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戒行之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5-1 12:51
標題:
戒行之德
敬摘自《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九十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戒行之德。应之自然。诸天所护。愿不意违。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
这是第五个小段,戒行参赞天地的化育,这种功德有多大。参是什么?参与,参与天地化育之大德。天、地、人,在中国古代称为三才。佛在此地给我们讲,「众圣赞叹」。『戒行之德』,持戒、行善,再加上有道德的这些人士,这一句里面就包括三样,持戒、行善、道德之人。戒有大小乘之分,善的功德也有差别。佛在经上讲戒,一般讲原则,三聚净戒,通常我们提到戒律想到的都是属于「律仪戒」,律仪戒里面止持多;「饶益众生戒」,饶益众生、利乐有情,这个里面作持多;「摄善法戒」,是对自己的。饶益有情是利益众生的。我们都要懂得。
要认真、要细心,努力去学习,明了佛制戒的因缘,从制戒因缘里面就体会到善恶的原理原则,你能体会到。然后要了解佛所制定的每一条戒,理论的依据是什么,相状是什么,所谓戒相、戒行,以及这条戒、这个教诲,怎样落实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就讲求开、遮、持、犯。你要不把它搞清楚,怎么能受持?条条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戒律是活活泼泼的。所以戒律称为清凉、戒律称为解脱,哪里像现在一般人看到:戒律是吃人的、戒律是束缚人的。他全搞错了,他不了解戒律是一门大学问,博大精深,他的的确确望文生义。诸佛如来看到,古人常讲:「望文生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完全解错了。
三学,「戒、定、慧」三学,大学问!就是五戒也不简单,不要看轻了。人往往把五戒十善看轻了,它是属于根本大戒,你不了解它的好处,你怕它、畏惧它。听到经、论,讲理还不错,可以去听听;听到戒律,吓死了,不敢来了。所以我过去常讲:「讲经、讲论的听众还很多;如果讲戒,没有人来听了。」为什么?他坐在那里听到,句句都不舒服,都好像在那里骂我、在那里教训我;算了,不来了!他受不了。所以戒律很难讲。戒律要讲得真正透彻,才能叫人听到生尊重心、生欢喜心、生敬畏心、生惭愧心。
佛家没有「戒」、儒家没有「礼」就完了。为什么?只有学问,没有行持;只会说,做不到。我们不明了这个道理,要不是脚踏实地去做,我们这一生干的依旧落空,这不可不知道。经讲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出不了三界,换得来生一点有漏福报。讲经说法这是善,善感的是福报。因为你做不到,你没有戒行,你没有善德,你出不了三界,道理在此地。所以说老实话,佛法讲到最后,「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意思里面就很清楚包含,「佛法重实行,不重言说」,这道理不能不懂。如果对事实真相不了解,疏忽了、大意了,这一生很可惜!为什么?空过了。这机缘好不容易遇到,「百千万劫难遭遇」,怎么可以轻易空过?
底下这一句『应之自然』。「戒行之德」是感,我们前面讲感应,有显感、有冥感,戒行之德是属于冥感,并没有求,什么都没有求,没有求财,也没有求名,也没有求利养,也没有求佛菩萨加持,戒行自自然然跟佛菩萨就感应。佛菩萨随缘现相,不变本性,所以叫自然。也就是前面跟诸位所说的,「由人心作」,佛菩萨应化到这里来,他心里头没有善恶,你们众生有善恶。善恶是什么?还是分别执着。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是什么境界?他是不二法门的境界,我们都是落二三。善恶是二法,祸福是二法,我们落二三,落二三是凡夫。他们应化到这世间来,他还住一真法界,所以对他来讲是净业,对我们来讲是善业跟恶业。这里头我们要明了。离开两边,祖师大德常讲,「两边不住,中道不存。」这是什么?心清净了,住在世间不管造作什么业,全叫净业。
念佛人要修净业,「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不懂得秘诀,净业怎么修法?净业没离开我们生活,没有离开我们工作,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的应酬,全是净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古大德当中,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济公长老为我们示现的,济公长老是净业。民国初年金山活佛,镇江江天寺就是金山寺,金山寺那时候有一个法师叫妙善,跟普陀山往生的妙善法师名字完全相同,不是一个人。那个人的行持也跟济公长老差不多,人家修的是净业。还有一些祖师大德修的是净业,他不太明显,我们很不容易看出来。印光大师修的是净业、虚云老和尚修的是净业,入不二法门就是修净业,你还在二三,你的业就不净。修净业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个位次高、品位高;修善业的人因为二三还没离开,还没有归一,你生的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这就有差别。好,现在时间到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六十六集) 2001/8/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66
诸位同学,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二面,经文倒数第二行,看第五小段: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