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五欲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81818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8 18:19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五欲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81818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五欲的讲记敬摘点滴


...方来看,我们家乡比较闭塞,还是保持旧的农村状况,人老实,好教。教上两个月,一个星期三次,两个月九个星期,三九二十七次,二十七堂课把人的良心唤醒,让我们真的是非常惊讶,怎么这么好教!可是如果要在都市,都市现在讲所谓是比较进步,也就是有严重的染污,不好教。如果在香港,两个月决定收不到效果。沿海这些都市,开发的时间长,染污的时间长。我们乡下是解放后,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比较有像样的高速公路,比较好一点的建筑,开发很晚,也就是受的污染比较少、比较轻,所以很容易教。从淳朴的地方教起,慢慢会影响到都市,这是很好的一个恢复中国伦理传统教育的方式。我们做成功了,交给国家,希望国家来推动,国家要救中国,最重要的是挽救中国传统的文化。

  我讲经今年四十八年,讲席当中讲过很多次,社会要安定、世界要和平要怎么做?每个人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尊重别人,跟别人互助合作,世界就和平。世界就像人身,我们个人,或者是个眼睛,或者是个耳朵;是眼睛,你的本分事情,你只管看,耳朵你只管听,耳朵不要去管看,眼睛也不要去管听,个人管个人的,然后互相合作,这就对了,这是中国古人教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办班教学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做?没有人做,非做不可,不做没有人相信,我们在联合国会议上简直不能开口。做成功了,我们介绍就有分量,我这有实验,现在讲科学,科学讲实验,我做出来给你看,真是这样。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伦理教育的这种方式,超越时空,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古今差别,不能说这是古旧的、是老的,那你就错了;也不分中国、外国,这个东西到任何国家都受欢迎。我们在澳洲开班,开短期《弟子规》的班,许多澳洲人来参加,听完之后我们就问他,你参加这个班有什么感想?听众几乎异口同音,「做人应该是这样」。这就不是中国的文化,看到这个班,听到之后也赞叹,这就是超越空间。所以多少外国真正有学问、有远见的人,都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靠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我们是个出家人,我们的本分就是大乘佛法。我们怎么搞法?现在用我这个方法就行了,用网路教学,用卫星电视教学。你要学圣人、学贤人,实在讲不难。古人常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什么心?在佛法讲要有菩提心,你就能作佛、作菩萨,你没有菩提心这就不行,所以你要有心,你有心去做,没有做不成功的。首先要有大愿,就是你这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提升自己的灵性。《般若经》给我们说的,这个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聪明人要知道,祖师大德常讲借假修真,真的是什么?华藏世界是真的,极乐世界是真的,我们借这个假修真,这就正确了。尤其是修极乐世界,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行,我们在一生当中把这个当作我们第一个目标,世间一切法随缘不攀缘,永远保持自己的心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有心。

  所以,这经上我们前面念过,「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你求无上菩提有因有缘,因那是大家一样的,因是什么?因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佛性就有机会成佛。你有佛性,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得很清楚,这都有的,缺的是什么?缘。佛法讲因缘生,缘有四种,亲因缘就是因,这大家都有,另外三种就是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三种。所缘缘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立志,佛法里面讲发愿,我这一生当中,我发的这个愿望我一定要做到,这就是所缘缘。无间缘是什么?这个愿可不能断掉,可不能改变,因为断掉你就不能成功。增上缘是旁边帮助你的这些力量,像老师、同学、道场,这都是帮助你的。现在帮助就更多,你在家里不出门你都能成就,你有网路,你可以从卫星网路上来学习,不像从前,从前很困难,要参学,现在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太大的方便。所以前面偈颂说「于佛法僧生净信」,就是我们对三宝要生真正的信心;「以是而生广大心」,菩提心是这么生起来的。

  可是后面这首偈讲得很重要,你必须要把障碍去掉。你要知道你有很多烦恼习气,有障碍,你的愿望不能成就都是这些东西在作祟。头一个五欲,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享受,你要有这个烦恼习气,那它是最严重的障碍,决定不能有。生活能过得去就好,最好什么?清茶淡饭,不要太富裕。好处在哪里?你常常能保出离心,对这个世间不生贪恋。衣食住行都简单,都不求奢侈,只要过得去就行了。生活需要的愈少,生活过得就愈自在,不要跟人比。衣服能穿保暖就够了,饮食能维持健康就行了,小房子居住就很满足。房子住得愈小,整理愈容易,不浪费时间,你要大房子干什么?大房子做房子的奴隶,我这一生看得太多了。然后还有一个,我们现在世间人讲的升官发财,这是障碍,决定不求这些,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对这个要放下。不求享受,不求知名,现在讲知名度,不求。「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这就对了,这样就正确。这是讲发心,你要把一些障碍要排除。

  现在这个时代跟从前不一样,中国的文化几千年来,主要的是儒释道三家,这以后变成宗教,从前是学派,这三家。这三家都是互补,所以你说是真正找个纯儒不杂佛道的,找一个纯佛不杂儒道的,找一个纯道不夹杂儒佛的,找不到。为什么?他统统都学。学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没有不读儒书的,不但读儒书,他也读老庄,都学。学道的道长,道长也读佛经,也读四书五经、十三经;学儒的,儒家也读佛经,也读老庄,只可以说他这三家哪一家分量比较多一点,只能这样说法。这是中国传统的包容性、统一性,这我们要知道。

  在现前这个时代,儒释道三家都动摇了,今天要讲中国文化,从哪里做起?要儒释道三个根都要救起来。根之根是伦理道德,这三家共学,也就是共同科目,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科目没有不认真学习的。儒家的代表《弟子规》,道家的代表《太上感应篇》,佛家的代表《十善业道经》。你就看看古人,这三教无论是哪一家,这三样东西他有没有学过?都学过,所以这三个是根。我们《华严经》的偈子里面,我就改了一句,「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法修诸智,儒释道教三个根」,这三个根不能不知道。「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儒及道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这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在中国传统讲继绝学、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在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

  你有这样的愿望,把这三个根扎好,你自己认真努力。儒释道,你学儒也好,学道也好,学佛也好,选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成功了。一门东西用十年的工夫,你选定一门,我可以协助你,提供你一些参考资料。你在家一个人学,有二、三个志同道合的一起学也行,那更好,十年一门深入。你在这个世间有道德、有学问,你就是世间的贤人、君子。如果在佛法里面说,佛法的标准比较高,你能断一切执着,世出世法都不执着,你就是小乘阿罗汉;如果再进一步能把分别也断了,你就是菩萨;最后能把妄想也放下,那你就成佛了。你本来是佛,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现前就是佛。

  所以成圣、成贤、成君子,哪里是难事!孔孟可以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可能你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你没这个缘分,你不知道从哪里做起。现在你有缘分,你知道从哪里做起了,三个根扎下去,三个根是再加一个什么?加一个《沙弥律仪》,沙弥律仪在家人可以学,都可以算是共同科目,是道德的基础,像一张桌子四个腿,你看多稳固!这道德树立了。人有这四个根,他就有作圣作贤的条件,在佛法里面讲,他就能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的条件,这基本条件他有了。你没有这个根本就谈不上,那圣贤是没指望了。这就是缘分,今天把缘分告诉你,不可以疏忽,要认真努力真干。

  不要怕别人说话,这个东西是落伍了,这是古时候封建时代的。人家说这么几句话你就退心,你就不敢学,那你是善根不足,你没有福报,说随他说去。我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些老师,从前教我的这些老师,同学、亲戚、朋友、长官都说我迷了,那时候年轻二十六岁,说我迷了,怎么去搞这个东西去了?有些人认为这个也还不错,不是你现在学的,你现在太年轻,这四十以后学这个东西。对我学这门东西赞成的只有一个人,方东美先生,方老师跟我说:我把佛教哲学教给你,没想到你真干,好,干得好,你一直干下去。只有方老师一个人勉励我...(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8 18:20
那就是叫格斗。这个格斗是跟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做斗争,克服它,所以要有一番勇气,有一番决断,不可以姑息。

  致知讲的是什么?知叫良知,人本有的本善,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人本来是善,这个善绝对不是善恶对立那个善,它是纯善,毫无一丝的恶念,毫无一点私心,这种善叫纯善,本善,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良知,那俗话讲的良心,每个人都有。有的作恶的,他也有良心,他只是昧了良心。昧了良心就是他有良心,他这良心不起作用,被蒙蔽了,不显出来,叫昧着良心。昧着良心这句话说得好,说明良心还在,一点都没有损失掉,只是他自己蒙蔽了。所以致知,致就是到达,就是把自己的良心找回来,圆满的恢复,就叫致知。那致知在格物,如果我们不在物欲上去用功放下,去跟它格斗,还被物欲所转,这个心和眼都被境界所迷,这怎么能致知?我们良心怎么能够彻底恢复?我们本有的自性怎么能彰显?所以要格物,这是最重要的下手处。

  要格物,首先的就是断恶修善,要知道断恶修善,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那善恶都不明了,怎么断恶修善?《太上感应篇》,你看印光大师讲,「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这是讲这篇《太上感应篇》把善恶的道理讲得非常清楚明白,吉凶祸福的原理,福善祸淫的道理,给我们讲得非常透彻明白。所以真正要在格物上面下手,《太上感应篇》不得不学。

  第三个,我们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原因,对于学佛人来讲,我们这一生有幸闻到佛法,有幸遇到《无量寿经》,遇到净土法门;有幸得遇我们师父上人把净土法门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要知道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那学佛从哪里下手?也要从断恶修善开始,不要以为《太上感应篇》它不是佛教的经典,就不加以重视,那什么是佛教?佛教是佛的教诲,它并不一定要佛说的才叫佛教。佛经典可以五种人来说,只要跟佛说的一样,那都可以称为佛经。真正的佛法,它有一个监定的标准,什么标准?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符合这个标准的,都能叫佛经。你看《太上感应篇》,它是不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他说是!是就等于佛经。所以我们应该把这部经典当作佛经来学习。

  更何况我们这一生要求生净土的同修,你看《观无量寿佛经》里讲净业三福,这是往生净土成佛的正因。那这三福里头的第一福就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详细的说明就在《感应篇》里头。所以我们真正要求生净土的同修,就不能不在这部经典里下功夫。我们的师父上人提出三部基本的经典一定要落实,第一部儒家的《弟子规》,这是讲伦理道德,讲理的,最基本的;《弟子规》都没做到,学佛根本不可能成就。第二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就是讲因果。《弟子规》讲的是三福里头的第一福里前面两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感应篇》教我们「慈心不杀」,这就是讲因果。这个杀就是伤害,没有伤害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念头,培养慈悲心,这是《太上感应篇》教我们的内容。我们以后将要共同学习《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是佛家的,解释三福第一福的最后一条,「修十善业」。所以这三条做到了,这第一福能做圆满,那往生才能有把握。

  有的同修他还是不服气,可能会觉得这《太上感应篇》,道家的,道家最高的目标就是成仙而已,那仙也在六道中,他没有圆成正觉,所以就把它当作世间法。要知道世间法和佛法,佛法教我们跳出六道轮回,解脱轮回的是佛法,佛法和世间法怎么分?我们师父上人在讲这篇《太上感应篇》的时候讲得好,佛法、世法从我们心上分,真的是一切唯心造,这一句话真的讲到绝妙,你认为它是世法,它就是世法;你认为它是佛法,那它就是佛法。《华严经》里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它是任一,而不是专一,就是任一法都包括一切法。你看看《太上感应篇》,随拈一法,《太上感应篇》包不包括所有的佛法?也包括,这才符合《华严》讲的精神。你看现在我们师父讲《华严》,为什么还强调我们要学习《弟子规》、《太上感...(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