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相应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792210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7-9 22:11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相应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792210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相应的讲记敬摘点滴
...毛病,总是用药物给你调理,让它恢复功能,那就正常了,不是把它切除,切除不是个好办法。
问:第三个小题,有时肿瘤这边切除了,从另外一边又长出来,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净公上人答:这就是刚才讲的,如果他是众生,你把那块切除,他会长到别的地方去,他不会离开你,这个道理要懂。人都有运气,人在走运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不敢碰你,你运很盛的时候,气很盛的时候。到衰的时候他就来了,你的好运走完了,冤亲债主就来找你,这个道理要懂。别人吃了你的亏,你现在有势力,他不敢碰你,等你哪天下台,势力失掉了,他找上门来,你就很难应付,道理是一样的。
问:底下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消除业障?
净公上人答:真正消除业障就是真心忏悔,断恶修善。在佛门里面,持戒念佛,依教修行,消除业障的例子很多。道教里面,依《感应篇》修行的,消除业障也不计其数,你们看《安士全书》里面所说的,《感应篇汇编》这里面的例子,佛门称为公案,就是故事,消业障的例子一千多条。你可以细细去看,真有效,不是没有效,一定要真心去做,改过自新。所以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叫觉悟了,觉悟之后,要把自己的过失革除,这叫修行。所谓悟后起修,你没有觉悟你不知道怎么修法,修就是把错误修正,这叫修行。这句话总是要把它记住,修正自己的错误叫修行。
现在很多人不懂,以为修行是我每天念多少经,要拜多少佛,以这个来做为修行。如果你心里面,过失一丝毫没有改,你这种做法没用,叫迷信。古人所谓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就是指这种修行人,没有用处。真修行,那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赶快改。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灾难多,灾难就是报复,就是恶业所感召的。灾难再多,我能够真正改过自新,消业障,积功德,无论什么灾难,你遇到了都没事。为什么?你已经超出了,你不在这个灾难圈子里头,所以你不会受难。有时候吃一点小苦头,这个无所谓,你能够承受得了的。
问:末后一个问题,他说若出家众住道场,遇到这样的问题,道场应如何护持?
净公上人答:这一次我们得到经验教训,如果出家众得到肿瘤癌症,首先问他自己,他愿意在道场里面大家来帮助他,给他消灾,给他化解,他能接受,可以帮助他做,还要征求他们家人同意。家里人主张,或者他自己也希望去住医院,那就送医院,这由医院负责任。所以总要做出合情、合理、合法,不能够因为一个出家人的生病,连累到佛教的形象,那他造的业就太重了。破坏佛法形象,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是造的阿鼻地狱罪业,七尊佛出世不通忏悔,这个罪太重了。所以,总是要把手续做清楚,他自己的意愿,他家人的意愿,这样处理也是合情合法。标签:都 医生 现代人 天气
囍[慧律法师]佛教四威仪与身体健康
时间:2012-2-26 13:14:51 作者:恒强法师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356 评论:0
现代职业人士及年青人常见的身体疾病有颈椎病、腰椎病、胃病、脂肪肝、眼病、前列腺炎、痔疮等,而这些疾病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则主要表现在行、立、坐、卧四个方面,即佛教所说的四威仪。四威仪首先是指我们身体的行、立、坐、卧四种形态,其次要求这四种身体形态要具足一些仪态,及由此体现出相应的威德,故名四威仪。如中国古德所说的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即是说四种威仪的姿势要求与精神状态。另外,《长阿含·九·众集经》中说四威仪为“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知坐,可卧知卧”,这说的是四威仪更高的层面,即在日常四威仪中培养利益正知与适宜正知。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与过患,偏向于世间人的智商;适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时间、场合、方式上是否适宜,偏向于世间人的情商。对于世间人,这两种正知不仅可以成就、圆满生活智慧,还可以修身、养生,避免由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所引发的种种身体疾病。
日常生活中的四威仪若损害到身体健康,通常是因为过劳损与习惯性的不良姿势。对于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有益之四威仪,即使没人要求我们做,我们自己也当主动去做;对于不必要的有害之四威仪,即使有人要求我们去做,我们自己也不应当去做。
一、行威仪
四威仪中的行,其狭义为行走,广义则包括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任何方式的移动。佛教中行威仪所要求的“行如风”,是说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无有滞碍,即不急不躁、从容自在,避免左顾右盼、摇头晃肩、扭腰摆臀。另外经典中说的“可行知行”,是说可行则行、当行能善行,避免不善巧的有害之行与时间、场合上不必要之行。
很多从业者需要通过一定的行走来完成工作,如农民的耕地施肥、搬运工的肩扛背驼、投递员的穿街走巷、业务人员的出差应酬等,他们都要付出相当的体力。还有生活中的散步、溜狗、旅游、运动等休闲活动,也是不同方式的行走。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量大、加班加点而透支体力,这会导致身疲力乏或身体局部劳损;如果长年累月的透支体力,则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身体损害。
农村妇女与城市中体力劳动者的腰椎都容易劳损,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现代投递员、邮递员、送货员及其他经常上门服务的人员,容易患三大职业病:一、关节痛,是由长时间上下楼、蹬自行车造成的;二、前列腺炎,是由长时间骑自行车、摩托车造成的;三、肠胃病,是由长时间饮食不规律造成的。
有些工作既需要体力又需要脑力,如长期需要奔走的律师、记者、公关员、销售员及其他业务型人员,多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可能会造成神经紧张和过早衰老。同时,他们的饮食起居极不规律,多数易患失眠和胃病。经常出差的人更容易便秘或腹泻。业务繁忙的白领阶层通常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最容易得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他们又经常觥筹交错、劝酒拼酒而伤身,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另外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晚上夜生活丰富,这些都会造成睡眠障碍。
当长期外出、觉得疲劳时,此时则适宜暂缓工作,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如在坐车时可全身放松、闭目养神,步行累了可找个公园坐下休息,口渴了可找个茶馆、咖啡厅边消渴边听听音乐,肚子饿了可找个中意的菜馆尝尝可口菜肴。工作繁忙者,更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睡眠习惯。有胃病的更应当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吃饭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要偏食,尽量不抽烟、少喝酒,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努力避免暴饮暴食。好的睡眠习惯在卧威仪中会讲到。
有不少人误认为在工作之余可通过大量的运动来增强体质、调节身心,他们却不知道过量的运动会使体内耗氧量急剧增...(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神萎靡、反应迟钝、健忘以及头晕、头痛、腰膝酸软、手脚冰冷等症状,进而诱发神经衰弱、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
睡眠时间也不能过多,过度睡眠对人体健康同样不利。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如果有赖床不起的习惯,会使机体的患病器官日趋衰退,导致病情加重。经常睡懒觉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和人体激素的分泌,如白天激素上不去、夜间激素降不下,则让人夜间睡不着,白天却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人体在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的情况下,骨骼中的钙就容易脱落,尿钙增多则容易发生结晶,久之可能会形成肾结石。有些病人因长期卧床、极少起床活动,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容易产生很多相关并发症,如褥疮、便秘、尿结石、高血钙、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肺炎、肺栓塞、心血管疾病、口腔疾病、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硬化、生存意志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最终治疗失败。
另外睡眠不规律通常会导致饮食不规律。如夜生活丰富者夜间通常过量进食,易引起肥胖、失眠等。睡懒觉的人通常不吃早餐,胃肠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久之易得胃炎、胃溃疡病。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的行、立、坐、卧中,一方面要注意姿势、威仪,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劳损。《大智度论》卷十中说人身“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则死……复有身四威仪:坐卧行住,久坐则极恼,久卧、久住、久行皆恼”。《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也说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面对“五劳”,《黄帝内经》提出了“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的养生原则。久立者宜卧,久卧者宜行,久行者宜坐,久坐者宜动,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要避免过劳损,宜通过四种威仪相互调节,这样才可以保证身心健康。标签:疾病 前列腺炎 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 年青人
囍[慧律法师]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时间:2012-2-26 13:10:08 作者:恒强法师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519 评论:0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现代社会文明虽然日渐发达,但众生的杀业却不见减少。放生既简单易行,又有社会意义,因此参与放生、随喜放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也有不少信徒因为不太了解佛法与戒律,只是注重放生形式而忽略本意与实效,从而出现盲目放生、跟风放生,如盲目夸大放生功德、放生不善巧最终却是放死、不注意当地的生态平衡、名为放生实为促进捕猎业,以及放生“上瘾”,还有人利用信徒的善心放生来谋利。今天我们一起分析如何避免以上盲目放生带来的常见弊端,从而使放生更有实效、更为圆满。
一、盲目夸大放生功德
很多人热衷于放生,乃至迷信于放生,或以放生为祛病法,或为长寿法,或为消灾法,或为解冤法,或为忏罪法,或为培福法,或为求生净土法。
不可否认,放生是成就多种善法的助行,更是培养慈悲心的一种很好的方便。面对弱势之生灵,行者缘慈而不杀;面对出现命难之有情,行者修悲而救护。以此方便,于一切有情成就慈悲心之行者,则睡眠安隐,无有恶梦,为人、非人爱敬,诸天守护,不遭横祸,面色光彩,资助于定,临终不昧,能够成就尔等功德。
但是,行者如果没有方便成就慈悲、智慧与其它相应善法,即使经常放生、大量放生,虽然放生本身也有诸多功德,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因此祛病、长寿、消灾、解冤、忏罪、培福,更遑论往生净土。
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与良好心态,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自求祛病、长寿,这不太现实;如重病患者不看医生、不接受正常治疗,想简单通过放生求得不药而愈,这不太现实;如患病亲友不信因果、不信佛教,家人代为放生时患病亲友因此嗔恚,家人想简单通过放生回向于病者以求其病愈,这不太现实。一些信徒花了不少钱去放生,结果患者病没好,搞得家人诽谤佛教。反之,如果平时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与良好心态,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能自求祛病、长寿;如患病者及时看医生、接受正常治疗,即使家人不代为放生,患者病愈也合乎情理。
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人对事挑剔、刻薄、不仁不义、无所敬畏,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求消灾免难、化解冤亲债主,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人对事不挑剔、不刻薄、有仁有义、有所敬畏,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会自然消灾免难、化解冤亲债主。
如果以前有诸多残害生灵之恶业,行者今后仍一如继往地残害生灵,却想简单通过放生来忏除过往之罪行、消抵将来之恶业,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以前有诸多残害生灵之恶业,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而从此改往修来、不再残害生灵,即为佛教所说的“回头是岸”。
如果平时悭吝、亲近恶友、不务正业、贪心不足、执持邪见,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来培养将来之福报,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平时热心助人、亲近善友、正命自活、知足寡欲、执持正见,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现在与将来也能天天幸福快乐。
如果日常修学中不培养净业三福、不孜孜于成就念佛三昧,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来求生净土,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日常修学中培养净业三福、孜孜于成就念佛三昧,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能决定往生净土。
二、放生不善巧而放死
在汉地,餐桌上常见的小型动物物种,是佛教信徒经常放生的对象,如鱼、鳖、龟、黄蟮、泥鳅、螺蛳、青蛙、牛蛙、兔子、蛇、鸡、鸭、鹅、鸽子等。另外不太常见的放生对象,有刺猬、穿山甲、蟒蛇、天鹅、丹顶鹤等,以及其它一些不同级别的珍稀保护动物。即使对于一些常见的放生物,除了饲养人员与动物保护的专业人士外,一般的放生者都不会全面、细致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与适于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有时不免缺乏放生前后照料与选择适宜放生区域的常识,更不用说对不太常见的普通动物与不同级别的珍稀保护动物了。
正是因为如此,有些放生者在购买放生物之后,没有做一些适当的照料,或者做了不适当的护理,导致放生物在放生之前就已经奄奄一息。比如鱼类,如果购买后无水,或水量不够,或水中氧气不够,经过一定时间,本想放生的鱼在放生之前就死掉了。又如天鹅,放生者不知如何喂食,或喂食了不当食物,导致天鹅饥饿或腹泻,而后死亡。
有些放生者在放生前后能对放生物做适当的照料,但放生者却放错了地方。比如水族生物,有些喜好浅水的却放入深水中,有些喜好深水的却放入浅水中;有些喜好温水的却放入寒水中,有些喜好寒水的却放入温水中;有些喜好清水的却放入肥水中,有些喜好肥水的却放入清水中;有的则被重新放入渔场中,或污染...(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有一个人觉悟回头了,这帐才能了。如果他心里头这结放不下,他不肯饶你,这就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在临终之前一、两个星期或一、两个月,病得很重,你仔细观察,他是被冤亲债主缠缚着。你活的时候,你的气很盛,一般人讲阳气还足,冤亲债主不敢贴你的身;到病重的时候,病危的时候,阳气衰了,阴境现前,这现象很普遍。他还能说话,他告诉身边的人,某人来了,在门口,在那里站着,他所讲的全是他的冤亲债主,已经过世的。这事情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几乎每一个病危的人都是这样的。
另有一种人,病重的时候,他见到那些讨债的人,他有恐惧,他的气太衰了,说不出话,他的神情不安,从表情上我们能明了,是他的这些冤亲债主找上门来了。念佛的人临终见到佛菩萨他很安详,见到冤亲债主神情不安,只要稍稍留意,你都能看得出来。特别是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他们常见,他们看得出来。
一般人不相信有鬼,不相信有果报,你给他讲,他还说你迷信!他不晓得,凡是有人住的地方就有鬼住,到哪一天他见到了,后悔就来不及了!早年我在台湾,我有一个同学,中学时候的同学,他在荣民总医院服务,他管行政,住院组的组长。我问过他:“你相不相信有鬼?”他说他相信,什么原因?医院里头,医生、护士这些职员常常见到。
他们告诉我,人临走的前两、三天,这病房门口会有鬼出现,无常大鬼,我们常讲的白无常、黑无常。只要这鬼在他门口出现,这病人不会超过三天,就一定走。这是医院里头的医生、护士告诉我的,他们常常见,他们知道这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还告诉我,病人的冤亲债主多,他的气很衰,他住的那个病房磁场就很不好,我们一般讲有一股阴气,人在里面感觉得很不舒服。如果这病人生病,他病会好,这病房里头决定没有这现象。一家医院如是,我想许许多多的医院都不例外。
我们住在这个世间,冤亲债主是没办法避免的,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个很麻烦!你想成就,他来扰乱,他不让你成就。你过去曾经破坏他,今天他要来报复、要来破坏你。他总是障碍你,障碍你学佛、障碍你念佛,甚至他障碍你往生,这个事情麻烦大了。当你往生那一刹那,你这些冤亲债主统统来了,这个哭一把,那个流眼泪,这个再叫你,好了,把你一扰乱,阿弥陀佛也气跑掉了,你这一次往生的机会就失掉,这不得了!这个事情麻烦大。
这些冤亲债主是谁?可能就是你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家亲眷属。所以,人与人之间不可以结怨。这些怨结,在菩提道上就叫做魔障,生生世世都是麻烦,你要受很多折磨。
所以佛教我们忍辱,教我们修定,教我们心地要清净平等、要慈悲忍让,这样自己修行才比较顺利一点,三宝威神加持也能产生效力,否则的话,你业障重,佛菩萨也没办法保佑你!标签:便宜 还债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临命终能往生的三个重要条件
时间:2012-2-23 13:53:32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530 评论:0
我们现在修净土,想往生极乐世界,要不要戒定慧?要,没有戒定慧,极乐世界去不成,特别是定,定叫三昧,你看什么人能往生?念佛三昧得到了,决定往生。念佛三昧没有得到,那得要靠运气,什么运气?你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跟《无量寿经》上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相应,决定得生,最后一念。你能不能保证你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不能保证。这个事情侥幸不得,要真干,不能存侥幸之心:我现在不念佛没有关系,临终一念我就可以往生。
你要晓得,临命终时,第一个头脑清楚,你能不能保得住?一下迷惑就完了。如果你要是生病,病得很重,像植物人一样,连人都不认得,那你还能认得佛吗?这个太重要了。所以临命终时有三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个头脑清楚;第二个,遇到善知识提醒你,就是讲助念;第三个,自己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什么样的杂念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一句阿弥陀佛归心净土,行,这人肯定往生,这是净宗法门不可思议、无与伦比的功德。我们就是想到临命终这三个条件找不到,遇到善知识,可遇不可求,头脑清楚太不简单了!我们看看,送往生你看,临命终时几个人头脑清楚,几个人在这个时候真正肯听劝告?这么一来,平时的功夫就很重要,这个东西像打仗一样,平常练兵,天天在操练;往生就好比打仗,就那一剎那,最后那一念,能不能往生决定在最后一念。标签:阿弥陀佛 特别 植物人 戒定慧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修慧与福
时间:2012-2-23 13:37:50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353 评论:0
诸位要知道,不但是人生在世,无论是哪一道众生,两样东西不能缺乏,第一个是福报,第二个是智慧,
这是从世间法说,福慧双修。在佛法里面是把它颠倒了,还是这两个字,佛法里面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慧福双修。你看世间跟出世间差别就在此地,但是这两个东西可以说都是属于第一,最重要的。人不能没有福报,更不能没有智慧,佛法之所以把智慧放在第一,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他要超越世间,世间法把福摆在第一,他没有想出六道。没想出六道,福就要摆在第一,要想超越六道轮回,慧要摆在第一,这就是为什么佛法重视智慧。
智慧跟福报从哪里来?给诸位说,全是从法布施来的,从布施供养来的。布施跟供养是一个意思,是一桩事情。为什么说布施、说供养?用心不一样,平常心修这桩事情就叫布施,恭敬心修就叫供养,差别就在此地。譬如我们供养财物给别人,或者供养食物给别人,为平常心,这叫布施;为恭敬心,就叫供养。你看看送礼,譬如送给普通朋友,这是布施,或者送给贫穷人,那叫布施。你说送给有身分、有地位的,送给领导,这个不能叫布施,这叫供养,道理在此地。对父母供养,不能讲布施;对老师、对长辈讲供养,这讲是用心不一样。
《华严经》非常了不起,《华严经》里没有布施,都是供养。为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供养,对阿弥陀佛供养,对毗卢遮那佛供养,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是用布施还是用供养?全是供养!所以前面经文说‘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统统是供养。这就是说完全用一个真诚恭诚的心来做,你所修这个得福多少、开智慧的大小是从你的心,你的心愈真诚修福愈大,开智慧也愈高,道理在此地。
如果没有真诚恭敬心,圣人来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书经》里面讲得好,不是《易经》,是《书经》上说的,‘满招损,谦受益’。这个道理是真的,这个杯子,这里面是满的,它就不能再盛东西,再倒下去就漫掉了。这杯子是空的,它就能得...(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标签:山药 身 卷心菜 营养价值 包心菜
囍[故事事迹]为什么会被鬼神所扰
时间:2012-2-23 12:33:29 作者: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641 评论:0
很多同修有被鬼神、一些异常现象所困扰的问题,比如鬼压身、梦噩。那么这个原因在哪里,如何解决呢?
《长阿含经》讲:佛告比丘。设有外道梵志问言。诸贤。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者。今人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世尊说:如果有外道梵志来问:一切男女出生的时候,都有鬼神随身守护。当命终的时候,守护的鬼神摄取其精气,其人则死。那么为什么现在有被鬼神所扰,有不被鬼神所扰的呢?
设有此问汝等应答彼言。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
如果有这样的问题,应该这样回答:世间人如果行为不好,邪见颠倒。行十恶业。这样的人,百千个才有一位天神守护。如同一人放牧百千牛羊。道理一样,如果行十恶业、邪见颠倒,那么这样的人百千个才会有一位天神守护。
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如果有人修行善法、正见信心具足。奉持十善业。那么一个人就会有百千天神守护。如同国王,有百千大臣护卫。所以修行十善业的人有百千天神卫护。而修行十恶业的人,则少有守护。故此才会出现有的为鬼神所扰,有的却不被鬼神所扰。
世尊在这里说明,我们平时可能会被鬼神所缠扰困阻的原因,不在风水、时辰、不在我们犯了什么忌讳,这都不是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奉行五戒十善。如果能够具足正见信心,奉行善业。那么自有卫护,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奉行十善业的话,用什么方法解决,想要奏效也困难的很。标签:男女 护耳 如何 守护
囍[资讯信息]浙江青云寺免费为信众提供修行道场
时间:2012-2-23 12:30:10 作者: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793 评论:9
浙江省丽水市青云禅寺是丽水最大的寺院,占地40多亩,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花街村,距离市区约6公里,交通便利,青山环抱,环境幽静,殿宇辉煌,是学佛修行的清凉胜地。
方丈上妙下德大和尚今行大愿------本着来自十方、回报十方的悲愿本怀,以青云禅寺为基地 ,常年为全国信众提供一个清净的修行道场。凡来本寺学习佛法以及念佛、坐禅、持咒、闭关的修行人,吃、穿(居士服和海青)、住等全免费,修学时间长短皆可,真心修行者可在本寺永住,直至往生,目前在寺院的修行人中时间长的已经住了7年。寺院设有念佛堂、禅堂和闭关房,每月月末定期举行一次佛七和禅七,修行方式以共修和自修相接合,根据每个修行人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合理安排,尽量从软硬件环境上为真正的修行人提供一切便利,只愿众佛子早入佛道,早证菩提。(河南省信阳市贤隐寺也是方丈的道场,占地也有40多亩,皆可前往免费吃住,学佛修行)。
接纳行者的条件是: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具有正知正见的真修实干的修行人以及真心的学佛人士。
二,遵守寺院的寺规,服从寺院的管理。
三,同修之间和睦相处、上敬下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允许在道场内搬弄是非、家长里短、拉帮结派、私自传法。
四,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无传染病,无精神病史,无残疾。
五,请携带有效身份证明。
交通:丽水有火车站和两个长途汽车站,到了丽水市后可直接坐出租车前来本寺,告诉司机到花街村青云寺就可,当地习惯不打表,可讲价,车费在30元至40元之间,车可直接开到寺院山门。也有公共汽车可以坐到花街村(花街村到寺院仅200米距离),火车站以及汽车东站均可乘坐4路公共汽车到年年红站下车,然后在年年红站乘坐到雅溪的公共汽车(半小时一趟,车头有雅溪两个大字,招手即停)到花街村下车步行到寺院即可。
联系电话:0578--2961208(寺院接待室) 15925731348(释演悟)
QQ号: 2513613569 (青云寺)
寺院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镇花街村青云寺
寺院网址:
http://www.qyscn.com
注:1,此信息长期有效,符合以上条件的修行人(男众女众皆可),随时可来寺院挂单,修行时间长短自定,不用担心前来参学但不接收的情况。
2,请各位同修在你们的空间、博客、论坛里转载此贴,功德无量,阿弥陀佛。标签:免费 交通 浙江省 莲都区 丽水市
囍[娑婆人生]什么是佛
时间:2012-2-21 13:23:52 作者:妙音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256 评论:0
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或“智者(大智大慧的人)”。“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含义:
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如实地觉了,即自觉。
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使别人觉悟,即觉他。
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即觉行圆满。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就是正确地了解宇宙的本体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二、“道种智”:就是能够正确明了宇宙森罗万象的智慧,正确地认识种种繁多现象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以及各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第三、“一切种智”:就是既能了解宇宙的本体,又能对宇宙森罗万象了了分明,没有一丝一毫的迷惑。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能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标签:都 人生哲理 天下 恰恰
囍[佛教问答]一生做好人,为什么婚姻还是不幸福
时间:2012-2-6 17:04:21 作者:了幻法师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4649 评论:14
问: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
了幻法师答:这是一个被经常问到的问题,提问者往往是女性,看来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切痛苦或快乐,都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婚姻的幸福还是不幸福,也是如此。种因感果,三世流转。
因果报应,是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支配之,善因必产生善果,称为善因善果;恶因必产生恶果,称为恶因恶果。即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之后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之业因,则不会得相应之结果,并据此提出“三世因果”之说,即:现世之贫富穷达,乃前生所造善恶诸业所定之果报;而今生之善恶行为,亦必影响来世之罪福报应。
佛教的因果报应是通三世的。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这中的原因,主要来自前世的不善业的流转。
人类与一切众生,是无限生命的延续;不是神造的,也不是突然而有的,也不是一死完事的。这如流水一样,激起层层波浪;生与死,只是某一阶段、某一活动的现起与消散。
我们在前生,思想与行为,如向于自利利人的、善良而非邪恶的,今生才能感到福乐的善果。
有了这三世因果的信念,想起从前,能够安命,决不怨天尤人;为了未来,能够奋发向上,决不懒惰放逸。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是三世因果论的一大优点。
还有,从无限延续去看,受苦与受乐,都是行善与作恶的结果。善行与恶行的因力,是有限的,所以受苦与受乐,并不永久如此,而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任何悲惨的境遇,就是地狱,也不要失望,因为恶业力尽,地狱众生是要脱苦的。反之,任何福乐的境遇,那怕是天国那样,也不能自满。因为善业力消尽,还有堕落的一天。所以真正的三世论者,在一切境遇中,是充满了希望,而又不断的向上精进着。从自作自受而看到共作共受,每一家庭,每一国家,在历史的延续中,也从来就符合这因果升沉的规律。
我们这一世遭遇的种种不幸,是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这一生当中能够过得很安稳、很自在,一切称心如意,也是过去生中累积的善因。
因果的定律还有两个要点:
(1)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种子永留神识中,不会坏灭,遇缘便起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要想不受恶报,那是没有办法的;唯有修习佛法,断尽三界烦恼,获得清净种子,方可免除恶报的痛苦。
(2)是“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可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之罪抵销去。须知多做善事,多增善缘,只可使恶报由重转轻,所谓“重报轻受”;同时由于善缘增多,恶缘渐减,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办法。可见多种好因,可得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一生做好人”,这个的标准倒底是不是大众的认定;如果仅是自己认定的,掺杂有抱怨情绪,那么,还须自我反省检查,改过迁善,则终将获得幸福。标签:幸福 果 佛教 流转
囍[正知正见]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时间:2012-2-6 16:58:10 作者: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1643 评论:3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父亲疏远或者隔绝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往往缺乏性格中的坚毅,而多了两分奶气。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母亲为了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变他又很难,固执己见,听不进去真正的佛法。当然这只是知识分子中的特例。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让它常常处于善念当中,一天当中二十四小时都要做这个事情,不论我们在做什么,工作或是生活,我们怀着为他人服务的念头,这就是善心和善行。吃饭的时候,我们想着供养心莲中的上师,同时布施身体当中的微生物,吃饭也是善行;走路、睡觉时也发善心和善行。一天当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修行,当察觉自己内心的烦恼来临的时候,马上断除,不让其增长,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标签:烦恼 都
囍[学佛体会]不要被无关紧要的人、事所累
时间:2012-2-4 13:50:13 作者:洛桑陀美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482 评论:1
每天,现代人的生活都被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看看电视节目、浏览一下网页,听听新闻、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经常被牵引,不是愤愤不平,就是担心忧虑。要是能够引发自己的悲心和怜悯,或是增长自己正确的知见,倒也很好。可是,大多数的情况是引发内心的愤怒、不平、贪欲、痴迷等。虽然学佛了,我们的心仍在每天的所见所闻中被牵引。当然,我们现在还属于初级阶段,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绪,出现外在的対境时,心自然有所反应。现在可能每天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做与“佛法”相关的事,这里“佛法”加了个引号,是表示表面上似佛法,实际上不是,因为喜闻乐道的习气太重了,总是喜欢听别人的说三道四、闲言碎语,自己适时也发表一下慷慨陈词的言论和评价。唯一改变的是,以前用世俗的道理做评判,现在懂得用佛法的专有名词做评判。
其实很多人和事是与自己无关的,但我们的心不自觉地被牵引、被影响。外面的声音吵闹,便心烦气躁;周围的环境杂些,便坐立不安;这些又与我们何干呢?人有的时候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这是太在乎自己的表现。仔细想想,别人的看法会影响自己什么呢?就算别人夸奖我们到飘飘欲仙的程度,自己也不会成仙!贬低到用动物做比喻,也改变不了自己是人的事实。不论别人怎么说,自己依旧是自己。
很多人在得意的时候信心百倍,失意时就垂头丧气,好像只有成功才能建立起信心似的,这时的信心不是真正的自信。这种信心是依仗他人的认可,这种信心的结果是,或因他人的吹捧,自己高估自己而骄傲自满;或失去他人的认可时,感到挫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真正的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确认,得意时不骄慢、不忘乎所以,知晓成功是因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地点或符合社会趋势等因缘条件的结果;失意时不自卑、消沉、悲观厌世,因为失败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因缘没有成熟。即便是自己存在失误,从这次教训中汲取经验,下次改进即可,同时清楚地明白逆境是帮助自我成长最好的方式,即使没有如此的淡定,也要相信不如意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始终清醒地确信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让我们不与过去的自我相比较,不因介意现在的生活不如以前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现在生活惬意就骄奢淫逸,更不会为将来的生活担心忧虑或是幻想连篇。于是,我们表现了一种洒脱。
但洒脱不等于冷漠,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要时刻关怀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许多智者把人生比作舞台,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身份,就要演好什么样的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尽到该尽的义务。同时又清醒地知道,再精彩的演出都有落幕的时候,当某一天,某种身份失去时,自然也就能够放下。
来到这个世间,有的人是为了还债;有的人仅是游览风景;有的人消耗了积攒多世的福报;有的人匆匆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有的人是悲悯众生、倒驾慈航;许多高僧大德肩负着弘法利生的重担,为实现圣教昌盛、饶益有情的心愿而来。不论当初因何种原因来到这个世间,但从现在这一时刻起,我们应把每天的生活变为实现美好心愿的里程碑,开始不同寻常的人生。不再被动地受报,而是主动地行愿,每天生活的目标是做有意义的事,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为众生、为佛教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要让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占用自己的精力,影响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把那些闲事放在心上,让它们如来如去吧!标签:电视节目 能够 现代人 故事 网页
囍[忏悔罪业]随时随地修忏悔
时间:2012-2-4 13:47:14 作者:洛桑陀美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581 评论:0
一天当中,无论我们面对什么人,都可以修忏悔,真心忏悔的力量最大,忏悔是降服“我执”的良方。
进入佛门从哪里开始修,从忏悔开始修。进入佛门后,先要学会反省、忏悔,“往昔所造诸罪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知道自己以前错了,所以要忏悔,不但以前做的错事要忏悔,而且重要的是要把错误的念头转变过来,把恶念去掉。我们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我们有恶念,恶念不断地增长时,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降服不了,但是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忏悔,只要真心忏悔,恶念就能去掉,最重要的是忏悔可以破坏恶念的等流心识,下次恶念再出现,立即忏悔。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内心就可以得到净化,忏悔真的像甘露一样能够洗净我们内心当中的污垢。
我们修忏悔这个法门,不要仅仅局限于自己犯了错,做了错事,要进行忏悔,其实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忏悔,只要我们善巧地去修。我们每天遇到的人,有可能某方面或各方面比我们都好一些,也有可能某方面或各方面都比我们差一些,我们都可以修忏悔。遇到前一种人,我们惭愧、忏悔,因为人家前世种下过相应的善因,所以今生才有相应的福报,我们前世不知道去种善因,不知道修行,所以现在要忏悔,那么从这一刻开始,要好好地用功修法。遇到后一种人,我们也惭愧、忏悔,因为自己不懂得修行,没有精进地修法,所以至今还是个凡夫,没有能够帮上人家,救度不了众生,我们要忏悔啊!
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如果做得很好,得到别人的赞叹、随喜,我们惭愧、忏悔,忏悔自己什么呢?看人家做得多好啊,随喜功德,我自己有没有做到?要是没有做到,要惭愧、忏悔,并向人家学习。那么当别人侮辱、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更要忏悔自己。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因果,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侮辱、指责我们,这说明什么?说明前世我们曾经这样对待过人家,这是我们欠对方的,所以无论对方怎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欢喜接受,同时我们要真心忏悔!因为前世犯下了错误,做了错事,现在修学佛法后,已经重罪轻报了,所以实际上是我们欠对方的多,还对方的少。
阿底峡尊者说,我每天犯的错误如同雨点那么多。尊者在时时刻刻修忏悔,那么我们这些凡夫,每天犯的错误是不是连大地都承载不了?可是我们却很难认为是自己错了,反而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去修忏悔?其实,修忏悔不一定非要某天固定个时间在佛堂里去修,可随时随地,只要知道自己错了,就可以马上忏悔,诚心诵百字明。
因此,一天当中,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善巧地修忏悔,忏悔才会降服自我,去掉自己身上贪、嗔、痴、慢等各种毒瘤,忏悔才会使我们的心变得清净,心量变得宽广。标签:真心 都 贪嗔痴
囍[学佛体会]学佛人的积极
时间:2012-2-4 13:44:08 作者:洛桑陀美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337 评论:0
世间有些人认为,学佛人很消极。在他们看来,因为很多人学佛后便不参加社会活动,把是否参加社会活动作为一种衡量积极与消极的标准,因为很多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生命。虽然是为了维持生命要工作,但人生的意义如果仅限于此,那就太可悲了。
对于佛教徒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追求精神的丰富,维持身体的目的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如果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很悲哀的!维持生命应该为了实现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划分积极与消极的标准应该是:能否为了追求而奋斗,并且始终相信自己,面对逆境时意志不消沉并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佛教中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首先都是一种信仰的追求,小乘佛法追求的是自我解脱,以“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作为规范自己身心的标准。
大乘佛法要在小乘佛法自我人格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入世,把一切众生看做自己的父母,尽一切努力帮助所有的众生。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奉献自己的一切。大乘佛法的精神是,修行不仅是自我解脱而是要让一切众生解脱,当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要舍弃自我、成全他人。因此,学佛人要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尽该尽的义务,在家居士对家庭、对社会要做贡献,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事及身边的人都要奉献爱心。
其次,佛法中没有“命由天定”的说法,佛法中讲,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不论是幸运还是不幸,现在的生活是以前行为的结果,将来的生活是现在行为的结果,但一切又是可以改变,...(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