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了凡四训(第十六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0-3 09:08
標題: 了凡四训(第十六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29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十六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16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这一段起。《了凡四训》我们在今年年底还有一次,是下一个礼拜天,讲完了之后就放假了,过年了。这个四篇我们才讲了两篇,第三篇文字相当的长,我们看看情形,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们就将这两篇讲圆满,下面两篇我们留着过了新年之后再继续讲。这个当中两章,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正宗分;换句话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改过」、「积善」。当我们想到十方诸佛教诫学人的纲领,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一切诸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换句话说,千经万论都离不开这三个原则。了凡先生的《四训》就是这三个原则前面的两条。往往我们学佛将这两条疏忽了,没有重视它,因此学佛时间虽然长,很难得到佛法的受用,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在基础上痛下功夫。我们要想成就,如果不在这个地方痛下功夫,佛菩萨也没有法子帮助我们;如果我们自己肯在这上下功夫,佛菩萨的神力才加持得上。换句话说,不肯这样做,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他的力量加不上,遇到我们是无从用力,你想想多么可悲!

  谈到改过,诸恶莫作,谈何容易!无始劫以来我们就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你看《地藏经》里面讲,「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想一想,确实是如此,如果是对于经藏有相当研究的话,看了《地藏经》上这一句自然点头,确实是如此,说得丝毫不过分。在此地,了凡先生,这也是云谷大师教给他的,他能够信受奉行,这个地方教给我们,改过有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什么办法?是从心地里面去改,这叫从根本上改。所以说『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从心地里面生出的念头,身口去造作,所以身口的造作是以心为主宰。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只要你在一切境界上不动心,这就是根本的改过法,不必要常常想到我过去造的罪业很多,我这一生造的过失也不少,用不着,用不着这样枝枝叶叶的去求忏悔。这样忏悔,说老实话,你就再忏个无始劫也忏不干净,这是叫枝枝叶叶,从事相上忏,忏不干净的。真能够忏悔得干干净净就是从心地。这个道理在大经里面,说实在说得非常之多。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这个时候要提高警觉,觉就是佛菩萨。佛教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佛菩萨,觉就是本性里面的智慧光明遍照,不觉就是迷,迷就是凡夫,觉是善,迷就是罪。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真正会用功夫的人,就是在境界里面学个不动心就行了。说实在的话,只要你心不动,这种忏悔法叫理忏,不是事忏,唯有理忏才能够将无始的罪业忏除得干干净净。

  至于积善,给诸位说,罪业忏尽了,一切善自然生起。换句话说,积善不难,难在断恶,恶断除之后,善才谈得上积;恶要没有断除,善没有法子修,修的那个善到后来都变成恶。这个例子不必多举,太多太多了,拿我们佛门里面来说,贪瞋痴慢这种心要是不断掉,佛门里面修一切法都变成过失。这个年底你看打佛七的多少,是不是善事?善事,大善事。可是在佛七之中,大家都是同参道友在一块相聚,时间不过是七天,还有这个看不顺眼,那个看了心里也不高兴,还在那里生烦恼,一生烦恼,这个佛七本来是善事就变成恶事。其它的那就更用不着说了。所以说恶要不断干净,修的善未必是真正的善,未必是真正的福报,这个问题多么严重。所以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重视断恶,就是要重视改过。

  底下不过是举几个大端做一个例子而已。说『学者』,这个「学者」是指什么人?学佛的人,并不是指社会上那些学者,不是的,学佛的人、学善的人,是指这些。毛病这是举几个大的,好色是毛病、好名是毛病、好货是毛病、好怒是毛病。底下有个小注,这个好念去声,嗜好之好,换句话就是贪爱的意思,轻举妄动。『种种诸过』,不要说过去世,也不必谈我们一生当中,细心想一想,一天之中做了多少过失,所以要用功过格来记载。诸位拿到之后,你要真正发心学佛菩萨,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那么你拿到手之后就开始做,不要再等待,今年快过年了,过了年我再来,过年的时候正热闹,十五以后再来,选个日子,那就是此地讲的因循苟且,不会有成就的。我们应当勇猛精进,从现在就开始。

  功过格是记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要记,不可以不记。虽然讲改过从心改,从根本上改,那个枝枝叶叶还要记吗?要记,枝枝叶叶记下来,给自己一个警惕,你看我今天又这么多过失,天天这样记法,改从心地里面改,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记功过格,很容易懈怠,学了几天,觉得自己没有过失了,不肯再用功了,所以不会有成就。这个功过格应当要记一生,尽形寿的去记载,对我们只有好处,绝没有坏处。但是改不要一桩一桩的改,一桩一桩改那个方法很笨,从心地里面改。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心地里面什么都不要想,只想善事。什么叫善事?就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不要想着利益自己的事情,如果想着利益自己的事情那就是过,想着利益别人的事情就是善,这在前面讲过。损己利人那是大善,利己一定不利人,当然是恶。所以叫你常常念着善,念着利益众生,纵然是持斋念佛,朝暮也要回向给一切众生。可见得在佛门里修一切法门还是为一切众生而修,不是为自己修,这才叫真善。

  讲『正念现前』,小注说,「不提正念,空过春秋」,春秋是指时间,这个时间空过了。「离却一切邪念、一切差别念,止念无念也」。这是解释什么叫做正念,所谓正念就是没有邪念。给诸位说,正念还不是说无念,如果说无念的话,那个无想天里面的天人都是无念,那怎么能称为外道,那应该称作佛菩萨,诸位要懂这个道理,正念不是无念。我们好好的想一想《金刚经》里面的道理,《金刚经》说得非常的详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就叫「正念现前」。应无所住是无念,无念是体,从无念里面生起来的念,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是正念。这样讲法恐怕有些同修们还不太好懂,怎么无念里头又有念了?我们现在这个有念是不是从无念起来的?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念是从有念起来的,我们还没有到无念的功夫,无念是要见性,性是无念。从前人的修学,说实在话环境比我们好,人家可以按部就班,先修无念,然后再修无念当中的有念,他可以用这个办法。现在不行,现在没有这个环境,也没有这个因缘,现在要怎么样修?要同时修,同时修比按部就班的修当然要难得多,但是能修成,成就那比过去的人大得多,这是确实的。如果不能成就,当然比不上从前的人。这是要我们勇猛精进,要时刻提起自己的警觉心。

  这些道理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在《金刚经》里面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简单的讲,就是在一切境缘里面不要执着、不要分别,这就叫无念。对于一切境界了了分明,随缘度日,这就叫无念之念,念而无念,要这样的修法。天台家所讲的一心三观,在《金刚经》里面一再给诸位同修提起,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三句话,即非是名,这是正念现前。譬如《金刚经》举的忍辱,「忍辱波罗蜜,如来说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这个不能再细讲了,诸位细细体会这个道理,这叫一心三观,这叫正念现前。可见得人家对于事事法法都不执着、都不分别,所以一切法皆染污不上。这个地方说,只要你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染污不上。邪念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执着、就是分别、就是妄想。一切的执着分别妄想都没有了,都不会再起来了,所以说染污不上。

  下面举个比喻来讲,『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魍魉」就是妖魔鬼怪,这个小注诸位自己去看,光天化日之下,妖魔鬼怪没有藏身之处。『此精一之真传也』,这个真传传的什么?传的改过之方,改过的方法。可见得会用功的人,人家真有办法,短短的时期当中,身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他都能把它消除掉,都能够把它忏除得干干净净,这才成为大乘佛法里面的法器,他真有成就,他懂得这个方法。所以说一句老实话,今天学佛能够遇到《了凡四训》,能够肯在这个地方真正用功夫研究,依教奉行,这才叫大福报,真正有福之人。遇不到这本书,纵然天天念《华严经》、念《法华经》,也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效果,那些大经大论理论太高了,不但他做不到,他连解也解不圆。因此,我们真持修学的人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以好高骛远,自欺欺人,要认真的去努力。《安士全书》我们已经印出来了,与《了凡四训》是性质相同,篇幅更广泛,理事更是圆融,希望同修们要认真好好的去读诵,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安士全书》里面也有《了凡四训》,那是没有批注的,便于读诵。这是讲到「精一之真传」,《了凡四训》跟《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都是精一之真传,我们应当要重视它。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何必在枝枝叶叶上去伐得?砍树大家都晓得,把树根那个地方砍断,这当然很容易,一下就解决了。如果一片一片叶子去把它采下来,那个多麻烦,纵然把叶子都采完了,还有那些枝枝桠桠的,依旧是麻烦,倒不如从根把它砍除。精一之传就是讲改过要从根本上改、从心地上改。下面四句话很重要。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纔动即觉。觉之即无。】

  这都是教我们从心地里面改过用功的原则,最高明的、最上乘的就是从心上改。『治心』,治就是对治,从心地上这个效果非常之快,『当下清净』,立刻你就见到心地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了,身心清净,外面的境界没有不清净的。底下两句是功夫,前面两句是讲的理论。『纔动即觉』,动是什么?动了恶念,那个恶念刚刚动,立刻就觉悟,贪心、瞋心、愚痴心只要它一动,立刻就觉悟了,我错了,一觉,这就回头了,这个心再也不会起来了,就消失掉了。你看人家改从这个地方改起,这就是讲的觉照功夫。这个功夫要真用,时时刻刻的去用,用上个三年五载,习惯成自然,效果就现前。

  无论诸位修什么法门,你修净土也好,你修禅也好,你修密也好,你修教也好,如果你要不从这上用功夫,你那个禅律密教都用不上力,这是一定的。为什么?恶念在里面找麻烦,在那里困扰你,恶念就是恶业,你有恶业常常困扰,你的菩提道还想成就吗?你看这个多么重要!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成就,古人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得了事一心不乱,给诸位说,往生极乐世界就自在了,自在就是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现在就去现在就去得了,想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去也行,随心所欲,生死自在。生死自在就是没有生死,因为你来去太明白了,喜欢去就去,喜欢回来就回来,你看多自在,事一心就做得到。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事一心?恶业太多了,恶念太多了,虽然天天念佛,一天念几万声佛号,可是那个恶念、邪念依然不断,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你在境界里面还有贪心、还有瞋恨心,境界里面真妄、是非、邪正、利害还是分不清楚,分不清楚这叫做愚痴;换句话说,贪瞋痴的烦恼念念现前,障碍着你正念,障碍着你菩提道,你怎么能成就?

  所以大家要想成就,我们举最简单的事情来讲,你要想念到事一心不乱,你就得会用这个功夫,邪念一起来立刻就觉察,就照住它,觉之即无,这个邪念就消失掉了。你要天天这样做,时时刻刻这样做,利根的,三、五年可以得到一心,再钝的根性,二十年、三十年也一定证得一心。证得一心比阿罗汉的果位高,证得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诸位要晓得,是已经断了见思烦恼。我们看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功夫再要好的,可以得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是破了无明,见了法身,这就是大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华严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就是其中之一了。人家也是一生办到的,我们想想自己不可怜吗?别说理一心、事一心办不到,连个功夫成片都办不到,成天都是妄念,成天生活在烦恼里面,还自以为是,这样怎么能成就?这是人家讲的真正用功,觉而常照,照而常觉,这是会用功。照久了心就定了,智慧就开了。定慧,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十方诸佛与六道众生无二无别,为什么人家定慧能现前,我们不能现前?为什么人家成佛作祖,证得大自在,我们还在六道轮回?应当细心的去想一想。下面就说了,你不会做,你做不到,你不会用这两句的功夫,了凡先生就劝我们:

  【苟未能然。】

  假设我们还不能,不能怎么办?

  【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事离不开理,理离不开事,明理一定要读经,不读经怎么会明理。理明了之后要会用,不会用就变成书呆子,要活用,活用什么?活用就是用在事相上,叫随事。理明了之后,在事相上一定能够断然做到,为什么?道理通了,应该是这样做法,他欢喜做,做得心地欢欢喜喜,法喜充满。理要不明了,叫你这样做,做得很痛若。譬如持戒,不明理的人持戒很苦,这样又不能做,那样又不能做,是勉强在那里学,愈学愈痛苦,到最后戒律还是要把它毁弃掉,他就解放了,觉得自己很自在了。这是什么?这是不明理。理论要懂得,他就会学戒了,为什么?戒律才自在,戒律才叫真解脱,戒律上那些行持才是当然之理、当然之事,理事不二,理就是事,事就是理,这多么自在,他不感觉到那是拘束,他觉得那是自在,那是清凉。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这几句话都应当要记住,『上事』是最上乘的理论,你明白了,修『下功』,像刚才所说的,每一天记我们自己的功过,这是「下功」,从心地里面断恶,这是「上事」,容易,『未为失策』,这是对的。天天要检点,如果不从心地里面断恶,只是记自己的功过,这是很拙笨的办法,不是没有好处,有好处,非常之缓慢。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可见一个人改过修善是确确实实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要是容易,人人都成佛作祖了,你看几个人成佛作祖?为什么不能成佛作祖?就是改过迁善不容易。哪一个肯干,哪一个就成佛;哪一个不肯干,想成佛也成不了。这里面讲的两个增上缘,一个增上缘是要有善知识、善友提醒你。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知识,不是给你讲好话的,绝不是见到你就恭维你的。凡是在你面前讲好话、恭维你,决定不是善知识;凡是在你面前说你过失的,这是善知识。几个人愿意亲近?没有人。佛在小乘经里面说,十善这是善友,谁肯交结?没有人愿意交这个朋友;十恶是冤家,哪个不喜欢?十恶是杀盗淫妄,身是杀盗淫,口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贪瞋痴,你看哪个不喜欢?个个都愿意这么做。翻过来是十善,谁都不愿意干。这就是连善恶、是非、利害都不能辨别,这不叫愚痴叫什么?所以常常说我们过失,这是真正的好朋友、是良友、是善知识,他来提醒我。

  或者有人问,你没有过失,人家找你麻烦,这还能算是善友吗?给诸位说,还是善友。古人教我们容纳善言,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接受,一切人给我的教训统统接受,有也接受,没有也接受。有这个过失,正好我应该要改过自新,没有,我要勉励自己、警惕自己,我不可以犯这个过失。所以统统是善知识,统统是良友,这是我们改过迁善的增上缘。一个修道的人对于这样的善友真是求之不得,怎么可以拒绝?怎么可以远离?对于善友远离、拒绝,那可以说这个人在这一生说是有成道的机会那是妄语;换句话说,他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

  底下一句说,『幽须鬼神证明』,这就讲感应道交,除了我们尊重亲近善友之外,我们在冥冥当中还要求一切护法神来保护自己,给自己做证明,证明什么?证明我们罪业一天一天的减少,善功一天一天的加多。这个小注诸位自己去看,我们就不要再念了,我们赶时间。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这就讲到认真的干了。这个地方讲的『一心忏悔,昼夜不懈』,不是叫你在家里面拜梁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不是说这个,那个说老实话,虽然在那里拜,口上念,心里还一样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口是而心非,鬼神也给你做证明,做什么证明?假的,给你做这个证明,不是真的。这里讲的忏悔,就是刚才所说的,心里面才动念就觉,觉之则无,这就叫忏悔。我们真这样做法,把整个精神力量都集中在这个地方,这个等于禅宗里面观心的方法。在一切境界里面,六根接触一切境界不动心,用这个功夫。不动心,刚才讲了,不动妄心,不动为自己的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要有,大悲心,绝不可以求利益自己的心,利益自己的心是私心,是恶、是过。

  用这个方法来忏悔,你要努力在七天,它这个地方讲,业障轻的人七天就见效,你看多么快,七天就见效。什么叫业障轻的?所谓业障轻就是对五欲六尘一切境界向来就很淡薄,这就是业障轻;换句话说,得失之念很淡薄。如果得失心很重的人,这就是烦恼重、业障重,他用的功夫、用的时间就要多一点。此地是讲七天到三个月,这是把根性程度不相等的人都包括在其中了。这个并不是讲成就,而是讲『效验』,就是讲你能够觉察得到有效果了。成就,我刚才说过了,要三、五年,业障轻的,业障重的大概总得要个二十年、三十年。古来祖师所说的,我不敢说这个大话,古来祖师说,业障最重的人如果肯用这个功夫,三十年一定可以证果,可以做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下面就讲几种效验的例子提供给我们做参考。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

  这是两种现象,一个就是心开意解,精神能够振作得起来,身心自在,这就是『心神恬旷』,是身心自在,在佛法里面就叫轻安,得到轻安了,这是效验。第二种,『或觉智慧顿开』,开智慧了。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

  这个大概是指的一般在家同修,『冗沓』是烦重、烦琐而沉重的一些事物,千头万绪,很麻烦,你处理这些事务很容易就通达了,别人感觉到很烦琐,你过去感觉到很烦琐,可是现在做起来非常有条理,不费心力事情就做圆满了。

  【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

  或者过去一些冤家对头,见到就生气的,现在见了面不生气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你看底下这个小注,「此大福德、大智慧相」。我们自己问问自己,我们自己是不是福德之相?是不是个智慧之相?如果是福德智慧之相,考验起来很简单,你最讨厌的那个人跟你见面了,你现在还讨不讨厌?你不讨厌了,很欢喜了,你就是福德相现前了,你就是智慧相现前了。要是反过来,小小的叫你不满意,你就记恨在心,你就是没有福德、没有智慧,你要想求福、求慧到哪里求?求不到,为什么?你根本就没有福慧。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境界。下面有几条讲梦中:

  【或梦吐黑物。】

  这是感应之梦。

  【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

  这也是好的,梦到佛菩萨,梦到过去的祖师大德给你讲经说法,教给你修学法门,这都是好境界。

  【或梦飞步太虚。】

  空中飞行。

  【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

  殊胜稀有之事。

  【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这是梦中的感应,都是我们消业障的现象。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这两句话很重要,你见到这个现象了,不要自己以为我现在罪业消掉了,你们罪业深重,在一切大众当中贡高我慢,那好了,罪刚刚消了一点,现在又加罪了,又拼命唯恐那个罪业消掉了,唯恐罪业少了,现在赶紧拼命再造,那一边消,这一边造,你还能消得清楚吗?没有那个道理。所以诸位要记住,真正是一个福德之人、智慧之人,是愈谦虚、是愈卑下,哪有贡高我慢之佛?哪有贡高我慢的菩萨?没有!只有常不轻菩萨,常不轻是不敢轻慢于人,不敢轻视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是当来佛,怎么可以轻慢?轻慢众生就是轻慢诸佛。我们读《华严经》,你看善财童子所示现的,菩萨道上独来独往就一个人,没有同伴,除了自己以外统统是善友,统统是佛菩萨,所以他才能一生成佛。如果他有一个同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两个程度差不多,他一生就成不了佛,你想想看,贡高我慢的心生了。这个启示多么明白、多么的深刻,善人要尊敬,恶人也要尊敬,五十三参里面有善人、有恶人。学佛的人对佛门尊敬,外道就不尊敬,那也错了,五十三参里面有佛门里面菩萨比丘,也有外道。不但是有情之类一律平等而不分别,连植物、矿物都不分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都是善友,人家才能一生成佛。我们不能成就就是执着分别太重,几时你要把分别执着断除了,几时你就像善财童子一样,真正的踏入菩萨道了。

  所以贡高我慢是修道学佛乃至于世间求学的大障碍。佛为什么教我们见人要五体投地?五体投地是对治自己贡高我慢之心,以我们最尊贵的头顶礼对方的足下,这是最敬礼。最敬礼敬的是人吗?不是的,断自己傲慢心;换句话说,就是破自己的障碍。我们见一个老师,见一个善友,你要想在他面前求法,你先要知敬。善财童子是我们的榜样,人家参访遇到善知识是怎样行礼、怎样问对,这不是做了示范给我们看吗?我们今天要遇到一个善知识想去请教,到那个地方跟他点点头,漫不经心的问几句话,人家也答复你,也招待你,他也不会跟你做冤家对头,但是怎么样?看到你轻慢而来,他也就随便答复你几句,应付应付叫你去,不给你讲真话。为什么不给你讲真话?讲了真话怕得罪你,不敢讲真话,这种情形太多太多了。我过去也遇到,好朋友、老同参,也在讲台上讲经,下来之后,老兄,我讲的请你批评批评、指教指教。我以为是真的,我说你哪些地方有些不太妥当,马上脸就红了,我立刻就改口,你讲得不错,很好,大有进步,欢欢喜喜去了。下一次再请教,我就恭维他,不敢讲了。为什么?讲了就要翻脸,就会变冤家。这样的人太多了,今天有几个人喜欢听一些不中听的话?所谓是逆耳忠言,几个人愿意听?都喜欢谄语,这就是大障碍。

  这个地方交代我们,这很重要的,『然不得执此自高』,执就是执着,执着这个境界,自己贡高我慢,『画而不进』,画是画了一个界限,到此为止,再不向前进了。不向前进,你能止得住吗?告诉诸位,止不住,不进则退,一定的道理。我们再看底下: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蘧伯玉,在前面说过。这是谈到改过,袁了凡举出前贤做一个例子,说明改过之不容易。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过失了,给诸位说,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你看昨天我们讲《楞严经》,他还有一重微细的污浊没有断干净,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过失,给诸位说,是圆教里面的究竟佛果才无过可改。蘧伯玉五十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这是凡夫的境界,怎么可以说我没有过失?等觉菩萨都不敢讲这个话,这是我们要觉悟的。所以说自己一定有过失,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是最可怕的,知道了才能改,不知道从哪里改起?因此,祖师们才教我们天天念《感应篇》。为什么天天去念《感应篇》?检查检查自己的过失,怕我们自己没有法子发觉自己的过失,念一遍《感应篇》,对照对照、检点检点,看看自己有没有过失?作用在这个地方。《文昌帝君阴骘文》也非常之好,这都应当要常读。本文一千多个字,现在看起来,小文章,早晚功课完毕的时候把它念一遍,检查检查我今天一天有没有犯过错?有了就要改。要能够做到纔动即觉,那是最高明的,那没有不成就的,如果能够保持着纔动即觉,他这一生必定成佛,毫无疑问。

  诸位也许要问,祖师为什么采取《感应篇》,而不采取戒律?现在拿戒律来改过没有办法,为什么?这个戒条是原则,太笼统,说实在的话,我们依戒条去修得不到受用。这不是说戒条不好,戒条太好了,我们的心太粗了,戒律的精神、戒律的事相我们是一无所知,勉强照那个去修学,确确实实得不到利益。《感应篇》可以说是我们一日之中琐琐碎碎的细行,你展开来一看,就是一天的生活,一天当中在家庭、在社会所接触的一些事。所以你把它读熟了,记在心里,这一定要背诵,要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得起觉照的功夫。如果不把它背熟,这一天遇到这些事情,没想得起来,这是不觉;背得很熟了,一接触事,觉悟的心就起来了,这才管用处。换句话说,戒律是纲领,《感应篇》、《安士全书》是细则。纲领很重要,没有细则,那个纲领没有法子做得圆满,细则上做圆满了,纲领才提得起来。再看下文: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这个话确确实实,六道凡夫过失无量无边,几个人能够发觉自己的过失?能够发觉自己的过失这叫慧,这叫智慧,慧眼开了,能够断除自己过失的这叫福报,福慧双修就是这样修法。知道自己过失这叫真正的学问,改过自新这叫真实功夫,真功夫、真学问都是对自己的。我们看这里所说的,如果不见自己的过失,那岂不是『心粗眼翳』吗?心太粗了,「眼翳」就是眼睛瞎了,心也失去作用了。这个地方也举了几个例子,这是过恶重的。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

  自己也能够体验得到。

  【或心神昏塞。】

  我们现在讲神智不清。

  【转头即忘。】

  没有记性,才看东西,一会又忘掉了,这都是重的现象。

  【或无事而常烦恼。】

  绝不是好现象。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

  『见君子』,也就是见有德有学的人,自己好像很胆怯,不敢见,或者见了面不敢讲话,很拘谨。『或闻正论而不乐』,正论这是道。这种情形,我们讲经道场也遇到过很多次,在很多年以前,我在南部讲经,讲完了以后下来的时候,有人来跟我说,法师,你讲经就讲经,何必老骂人?我说我讲的经,我没骂人。他说你讲的经都在骂人,一句好话都没有。我说那你还算不错,还有进步,你还晓得经是在骂你,不是我骂你,释迦牟尼佛骂你,这个话不是我讲的,释迦牟尼佛讲的,你晓得佛在骂你,不错!晓得在骂你,第二次还来听,就真不错了;听到在骂我,下次不来了,就大错特错了。这是讲的「闻正论而不乐」。

  说到这个地方,现在还有一些同修们,成见深的,讲《华严经》、《法华经》都来听,为什么?这个经有功德,大经;讲《了凡四训》,这个有什么听头,《了凡四训》里头没有一句是好话。将来我们接着要讲《感应篇》,那就更不是好话了,那真叫天天骂人了,大家都不愿意听了。说老实话,大经大论的境界太高了,没有这个基础,毫无用场,只能够说一句好听的话,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话说得很好听,再仔细想想,永为道种,哪一生哪一劫才成熟?不知道,太渺茫了,不知道是几个阿僧祇劫之后才能成熟,你要在六道轮回受罪受到哪一天?这些书里面所讲的都是勉励我们,叫我们一生成就,有这个基础大经大论才有受用处,才有立足点。

  『或施惠而人反怨』,就是你布施,好心好意布施,别人怎么样?别人还怨恨你,这也是没福报。

  【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

  说梦话。

  【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如果我们有这些现象,就晓得我们自己福太薄了,善根太少了。诸位要记住,只是讲善根少,不是说没有。如果你要没有善根,这些话你听不到,这个书你也见不到,你能够见到这些书,你能够听到这些话,就是你很有善根。现在所需要的就是要依教修行,要认真的改过积善,袁了凡能够改造自己的命运,我们为什么不能?当然能,毫无疑问的能够。他能改,我们也能改,我们不但能改,我们将来的成就一定要比他高,这才是成就,这才没有辜负我们此地的一会。

  所以有福德之相要保持、要谦虚。所以四篇最后一篇讲「谦德之效」,怎样能够保持福慧?就是在谦虚上,谦敬才能保持,没有谦敬,纵有,不能保持。如果我们有罪孽之相,不要害怕,自己还是会感觉到很幸运,虽有罪孽,我知道自己有罪孽,知道就能改,怕的是不知道。换句话说,现在转祸为福,化凶为吉,这个转折点就在此地,我们今天掌握到了,为什么不自己开拓自己光明的前途,创造自己幸福的命运?这是第二章讲完了。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