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4-10 15:03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53-104)》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十集)  2012/9/2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80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群书治要36O》第三个大单元,「贵德」,我们已经接近尾声,第十一个德目是「有恒」。最后这个德目其实贯穿前面的十个德目,十个德目假如没有「有恒」,那也成就不了。所以我们想到前面十个德目,要「尚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要有恒心;包含「孝悌、仁义、诚信、正己、度量」,这些都要坚持去奉行,才能自己契入这样的德行存心;包含「正己、度量」,那不只要保持,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度量;包含「谦虚」,不只要保持,更要提升;「谨慎、交友、学问」,这些德目都要靠恒心才能够真正圆满这些德行。这十一个单元最后总结,恒心。

  而真的要保持恒心确实是不容易。所谓「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这个真干还不能间断才能叫做真干,「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真干二字,夏莲居老先生对这个真干有批注,让人感觉特别深刻。他老人家说道,「有一毫夹杂一毫自欺则非真,有一毫懈怠一毫自恕则非干」,这个是对「真」跟对「干」下的一个批注。

  我们看这个真,不能有一丝毫夹杂,就是正念不可以断。有时候正念没有保持,妄念就一个接一个了。比方我们要奉行仁义,那要念念为人着想,念头不能夹杂自私自利,一夹杂了,这个功夫就间断、就退步了,这个要很下功夫去观照自己的念头才行。有一毫自欺,自己的念头不对了,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也不愿意去道歉,心里在想,「他也有错」,其实又把专注点转移到他人、转移到境界上,我们就很难观照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修行。假如念头不对了,我们不承认,那就无从修起。不自欺,不对了,能马上承认、马上转念,甚至于有勇气去向对方道歉,这个不容易。像我们熟悉的一些经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真的我们现在遇到这么多人事的状况,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人,都能止在「反求诸已」当中吗?所以不夹杂、不自欺都是真功夫,所以叫铁汉,表现出来对自己的习气赶尽杀绝,绝不手软,绝不找借口。

  那这个干字,说一毫懈怠一毫自恕则非干。自己宽恕自己,就像《了凡四训》上讲的,「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安于自己的错误、习性,那就变成自我宽恕了。「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其实我们每天没有发现过失去提升自己,那就磋砣自己的光阴了。所以不能懈怠、不能自恕。「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因循苟且、得过且过,「这样也不错了,这样比起其它的人也很好了」,那就很难向上提升。所以愈修身,愈在学问当中下功夫,自己愈来愈觉得修行不容易。以前年少不懂事,把经句都看轻了。其实那个时候只是表面上自己知道,知道还不到悟到,悟到还要再迈一步才能做到,做到才能得到。

  很多年前,身边同仁提醒一些很重要的态度、道理,自己也听进去,但是没有入心,几年以后才觉得很重要,可是已经耽搁了不少事情。所以讲好听在推广传统文化,讲实在一点叫戴罪立功,已经做错很多事了,要尽力来弥补。所以确确实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己做得很差,自己身边的人劝好几年了,才慢慢重视到。那怎么自己在要求别人,好像让他一次、二次就要记住,甚至要悟到?自己都变苛刻了,难怪都长不胖,也要从根本上找到原因。所以你严苛、责人太严,必损自己的福报。那你看我这个很危险在哪里?明明心地功夫退步了,然后人家一看到我瘦,「你太辛苦了」,是吧?我假如还觉得是这样,那我就自欺了、我就自恕了。这个时候不可夹杂这些妄念,不可自我宽恕,要提起正念。正念是,师长说的,「人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耗在妄念上」,妄念就是跟经典不相应的念头,就在耗自己的身心了。

  大家有没有经验,最近有没有生过气?生气以后要调多久才调得回来?那你看对身心很耗损。许哲女士说,「生一次脾气三天才缓得过来」,那是她的功夫。我们有个同仁,他学了,毕竟深入的经典比较多,也比较明理,明理以后,自我观照比较强。结果他现在观照很强,他只要一生气,动气以后,他就会吐血。我说,「功夫不错,我生气都没有吐血,代表我都内伤。」明明这个念头对身心都有损害,我怎么没有表现出来?他比较干净,所以起个不好的念头,身体马上反应,告诉他伤害有多少。你看人那个免疫系统不敏感的时候都不会感冒,有没有?你们有没有遇过那个亲朋好友,「我一年都不感冒的」?结果他一感冒就躺医院躺好几天。反而那个一、二个月感冒一次,一、二天就好了,他的免疫系统很强,马上就调整了,他警觉性很高。反而那个比较钝的察觉不出来。结果他这么一反应,就更警惕到「暴怒伤肝」,这个怒气真的对自己身心伤害很大。

  所以想起古人有段话讲,「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从大家的表情感受到我还是写一下好,你看很多跟大家刚讲的话,现在就忘。刚讲什么?告诉人家,人家要知道,是吧?知道还要悟到,悟到还要做到,那都是过程,哪有讲一次就悟到、就得到?而且讲还要讲几次?二十一次,那叫平均状态,是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人说第一次、第一念比较准,刚刚写这个字没有信心。我们看古人修学的心得,他在下自己道德学问的功夫,没有遗力就是全心全意用在格物上、用在修身上。

  我记得刚好有一次,我写一些口袋书跟同仁结缘,在那口袋书后面写一句话,都是一些圣贤的格言。就让大家抽,每个人拿一本。诚则灵,他很诚心去拿,刚好就拿到跟他现在很需要的格言。其中有个主管他刚好出去办事,结果回来看到他太太,「烦、烦、烦,烦死了!」就对他太太讲。他太太说,「你先别烦,去抽一本书。」结果这个主管就去抽了,结果他就抽到,「做大事不可烦,烦必乱」。他说挺准的。其实走传播传统文化的路,都有祖宗庇荫,都会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很诚心受教,很可能在读一本书、在听一片碟当中,都能得到启发。你的心念一转,这妄念就不会相续了。另外有个同仁,他习惯上比较会去讲人家的闲话,大家都是成人,所以有时候讲,又怕他面子挂不住。结果他来抽,就抽到经句说,「修道之人没有剪爪之暇」,连剪指甲的时间都找不出来,「安有时间说闲话」。结果观察那几天那个同仁特别乖,因为他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抓得这么准,连剪指甲的时间都没有。可以体会到,真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你年轻所学的东西,我们都知道,「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那我们还生不生气?理上不生气了,事上还是生气,理有顿悟,事要渐修。夫子十五岁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就是不被境界转;「四十而不惑」,这个「不惑」就是他遇到事情无可、无不可,他很会权变。我们现在遇到很多事,「应该这么做,还是要那么做?」「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就完全调伏了自己的习气,做自己性德的主人。夫子也是不断提升自己境界了,我们也不可能读了一部经,全做到了。有个读书人他的学问也非常好,他分享他的修学心得当中就有提到,光是一个「怒」字,他用了二十年的工夫他还觉得没有调伏住,所以他体会到克己不容易。「少壮功夫老始成」。我们愈觉得调伏自己的习气真的不容易,愈能对别人宽容,自己觉得不容易,就不会去苛刻要求别人马上要做到。

  其实我们可能可以回过头来,我们在要求对方要做到的事情当中,我们自己做到没有?那这么一想,「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那我现在在要求他的这一点我还没做到,那我不是跟他结怨了吗?甚至于假如我们很观照自己的心念,有时候对方讲电话,或者给我们传skype短信过来,他的言语是情绪化了。自己起个念头,「他情绪化了」,然后突然要回他一句话,打打打,打到一半,这一句好像也情绪化。正看他情绪化,自己的情绪化其实也正在现前,那怎么还能讲对方不对?自己就已经不在道中,更没有资格去说他。所以调伏自己的心,得要Anytime、Anywhere才行,不然你一句情绪的话出去,后面要再来调伏、再来弥补,都很难了。所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尤其愈高位者,他一有情绪化的言语,对底下组织的杀伤力都很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就是亲自去做、去力行,而且好像觉得做到了,事实上可能深度还不够。比方我们常常就觉得,「我好像最近都没发脾气了」,起这个念头当天就有境界出现,然后就「怎么又动气了?」自我感觉良好,突然间就提醒我们还差得远。其实我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敢对我们直言,「拜托,你还差很远!」子贡很有福报,他身边有至圣先师孔子提醒他。子贡有一次讲,我不愿意人家怎么对我,我也不会这样去对人。那等于他已经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马上说,子贡,「非尔所及也」,不是你的境界,你还差得远!我们很容易错看了自己的程度。

  最近刚好遇到一件事,因为之前常常跟大家分享,布袋和尚有说,「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句话就讲,有个人给他吐口水,吐在脸上,随他自干了,为什么?你去擦这个口水,手还要提起来,还要消耗卡路里,所以你不用去擦它,不是我也省力气吗?布袋和尚物理学也学得不错,他都知道会消耗能量。「他也无烦恼」,他正气着,你举这个动作就是不顺他的意,他跟你吐了你就随他去,随顺他。都讲这个故事给人家听,还问人家,你们想不想当一个任何境界、任何人都不能让你生气的人?这些朋友们都说,「好!」要过这种日子,从今天开始,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生气,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动情绪。为什么会动情绪?这是烦恼之毒,《了凡四训》说,改过「如斩毒树,直断其根」,要把烦恼的根斩断。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一般的人被吐个口水,那不火冒三丈才怪!再慢慢想,「你敢对我吐口水!」那个「我」出来了,「我」是根。换一个念头,「算了,假如他给我吐了之后,他会比较不生气,就让他吐吧!」「他会比较不生气,就让他吐吧!」有没有「我」?不生气了。

  有个事例彰显得特别好。新加坡有对夫妻相处得很好,这个先生觉得娶了他太太是他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他先生讲到,「我太太很贤慧,但有时候也为她委屈、抱屈。」为什么?有时候自己的母亲误会他太太,还要骂他太太,结果他说,「我太太被误会了,她还跪下来给我母亲道歉,那个时候觉得太太挺委屈的。」诸位女同胞,这种情境委不委屈?你们没反应是代表「还好」。结果这个太太就讲,「我不觉得委屈,因为我看到我婆婆生气了,她年龄那么大了,一生气对身体的损伤很大。」老人是家里的宝,真的不是假的,三代同堂,你的孝道才传得下去,老人是这个家的福田,大福田!所以大家听到这个太太的话都很感动,为什么都很感动?「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也觉得这样很不简单,也愿意慢慢去做到。结果我们从这个太太明暸到,她不觉得委屈,因为她的心念在哪里?她不在「我不舒服」上,她在什么?她在「我婆婆的身体健康」。所以她做了以后,她婆婆气一降下来,她会觉得心更安。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听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那多吃亏、多委屈,是吧?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很多道理的体会会卡在哪里?就卡在自己不能接受,自己觉得很难,我受不了,就很难去理解到这个道理去奉行之后,它所延伸出来很好的影响在哪里,他想不到。「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我就是忍不住了,我哪有想那么多的事情!」大家想一想,这个媳妇被误会了,等到她婆婆冷静下来,了解客观情况了,她心里想,「我误会我媳妇了」,是不是?那她会对这个媳妇更怎么样?更疼、更爱护,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这种媳妇打灯笼都找不了,是吧?对,那何必争一时之气?用这个德行就全家人都感通了。而且坦白讲,一个妈妈修的忍辱功夫愈深,谁学得愈彻底?孩子最懂妈的存心。所以妳是妈妈的人很能忍辱,妳的孩子以后处世待人,他能够包容、能够忍得了,不会跟人家起冲突。所以人欠你,天会还你,不要逞一时之气去计较。

  所以从这里看到根还是有「我」在,把「我」看淡了,这烦恼就淡了。那之前讲这个例子,讲这些句子给人家听,「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讲的时候还带着笑容,其实真正考试来了就卡住了。我以前常听说到,有同仁因为别人一句话,他好几年缓不过来,又想起那个人讲的那句话就流眼泪。我当时候听就觉得,「这么严重?几年转不过来这样挺累的,何必这样?」无形当中就觉得,「我不会这样、我不会这样」,自己觉得自己不会这样。结果前阵子,听到一个人对我讲了一句冷嘲热讽的话,当天回去睡不着觉,然后这里会抽痛,心痛。我突然觉得,「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这样,其实差得远!」什么叫辗转反侧,一直想那句话,一直睡不着觉。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我在晚上告诉自己,「还要继续下去吗?」不行,那继续下去日子不好过了,怎么办?得拿这些经典,经典是法药,这些正法就像药一样,治我们的心病、烦恼。读经的时候一读,句句都是金句,真的遇到境界了,一条有时候都拿不上来。

  所以当下在想,「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而且今天会让人家讲这种话,一定是我已经做得让他受不了,才逼他讲出这句话,因为以前他也对我不错的,是吧?那还是我不对,是我逼他的。可是我这阵子假如没逼他?那也不是偶然的,前辈子逼过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句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真正放在心上,随时可以提得起来,来慢慢调自己的心。观忍、反忍,再来喜忍,很欢喜,欢喜在哪?我学了这么多年,十多年的岁月,自己原来这么严重的我执不知道,一句话就可以二、三天睡不着觉,这个根不就是「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你看那些妄念全上来了,「我做了很多了,你还这样嫌我?」心地完全不清净了,统统做的事全留在心上,要求人家的认同跟回报,所做一切皆不是道义所为,而是有所希求。他这句话把我深处的烦恼全部撞出来,我假如把自私自利、「我」放下了,他怎么可能让我生气?所以这么多人都恭维我,只有他真正让我看清楚我自己的程度到哪里。所以想到这里,胸口就不痛了。

  其实身体的问题根源还在心地上,假如能明理、能忏悔了,身体的状况慢慢就转缓了。所以这么一撞很好,我以后看到别人心痛的时候,我就不会说,「有那么严重吗?」我的眼神会非常富有同情心,感同身受。当然这个体会之后,也是提醒自己,绝对不能讲让人家几年、几个月都缓不过劲来的话,那有可能是「片言折尽半生福」,你一句话就把一辈子的福报折了一大半去了,因为你让对方都想死的话,那折的福太大了。透过这件事情反省自己,是不是又讲哪句话让哪个人痛苦?假如你听说哪个人是因为你讲了哪句话让他非常痛苦,我们知道了,赶紧去给他道歉、去给他忏悔。「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把自己过去的习性罪业消除掉,不要再跟人家结冤仇了,广结善缘为好。

  我们看到这第十一个德目「有恒」,就想到学问没有终其一生不懈的下功夫,要成就所谓随心所欲的境界,像夫子一样,是不容易的。所以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对古圣先贤的经典不怀疑,对自己有明德、有本善不怀疑,然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有信心,习气是后天染的,不是我本来有的,一定可以去掉;本善明德是我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复。有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来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有这个信心接着要勇猛精进、不间断,这就有恒了。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不能知少而足,好像自己不错了,可能就停顿下来,没有往前进。要不知少而足,怎么克服?「德比于上则知耻」,要以孔老夫子、老子、释迦牟尼佛这些圣人为标准,不可知少而足。

  再来,不能因为久了之后,慢慢的有点疲厌了,好像觉得没劲了,「今天可不可以不学《弟子规》、可不可以不学《了凡四训》,让我take a rest一下,休息一下?」最近不只是想说,给我放一天假,不学《弟子规》了,最近都有念头跑起来,「可不可以换人做做看?让我喘一喘气。」其实起这个念头很惭愧!以前就有人问我,很多年前,可能都是五、六年前问的了,他说,「看你好像学传统文化都没什么挫折?」这句话不是事实。我当时候还回答他,「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好像「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起这个念头,就想到以前人家问我这个问题,真的想挖一个地缝钻下去。

  刚好前几天,九月十号是大陆的教师节,有些同仁就发短信来祝我佳节愉快。我就给他回个短信,我说自己的德行不足为人师,而又好为人师,所以现在只求不要骗人就好了。因为师长在我们一开始在庐江的时候那句话很深刻,现在愈来愈觉得连不骗人都不容易做到。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不是说说就真的能做到的。做到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我这九年说得可多了,所以我现在只能拼不要骗人,君子、圣贤八竿子都还轧不上。

  真的看到要下恒心确实不容易!也很庆幸,为什么庆幸?虽然自己差这么远,但是这一生没有退路可以走,想想没有退路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一有退路就一直往后退了,有句成语叫「破釜沉舟」。其实人要退太容易了,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可以让自己往后退。可是没有退路了,那可不能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圣贤、对不起师父,你不可以对不起所有爱护你的人、帮助你的人、信任你的人。我现在起了这种退的心,马上念「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民族之恩,一切众人对我们的帮助、信任的恩德。不可以因为久了之后而退惰了、逃避了、疲乏了,不行,要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在《孔子家语》里面,我们看到这段也很欣慰,为什么?因为贤人也会起念头,给老师请假,说「夫子,我可不可以休息一下,今天不要做孝顺?」夫子说,「孝顺是做人的根本,很重要,不可以停下来,不可以休息。」子贡也很可贵,老师说不能休息他就接受了。他说,「那对国君尽忠侍奉,可不可以休息一下?」夫子又说,「不行,这个是太重要的事情,攸乎整个国家的安危,怎么可以休息?」子贡又说,「种田可不可以休息一下,这段时间别种了?」夫子又给他晓以大义,他说,「不能休息。」这个也不能休息、那个也不能休息。结果子贡问,「夫子,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夫子说,「你看看远方那里有个坟场,你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讲到这里就想到,许浚当时候有段话,因为他为病人四、五天都没有阖过眼,还要赶去考试,结果拖延他的朋友就觉得非常的自责,他说,「你这样赶过去还来得及吗?」其实已经来不及了,他还安慰那个人,那个厚道到这种境界,那真的是太不简单。他说,「只要加快脚步应该还赶得上,我妈妈说人死了之后可以睡个够,再几天没睡没有关系。」

  又让我联想到,卢叔叔出家了,法号常明法师,他就跟我们提到,他们那一辈的人很有责任心,为了家庭、为了团体、为了自己的公司,遇到很紧急的事情,一个礼拜都没怎么休息,都这样挺过来,就是他那种责任心就一定可以坚持下去,非常大的潜力不断得涌出来。我们在父母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比如在我们生病、家里出什么状况,你看他晚上照顾我们,白天又去上班,而且有时候一照顾两个礼拜、三个礼拜都有,没看父母在我们面前喊过一声累,那个责任感的力量太大。我听明师父这么讲,我说,「我熬一天夜就快垮了,比起他们那种责任,那差得太远了。」

  所以子贡对他的老师提了这个,老师也提醒他,在学问上用功夫是不能间断的,要坚持下去。就像钻木取火,钻钻钻,有没有人钻木取火,钻了三分钟,手好酸,休息一分钟,再钻;一分钟后,钻钻钻,又酸了,再休息?请问大家,什么时候钻出火来?那绝对钻不出火来的,你都一直「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好像捕鱼不是很好,这是比喻,大家抓住那个精神。我有次在讲课的时候说,「人有时候烦恼事情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像煎鱼一样。」结果下了课以后有人跟我说,煎鱼都有伤害生命。我说,「好,下次我说煎饼。」这些朋友他很细心,确实仁爱心从哪里下手?从我们的饮食下手。我们其实三寸不烂之舌,吃下去就没有感觉了。你吃这些素食,这些根茎花果也很营养,身体也会健康,又去吃这些众生的生命,牠被杀的时候不是很痛吗?还要被煮。所以也长我们的慈悲心。所以学问不能休息,还要不间断下功夫。

  接着在奉行的过程当中,不只要有恒心,还要有毅力,突破种种境界。比方顺境的时候会产生贪着,不知不觉很容易贪着。我们常常会想到,其实一个人修身最勇猛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一开始的时候,就特别勇猛。所以不忘初心、不忘初心,那个初心能保持,这个道业会有成。很难保持得了,慢慢顺境来了,顺境就淘汰人,顺境一多,想自己就愈来愈多,人家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照顾我,慢慢的享福了,觉得理所当然,念念奉献的精神就开始退了。我们可以观照我现在的勇猛精进比起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提升还是退了?这个顺境很厉害,不知不觉让我们退步。就像温水煮青蛙,牠还在那很逍遥,游呀!游呀!不知道待会就没命了。逆境不生瞋恚心,才能保持功夫;逆境一生瞋恚,火烧功德林,功夫就全部都没有了。但逆境比较有警觉性,知道境界来考验,逆境淘汰人。考验得过关,不管是顺还是逆,你这一生没考过的,以后还会遇到,甚至下辈子还得重来。「一切皆考验,看尔怎么办,对境若不识」,看到这个境界还是没有过关,还是被它考倒,「须再从头练」。

  我们其实世间的人常常会想,换一个人我就不会这样了,换一个环境我就不会这样了,换一件事我就不会这样了。其实不然,只有练心法,没有练事法,问题都不在事情上。你说,「真的,换了一个人我就好了。」那个「好」,是你换的那个人变顺境了,逆境没过关,顺境现在也不知道,已经掉到顺境里面去了。所以时时要观心最重要。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要扎三根,扎三根其实就是改个性、改性格,就是调伏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真的能够把它调伏,这个德行的根才是真的扎下去了。这五毒随时在影响我们的身心,去一毒都不容易。

  贪,什么都不起贪念。慢,什么都不起高下见,一觉得,我高,人家低;我会,人家差;我有钱,人家没钱;我有地位,人家没地位;我双眼皮,他单眼皮;我长得高,他长得矮,不知不觉我们这个分别执着心这么强,念头就上来了,而且这个念头多到最后,怎么呢?浑然不知,多到已经「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贪瞋痴慢它已经成片了,你已经觉得它很自然了。有时候,比方我们在跟人家讲话,讲到某个人,在讲某个人的故事,然后我们的表情(不屑状),这动念了,就对那个人有成见,马上就在表情当中表现出来,他都还没讲话,那个表情就看出来了。我们一天有几个这些念头,自己观照不到,这个学问要能真的有所进展,还得打破习气使然,浑然不知。

  比方说我们都觉得我们对人挺恭敬的,其实这个恭敬有时候是下在表面上,他人在的时候你很恭敬。领导在的时候跟不在的时候,我们状态一不一样?爸爸在的时候跟爸爸不在的时候,状态一不一样?太太在的时候跟太太不在的时候,状态一不一样?再来,这个讲师对着我们讲话,我很恭敬,他上台去的时候,我们那个恭敬的状态就不一样了,因为觉得他好像没看到我。这种恭敬还不是从内心出来,可能在台下听他讲话,这个神就常常飞出去了。所以「不可须臾离也」,你得要看自己的念头看得很细,才能发觉其实这些念头太多。那天我跟一个很好的朋友在谈话的时候,谈到某个人,他的眼神马上露出不屑的眼神。我就马上提醒他,你刚刚那个表情对人很有成见。他马上就笑了,「被你看出来」。也很可贵,我跟他提醒的时候,他还笑着回答,「对对对,这个要改、这个要改。」

  我今年三十九岁了,明年四十了。因为师长曾说,「二十岁以前可以提醒,二十岁到四十岁只能用暗示,四十岁以后你就不要跟他讲。」其实大家细细想想,这个话很有道理,真的很有道理。除非是真想成就的人,不然随着年龄大,我们所染上的习气还是会比较多,尤其年纪愈大面子看得愈重。所以孔老夫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就患得患失,好面子。我想我还没老,但是重点是我自己成长过程中,跟人家比较、嫉妒人家,那个烦恼心,比起以前的人重很多。所以我依心理状态来讲,可能跟以前七、八十岁的人差不多。所以修学最重要的功夫在哪儿?放下。为了这个面子多累!慢慢把理想通了,真的肯放下这些执着点。

  尤其好名的人活得真的挺辛苦的,有跟大家讲过一个例子吗?我到机场去,有个女的一直跟着我,从台湾坐飞机,台湾电视台有播「幸福人生讲座」。所以她就一直看着我,我就全身觉得不舒服,我就走快一点。我一看她没来,安心坐下来等飞合肥的飞机。突然又看到她,然后又刚好坐我对面,一直瞧着我,我的心脏砰砰、砰砰、砰砰。你看这累死了,事后想想很辛苦,累了自己。结果突然她站起来,向我走过来,砰砰、砰砰,跳得更厉害,然后她指着我,「原来你就是那个长庚的医生。」害我从这么高,铿!我说,「对不起,认错人了。」后来她有想起来。但是你看我整个过程就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还是有好名,「你看那个人是不是认识我?」那不是好名吗?所以理得的人,理真的明白的人,心能安,因为他愿意放下,不要再把自己搞这么累。

  在境界当中,确实正气一时一刻都不可以断,因为一断,诱惑一来,「立名于一生,失之仅顷刻之间」。我们现在的定力可能不如古人,但是诱惑的境界大古人百倍都不止,现在财色名食这些诱惑非常非常大。

  我们看一百五十九句讲到,「九三」,这个是「恒卦」当中九三爻所象征的做人道理,我们一起念一下: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这第三爻的象征讲到,不能永恒不间断的保持自己的美德,不保持,可能是邪念出现,可能是禁不起诱惑,做出违反道德的行为,或者是一言一行错误、伤人了。『或承之羞』,可能就要蒙受羞辱。为什么?一个念头会招来福报,也会招来灾祸。

  我们看《德育古鉴》,曾经我们讲过的,李生,他要去进京赶考,结果那个客栈的老板刚好作梦,有人告诉他,「明天有一个今年的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要到你的客栈来,你要好好招待他。」结果他听了以后很欢喜,「我今年终于可以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当天晚上睡觉起了个念头,「我考上功名就当大官,我那个太太长得又不怎么样,应该换一个太太」,起了这个念头。结果后来他去考试,这个老板又作了梦说,「这个读书人还没有考上就想要换掉自己的元配,这个念头太绝情了,削掉他的功名。」没考上。结果这个读书人李生又回到原来的客栈,那个老板把作的梦告诉他,他连住都不敢住了,觉得根本没有办法见人就走了。「或承之羞」,他起个念头,自己的德行守不住了,然后蒙受这样的羞辱,蒙受这样的灾祸,他福报没有了。

  包含《大学》里讲的,「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我们今天讲不符合道德的话出去,你伤到别人了,人家一定找机会又要报复回来,那一报复回来,我们不就又要遭祸、又要承受羞辱了吗?

  我们翻到四十一页,看到这八十八句讲到的,八十八句这段经文,我们复习一下,您看第二句,「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身。」你都没有恶言对人家相向,没有种这个恶因,就不会感人家恶言对你。然后「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我们没有做这些违反道德的事情,没有讲这些恶言恶语,自然就不会羞辱自己的身,甚至让父母都觉得丢脸,甚至还遭到别人来羞辱自己的父母,那就更没有做到为人子的本分,就忝为人子,觉得很羞愧。

  看到这里也让我们想到魏征讲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一生他追求他的事业,一开始都很好,可是大家现在想一想,倒闭的公司有多少?他也很多曾经风光过,他守不住,他心一偏就不行了。所以《曲礼》一开始讲,「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四句话。人真的有成就,福报现前了,这些念头就不好守了。不长傲慢、不长贪欲、不长自满,然后不沉溺在嗜欲玩乐当中,「富贵不能淫」,才有办法。我们从企业界看,要长久保持不容易。所以俗话讲,「富不过三代」,现在不是了,现在富不过什么?一代,一代我看也太多了,现在富不过五年、十年,都保不住了。最后还是或承之羞,犯法了、倒闭了,甚至于父母都得上法院,因为用了父母的名字。

  企业界如此,我们看历代的皇帝,都有一开始创盛世,最后落个差一点亡国的命运。唐朝唐玄宗他最后还是或承之羞,因为宠爱杨贵妃,差点把自己大唐给断送掉了,可是他以前开「开元之治」。所以真的要「恒其德」,真的是大丈夫、大英雄。齐桓公也不简单,可是他最后还是忍不住用了三个佞臣,这些人陪他玩、陪他吃,最后他还是用了,死了一百多天都没人知道,尸虫流出去了才被发现。

  所以「进德修业」是终其一生彻始彻终的功夫,不能有一刻停留。我们俗话常讲,「盖棺论定」,还没有到最后,话都别讲太快,「我这个人不会怎样怎样的。」愈下功夫,愈深处的习气都会慢慢冒出来,得要下更大的功夫才行。真的要突破一个严重的习气,要「发勇猛心,立决定志」。大家边抄边随文入观。发勇猛心,发勇猛,传统文化都快断了,我得赶快进步提升,不能再蹉跎了,发勇猛心。师长讲,你真的发大心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你的功德不亚于尧舜禹汤,因为要断了。发勇猛心,立决定志,这生一定要成就。「不计成败,不顾生死」,不计成败就是不要在那里沮丧懊恼,「今天怎么又起这个念头?」赶快转成正念就对了。「我怎么又退步了?怎么又被考倒了?」不要计那些成败,念头多了赶紧转过来。不顾生死就是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就是这个念头不能错,要到这种气概,下这种决心,始有跟经典慢慢相应的可能。

  俗话说,修身、修道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他可能几十万大军,他能如入无人之境,毫不畏惧,可是你叫他把脾气改掉,他可能觉得比登天还难。所以他再怎么勇猛,有时候要对治习气的时候,他都不一定能下这个勇猛心跟决定志。所以真正的大英雄,佛门大雄宝殿的大英雄,真正能把习性完全放下,把分别执着完全放下,这是真正的大英雄。就像俗话讲的,「战胜别人一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

  接着经文讲,『不恒其德,无所容也』,不能保持德行,永恒的保持德行,必然会退步,不进则退,你不能保持它,退到最后丧失操守,那就「无所容」,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很遗憾。我们很冷静来看,历朝历代为官者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但每个朝代也都有出贪官、奸臣,这个还是「不恒其德」,最后「或承之羞」、「无所容也」。就像严嵩,他的学识非常好,但是他最后还是大奸臣,然后皇帝,他毕竟做到这么高的官位了,也不想亲手杀他,就给了他一个金碗。结果他拿一个金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严嵩,都恨他恨得入骨,因为他草菅太多的人命、苍生,最后他是饿死的。他有没有福报?他有。他有没有学识?有。但最后敌不了欲望,就愈走愈偏掉了。

  我们接着看第四个大单元,「为政」。「为政」,怎么从根本来管理国家、管理团体,为政者的心境、方法,会产生哪些效果,还有古人有哪些经验,都会在这个单元。透过经句,我们来了解《群书治要》这些宝贵的教诲。首先一开始,「务本」。为政的根本在哪里?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段比较长,我们一起念一下,一百六十句:

  【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焉。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这段在《孔子家语》当中,《中庸》也同样有这段教诲,这段教诲很宝贵。治理天下国家,孔子在这里总结了九条非常重要的纲领。这个掌握住了,实在讲,治企业、治国、治校,甚至治家,都能够有很大的益处。讲出这九条,也很可贵。哀公进一步问,『为之奈何』,就是请问要具体怎么做。我们学东西也要像这样的一个态度,觉得这些道理很好,要从哪里下手?就像夫子告诉颜回,「克己复礼」,从哪里开始克己?颜回说,「请问其目」。夫子才具体说出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哀公这么一问,夫子更具体讲到如何做到具体奉行这九条纲领。

  我们看师长跟章嘉大师学习,章嘉大师教导他,「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明理,放得下是功夫;放得下就是格物,看得破就是致知,就是明理。师长接着说,「从哪里开始做起?」章嘉大师说,「放下从布施开始」。其实就是把自私自利放下,才能真正诚意、正心。时时想自己,诚意、正心就提不起来。所以一定是先从放下自私自利下手。怎么放?师长很仁慈,具体都给我们讲,「从念念为人着想做起」。所以已经给我们讲得这么具体,我们再不依教奉行,就误了自己这一生的殊胜因缘。讲得这么具体的好老师很难找,苦口婆心劝了我们这些弟子五十四年的岁月。要珍惜师长教诲,珍惜《群书治要》这部宝书的教诲,来成就自己,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国家。

  这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来研究,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4-10 15:04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闇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