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七0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2-15 14:02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七0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七0集) 2005/3/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70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宝首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
【譬如净明镜,随其所对质,现像各不同,业性亦如是。】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从这以下有九首偈(从第二到第十这九首偈)都是讲比喻,「喻显」,我们把他的文念一念,「通相而明,喻於业果从缘无性,不坏事相,别彰喻意,喻各不同」。这里我们先简单给诸位做个报告,十首偈前面第一首是「法说」,说得非常简单,可是把文殊菩萨所问的已经答尽了,答得非常圆满。我们也用了比较长的时间,特别著重於前两句,就是「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这简单讲就是造业、感果,已经就包括了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不能不知道。
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一定要随顺性德,这个意思我们在讲席当中讲了很多次。在大乘教里面,我们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这种真实教诲,不厌其烦无数次的提醒我们,无数次的教诲我们。那我们要问,佛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是六道众生业障习气深重,就是无数次的教诲,还是回不了头来。只要你没有回头,佛菩萨对你的帮助就不会终止,这叫大慈大悲。不像世间老师教学生,教几遍学生还不会,这学生太笨了,算了不教了,连孔老夫子都不例外。夫子教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夫子就不教,所以这一点跟佛菩萨不一样。
这样愚笨的学生要遇到释迦牟尼佛,佛教他。这是周利盘陀伽尊者,大家都知道,可以说这个人没有记性,随听随就忘掉。他的哥哥怜悯他,劝他回家去:你不要来学,教上句,下句忘掉了;教下句,上句忘掉了,你什么时候能成就?世尊给他哥哥、给大众说,周利盘陀伽过去生中是大法师,讲经说法吝法,他所知道的教给别人,不能够完全教导。譬如他知道十分,他只教五分或者只教三分。我们在世间也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人,为什么?总是怕别人将来超过他,所谓是要留一手,不传给人,吝法。吝法的果报愚痴,所以他这一生当中,那已经是多少生多少世的愚痴果报,这一生遇到佛,这个愚痴还是没有办法脱离。佛晓得、知道前因后果,所以佛就教他念扫帚,扫把,每天叫他出去扫地,现在讲清洁环境,就叫他做这个工作;叫他念扫帚,天天扫地。佛的方法非常善巧,这样做了一段时期之后,周利盘陀伽开悟了,证阿罗汉果,也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只是吝法受这种果报。这也是提醒我们后人。
我们今天说老实话,你有没有嫉妒心?你有没有悭吝心?嫉妒心是见不得别人好,无论在德行、在学问、在教化或者在福报,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难受,总是恶意的批评、恶意的贬低,想尽方法来障碍、来打击,这样的罪报就像周利盘陀伽一样,生生世世愚痴。造作业因很容易,「随其所行业」,很容易,果报可就麻烦大!果报就要看你造的这个业它的影响。如果影响的人愈多,让许许多多人闻法的机缘断了,对於这个法师信心失掉了,要看人多少,要看时间多久,你的罪业跟这个成正比例,很麻烦,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周利盘陀伽实在讲也是诸佛如来来示现的,无一不是点醒我们的。
随喜功德有多大?不可思议。很多人不知道。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功德,称性!称性的功德不可思议,没有边际。我们要是懂得这个道理,看到人家学得好、修得好,表现也很好,教化众生法缘殊胜,我们能生一念欢喜心,能有一句赞叹,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心里欢喜赞叹,就是帮助听众,我们对这个法师、对这个法门肯定,增长他们的信心,这些人只有从诚敬里面才真正得到法益。
所以随喜功德,这个功德从哪里来?功德就是帮助听众、帮助大众建立信心,启发他的诚敬,他真正能受益。他在法师那里受多少利益,你这随喜赞叹的人得的功德跟法师平等。决不是说法师有十分功德,我只得一分,不是的,圆满的,圆满功德。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生起欢喜心,嫉妒、障碍的念头从根拔掉了。嫉妒、障碍谁受伤害?自己受伤害。别人受伤害只有一、二分,自己受伤害百分之百,你说怎么得了!为什么不把念头转起来修随喜功德?
随喜里面达到究竟圆满的,那就是成就法师,成就法会,成就众生。这种随喜功德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怎么成就?普贤菩萨十愿里面「请转珐輪,请佛住世」。这个法师讲得好,诸位要知道,法师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也称法师,这诸位要懂得的。男女老少只要能讲经说法,讲得很如法,没讲错,都称为法师;和尚也是在家出家都可以称的;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四个名称一定是出家的,在家人不能称。所以和尚跟法师是通称。和尚是梵语,意思是亲教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指导的老师。这个法师他直接指导我,他就是我的和尚,就是我的亲教师,现在学校里指导教授。
所以我这一生学佛,我两个和尚,早先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大师圆寂之后,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是我的和尚、是我的亲教师。这诸位要懂得。和尚不是专称出家人,现在人不懂得这个名词的意义,往往错会了。所以在家居士,无论是男女老少讲得好的,都是佛门弘法的法师,弘法的大德。他的教化确实有成就、有成果,有很多人受益,这个法师也能称之为和尚,在家居士都可以称和尚。我初学佛的时候,初次跟李老师见面,看他的客堂里面挂的有孔德成先生送他的字画,上面题著「雪庐大和尚」。我们那时候刚刚学佛看到这个名称感觉到奇怪:这李老师在家居士,怎么称大和尚?以后就搞清楚、搞明白了,他教化一方,跟他学的人很多很多,和尚这个称号他老人家当之无愧。像我们这些人,他是我们的和尚、亲教师,这要懂。就是有这些好的善知识,我们要请他来讲经。这几年我们发现杨老师讲得不错,蔡礼旭老师也讲得很好,我就叫他到学院里来讲,果然不负所望,得到许许多多听众的赞叹。所以我又让他到墨尔本去讲十五个小时,在雪梨讲十五个小时,一般反应都非常好、非常热烈。今天下午他是在布里斯本我们学会里面,大概是讲二、三个小时。一般地方不知道请转珐輪,我替他们代请;像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我替他们代请,让他们各地巡回去讲演。今年下半年,我现在已经接洽好了,南北美有四个国家一共有九处。在国外,讲的时间最长大概是五天,再多他们就很难接受。一个地方五天,九个地方,这一巡回大概要两个多月,一天讲五个小时,五天也可以,二十多个小时。这样把中国传统的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纲领「伦理道德」介绍给全世界。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祈求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经》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七十年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他说出来。孔孟学说是什么?大乘佛法是什么?没有具体说清楚。我们今天非常具体的推荐出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弟子规》就是孔孟学说,《十善业道》就是大乘佛法。决不能好高骛远,高深的东西不切实际,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它落实到生活教育,落实到我们现前工作待人接物。所以这个推出来之后,非常受大众欢迎,真正有了效果。
今天我收到一份钟茂森居士的《听讲记》,写得好!我也鼓励同学们听了之后,都应该写一篇心得感想。这是什么?这就是我刚才讲的随喜功德。你把你的心得感想写出来跟一切大众去分享,增长大家的信心,增长大家学习的意愿,你这个忙帮大!你这个功德决不在蔡礼旭老师之下,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他很辛苦,要上台去讲四十个小时,你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把他的功德全部拿过来。这个随喜的理论、因果真正透彻了,你就不会怀疑。所以请转珐輪、请佛住世没有人会,我们要主动去想办法。在这个地方讲了几天之后,有些人听到了,自然他就宣传,以后那个影响愈来愈大,听讲的人愈来愈多。我们很快就会把这些现场的录相放在我们的卫视,放在我们的网路传播出去,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都能听到,都能够受益。你们的心得、感想、报告这些文字,我们也完全在网路上发表。
这都是如来教诲。可是后面两句我们就讲得少,几乎没有说,「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所以在前面,我只偏重造业感果,这里说得很多,与我们现前有密切的关系。后面两句,这是依真谛说的。前面两句是俗谛说,后面两句是依真谛说。虽然前面说得不多,后面这九首偈比喻里面有很详细的说明,这就是佛知佛见。所以这九首喻,清凉大师在前面这一行半的《疏》文里头总说,「通相而明,喻於业果从缘无性」,缘生,性宗里面称为缘起,缘起跟缘生一个意思,凡是缘生都没有自性。「不坏事相」,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为什么不坏事相?事相也没有性,亦无性。
第一首偈是用镜子来做一个比喻,我们知道,这镜子我们常用,镜子能照外面的影像,影像照在镜子里面,『随其所对质,现像各不同』。古人常讲「胡来现胡,汉来现汉」,讲这镜子里面,胡是什么?在中国人讲,外国人都叫胡人,意思就是说外国人。外国人照这镜子,镜子里面现外国人的面孔;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这个镜子,它就现中国人的面孔,「现像各不同」。佛菩萨教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
所以我们学这一首偈,要懂得活学。那就是你每天早晚照镜子,你把这首偈写出来贴在你镜子旁边,照镜子的时候,你把这首偈念一念,久久可能你就开悟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为什么?这就提起你的疑情,宗门里面常讲: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你不疑就没悟。我们每天早晚照镜子照了这么多年没开悟,为什么?没有疑情。提出一个问题没有答案,这叫疑情。你不要去求答案,到时节因缘成熟,豁然就明白,答案就现前了。什么时候这个缘才成熟?每个人不一定,但是基本的道理总不外乎清净心。我们今天不能开悟,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太重,把我们的悟门堵塞;要真的开悟,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少分小悟,放下多分大悟,统统放下就彻悟。
我们读《华严经》,看到菩萨五十一个阶位,我们现在念的是十信菩萨。十信菩萨,宝首是第三信,初信、二信、三信,三信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为什么有这么多位次?这就是悟入层次不相同。假如我们把菩萨五十一个位次比作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有五十一个等级,现在我们才放下三分,宝首菩萨放下三分,他就有三分的觉悟。初住菩萨放下十分,他就有十分的觉悟;十行菩萨放下二十分,他就有二十分的觉悟;等觉菩萨放下五十分,他就有五十分的觉悟,他还有最后一分没放下,那一分放下,他的觉悟就圆满了。所以古大德常讲,初信位不知道二信的境界,二信位不知道三信位的境界;但是二信位知道初信的境界,上位知道下位的境界,下位不知道上位境界。
悟有大小不一样,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对你愈有好处,不但你觉悟,智慧开了,你的福报随之现前。真的,一个层次智慧、福德、因缘比底下一个位次殊胜多多!众生最大的障碍不在外面,在自己里面,自己内心贪瞋痴这个东西放不下。放不下的人患得患失,放下的人心开意解,智慧福德自然现前。你要问为什么?佛在此地把真相给我们说出来「无有作者,亦无有所作」。就像前面引的《大智度论》里头说的这两句,「有业亦有果,无作业果者」。无作业果者,这是真的,迷的时候有业亦有果,觉悟了,无作也无业果。有跟无同时存在,有无是一不是二,这妙极!
有在哪里?有在无中,无在有中。我们常常在经教里头读到「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样的句子我们读得太多、听得太多,有没有懂得?没懂。怎么知道没懂?因为你没放下,你要真懂,你就彻底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能入佛境界。你还是放不下,还是患得患失,甚至於见到别人好事还有嫉妒;即使你不障碍,你还有嫉妒,自己拥有的不肯布施、不肯供养。从这里,这两句话你没懂。你要真懂,那你的做法就跟祖师大德、诸佛菩萨没有两样,真正做到随喜功德、欢喜供养。欢喜供养的人福德无量,财供养,你的财物不缺乏,真正是心想事成;法供养,智慧无量;无畏供养,健康长寿无量。经上讲的「无量寿佛」,哪一个不是无量寿?一切众生皆是无量寿,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佛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你烦恼盖覆了你的悟门,读经虽然不反对,不相信,所以你做不到。
一切法从缘无性,缘起性空。可是后头这一句要知道,「不坏事相」,六道轮回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这个现象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这经虽然我们讲得还不多,还是在初分,可是已经透露的讯息也透露不少了。如果我们是利根,从这部经开讲一直到今天,这二千五百多个小时,你要是真正听进去,不能说大彻大悟,小悟、大悟总有。应当也有个小悟几十次,甚至於几百次;大悟应该有几次、几十次。哪有不悟的道理!这个悟,我们一般讲解悟,解悟得不得受用?能得一点受用,烦恼轻,智慧长。可是真正得受用,得受用要证悟,怎么证悟?落实就证悟。怎么叫落实?你看每部经后面最后一句「信受奉行」,那就能证悟,对佛所说的深信不疑,完全接受,没有条件,依教奉行。行,他就有证,证就是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你不行,哪来的证?一定要落实。
行从哪里行起,这个要晓得,一定要从十善业道行起。我们今天讲《弟子规》,为什么讲《弟子规》?《弟子规》落实十善业道。佛在《十善业道》里头,特别在小乘经里面讲得很多,可是中国人现在不看小乘经;大乘经里头也说得不少,读大乘的人都觉得自己根性很利,对於这些小小戒疏忽了,认为这个东西不重要。所以变成谚语所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学了一生没有成就。这没有成就是真的,学教没有大开圆解,学禅没有明心见性,学密没有三密相应。换句话说,你所修学只能算是世间的善业,你没有造恶业就是,这一生不得受用。不得受用,那就是依旧要搞六道轮回,搞六道轮回就苦了,这一转世,过去生所学的都忘掉了,叫隔阴之迷。即使你这一生做人还不错,来生能得人身,得人身能不能遇到佛法?不一定。纵然遇到佛法,你又要从头来起,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
我们自己现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一生闻到佛法能生欢喜心,很想依教奉行,很想在这一生成就。要知道这一点善根是过去生中,绝对不止一世、二世,实在讲也是多生多劫阿赖耶里头薰习的善根,才有我们今天这个样子。这样子还不行,为什么?出不了三界,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白。但是这一生的缘,实在讲太殊胜,我们亲近到善知识,有了很好的修学环境、同参道友、大乘经教,我们都遇到、都不缺乏。现在所缺乏的,那就是佛跟菩萨所讲的「勇猛精进」,我们缺乏这个。我们不够精进,跟那些真正用功修行的人一比,我们就是懈怠懒散,这一生要成就太难太难!
学教,哪一个学教的人不是全心全力都在经教上!我们过去学教,难,在家,在家是你有工作。这一天工作完了下班,利用晚上的时间、早晨的时间,一天顶多三、四个小时。这三、四个小时真正不放弃,算不错了,这算不了勇猛精进。勇猛精进的人,晚上读书读到二、三点钟,很平常,我们现在能行吗?第二天早晨工作还是照办。长时间睡眠的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很多时候睡眠只有二、三个小时,这算是勇猛精进,他的佛法跟他的工作都没有耽误。能够把工作统统放下,专心学佛,那就很难很难。而实在怎么样?环境也很不容易,你真正是这样做法,在一个寺庙道场,人家看到你这样精进、这样努力,别人的嫉妒心生起来,想尽方法要把你赶出庙门。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不容易。
今天我们的道场提供大家修行,我们这个道场没有很多的事情给你做,绝对没有叫你到外面去化缘,生活非常安定。你晚上工作一夜到天亮,人家看到只有欢喜赞叹,不会嫉妒你,不会把你赶走。这样的环境很不容易得到,得到了要知道珍惜。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修,我们继续看宝首菩萨偈颂第二首。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初三颂」,就是第二、第三、第四这三首偈;「喻业报无性,不坏虚相」。后面九首偈它也分四个段落,前面三首这是一段,都是比喻业报无自性,没有自体,但是它有相,就是我们常常读到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如果从体相用来说,也可以讲相有体无。第五首偈是比喻「无造受者」,正是前面讲的「作者无所有」,作者、所作都无所有。第六首是比喻「性一相殊」,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一样,性是一,就像古人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到做金器这些工厂里面去参观,现在的展览室,展览室一万多将近两万件,它的样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是你看它什么?性是一,全是黄金,都是金器。这个宇宙也是如此,整个宇宙这些所有的现相是无量无边,性是同一个。这个性是法性,我们佛经讲「真如本性」,是一,变出来的相无量无边。末后有四首偈,从第七到第十,「体无来处」,体无来处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清凉大师先把这个给我们指示出来。
然后我们看这第二首「初中初偈」,这就是第二首,第一段里头第一首偈。「双喻业果皆真心现,虽无实体,而相不同」。清凉大师给我们注解的,简简单单就是这四句,但是他老人家《钞》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先就这些年在大乘教里面所学习的,我们来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这首偈双喻业果皆真心现,偈颂里面是用一面镜子做比喻,镜子里的现相,现相是果,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镜子的光,照见这个境界相,佛菩萨用这个做比喻。可是诸位要知道,比喻只能比喻到彷佛,没有办法比到很逼真,这个道理要懂。佛说法常常用比喻,让我们从比喻里面悟入真实,这个教学就成功。中下根性的人,这个方法很有效果,古今中外好的老师善用比喻。
「随其所对质」,质是本质相,「现像各不同」,这个好懂,镜子对著外面境界,这是因;镜子里面现的相,这是果,「双喻业果皆真心现」。《华严经》上给我们说「心现识变」,真心能现,妄心能变。识,识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识能把心现的相,我们一般讲扭曲、改变,无论它怎么样个扭曲,怎么样变化,佛家讲的十法界或者我们一般讲的六道,六道里面的差别最大,很容易、很明显的你能看得出来,现像各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业因不一样,这就是好像这个镜子它所对的这个本质相,它现的相就不一样,「胡来现胡,汉来现汉」。
注解里面讲「皆真心现」,这句话非常重要!不管怎么变,没有离开真心,都是真心现的,所以讲现是真心,讲变是妄想。这桩事情我们在此地可以说常常来做相当深入的探讨。难得近代日本江本博士用了十年的时间,用水来做实验,成绩相当可观。我们得到这个讯息,跟他联络,请他到此地来给我们做了几场报告;我们也曾经两度到东京去访问他,参观他们的研究室。我们想深入的明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佛所讲的「唯识所变」,这个道理非常重要!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身体,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所变现的、所主宰的。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肯定了,我们明白了,现在这个世间是个动乱的时代,有史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动乱,真正叫大乱之世!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身心都不安,时时觉得有威胁的感觉。这是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现象,这是苦!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许许多多志士仁人都在寻求怎样化解冲突,怎样使社会能恢复到安定和平,几乎变成全世界人民的共识,全世界人民第一个愿望。虽然有这个共识,有这个愿望,但是很不容易,一定要知道宇宙的真相。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心现识变。真正把这一句参透,那就有方法,就不难了。这佛法里面讲的共业、别业,「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要知道此地讲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想,所以它只现;想,它就变。就好像那个水结晶一样,你的意念传递给它,它就现相。善的念头,这是物质,它就变成很美好的相;恶的念头,它就变很丑陋的相,不管是美或者是丑都是心现。
心现跟识变是同时发生的,同处发生的,它不是两桩事情,它是一桩事情。所以不管怎么变,真心不变,真心所现。真心要变的时候,那所现的就没有了,能现是真心。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所以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怎么看的?他看心现。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不知道是心现,这句话就讲不通。知道整个宇宙,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也好,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好,全是真心所现。真心所现,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所现上。就好像古人讲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金就在器上。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它是一,它不是二。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要真正明白了,所有一切众生同一个法性、同一个真心,真心才是自己。所以明心见性,明是明白,我们现在是迷惑,不明白真心。
既然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心、都是自性所变现出来,你怎么会不爱它?慈悲心从哪里生起来?就从这里生起的,大慈大悲。知道什么?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现在用一般世间人所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其实说一个生命共同体,已经落在二、三里头。但是不用这个话讲,很难讲,讲真的听不懂,无法接受,说一个生命共同体,比较容易能够接受、能够体会。譬如说地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要依靠地球生存,地球是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体,我们要不要爱惜地球?能不能任意破坏地球?
科学技术发达,人确确实实破坏了地球,地球的生态失去平衡,这一失去平衡就出现许许多多的灾难,我们称这些灾难为自然灾害。实际上,这个地球上哪有自然灾害?所有一切生物彼此都是相辅相成,维系整体的均衡;破坏一种,一种它就会牵连一身,正如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这是非常奇妙的。你说这身体谁造的?什么人制造的,造得这么微妙?今天有什么人能够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身体里头每个器官少一个都不行。过去我们听说盲肠没有用,这是有害的东西,要把它割掉,细细想想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它长这个东西它一定有用处,你要把它去掉,它一定妨害别的器官,会影响别的器官,为什么?不平衡。所以我们的身体任何一个器官不可以破坏。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生病,现在西方的医学很喜欢用外科手术,哪个地方要出毛病把它拿掉,或者给你换一个。拿掉(你这个身体、这整体)破坏了平衡,换掉也破坏了平衡,跟地球一样。我们把身体当作一个地球,地球有自然灾害,如果我们身体内部这五脏六腑要是哪个地方被拿掉一个,我们这个身体里面就有自然灾害发生,你身体不健康。人知道爱惜身体,你要知道爱惜地球,地球是我们大的身体。怎样保护我们身心健康?佛教给我们,我们的生活要顺应自然,你身体就会健康;违背自然,那你就会生病。
中国的学术、中国的伦理道德是从大自然法则运作里面得到的启示,丝毫不违背,完全适应,跟大自然完全配合。中国古书里头所记载的(古人是这么做的),饮食,一定是吃这个季节所生长的,这个地区所生长的。为什么?这个季节、这个地区养活此时此地的生物,养活此时此地的人众,最健康的食物。可是我们今天食物也出了问题,出了严重问题,为什么?我们用农药、用化肥,这农药、化肥不是自然的,自古以来没有过。你要说现在不用这个没有办法提高生产,那是绝大错误。中国在古代没有发明这个东西之前,那些人怎么活过来的?我们在许多文字记载里面,他们生活很快乐、很幸福,不像我们现在活得这么痛苦。细细要去想这个原因,这个与心现识变有大关系。
我们今天是随顺我们的妄想、烦恼、习气在生活;古人不是的,古人是随顺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法则就叫做道德。随顺道德,所以他的生活、生命非常充实,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想想我们现在过的什么日子?现在我们要想化解冲突,化解矛盾,化解对立,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个社会是整个世界),就用心现识变,这才叫随顺自然。不善的心行,就是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造成我们现在的果报,「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如果我们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弟子规》的教学。你看多少人听到之后,有痛哭流涕的,有跪下来忏悔的,后悔自己听到得太晚了,早三十年听到就不会做很多错事。从这地方我们就体会到人性本善。
中国《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不就把这现象都说清楚了吗?圣人真是了不起,几句话把现在这些现象、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性是善的。佛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一切众生不单是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包括自然现象。什么叫佛性?这里讲真心,真心就是佛性,真心现的。所以你只要一回头,我们中国人讲:你的良心就发现了,明白了,有人教你,有人提醒你了,从今而后回头是岸,我们要有一个善心。
《弟子规》上教我们怎么生活,在生活里面,圣贤人常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道理佛法里头讲得最透彻,为什么?识变。天时里头没有识,地利里头也没有识,人有识,所以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人要是觉悟了,都能够随顺道德,随顺道德就是随顺大自然的法则,不再破坏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包括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起的不善念头,这不是自然生态。起心动念的自然生态是什么?法身菩萨。法身菩萨起心动念完全跟自然生态相合,所以他们住一真法界,他们住的那个地方叫极乐世界、叫华藏世界。那个世界从哪里来的?心现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就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
佛讲「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就是讲的十法界,不只是六道三途,一切世间苦都能够远离,叫离苦得乐。我初读《十善业道经》,读到这一句眼睛都放光,这还得了,这一定要学,这太好!到哪里找都找不到。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就遇到苦难,你要学会这一法,问题就解决了。要懂、要学,真管用,一个人学,一个人离苦得乐;一家学,一家离苦得乐;一国学,一国离苦得乐;全世界人都学,我们全世界离苦得乐。你才晓得我们为什么全心全力在推广。这一法是什么法?佛讲得很清楚,这是大乘教里头的根本法,「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纯善,没有恶!原来这样就可以离一切苦。佛这里头还特别教诫,「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心里面不夹杂毫分不善,念头里面不夹杂毫分不善,言语、行为里面不夹杂毫分不善,你是个善人,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善法标准是什么?佛说出来,不多,十句。我们的身语意永离杀生、偷盗、邪淫,身永远要离,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永离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就是你的念头里头永离贪欲、瞋恚、邪见(邪见就是愚痴)。佛讲的这十句,我们今天学习就落实在《弟子规》。所以我们只要把弟子规落实,真正做到,十善业道也就落实,这是基础。从这个基础慢慢再向上提升。十善业道是什么人修的?初信位菩萨修的。这个要是做不到,大乘的门你进不来,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你要看,不看别人看自己,自己有没有契入大乘?能不能算大乘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你就从这里看。为什么?大乘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十善做到了,而且还是上品十善。你说这多重要!没有上品十善,没入佛门。
我们净土宗这么多年来,从净宗学会成立,净宗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倡的,黄念祖老居士介绍给我的。我在海外弘法,他一再拜托:法师,你在海外弘法,最好劝导同修们成立净宗学会。我非常欢喜,为什么?净宗过去的组织就是莲社、念佛堂,这传了一千多年。现在一般社会听说莲社,看到念佛堂,都认为这是迷信。夏老聪明,把修行的道场把它换个名字叫学会,把研究教理的道场换个名字叫学院,这是跟现代社会就能相应!大家觉得这个名称不迷信,学会、学院。最初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加拿大成立的,第二个是在美国。现在美加地区大概将近有三十个净宗学会,我在美国的时候。现在不晓得还有没有继续在发展。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净宗著重於实质,著重於修行。修行依靠什么?我选了五个科目都很简单。五个科目里面第一个「净业三福」,这是我们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接下来就是六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一定要遵守「六和敬」,再就是「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很好记。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当地那边的法师,印海法师对我们这五个科目他就很赞叹,简单,容易记,容易落实。行门不可以太复杂。
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就想到这是佛法的基础,落在哪里?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了,才真正是孝亲尊师!《弟子规》很好,《弟子规》一开头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再有余力则学文。所以《弟子规》就是《十善业道》的落实。我们把这两样东西合起来去观察、去研究、去学习、去落实,这个根就稳了。有这个基础,你才能提升自己,进入第二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二乘福,声闻缘觉。头一条是人天,人都做不好,你还能学佛吗?学佛先要把人做好,十善业道是先把人做好,诸位看《十善业道经》你就明白。这个经我们讲了八十个小时,讲得很详细。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它是从做人到成佛都不可以离开,十善业道究竟圆满,那就是成佛,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修行人数这么多,时间这么久,我们今天问一问:你修净土,你往生有没有把握?我问过很多人,回答我都是摇头: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基础,像树一样没有根!花瓶里面插的花,死的不是活的,看起来很好看,两三天就谢了。我们的根本产生了问题,所以现在要用《十善业道》、要用《弟子规》来扎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根本都在《弟子规》跟《十善业道》。也许同学们说,这《弟子规》是清朝人编的,一切诸佛如来他怎么也学这个?《弟子规》的文是清朝时编的,里面的理、里面的事是自然的法则,那不是人写的,宇宙之间本来就是这样。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他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你把它记录下来,这叫《弟子规》。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记录下来,我们称之为戒律。戒律是佛制定的吗?不是,它本来就是,一个觉悟的人完全随顺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真相,叫「诸法实相」,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通达明了,一点都不迷惑,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与自然的法则相应,这快乐无比!所以大乘教里头「常生欢喜心」,儒家讲的「不亦悦乎」;佛法里头讲「法喜充满」,比那个不亦悦乎还要殊胜。
所以你不从这上奠定基础,不从这上培养我们的根本,我们像一棵树,现在树根烂掉了,非常危险,倒下来,这个树就死掉了。现在要用《弟子规》、要用《十善业道》来救根,这真叫自救救他。我们自己能在这边立足,能够成就,别人看到了,他就模仿,他就向你学习,那就是利他,那就是救他;救他必须自救,自救才能救他。我们今天要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从哪里起?从我们本身落实《弟子规》做起,这就是对於现前这个社会,对於现前世界做出了真正的贡献。这是中国传统教育,这就是外国人讲的「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的根,大乘佛法的根,我们从根本,从这地方落实,自己真正得到受用。
所以这业果都是真心现,「虽无实体,而相不同」。相是什么?相是随著人的念头不一样。我们自己的相也是如此,中国谚语常讲:四十岁之前,你这个相貌还受过去,有人讲遗传,其实不是遗传,是过去的业力;四十岁之后叫后天,后天是什么?你这四十年所造的,所造的善恶业,那相貌会变。你的心行善,相貌就善,身体好;你心行不善,你相貌就不好看,身体也不好。这是相为什么不同,道理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