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了凡四训(第十二集)20210430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4-30 13:20
標題:
了凡四训(第十二集)20210430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15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十二集) 1990/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9-002-0012
这一段的最后几句:
【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这个『根心』是从真心里面发心的,这个是真善。别人做了,我们跟人家去做,不是发自于真心,这个就是假善,不是真善。『无为』,就是没有希求,没有希求这个善是真善;行善而希望有所求的,这个就不是真善,就是『有为』。『皆当自考』,自己要考虑。这一段给我们说明,什么叫真善、什么叫假善,一定要从心地里面去区别,我们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在行善。前面曾经讲到,贪财妄取是恶,这个学生提出来了,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如果说贪财妄取取得拿去做好事,利益众生,这个也是善,这不能算是恶。所以有一些经商的同修常常来找我,他说五戒那个不妄语的戒我们不能持。我说为什么?他说做生意要不骗人就不能赚钱,所以总得天天打妄语,天天骗人,希望把别人荷包里的钱骗到我的荷包里来,不打妄语怎么能做生意?我就告诉他,我说真正行菩萨道可以骗。他说怎么样可以骗?我说现代的人,你劝他行善他不肯,骗他他肯,问题在哪里?在我们自己是不是个菩萨心,如果我们用这种手段,当然这种手段是非常手段,把他的钱财骗来,替他做好事,你这是行菩萨道;如果把他的钱骗来,自己贪图享受,这就是恶了。他不知道做好事,不晓得行善,我们替他做善,替他修福,这是好事。所以单单看表面上,确确实实善恶难分,善恶在心地。所以积大善,建大功,都要从心地上去修。所以外表上,尤其是大菩萨,不露痕迹,所以说不注重小节,纯粹是利人济世,所以他的观点确实跟普通人不一样。再看底下一段。
【何谓端曲。】
『端』是端庄正直,『曲』是委曲婉转。
【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
见到人唯命是从的,恭恭敬敬顺从的,这个人是好人。现在一般在位有权的人他想用人都喜欢用这种人,为什么?听话,叫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认为这是好人,都喜欢用这种人,俗话说奴才,都愿意用奴才,奴才听话,一天到晚对你很恭敬,侍候你舒舒服服的。
【圣人则宁取狂狷。】
大圣大贤他们用人不用乡愿,谨愿就是我们常讲的乡愿之士,一般人讲的好人,老好人,圣贤人用人才,人才倔强、傲慢,有时候无礼。为什么?他有一技之长,他值得骄傲,有时候不一定能顺你的意思,可是这样的人能干能办事。那个老实好人,人是好人,不能办事,墨守成规,你叫他动一下他就动一下,他不能自动自发的来做事情。所以他『宁取狂狷』,狂狷之人他是勇于进取,不拘小节。
【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
这种好人,实在讲往往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能成事。所以是德之贼,这个德是风俗道德,往往都被他们不知不觉当中破坏了,这一乡一里人,「这是好人」。
【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大圣大贤他有大智慧,他们的善恶标准跟世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即使在佛法里面,佛法大乘的善恶标准跟小乘的善恶标准就迥然不同。小乘着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人守戒守得很严格,一点都不敢犯。大乘人你看他好像都不守戒,小乘人看不起大乘人,像泰国的佛教徒瞧不起我们中国的佛教徒,认为我们中国出家人都不持戒律。我们中国传戒,他们都不承认,你要到泰国去,你要说你是出家人,你要受他的戒,到他那受戒,他才承认你,中国的戒他不承认。实在讲,他不明究理,标准不相同,大乘戒在心地戒,小乘戒在事相上戒。前面讲的三种改过之法,有从事上改,小乘从事上改,大乘从心上改,不一样。所以小乘在此地讲,就是谨愿之士,大乘人是狂狷之人,这个不一样的,所以成就也不相同。譬如说大乘,你要说他不持戒,人家往生的瑞相那么好,站着走、坐着走,预知时至,不生病,小乘人往往临终还是手忙脚乱。这就能够看得到,你看那个结果可以看到,中国历代大乘修学,明心见性,了生死出三界,确实不少人。这个诸位在《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女同修里面《善女人传》,你都能看到,《善女人传》是专门讲在家女居士修行成就的。所以这是小乘不了解大乘,这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不相同。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这是真善假善我们很清楚就能够辨别。天地鬼神的标准与圣人的标准相同,而不与世俗的标准相同。为什么?前面十个人的故事你就看出来了,天地鬼神的用心是跟圣人的用心见解是一样的。底下教给我们的几句话很重要。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
我们真正要发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你真正要发这个心,发心救自己,发心度自己。首先不可以『徇耳目』,「徇耳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决定不可以贪恋五欲六尘,一定先要把五欲六尘看淡。为什么?这个东西看不淡,你的私心就断不了,也就是自私自利这个意识除不去。自私自利是恶的根源,由这个恶的根,所做的一切善都变成恶了,这个道理在此地。就是中峰和尚为什么世间人讲的这些善他都不同意,不同意的根源就是你还有私心,你有私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希望得到自私的利益,这个善就不真、就不纯。所以先要把五欲六尘能看淡,然后逐渐逐渐的舍掉,不受这些东西的干扰。这样才从『心源隐微处』,这个底下小注,在没有人见到的地方,念头才动的地方,就要觉察。『默默洗涤』,这个洗涤是洗心,《无量寿经》讲「洗心易行」,易是换,改变,改变我们从前的行为,心地要干净、要光明,这才充满智慧。
『纯是济世之心』,只有一念,一个心,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么?帮助他明理,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只要明理,破迷开悟了,他自然就会知道要断恶、要修善,他自己知道,他自己晓得怎么去做。所以佛法在世间第一大功德就是帮助人明理,帮助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统统认清了,这十法界你自己愿意取哪个法界,随心所欲,佛不干涉,佛不勉强。佛不是说,佛好,你们统统成佛,佛没有这样要求。佛希望你们成佛,不勉强你们,你们愿意来生做人,好,佛就教你做人的道理;愿意到三恶道,好,你搞贪瞋痴你就到三恶道,佛也不会去阻扰你,也不会去帮助你,佛只教人破迷开悟。这是纯真,所以这个叫端。
【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
这个媚世,简单的说,是取得世间的荣耀;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名闻利养。如果我们还有一念要想求得世间名闻利养,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善行都是曲,都不是端。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处世的态度应当要敬、慎,慎就是慎重,谨慎恭敬,待人接物处事统统要这个态度,玩世不恭这是错误的,这个不可以不辨别,自己要清楚。我们翻开来再看底下一段。
【何谓阴阳。】
这一条很重要,古圣先贤都叫我们要积德,这个德要积阴德,什么叫阴德?此地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何谓阴阳』。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
你所做的善事、善行大家都知道,人人看到你都赞叹你,赞叹你就是福,报掉了。政府现在要表扬,送个匾额给你挂着,你是好人,你做了很多好事,果报报掉了,这一块匾额就报掉了,做了很多善事,得的果报就那一块匾额就报掉了,报纸杂志给你登一下就报掉了,报完了。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所以诸位要晓得,你们做了好多善事,我做善事有什么用,谁知道?不知道才好,知道了就完了,知道就报光了,不必让人知道,这个善永远积在那个地方,叫积善。知道了,这个善积不住了,随修随报,到后来一点善行都没有了。反而造的很多恶,人家不晓得,恶慢慢积,愈积愈多,善呢?善统统随时都报掉了,这个后果就不堪设想,太可怕了。
【阴德天报之。】
天地鬼神知道,他赞叹,他报的。
【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
现在我们讲的知名度,知名度就是名,人贪名、好名,名也是福报之一,报掉了。而且:
【名者。造物所忌。】
造化所妒,『造物』,实在讲,天地鬼神,也为世人所嫉妒。
【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奇祸就是有非常的灾难,你的名跟你的德不相符,灾祸随之而来。
【人之无过咎。】
这个人没有什么过失。
【而横被恶名者。】
别人都嫌弃他,实在讲他没有什么过恶。
【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积功累德,自己默默的去做,不要让人知道,这个最好,知道的人愈少愈好。也不必我做多少好事,人家要赞叹、恭敬,不必要。人家愈是不满意,愈是嫉妒毁谤愈好。为什么?因为这些毁谤障碍之来是消自己的业,消罪业,罪业都报掉了,你的善德都存在那个地方,愈存愈厚,后来这个报就大了。所以这个子孙往往骤发,骤发是突然发达,这个好事情。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懂得阴德之可贵。
【何谓是非。】
是非也很难辨别,因为这个标准,我们世间人的标准跟圣贤人的标准不相同。
【鲁国之法。】
这是讲一桩古时候的故事,春秋时候鲁国的法律。
【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
『府』是官府,这个人为什么去到诸侯家里面去做臣妾?臣妾就是佣人,我们台湾人所讲的,女的佣人叫下女,男的叫仆人,都是有罪,都是犯法,这个样子分发在达官显要家庭里面去,等于说服劳役。但是要有人肯拿钱把他赎回来,就等于说缴罚金,替他缴罚金,他就可以恢复自由了。这是好事情,也奖励社会上有钱的人能够多做一点这些好事,能够恢复这些人的自由,让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所以政府有奖励,『皆受金于府』。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子贡做了这个事情,他在诸侯家里面这些佣人他把他赎回来,政府的奖励他不接受。
【孔子闻而恶之。】
孔子听了很不高兴,子贡不接受政府的奖励,孔老夫子很不高兴。
【曰。赐失之矣。】
赐是子贡的名字,老师叫学生是叫名字的,说你错了,这个失就是错了。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
这就是圣人的是非观念跟世人不一样,他是看整个社会,建立良好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圣人是普遍为老百姓所建立的,不为个人。如果单就个人来讲,子贡这个做法是难能可贵,值得赞叹的。但是他把风俗习惯破坏了,他的过失在这个地方。所以说圣人是为百姓。
【非独适己之行也。】
不是为某个人。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
鲁国在当时社会可以说是贫穷,富有的人不多,贫穷人多。
【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这个奖励对于一般老百姓是有鼓舞的作用,你今天子贡不接受奖励,大家称你好人,好了,以后人家做这个事情,政府奖励,他也不敢接受了,接受说是你是为图奖励而做的,大家都不敢做了,那么政府这个好的制度就被破坏了。如果要鼓励一般人都从事行这个善事,你子贡应当要接受政府的奖励。所以不是为个人,而是为社会大众。你看这个见解就不相同。再看底下一段,也是孔老夫子学生的故事。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他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人家就牵一头牛送给子路,谢谢他救命之恩,子路就接受了,牛就牵回家去了。孔老夫子知道了很欢喜,赞叹子路,说从今以后鲁国多拯人于溺矣;换句话说,这个救人,人有急难的时候,勇于救人的人就多了。为什么?被救的人一定感谢,感谢的时候,救人的人他还会接受,这是鼓励大家救助灾难。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
从个人行持上来讲,这个是有优劣。
【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
孔子的看法跟世间人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赞叹子路,不赞成子贡的做法。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你看看,这个大圣大贤人家眼光看得远、看得深,我们凡夫眼光浅近,只看眼前,不知道他对于后世的影响,这个流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影响,一个地方它能影响到其它地方,一个时代能影响到久远的后世。所以我们要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于后世的历史来观察,你的看法完全就不相同,你就会知道孔老夫子的看法是正确的。所以这个善恶不能只看眼前现行,晓得它的影响,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影响我们今天讲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历史、对后世。底下说: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
这讲是非,看到是善,实际上不善,在一个人是善,在一时是善,在一个社会是不善,在后世是不善。所以佛法里面讲善恶不讲现行,今世善不是真善,后世善,生生世世都善,佛说这个是善;现在是善,我来世不善,后世不善,要到三途地狱去,这算什么善?这个不算是善。这一世善,来世善,后世更善,这才叫做真善。我们再看底下:
【现行虽不善。】
像子路接受人家的牛,好像是不善。
【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这是真善。
【然此就一节论之耳。】
这是就一桩事情来说明什么叫是、什么叫非。
【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什么叫道义,什么是礼敬,什么是信用,什么是慈悲,这个里头统统都有是有非,我们如果不能辨别,往往自己以为是做善,其实造了大恶,这个不可以不知道的。说实在话,人家讲修福,没有智慧的人怎么修福?修福真的要有福、要有慧,没有福慧想修福修不到福。底下一段讲偏正。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
吕文懿公,告老返乡,他从宰相地位告老返乡,就是现在讲的退休。我们现在是民国的制度,宰相就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院长。退休了,虽然退休,他的德望功勋为世人所敬仰,『泰山北斗』比喻高。
【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
在同乡有那么一个人,有一天喝醉了酒,喝醉酒,大概是牢骚满腹,遇到他骂他。吕先生当然做过宰相的,度量大,有涵养,不跟他计较,给他的佣人说,他醉了,不要跟他计较,『闭门谢之』,也不在意。
【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
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重罪,判死刑入狱了。
【吕公始悔之曰。】
他才后悔,知道上一次事情自己做错了,说:
【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
当时如果跟他计较,惩罚他一下,把他监牢狱关几天,使他知道警戒,收敛一点,不至于犯大罪。
【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许许多多人善心造了大恶。尤其是现代一些年轻的父母对于儿女溺爱,到以后儿女长成了,不孝父母,为非作歹,才晓得自己大错特错。现在社会也有错误的观念,你要是责备儿女,教训儿女,打他、骂他,说你虐待儿童,这个事情糟糕,整个社会的错觉,我们台湾现在稍微还好一点,在美国可不得了,父母要是打小孩几下的时候,有些邻居就来了,就问小孩你需不需要帮忙?帮什么忙?报警,警察来了,把小孩带去了,你这个父母不配教育儿女,你说这怎么得了!还有小孩稍微懂事一点,他自己会打电话,你大人打他骂他,他自己会打电话到警察局去告状,你说怎么得了!所以美国这个国家没有前途,现在还可以维持,下一代完了。我们中国人在那个地方要打小孩怎么办?驾了车到荒野的地方狠狠的揍一顿,再把他拖回来。他没办法,因为美国告状要有事实,没有事实你也没有办法。这个事情很糟糕!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也要向美国学,好事不学人家,学人家不好的。所以这是表面上看到是好,实际上是恶事,一个小孩就是要从小教,少成若天性,小的时候要不严加管教,长大了就没法子教,必然是背叛父母,父母对他稍微有一点不好,他就不满意,这还得了。
所以从前我们中国古老的刑罚,这个刑罚里头有一条叫亲权处分,亲权处分是什么?是父母处分你,父母说我这儿子不孝,你把我这个儿子判死刑,杀了他。法官马上判,什么都不要审。为什么?亲权,亲权是第一等处分。所以从前儿女怕父母,为什么?父母一告状,法官不审就定案,父母讲给他坐三年牢,法官马上就批准,问都不问,就坐三年;判他死刑,马上就拖去杀头。为什么?是你父母,父母之命,那是没话讲的,不必审的,大家认为决定正确的,哪个父母不爱儿女?父母不爱你,你在这社会上不能做人,这社会可以不要你,亲权处分。好像这个亲权处分在民国二十几年还有,以后废除掉了。有这一条法律,的确儿子不敢不孝,不孝不得了,确实国家法律上要治你罪的,你还没有办法,请律师都不能请的,没有辩白的,现在还要叫律师辩护,亲权没有辩护的。所以诸位如果要翻开民国二十几年以前的法律,有这一条,叫亲权处分。这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反省的。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
遇到年成不好,凶岁。
【穷民白昼抢粟于市。】
『粟』就是粮食,这个贫民到处去抢劫。
【告之县。县不理。】
跟县政府去告状,县政府不敢去阻拦,为什么?怕群众暴乱。
【穷民愈肆。】
这个抢劫的风气愈来愈盛,县官也不管,怎么办?
【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
政府不管,他自己把这些抢劫的人抓来,私自用刑,把这个事情平定了。如果这个事情不平定,几乎这个地方就发生动乱,就不能收拾了。这是以恶心恶行替社会做了一桩好事。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
这就讲什么叫正、什么叫偏。
【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
善心是正,恶事是偏,正中偏。
【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但是善恶的标准都要从对社会、对世道人心之影响而论断的,不是以个人。他如果是抢我家的粮食,县官也不来管,我家里人多,家里用的人多,我们组织起来反抗,把这些暴民制止,抓过来也用刑罚加诸于他,私刑,事不是一个好事情,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命财产,他做了一桩什么善事?替社会安定得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使这些暴民不至于危害一个社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是为了私心替大众做了一桩好的事情,这个是偏中正。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
这是古圣先贤的教训,后人尊称为经,这个教训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绝对真实,绝对的正确。下面是比喻说:
【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这比喻说,我们有一个器具,我们要想在里面放东西,我们常常勤恳去储蓄,它就会满,像小朋友存铜钱,有个扑满,天天往里面存一点,存久了就满了;如果不存,它就不会满。这个就是讲一定要知道积蓄、积存。
【昔有某氏女入寺。】
这是举佛门一个公案。
【欲施而无财。】
到一个寺庙里面想布施,没有钱。
【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
只有两文钱,这个两文钱在从前,恐怕连我们现在讲的两分钱都不到。诸位年轻,没有用过铜钱,年老的人,像我这个年岁,还用过铜钱,那时候我们叫铜板。一分钱,我在记事的时候,小学念书记事的时候,一分钱是三个铜板,三十个铜板是一毛钱。大概比我再早十年的话,还用铜钱,当中有个洞的铜钱,那个铜钱价值就更低了,大概十个铜钱才是一分钱。所以你就晓得,两文很少很少,不到一分钱,很少很少。这就显出她的贫寒,她拿这个钱捐在寺庙里头做功德。
【主席者亲为忏悔。】
『主席』就是寺庙的方丈,为什么?她心诚,亲自来给她祝福,给她忏悔,给她祝福。
【及后入宫富贵。】
没想到这个女子命还不错,以后她入到宫廷里面做了皇帝的妃子,富贵了。
【携数千金入寺舍之。】
有钱了,带了黄金千镒到寺庙里面来做佛事。
【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住持老和尚不给她回向,叫他的徒弟,你们去给她拜个忏,消灾回向。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这个老和尚是个很有道德的老和尚,不像现在,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寺庙的住持,看到钱愈多,愈是亲自主持;钱少了,叫几个徒弟,你们给他打发打发好了,恰恰相反。从前有道的人,不在钱财多少,看这个人的心真诚,如果是真心来修福的,再少的钱都要亲自去给他主持;如果这个心地不是很虔诚,用不着老和尚亲自去操心。这老和尚就告诉她:
【曰。前者。】
你从前来。
【物虽薄。而施心甚真。】
妳只有两文钱,实在讲值不得什么,但是妳的心真诚。
【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
所以她后来得这样的富贵,是妳从前心真,真诚在三宝里头修福,是舍一得万报,她真的得到了,真得到了,老和尚亲自给她修忏悔。现在妳已经富贵了,妳的心对于佛法上这种虔诚的心没有了,被富贵荣华所淹没了,退转了。
【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
你现在布施这个心,来拜佛的心,不像从前那么的真切。
【令人代忏足矣。】
我叫我的徒弟代表我去给妳去忏悔够了。实在讲老和尚这个举止就是唤醒她,真正是大慈大悲,机会教育,教她真正回头,这个人是个可救之人,不是不可救的人。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从前施二文,她那个福报是圆满的;现在千金来布施,得到的福报是一半,不圆满。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我们修福念念圆满,确实不在乎钱多,不在乎做得多,心真切就是念念圆满。心不真切,这个真心,所以回向里面讲三处,这个三处就是真心显露。我今天所修的为什么?为实际,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是求明心见性,求恢复自己本来面目,我求这个;回向菩提,菩提是回向什么?我求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回向众生,愿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果然存这个心,用这个心,念念功德圆满。如果有一丝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个地方说得好听,得一半功德,在我看一半功德也得不到,不但一点得不到,像我刚才跟诸位说的,造了一身罪业。所以看问题决定不是看一个表层,要有深远的眼光,你要看得细、要看得远、要看得大。这个地方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底下了凡居士又举了一个例子。
【锺离授丹于吕祖。】
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八仙,八仙吕洞宾是一个,汉锺离也是一个,吕洞宾当年跟汉锺离学,学什么本事?点铁成金,汉锺离告诉他:
【点铁为金。可以济世。】
世间人贫困,你点铁成金可以帮助他发财,帮助他富有,解决他的贫困。
【吕问曰。终变否。】
他说我点铁成金,这个金以后会不会变?锺离就告诉他: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五百年之后这个金又会变成铁。吕祖说: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我不做这个事情,我虽然利益现在的人,我害后人,这个事情做不得。我们想想现在的人,现在的人不管将来的人,只要现在得到便宜,后来害人他不管,你就想想现在世道人心是怎样的变化。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道教讲修神仙要积三千功德,就是说要修三千桩的好事,你才有资格修道,授丹就是传道给他,先决的条件在此地。它这个条件比我们佛法的条件要宽得多,佛法的条件比这个要严,佛法是清净心才能入道,才成为一个法器;道家的条件,你修三千善,它不是讲清净心,善心,你是真正的善心,有资格传道给你。所以它的条件,善心善人,佛法的条件是清净心,比那个善还难修,还要难。他这个存心,三千功德圆满了,他不害一切众生,实在讲超越了三千善行,一念就圆满了。像了凡居士那个减租,他这个一念,一万条善事就圆满了,这在心地上修。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
我们把这段念下去,它底下讲三轮体空。
【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我们念到这个地方。这一段就是说,尽心尽力就是圆满的,心与力都没有尽,还留一部分,这个善是半善,所以积功累德一定要尽心尽力。我们这个世间人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对于圣教他怀疑,你看烦恼里面,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指什么?对圣贤教训怀疑。你说我们听了也信,叫我们修善布施,我们总是自己要留一些,总不能把它完全布施掉。为什么?想到我统统布施掉了,我明天生活怎么办?这个就是什么?里面有怀疑,不能果断,因此所修的善都是半善,都不是满分的善,这就是不敢相信。所以往往修积得不到好的果报,也不能立刻得到果报,你要晓得因素在哪里。
如果你真正肯修,对于圣教完全信从,一点都不怀疑,虽然世间人讲你傻瓜、你迷信,你怎么可以听他讲的?我们有的时候,他讲的是有道理,善心不敢发,善事不敢为。果然相信,果然肯做,那个报应的显著,不只《了凡四训》所说,实实在在不可思议。你读了这个书,你要相信,你要有胆量,要真做,只一个真心去做,做了是不是我要想真的舍一得万?给诸位说,舍一得万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如果存的我舍一得万报这个心,这个心就错了,那样的心不是真心,你虽然舍尽了,当然还是可以得到,得到是半不是满。你舍财决定得财富,你舍法决定得智慧,你无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长寿,这个果报是真理,天经地义的。
真心去做,不求,我也不求富贵,也不求财富,也不求聪明智慧,也不求健康长寿,什么都不求,是样样都圆满,这多自在。有求的心,是能得到,得到的不圆满。为什么?因为你一切无所求,你这个心是纯真,你行的善称性,那个果报不可思议,性德流露,那个享受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净土,为什么?性德流露出来了。有一念希求就不称性,那你所得到的功名富贵、健康长寿是修德修来的,修德会失掉,是有期限的,有范围、有大小的、有长短的,是享受得尽的。唯有性德,它跟真如本性一样,不生不灭,无有穷尽,享受不尽的,这才叫真正自在。所以这要不是一个大福大智的人他不会修,谁肯把自己私人个人的利益能够舍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人愿意这样做的。
所以真正的大福,谁修的?佛菩萨修的。二乘人都不能修,二乘人怕烦,度众生,我好心去度他,他还不接受,还要毁谤、侮辱,算了,我不度他了。这就不行了,这就不圆满了。这不像菩萨,菩萨知道众生的情形,知道众生的烦恼习气,所以种种忤逆,菩萨不在意,还是很耐心、很慈悲的去度他。所以菩萨用心跟阿罗汉、辟支佛不一样,阿罗汉、辟支佛还是用的意识心,佛菩萨是用真心,不是意识心。所以这就教你,要求真正的富贵,说实在富贵不是求来的,你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无非是开发自性真实富贵,那就是懂得明心见性。所以佛弟子的修学,一个目标,就是回向实际。回向实际就是开发自性,我自性里头什么都具足,我不向外求,只求开发自性,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佛是教我们这个,每个人都有宝库。你是世出世间最富有的,你不晓得,最聪明的、最富有的,佛教我们开发自性。因此佛的恩德就无比了,佛的恩德是第一大,这些真实的道理、真实的事相我们一定要知道。
用真心,确实,『斗粟』,粟是粮食,斗粟是一斗,没有好多,一点点,可种无涯之福,没有边际的福,为什么?它称性;『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这一文供养三宝,能消千劫之罪。现在我们也常常说,佛门里面现在也很混乱,《楞严经》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表面你去看好像是个佛殿寺庙,实际里面所作所为都是妖魔鬼怪。我们今天要想修福、种福,到哪里去?万一跑到这个庙,这个庙是妖魔鬼怪,那我们福也没种上。诸位要晓得,佛法讲的是心地法门,我们供的佛像,心里面邪曲的人拜这个佛像,这个佛像是妖怪,假藉这个佛像来接受你;如果你是真心来拜这个佛像,这个佛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自己心的感应。我的心正,纵然是邪魔外道的庙,我去拜也正,也是佛菩萨,也是正神;我心不正,这个地方是正法道场,我去拜,我所感应的还是妖邪。所以不可以说末法时期没有地方好修行,那就错了,真正道场是在心地。所以,《维摩经》上讲,「直心是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他讲了很多,道场在哪里?在心地,我心有道,我到哪里都是道场;我心正,到什么地方都是正法。这才叫境随心转,外面境界统统随我心转。诸位同修果然明白这个道理,认真修学,我们台湾有福,大家都修,这个地方怎么没福?这么多有福的人住在此地,这个地方就有福了。再看底下:
【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不忘就是你的心没有把这些妄想杂念除掉,没把它忘掉,纵然是黄金万镒,拿这个来布施,你所得的福都不是圆满的。这是讲半满。底下一段说:
【何谓大小。】
善有大有小。
【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这是讲古人一个故事。『卫仲达为馆职』,馆职是教私塾,就是三家村里面教私塾的先生。有一天他被小鬼抓到阎罗王那里去了,『摄至冥司』,把他抓到阎罗王那里去了。阎罗王就审判他,叫这个判官,阎罗王面前的吏就是判官,叫判官把他的档案拿出来,每个人一生都有善、都有恶,有善恶两本簿子记录的。诸位要知道,他有我们也有,我们在阎罗王、鬼王那里都有档案,所以这个要谨慎。所以袁了凡叫我们要发畏心,敬畏之心,真的有档案。这个档案拿来之后,记录恶的不止一本,好多本,盈庭,搬了一大堆出来,都是记录他造恶的;可是善的如箸,箸是吃饭的筷子,就一张纸,卷起来就一张,他一生所做的善就这么一卷,所造的恶几十本之多,搬都搬不动。阴曹地府里头有许多奇怪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好!把他造的恶跟善去称一称,看哪个重?结果所造的恶不重,恶是很多,可想没有大恶,就好像记过一样,小过记了很多,没什么大过失,所以记得很多。善虽然不多,只有这么一、二桩,是大善。所以一个大善就抵盈庭之小恶。这一称,阎罗王也欢喜了,这个人毕竟还是个善人。
所以仲达就说了,他说我年未四十,还没有过四十,还三十几岁,我这一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过失、恶业,怎么会有这么多?阎罗王就告诉他,一念不正就是,不要等犯,不是说你做了恶事那才叫恶,你一个念头恶,人家那里就给你记一笔。所以虽然你这一生做的恶不多,你的恶念很多。尤其念书人不得志,满腹牢骚,他坐在那里天天打妄想。这是很值得给那些不得志的,自以为有学问、有德行的人,给他当头一棒,确实如此。所以人愈不得志、愈倒霉,愈容易造恶,造恶造得太多了,恶上加恶,太可怕了,这是真的事实。人在得意的时候,想坏念头少;人不得意的时候,怨天尤人,常常想想,我有道德、我有学问,为什么这些人不用我?这些人有眼无珠,不认识我这个好人,老天爷也是没有眼睛,都看不到我这个善人、好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这些都是事实,自古以来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我们自己要知道、要明了。再看,他还有一桩善,善还有这么大。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
我这个善只有这么一卷,这一卷是讲什么?
【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朝廷里面想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在他看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他就有一个建议送给皇帝,请皇帝不必做这个劳民伤财的事情。这个奏议皇帝看了就丢掉了,还是照做,根本就没有理他。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我虽然建议,没用处,于事无补,朝廷还是照做了。
【曰。】
这鬼王就说了:
【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
可见得这个善恶是念头,你当时这个一念不是为自己,是想到老百姓,是真正爱护老百姓,你发的这一念,这一念在万民,多少老百姓得利益。何况兴这么大的工程,这个工程是老百姓所纳的税,能够省也是老百姓人人都得到利益。所以这一念这一行,你想想看它的影响力多大!虽然没做,他的心是真实的,心是圆满的。
【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如果朝廷真的照你这个意见去做,那你这个善就更大了,虽然没做,你这个善还是很大,还是不小。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
大小差别是在这里,心是不是真,你的想法是为天下国家还是为你自己一身家庭。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诸位同修要知道,我们常常念经念佛回向,常常为某一个人回向修福,他今天生病了,他现在境遇困难了,我们念佛诵经回向,希望三宝加持他能够得好。你们想一想,这个善是小善,利益很小,他是不是真正能得到还不一定。如果遇到这个情形,我家亲眷属有困难,或者有病痛,我们念经念佛回向十方法界,希望一切众生没有病痛,一切众生没有苦难,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平安利乐,你家里这个人马上就会好了,为什么?你善太大了。所以世间人讲,我修的都给别人,我家人都得不到,我修它干什么?你想想看这个心量多小。所以在佛菩萨面前祷告,祷告了半天都不灵,原因是什么?他心量太小,完全是自私自利,不晓得把自己修行的功德扩大到十方法界。
所以我们每年祭祖,实在讲,我们每年祭祖,今天图书馆的做法都不是我的意思。为什么?每个人家写写超度牌位写在那边,到那里去祭祀。我的观念是祭祀百姓祖宗,所以祭祖的主位应该在这边,我这边供的是百姓祖先牌位,照百家姓写的,先在这边主回向,然后在那边回向,就够了。往往我们这边没有,都在那边,都搞些自私自利,都搞些家亲眷属,舍大顾小。好在我们有个主牌位送到那边,还算是不错。在共产党文化革命,我听到大陆上把祠堂都毁掉了,我听了非常痛心。刚好在那个时候,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来,想建道场,建丛林,他来看我。我当时就劝他,我说你最好不要建丛林,不要盖庙,盖祠堂,我跟他建议,他听到也很欢喜。因为时间短促,他说你到香港来讲经,我们两个细细研究这个。到香港我去找他,细细跟他一谈,谈到之后,我的构想,祠堂建好之后交给国家管理,国家派奉祀官来管理。他说,那我辛苦一场,都给国家了,我什么也没得到。我听到这个话以后我就不谈了,不是为一切众生着想的。
所以我就把这个构想发表了,写出来发表,发表之后也有一些回响,有不少人响应。还有人把我这篇东西刊登在报纸上,不是我自己送去的,别人拿去的。也有不少人打电话来找过我。但是这个事情始终没有能做成。如果我将来到阎罗王那里去,我这一卷功德也是这么大。从前是罪恶盈庭,我那一卷功德很大。所以我对大陆那些领导人,我也常常把这个思想劝告他们,因为祠堂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命脉,大根大本,中国之所以是个文明古国,几千年都不衰,还不被灭亡,这是一个根本,这个东西没有了不得了。所以中国的命脉是祠堂、文言文。文言文不能断,文言文断了之后,中国人将来会有很大的苦难,那真正是陷于永劫不复。再就是大乘佛法。这三个东西如果能够保住,世界后人有前途、有光明。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