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真诚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412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4 12:06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真诚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412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真诚的讲记敬摘点滴
...即感到沐浴在佛光之中。再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经典所在之处,念佛读经或修定时,佛光容易感触到,真能得到快乐,恶念能止息,慈悲心能增长,希望求生极乐世界之意念逐渐加强,此古德所讲的有净土。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凡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其寿命亦皆无量,古德说,此为净土第一殊胜。寿命长,作什么事都能圆满。假设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统统证得缘觉,缘觉是辟支佛,地位与神通均比罗汉高,于百千劫,共同计算西方人数,也算不出来。这些人都是于十劫之内由无量无边世界移民到西方者。阿弥陀佛的世界号称极乐,其根本就是‘无量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此愿与我们关系最大,西方世界再好,若无人向我们介绍推荐,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虽然俱备往生的条件,若遇不到这个法门,也是枉然。
十方一切诸佛向众生说法,所讲经论,都讲此经,因此经适合一切根性。佛为什么出世?就是来帮助众生立刻成佛的。因此佛对众生所说一切经论法门是以成佛法门为第一,而成佛法门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如果这个法门你听了不相信不愿意接受,佛再向你说其他法门。有人不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仍愿留在这个世界,希望来生作个富贵人,佛就教你修人天福报,以满足你的愿望。这个法门无论什么人,不论善恶、身份、男女老少、程度高下,只要相信、发愿、肯依照此方法一心念佛,就能往生,此乃普度众生圆成佛道的法门,真为希有难得。
所以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目的是帮助大家成佛,怎能不讲这个成佛法门呢?也许各位将此法介绍与亲友而人家听了摇头,你们心里难过吗?不必。他成佛的机缘未到,当然不能接受。能够接受这个法门是他善根福德因缘同时具足。我们无量劫以来也是生生世世修行,这三个条件总是不足,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遇到了,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中最重要的一愿,此古来祖师所公认,其重要在‘十念必生’,明白宣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众经较量,得到一个结论,推到最后就剩了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再回过头来研究,四十八愿就是这一句佛号的解释,无量寿经全经即解释此四十八愿,大方广佛华严经即解释无量寿经,大藏经即解释华严经。这才体会到一部大藏经浓缩了就是一句佛号。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对于一般人来讲,说‘任一’;若对于成佛机缘成熟的人来说,应说‘专一’,专指一句佛号。如搞清楚,必定死心蹋地的抱著一句佛号不会放松了。
真正佛号只有四字,‘阿弥陀佛’,‘南无’是‘归依’的意思。莲池大师在世时,有人问他,你老人家教人念佛如何教法?他说: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又问他:你自己呢?他说:我自己念‘阿弥陀佛’。我真信、真愿,我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执持名号就可以了,恭敬话可以免了。一般人未必真想往生,加一句‘南无’客套话,与阿弥陀佛结了善缘,将来他想往生,这个种子会成熟的。‘至心’是真诚之心,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完全听佛的教训,非常喜欢这个法门以及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以凡夫言,念得愈多愈好,因为你不念佛必定打妄想,一切人我是非、贪嗔痴慢全来了,所以不念佛就要搞六道轮回。
念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妄想,也没有无明。一句佛号,不但破妄想,也断无明,作用不可思议。念一句佛号,西方人纵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人,也听得很清楚,西方众生统统欢喜,他知道你要成佛了。不但如此,十方世界诸佛护念,那些护法神能不拥护你吗?有人念佛而仍遇到魔障,是你心不清净,犹豫不决,念佛还要想别的,与佛菩萨没有感应,魔看到你同你开个玩笑。如有坚定求生西方之心,魔不敢来扰乱,自然远离或对你反而生起尊重之心。在此乱世,苦不堪言,灾难很多,无法预测,认清处境,除了这一方法,无其他方法可以解救我们,且此法确实有效、稳当、快速。二六时中念佛,就是不可思议的善根,一有机会要报佛恩,一有机会即将此法门推荐与旁人。所以经典我们月月在印,分送与人,他只要念一句佛号,金刚种子已经为他种下去了。所有作的大小善事一律回向庄严净土。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有许多病人临终时昏迷,连家人都不认识,如何能念?若想临终时得力,平时要用功,千万不可图侥幸,且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临终时头脑清楚不迷。如遇不到善知识,他也不会堕三恶道。所谓好死好生。第二、临终有善知识提醒,赶快念佛。第三、一听到马上觉悟接受。这三个条件,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个。所以平常要放下,临终时才有把握。每天睡觉时就想到我要往生了,天天想,到了真有一天,佛来接引,欢喜得不得了,那会有恐怖感。黄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两个月,全心全力的念佛,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这是示范。在国外受生活的限制,早晚课不能间断,如时间不够,即用十念法,尽一口气念佛,谓之一念,念多少声不拘,连续十念,所用时间不多,早晚两次,此最简单的早晚课。如一生中一次不缺,亦符合经中所讲的‘一向专念’。此为定课,散课是随时念佛。至于临终十念是只念十声佛号。‘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如果只犯五逆而不诽谤正法亦能往生,观经中曾有提到,‘诽谤正法’者是他根本不相信,不接受念佛法门,当然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能否往生要看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于念佛工夫之浅深。工夫浅的是‘工夫成片’。‘成片’是心里佛号成片,除佛号外无其他念头,而贪嗔痴慢是非人我仍在,但不起作用,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假如见思烦恼断了谓之‘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更深的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圆教初住以上菩萨的境界,谓之‘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再上去为佛的境界,谓之常寂光土。
日常生活要看得淡,并非不负责任,否则要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如不负责任,令社会人士看到会说:学佛的人,家也不要了,父母儿女都不养了,不仁不义,就把佛法破坏了。世间事我们比不学佛的人作的还要圆满,‘放下’是心里不要牵挂,用清净心处世待人。清净心就是真诚心,使社会人士看到学佛人确实比一般人不一样。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第十九愿最要紧的就是‘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中提到发菩提心含有三心。一、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此系菩提心之体;体必有用,其用是深心及回向发愿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菩提心分直心、深心、大悲心;与观经字面不同,而意义相同。此三心古来祖师大德解释很多,各位可以参考,不再多述。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所说最为简单扼要,他说,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发菩提心。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从往生传上看,有不少念佛往生者,尤其乡下老太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有,她们并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而她们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师一语道破。真心发愿求生,然后再修诸功德,他的行持处世待人接物自然不一样,未发心之前起心动念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发心之后念念为众生设想,把自己忘掉了,想尽方法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众。冷静的想一想,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作什么?现在人人都爱看电视、电影、歌舞、报纸、杂志、画刊,都是搞六道轮回与我们不相干,一概不需要。家里人要看电视,只能由他,他被境所转,你看了如如不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不著相,心里也无染著,在用定功,个人搞个人的。‘六波罗密’是菩萨修学的六大纲领,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万缘放下’,心中一切妄想、执著、分别、忧虑、烦恼、牵挂一切放下。‘持戒’是‘守法’,守老师教诫之法,并不限于杀盗淫妄,还要守现在这个地区的法律、风俗、习惯,然后我们修学才不会受到阻碍。
‘忍辱’,无论作什么事要有忍心、耐心、长远心,我们的理想愿望才能达成。第四是‘精进’,天天求进步,一门深入,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没错,但必须先要‘烦恼无尽誓愿断’,否则所修的都是邪知邪见,反而坏事,祖师说的话一点不错。烦恼不断,要专修一门,烦恼断了,可以广学多闻。往往看到一个人用心修学,未出名时,人很谦虚,出名之后,贡高我慢,什么都瞧不起,因为他学的东西太多,博学多闻,学得愈多,烦恼愈重,到后来一事无成,反而障碍了往生。唯有精进才能得定,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最后是般若智慧,我们也应依此标准,坚固不退。
平常用功,要一心念阿弥陀佛,昼夜不断,一日至七日。打佛七,七天七夜不能中断,见任何人不打招呼。佛七道场应守的规矩要在平时讲解,不可在佛七中讲,免打闲岔。现在佛七变成法会,已失其原来趣旨。
念一天一夜,容易作到,因二十四小时专注一句佛号,效果比平时念佛大得多。‘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几句话非常要紧,前面曾提到十方众生往生,他未提出条件,那些人由佛接引,那些人不接引。换言之,所有众生临命终时,佛都来接引,我们应当以四十八愿为基本的根据。‘阿惟越致’是梵语,即‘不退转’。生到西方即圆证三不退,等于圆教八地菩萨,这是弥陀本愿的加持。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凡夫往生,平时依教修行,积功累德,发菩提心,执持名号,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还有一种属悔过往生者,其品位高下,要看其忏悔心的程度如何,在观经里看到阿阇世王,犯五逆罪,临命终时忏悔,念佛往生。佛说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闻里一定有信有解,系念中一定有愿有行,三条件具足,往生西方的意念非常...(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阿罗汉果,又名‘不生’,超出三界。这是从断证比喻上说的。
小乘根性很执著,大乘比较圆融,心量广大。佛特别交代我们多读大乘经典,心量拓开,到西方占大便宜,开悟证果均快,不要对一切人一切事斤斤计较。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认真,常作如是观,自然心开意解,到西方即证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圆证三不退。西方每人都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法喜充满。
泉池功德第十七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岸边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覆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又复池饰七宝。地布金沙。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此品经文介绍西方生活环境,讲堂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之所。三经合起来看,阿弥陀佛分身化身无量无边,讲堂处处皆有,讲堂之周边皆有泉池。池之大小不一,十方往生的人均可受用,惟往生者无始劫来根性不同,有修小乘者,有修大乘者,还有修一乘法者,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八种功德在观无量寿经有详细说明。第一纯净,第二甘美,第三清凉,第四轻软,第五润泽,第六安和,第七除饥解渴,第八长养诸根。宝池四周,各样树甚多,枝条长,叶密,出种种香,非世间有。池饰七宝,池底铺金沙,宝池中莲花色彩亦美不胜收,有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弥陀经说四色,此处亦如是。十方世界众生真正发愿往生,七宝池中即长一朵莲花,念佛的工夫深,信心坚固,此花就日渐长大,花色艳美,将来往生即在此花中化生,而且花上还有往生者的名字,此不可思议。在旧金山有一位女居士,她念佛时看到一朵莲花,莲花上有她的名字,她在念佛堂止静时看到。如果行者退心或羡慕其他法门而改变,此莲花即日渐枯萎。所以往生的人莲花大小不一,光色各有异同。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
池中之水能如人意,想浅、想深、想冷、想热,均能达到。能开发我们的觉性,能破迷开悟。身体触到水为触受,西方六尘皆说法,所以能得法喜充满。‘净若无形’是说明保持八功德水之功能而并不感觉其存在,好像我们的空气一样。宝沙映澈。无深不照。微澜徐回。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密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静。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宝沙映澈,无深不照’。指池中之沙也放光明,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水有微波,慢慢回转,流水音声微妙,有念三宝声,或大乘佛法声,愿听何法,各自如愿听到,不相妨碍。今天这个世界障难太多,聪明人一心一意只求往生,至于许多大乘经典俟到西方之后再学。近四十年来,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往生者有三分之二不识字,未读过书,他们就靠一句佛号,其瑞相一般出家人都比不上。一九六八年台南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心地忠厚,不懂佛法,见庙就拜。往生前三年娶一儿媳,此媳懂佛法,告其专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年。往生之日,告知家人,她要洗澡,不要等她吃晚饭。家人很孝顺,大家还是等她。很久不来,再去请她,见其站在佛堂,不动,已经往生,站著走了。实在讲,知识份子反而不如不识字的老太婆,她们真诚谦虚,绝无贡高我慢。李老师常教我要学愚,不要学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止息寂静’是禅宗修学的方法,禅宗最早到中国来,主要的方法是观心,后来众生妄想杂念多,不如古人,所以就改为参话头。‘无生无灭’是指果地上的境界,十地菩萨以上所证的清净寂灭。‘十力无畏’,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能力,其他人所无,法身大士虽有相似的十力,而距佛的十力相差很远。‘无性无作无我’,通大小乘,‘大慈大悲喜舍’,不只通大小乘,也通人天。色界天中佛即讲,除修四禅八定之外,还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生到四禅天,如无慈悲喜舍,生到天上,可能都变为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因其仍有分别执著嫉妒傲慢好胜之心。‘甘露灌顶受位’是讲密宗,由此可见西方说法包括一切法门。讲经说法是为破疑生信,如一点怀疑都没有,一部大藏经等于破纸。佛四十九年说法就是为了生信,如果相信一句佛号,功德无量无边,含盖十方一切诸佛的佛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见到自性,自性流露出来的,那有不知道的。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了,因世法也是由心性流露出来,离开心性无一法可得。禅宗讲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只求一心不乱。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道场,不讲经,不作法会,不作佛事,不传戒。他的念佛堂,一年到头就是一句佛号,顶多在念佛当中讲一点开示。
‘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这四句话须注意,千万不可轻易放过。今天讲学佛得到什么?如听经只为了解佛教是什么,内容如何,这是常识,无何利益。用清净心来听,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所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不执著言语、名词、术语以及念头,以真诚恭敬清净心听,听了会开悟。未悟也不要研究,不要想,听多了自有悟处。天长日久,即能契入佛法,把佛法与生活汇为一体。‘正直平等’即直心。起信论说,菩提心包括: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二者合看,直心即真诚之心。‘成熟善根’是指世出世间善根成熟了,世间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但在精进之前,必须有三个基础,即布施、持戒、忍辱,否则就精进不起来。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涂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此‘法’指‘心性’而言。在西方愿听何经均能听到,不愿听的,了无所闻。永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此是佛的境界。十方众生往生者所得的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此身是性德所成,乃法性身。法性是真常,故其体质不生不灭。我们的身体是法相身,阿赖耶识的相分,有生有灭。西方世界一切恶的名词都听不到,安能有实苦?所以这个世界称为极乐世界。所有众生分为四类,胎、卵、湿、化,西方皆为化生。如果化为小孩慢慢长大,如此则有生灭现象,化生无变化。又不需要饮食,故亦不必饮水吃饭,经中亦说西方思食得食,是因吃饭的妄念起现行。无生老病死,故称‘无极之体’。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
净公上人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超世希有第十八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假令帝释。比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此品说西方人之正报,所有往生者之容貌精神色彩,超越世间众生,而且西方人彼此之间完全相同,无差别相。西方有天人声闻菩萨之名是随顺此方风俗,未到西方世界以前或为人、天、声闻、菩萨,但西方本身一律平等,其次是断烦恼的程度不同,而有天人声闻菩萨之别。事实上在西方世界统统是菩萨,而且是尊修普贤大士之德。佛要说出西方人之超世希有,举出几个比喻,先以帝王与乞丐相比,再以转轮圣王与帝王比,以忉利天王与转轮圣王相比,以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与帝释天(即忉利天主)比,最后以第六天与极乐国中菩萨声闻相比,光颜容色,各类等级无法相比。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阿...(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此品是说十方世界与极乐世界的关系,亦即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的关系。‘东方恒河沙数世界’,言其甚多。恒河沙又细又多,实在说恒河沙还是有数量的,而东方的世界无量无边。娑婆世界在现在这个贤劫阶段,将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佛是第四尊佛,弥勒佛是第五尊佛,‘各出广长舌相’,此相由不妄语而来,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诸佛如来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其身相庄严究竟圆满。广长舌相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放无量光,说诚实言,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其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是‘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现在弥陀已成佛,可见第十七愿也已圆满。一切诸佛心清净,无分别执著、嫉妒障碍,看见弥陀建立西方世界道场,帮助一切众生圆满成就佛道,诸佛同心同愿,希望众生立刻成佛,但成佛之法不一,而弥陀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最简妙,事最易,而理最深,惟佛与佛,方能究竟。俟生到西方见到弥陀,自会明了。现在若想明了乃是打妄想,此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听到弥陀名号,及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谓之‘闻慧’,发清净心,忆念受持,谓之‘思慧、修慧’,三慧具足,同时信愿行三资粮亦具足。释迦佛及十方诸佛共同赞叹是信心成就,发清净心忆念是愿成就,受持归依是行成就。普贤菩萨在行愿品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将无上第一法门介绍与我们,其大恩大德如何报答?十方诸佛之恩德亦同样值得感谢供养。法供养中第一条是如法修行供养。一切照经中所说的完全作到,就是圆满殊胜的供养,除了自己如法修行外,将此经典为一切众生宣说,劝其念佛求生西方,尽心尽力就是圆满,人人可行。往生西方世界不难,只要发一念净信,年岁大的以及病重的人均可得度,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均可往生。一生作为皆为善恶混杂,但是决定也有善业,除恶业予以忏悔外,所有一切善业回向求生净土,必能一生圆成佛道。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一品在全经中也是一段重要的经文,前面已将西方世界介绍过,听了之后我们的信愿确实建立起来。这一品是教我们修行的方法。得生净土有三个条件,即信、愿、行,其中最难的是信。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释迦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求生净土,同时十方诸佛如来也一致赞叹,如果我们仍不相信,则是自己障碍自己,第一殊胜利益可能当面错过。信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如对于西方世界了解的不够透彻,很难生起信心,必须依靠大乘经典,仔细研究,道理明白之后才生信,从信心生起愿力。一心称念是由愿心里发出来的,因信发愿,因愿起行。无量寿经讲得扼要,只说三辈。观无量寿经则说九品,知此事实后,如何修学才能增高品位,不得不知。唐朝善导大师说,西方世界三辈九品总是众生遇缘不同而有差别。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上上品往生也是人人有份。遇到好老师,对于法门了解透澈,真诚恳切的教导,学生自得殊胜利益。如老师虽信净土法门而不够虔诚,或者他对于其他法门特予推崇,则学生受益的程度,自有很大的区别。遇到经典也是缘,我们是无比的庆幸,自古以来对于西方净土介绍,没有比夏老居士所会集的这本无量寿经再完备的了。五种原译本的精华都在这本经里。连禅密双修的慧明老和尚都赞叹,慧老是当时的高僧,未念过书,从禅里开悟的,故不称他为禅师而称为法师。
此品经文一开始即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可见此经度化众生的对象,主要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至心’就是真心,真心建立在真信上。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诚之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往生西方大致分为三种,上辈所具备的条件不多,而所含义理甚深。在经文前面所举与会大众中在家居士比出家者多,而此处则说‘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要体会到‘舍家弃欲’是从本质上说的,而非由外表形势上说的。佛在经上常说,家有四种:(一)凡夫执著的田宅之家,唯有房屋与田地;(二)烦恼之家;(三)生死之家;(四)三界之家。第一种并不碍事,而最碍事的是烦恼、生死与六道。所谓出家也有四种:(一)心出身不出,即一般在家学佛的;(二)身出心不出,身虽出家,而心仍然牵挂著五欲六尘;(三)身心俱出;(四)身心俱不出。未学佛者不在此列,此言已经学佛者。在家学佛,心中依旧牵挂五欲六尘,身心俱未出,今生很难成就,而佛的种子种在阿赖耶识中永远不坏,能得远益。此处所说的‘舍家’乃指‘心出’,出离烦恼、生死、三界。‘弃欲’之欲字乃指广义,而非指财色名食睡。‘欲’者欲望,人有欲望,心即不清净,不但世间五欲六尘舍弃了,诸佛如来所说妙法也放下了。古大德说,如为求解,目的不在修行,若是在家人,则身心均未出。若出家人专门在解上下工夫,则为身出心不出。佛法自始至终注重在行,必须一门深入。若求解可以涉猎群经,如要得三昧,则修禅、修密、学教、学戒均可得三昧。‘念佛三昧’即‘一心不乱’。所以净土法门重行不重解,除非你发愿欲讲经说法,必须研究经教;即使要弘扬大乘,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我的根机、智慧、定力、法缘是否都具足?如诸条件不具足,古人也有例子,一生专讲阿弥陀经讲了三百多遍。倓虚法师念佛论所举的郑锡滨居士专讲弥陀经,往生多自在。
‘沙门’是梵语,古印度对修行人之通称。从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外道之称谓并非贬低修行人,‘心外求法’谓之‘外道’,佛法是返求诸己的学问,求自性的。在佛法中只有大乘圆教是真实的佛法,二乘三乘亦属于外道,仍有其分别执著。‘沙门’的意义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三学在印度不是佛教的专利品,所有高级的宗教学派都讲求戒定慧,中国的儒家道家也讲戒定慧,中国的礼就是戒。
此经是大乘圆教,乃古德所判,不但圆教,而且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确是在末法时期对一切苦难众生,了生死,圆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本经是根本法,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讲此章三辈九品与古大德所讲有一点不大相同,不过我想我并未讲错。我们如照此经百分之百的统统作到,即能上品上生,如作到百分之九十即能上品中生,作到百分之八十,即可上品下生,依此类推,下品下生也要作到百分之二十,若作不到,往生无望。
佛叫我们‘舍家’,不是不要家,也不是叫你出家,出了家反而障碍更多。你家中才有几个人,如果出家,寺庙愈大,信徒愈多,你一天到晚应付那些人,想修到清净心,谈何容易。此处说舍家是心上舍,心上不要牵挂。有人说:‘若不挂念家,如何维持生活?’其实这全是妄想。我常劝人家要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然后你就明白了。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想日子过得舒服一点,绝不是想出来的,是你命中有,前生修来的。如明白这种事实真相,马上断恶修善,勇猛精进,不要等来生,晚年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所以打妄想是冤枉,绝无济于事。
下面佛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在净土法门中称之‘正修’,‘修诸功德’谓之‘助修’,正助双修。观无量寿经说菩提心含三心:一、至诚心,至是到了至极处,诚是真诚,绝无丝毫虚妄,是真心不是妄心,...(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诚之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往生西方大致分为三种,上辈所具备的条件不多,而所含义理甚深。在经文前面所举与会大众中在家居士比出家者多,而此处则说‘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要体会到‘舍家弃欲’是从本质上说的,而非由外表形势上说的。佛在经上常说,家有四种:(一)凡夫执著的田宅之家,唯有房屋与田地;(二)烦恼之家;(三)生死之家;(四)三界之家。第一种并不碍事,而最碍事的是烦恼、生死与六道。所谓出家也有四种:(一)心出身不出,即一般在家学佛的;(二)身出心不出,身虽出家,而心仍然牵挂著五欲六尘;(三)身心俱出;(四)身心俱不出。未学佛者不在此列,此言已经学佛者。在家学佛,心中依旧牵挂五欲六尘,身心俱未出,今生很难成就,而佛的种子种在阿赖耶识中永远不坏,能得远益。此处所说的‘舍家’乃指‘心出’,出离烦恼、生死、三界。‘弃欲’之欲字乃指广义,而非指财色名食睡。‘欲’者欲望,人有欲望,心即不清净,不但世间五欲六尘舍弃了,诸佛如来所说妙法也放下了。古大德说,如为求解,目的不在修行,若是在家人,则身心均未出。若出家人专门在解上下工夫,则为身出心不出。佛法自始至终注重在行,必须一门深入。若求解可以涉猎群经,如要得三昧,则修禅、修密、学教、学戒均可得三昧。‘念佛三昧’即‘一心不乱’。所以净土法门重行不重解,除非你发愿欲讲经说法,必须研究经教;即使要弘扬大乘,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我的根机、智慧、定力、法缘是否都具足?如诸条件不具足,古人也有例子,一生专讲阿弥陀经讲了三百多遍。倓虚法师念佛论所举的郑锡滨居士专讲弥陀经,往生多自在。
‘沙门’是梵语,古印度对修行人之通称。从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外道之称谓并非贬低修行人,‘心外求法’谓之‘外道’,佛法是返求诸己的学问,求自性的。在佛法中只有大乘圆教是真实的佛法,二乘三乘亦属于外道,仍有其分别执著。‘沙门’的意义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三学在印度不是佛教的专利品,所有高级的宗教学派都讲求戒定慧,中国的儒家道家也讲戒定慧,中国的礼就是戒。
此经是大乘圆教,乃古德所判,不但圆教,而且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确是在末法时期对一切苦难众生,了生死,圆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本经是根本法,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讲此章三辈九品与古大德所讲有一点不大相同,不过我想我并未讲错。我们如照此经百分之百的统统作到,即能上品上生,如作到百分之九十即能上品中生,作到百分之八十,即可上品下生,依此类推,下品下生也要作到百分之二十,若作不到,往生无望。
佛叫我们‘舍家’,不是不要家,也不是叫你出家,出了家反而障碍更多。你家中才有几个人,如果出家,寺庙愈大,信徒愈多,你一天到晚应付那些人,想修到清净心,谈何容易。此处说舍家是心上舍,心上不要牵挂。有人说:‘若不挂念家,如何维持生活?’其实这全是妄想。我常劝人家要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然后你就明白了。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想日子过得舒服一点,绝不是想出来的,是你命中有,前生修来的。如明白这种事实真相,马上断恶修善,勇猛精进,不要等来生,晚年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所以打妄想是冤枉,绝无济于事。
下面佛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在净土法门中称之‘正修’,‘修诸功德’谓之‘助修’,正助双修。观无量寿经说菩提心含三心:一、至诚心,至是到了至极处,诚是真诚,绝无丝毫虚妄,是真心不是妄心,乃菩提心之体。二、深心,是作用,好善好德,是自受用。三、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对他人大慈大悲。在日常生活中,用此种心待人接物,于净土法门才能相应。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所说菩提心更容易懂,他说,一个真诚的心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这话很有道理。一心一意专求西方净土就是深心,其他妄念都舍掉,心中清净,这是至善。生到西方成佛成菩萨,到十方世界普度众生,即是回向发愿心,也是大慈悲心,自己成就之后再利益众生。只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中讲的是真信真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真行。‘一向’是专,只是持名念佛,观想观像都不需要,但心中要有,自己可以体会,真有是对世出世间事情清清楚楚,而不牵挂,对于往生颇有信心,这就是庄严净土,庄严自己清净心与清净身。尽自己的心力将此殊胜无比的法门介绍与别人,专劝修习净土法门。佛的心愿就是要救拔众生断烦恼、出三界,这是诸佛度生之本愿。我们若是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
‘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是一切佛法的大总持法门,不但佛所说法,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也都包含在内。黄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几个月,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因为他真认识清楚了。自己应有强烈的愿望必生净土,若不生净土,必仍在轮回,这个麻烦就大了,纵然这一生修得很好,愿行也好,来生果报在三善道,再一投胎转世,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纵然学佛,要从头学起,万一遇缘有问题,障碍麻烦就大了。一生遇缘也是宿世善根福德,好的老师同参道友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好的老师不是不愿意教,因为你不相信,他也就不说了。最重要的还是先要修三福,孝亲尊师,以造善缘。所以密宗讲四归依,再加一个归依上师。显教没有形式而有实质,入佛门归依师不重要,传戒师、剃度师皆是介绍人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传法的师父,与密宗上师一样。学生要接受老师的教导,认真奉行,对老师有决定的信心。世出世间无论道业、学业、事业,老师非常重要,关系一生成功失败。
念佛人在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此经说得简单,观经上说得详细。上品上生者,佛与一千尊化佛前来接引,须臾之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西方世界在那里?你不要操心,不必打妄想,到时候佛来接你去,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实现。但是花之大小光色有别,小的莲花半由旬,大的莲花百千由旬,一由旬等于二十公里。有人对此怀疑,认为四十八愿明明说,往生西方后与阿弥陀佛身相一样,应皆为‘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其身相不只一由旬,何以相差很大?应知西方世界与华藏世界一样,属于不思议解脱境界,大小不二,性相一如,不是我们凡夫境界,不能思维想像,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这两句话我们在前面已详细报告过,那方面的智慧、道理、神通、能力,即使下下品往生者亦等于八地菩萨,此实为难信之法。佛又告诉阿难,如果欲于今生即往生见佛者,应发真正彻底觉悟之心,了知世事无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之事不妨,要放下分别执著之心。事上虽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不造业。修其他法门在一生中未必能成就,若修这个念佛法门,有阿弥陀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保证可以成就。积集善根,断恶修善,自行化他,完全舍弃自利,把所有一切功德回向西方净土,不求现世与来生福报,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圆证三不退,一生圆满成无上佛果。此上辈往生之概况。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善男子、善女人’,此中‘善’字是关键字眼。西方世界纯系诸上善人集会一处。善的标准即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三福。佛说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因此三福是我们修学的大根大本。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能做到即是善男子、善女人。比此标准再高一等的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最圆满的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皆不出这十一句的教学。
闻此经典,完全接受,尽形寿决遵守经典的教训。读经即是接受佛的教训。以密法说,读经即是接受佛的灌顶。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解释灌顶二字,明白易懂。他说:‘灌’是慈悲加持,‘顶’是至高无上的佛法,将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与你谓之‘灌顶’。无量寿经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若恭恭敬敬念一遍,不但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灌顶一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给我们灌顶一次。如此殊胜之事,若常常读诵,不知不觉即受诸佛加持,这就是感应。
书写目的在于流通,从前印刷术未发明,佛劝人书写。现在如有书法写得好的,亦可以书写经典传之于后世。今天印刷进步,易于大量流通,自不限于书写。同修中如有外语好的,也可以翻译成外文流布于世界,广度有情,使每人都知道有一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能遵照佛的教训修学,我们的世界必然祥和。现在世界混乱,人人身心不安,无所适从。众生已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生活环境,产生许多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招来苦难。救护之法,唯有弘扬大乘,大乘经中对现代人生活意识形态有助益的,以这部无量寿经最为适合,而且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大概是由一九八四年开始讲这部经,未料到效果极佳。一般同修一接触就生欢喜心,因其内容切合实际。此经已印送了三百万本,弘扬之广泛以此经为最。
供养与布施意义相同,对上以虔诚恭敬称供养,对下称布施。现在佛叫我们要以对长辈、对父母、对师长、对佛菩萨的恭敬之心供养一切众生,这完全是普贤行,广修供养。普贤菩萨的心是清净平等心,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儒家所讲是礼,‘礼者,自卑而尊人’,说得简单,不如佛法彻底,而其意义与普贤行愿非常接近。供养有法供养与财供养,二者相较,以法供养最。行愿品说了七个例子,第一、如说修行供养。照经中教训一一做到,不但供养阿弥陀佛,同时也供养一切诸佛菩萨罗汉,以及十方世界六道众生,全部供养到了,一修一切修。第二、利益众生供养,此条也是前一条开出来的,也不出第一条如说修行供养,至于其他‘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五种,都离不开第一条如说修行供养。华严经说得太繁,不知从何下手。此经是华严的纲要,依此经修行,华严所有的法门都修到了,此乃本经无比殊胜之处。我们自己先要自行,自己能作到就是身教,可作示范。
心想佛时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随心转。常想佛不知不觉中相貌会变得圆满。佛的身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我们常想佛,日久亦变成相似的清虚之体,百病不生。
‘昼夜相续,求生彼刹’。表示信心清净,不顾一切阻碍,勇猛精进。同时必须发菩提心,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真诚到了极处就是菩提心。有人说:‘这年头若用真诚心待人,岂不处处要吃亏?’应知吃亏算得了什么,你还能活几年,若不肯吃亏,将永在轮回之中。对自己,遵从佛的教训,一心称念;对人,亦照佛的教训,应具何种心态与行为,统统照作,这些都在‘持诸禁戒’一句经文之中。所有禁戒都包括在本经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所以我劝大家早晚课念无量寿经。如时间不许可,早课念第六品四十八愿,念佛号,念得愈多愈好,晚课念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此五品是戒律。念第六品要发愿,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是阿弥陀佛处世待人的态度,学阿弥陀佛的行为,我们的行就同佛。个人所修,积功累德,全部回向众生,回向世界,希望所有一切苦难众生皆能离苦得乐,此即代众生苦供养。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今天下午洛杉矶有一位同修打电话问我,他说有人送他一套我讲的地藏经大意录音带。他问:‘法师晚年专讲净土,何以又讲地藏经?’我说,我讲的净土三经,观经三福第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全部地藏经就是解释这两句话。三福是学佛的大根大本,若作不到,基础都没了。
此段经文是指中辈往生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此‘善’字即指‘十善’而言。第一不杀生,有用手杀,有用口杀,教人杀;起个杀的念头也是杀,应当绝对没有杀害众生之心意。第二是偷盗,最易犯,‘不予取’谓之‘盗’。向一个人盗窃,结罪较轻,将来只还他一个人。偷盗要还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假如盗了公共财物,则一方的纳税人都是债主,将来偿还起来就麻烦了,世人不知其严重性。佛在经中说,结罪最重的是盗用三宝物,必堕地狱。如作公务员,写私人信件,用公家信纸信封,亦算盗窃。又如逃税更是盗窃。永明延寿大师在出家前作小公务员,专管财税出纳,他用公款放生,亏空很多,被查出,罪应斩首。国王吩咐监斩官,若其心生畏惧,斩之;若不怕,带来见我。结果临刑面不改色,国王恕其无罪,并成全其出家之愿。如盗窃是为了造福社会,利益众生,并不妨事;若是图自己享受,则罪过无边。第三是不淫欲,无论在家出家,淫欲增长贪心邪念,对出世间法有一定的障碍。如作不到,夫妇之外,决不许可。此经文指中等往生者言,清净心有相当程度,故其标准颇高。淫欲不断,带业往生,属下三品。
下面四种是口业,第一是不妄语,决不欺骗人。但须知佛制订戒律有其精神所在,不是死的,如有利于众生者,打妄语算是开戒。佛说一个故事,有一猎人追兔子,追到一个十字路口,兔子不见了。猎人向站在路口之人问兔之去向,此人故意错指另一条路。既救了兔子,也救了猎人,免其造杀业。打妄语若是为了利益众生者谓之‘开戒’,若是为了自己利益者谓之‘破戒’。‘绮语’是花言巧语,诱人造恶,如今日之歌舞、电影、电视、小说,引人作杀盗淫,罪过太大了。有影剧科同学向我说要改行,我很赞成。看看中外许多明星,很少有好结果者。‘恶口’是言语粗暴、骂人。‘两舌’是挑拨是非,无意者是过失,有意者是罪。
下面三种是意业,又谓三善根,反之即三毒。此三业为苦乐之根源。世人所贪的是五欲六尘。以财来说,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得也得不到。了凡四训的例子是...(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加减乘除,都会有所改变。如能断恶修善,晚年会有福可享。依照这本无量寿经修行,所得的功德果报乃是最殊胜的。
我刚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看了之后,颇受感动。我的个性与了凡相似,了凡的毛病我都有,他的福报我一点也没有。读了此书,知道命运可以改变。云南孔老先生用皇极数为了凡算命,说他寿元只有五十三岁,后来不验,活到七十几岁。我过去也曾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只能活到四十五岁。我很相信,因为我的三代─祖父、父亲、伯父都是四十五岁过世。我到四十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自知时至,只好念佛等死,一个月之后,不药而愈。有一年蒋经国先生就任总统时,中国佛教会举办仁王护国法会,我讲仁王经,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4 12:07
讲了二十天。在会期中遇到甘珠活佛,我们本来认识,也很熟。他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从前我们大家都在背后谈论你,说你很聪明,可惜缺寿福薄。但是这些年来,你讲经说法,功德很大,相貌也变了,不但寿长而且将来福报也很大。’我听了之后也有同感,我现在的福报是今生修的,依佛法修行,确有感应。
‘不贪’,不但世法不贪,连佛法也不贪。有,不贪;没有,也不贪。最要紧的是清净心,一切物质环境乃是暂时受用,绝不是自己所有,死了一样也带不去。把这种事实真相搞清楚,心就安了。我们自己一心一意的念佛,同时也劝人念佛,即与诸佛菩萨同心同德,与十方一切诸佛同类共欢,还能不往生吗?
第九是嗔恚,世人遇到不如意事,总会发脾气。平日所集的功德如树林,嗔恚一起,如同一把火,把功德林全烧光了。临命终时若发脾气,一生的功德全完了。真有智慧之人绝对不发脾气,必须修忍辱波罗密。能忍而后有定,能定而后发慧。六度中布施与持戒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福德不会烧掉,功德是戒定慧,容易烧掉。常发脾气又加嫉妒好胜,贡高我慢,而同时又修福,将来投生在阿修罗道,俟其福报享尽,必堕恶道。
第十是愚痴,无智慧。世间聪明人,有辩才,能说会写,但是不能辨别真妄、是非、利害。此种人佛家称之为‘世智辩聪’。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听到念佛法门就照作照行,乃是真智慧。世人往往对念佛法门怀疑,而且毁谤,自己得不到利益,又影响别人退心,罪过大了。以上三条不贪、不嗔、不痴,谓之‘三善根’,世间善法皆由此而生。修善先从此三善根修谓之从根本修。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如是’二字指上面修十善业。思惟也是念佛,有人问我,念经会不会影响念佛,我说不会。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读经是忆佛,念净土五经是念佛。西方三圣中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夏莲居老居士说,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他人未说过,这是夏老了不起的发现。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一心念佛,专修专弘,他有大智慧,应尊为法界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先讲华严经,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念佛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娑婆世界净宗的初祖。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东晋时代慧远大师提倡专修专弘净土法门,是中国的初祖。整个看起来,初祖共有三位。
会用功的人,随时随处均在念佛,心中真有阿弥陀佛。永明大师说,‘有禅有净土’,‘无禅有净土’。心中有,往生有把握;有是一天到晚心中有佛一刻不忘。‘至心归依,顶礼供养’,从世间法回头,依靠阿弥陀佛,从出世间所有一切佛法回头专修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真诚恭敬,依教奉行。‘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人都贪生怕死,自己作不了主,平常不觉得。印光大师的佛堂挂一个大‘死’字,要天天想死,一旦佛来接引,心中明明白白,自然随之而去。求往生之心要真要切,临终若能心不颠倒,一定往生,此即中辈往生之纲领。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此节经文指下辈往生情况,平时无暇修持,俟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端正身心’表示对佛对法之恭敬。‘绝欲去忧’是持戒,如打佛七期间,放下身心,什么都不想,一心清净。其次是修行的步骤:慈心精进,不得嗔怒、嫉妒、贪吃吝啬;专修念佛法门,不得中途后悔狐疑;对父母要孝顺,以真诚心对佛、法、与老师;处世待人以忠信为本。以上所说虽属世间法,而是佛法的基础。佛经义理深奥,乃真实智慧;世有狂人,为了标榜自己的学识高明,说某经为伪造,或说经非佛说,放言高论,不知已造谤法之罪。我们学佛应以大藏经为依据,凡选入者均有可靠之来源,极为审慎。即使是佛教大德之著作,如其文字与佛教教义有违背者,一律不取。从前凡拟入藏之书,须经当代高僧大德审定后,报请皇帝批准,再行入藏。最早的大藏经是宋朝的碛沙藏,最后一部是乾隆的龙藏。但民国以后各版大藏经入藏的经典是否慎重选择,无可考。大藏经中有一部份经典,古人对它怀疑,查不出它的来历,惟其内容则符合佛的意思,此类经典则列为疑似类。有一次我问方东美先生:‘由印度传来的梵文原本经典甚多,译成汉文者并非全部,何以不将梵文原本保留,供后世参考?’方先生说:‘咱们中国人自尊心太强,翻译的文字,比原文还要真实优美,所以原文都不保存了。’现在中国人可悲,自信心失掉了,认为人家全是好的,自己都不行,所以中国人遭大难。
学佛要立下一个坚固的志愿,决心离开六道轮回,轮回太苦了,太可怕了,唯一可靠有把握的办法就是念佛。平常事情多,无法放下,一年当中有放大假的时候,照经上说,昼夜常念阿弥陀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认真精进,所有一切牵挂统统放下,一个月有一天也好,能够三天三夜不断,更有受用。心要清净,不求感应,见到相好不要告诉别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己明白,增长信心就够了。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此是第四类,说明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并非专修净土者,而系修其他一切大乘法门,只要他回向求生净土,亦可生到极乐世界,与专修净土之果报是平等的。‘皆得阿惟越致’是不退转,指七地以上菩萨的果位。诸菩萨在他方世界,自行化他,要达到阿惟越致,须经两大阿僧只劫,如发愿求生净土,则一生可以圆满。菩萨生到西方也都与阿弥陀佛身相无二无别,一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无可疑者。我们应当仰信,即仰慕佛说,深信不疑。真正情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全明白,现在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佛就好了。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有时西方世界境界会现前,古今都有此说。
作佛一定要有缘份,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待众生根机成熟,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此即谓之成佛。众生有感,佛即有应。今天我们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生活环境。到达西方之后,六根能力蒙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生生世世的事都知道,活动范围尽虚空遍法界,自不限于这个地球。那个地方众生机缘与自己的缘份成熟,就到那个地方示现种种不同身份去广度众生,从心所愿。菩萨求道不休,随其精进的程度,不论迟速,最后一定会得到无上菩提。十方菩萨唯一善根即是精进,大慈大悲作原动力,怜悯苦难众生,但是为了求度众生,先要成就自己。
此种殊胜的利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皆共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九法界众生咸蒙其益。我们也应当效法,与一切诸佛同愿同心,赞叹阿弥陀佛功德。如何赞叹?念佛就是赞叹,读诵无量寿经就是赞叹,随时随地介绍无量寿经,记得几句说几句,记得几段说几段,与诸佛之赞叹无二无别。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东方诸佛刹 数如恒河沙
恒沙菩萨众 往礼无量...(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