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真念集第二二卷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3-27 08:50
標題:
净公上人讲真念集第二二卷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真念佛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真念集第二二卷
...会起现行。所以要受持、要接受,接受就是真干!我懂得多少,我就做多少,我真做。持是什么?保持不失,我天天做,时时刻刻都在做,持之以恒,生生世世都不舍弃,那叫持。
这个法是无等伦之法,后面这三个字非常重要。怕你执著,你一执著就错了,「无所著」就对了,一定要照做,虽然做,三轮体空,心地完全是清净的。布施不著布施的相,持戒不著持戒的相,忍辱不著忍辱的相,六度万行是我们日常生活,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我们很热心的在做,很精进的在做,心地又清净、又一尘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第二句的意思。你做了要是著相,就变成有漏的福报,这个要知道;有漏福报,不能超越轮回。即使念佛堂念佛也无所著,念不念?真念。著相念佛,真正愿意往生净土那还行,比修其他的法门殊胜。殊胜在哪里?它可以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但是除这个法门之外,别的法门那就不行,别的法门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这个要知道。净宗的殊胜,净宗之所以被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就在此地;净宗著相修行,可以往生。
第三句,『慈心应物普现前』。「应物」,就是应付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要用什么态度?大慈悲心;这个慈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真诚的爱心。「普」是普遍,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不普。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帮他忙,我不喜欢他我就不理他,这就不普,那就不是慈心,那是世间的感情。情爱,有分别、有执著;慈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不信佛,你侮辱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19》)
...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诸位要晓得,用什么方法报恩?断恶修善。用什么方法救苦?把自己的福报给一切众生共享。所以报恩是修福,济苦是施福,把你的福报布施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有一法不圆融,无有一法不贯通。《华严》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法如是,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
「如来一相」,此地的如来不是藏、通佛,这是圆教的圆满佛,所以任何一相所具的福报等同虚空法界。为什么?称性,真心的流露,真心的起用。我们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都在诸佛如来智慧福德圆圆满满的包含加持之中,所以净土宗的祖师常说,如来念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我们,阿弥陀佛念我们是真念,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假念,诸佛如来护念我们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如来加持?我们自己有反抗的力量,抗拒不接受。我们自己做了一个保护圈保护自己,这个保护是什么?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做了一个圈圈,把自己装在里头,诸佛如来怎么加持都加持不上。什么时候自己把这个圈圈摆脱掉,把这个圈圈打破,你就见佛,你就见性。我们为什么这么愚痴?为什么作茧自缚?为什么不肯放下、不肯舍弃?
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今天日子为什么过得这么辛苦,为什么有这么许许多多的灾难。大灾难虽然是共业,共业里有不共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诸佛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间,化身跟我们一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卷) 1999/6/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0》)
...。传说里面,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智者大师的示现,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末法初期表演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底限。
如果真正功夫成就的人,这个成就就是讲,宗门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如果到这个境界,给诸位说,理事就没有妨碍。不但理事没有妨碍,事事都没妨碍,这个境界高,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人家穿衣吃饭、工作应酬,点点滴滴全是佛法;要是用念佛法门来讲,全是念佛;如果说参禅,那全是禅定。禅宗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要换成念佛法门,无非是念佛。念佛不是挂在口头上,口不念心念,也未必心里念念是阿弥陀佛。那是怎么个念法?念念与清净寂灭相应,就是真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真正会念佛的人是念自性的性体,不在乎这一句佛号。你念得更深入,你念的是自性的理体。我们的生活、行为,点点滴滴都是自性圆满的流露,那才叫真正的净行。这个净行,佛菩萨有没有表演给我们看?有,《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就是表演。「如来往昔修诸行」,五十三参圆满的表演给我们看。这五十三位善友不是菩萨,一般人看他们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从相上看,也是经中常讲,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从所现的相分上来看。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读到,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相,海云比丘是二住菩萨相,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萨相,从相上看的。如果从性上...(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68》)
...是用三心二意,他们用得正,他们是随顺性德,我们六道是违背性德。如果不用三心二意,那就是成佛,那就超越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是真佛,分证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他们起心动念跟如来果地上是一样的。古人用个比喻,比喻得很好,像天上的月亮,初三、初四月牙,十五看到满月,月牙也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满月也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把缺而没有圆满,比作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五的月亮比作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们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楞严经》上这些比喻很多,都说得很好。
所以我们知道,佛讲话是真话,只要你做到一念。这个一念,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念佛真念到一心不乱,就作佛了。一心不乱功夫有层次,古大德给我们讲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还是用三心二意,但是它顺法性,就跟四圣法界相等,跟他们地位相等,超越六道轮回。还有更高的理一心,理一心完全不用三心二意,相宗里面讲转八识成四智,不再用心意识,理一心,理一心就是一真法界。祖师大德给我们讲经说法,告诉我们证得理一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我们都知道是法身大士,华藏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可是你念到事一心不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於是我们恍然大悟,方便有余土指什么地方?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的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六道里面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念佛功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7》)
...绍的,释迦世尊对阿弥陀佛非常赞叹,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也向阿弥陀佛学习,也念阿弥陀佛,念就是向他学。念,诸位要知道,不是口念,我们现在念佛是口念,心未必有佛,有口无心,所以没有感应。
诸位要知道,「念」,你看中国念佛的念字,什么意思?心里面真正有佛。念是「今心」,现在的心,你现在心里真有佛,这叫念佛,不是在口念。心里面真正有佛,有什么样的佛?真正有四十八愿。佛在经典上所讲的这些理论,你心里真有,所说修行的方法你心里也真有。心里面真有,你自自然然会表现在外面形相上,你就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应酬上,你都做到了,你是以佛心待人、对事对物,这叫真念佛。经上讲「乃至十念」,还是这个念;如果是你只有口念,心里不念,十念不能往生。别说十念不能往生,古人有比喻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十万声佛号,没有一声佛号跟心相应。所以念佛这个念,诸位要记住,那个念是今心,不是口;唯有今心,那就入了,就入境界。口念不入境界,心念就入境界,你心上是佛,你当然就入佛境界。佛境界广大而没有边际,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可是要是落在思、落在想上,思跟想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没有思也没有想。思是什么?思是分别,心起了分别,分别就有界限,所以心上给你画上好多格子,你看看中国那个文字,就是你已经有分别了。想是什么?著相了。你想什么就有什么相变现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9》)
...信,他不怀疑,他能够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亲眼看到的。
离善知识魔,离三昧魔,离善根魔,离菩提法智魔,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把这个统统远离了,这才见到吉祥云比丘。见到吉祥云比丘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够放下菩提法智,不能够放下善知识,就不能明心见性,你在四圣法界,你不能够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佛都要放下。我们现在还要不要念佛?要念。善财童子要不要念阿弥陀佛?要念。既然要念,怎么放下?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如果你还执著,「我看破了,我一切都放下了」,你没有放下,你还是在菩提法智里面。什么叫真放下?二边不立,中道不存,那是真放下了。真放下的人真念佛,他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中断,为什么?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才叫放下。你现在念跟无念是两桩事情,你没放下,你不是落在空边,就是落在有边,总是落在二边。二边都不住了,你落在中道的这一边,你没放下,你也没看破,这一关最难!认都不认识,你怎么能放下?善知识,第一善知识是佛陀,我们怎么能离开佛?佛为什么变成魔?你对他没认识清楚,你著了相。佛有没有相?佛没有相,你才叫真正亲近善知识,真正永远不离善知识。佛是真如本性,见性不著相,你才真正远离善知识魔。你没有见性,专门著相,这善知识就是魔,你著了相。可是我们今天没有见性,没有见性的人只好著相,著相修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就,修净土法门行,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17-0193》)
...里面讲经说法。大家常常念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在这个地方说的。不但忉利天主礼请释迦世尊,他方诸佛、诸大菩萨他常常礼请在天宫里面宣说妙法。佛菩萨讲经说法的目的何在?都在觉悟众生,所以称之为妙法。注解说「承力故忆念」,承蒙诸佛神力加持,才能常常忆念。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天王所修的就是忆念诸佛的法门,这个地方就教导我们了。我们今天说到念佛,许多人都以为念佛的名号就是念佛,没错,执持名号是念佛法门的一法,念佛法门无量法,无量方法里头的一种方法。这一种方法念得能不能相应,那就看你老不老实,如果老实念决定相应,不老实念就比较困难了。老实相当不容易,什么叫老实?老实念就是真念,真诚的念。真诚念,除了这一句佛号之外,决定不夹杂第二个念头在里面,这才叫老实念。由此可知,老实念不简单。为什么?必须万缘放下。念佛堂的堂主常常警策大众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才老实。有一个妄念存在,就不老实了。
由此可知,老实绝对不是普通人,有两种人:一种是上上根人,他一切通达明了,得清净心了。这是什么人?《华严经》上的法身大士。至少是初住菩萨,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也放下,无明也破了一品,老实了。我们哪能做得到?第二种人是下愚之人,真的是下下愚人,他虽然什么都不明白,他也不想明白,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这个很难得,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就乖乖的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那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五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5》)
...不叫自找麻烦吗?所以还是自作自受,真的与别人没有关联。
我们要懂得这个大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深深体会到业性,舍弃贪瞋痴慢。从哪里舍弃?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历事炼心。烦恼习气无量劫薰成的,很讨厌,很麻烦,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但是这个起现行,对自己的伤害太大太大了。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念头才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起,马上给它转过来,「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压下去了,这叫修行,这叫功夫。尤其是恶念,伤害别人的念头,伤害别人的事理,才起来,马上就压下去,这是你念佛功夫得力了。要觉得快,只有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换掉,就换成阿弥陀佛,你的心就恢复到清净平等,这是真念佛人,这是真有功夫的人。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忏悔,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改过,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自性。
十法界里我们攀哪个缘?还有比十法界殊胜,我们很容易成就的,缘阿弥陀佛,第一殊胜!怎么样缘阿弥陀佛,做得成功,做得圆满?要把我们无量劫错误的观念转过来。我们的错误观念,一切众生都不如我,我比哪一个都强,这是我们的习气,不服。换过来怎么样?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你准定成佛,你决定往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阿弥陀佛,我们以对阿弥陀佛的恭敬心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以供养阿弥陀佛的心行供养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真的是阿弥陀佛,不是假的;我以为他是阿弥陀佛,我把他当作阿弥陀佛,你还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六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36》)
...把这份工作做好,可是你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善逝。不是事情不做了,事情不做那个逝就逝去了,没有善。所以善逝的真谛,我的工作是为社会、为众生,不为自己。不为自己是「逝」,为一切众生是「善」,它是一不是二。我今天在念佛堂念佛,不是为自己念的,为一切众生念的。
念佛是什么意义,更要清楚,更要明了,要解其义趣,这个才是有真实功德,以这个真实功德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叫发愿回向。如果没有真实的修持,拿什么回向?我们今天念几句佛号,回向真管用吗?我相信许许多多人怀疑。你念一部经,念一万遍《地藏经》,回向给一个人,这个人问你:这有用吗?别说念一万遍,念一百万遍都没用。要怎样才有用?念经的时候要真念,不是口念。怎样真念?随文入观,像我们展开经卷看到经文,我们的心、境界就转变了,这是真念。读到善逝,我们确实立刻就落实了,我把我落实的这个功德回向,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善逝这两个字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两句话,「离一切相,修一切善」;逝是离一切相,善是修一切善,就这两句话。离一切相是智慧,修一切善是德行,这个功德回向给人,人就得利益。
《地藏经》上,光目女、婆罗门女念佛,时间不长,一日一夜就能超度她母亲离开苦难。什么原因?她在念佛里面得真诚心、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正觉心、得慈悲心,她用念佛,把这五种心念出来了,这个功德才大。我们今天在念佛堂,念了这么久的时间,这五种心一个也没念出来,还是虚伪,还是染污,还是不平,还是愚痴,还是自私自利,念一百年也没有功德。只可以说你在念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0卷) 2000/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从哪里来的?从我们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有没有「人」,有没有「我」?给你讲真话,无人亦无我,都是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善恶业因果报全在一念之间,你一念是佛,我们常讲念佛,念佛不是口里念,念佛是念头。你这一念是佛的念头,什么是佛的念头?大地所有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这是念佛。我们以普贤行愿对待一切众生,普贤菩萨教的十个纲领,礼敬、称赞、供养,十愿里头最重要的这三条,对人对事要用这个态度,对自己忏悔业障,这是只见自己过,不见世间过,这是普贤行。遇到善知识决定没有嫉妒,请转珐輪,请佛住世,哪里会有嫉妒障碍?这样的存心是佛心,这种念头是佛愿,这种行为是佛行,这叫真念佛。
心是佛,念头是佛,行为是佛,看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化现做什么?化现度我这个众生。只有我一个是凡夫、是众生,这在《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诸位明显看到。这是大乘修学的榜样,凡夫众生就是我自己一个,除我自己之外,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顺境是诸佛如来化现的,教我在顺境里不起贪爱;逆境也是诸佛如来化现的,教我在这里面不起瞋恚。所以我学佛、学菩萨应该怎么学?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平等恭敬,平等称赞,平等供养;我自己,忏除业障。这是大乘修学,谁懂得?谁肯干?懂得的人就觉悟了,肯干的人是菩萨,他就不是凡夫,他在行菩萨道,他真正学佛。
十善里面,第三条是「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五卷) 2000/2/17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65》)
...行守则》,这一个小册子是行经。经,大家都知道有教、理、行、果,这是偏重在修行。我们每一个同学人手一册,时时刻刻要拿来对照、检点,里面句句话都是佛说的。每天至少要对照一遍,我今天思想、见解、言语、行持,有没有违犯佛陀的教诲,如果有违犯立刻就改过来,这个改就是修正,改过是真的修行。如果我们一切做作与经教相应,要求明天还能保持,天天保持。果然真肯干,我相信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形相就像个样子。持之以恒,尽形寿不变,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发个念头就行了。「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庄严阿弥陀佛净土,什么功德?就是我们形相的功德,决定得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得生净土。能保持这个形相,给诸位说,这是真念佛。为什么?心里有佛,口里有佛,身有佛,你的身语意三业都是佛,这叫做学佛。
『种种自在而调伏』。「自在」是什么意思?丝毫不勉强,这自在了。「种种」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种种。法门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如何运用?这个要知道。法门是从一切众生错误的行为当中来的,众生有过失、有错误,佛见到了把它纠正,这叫佛法。众生没有过失,佛就没有法门;众生有无量过失,佛有无量法门,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佛跟佛见面一句话没得说,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一句话没有,绝对不会动一个念头,佛跟佛见面不会起心动念的。菩萨跟菩萨见面有话说,为什么?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七一卷) 2000/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71》)
...不行,没有这个能力。其他法门你要不断见思烦恼,你就证不了初果,在大乘佛法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你没有分,太难太难了。一比较才晓得,这个法门叫做「易行道」。
修学这个法门,《无量寿经》上世尊给我们讲得好,就是「如来第一弟子」,你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护念,你就得到诸菩萨、龙天善神的拥护,问题是你肯不肯做?怎么作法?对於这个法门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没有间断,不是说我们口里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间断,不是这个意思,心里头不能间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心转过来,我们现在的心,里面胡思乱想,妄念太多,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换成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只要有阿弥陀佛,不要有其他的东西,这个人叫真念佛。这个念是心里头有,才叫念,不是口里头有;口里头有,心里头没有,不叫念。要心里头有,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心里头有念念帮助一切众生,认知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效法阿弥陀佛,这就不能离开经教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要跟他相应,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念念当中都求帮助一切众生,认知这个法门,学习这个法门,也和诸菩萨一样无量的善巧方便。
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实在说没有这个认知,没有这个认知就是没有智慧,我们愚痴,时时刻刻为烦恼盖覆了我们自己的自性,障碍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不能成就。每天还在烦恼里面过日子,这个很苦!真正学佛人,从念头里转过来,你过的日子是佛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七卷) 2000/5/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307》)
...,他开心,他在那里鼓掌,「下去了,把你拖下去了」。你行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世诸佛看到欢喜,极乐世界法身大士们欢迎你。
凡是往生净土,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也许你说,我说的话太勉强,经文上找不到。确实经文上没有这个说法,意思有,意思在哪里?就连四十八愿里面都讲过,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那不是法身大士是什么?所以确实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欢迎你。所以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定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行善是真的。所有念头都是妄念,只有善念,念佛是第一善。
我们念佛要会念,要把佛的善心、善愿、善行,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叫做真念。口念阿弥陀佛,心散乱,古人说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这两个字,你要看清楚,「念」是什么意思?今心,现在的心。心里有佛,口里有佛,行为上有佛;心是佛心,口是佛言,身是佛行,落实了,这叫做念佛。不是口头上念,心里还打妄想,身口还造恶业,这个人不是念佛人。这个人念佛念得再多,古人讲得没错,喊破喉咙也枉然。中国古人造的文字,文字是个符号,智慧的符号,仔细看看这个符号,你就会开悟,你就明了。
「众妙庄严音」,我们要学,这个名号简单的说:心善、言善、行善。《无量寿经》佛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三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身一定要守规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一卷) 2000/6/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1》)
...我们今天总结这二十个字很好,你要把这二十个字好好的去体会,能够把它落实到自己心行里面,那你就是修一乘佛法,比大乘还要提升一级。佛说法说到最后,「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是一乘法修学的方法。要记住,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这是说我们处物质环境;无论是跟善人相处,或者跟恶人相处,这是我们人事环境;顺逆境缘都不相干,唯一真诚。真诚里面决定具足圆满的心行,也就是这二十个字。每一个字里面都具足其他的十九个字,有一条不具足就不真诚,一定是圆满具足。说慈悲,慈悲必然圆满具足,少一条慈悲不圆满。同样一个道理,说念佛,念佛也要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也要具足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有一条不具足,你就不是真念佛,真念佛是圆满具足。这才是修一乘法的菩萨,你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果然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诸位说,是往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也不是方便有余土,决定生实报庄严土。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疏》里头讲,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跟古大德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古大德说,上辈上品是菩萨念佛往生的,中辈中品的是阿罗汉、辟支佛念佛往生的,凡夫只能下辈下品,古德是这个讲法。善导大师,我们晓得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他说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不是像从前祖师大德所讲的。三辈九品是「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所以就能够上上品往生;你遇缘遇不到,这些道理你没有懂...(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六卷) 2000/9/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5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