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课诵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141414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14 14:16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课诵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141414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课诵的讲记敬摘点滴
...
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实意义。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为到寺庙剃头、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而佛法着重的是实质的出家。何谓实质的家?烦恼是家,生死是家,轮回是家。佛教导我们,断烦恼就出烦恼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脱离六道轮回,就出轮回之家。形式上无关紧要,实质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能够断烦恼、了生死、出轮回,就是真正出家。
形式上发心出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正如北京师大所标榜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形式出家必须具足的条件。念念要为一切众生做表率、做模范,使一切众生看到你的行宜,听到你的言说,能够觉悟,也能够发出家之心,发出离烦恼、出离生死的意念。因此,出家人必须要“远离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是最低的标准。戒学里面,基本的要求是“净业三福”和“六和敬”。如何能够达到?《无量寿经》教导我们,要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总纲领,一定要认真去做。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之中要想到佛的教诲。我根据佛陀的教诲,编了一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同修们要念熟,要记得住、做得到,就是受持。然后要读诵经典。凡是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听经太少,境界、念头转不过来,所以决定要多听。我这一生学佛能得一点受用,实在讲就是四十年在讲台上没有中断,天天劝别人,也就是劝自己,这样才把念头转过来,这是为人演说。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得到效果。这样,出家条件就具足了。
如何将念佛堂的功夫,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复杂人际之中?
在念佛堂念佛,好比学生在课堂上课一样,如果离开了课堂,功课都丢了,这就不能有成就。真正会用功的人,真正会做学问的人,真正能够成就德行的人,功夫是不会间断的。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继就是不中断,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中断,处事待人接物也不中断,这才能落实。凡是不能落实,就是没有做到“相继”。念佛真正目的是求生净土,如果功夫中断,求生净土就困难了。
念佛功夫不在于口念,而是心中有佛,这就是不中断。真正念佛人在工作、应酬中,佛号也不中断。但是念出声音,人家讨厌,所以金刚持是最好的方法。口在念佛,但没有声音,就是“金刚持”。章嘉大师就是用这种方法,他接见任何客人,除了说话,他手上掐念珠没有中断,口里持咒也不中断,真正是二六时中不中断,这个难得!若我们能学习这种方式,既不干扰别人,自己功夫又保持永远不中断,真正是自利利他。章嘉大师何以能做到心地清凉自在?因为他的念力永远不中断,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如果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除了睡觉停止念佛外,一醒过来,佛号就接续,没有不成就的。真能这样念下去,不必三年,可能六个月、或一年,你就会开悟。虽不是大悟,总是小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大彻大悟,将来决定有把握自在往生。佛七只是一种形式,提供我们念佛的方法,提醒我们要认真念佛,而重要的是必须将这种方法、精神,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在家里有事务,不能每天念佛,但早晚功课决定不可间断,要依照《净宗朝暮课诵》认真去做。早课是《无量寿经》第六品,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晚课是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就是五戒十善。平时没有时间听整部《无量寿经》,这两段经文总要多听几遍,你的早晚课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相应。这个相应就是“信解行证”,我们相信佛的教诲,理解佛所讲的道理,依照方法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思想、行为,就能得到佛法所说的真实利益,得到利益就是证果。佛所说的每部经典,其内容都具足“教理行果”。我们应如何去接受?要以“信解行证”来接受,这就相应,古德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法到最极究竟圆满,是真正觉悟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即《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才明了虚空法界是家园,家在哪里?虚空法界是如来家,一切众生、山河大地是如来清净法身。你什么时候入这个境界,你就证得究竟圆满佛。
一个真正修行人,妄想、分别、执著会逐渐消融。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天天减少,自性般若智慧就天天透露,你的道业就增长。妄想、分别、执著都是烦恼,烦恼少一分,智慧长一分,这是一定之理。我们的智慧不能增长,就是烦恼没有消除。譬如黑暗没有去除,光明怎么会现前?因此,我们要想开智慧,没有别的方法,就是消融烦恼而已。用什么方法?诚心诚意去念佛。譬如,开口想批评人时,一句“阿弥陀佛”把批评的念头打下去。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把这些念头打下去,这是消除烦恼的方法。听经的时间愈长愈好,让我们整个生活,都能消融在佛法之中,这种生活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唯有认真去做的人,才能得到这种享受。
9.父母应该如何教导儿女?
古人说教子要在年少。但现在这个时代,计算机非常普遍,家家都有,小学生已经利用计算机做功课。而计算机网络的内容非常复杂,作父母在这方面要特别关心,以免儿女小小年纪心灵就被污染,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最近有些父母告诉我,儿女不听话;作老师的说学生不听话,原因何在?都是电视看多了,网络接触多了,他们懂得的知识超过父母、老师,你说一句,他会说十句。虽然他们懂得很多、看得很多、听得很多,但是没有智慧去判断是非、利害。这个社会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不但
儿童不会辨别,成年人有时也难以辨别。
尤其现在社会是民主自由开放,丝毫约束都不行。譬如,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在美国管教儿女相当不容易,你要是骂他、打他,他可以到警察局去告父母虐待儿童,父母还要吃官司。有时小孩不告,邻居会告,邻居看到你管教太严格,就打电话给警察局,告你虐待儿童,麻烦大了!这与中国社会不同。因此
在美国一定要心平气和跟小孩讲理,开辩论会,必须让他心服口服,让他知道一切是为他好。
现今子女背叛父母,学生背叛老师,到处可见。这种背师叛道,欺师灭祖,都是阿鼻地狱的罪业。我们不必跟小孩说果报之事,因为他不会相信,你要讲他能理解的。这当中最重要的,父母跟老师要以身作则,因为在子女心目中,父母是他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他榜样,所以一定要做个好样子给他看。你要教孝,你必须自己孝顺父母;你要教敬,你必须自己敬事师长...(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影响,于是邪正就必须要辨别,要远邪亲正,这是随顺根机而说的。
25.为什么听《无量寿经》觉得很相应,很能契入,但听《华严经》就觉得很茫然,是不是境界不够?
人有过去、今生,学佛同修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每个人的善根都很深厚,过去你所修学的法门,这一生遇到了,就会觉得很投缘、很欢喜;从前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了,就感觉得很生疏、很茫然。你这种情形,大概过去生中修过净土,《无量寿经》念得很多,所以一遇到就生欢喜心;可能《华严经》
从前没有学过,所以接触之后就比较生疏,原因在此地。
26.断一分烦恼、分别、执著,就是功夫成片,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他自己能知道吗?这个人一定能往生吗?
断一分烦恼、分别、执著,关键在这一分的标准是多少。每个人标准不相同,甚至于大小乘经里的标准也不相同。佛何以说这么多不同的标准?佛说经是因人而异,佛是迁就众生而有不同标准。至于断了烦恼、分别、执著是什么样子?这个样子很明显,就是“烦恼轻,智慧长。”最明显的,就是听经有悟处,读经能通达义理。处事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之中,会觉得比过去进步很多。过去处世待人有许多不当之处,现在这些毛病都改正了,所以心情舒畅,清净快乐,这是不同之处。分别、执著重的人,生活得很苦,纵然富裕也非常苦恼。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纵然穷困,也非常快乐。如孔老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虽然过着穷困的日子,可是他很快乐。由此可知,苦乐没有一定标准,佛法讲:“苦乐在觉迷。”一念觉,转苦为乐;一念迷,乐中就有苦。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27.在念佛堂念佛,在日常生活修行,应怎样做才相应?
念佛堂是训练,养成念佛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忆佛念佛”,能做到不中断,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果然成片,往生就有把握。所以,在念佛堂是养成,真正的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
学佛后做了错事,过后已经改过,但是不好的念头常现前,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是许多同修的问题。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境界转不过来,毛病也在于此。自己晓得错了,也知道改,可是改得不彻底。《十善业道经》讲“夹杂不善”,怎样能做到不夹杂?印光大师教我们的方法很好,常常想到“死”,我快要死了,自然就放下了。印光大师在念佛堂的佛像后面写了一个“死”字,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一场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常常想此,万念俱灰,才回得了头。我们活在世间,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死,对自己、对世间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留恋。活在世间,就是为众生、为佛法,为大众做好样子。别人不能放下的,我统统放下。别人犯过,不能痛改;我犯过了,真正能改,做出一个知过能改的好样子,一切为众生,为正法久住。
学佛的人绝对不怕死,死了以后,要换更殊胜的境界,这是智慧者的作法。如果死了堕落在三途,愈转愈苦,这是愚痴。所以,真正想改过,就要常念死。佛在大小乘经典里,常教我们六念,六念前面是念三宝,后面是念天、念戒、念无常。过去很多修行人都将《无常经》作为早晚课诵,现在念这个经的人比较少。我们也必须用这个方法来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一生才有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
闻佛法很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
29.请问上“佛学班”好不好?
上“佛学班”要看什么情形,现在一般的“佛学班”,学的都是一些佛学常识,如果对佛学常识想知道多一些,这个对你有帮助。如果不想知道,也不妨碍,佛法贵专精,不贵多,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够得真实利益。学得太多太杂,充其量是个佛学家、佛学学者,但对于了生死、脱轮回,毫不相干。所以,你自己必须要衡量哪个重要,这个事情由自己去选择。
30.有些常住道场的同修,念佛已经有三、五年,经常出现肚子胀、打嗝、手脚肿等状况,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可治?
最重要的原因,是要观察道场的卫生状况。古代的道场对于卫生非常重视,现在日本的道场还保留了古代道场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大殿、房间都是一尘不染,卫生清洁工作做得令人敬佩。他们进房子都要脱鞋,穿白袜子、白衣服,从地上走过,不会有一点污染,而且陈设简单整齐,有条不紊。所以卫生条件是第一因素。
第二、与道心也有关系。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凡夫决定会受环境所转。古来祖师大德为什么要把道场建在山林之中,远离都市村庄,就是晓得初学的人“心随境转”。环境清净、整洁、卫生,他的身心安稳,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到了真正得到禅定智慧,不会为外境所转,能转境界,就像济公一样,回到都市跟大家打成一片,和光同尘,帮助一切众生,有能力不被境转。可是这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人,多数人一定要靠环境做助缘,所以对道场的选择不能不留意。“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这个道场,最适合多少人修行?“一串念珠之数”,一百零八个,太多就不行了,环境条件就不够。人太多,卫生条件当然要下降,这是一定之理。到讲堂、念佛堂参加共修,不住在道场,就无所谓。住在道场的人,一定要注重环境。道场不大,住的人就不能太多,这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
31.我们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大厨房的洗菜义工,每天洗米时发现有米虫,不小心弄死它们,将来是否要还命债?
这是无意的,这种事情不仅“居士林”有,寺院丛林的大厨房也在所难免。只是我们洗菜、洗米时,佛号不间断,把念佛功德回向给它们。这些小动物得到这个力量加持也很幸运,死了之后它能超生,得到解脱。
32.在家居士受持三皈五戒后,对“开遮持犯”有何解释?
受持三皈五戒后,“开遮持犯”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懂,这个最重要。如果不懂“开遮持犯”,就无法持戒。
33.受不杀生戒,还要给家属做荤腥,是否犯戒?
给家人做荤腥,只要不杀活的就不算破戒。受戒要懂得“开遮持犯”,为家人做荤菜这是开缘,但是决定要避免杀生。若是买肉,只能买三净肉;就是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的声音、不是为我而杀。买这种肉供养家人,再慢慢的让他们知道素食的好处。前几天我们在马来西亚古晋弘法,住在李金友居士的山庄,山庄很大,有三万亩,里面三百多名员工全都吃素。这些员工都是从附近村庄招来的,山庄原来是一片原始森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这些人都以打猎...(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现在转不过来是当然的,因为你的智慧没有开,烦恼没有断,怎么能转得过来?连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有转得过来。这一转过来,不但六道轮回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不转识成智,虽可以出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要想出十法界,入华藏世界,一定要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在工作当中,你就规矩、老实去做,转识成智最好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跟阿弥陀佛学,因为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是决定做不到的。我们只求老实念佛往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转八识成四智,分成两个阶段来办。
439. 我每天早晚读《无量寿经》一遍,念往生咒三遍,念圣号十口气,其余时间听经,这样修学是否妥当?
很妥当。“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是古来祖师大德劝人念佛的话,用意何在?专精,功夫愈专注愈得力。修行的总纲领是戒定慧三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修行证果、教化众生,都不离此三项原则。“戒”是如法,守规矩、守法。守规矩、守法就能得定,定是修行的枢纽;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智慧是我们学佛的目标。纲领要知道,但我们现在只能依照规矩方法来修学。甚深的禅定是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很浅的定,净土宗讲的功夫成片,我们一定要能得到,往生才有把握。
何谓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世出世间一切事都不放在心上,真正放下了,就是功夫成片。如果心里还掺杂别的事情,牵肠挂肚,功夫成片就破坏了。由此可知,功夫成片也不容易,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
我们修学净土宗,也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阶段。我们现在教学也要有这个概念,对年轻人、对还有家庭、工作、责任尚未完成的人,我们的重点是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认识佛法、认识大乘、认识净宗,在公余时学习。我们因应现在社会环境,真正专心修学应该在什么时候?退休之后。所以,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都有退休村,在美国有老人公寓,澳洲称为退休村,马来西亚讲的银发计划,这些人他们工作已经放下,进入养老阶段,应当要专修,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以念佛为主,一面听经。为什么还要听经?让他明了事实真相,认识西方极乐世界,坚定信心、愿心,用意在此地。如果他的信愿非常坚定,就可以不必听经。所以,老人退休村最理想应该有个讲堂、念佛堂,让他们在晚年好好用功,力求功夫成片,这是带业往生,一般人都能做得到。
440. 早晚诵经、念佛时,经常有些莫名其妙的响声,甚至于突然见到异常现象,使人心惊肉跳。这是什么缘故?如何克服?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个大音声就把你吓成这样,你怎么能往生?这个现象也许是正在考验你的功夫。真实说,功夫不得力的时候,我们修学没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你功夫不得力的时候,冤亲债主不理你,知道你不成功。如果你功夫得力,他就慌张了,因为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你过去欠他的命还没有还,欠他的钱还没有还,所以妖魔鬼怪都来找你麻烦、来报复了。这种情形自古以来都有,也是我们常识能够理解的。
往生是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所以六道里的冤亲债主会来找麻烦。因此,佛教导我们,每天课诵、念佛、听经,都将这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希望他们明了,我们的成就对他有利益,我们成就了就是报恩、还债,这样诚心诚意去做,就能减少冤亲债主的障碍。过去我们迷惑颠倒、愚昧无知造下的罪业,现在学佛明白了,总希望业障能够消除,与一切众生过去的过节也能化解。所以,我们乐意真诚的帮助他,佛家常言:“佛不度无缘之人”,无论与我有恩有怨都是有缘,比较容易接近,帮助就方便了。所以,要有帮助一切冤亲债主的弘愿。
念佛不但是在家庭,甚至于道场、念佛堂、讲堂,在寂静的时候,会有这些声音或者这些现象是很平常的事。由此可知,在念佛堂我们肉眼凡夫只看到有多少人在念佛,而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比我们看到的人数不知道要多多少。大家在一起共修,有时会见到他们,也会感觉到他们有动作,但不要害怕,这些都不是找麻烦的,都是很有善心,有善根、福德的众生。
441. 章嘉大师说师父一生是佛菩萨安排的,那我们凡夫是否也是佛菩萨安排的?
我早年学佛的时代,生活非常艰难。佛法常言:“珐輪未转食轮先。”无论求学或者求道,生活安定是先决条件,生活不安定就无法安心求学。所以,章嘉大师劝导我,只要真正为佛法、为众生,而不是为自己,一生就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安排的。这就是把自己计划自己的生活放下,不再为自己去想,就是佛菩萨安排的;如果我们自己还要计划,佛菩萨就不要操心了。你自己什么都放下,他绝对要照顾。我想了很久,最后想还是不要自己操心,让佛菩萨操心,自己操心挺累的。这要对佛菩萨有完全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很难做到。《楞严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决定不再为自己,活在世间也是为佛法、为众生活的,这样才能真正得诸佛护念,你的生活才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一切都随缘,没有丝毫勉强。
如果一般人也想让佛菩萨安排自己的生活,一定要发心。如果不发心,或者发的不勇猛、不真诚,你的一生是业力安排的,就是世俗人讲命运安排的。真正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就是佛菩萨照顾,龙天善神有责任、有使命要守护你。
442. 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否有个定数?若有,是谁确定这些定数?
生命确实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既然不增不减,哪来的定数?你要是以为有个定数,就又打妄想了。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真相大白,你才完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心里夹杂妄想、分别、执著就是障碍,障碍我们见道。何谓“见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何谓“定数”、“不定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有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幻化的,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念头就没有了。
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佛家不称“生命”,称“神识”,中国人讲“灵魂”。六道众生随着业力去投胎,舍身受生。佛家讲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也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个虚妄,你必须转八识成大圆镜智才能真正了解;没有转八识成四智,你还是免不了堕在妄想、分别、执著之中,只是程度上的浅深差别。由此可知,修行证果确实不容易。对于世...(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所以,一般超度法事用意是调解,有接受的,也有不接受的,不接受就相当困难,但是大多数都能接受。
第三类是业障病。不是生理的、也不是冤亲债主,是自己造的恶业太多。这种病非常麻烦,医药、超度都无济于事。佛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法对治,就是真诚忏悔,普贤菩萨教我们“忏除业障”,病就能好。
我们人的寿命与病苦是业报,你女儿生的这个病,相当严重。我在年轻时,我的母亲及一些亲戚朋友给我算命,都说四十五岁是我的业报寿命。我二十六岁学佛,我也没有求长寿,四十五岁那年生了一场病,病了一个星期。我知道时间到了,没有找医生,也没有吃药,每天念佛等往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转变业力,不再为自己,为自己是死路一条,为众生是活路、是生路。
所以,转业报一定要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如果我能够替你女儿转业报,佛菩萨就有能力转我的业报,我就不要修行了。楞严会上阿难遭摩登伽女之难,那是个很明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也帮不上忙。谚语常言:“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阿难这才真正觉悟到业报是无法代替的。一定要懂业报是自己造的,必须要自己回头,才能消除业障,这个事情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诸佛菩萨只能教给我们道理与方法,我们懂得了,自己认真努力去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的业障就消除,命运就转过来了。
我也常常劝勉同学,希望大家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如何转法?没有遇到佛法时,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学佛之后,恍然大悟,从今而后没有自己,一切为佛法、为众生,这一转就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因此,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就看你能不能放弃自私自利。你能够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一切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久住,你的业力就转过来了,转过来就是佛家讲的“乘愿再来”,你是乘愿再来身,不是业报身。转过来之后,要精进,要努力,决定不能懈怠,决定不能造罪业。
由此可知,转过来之后,经典天天要读诵,读诵经典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即使我们每天念同样一部经,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处,所以一部经从初发心念到成佛都念不厌。为什么?遍遍有新的意思,遍遍有新的悟处。读诵真是其乐无穷,不疲不厌,帮助我们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利益深广无尽。
你在佛菩萨面前发弘誓愿:“从今而后,我为佛法、为众生,决不为自己”,这个效果力量大。你发愿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你的冤家债主看到你,不敢动你,只有在旁边拥护你、帮助你、成就你。冤家债主找你的麻烦,那是你有私心;现在念头一转,冤家债主不敢找你麻烦了。为什么?你为一切众生,他要是把你害了,他就害所有一切众生,这个罪过他担不了。你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如何转业报,而且非常有效果的转变。
因此,佛法知道病的根源,懂得对治的方法。像你女儿这种病,不必花冤枉钱,最重要的是真诚心忏悔,断恶修善,诵经念佛回向给她。但是医疗还是需要的,希望能够早一天帮助她恢复健康。这是我提供你超度冤亲债主、恢复健康的方法。
485. 请问新道场使用时是否需要净坛?如果需要的话,应请什么样的人或需诵哪一部经?
新道场的启用,举行一个洒净仪式就好,课诵本里有净坛、洒净的仪规,照着去做就行了。能够请到法师更好,请不到法师,居士也可以做。其中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心净则佛土净”,要用清净心来做仪式,就有效果;心不清净,做仪式还是没有用,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理。
我对于任何一个新建道场,第一部经一定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世间法来说,《地藏经》是心理建设、基础建设。所以,最如法的作法,道场新建立应当讲一部《地藏经》,“地”含藏着无尽的宝藏,你有地了。
486. 上游放生,下游在撒网。如果我们不吃众生肉,无行中减少众生造业的机会,不是远比放生来处理这个问题更好吗?
正确!素食就是远离杀业最好的方式。人人都能素食,这些想以杀害众生去谋利的人,就没有这个机会了,他一定要改行。
487. 所有的外伤都是业因感召的吗?每当发心念佛或念佛摄心时,障碍就特别多。同修教我应先将功德回向与他们分享,又怕做不到变成空头支票,往后麻烦更大,请问应该如何做?
不见得所有外伤都是业因感召,外伤有时是我们不小心所致。譬如到野外旅行,被小虫咬或被树刺伤,这是因走路不小心,未必是因果报应。中国自古讲孝道,对于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切行动,要小心谨慎,不要让身体受到伤害,引起父母的忧心,这是正确的。
至于业障,冤亲债主每个人都有很多,因为不是这一生结的,过去生结的都忘记了;我们虽然忘记,他没有忘记,所以这个事情很麻烦。佛教导的方法非常好,我们修行不是为自己修,为自己是自私自利,冤亲债主还是会来找麻烦。我是为一切众生修的,包括冤亲债主在内,冤业马上就解开了。
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度众生,断恶修善不是为自己,破迷开悟不是为自己,成佛也不是为自己,乃至于我们生活吃饭喝水也不是为自己,吃饭喝水是我需要利用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只要有这个心就是回向,这个效果非常显著。换言之,空头支票还是因为自私自利。统统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是回向心,这是解冤释结,就不会开空头支票了。因此,我们要拓开心量,像诸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大福大,心量小福报就小,要明白道理。
488. 请问是不是一定要设一个累世冤亲的牌位,并请地藏王菩萨做见证,才能把多生多劫的积怨彻底消除?好像新加坡没有这个风气。
消除不了!你想消除他,他还想来消除你,战争就爆发了。新加坡也有,居士林的功德堂与每年固定举办超度的法会,供冤亲债主牌位的人非常多。主持法会的法师,有些曾在“培训班”受过训,他们都懂得这些道理与方法,也能为大家讲开示,再配合居士林道场每天讲经、念佛,集合这些功德,所以超度的效果比较殊胜。
立一个冤亲债主超度的牌位,这是在形式上,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理论。我们一生中不为自己,为社会的安定繁荣、为世界和平、为人民幸福,只要发这样的心,无往而不利,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常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也由衷的敬佩他,纵然曾有什么过节,我们也不敢存报复的念头。因为他为社会做许多善事,他做的善事等于我们做的一样,所以鬼神也懂得修“随喜功德”。
489. 请问收舍利的仪式应如何?...(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众生没有定法,佛的方法真的是因人而异,如同大夫为人治病一样,一定是诊断之后再处方。现在佛不在世,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好老师,所以自己修学可以多做一些试探。试试看这个方法,对自己有没有效果,多试几次,觉得哪个方法对自己很得力,不妨采用这个方法,这样比较可靠。
“三心具足”是“发菩提心念佛”,这是总纲领。我们这个心发不起来,如果这个心一发,就是菩萨,不是凡夫。凡夫要学菩萨,必须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习气里面最严重的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就难了!菩萨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所以为一切众生不想自己。我们应该要学习,尽量把自私自利的念头减轻,想自己同时也想别人,而后慢慢养成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就能契入佛的境界。
念佛加上观想佛来接引或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帮助断妄想,不至于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妄想夹杂在佛号里面,佛号的功德全都破坏了。而观想也是念佛,《观经》有讲“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所以这是如法的。
大势至菩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是念佛法门的总纲领。“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喜欢看外面境界,耳朵喜欢听音声,我们的心总是从六根往外跑。“都摄”就是将六根收摄回来,称作“都摄六根”。这样我们的心就清净,清净心念佛称为“净念”。“净念”里面决定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念佛就是“净念相继”。用这个原则来念佛,没有不成就的。
509. 自己在道场修学,父母不信佛起烦恼。请问应继续留在道场,还是回家满父母的愿?
这桩事情要看实际上的状况,要细心观察你家人的根性,你要善巧方便帮助家人学佛。学佛是好事情,为何家人不相信而起烦恼?大概是你学得不如法。假若你学得很如法,家人应当欢喜才对。可能你很执著,智慧没开,学佛又未必完全通达,看到家人不学佛,看得不习惯,常常说:“你们天天造业,将来要堕落”,家里人听到当然难过。你吃长素,家人还吃肉,你就说:“你们吃众生肉将来要还债的”,这不是得罪人吗?这就没有智慧。真正学佛明白道理,跟家人相处要处得更好,真正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让家人看到你很可爱,你比从前还要好,他们就不反对了。
学佛的人决定没有烦恼,生活愉快、安详、庄重、又活泼,谁看到不欢喜?你的心地清净、慈悲、真诚,我相信你的家亲眷属、朋友、邻里乡党都会被你感动,你是大众当中的榜样。佛法要注重形象,经上说:“菩萨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信佛的人看到你的外表非常好,他会羡慕。所以,用外表接引众生,即现在人讲的“包装”,很重要!学佛人的包装就是这个身体,你身体不健康,人家一看:“佛不能学!”看到你面黄肌瘦,人家会说:“不能吃素,吃素没有营养。”如果你吃得肥肥胖胖,身体很健康,人家会觉得“吃素还不错!”所以,我们要注重外表,外表是接引众生的工具。菩萨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他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接引众生。相好从何而来?从清净心、福报来的。因此,要接引众生不能不修福,而修福绝对不是为自己享受,是为了接引众生。
510. 用《朝暮课诵本》做打佛七的仪规,请问可否?
打佛七有一定的仪规,规矩都是祖师大德们指定的,效果非常殊胜,所以打佛七要按照佛七的仪规。若不是打佛七,只是与自己的同参好友在一起念几天佛,可以用《朝暮课诵本》的仪规。
511. 我是运输汽车司机,夜晚开车时,公路两边的青蛙常拥向公路,往往被奔驰的汽车活活辗死,数量之多惨不忍睹。迫于生计无可奈何,我也造了这种杀生之业,心中非常难过,也为它们念佛回向,请问不知如何避免或补偿?
这确实是一种严重的杀业。这些青蛙夜晚在公路上,而且数量这么多,佛法讲这是共业。若是学佛的司机,可以把车停住,下来把它们赶到马路两旁再走,做的次数多了,可能将来它们就会自动让开了。它有灵性,千万不要以为它愚痴没有灵性,动物也能通人情。
早年澳洲人开车只要看到前面有动物,就将车停下来,让这些动物走过去之后再开车。若要砍树,看到树上有鸟窝,窝中有鸟蛋,树就不能砍,一定等小鸟出生可以飞走再砍树,这是真正知道爱惜动物。
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李金友居士,在山上种菜,决定不杀生,爱护动物,六年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们坚持不用农药、化肥,到第六年,病虫害少了,收成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你不杀它,它也不扰乱你。杀生是愈杀愈多,杀不尽。平常我们居家厨房里面有蚂蚁、蟑螂,这些小虫总是不能避免的。学佛的人会把它赶走,其实连赶都不要赶,要以慈悲心、爱心与它们共同生活,时间久了之后,它就不来了,何必要赶它?赶它表示我们讨厌它,不赶它表示我们爱它;我们爱它,它也会爱我们。我们真的去做,真的得到效应,这些都可以做参考。
512. 我们是发心放生的人,有人说:“你们放生的人愈买,他们捕捉也就愈多,这不是帮助他们增长贪心、帮助他们造业吗?”我们也很困惑,不去放生实在于心不忍,请问应如何是好?
放生是好事情,但慈悲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佛教导我们放生,是我们平时到市场偶然看到活泼的动物,仔细观察判断,它决定能活得下来就买,若不能活就不要买。遇到捕捉动物的人,我们常常买去放生,他就常常去抓。你不理会,以后他没有销路就不会去抓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513. 弟子近来有病,怀疑体内有癌细胞,医生要我做切片检查。法师曾说:“有些病是过去累劫以来的业障,药物是无法治好的。”所以,开始天天回向和忏悔。但最近旧病复发,请问要如何做才对?
我们只要发心把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个事情就解决了。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十二年前得了癌症,医生为他诊断只能活三个月。他自己很清楚,万缘放下,把家里的事情、生意统统交代清楚,到居士林念佛等往生。他不看医生也不吃药,以后渐渐觉得好了,再检查时,癌细胞没有了。这就是不把病放在心上,每天一心念佛,发愿全心全力为佛教、为众生,所以病好了。
我常讲,癌症没有什么了不起,癌症不会死人,癌症死的都是被癌症吓死的。你要是不怕它,不在乎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西医治疗癌病很困难,但中医没有问题。我觉得若有这类的病,经过西医检查诊断之后,最好请中医治疗。我上一次在北京遇到一位刘老先生,也是很有名的中医,他治好很多癌症。但是他有一个原则,癌症不能开刀,不能化疗,如果经过化疗、开刀,就很难治好。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心理健康,生理一定就健康;心理不健康,身体健康的也会生病。怎么生病?从心想生。人身体本来很...(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作梦、算卦、抽签、护法神等管理道场,而不是依靠人,请问规章制度这样做如法吗?
这样做不如法。佛教导我们,对鬼神要敬重,但是决定不跟他学习。我们是佛弟子皈依三宝,我们向佛法僧学习,绝不依鬼神。鬼神纵然发心护持佛法,我们尊敬他为护法神,但是决不能跟他学习。
佛陀在世依佛,佛不在世依法,“法”是经典。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去做,有的经典太深,初学的人看不懂,可以看注疏。看古人的注解比较可靠,看今人的注解,除非是不得已,为什么?古人的注解流传几百年了,如果见解有错误,这本书决定会被淘汰,它能够传下来,时间愈久愈可以相信。今人的注解没有经过历史考验,所以我们看注解还是以古人为主;若古注实在看不懂,才看现代人讲法,作为辅助。
我们亲近善知识,要先打听善知识的师承,他是跟谁学的,因为无师自通不可靠,一定要有老师传承。善知识的老师,若社会大众或是佛门在家、出家的大德对他都景仰、尊敬、赞叹,这样才是可以相信;若师承有问题,他的可信度就有问题。我们亲近善知识,至少要了解善知识三代以上的承传,从这里建立信心。
佛制定戒律,僧团制定规约,教导我们依照章程制度。中国佛教的特色是丛林,“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是戒律的本土化。在中国地区,一定要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戒律的精神不变,条文有所修改。因此,每一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甚至于功课仪规也不同,各有各的家风,都有成就,都有师承。为什么不同?为接引不同根机众生,因此所用的方法、手段就不同,但决定能令大众得利益。所以,不可以依靠鬼神。
750. 年轻人辞去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去道场修行,请问如法吗?
这视家庭环境及家人对佛法认识多少而定。你家里的老人乐意、欢喜,这就如法;你家里的老人不愿意,也不欢喜,你给他找麻烦,这就不如法。
佛教导众生,第一个是“孝养父母”,所以家庭和睦是学佛的第一桩事情。学佛搞得家庭不和,无论你用什么功夫都是枉然,因为你家庭不和,你怎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谚语讲:“家和万事兴”,佛门谚语也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们虽然修学不同的法门、宗派,要能够彼此互相赞叹、尊重、互助合作,佛法就能兴旺;若彼此对立、排斥,这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
751. 一个真正的净土道场,在佛诞日时组织拜山活动,请问如法吗?
一个真正净土道场,应当要学习印光法师。老法师是我们近代的祖师大德,我们应以苏州灵岩山道场的规矩,做为我们修行的依据。这个道场在中国江苏省,我们在外国,我们生活的环境、背景与中国不同,所以有些地方可以根据祖师的规章制度来修改。这个规章制度在此地可用的,我们一定要用;在此地不能用的,要适度的修改,使我们这个地方用起来很方便,这样就行。我们念佛堂的规矩也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自己制定,都是根据祖师的教诲而定。
752. 佛堂供在卧室,晚上睡觉时用布帘拉上,请问是否如法?
如法。在现代大都市里面,这种情形愈来愈多,因为我们的居住空间愈来愈小,所以把佛堂供在自己的卧房,确实是不得已。在卧房里面,最好能做一个小佛龛,我们不做课诵时可以把佛龛的门关上,课诵时再把门打开。若没有佛龛,你用一个布帘也是一样,这都是我们的敬意。
753. 本人曾经在一次入定中,见到许多水不停的向上流动,请问这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是往下流,水往上面流有没有?有!佛经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因此,你看到的境界是好境界,看到境界之后不必放在心上,也不必跟人说,这就是好境界。这是一种感应,从这种感应至少可以肯定你在净土这方面有深厚的善根。希望你继续努力,要珍惜过去生修学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认真努力,一定会有成就。
754. 一位念佛堂同修,学佛四个多月,就得到法喜。他老俩口共同修行,每天早晨三点多钟起床,去白塔公园绕佛,而且天天都去念佛小组念佛。有一天树神附体,就和另外的同修对话。树神说他修行三百多年了,想在我们念佛小组修行,但大家都不同意,就请他去寺院。树神说:“寺院我去过了,没有念佛小组清净,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走。”树神这样慈悲,于是就答应他,我们向树神提出要求,决不能影响别人念佛,树神也答应了;但树神也要求看净公上人讲的《无量寿经》及《地藏经》光碟。我们大家看不见他,他不说,谁也不知道。请问这件事情如何处理好?
这种事情现在很多,我也常碰到这些问题。你们念佛小组可以为树神在佛像旁边供个牌位;这个鬼神很善良,他也会护持你们。他讲的话没错,你们叫他到寺庙,寺庙没有念佛堂,没有人念佛,也没有人听经,所以他觉得你们不错。他修了三百多年,功夫不深,而在百国兴隆寺的山神也是求念佛往生,他们修行已经三千年,现在才找到净土。这种事情我们常听到,对自己是一个警惕,鬼神现在都在念佛和听经,我们要是不认真,连鬼神都不如。
755. 供佛水是表清净心,若供暖瓶的开水,第一杯要先供佛,若先喝第一杯水,请问是否不恭敬?
供水,既然你懂得是表法,以真诚恭敬心去做就如法。你不要去想着开水,也不要去想第一口、第二口,不要分别、执著。供水是表清净心,不是给佛看的,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供杯最好用玻璃的,因为玻璃杯看得清楚。看到这杯水就要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心,要跟水一样平。所以,供水在佛前,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清净心及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
756. 请问人是否有三魂七魄?
“三魂七魄”的说法是中国民间的信仰,佛经里面没有这个说法,但佛经说人有“八识”。人死亡之时,八识离开身体有先后次序,最后离开的是阿赖耶识,所以经论讲阿赖耶识是“来先去后作主公”;投胎它先来,人死的时候它最后走。我们细心观察,人在临终时前五识先离开,眼、耳、鼻、舌、身这时不起作用,然后第六识才离开,再者第七识离开,最后是第八识。所以,民间讲的三魂七魄,可能是佛法讲的八识。
古德教导我们,人死之后至少要八小时后才移动身体,就是指断气之后才移动,这是因为他的阿赖耶识、第七识、第六识都没有离开。第七识是执著,第六识是分别,断气之后,他还有分别、执著,因此我们触动他的身体,他还有感受。一般八小时之后都会离开,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为他助念都是十二小时,十二小时后再去触动他,这是应该具备的常识。
75...(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