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十四、净土解义--念佛 [打印本頁]

作者: diyiyitianxing    時間: 2011-8-4 18:37
標題: 十四、净土解义--念佛
曼陀羅:只能入事一心不亂,沒辦法入理一心不亂。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小乞兒:定力有兩種,事一心不亂 理一心不亂
曼陀羅:有何差別?
小乞兒:一個白癡定,一個明瞭定
身心和諧:念佛不理經者,事一心不亂,成就後可下品下生
小乞兒:理一心不亂就不是了,看你是自發心去還是他力去依程度高低分品位
身心和諧:自發心去還是他力
小乞兒:菩薩能自發心往生西方而且是活生生就來接你了
小乞兒:凡夫要往生得靠佛力接引
小乞兒:菩薩要往生只要發願就能去,我老師就說過念佛境界
小乞兒:他不是修淨土的,但為了找尋修持法,也作過念佛
小乞兒:他說三天~7天內,起先口念後來口不念 心自念
小乞兒:一段時間後,心也沒念了,由虛空中發出佛號,還是梵語佛號
小乞兒:到了個境界,他就把念佛給斷止了,因為他的行願不是西方
小乞兒:他念佛很自然就入無思 無想依念持誦,這才叫作真念佛
小乞兒:一念不生一念不滅1至七天自然相應,凡夫念佛連那一念要生起都要拼命
小乞兒:菩薩不用喔,輕鬆容易只差別有願去 沒願去,這叫作自力
小乞兒:有自力他力就只是接引,無自力要靠他力至少要事一心不亂
曼陀羅:恩。明白了。
小乞兒:他說是聽不懂的梵文,起先是中文阿彌陀佛,後來轉變成梵語
小乞兒:由虛空自己持誦他沒口誦也沒心誦,這才是真念佛
曼陀羅:凡所有相皆虛幻吧。與金剛經違背呢
小乞兒:金剛經說凡一切有相 皆虛妄是叫你不執相 不是沒有相喔
小乞兒:你要是不吃不喝不會死那就沒相,要有眾生以聲求
小乞兒:相求皆屬邪道,但那是境界自現喔,不是求,是相應
小乞兒:要清楚執取與緣起兩者差別,緣起是我沒求,別人發願給我的
小乞兒:執取是我心有所不甘強取的,比方說,我之前好朋友帶我出國
小乞兒:,後來我沒錢還他團費了,目前還欠他5~6
小乞兒:他月初喊我年底前要出國  說欠他的先不用還沒關係以後算
小乞兒:這是緣起喔,我可沒喊他求他,啥是執取呢
小乞兒:比方說剛好有問題而無法出團去玩而抱怨他在另想辦法,這就叫作執取
小乞兒:這是以相解,心解 無心之言行皆緣起,究竟解 有無心皆果報
小乞兒:追求感應就是執取,要有人以相聲求佛皆是邪道
小乞兒:念佛求往生,念佛不可有求而持,念佛要無求自願而行
漸行漸遠:以感恩之心行不
小乞兒:我念佛就是願我此身口意與此佛為依止,這才是願
小乞兒:念佛求成佛是邪道,清楚念無念之差別嗎?
小乞兒:念無念 是念不起執用而有作用
漸行漸遠:能再解釋一下嗎?
小乞兒:所放下就是不起執心
小乞兒:要如何在心念上不起執心呢?心不可落三業即是斷俗心

作者: diyiyitianxing    時間: 2011-8-4 18:39
小乞兒:俗心斷執生不起來,三業是善 惡 無記,心念不可染著此三業
小乞兒:就是有念而無念,有念是作用不失 無念是不染不執
小乞兒:一般人學打坐都叫無記定,不叫正定
小乞兒:正定是心念作用不失亦不起心動念,斷執就是有念而不起心念
小乞兒:起心動念是執 念是作用,依此理入,即是念無念境界
曼陀羅:正定是心念作用不失亦不起心動念,這是一直在第一念裏面嗎?
小乞兒:安住此境!靜寂正滅,這是找第一知的手段
曼陀羅:我得好好復習以前的聊天記錄。 我把這個搞混掉了。
小乞兒:我的法不是死的,是圓的,別當背書
小乞兒:最淺的法在講斷執 最深的法也是講斷執
小乞兒:法沒深淺 論有根器,就算分十班也是在講一個義
曼陀羅:恩,名相上我沒搞清楚
小乞兒:都是我隨機編的,別被名號拐了方向
漸行漸遠:什麼叫方便供養
小乞兒:財供養得財福報,方便供養得事方便福報
小乞兒:所謂方便就是隨喜,方便供養有四,食 醫 住 行
漸行漸遠:怎麼供養呢 色身轉變 你病好了那不是很好嗎
小乞兒:盡說些天方夜譚,娑婆世界比西方極樂世界好修行是為何?
漸行漸遠:事情多
小乞兒:娑婆世界善惡多事情多,才有機會修發心
小乞兒:你淨土世界要發心沒地方發喔
漸行漸遠:去西方還知道前世嗎
漸行漸遠:如果知道 在這裏他已經發願 到那繼續不就好了嗎
小乞兒:去西方得有三種條件
小乞兒:佛說法你是當居眾親聞 眼見 深信不忘卻
小乞兒:佛說阿彌陀經時,現神通把彌陀淨土與阿彌陀佛起到眼前
小乞兒:大家都看見,然後囑咐授記,你們別忘了今天的福德 因緣
小乞兒:發願往生,這是保證往生
小乞兒:再來末法時期念佛往生
小乞兒:雖說靠佛力,其實不是,而是自力
漸行漸遠:恩
小乞兒:一你不是當時在場的,二你得到事一心不亂
小乞兒:在場的人因為已深種佛種因緣到了一念佛念即刻往生
小乞兒:根本不用念或不念
漸行漸遠:恩
小乞兒:自力是你程度到了,發願過去,念只是讓你心有所寄託
小乞兒:這是方便法,真念佛無念,這就是真念佛
漸行漸遠:你解釋一下好嗎
小乞兒:意懷念起心動念皆佛行
小乞兒:心憶念就是要真正去理解佛的行持
漸行漸遠:哦
小乞兒:就跟你愛上妹妹一樣,愛上了好比慘死
漸行漸遠:我沒愛過不知道啊
小乞兒:那就多聽聞佛法 思惟法義念念不離
漸行漸遠:哦 我還以為每天想著他的形象呢
小乞兒:想著他的形象這是觀想
漸行漸遠:恩
小乞兒:會入外道
漸行漸遠:那我平時念佛號不是沒什麼用
小乞兒:有,以音念攝心,念是方便行持法,講的是理義
小乞兒:我不教方法是不讓你們執於方法為法

經論依據與互參:

【一心】
 (術語)謂萬有之實體真如也。止觀五上曰:“一心具十法界。”又唯一之信心不為他心所奪,謂之一心。止觀四下曰:“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更不餘緣。”探玄記三曰:“一心者,心無異念故。”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又,一心有事理之二種:無餘念為事之一心。入實相為理之一心。觀音義疏上曰:“一心歸憑,更無二意,故名事一心也,(乃至)理一心者,達此心自他共無,因不可得。”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若聞阿彌陀德號,歡喜贊仰心歸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則為具足功德寶。設滿大千世界火,亦應直過聞佛名,聞阿彌陀不復返,是故至心稽首禮。
——《無量壽經》
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娥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漁,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
                        ——《佛遺教經》
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等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複如是。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眾生心念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觀無量壽佛經》
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
——《大智度論》卷7
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文殊說般若經》
無所念,是為念佛
無憶故,是為念佛。
                                              ——《摩訶般若經•三次品》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念無分別即是念佛。複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無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念佛。••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
                        ——《佛藏經》
正念諸法真實之相,是名念佛。
——《菩薩念佛三昧經》
無所念心而修念佛。
——《勝天土般若經》卷3
以實和心,念實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
                        ——《徹悟禪師語錄》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燭。妄想潛蹤,形骸空穀。淨土不離目前,蓮花常襯兩足,何必待死後方生,即現前不出不入。..                                 
——憨山<念佛銘>
設一念與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與佛無間,何勞更問阿誰。
——藕益《答卓左車茶話》
自性念佛者,無佛外之念能念千沸;念自性佛者,無念外之佛為自所念。
——《華嚴念佛三昧論》
念佛心即是佛。
——壽昌慧經禪師(《憊虎集》卷}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閑,
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 憨山《費閑歌》
一心不亂,兼含理事,••若理一心,亦非他法,但將阿彌陀佛四字做個話頭,二六時中,直下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亦有亦無心念,不以非有非無心念,
前後際斷,一念不生,不涉階梯,徑超佛地。  
        真歇清了禪師〈角虎集》卷
【念佛】

 (術語)念佛有總別之分。就總言之,有三種,一稱名念佛,口稱佛名也。二觀想念佛,靜坐而觀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實相念佛,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此於往生要集配對定散有相無相,而為四種:一定業念佛,即上之觀想念佛也。二散業念佛,即上之稱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業念佛與散業念佛也。四無相念佛,即上之實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無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體,則為定散與實相
之三種。顧就總之念佛而論,念佛之言,雖通於定散事理,然淨土門所勸者,乃屬於散業之稱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別言之,乃對於觀佛而別立念佛之言也。此時於觀佛之中,攝觀想與實相之二種念佛,因之稱名念佛,單名之曰念佛。如觀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對稱是也。念佛專取稱名者,乃淨土門一家之洪范,於念聲是一之釋而知之。今念佛之言,雖通于諸佛,而諸大乘之說,獨限於阿彌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尋常念相者,此有多種,大分為四:一定業,謂坐禪入定觀佛。二散業,謂行住坐臥,散心念佛。三有相業,謂或觀相好,或念名號,偏厭穢土,專求淨土。四無相業,謂雖稱念佛欣求淨土,而觀身土即畢竟空,如幻如夢,即體而空。雖空而有非有非空,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空,是名無相業。”觀無量壽經曰:“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華。”楞嚴經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起信論曰:“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念佛三昧】
 (術語)有二種: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得”。觀無量壽經曰:“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經七曰:“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智度論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又】如法華三昧,二十五三昧,彌陀三三昧為法會勤行式之名。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