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十三、禅宗祖师论第一义解--三玄三要 [打印本頁]

作者: diyiyitianxing    時間: 2011-8-4 18:55
標題: 十三、禅宗祖师论第一义解--三玄三要
曼陀羅:一、句中玄:“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藉裏頭人。” 初要:初悟時脫離諸相,識得本真,是為句中玄初段。 中要:既識本真,習氣猶在,即當綿密保護,不可稍懈。  上要:以自己保自己,則有想像光影,思欲離之,但功力不夠,猶不能忘。此時任你保護嚴密,但有相而不能忘,所以臨濟公說自救不了。
曼陀羅:第一句,句中玄的三要,就是初要,中要,上要的幾個說法.
清心:嗯
曼陀羅:二、意中玄:“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 初要:接句中玄上要,因保任功夫綿密,能離卻想像光影,然猶有離在意中。中要:功夫更加綿密,妄卻“離”字,遂入無為正位,身心輕安,受用無比,其始也返照之意多;今也變返照而為寂照,端拱無為,一無事道人而已。
上要:此時無所為功夫,無功之功,其功甚大,即無為亦渾化其跡,無所為無為矣。此時不求神通變化,而神通自來!到此地位已明兩玄六要,可以教化人天,故臨濟公雲:此句薦得可為人天師。
曼陀羅:三體中玄:“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 初要:功夫妙到及處,則妙不能久炫其妙而反淡,此淡乃功夫妙到盡極處,返而為淡,不是未曾曆過意中之玄要而妄言淡者。淡如水,水無味,同愚人一樣,無知無識,穿衣吃飯而已。
中要:我們本體本來如此,今複如此,並無增加,斯理實非妙字能盡,惟淡字好,但大家一入淡則覺孤寂而飛走去,惟智者能安而樂之。淡雖無味,然無味中有一至味在,原來不是色、不是空、不是一、不是萬、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境、不是物、不是有為、不是無為、不是亦不是,於行住坐臥,動靜酬酢往來之中而歷歷孤明,如朗月當頭,推之不去,攬之不來,總無絲毫接續斷滅,影響之相。
上要:至此難於開口措詞,世尊見文殊、迦葉白椎竟便下座,古來諸禪德至此便拂衣歸方丈。惟曹山禪師有一句話可用來明此上要。僧問曹山:“朗月當頭時如何?”山曰:“猶是階下漢。”僧曰:“請師接上階。”山曰:“月落時相見。”
小乞兒:初得心要者 知義無法行義  解義深用不了 行義常失本分 悟了 無法行證
小乞兒:這是在講次第境界
小乞兒:由淺入深
小乞兒:初要知義無解 了不得趣
中要深解義趣 安住義理 變化中而不取濁
小乞兒:深要萬法不生 萬法不滅 宣說無礙 心無所生
曼陀羅:這是解三玄吧. 每一玄裏面分三要
曼陀羅:您這三句,是分別對應三玄的?
小乞兒:那是細分法
小乞兒:我打個比方
小乞兒: 義為要,法要中分言無上 理起性 義趣向迴圈生習
小乞兒:理要中 經為首 學為卓 義在通 趣向迴圈深習
小乞兒:義要中 法表如 理宣向 義在證 趣向迴圈入心習
曼陀羅:恩
長風:這是漸次法 有無絕相超宗 直達如來地之法

作者: diyiyitianxing    時間: 2011-8-4 19:19
小乞兒:義要中 法表如來 理宣如來 義者真言 把持道中 隨性而用無有偏支
小乞兒:這就是禪師們的表達法
小乞兒:一門分三入
小乞兒:一入細分三法
小乞兒:一法表三要       
小乞兒:這種細分法
小乞兒:是在解心
曼陀羅:恩
小乞兒:解到最後是個圓
小乞兒:這時就是證了位
小乞兒:理到事圓究竟如來
小乞兒:解這種文法
小乞兒:絕對不能著文字解
小乞兒:不然你肯定繞死
曼陀羅:恩.
小乞兒:那是證解 等你漸步悟入時
小乞兒:每次看體會都不同
小乞兒:但如果執意俗解
小乞兒:那就準備送龍發堂(編輯注:龍發堂是瘋人院)
小乞兒:每門都有漸次細微
小乞兒:所以只要知道他在表達啥就好
曼陀羅:恩。
小乞兒:不要去問 境界相是怎樣
小乞兒:因為你不是由那門入手的
小乞兒:義趣相通但所見不一定相同
小乞兒:比方說
小乞兒:我在修學時
小乞兒:久思義 自然生理性分別 觀法變化 法要自達心頭
小乞兒:這在禪門屬悟
小乞兒:小疑小悟  大疑大悟
小乞兒:通達本心 明瞭心地本體後
小乞兒:分理入者 行入者
小乞兒:理入者 久住般若 觀法作用 由心自解 由性表用 示法無有障礙 亦無宣說
小乞兒:行入者 安住一心 隨性而活 持善遮惡 心懸道行 斷染離性用 遠離著想
小乞兒:如果理行在作細微分
小乞兒:就是心境說
曼陀羅:通達本心 明瞭心地本體後,分理入者 行入者
曼陀羅:這句是說初地菩薩位以後嗎?
小乞兒:把心安住於法中久久成習 隨習起性 後能安心而不起識別
把持心義 隨緣而生死 了卻因緣不造果報 久持而入深趣 自成羅漢
小乞兒:不去分次第論
小乞兒:如果入了次第說
小乞兒:往後狂人一堆
曼陀羅:恩
小乞兒:不作學習 不作認識  口口聲聲指人便喊 你以為你是菩薩嗎  你以為你是佛嗎  不是的話解者都妄
小乞兒:現在這種人就很多了
小乞兒:要不就是
小乞兒:給你個高帽戴 然後喊說 你要真到位才有資格解
小乞兒:這種亂象在未來會多到數不清
曼陀羅:恩。師傅,剛才把持心義,你只解到羅漢了,後面菩薩和佛,被打斷了沒解
小乞兒:何況菩薩地都是細微心
小乞兒:理入 行入者都屬偏行
小乞兒:理入到位後得轉行位證實
小乞兒:行入到位者得回頭求理依據
小乞兒:兩者圓滿皆成正位
小乞兒:阿羅漢是行入
小乞兒:菩薩是理入
小乞兒:在宗門上
小乞兒:也有細分
小乞兒:但這都得兩者並存 指著偏重
小乞兒:如果無理不成行門
小乞兒:如果無行無法解證
小乞兒:如果有哪宗門沒經據理路 那肯定是外道假佛門
小乞兒:先參吧!!  頭暈了出去走走
曼陀羅:好的
曼陀羅:師傅,我來問《菩提達摩大師無心論》裏的內容.
曼陀羅:達摩大師說無心,二祖求法時亦說,覓心了不可得,楞嚴經中有7處征心,8還辯見之說.  既然無心,那為何又說用心?
曼陀羅:恩
小乞兒:在求證無心說
小乞兒:先得查證無心義
小乞兒:過去大德如何解無心呢?
小乞兒:誰查查
曼陀羅:我來查
小乞兒:查查過去如何解無心
曼陀羅:答曰:“只是見聞覺知,即是無心。何處更離見聞覺知別有無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為汝解說。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見終日見由為無見,見亦無心;聞終日聞由為無聞,聞亦無心;覺終日覺由為無覺,覺亦無心;知終日知由為無知,知亦無心;終日造作,作亦無作,作亦無心。故雲見聞覺知總是無心。”
曼陀羅:這是達摩大師的解法
曼陀羅:問曰:“若為能得知是無心?”答曰:“汝但仔細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複可得,是心不是心。為複在內、為複在外、為複在中間?如是三處推求,覓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當知即是無心。”
小乞兒:只是見聞覺知,即是無心
小乞兒:心性本覺 取捨論別取
小乞兒:本性遍一切 分別起執分
小乞兒:無心離分別 還識了知處

作者: diyiyitianxing    時間: 2011-8-4 19:20
曼陀羅:答曰:“但於一切事上覺了,無心即是修行,更不別有修行。故知無心即一切,寂滅即無心也。”
曼陀羅:寂滅即無心. 那所謂無心,實際就是真如了
小乞兒:無取著心
小乞兒:有分別知
曼陀羅:恩.
曼陀羅:一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二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法身不癡即般若。三解脫寂滅即法身。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
曼陀羅:這是<禪宗永嘉集>,就是去問六祖一宿覺的那位大師的.
小乞兒:恩
小乞兒:這又啥問題嗎?
曼陀羅:這裏面講的是般若,解脫,法身三者的關係
小乞兒:法身不癡即般若 般若無著即解脫 解脫寂滅即法身
小乞兒:把這三句繞個圈
吉樂天:好象可以接起來
小乞兒:由哪起由哪終 起點凡人終點覺證
小乞兒:世人如同 圓環無端  不知何處起 亦不知何處止 迴圈不知離
曼陀羅:凡夫迷時四大為身妄想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虛知是真佛也。心外覓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識指爾入路。一念回光見自本性。而此性地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與諸佛分毫不殊。故雲頓悟也。漸修者。頓悟本性與佛無殊。無始習氣難卒頓除。故依悟而修。漸熏功成長養聖胎。久久成聖故雲漸修也。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諸根具足與他無異。然其力未充。頗經歲月方始成人。
曼陀羅:問題在於,沒有善知識指路? 能自悟本性不?
清心:哦
小乞兒:善知識指的是佛法僧
清心:那上師呢師父?
小乞兒:佛者一切覺  法在悟性  僧說無上義
曼陀羅:恩.那此處一念回光見自本性。又怎麼做解釋呢?
小乞兒:覺性顯  
曼陀羅:一念回光,是說返觀?
小乞兒:恩  覺非識  覺觀非識別
曼陀羅: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裏有,反聞聞自性的說法
小乞兒:莫把識別當覺醒 末把愛取當所證
曼陀羅:《楞嚴經》耳根圓通章中對我們說:“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小乞兒:五根顯覺 無有差別
小乞兒:圓滿義非識非離識
曼陀羅:問作何方便一念回機便悟自性。答只汝自心更作什麼方便。若作方便更求解會。比如有人不見自眼。以謂無眼更欲求見。既是自眼如何更見。若知不失即為見眼。更無求見之心豈有不見之想。自己虛知亦複如是。既是自心何更求會。若欲求會便會不得。但知不會是即見性。問上上之人聞即易會。中下之人不無疑惑。更說方便令迷者趣入。答道不屬知不知。汝除卻將迷待悟之心聽我言說。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虛知不昧。即此空寂虛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
小乞兒:心不明己 由相知己性
曼陀羅:相是虛幻,為何能知己性呢?
小乞兒:相由心生
小乞兒:依法理相 尋自心性用
小乞兒:知了自性明白自心
曼陀羅:●真心妙體
  或曰。真心已知名字。其體如何耶。曰。放光般若經雲。般若無所有相。無生滅相。起信論雲。真如自體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恒。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據此經論。真心本體。超出因果。通貫古今。不立凡聖。無諸對待。如太虛空。徧一切處。妙體凝寂。絕諸戲論。不生不滅。非有非無。不動不搖。湛然常住。喚作舊日主人翁
曼陀羅:楞嚴經雲:非因非自然
曼陀羅:心經雲,不增不減.
曼陀羅:這都是說真心本體相嗎?
小乞兒:恩
曼陀羅:從法理的角度,是要先深信此理是真,然後去證此真心本體.
曼陀羅:還是先思惟法理,自覺契合真心呢?
曼陀羅:因為古德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曼陀羅:又雲:故初入祖門庭者。要先識此心體也。
小乞兒:信為道源功德母  但非愚信
小乞兒:信則建立在二種行證上 理行 求證
小乞兒:未入法義 如何識心
小乞兒:要你學義不是要你偏法論
曼陀羅:古禪師說:既生正信。須要解會。永明雲。信而不解。增長無明。解而不信。增長邪見。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疾。
小乞兒:解行不能偏  心行證圓滿
曼陀羅:此處之解會,做何解呢? 依經教義解?
小乞兒:偏行理塞道 偏理斷正見
小乞兒:生正信。須要解會
小乞兒:講俗點就是會解
一朵:如何確信自己生的是正信呢?
小乞兒:理入者事上求證
小乞兒:行入者理上圓滿
果啤:請教理入如何在事上求證呢
果啤: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曼陀羅:●真心妙用
  或曰。妙體已知。何名妙用耶。曰。古人雲。風動心搖樹。雲生性起塵。若明今日事。昧卻本來人。乃妙體起用也。真心妙體。本來不動。安靜真常。真體上妙用現前。不妨隨流得妙。故祖師頌雲。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故一切時中。動用施為。東行西往。吃飯著衣。拈匙弄箸。左顧右盼。皆是真心妙用現前。
小乞兒:見因緣起 法思惟起因
曼陀羅:什麼生性起塵? 是從真心嗎
小乞兒:覺本無綁 眾生識鎖自綁
小乞兒:碗有碗功用 筷子有筷子功用
小乞兒:這就是性
曼陀羅:啊,明白了....
曼陀羅:普照禪師修心訣:   何者是佛。尊者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否。尊者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尊者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今不見。尊者曰。今見作用王自不見。王曰。於我有否。尊者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尊者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尊者曰。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   

經論依據與互參: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華嚴經•賢首品》
入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船筏。
——《心地觀經•厭舍品》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若無信,是人不能入佛法,……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
——《大智度論》卷1
信為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無信如無手,無手人入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如是,入佛法寶山,都無所得。
——《大智度論》卷1
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四十二章經》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