名闻光佛。
名称普遍。闻于十方。如日光照。无所不被。
大??肩佛。
肩喻荷担佛法。两肩发??。双照不昧。
须弥灯佛。
须弥为镫。照四天下。佛光远照如是。
无量精进佛。
无量有时无量。事无量二义。比常精进。更为深广。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南方诸佛。劝信是经也。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
与本佛同名。
无量相佛。
相好无尽。或三十二相。或八万四千相。
无量幢佛。
功德高显。喻之如幢。无量者广且多。
大光佛。
佛光映蔽一切。故云大。
大明佛。
佛以大智。破诸惑尽。如杲日当空。无所不照。
宝相佛。
相好殊特。如目相毫相胸相肉髻相。皆为宝相。
净光佛。
佛德清净发大光明。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西方诸佛。劝信是经也。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肩佛。
义同前。
最胜音佛。
佛音极好。一切音声不能及。
难沮佛。
佛证法身。得金刚不坏之体。烦恼横流。莫能冲荡。故难沮。
日生佛。
慧光普照。如日初生。
网明佛。
梵网千珠。光明洞彻。佛智如宝网。无所不照。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北方诸佛。劝信是经也。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
师子为百兽王。游行无畏。如佛为凡圣尊。自在无碍。
名闻佛。
释义同前。不言光者。表其德也。
名光佛。
名如日光。无所不被。
达摩佛。
此云法。令众生皆证法身故也。
法幢佛。
佛法高显如幢。人天宗仰。
持法佛。
善持妙法。流通三世。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下方诸佛。劝信是经也。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
佛音清净。无一染杂。
宿王佛。
月为宿王。一云即宿中王。佛胜一切如王也。
香上佛。
法身之香。普熏无量世界。是香之最上者。
香光佛。
诸恶净尽为香。灵明普照为光。其香发光也。
大焰肩佛。
同前。
杂色宝华严身佛。
积德累功。助显法身。如万种宝华。庄严色身也。
娑罗树王佛。
娑罗树极坚固。佛证法身。德不变易。为三界独尊。故曰树王。
宝华德佛。
佛德华贵。如宝华也。
见一切义佛。
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义亦无量。佛无不见。
如须弥山佛。
此以德言。佛德超绝。如须弥山。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上方诸佛。劝信是经也。以上六方佛赞。亦是阿弥陀佛本愿力。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十方诸佛。各于大众中。称我功德。故今成佛。如其所愿。
闻法信愿分第十
此言是经为诸佛所护念。劝人信受。以发愿也。
○初闻持。二信受。三随愿得生。末总结信愿。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题本十六字。此但徴下八字者。以不可思议功德。释迦所赞。其义已明。他佛所赞。增此八字。故徴其义。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
闻是经者。概上依正信愿持名往生言。闻即信义。受即愿义。持即行义。
及闻诸佛名者。
上六方佛名也。华严偈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则知闻佛名。大非易事。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佛护念。令不退也。阿此云无。耨多罗此云上。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觉。言无上正等正觉也。法藏愿云。闻我名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者。不取正觉。是佛之愿力如是。前云阿鞞?致。正此不退菩提义。但前言生彼国者。皆得不退。此言闻经闻佛。皆得不退。则不待往生彼国也。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此第三重劝也。上言持名得生以劝愿。此言不但得生。并于无上菩提。永不退转。以劝信。信者不疑。受者不忘。前六方佛。已劝当信是经。今复明言。当信我语。良以不愿由于不信。不信则起行无由。故佛于此经。重重劝信。诸佛所说。即诸佛同赞劝信语也。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上言信受。此言信已生愿也。已愿今愿当愿。该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也。欲生者。愿所欲也。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先言不退菩提。起下往生。
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此言有愿即得生也。已愿已生。佛说经之前。已有人求生彼国。而得生也。今愿今生。佛正住世时也。当愿当生。闻经已后。至今日后也。若者见往生者之甚多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此第四重劝也。从初至再。皆劝发愿求生。祇恐不信。故三劝信。此言过去现在未来。但有愿者。无一不生。方知愿力。如是广大。焉可不信。焉可不愿。故以信愿。总结上文。
互赞感发分第十一
此言佛佛互赞功德。劝人感发信心。求生净土也。
○初已赞诸佛。二诸佛赞已。末总结难事。以难信劝深信。收拾全部经旨。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此言已赞诸佛也。不曰弥陀。而曰诸佛。该弥陀在内。下言诸佛。亦弥陀与诸佛。同赞释迦也。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此言诸佛赞己也。佛佛互赞。以此念佛求生净土。不但释迦赞于祇园。诸佛赞于六方。又此佛彼佛。递相互赞。岂非超生脱死。最要法门。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
此以下诸佛言也。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本师佛号也。悲华经云。往昔劫中。有大臣宝海。愿于秽土。成就有情。今已果满。号释迦牟尼。甚难者。总下二难。惟佛行之。诚古今圣贤。无与等伦者。故曰希有。
能于娑婆国土。
娑婆此云堪忍。以此中众生。堪能忍受三毒烦恼轮回生死之苦。即释迦世尊。所主大千世界也。
五浊恶世。
五浊即下五者。以五事交扰。浑浊真性。譬之清水投以沙土。汩然浑浊。故云浊。恶世据释迦见世言。
劫浊。
人寿减至二万。即入劫浊。释迦世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当此浊中。众浊交凑。昏乱驳杂。故云浊。
见浊。
根尘既接。苦乐相乘。诸见纷扰。浑乱真性。故云浊。
烦恼浊。
贪嗔痴慢疑五者。逼乱心神。使真明不朗。故云浊。
众生浊。
揽众阴而生为众生。轮回六道。备受诸苦。故云浊。
命浊中。
依业所引。以息暖识三者为命根。当此减劫。不满百岁。而复泡沫风灯。尤为短促。故云浊。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言第一重难事也。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为时势所逼恼。内为惑障所萦缠。况乎身属四生。命存呼吸。是以欲洁偏污。求升反坠。乃于此中。永断无明。高超三界。而得无上菩提。是同火宅。独驭宝车。共溺爱河。卓登彼岸。是为自利功德不可思议也。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此言第二重难事也。难信之法。略举有十。今居秽土。闻彼国清净庄严。疑无此事一也。纵信彼国。又疑十方佛刹。皆可往生。何必定生极乐二也。纵信当生。又疑娑婆去极乐十万亿刹。云何极远。而得生彼三也。纵信不远。又疑凡夫罪深障重。云何遽得生彼国四也。纵信得生。又疑生此净土。必多种功德。云何但持名号。遂得往生五也。纵信持名。又疑持此名号。必历多劫乃克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生彼六也。纵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离胎卵湿化。云何彼国。悉是莲华七也。纵信莲生。又疑初心入道。多涉退缘。云何一生彼国。便得不退八也。纵信不退。又疑接引钝机众生。上智利根。不必生彼九也。纵信利根亦生。又疑他经。或说有佛。或说无佛。或有净土。或无净土十也。故难信。而曰一切世间。不但恶道难信。而人天或疑之。不但愚迷难信。而贤智或疑之。不但初机难信。而久修或疑之。不但凡夫难信。而二乘或疑之。今于此世。演说此法。是为利他功德不可思议也。以上皆诸佛赞释迦语。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此重述诸佛语。以申明之。见此二难。古佛不虚为赞辞。今佛非滥膺美誉也。得道之难有二。一谓善世得道。未足为难。今于恶世。二谓恶世得道。而成小果。犹未为难。今得无上菩提。是以难也。说法之难亦有二。一谓善世说法。未足为难。今于恶世。二谓恶世说法。而易信者。犹未为难。今说难信之法。是以难也。如来不惮劬劳。历备艰苦。为我等故。行难中难。一至于此。闻斯难者。皆当喜悲交集。感激涕零。勇猛精进。思报佛恩矣。
流通普度分第十二
此属流通分。以佛说法。普度一切众生也。
○初重举听众。二信受奉行。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邱。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
经初明众听法。终明众生受法也。独举舍利子者。以当机故。不言菩萨。摄比邱中故。一切世间。所该者众。阿修罗此云非天。等者等八部六道也。
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欢喜庆所闻。信受领所闻。作礼重所闻。去者退而修持也。闻而喜即信资。信而受即愿资。受而去即行资。首标如是。乃信顺之辞。今复未言信受。则知因信生愿。因愿起行。从初发心。次得往生。究竟成佛。皆资信力也。
○大本云。佛说此经已。无量众生。发无上正觉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法眼净。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果。八千万比邱。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芬芬而降。乃至阿迦腻吒天。皆作种种微妙供养。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撷(终)
弥陀经应验(附)
一诵经应验
智论云。有比邱诵弥陀经。命欲终时。语弟子言。阿弥陀佛。与诸大众。俱来迎我。后从火化。舌根不灰。色相自若。
宋唐世良。诵弥陀经十万遍。一日谓家人曰。佛来迎我。言已作礼坐逝。其夜有人梦西方异光。幡华缤纷。音乐嘹喨。空中声云。唐世良已生净土。
宋上虞民王珉。少时游猎。见巨蛇。推岩石毙之。蛇屡为祟。珉修忏念佛。经年蛇不能害。一日诵弥陀经合掌而化。
晋智仙法师。住白莲寺十三年。西向十念。十二时不暂废。一夕微疾。命观堂行人。诵弥陀经未终卷。安然坐脱。
宋释处谦。精修净土。一夕诵弥陀经毕。称赞净土。告众曰。吾以无生而生净土。如入禅定。奄然而化。
怀玉禅师。台州人。常坐不卧。精进念佛。诵弥陀经三十万遍。一日见西方圣众。多若恒沙。一擎银台。玉曰。吾一生精进。誓取金台。何为得此。银台遂隐。玉感激。倍复精进。三七日后。见佛满空中。乃谓弟子曰。金台来迎。吾生净土矣。含笑而逝。
元子华禅师。大历九年。于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六月忽得疾。夜闻香气乐音。空中告曰。粗乐已过。细乐续来。君当往生。良久念佛而化。异香连日不散。
唐大行禅师。入大藏得弥陀经。日夜诵咏。至三七日。睹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现前。僖宗闻其事。诏入内庭。号常精进菩萨。后琉璃地复见。即日命终。异香经夕。肉身不坏。
梁道珍法师。讲涅槃经。天监中忽见海上。数百人乘宝舫前迈问之。云往极乐国。因求附载。云师虽善讲涅槃。然未诵弥陀经。岂得同往。师遂诵弥陀经。及二万遍。将终见西方银台至。空中皎如白日。声云。法师当乘此台往生。时众咸闻天乐异香。数日犹未散。
一持名应验
晋慧远法师。居庐山。制莲华漏。六明念佛。澄心系念。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遍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及菩萨众。水流光明。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七日后。当生我国。至期端坐而逝。
少康法师。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劝人念佛。众见师念佛一声。口出一佛。至于十念。十佛次出。犹连珠。临终之日。口旋异光数道。奄然而逝。
礼部杨杰字次公。耽禅悦。晚年绘弥陀丈六尊像。随行观念。将终之日。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侍郎王古字敏仲。祖父七世。戒杀放生。古纂集诸经论。备陈往生净土要门。精勤念佛。数珠不去手。有僧神游净土。见侍郎与葛繁同在焉。
龙舒居士王日休。常修净业。布衣茹素。持戒甚严。作净土文劝世。将卒如常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邦人有梦二青衣。引公西行者。自是家家供事云。
唐邵彪。为诸生时。梦至一公府。主者问。汝知所以不第否。彪对不知。因使人引至一处。见大镬中。有蛤蜊作人语。呼彪名。彪怖。遂念阿弥陀佛。蛤蜊变黄雀飞去。彪后及第。官至安抚使。
元郑氏女。钱唐人。念佛无虚日。得疾闻空中曰。汝往生期至。不可怠惰。又见佛身金色。即奋起面西坐。请僧讽阿弥陀经。倏然而化。其女梦母报曰。吾已得生净土。
元末。张士诚攻湖州。江浙承相与战。擒四十人。囚槛送戮。夜宿西湖鸟窠寺。大猷谋禅师。徐步廊下。见师神观闲雅。持诵不辍。因求救拔。师教令至心念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中有三人。信受其语。念不绝口。天晓发囚。易枷锁。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系以绳。既而审鞫。知良民被虏者。遂得释。
唐张善和。屠牛为业。临终见群牛索命。于是大怖。唤其妻云。速延僧为我念佛。僧至谕云。临终恶相现者。但至心念佛。即得往生。和云。地狱至急。取香炉来。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专切念佛。未满十声。自言佛来迎我。即化去。
宋黄岩正等寺观公。畜鸲鹆。常念佛不绝。一日立化笼上。观公葬之。已而土出紫莲华一朵。从舌端而发。灵芝照律师为之赞。有立亡笼闭浑闲事。化紫莲华也太奇句。
No. 428-B 玉峰大师要语附
刺血写经
娑婆教主。在祇园会上。说出一卷阿弥陀经。六方恒沙诸佛。同声称赞。同为护念。复出广长之舌。遍覆大千世界。普劝众生。应当信受何哉。盖此经乃直显众生久迷之自性。大畅诸佛普度之本怀故也。故经云。将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百年。众生遇斯。皆可得度。若有众生。闻斯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古昆为此。述礼想仪。奉为日课。再欲将斯经典。广为人说。以报佛恩。舌钝心昏。不能满愿。岂不恨极。障深福薄。乃至如此。想在俗不遇此经。决不能发意出家。出家不仗此经。决不能死心念佛。此恩此德。难报难酬。是故每想刺血。书写此经。以自供奉。愧无忍力。不敢下手。直至同治癸酉。忽得舌病。经久不除。定是累生妄语之报。若不忏悔。必堕三途。因此发决定心。对释迦像前。敬刺舌血。书写阿弥陀经。又然臂香九炷。供养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六方世界。恒河沙数诸佛。发愿云。弟子古昆。见经中说。已发愿若已生。今发愿若今生。当发愿若当生。是故我今。至心发愿。
我得舌病难除灭 定是累生多妄说
发心书写弥陀经 为表至诚刺舌血
以此刺血之善因 忏除舌根诸恶业
愿我临欲命终时 下品莲华定得入
唯愿莲华速速开 早得如来广长舌
誓入娑婆恶世中 将此妙经细解说
随声出现妙庄严 普令见闻生欢悦
人人皆念阿弥陀 个个同生极乐国
仰愿彼佛及本师 并此经中六方佛
大慈大悲同证明 我愿如是无休歇
直显者。圆中钞云。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但举假名。全收实法。故曰一称嘉号。万德齐彰。是则依此经修。但以称佛名号。六字音声。而为所缘之境。无以观佛相好。以滥经宗。要解云。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8-7 09:01
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故彻悟云。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本遍一切。本含一切。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莲宗行者。当从者里信入。又云。深信切愿。专恳持名。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径路序所谓。一句弥陀。乃横绝迷源。直投觉海。至简易至直捷之大方便也。如上引证。皆直显之旨。愿持名者。同尽心焉。
有佛土颂
尝见学者。将一卷弥陀经。都说是自心本性。并无彼佛彼土。岂非拨境求心。斩头觅活。昆闻之不忍。遂述有佛土颂。以警童蒙。
大哉一卷小弥陀。佛字算有八十五。只见三心在厥中。敢云无佛宁非忤。
土字觅成二十一。遍寻性字无踪迹。分明有土是圆谈。不比小乘多说寂。
称名自慰
我称佛。不相同。全赖妄心显大功。平世安知兵有力。贼临始见将威风。
空妄想。乱如丝。不念弥陀那得知。心镜初磨诸影现。当知佛号妙难思。
称佛名。用珠算。转凡成圣功难判。欲求极乐速超生。只要朝朝数不乱。
口称佛。心必清。如人重魇闻呼声。因兹不怕心多乱。只怕口中断佛音。
莲宗初祖。念佛三昧序云。夫玄音之扣。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古昆所以每劝持名者。切莫怕妄想。嫌罪垢。而先求一心不乱。只要出音记数。毕命为期。佛一出音。珠一记数。尘累每销。滞情融朗。功愈胜矣。经云。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尘累每销。又云。散心称一声。皆已成佛道。即滞情融朗。岂有不令妄想。时时而轻。罪垢时时而减。一声佛一声相应。声声佛声声相应。亦此之谓欤。当知出音记数。毕命为期。纵未到一心不乱。信愿必然坚固。往生决定可期。不过品位暂低而已。故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奉告有缘之士。于持名时。只要令音声不绝。不必着一心不乱。音声不绝是因。一心不乱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自然而然。所谓形直则影端。声和则响顺。可惜今时人。佛尚不肯常称。于句句中。有销尘融滞之功德。亦不知。便先想一心不乱。岂非鸟无翼而欲飞。树无根而欲茂。所以每每念弥陀。每每没滋味。念得妄想多。便向别门去。呜呼哀哉。净土法门。衰败至此。可谓极矣。愿我同流。出音记数。努力努力又当知出音是口。记数是身。故妙叶禅师云。能运身口之念。毋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亦可即名一心。惟行之不休为度。固不必忧散乱矣。如母丧爱子。龙失命珠。不期心一而自一。岂制之令一也。心不可制实在行人勤怠耳。
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28 阿弥陀经疏钞撷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