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稱名念佛 [打印本頁]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29 09:31
標題: 稱名念佛
「稱名念佛」雖強調為凡夫立教,但弘傳「稱名念佛」的古德在立教同時,並未放棄或是違背佛教要義——證入實相(或言證入念佛三昧)之基本關懷。
就佛教的修持方法而言,「稱名」並不等於「念佛」;「稱名念佛」也不是阿彌陀淨土法門所獨有的,「稱名念佛」通於十方現在及過去佛。
一般所謂持名念佛,經論作「稱名」,其功德極大,現生得以消除災障,並能以信心稱念佛名而引入大乘正道。
在初期大乘佛法裏,稱名念佛是可淺可深,淺的是散心念,深的是定心。以稱名念佛而引發深定,如《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所教示的「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在淨土教門裏的「稱名念佛」,常以《佛說阿彌陀經》裏所云的「執持名號」為依據,該經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因此古德,大都將「執持名號」與「稱名念佛」互用,即「持名」等同於「稱名」。
然而,何謂「執持」?
歷代對「執持」的詮釋,以宋代天台宗山外派智圓(976—1022)較具代表性,他在《阿彌陀經疏》解釋「執持名號」云:「執謂執受,持謂任持,信力故執受在心,念力故任持不忘。」此說最為的當,主要強調行者須固執(任持)不忘,讓彌陀名號緊繫在心,達到一心不亂。因此口中稱唸佛名,應具有繫念於心的功夫,才算正確。
龍樹所造之《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云:「如是諸世尊,今現在十方,若人疾欲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念是十方諸佛,稱其名號。」
又云:「問曰:『但聞是十佛名號,執持在心,便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更有餘佛餘菩薩名,得至阿惟越致耶?』答曰:『阿彌陀等佛,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轉。更有阿彌陀等諸佛,亦應恭敬禮拜,稱其名號。』」
又云:「是諸佛世尊,現在十方清淨世界,皆稱名憶念,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上三段言說,啟述「稱名」要義,莫不以「一心」及「念我」,取會於繫念或憶念。
「念佛」雖用「稱名」的立場來翻譯,但是具有繫念、憶念的內涵。,在玄奘大師別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即譯為「思惟」:
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
從玄奘大師的譯文可知,念佛行者能夠聽聞阿彌陀佛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以及「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繼之去思惟、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及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可見,「執持」是含有心念執持不忘的意思,「稱名」也含有憶念、思惟的相同修持內涵。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29 09:32
另從《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一段經文,教示眾生稱念佛名,此輩凡愚往生者,其心力羸弱,無法繫心念佛,故須援引口稱名號為方便,以攝受至佛國。
《彌勒發問經》的「十念」跟《大寶積經》所記佛陀向彌勒菩薩所述的「發十種心」,二者義趣得以相通,尤其經文詳列十種心後表示:「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阿彌陀)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之下品下生經文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凡愚往生者心力羸弱,無法繫心念佛,故援引口稱名號為方便,以攝受至佛國。此援引方便,後為善導大師轉用為「十聲」善導的操持方式乃「念、聲是一」,表示善導的「稱名念佛」是含有「思念」、「憶念」的內涵,即心內的憶念和口稱的聲音,完全打成一片的境界。善導彰顯《觀經》的彌陀本願,以凡夫為本、為正機,指出「此《觀經》,佛為凡說,不干聖也」、「世尊定為凡夫,不為聖人」,在末法的人世間確立了脫生死的方向,尤其以稱名念佛的正定行業,
「稱名念佛」跟「執持名號」有同等內涵,二者都有繫念、憶念的意思。「稱名念佛」在原始佛教時已有跡可尋,「稱名滅罪」與「稱名見佛」兩個要旨,前者在末法的人世間確立了脫生死的方向,後者則以稱名的修持方式來「見佛」,實則,善導大師亦非常注重證入念佛三昧,希望於稱名時能夠見佛,「稱名見佛」是善導大師在淨土教門裏的重要思想
有些人卻只強調善導大師為凡夫眾生立教的一面,只在仗佛力加持的一面來勸信行者實踐「稱名念佛」,這實有違善導之深意。
因為彌陀名號能夠包括屬於「佛」的一切概念,稱名的行者於稱名之際,即能顯現出自己內奧的真理,而此真理亦即是名號的實體本身,這也就是「以名召德」的內涵所謂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因此,反復稱唱名號,結果會變成機械化的念佛,近而擦拭意識上的種種觀念和感情等雜想,棄掉雜想的心理狀態,稱為無意識狀態。這個心理是一種非善非惡的「無覆無記」狀態,即是本來的清淨心。
我們由「稱名」來統一精神,由精神統一來發現佛的象徵,這是由名號的執持所得的見佛方法。
而且,名號的存在,並不是思惟的對象,也不是觀念性的東西,而是超越一切對象的佛的存在。
名號本身的力量,是方便亦是真實,故法藏菩薩立了四十八種別願,由其大願的力量,凝為第十八願的「名號」,由願力所顯的名號力量是無窮無盡,這是由力用所表達出來的妙有世界。
所以善導說「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純粹一念,勝過一切量性的雜行,故知「稱名」之行,是由願力流出的絕對行。後來演化成純以聲稱名號的修持方式,大抵以此向度來操作,不過這種訴求於本願的「稱名念佛」的方式,是由宋代元照律師及至明代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等等所慢慢建立起來的,並影響到近代的印光大師。
(-節錄自陳劍鍠居士淨土教法的修持內涵-)

作者: 若一    時間: 2012-3-1 08:34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作者: 若一    時間: 2012-3-1 08:37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