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洞山五位訣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3-19 20:57
標題: 洞山五位訣
洞山五位訣


Source: 佛光電子大辭典


Description: 曹洞宗開祖洞山良价接引學人所設立之權宜方法。即依偏正回互之理,開示正中偏等五位之別。


據禪宗正脈卷七洞山良价條(卍續一四六‧一○八下):「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權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劍,剪諸見之稠林;妙玄通,截萬端之穿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風播於天下。」


景德傳燈錄卷十七(大五一‧三三七上):「及受洞山五位銓量,特為叢林標準。」由是,知洞山良价提倡五位之說,曹山本寂銓量之,以為洞門之標準。




五位者,即: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偏中至、兼中到。


其中,所謂正,為兩儀中之陰,即意味靜、體、空、理、平等、絕對、本覺、真如等;


偏,則為陽,意味動、用、色、事、差別、相對、不覺、生滅等。


即說偏正回互,而生正中偏等五位之別,以顯示法之德用自在,此乃開悟過程之五階段,即:


(一)正中偏,此一階段之證悟,乃以現象界為主,唯其所見之現象界已被認為係絕對我之境界。其頌曰(大四七‧五二五下):「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首句中,「三更初夜」為正位,「月明」為偏位,即指明暗黑白未分之位;次句謂正即偏,顯示色即是空之理;末句乃指正偏互融,各還其本來面目,表示不變隨緣之義。




(二)偏中正,此一階段不再強烈呈現分別見解,現象界之一切逐漸隱退。其頌曰:「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別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首句中,「失曉老婆」為正中偏位,「逢古鏡」則為偏中正位,即自千差萬別之事象直指真如平等之法界;次句謂明相未顯之時,如向古鏡而面容不分明;末句乃勸誡學人勿徒迷鏡中影像之有無,以示隨緣不變之理。




(三)正中來,此階段已不再感覺身心之存在,二者皆泯滅無餘,即本體已達無念之境,應萬象之差別,變現出沒自在之妙用。其頌曰:「無中有路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首句之「無中」為正位,「有路」為來偏,即空無物之「體」、「相」回互,能成色相、有相之活路,以示佛凡尚隔之相;次句謂其正位之「說有說無」皆不中,若背觸之則失其本意;末句則謂不觸之功是為天真,在於潛行密用的隱微之間,以顯示有語中之無語、無語中之有語,即指無始之本覺佛性如來藏心之意。




(四)偏中至,此階段從現象界差別之妙用,體悟現象與本體冥合,而達於無念無想之境。其頌曰:「兩刃交鋒不須避,好手猶如火裏蓮,宛然自有沖天志。」首句示現偏之功用變通無窮,於語默是非之間事事交鋒,既不走避亦不為所傷;次句謂其功用隨處希有,如蓮花之在火裏猶聲色天然;末句則謂居聲色是非之途所必歸之所,即指不覺之全相之意。




(五)兼中到,此即圓滿總收正偏來至無礙自在之境。其頌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裏坐。」首句謂入有之時乃為絕對之有,非無可對;入無之時亦為絕對之無,非有可對;顯現當頭正面泯絕比鄰,不墮有無二邊之見。次句則勸誡學人勿迷失於常流日用之軌。末句則導入「一相無相、究竟非思量」之歸處,即顯示究竟大覺道位之意。






要言之,正偏五位之說在立本覺、不覺之二元,本覺乃向下隨緣,以顯現萬有差別之事象,即以靜中有動為中正偏;不覺則為向上還滅,以隨順真如平等之理性,即以動中有靜為偏中正。此正偏二者道合而歸於一元,即以動靜不二為兼中到。此係取大乘起信論所說之「本覺、不覺、不變、隨緣」之說,配以周易陰陽五行之說,組織而成者。














洞山五位訣,是洞山良价禪師接引學人所設立之權宜方法。


以真理立為正位,以事物立為偏位,即依偏正回互之理,立五位(1.正中偏、2.偏中正、3.正中來、4.偏中至、5.兼中到)之說。


曹山本寂禪師復承洞山之本意而發明之,假託君臣之例而說明五位之旨訣,稱為君臣五位。


即:


君位,指本來無物之空界,為正位,即五位中之正中來。3.


臣位,指萬象有形之色界,為偏位,即五位中之偏中至。4.


臣向君,為捨事入理之意,即向上還滅之偏中正。2.


君視臣,為背理就事之意,即向下緣起之正中偏。1.


君臣道合,為冥應眾緣而不墮諸有之意,即兼中到,指動靜合一、事理不二、非正非偏之究竟大覺之道位。5.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4-8 20:53
讚美  師父慈悲開示!

" 要言之,正偏五位之說在立本覺、不覺之二元,本覺乃向下隨緣,以顯現萬有差別之事象,即以靜中有動為中正偏;不覺則為向上還滅,以隨順真如平等之理性,即以動中有靜為偏中正。此正偏二者道合而歸於一元,即以動靜不二為兼中到。此係取大乘起信論所說之「本覺、不覺、不變、隨緣」之說,配以周易陰陽五行之說,組織而成者。 "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