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三四六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4-13 12:27
標題: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三四六卷
敬摘自《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育王弟韦陀输,七日作阎浮提王,得上妙自恣五欲。过七日已,阿育王问言:“阎浮提主,受乐欢畅不?”答言:“我不见、不闻、不觉。何以故?旃陀罗日日振铃高声唱:‘七日中已尔许日过,过七日已,汝当死!’我闻是声,虽作阎浮提王,上妙五欲,忧苦深故,不闻、不见。”以是故知苦力多,乐力弱。若人遍身受乐,得一处针刺,众乐都失,但觉刺苦。乐力弱故,二分乃强;苦力多故,一处足明。
  问曰:行是四无量心,得何等果报?
  答曰:佛说入是慈三昧,现在得五功德:入火不烧,中毒不死,兵刃不伤,终不横死,善神拥护。以利益无量众生故,得是无量福德。以是有漏无量心缘众生故,生清净处,所谓色界。
  问曰:何以故佛说慈报生梵天上?
  答曰:以梵天众生所尊贵,皆闻皆识故。佛在天竺国,天竺国常多婆罗门。婆罗门法,所有福德尽愿生梵天。若众生闻行慈生梵天,皆多信向行慈法,以是故说行慈生梵天。
  复次,断淫欲天,皆名为梵,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淫欲法,名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禅、四无色定。
  复次,觉观难灭故,不说上地名。譬如五戒中,口律仪,但说一种不妄语,则摄三事。
  问曰:慈有五功德,悲、喜、舍何以不说有功德?
  答曰:如上譬喻,说一则摄三事。此亦如是,若说慈,则已说悲、喜、舍。
  复次,慈是真无量,慈为如王,余三随从如人民。所以者何?先以慈心欲令众生得乐,见有不得乐者,故生悲心;欲令众生离苦,心得法乐,故生喜心;于三事中,无憎无爱,无贪无忧,故生舍心。
  复次,慈以乐与众生故,增一阿含中说有五功德。悲心于摩诃衍经,处处说其功德,如网明菩萨经中,说菩萨处众生中,行三十二种悲,渐渐增广,转成大悲。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菩萨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作佛。如是等种种赞大悲。喜、舍心,余处亦有赞,慈、悲二事偏大故,佛赞其功德。慈以功德难有故,悲以能成大业故。
  问曰:佛说四无量功德:慈心好修、善修,福极遍净天;悲心好修、善修,福极虚空处;喜心好修、善修,福极识处;舍心好...(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愿生梵天。若众生闻行慈生梵天,皆多信向行慈法,以是故说行慈生梵天。
  复次,断淫欲天,皆名为梵,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淫欲法,名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禅、四无色定。
  复次,觉观难灭故,不说上地名。譬如五戒中,口律仪,但说一种不妄语,则摄三事。
  问曰:慈有五功德,悲、喜、舍何以不说有功德?
  答曰:如上譬喻,说一则摄三事。此亦如是,若说慈,则已说悲、喜、舍。
  复次,慈是真无量,慈为如王,余三随从如人民。所以者何?先以慈心欲令众生得乐,见有不得乐者,故生悲心;欲令众生离苦,心得法乐,故生喜心;于三事中,无憎无爱,无贪无忧,故生舍心。
  复次,慈以乐与众生故,增一阿含中说有五功德。悲心于摩诃衍经,处处说其功德,如网明菩萨经中,说菩萨处众生中,行三十二种悲,渐渐增广,转成大悲。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菩萨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作佛。如是等种种赞大悲。喜、舍心,余处亦有赞,慈、悲二事偏大故,佛赞其功德。慈以功德难有故,悲以能成大业故。
  问曰:佛说四无量功德:慈心好修、善修,福极遍净天;悲心好修、善修,福极虚空处;喜心好修、善修,福极识处;舍心好修、善修,福极无所有处。云何言慈果报应生梵天上?
  答曰:诸佛法不可思议,随众生应度者如是说。
  复次,从慈定起回向第三禅易,从悲定起向虚空处,从喜定起入识处,从舍定起入无所有处易故。
  复次,慈心愿令众生得乐,此果报自应受乐,三界中遍净最为乐故,言福极遍净。悲心观众生老、病、残害苦,行者怜愍心生,云何令得离苦?若为除内苦,外苦复来;若为除外苦,内苦复来。行者思惟:“有身必有苦,唯有无身,乃得无苦。”虚空能破色,是故福极虚空处。喜心欲与众生心识乐,心识乐者,心得离身,如鸟出笼;虚空处心,虽得出身,犹系心虚空;识处无量,于一切法中皆有心识,识得自在无边,以是故喜福极在识处。舍心者,舍众生中苦乐,苦乐舍故,得真舍法,所谓无所有处;以是故,舍心福极无所有处。如是四无量,但圣人所得,非凡夫。
  复...(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说菩萨处众生中,行三十二种悲,渐渐增广,转成大悲。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菩萨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作佛。如是等种种赞大悲。喜、舍心,余处亦有赞,慈、悲二事偏大故,佛赞其功德。慈以功德难有故,悲以能成大业故。
  问曰:佛说四无量功德:慈心好修、善修,福极遍净天;悲心好修、善修,福极虚空处;喜心好修、善修,福极识处;舍心好修、善修,福极无所有处。云何言慈果报应生梵天上?
  答曰:诸佛法不可思议,随众生应度者如是说。
  复次,从慈定起回向第三禅易,从悲定起向虚空处,从喜定起入识处,从舍定起入无所有处易故。
  复次,慈心愿令众生得乐,此果报自应受乐,三界中遍净最为乐故,言福极遍净。悲心观众生老、病、残害苦,行者怜愍心生,云何令得离苦?若为除内苦,外苦复来;若为除外苦,内苦复来。行者思惟:“有身必有苦,唯有无身,乃得无苦。”虚空能破色,是故福极虚空处。喜心欲与众生心识乐,心识乐者,心得离身,如鸟出笼;虚空处心,虽得出身,犹系心虚空;识处无量,于一切法中皆有心识,识得自在无边,以是故喜福极在识处。舍心者,舍众生中苦乐,苦乐舍故,得真舍法,所谓无所有处;以是故,舍心福极无所有处。如是四无量,但圣人所得,非凡夫。
  复次,佛知未来世诸弟子钝根故,分别著诸法,错说四无量相:“是四无量心众生缘故,但是有漏;但缘...(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乐,故无是想。是九想,是开身念处门,身念处开三念处门,是四念处开三十七品门,三十七品开涅槃城门。入涅槃,离一切忧恼诸苦,灭五众因缘生故,受涅槃常乐。
  问曰:声闻人如是观,心厌离欲,疾入涅槃。菩萨怜愍一切众生,集一切佛法,度一切众生,不求疾入涅槃故,观是九想,云何不堕二乘证?
  答曰:菩萨于众生心生怜愍,知众生以三毒因缘故,受今世、后世身心苦痛。是三毒终不自灭,亦不可以余理得灭;但观所著内、外身相,然后可除。以是故,菩萨欲灭是淫欲毒故,观是九想。如人怜愍病者,合和诸药以疗之;菩萨亦如是,为著色众生,说是青瘀想等,随其所著,分别诸相,如先说。是为菩萨行九想观。
  复次,菩萨以大慈悲心,行是九想,作是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槃。是为一法门,我不应住此一法门,我当学一切法门。”以是故,菩萨行九想无所妨。菩萨行是九想,或时厌患心起,如是不净身可恶可患,欲疾取涅槃。尔时,菩萨作是念:“十方诸佛说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无常,何况有不净?但为破净颠倒故习行不净,是不净皆从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皆归空相。我今不应取是因缘和合生无自性不净法,欲疾入涅槃。”经中亦有是说:若色中无味相,众生不应著色;以色中有味故,众生起著。若色无过罪,众生亦无厌色者;以色实有过恶故,观色则厌。若色中无出相,众生亦不能于色得解脱;以色有出相故,众生于色得解脱。味是净相因缘,以是故,菩萨不于不净中没,早...(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持戒功德,怖畏亦除。所以者何?若破戒心,畏堕地狱;若悭贪心,畏堕饿鬼及贫穷中。自念“我有是净戒、布施”,若念净戒,若念布施,心则欢喜,作是言:“若我命未尽,当更增进功德;若当命终,不畏堕恶道!”以是故,念戒、施亦能令怖畏不生。念上诸天皆是布施、持戒果报,“此诸天以福德因缘故生彼,我亦有是福德。”以是故,念天亦能令怖畏不生。十六行念安那般那时,细觉尚灭,何况恐怖粗觉?念死者,念五众身,念念生灭,从生已来,常与死俱,今何以畏死?是五念,佛虽不说,亦能除恐怖。所以者何?念他功德以除恐怖则难,自念己事以除恐怖则易,以是故佛不说。
  问曰:云何是念佛?
  答曰:行者一心念佛,得如实智慧,大慈大悲成就,是故言无错谬,粗细、多少、深浅,皆无不实;皆是实故,名多陀阿伽度。亦如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于众生中起大悲心,行六波罗蜜,得诸法相,来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此佛亦如是,是名多陀阿伽度。如三世十方诸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破诸黑闇;心出智慧光明,破众生无明闇冥;功德、名闻亦遍满十方,去至涅槃;此佛亦如是去,以是故亦名多陀阿伽度。有如是功德故,应受一切诸天世人最上供养,是故名阿罗诃。若有人言:“何以故但佛如实说,如来如去故,应受最上供养?”以佛得正遍智慧故;正名诸法不动不坏相,遍名不为一法二法故,以悉知一切法无余不尽,是名三藐三佛陀。是正遍智慧,不从无因而得,亦不从天得;是中依...(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念佛解脱知见众具足。解脱知见众有二种:一者、佛于解脱诸烦恼中,用尽智自证知,知苦已,断集已,证尽已,修道已,是为尽智解脱知见众;知苦已不复更知,乃至修道已不复更修,是为无生智解脱知见众。二者、佛知是人入空门得解脱,是人无相门得解脱,是人无作门得解脱;是人无方便可令解脱,是人久久可得解脱,是人不久可得解脱,是人即时得解脱;是人软语得解脱,是人苦教得解脱,是人杂语得解脱;是人见神通力得解脱,是人说法得解脱;是人淫欲多,为增淫欲得解脱;是人瞋恚多,为增瞋恚得解脱;如难陀、优楼频骡龙是。如是等种种因缘得解脱,如法眼中说。于是诸解脱中了了知见,是名解脱知见众具足。
  复次,念佛一切智、一切见,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无量不可思议诸功德,是名念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无漏;有漏者有报,无漏者无报。三根相应:乐、喜、舍根。行得,亦果报得:得者,如此间国中,学念佛三昧;果报得者,如无量寿佛国人,生便自然能念佛。如是等,如阿毗昙中广分别。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二 释初品中八念之余  
  念法者,如佛演说,行者应念:“是法巧出,得今世果,无热恼,不待时,能到善处,通达无碍。”
  巧出者,二谛不相违故,所谓世谛、第一义谛,智者不能坏,愚者不起诤故。是法亦离二边,所谓若受五欲乐、若受苦行;复离二边,若常、若断,若我、若无我,若有、若无,如是等二...(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邱冢墓,求者远避之,终无有向者。
   如是悭贪人,智者所摈弃,命气虽未尽,与死等无异。
   悭人无福慧,于施无坚要,临当堕死坑,恋惜生懊恨;
   涕泣当独去,忧悔火烧身。好施者安乐,终无有是苦。
   人修布施者,名闻满十方,智者所爱敬,入众无所畏,
   命终生天上,久必得涅槃!”

  如是等种种诃悭贪,赞布施,是名念财施。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难得,名为新法。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
  问曰:何等是法施?
  答曰:佛所说十二部经,清净心为福德与他说,是名法施。复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网明菩萨经中说:有人见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虽口不说,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是法施应观众生心性、烦恼多少、智慧利钝,应随所利益而为说法;譬如随病服药则有益。有淫欲重,有瞋恚重,有愚痴重;有两两杂,三...(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难得,名为新法。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
  问曰:何等是法施?
  答曰:佛所说十二部经,清净心为福德与他说,是名法施。复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网明菩萨经中说:有人见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虽口不说,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是法施应观众生心性、烦恼多少、智慧利钝,应随所利益而为说法;譬如随病服药则有益。有淫欲重,有瞋恚重,有愚痴重;有两两杂,三三杂。淫重者为说不净观,瞋重者为说慈心,痴重者为说深因缘;两杂者说两观,三杂者说三观。若人不知病相,错投药者,病则为增。若著众生相者,为说但有五众,此中无我;若言无众生相者,即为说五众相续有,不令堕断灭故。求富乐者,为说布施;欲生天者,为说持戒;人中多所贫乏者,为说天上事;恼患居家者,为说出家法;著钱财居家者,为说在家五戒法;若不乐世间,为说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依随经法,自演作义理,譬喻庄严法施,为众生说。如是等种种利益故,当念法施。
  舍烦恼者,三结乃至九十八使等,皆断除却,是名为舍。念舍是法,如舍毒蛇,如舍桎梏,得安隐欢喜。
  复次,念舍烦恼,亦入念法中。
  问曰:若入念法中,今何以更说?
  ...(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食顷,佛言:“汝等亦是放逸修死想!”一比丘偏袒白佛:“我于出气不望入,于入气不望出!”佛言:“真是修死想,为不放逸比丘!”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住时甚少;其犹如幻,欺诳无智。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念死想。
  问曰:法是三世诸佛师,何以故念佛在前?是八念云何有次第?
  答曰:是法虽是十方三世诸佛师,佛能演出是法,其功大故。譬如雪山中有宝山,宝山顶有如意珠,种种宝物多有。人欲上,或有半道还者,有近而还者。有一大德国王,怜愍众生,为作大梯;人民大小,乃至七岁小儿,皆得上山,随意取如意珠等种种宝物。佛亦如是,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乃至梵天王求诸法实相亦不能得,何况余人?佛以大慈悲,怜愍众生故,具足六波罗蜜,得一切智慧方便,说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梯;阿若憍陈如、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乃至七岁沙弥苏摩等,皆得诸无漏法,根、力、觉、道。实相虽妙,一切众生皆蒙佛恩故得。以是故,念佛在前,次第念法,次第念僧,僧随佛语,能解法故第三;余人不能解,僧能得解,以是故称为宝。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者是僧。
  复次,以佛因缘故,法出世间;以法因缘故有僧。行者念:“我云何当得法宝,得在僧数中?”当除却一切粗细身口恶业,是故次第说持戒。
  复次,云何分别有七众?以有戒故。欲除心恶,破悭贪故念舍;欲令受者得乐故破瞋恚;信福得果报故破邪见。住持戒...(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言道过,出一切心心数法,所行如涅槃,是则佛法。菩萨以信根力故,能受;精进根力故,勤行不退不转;念根力故,不令不善法入摄诸善法;定根力故,心散五欲中能摄实相中;慧根力故,于佛智慧中少多得义味不可坏。五根所依意根,必与受俱,若喜、若乐、若舍。依是根入菩萨位,乃至未得无生法忍果,是名未知欲知根。此中知诸法实相了了故名知。从是得无生法忍果,住阿鞞跋致地得受记,乃至满十地坐道场,得金刚三昧,于其中间,名为知根。断一切烦恼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可知法智慧遍满故,名为知已根。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四 释初品中十力  
  【经】“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遍知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是十力、四无所畏等,是佛无上法,应当前说,何以故先说九想、八念等?
  答曰:六波罗蜜是菩萨所应用,先已说。三十七品乃至三无漏根,是声闻法。菩萨行是六波罗蜜得力故,欲过声闻、辟支佛地,亦欲教化向声闻、辟支佛人令入佛道;是故呵是小乘法,舍一切众生,无所利益。若诸声闻人言:“汝是凡夫人,未断结使,不能行是法,是故空呵!”以是故佛言:“菩萨应具足三十七品等诸声闻法,不可得故。虽行是诸法,以不可得故,为众生行邪行故,行此正行,常不舍。是诸法不可得空,亦不疾取涅槃证。”若菩萨不解不行是小乘而但呵者,谁当肯信?譬如释迦牟尼佛,若先不行六年苦行,而呵...(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是因缘故,身坏死时入善道,生天上,九力也。佛诸漏尽故,无漏心解脱,无漏智慧解脱,现在法中自识知:我生已尽,持戒已立,不作后有尽,如实知,十力也。
  问曰:是十力菩萨未得,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得,今何以说?
  答曰:声闻人虽不能得,若闻是十力功德,作是念:“佛有如是大功德!”自庆言:“我等善利,蒙益不少,得信心清净,入尽苦道。”诸菩萨者闻之,勤修菩萨道,当得如是十力等大功德果。
  复次,有声闻人及菩萨,修念佛三昧,非但念佛身,当念佛种种功德法身。应作是念:“佛一切种,一切法能解故,名一切智人;一切法如实善分别说故,名一切见人;一切法现前知故,名一切知见无碍人;等心一切众生故,名大慈悲人;有大慈悲故,名为世救;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应受一切世间供养故,名为应供人;成就不颠倒智慧故,名正遍知;戒、定、智慧成就故,名明行足;不复还故,名善逝;知世间总相别相故,名世间解;善说出世间安隐道故,名无上调御师;以三种教法度众生故,名天人师;一切世间烦恼睡,能自觉亦能觉人故,名为觉人;一切所愿具足故,名有德;十力成就故,名坚誓;得四无畏故,名人师子;得无量甚深智故,名大功德海;一切记说无碍故,名如风;一切好丑无憎爱故,名如地;烧一切结使薪故,名如火;善断一切烦恼习故,名具足解脱;最上住处故,名为世尊。佛有如是等诸功德故,应念佛。”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当学般若波罗蜜。 ...(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罗婆王池中,生千叶金色莲华,大如车轮,因是大会快乐,多人出家得道。佛知一切众生造诸业处,或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在何道中,若天道在何天中,若人中在何天下,若阎浮提在何国,若是国在何城、何聚落,若是城在何里、何巷、何舍、在何处。知是业何时作,过去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万世,是业果报几已受,几未受,几必受,几不必受。知善不善所用事物,所谓刀杖、教敕杀等,自杀,遣人杀,诸余恶业亦如是;善业亦如是,知如布施、持戒修善,施中所施何等土地、房舍、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七宝财物,戒中受戒、自然戒、心生戒、口言戒、一行戒、少分戒、多分戒、满分戒、一日戒、七善道戒、十戒、具足戒、定共戒,善福中修初禅、二三四禅、慈心、悲喜舍心,如是等善业因缘。若悭贪,若瞋恚,若怖畏,若邪见,若恶知识等,种种恶业因缘。福业因缘:若信,若怜愍,若恭敬,若禅定,若智慧,若善知识等,种种善业因缘。是诸业自在,一切天及人,是诸业相无能转者,于亿千万世常随逐众生不舍,如债主随人,得因缘具足,便与果报。如地中种子,得因缘时节和合便生。是业能令众生六道中受生,驶疾于箭。一切众生皆有诸业报分,如父母遗财,诸子皆应得分。是业果报时到,不可遮止,如劫尽火;随众生应生处,处处安置,如大国王随其所应而与官职。人命终时,是业来荫覆其心,如大山映物。是业能与种种身,如工画师作种种像。若人以正行御业,善法将养,则与好报;若以邪行御业,不善将养,则与...(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是身著故,得阿罗汉。如是等种种罪福业报、转报,亦应如是知。声闻人但知恶业罪报、善业福报,不能如是细分别;佛悉遍知是业及业报,智慧势力无碍无尽,无能坏,无能胜,是名第二力。
  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者,禅名四禅,佛知是禅佐助道法、名相、义分、次第熏修、有漏无漏、学无学、净垢、味不味、深浅分别等。八解脱,如禅中分别相。说禅摄一切色界定,说解脱摄一切定。禅波罗蜜即是诸解脱。禅定、解脱、三昧,皆名为定,定名为心不散乱。垢名爱见慢等诸烦恼;净名真禅定,不杂爱见慢等烦恼如真金。分别名诸定中有一心行、不一心行,常行、不常行,难入、易入,难出、易出,别取相、总取相,转治、不转治。转治,如淫欲中慈心,瞋人不净观,愚痴思惟边无边,掉戏心中用智慧分别诸法,没心中欲摄心。若不尔者,名不转治。是定中应分别时及住处:若身瘦羸,是非行定时。如菩萨苦行时作是念:“我今不能生禅定;若多人处,亦非定处。”
  复次,佛知是禅定为失故,是禅为住故,是禅为增益故,是禅为达到涅槃故。
  复次,佛知是人难入定、难出定,易入易出,易入难出,难入易出。佛知是人应得如是禅,知是人失禅受五欲,知是人受五欲已还得禅,依是禅得阿罗汉。如是等一切诸禅定解脱,即是三昧。是禅定,佛以甚深智慧尽知,无能坏,无能胜,是名第三力。
  知众生上下根智力者,佛知众生是利根、钝根、中根。利智名为上,钝智名为下,佛用是上下根...(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众生上下根相,皆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是名第四力。
  知众生种种欲智力者,欲名信喜好乐。好五欲,如孙陀罗难陀等。好名闻,如提婆达等。好世间财利,如须弥刹多罗等。好出家,如耶舍等。好信,如跋迦利等。好持戒,如罗睺罗等。好施,如陀跋罗(佛姑甘露女所生也)。好头陀远离,如摩诃迦叶。好坐禅,如隶跋多等。好智慧,如舍利弗等。好多闻,如阿难等。好知毗尼,如优波离等。如是佛弟子,各各有所好。凡夫人亦各各有所喜,或有喜淫欲,或有喜瞋恚。
  复次,佛知是人多欲、多瞋、多痴。
  问曰:何等是多淫、多瞋、多痴相?
  答曰:如禅经中说三毒相,是中应广说。知如是相已,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多瞋人慈心法门治,多愚痴人因缘法门治。如是随所欲说法,所谓善欲随心为说,如船顺流;恶欲以苦切语教,如以榍出榍。是欲智中,佛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是名第五力。
  性智力者,佛知世间种种别异性。性名积习,相从性生,欲随性作行;或时从欲为性,习欲成性。性名染心为事,欲名随缘起,是为欲、性分别。世间种种别异者,各各性,多性,无量不可数,是名世间别异。有二种世间:世界世间、众生世间。此中但说众生世间。佛知众生如是性,如是欲,从是处来,成就善根、不善根,可度、不可度,定、不定,必、不必,行何行,生何处,在何地。
  复次,佛知是众生种种性相,所谓随所趣向,如是偏多,如是贵,如是染心事,如是欲,如是业...(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