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了凡四训(第二十三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24 14:02
標題:
了凡四训(第二十三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29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二十三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23
上次我们讲到舍财作福,在佛法里面,可以说菩萨道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可以用这一句来包括,所谓六度万行,归纳起来不过是布施而已。在这一篇里面,了凡先生提出了善法十大纲领,也可以说以此为中心。所以一开端就把布施分为三个层次来给我们解释,真能做到内舍六根,外舍六尘,这就是入了道的菩萨;换句话说,那就不是凡夫了。昨天我们因为时间不多,没有能够详细的说明,好在《金刚经》里面都曾经详细的说过。布施,在《华严经》,我们过去读过,「第六回向章」里面,佛曾经举出六十桩事例来教给我们应当如何来修布施度,换句话说,应当怎样的舍法,以及布施的功德利益,经里面说得非常的详细。
在以往,我们《华严经》一个星期讲一次,我记得「第六回向章」我们就讲了一年,这是六十段专门讲布施的经文。换句话说,凡是学大乘的菩萨,都应当要以《华严经》做依据,也就是以《华严经》做我们一个榜样,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内舍六根,外舍六尘」,这是纲领,这是讲舍到了清净处。六根六尘,诸位都知道的,这个小注里头有,「色声香味触法」,这是讲的六尘,底下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触即肤际所接触之软硬涩滑冷暖等种种触尘,法即意识上发生一切爱憎取舍豫计追忆,以迄一切游思妄念等,种种法尘,性海不波,意地干净,便是肉身菩萨」,这是讲舍到了极清净处,心性自然显露出来了。「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这一句是接着上面说的,这个根身器界都能够舍了,当然就是一切都不再执着了,所谓是《金刚经》末后教给我们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得《般若经》的结论,你看看还不是给我们讲的布施吗?也就是讲我们舍之福德,这是讲到大菩萨他们所修学的境界。诸位要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了,佛法是什么?布施而已,学佛怎么个学法?就是舍财作福,这就叫学佛。研究教理,这是理论,换句话说,我们求明白这个道理。实际的这个功夫就在布施上,换句话说,功夫的浅深就是看你施心之深浅,这就叫功夫。
后面这一段是教给我们初学的人,我们初学从哪里做起?讲这个根身器界,这是我们谈不到的,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所以先从外财舍起,这就是方便门,逐渐加强施舍之心,加强施舍之行,使行解能够相应,这样才能够破烦恼。在烦恼里面,我们讲三毒烦恼,最重的是贪瞋痴,布施能够破悭贪的烦恼。实在讲,悭贪烦恼一破除之后,瞋恚与愚痴附带的都断了,就离开了。诸位想一想,为什么有瞋恚心?贪不到才生瞋恚心,贪得了还有什么瞋恚?贪不得才有瞋恚。可见得,说来说去,贪是个根本。舍就是断贪的,诸位要晓得,所以布施之福无量无边。这是前面一段的大意。今天这一段也非常之重要,讲到护法。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这是将护持正法也给我们做一个概略的说明。首先我们要懂得此地讲的正法是指什么。这个底下小注说,「正法就是指的佛法」,可见得不是指佛法以外的一切法。诸位想想看,世出世法无量无边,单单指出佛法叫我们护持,占善行十大纲领之一。为什么要护持?下面就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这个法就是指的佛法,佛法是一切众生智慧的来源,所以叫人天眼目,有眼睛才能够观看,才能够辨别,佛法就是众生的慧眼,就是众生的法眼,不懂佛法没有不迷惑在愚暗里面。所以修行人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首先,就是第一个优先的条件,叫开道眼,道眼要是不开,就是古人所谓的盲修瞎练。
诸位不妨细细的去读读《永嘉禅宗集》跟《证道歌》,这一本书可以说是简要详明,把佛法修证次第程序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虽然说的是禅宗,但是任何一宗、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它的原则。这部书我们印了五千本流通,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看到,都能够认真的从头到尾去念几遍,你一定会有受用;换句话说,纵然你道眼不开,你晓得道眼之重要。善根深厚的,读了它这个书,就可以开道眼;中下根性的人,有这一本书,提起你求解之心,换句话说,也是指引你、帮助你开道眼。诸位想一想,这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希望同修们千万不要把这本书拿回家就往书架上一摆,那就太可惜了,也辜负了那些出功德的同修。我们是时间不够,没有办法将这部书从头到尾细细的把它讲一遍,虽然不能够完整的细讲,我们在大专讲座提纲挈领的总希望多介绍一些,以后有因缘我们再来共同的研究。这是说解之重要。
但是在大乘经典里面有几部经非读不可,换句话,那就是我们道眼、法眼的所在。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给我们列出了十三种,换句话,在千经万论里面选择了十三种。这十三种,说实在话,也是我们中国人学佛最喜欢读的这几部经,像《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涅盘经》,像这些经典,修净土的当然这是净土三经。这些经典也是常常有这些法师大德们在弘扬、在讲解,我们遇到了这种机缘就不要轻易的放过,尽量的找时间去听。听比看批注要容易领悟,经上也常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是以音声做佛事,这是讲万世生灵之眼目。所以首先要明理、要求解,而后才懂得怎样修法。
在昨天,内湖圆觉寺的静定法师来找我,他跟我谈,希望将来他们那边办一个佛学的研究班。我就劝他,办研究院、研究班、佛教大学都没有效果,试问问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哪一个是研究院毕业的?哪一个是大学毕业的?台湾光复以来,佛学院有多少,研究班有多少,为什么不成就?要研究研究这些道理。这门学问,所以一开头讲人天眼目,绝不是好高骛远,绝不是拿来撑掌门面的,要实地去做。今天,说实在话,讲到护持正法,不是在办佛学院,也不是在办佛教大学,更不是做社会慈善事业。为什么?这些都不能够开人天眼目。那要怎样才能护持?一定要行解相应,还就是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说的话,如果不能恢复丛林的制度,佛法是决定没有救,这是他讲的,要想佛法兴盛一定要恢复从前的丛林制度。从前丛林规模相当大,我们不谈规模,丛林的精神在什么地方?诸位晓得,丛林的精神就是行解相应,比学校还要完美。丛林最重要的组织,它有讲堂、有法堂、有禅堂、有念佛堂,住在那里面,白天上、下午讲堂里听经,早晚,念佛的进念佛堂,就跟打佛七一样,参禅的就入禅堂参究,行解相应,所以他能成就。
到了末期,也就是大陆最后的这一个道场,印光法师的灵严山报国寺的道场,那是专修净土的;换句话说,是长年佛七,虽然不讲经,但是天天讲开示。换句话说,到报国寺去专修净土,在去之前教理上都有相当的基础,这才能够入得了祖师的门庭,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才能有成就。大陆沦陷之后,这个道场也被共产党毁掉了,住持妙真和尚上吊自杀了,换句话说,现在大陆上是一个道场也没有了。我们台湾哪里有一个有修有学的道场?没有一个。所以我就奉劝他,如果你真正发心,真正想护持佛法,就希望你开这样一个道场,心量要拓开,开单接众,谁要到那里去挂单都可以,不要拒绝。出家人四事供养,你到这个地方来参学,居士也可以挂单,不能拒绝。从前大陆上大丛林都是这样的,居士缴伙食钱就行了,住不需要花钱,住寺庙有房子,每个月缴伙食钱就行了,那都很有限。诸位想想,比办佛学院、比办研究院有效得多,为什么?那是行解相应。现在的佛学院,有解无行,所以叫说食数宝,有行无解叫盲修瞎练,都搞不出名堂出来。这是我一再奉劝他,我说你要像这样去做,那就功德无量了。在台湾建立这一个道场,换句话就在全世界建立一个模范的道场。
了凡居士底下几句话说得好,说『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此地所讲的天地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谓的法尔自然之理。这个「参赞天地」就是儒家所说的「功参造化」,要有正法才能够达得到,说得粗浅一点,天人合一,这是参赞天地。佛法说得更究竟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真是参赞天地讲到了极处,再无以复加了。「何以裁成万物」,这个万物是指九法界一切有情的众生,裁成,这个裁在此地是比喻的话,好像我们裁制衣裳一样。这个拿来譬喻什么?九法界的众生必须以正法才能够把他裁成一尊一尊的诸佛,除了佛法之外,没有办法圆满证得无上菩提。你看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讲,要是离开佛法,说得最好听的、最恭维的话,也不过是成一个独觉而已,辟支佛,这到了顶头了,再没有办法比这个高了,这是佛在经里头告诉我们的。如果你仔细去研究研究,辟支佛在这一生没有遇到佛法,过去生中还是有佛法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着,遇缘才能起现行。由此可知,离开了佛法,说实在话,出三界是不容易,何况辟支佛果?这就是说明,大乘佛法可以叫我们人人圆满证得无上菩提。
『何以脱尘离缚』,这个尘与缚都是指的烦恼,也就是说明,如果正法不住世,正法不明,烦恼脱不掉。烦恼在佛法里面讲分为三大类,最粗、最重的是见思烦恼,其次的是尘沙烦恼,最微细也最难断的叫无明烦恼。我们目前所能够感触得到的是见思烦恼的粗相,见思烦恼的细相都不是我们人天凡夫所能够觉察的。诸位想一想,如果人天要能够觉察,那四禅天、四空天的人烦恼没有断,他为什么自己以为是断了?可见得微细的烦恼他自己不知道,没有断以为断了,所以他就不能再往前进一步了,这就是错误,这就是所谓的盲修瞎练。福报尽了,定功失掉了,依然要堕落。所以唯有正法才能够帮助我们永断三种烦恼。
下面说,『何以经世出世』,经世是讲入世,「举足为法,吐辞为经,澄清宇宙,泽被苍生,此经世圣贤事也」。这个经世就是说菩萨入世,也就是说明我们在世间应该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处世。佛法教我们,通达佛法,依教修行,行解相应,行成证入,这种人他住在世间,就是我们所谓的祖师、高僧大德,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做我们的榜样。举足为法,法就是法则、就是规矩,我们应该要向他学。吐辞为经,辞是言语,他的言语、他的文字,经的意思,我们常常讲经,经题里面都说过,在此地简单的讲,经就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永恒不变的,就是圣人的身教与言教,住在这个世间就是给人做榜样的。换句话说,佛菩萨住世,想想看,是不是前面所讲的布施?真正是做到了「一切所有无不舍者」,住在世间就是布施。所以泽被苍生,泽是恩泽,就是他的恩惠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就是圣贤人入世,人家住在世间是干这个的,这个住世有意义。除了这个之外,给诸位说,他不住世,他要住世就是标榜这些,就是给大家做模范、做榜样;换句话说,唤醒众生的迷情,指示众生菩提大道,这是讲他在世间。
下面是出世,「智德兼备,人天推毂,说法度生,令出轮回,此出世圣贤事也」。这个出世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说的这个,特别重视在出世间法的修行这一方面。诸位要懂得,大经里面所说菩萨度众生,出世之后再入世,这才能度得了众生。没有出世,在这个世间里面学出世间的行为,那一定是有毛病的,所谓非得过来人不可。这就是教给我们,你要想学大乘,要想学菩萨,先修出世法。这些诸佛祖师在出世法里面,就是说的讲经说法、行解相应,刚才给诸位讲的,丛林里面的办法,那是修的出世法。出世法通达了,世间法没有不通达的,再回到世间,这才能够泽被苍生,功德圆满才能够做得到。因此,修出世法十之八九是要出家的,那个出世法修圆满,要到世间去利益众生,十之八九都要在家。那这样说起来,是不是出家之后还俗?不是的,这一生出世,他有大悲愿力,来生就示现在家相。因此我们万万不要等闲看了在家居士,说老实话,在家居士里面有许许多多是菩萨再来的,他是出世了以后再回头再入世,乘大悲愿力普度众生。这些人不但普度众生,而且特别的是护持正法,为什么?护持正法培养底下这一代初学出世法的人,他是出世法毕了业,得到自在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
你看菩萨里面,我们看看菩萨所示现的相,差不多都是在家相,不是示现的出家相,这就是再来人。我们就拿中国我们最尊敬的四大菩萨来说,观世音菩萨是在家相,文殊菩萨也是在家相,普贤菩萨也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萨现的是出家相,这不就说明了,四分之三是示现的在家相,占绝对大多数。弥勒菩萨在我们中国示现的,现在我们塑弥勒菩萨的相是出家相,这是宋朝时候的布袋和尚。实际上诸位要读佛教史,傅大士也是弥勒菩萨再来的,傅大士是在家人。由此可知,佛菩萨入世,示现在家的各种身分、各种职业的人都有,上自帝王,下至乞丐,寒山、拾得就是示现的乞丐,随缘接引,福泽苍生,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示现出家的大概都是以祖师的身分,换句话说,就是负责来教学,教底下这一代初学的出家人,使佛法的慧命不至于中断。这是讲的世法与出世法都离不开正法。
因此,对于正法要从哪一方面去护持?下面就说明了。『圣』是指佛,『贤』是指菩萨,佛菩萨的事业,这是弘扬正法的机构、场所,这个『貌』之一字就是指的形像,佛像、菩萨的形像,或者是木雕,或者是泥塑,或者是彩画,用这一个字代表了寺院佛菩萨这些形像。『经书典籍』,这就是指的经典,法宝,佛菩萨形像是住持的佛宝,佛宝、法宝我们必须要敬重。下面这个小注里面说,「谤法慢法,罪孽之相;奉法敬法,福德之相」。这是世间人许多他不知道的,凡是毁谤佛法、轻视佛法的,这就是罪孽之相,有几个人知道?现在这些书籍,那些不相信佛法的人,他看到、他听到,他不会接受的,不能接受,罪孽就更深了。如果听到,心里面恐惧,这还有回头的希望;换句话说,罪孽轻的,知道改过自新,回头还有指望。翻过来说,奉侍佛法的、敬重佛法的,这就是福德之相。这个敬重都是讲在心里,心里敬重而不行之于事,那个敬重是空的,无济于事,既然心里面有敬重,就得要表现在外头;换句话说,要拿出我们的力量来做实际的行持来护持佛法。
底下一句说,『而修饬之』。寺庙年久失修了,我们出钱出力来修补;佛像年久也旧了,我们重新塑造;经书破损了,我们要把它补起来。现在补旧书是比较少了,前两天也给诸位说,从前经书不容易得到,所以对于补旧书是非常的重视。现在这个书籍虽然不像过去那么样的难得,我们也必须要尊重。从前讲善本书,就是好版本的,不是说这个书籍在你手上,你花钱买来的、请来的,书就是你自己的,那就错了。不能认为这是我的,一有我的,四相具足,你学一辈子佛还是凡夫。为什么?有我、有我所,这书是我所有的,这就错了。所以我们对于经书要怎么个看法?我是暂用而已,我用了以后还要给别人用。因此对这个书保管就非常的珍重了。自己的书损坏一点无所谓,别人的书怎么可以损坏?所以要非常的爱惜,书上不能做记号,不能写字,不能够折页,规矩多了。
这在现在可以放松一点,现在印刷术发达了,得到不困难,不像从前那么难得。但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要得到善本书,依旧还要像从前一样态度。这善本书是木刻版本的线装书,这个书要晓得,现在我们看到木刻版本的线装书,最低限度都是清朝晚年的版本,距离现在至少有六、七十年。六、七十年你晓得传了多少代,传了多少人,传到我们手上,难道这个书到我们手上就为止了吗?我们还要传下去,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诸位要是拿到这个线装书、善本书,就要晓得这不是自己的,不可以据为己有,要流传给后代。换句话说,我们要替后人保管,不能够轻易的把它损毁,这个道理是应当要懂得的。
至于现在所翻印的这些书,翻印之中也要尽可能的把这个原书保存。为什么?诸位要晓得,我们现在虽然讲科学发达,一切都方便,现在我们所用的这个纸张,再好的道林纸,它的寿命也不过是一百年左右,可能还不到一百年,年代久了这个纸就变成灰了,诸位要懂得这个。我们中国的纸看起来比不上外国的纸那么好看,我们毛边纸软软的、黄黄的,但是毛边纸的寿命最低限度是五百年。你们诸位到中央图书馆去看看,你看看五百年以前的古书,非常的完整。《中华大藏经》,这一次所印的,第二辑,这个《嘉靖藏》,五百多年了,我们中国的纸张比外国的纸张保存得久。连史纸寿命最少是一千年,你看这个连史纸比毛边纸还要软,一本书拿到手上,诸位想一想,那么软的纸它保存的寿命才有那么长,只要你小心,不要受潮湿,不要被虫蛀了,寿命很长。所以我们要得到这些好书,就要晓得,你有保存历史文化的责任,不要在你手上轻易的糟蹋了,写的时候,随便拿个笔在上面画,你能对得起后人吗?人家一本书传了多少代,传到你手上都这么完完整整、干干净净,你把它糟蹋了,留给后人,对不起后人。这是一点常识,这也是护持正法。这是讲到修理、整理、保存,说到了这些。
上面是讲的佛宝与法宝,下面这两句是讲僧宝,弘法利生。『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底下有个小注,「举」就是举办事业,譬如在过去,马祖建丛林,这个丛林制度他是第一个创建的、创立的,百丈立清规,他们是同时候的人,丛林这些规矩是百丈大师订的,这就叫举办,兴建事业。「扬」是说弘扬,将正法发扬光大。我们看看小注,「佛法以教理行果四者为体」。这是讲到佛教的教体,教体一般讲都是以这四个字来标列。所谓教就是指的经典,理是经典里面所诠述的道理。因此,佛在四依法里面特别的教诫我们,教我们要依义不依语。换句话说,我们读经,文字是次要,里面的道理是主要的,道理明白了,文字就不必执着了,不要执着,这才是对的。更进一步,道理有深、有浅,有偏、有圆,所谓是有了义、有不了义,佛教给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凡是讲明心见性的道理,这是了义;凡是讲做人做事的,这些都不属于了义,了义能够包括不了义,不了义没有办法包括了义。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求深解、要求圆解,这就要重视了义的经典。
这个教与理都是在解的方面,有解一定要有行,行就是指的修行;换句话说,要把佛所说的这些理论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佛教的理论,理论就是生活。理论与日常生活成了一片,这就叫果,果就是证果。诸位要知道佛教教体的义趣,你就晓得佛陀教育跟我们世间的教育不一样。世间教育里面我们有拣择的必要,哪些我们可以学,哪些我们可以不学。为什么?与我们生活有关系的我们学它,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不必学它。佛法则不然,佛法所讲的道理,与一切众生,每一个人,甚至于说每一天,乃至于说每一剎那,都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九法界里面的有情众生是人人必修的,必须要学的,佛门弟子要学,外教的也要学。为什么?与他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要学,外国人也要学,这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学问。诸位想想,我们是不是想破迷开悟?我们要不要离苦得乐?你要想破迷开悟,要想离苦得乐,换句话,你非学不可。因此,懂得这个教理,你就会对于佛陀教育有了相当的认识。不但我们自己要学,我们要劝一切人来共同的学习。你要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他才会来学,你要是道理讲不清楚,你叫他学佛,他说你迷信,你迷信还要叫我迷信。所以首先要把道理搞清楚。这是讲教理行果,你能把这四个字讲清楚就可以劝人了。佛教是什么?佛教就是讲这些东西,这个讲清楚,大家一听,这个确实不迷信。
「善度生死苦,善灭邪倒见,化火狱为莲池,破幽途以慧炬,消多生之积障,接万类于慈航」。这都讲佛教种种事业上的设施形式,善是讲方法,在现在所谓是教学方法、宣传的方法。善度生死苦,以善巧方便能够度脱一切众生生死的大苦。善灭邪倒见,这个见就是见解、知见,凡夫的知见是不正确的,所以叫做颠倒见,也称之为邪见,邪与倒都是不正确的意思,换句话说,真妄、是非、邪正、利害都分不清。这八个字是四层,最起码的是利害,我们凡夫就是利害都不分,哪些于我们有利、哪些于我们有害都不知道,把害的当作利,利的当作害,这不就叫颠倒吗?利害都不能辨别,何况是非?何况邪正?又何况最高的真与妄?唯有佛法教导我们,使我们能够觉悟过来,能够把这个错误的知见改正过来,这就叫善灭邪倒见。
化火狱为莲池,这个火狱跟莲池都是比喻,火狱是苦,莲池是清凉自在,这是比喻乐。这都是讲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人生当中,如何将我们种种苦难的生活变作随心所欲、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得要靠佛法,没有佛法转不过来。也许诸位要问,我眼睛里看到许许多多学佛的人他还不是一样的苦?你这话要来问我,我也给你点头,不错,是的,是苦。那这个经上讲的不就不对了吗?经上讲的对,他学佛学错了;换句话说,他不是说食数宝就是盲修瞎练,所以他转不过来。无论是在家、出家,只要依教奉行,行解相应,没有不能改变的,袁了凡就是一个例子,这事实摆在此地,怎么会不能改变?问题就是你懂不懂道理,你懂不懂方法,你懂这个道理,晓得这个方法,照这个去做,不必多,三年就转变过来,可见得不难。最困难的是理论不容易接受、不容易相信,你要是能接受、能相信,依教奉行,那有什么困难?这就是离苦得乐。
下面,破幽途以慧炬,这就是破迷开悟,幽途是迷惑,慧炬就是悟明,所谓迷就是对人生宇宙真相不明,样样迷惑。不错,世间固然有许多科学、哲学天天都在探讨人生宇宙的真理,但是几千年来他们都在那里摸索,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结论,所探讨的一点道理、一种学说都有偏差,盲目的相信了,付诸于日常生活当中,不但不能幸福,更加痛苦。可见得他这个知见不是正知正见,还是邪知邪见,这是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正知正见只有在佛法里面,诸位细心的去探讨,这个里面讲求参、讲求悟,要悟入。消多生之积障,这是讲你能够悟明的这个功德,就是行解相应的功德,不但可以消今生的业障,我们无始劫以来多生多劫的业障都可以消除,诸位想一想,这个功德多大。接万类于慈航,接是接引,慈航就是比的佛陀的教育,佛法的教育就像慈悲之舟航一样,在苦海里面度脱接引一切众生。
底下一段是引《楞严经》的,《楞严经》我们过去也不止讲一遍,这一说大家都能够明了。「如昔阿难,承佛慈悯,反复宣说,常住真性,妙明元觉,含裹十方,一时大彻大悟,说偈赞扬」。这几句话如果要讲,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可以说他引的这一段,把《楞严经》前三卷的总结论就在这几句话上。这是举出一个事例来做证明,证实以上所说的话句句真实,确确实实能够消多生的业障,能够普度众生,为一切众生之舟航。这是经上所说的,阿难承蒙释迦牟尼佛的慈悲怜悯,在楞严会上反复给他宣说常住真心、妙觉明体的道理,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这在《楞严经》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经文,着重在解的方面,换句话说,着重在起信。换句话说,你要想修学有成就,首先要建立你自己坚强不疑的自信心,相信我这一生能成佛,能够成就,能够改造命运,你首先得信自己,你要不相信那就没办法。《楞严经》的前三卷所说的那些大道理,可以说都是叫阿难建立信心的,叫阿难尊者建立信心,阿难是代表我们说话的,换句话就是叫我们大家建立信心。
「首楞严」是梵语,翻作中国的意思是一切事坚固,是这么一个意思。换句话说,应当建立我们坚固的信心、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就。将来有机会,我们《楞严经》过去讲了一半,上次也给诸位同修提出来,有人要求继续讲,看看是接着讲,还是在里面挑选精华的部分出来讲。经太大了,讲的时间太长,如果每天讲,这一部经大概要讲十个月才能圆满,一个礼拜讲个一天、二天要讲好多年。这个事情,我们这次的讲座到二十五号圆满,以后我们再研究。
阿难开悟了以后,说偈赞佛,赞佛的意思这是感激,感激佛恩,换句话也是提出心得报告,一方面也是劝勉别的同修。所以这个说偈赞扬里面有许多意思在里面。这几首偈子通常在早课里面都有,在楞严咒的前面就是用这几首偈子,「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偈颂到这里为止。我们看看这个后面文好像不多,不过我们这个小册子底下附的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要把它包括在里面,大概这几天还能赶得出来,要是时间多的话,这几句我们也可以稍稍的介绍介绍。
「宏扬正法,普利有情,广行佛事,即报佛恩,先觉后觉,皆当奋起以图之」。我们应当发愤,应当努力弘法利生。『尤当勉励』,尤其是应当我们自己要勉励自己护持正法。今天讲到这里。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