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天子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15837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15 08:39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天子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15837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天子的讲记敬摘点滴
...机器)很重,所以背的时候,其它什么东西都没有拿,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带。到了广州以后,把它送给广州市佛教协会,当时广州佛教协会会长云峰法师还接洽这件事情。他希望把这个机器背回来之后,能制作更多的这些卡带、影碟,这些录相带,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听到,能够觉悟。
我记得前不久,到过广东省汕头市的汕头大学,我在那个大学里看到它有一条标语说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建立自我是使自己完善起来,追求无我是把自己放下,全心全意的为大众服务。这个口号提出来,我觉得很不简单,这对大学生或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试尝,就说你在很多活动中,能够把自己慢慢放下。茂森把这机器从达拉斯背回来,还辗转换机到香港又转,这样的话,也是什么自己东西都不带,这也是一种小小的试尝,能够追求无我,放下自己。当然所谓追求,建立自我是完善自己,我们学佛就是要完善自己;追求无我,文字上是这样题,其实是追求这个无我,还是有个追求很执着在里面。所以我们就是慢慢的把自己看淡,慢慢的把自己放下,而全心全意的为大众服务当中,把自己淡化。所以说茂森,我感到他真是「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在《弟子规》的这种素质教育中,最后还提到一条就是「有余力,则学文」。在茂森初中毕业的时候,当时暑假的期间比较长,没什么事情干了,已经考完高中了。我就指着家里的书柜对他说:你把这些书柜都整理一下,你看能选出一些书来学习学习。他居然在这么的多书里,就选出了一套书,就是《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这一套书里面就是很详细的介绍中国的四书五经,也介绍了庄老之学,介绍了《道德经》。我们在这里就要茂森把他过去所学的,关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锺博士: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没有儒家思想,也就没有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究竟包含什么样的基本内容呢?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用《汉书》里面的一句,「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这就是儒家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四个关键字,第一是六经,第二是仁义,第三是尧舜文武,第四就是仲尼。什么是六经?这六经就是儒家的六部主要经典,是《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和《乐经》;因为《乐经》已经失传,只剩下五经。后来在宋朝的时候,朱熹就在儒家的经典里面抽出四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篇文章就称为四书。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四书五经。儒家思想从汉朝开始,历史上都被尊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第二个要素是仁义,这也是儒家的两个核心范畴。《孟子》所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这是教导人内心要存仁,而行事要循义,这个义就是应该要做的。第三个要素,尧舜文武,这是指中国古代的四位帝王,「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儒家所说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谈到修身,这是《弟子规》所讲的「首孝弟」,所以尧舜二帝他竖立了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国的典范。文武就是指周文王、周武王,他们制定了完善典章礼仪,以礼乐来教化百姓,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典范。
第四个要素是仲尼,这是我们熟知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鲁国的人,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曲阜县人士,享年73岁。他是儒家的创始人,据说儒家的六经都是由孔子亲手删立和整理的。在孔子之前的几千年的文化,在孔子的这里得以流传;孔子之后的数千年文化,也因为有了孔子而得以开启。所以人们称叹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又赞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这是讲孔子的德行与天地相契,他的道贯穿着古今,编订了六经,而把教化垂续于万世。所以历史学家司马迁赞叹孔子,「可谓至圣矣」。至圣先师孔子的这些言行,也被收录在《论语》里面,《论语》被誉为是华夏圣经。
这里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了儒家所谓的四个要素,六经、仁义、尧舜文武和仲尼。如果我们把儒家的思想比作是一棵大树,那么大树的根在哪里?这大树的根就在《弟子规》当中。如果说没有《弟子规》的基础,儒家的这四个要素也都没有办法做得到。《弟子规》讲的是什么?我们前面已经说到,《弟子规》就是讲基础做人的素质。
下来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道家的思想。如果说儒家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那么道家的精神也是渗透在中华文化中的潜意识。儒家的入世精神很强,而道家出世特别浓。道家的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尤其是以老子的《道德经》闻名于世。道家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界、自然科学这种自然;它是指宇宙本来空寂的一种自然的状态,这个状态没有办法用语言或思惟能达得到的,是很难以表达的。道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也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干,无所事事,它是教人心理能够放下得失、放下苦乐,而顺应自然,而不去妄为。
我当时学习《道德经》,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经上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道德经》的第一句话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说真道是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如果能够说得出来的,可以名状的,那就不是常道。最后一句就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讲,圣人的道理和做法,就是努力的去奉献,去为人民服务,但是绝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我们可以通过这两句话,稍微体会一下《道德经》的这种风格和处世的态度。道家的根又在哪里?如果说《道德经》是一棵大树,这个根就在《太上感应篇》,因为《太上感应篇》所讲的是老子垂训给后人的因果报应和自然感应的道理。因为人只要能够深信因果报应,能够遵循自然感应的道理去做事情,最后他也能够达到道法自然、为而不争的境界。
赵女士:书是人类进步...(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