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金刚经讲义节要(第十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0-1 11:18
標題: 金刚经讲义节要(第十一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金刚经讲义节要讲记十二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十一集)  1995/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24-0011



  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第一行,我们看经文: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一小段是尊者请法之词,在这一段里面他提了三个问题,而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世尊就是为我们解答这三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大乘佛法里面最基本的问题,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个法门,关键就在此地,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到,修行证果就不是难事。因此这部经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纲领,修行的大原则,就是连念佛求生净土也不能够违背。这个问的言词里面,首先我们要注意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在哪里?我们算得上「善男子、善女人」吗?如果我们有条件符合这句话的标准,换句话说,《金刚经》就正对我们的根机,所谓是契理、契机,也就是正对我们说的。因此这个字不能不说一说。本经是大乘经,江味农居士判这部经为大乘至圆至顿之大法,的确跟古人所判的不相同。古人的判法是大乘,始教带圆,大乘始教带圆,没有像江味农居士判得这样的干脆。但是江居士的说法很有道理,他的那些道理都在本经之中,一条一条能够为我们指陈出来。我们细细去观察,他判的的确是很如法,绝不是随便说的,也可以说,这是他四十年受持《金刚经》的心得。

  因此这个善的标准就是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三福,净业三福,那是善的标准。三福第一条是人天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六道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第二条所说的是二乘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声闻、缘觉里面的,「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是大乘之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四句前面三句是自行,后面一句是化他,自行化他。必须具备这三条十一句,那就是此地所讲善的标准。我们可以反省,我们有没有具备这十一句?果然具足,刚才说了,那就是本经的当机者;若不能完全具足,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世出世间一切法只有这是真的,其它不是真实。

  这样的人,这他发心,你看大乘善人第一个就是发菩提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心发了。心是发了,那个心要住在什么地方?安住在哪里?我们妄念很多,这些妄念要怎样把它降伏?也就是说如何把这妄想消除,就是『云何降伏其心』,这是修行人的根本问题。这两个问题要是有办法解决,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妄念太多、烦恼太多,虽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要一心不乱,那才能往生。一心不乱有功夫浅深不等,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别?就是一心不乱的程度不一样。通常我们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就是大的区分来说,细分可以讲各个人都不相同,所以生到西方世界品位差别很大。但是最重要的,咱们念佛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念到清净心现前,这样往生才有把握。

  须菩提尊者问的这三个问题,这个批注里面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大论云:从因至果,有五种菩提」,所以菩提心里面也很复杂,也不是很单纯的,虽然发菩提心了,那个发心也有浅深不相同。《大论》是《大智度论》,凡是《般若经》上讲的《大论》都是指《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有一百卷,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批注。这里面说从因至果有五种菩提,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这也就是说,觉悟有浅深程度上的不等,这把它区分为五种。第一种「发心菩提」,这十信位的菩萨。此地所说的都是指大乘圆教,所以它的标准都相当之高。这个叫发心,菩提心发起来了。第二种叫「伏心菩提」,心确实伏住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云何降伏其心」。前面所说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是十信位发心菩提,心虽然发了,妄想分别执着有时候还会起来,还没有完全伏住,所以只称它作发心。这个伏心菩提的心伏住了,「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有很深的定功,妄想分别执着不会再起现行,这叫做伏心。

  第三种,「明心菩提,初地到七地」,明心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天台家所说的「分证即佛」,虽然不是圆满佛,分证佛。第四个,「出到菩提,八地到十地」。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世尊在经论里头常说菩萨修行证果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能够达到伏心菩提,证三十个位次,那个十信不算,从十住算起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证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由此可知,这修行证果愈往上面愈难,愈往上去愈难,这是讲普通的法门。般若法门也不例外,般若在一般大乘里面讲这是顿超的法门,依旧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到第五这叫「无上菩提,如来果位」,这个叫究竟觉、圆满觉。下面说,「正等正觉属因」,凡是发菩提心的菩萨都叫做正等正觉;「无上属果」,这是我们讲绝对的因果论。在一般讲前面这个位次是因,后面就是果,譬如说十信是因,十住就是果;十住是因,十行是果,往后面看是果,往前面看是因。

  「问意有三」,须菩提为什么要问这个话?「一,凡为菩萨,须发菩提心,故先问」。凡是菩萨,也就是说凡是修学大乘,一定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那就不是大乘人。菩提心是什么?也要说一说,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三心一个是体,直心是体,两个是用,用为什么有两个?一个自受用,一个他受用;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用就有两个。深心是好德好善之心,叫深心,自受用的,好德好善;他受用的大慈大悲,所以大慈大悲不是对自己,是对众生的。我们要问,这好德好善,德、善是什么?德、善就是定慧,定是德,慧就是善。菩萨自己受用就是定慧,常在定中,定起作用就是智慧。定跟慧可以互为体用,定是体,慧是用;慧是体,定是用,它可以互为体用的。这个好善好德不是指别的,就是指的定慧,这个我们不可以误会。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菩提心,名词跟《起信论》不一样,这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格外明显。论里面讲这个菩提心之体是直心,经上讲的「至诚心」,那个直心很难讲,也很不好懂,一般讲直,什么叫直?当中没有委曲之相,这个叫直。可是我们还很难体会。说到至诚我们的概念比较上清楚一点,真诚,真诚到极处,这就是菩提心之体。菩提心实在讲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真如,体是真诚到极处。有很多同修自己以为我的心很诚、很真,到底这个真诚的标准在哪里?几乎每个人都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不是跟佛菩萨的标准相同?不见得。这样你以为的菩提心不是佛说的菩提心,这是很难体会的,很难懂得的。过去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个定义,他说的定义跟佛法里面说的很接近,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有一个念头就不诚,要到一念不生这是诚。所以说诚,诚它不明那也不行,那不是菩提心。如果只是一念不生,六道里面的无想定也是一念不生,他的果报在四禅无想天,他的心不是菩提心,那个心在佛法里讲无明心,他无明,虽有定,里面没有慧。

  菩提心是定慧均等,定慧两个是平等的,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所以它不是无明。有慧没有定那就变成妄想,有定没有慧就变成无明,都不是真心。真心起作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所以自受用当然是好善好德。他受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心没有条件。发这样的心才叫是菩萨,这发了菩提心。我们看看在台湾,学佛的同修很多,不少人都受了菩萨戒,菩萨戒受了,菩提心有没有?如果没有菩提心,那个菩萨戒是假的不是真的,哪有菩萨不发菩提心的道理!这个说法,就是经论的讲法,虽然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依旧是不容易体会。我们看古德的注疏只可以说领会一个含含糊糊,不很明确。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亲证这个境界。

  可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讲的菩提心好懂,那真叫直截了当,他说真正发心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种讲法的确蕅益大师以前没人讲过,我们查遍经论、古来祖师大德的注疏都没有这个说法,这是蕅益大师首先说出来的,第一个说出来的。我们仔细去想想,他这个话很有道理。净土是大乘法,不但是大乘法,可以说自古以来几乎大家公认的,净宗是圆极顿极的大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立刻就证得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地位?这个地方讲的七地以上。在这个地方讲,那是出到菩提了,七地以上的,那当然是无上菩提心了。所以我们遵循蕅益大师这个解释就很容易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定要发心求生净土,这一生那就真正成就,真实的成就,是不可思议的成就,绝对不是普通的成就。这是先问,因为这是大乘法,大乘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

  第二,「初发心,不能如佛之随缘安住,故次问住」。初发心的人,心虽然发了,功夫不到家,不知道心要安在哪里好。在中国,禅宗二祖就为我们表演这个样子,慧可大师初见达摩的时候,那也相当不容易,冬天下雪,雪很深,淹到膝盖,他跪在雪地里面跪了很长的时间。达摩在打坐,理都不理他,最后他无可奈何,他用刀把自己的手臂砍断,拿这手臂去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看到,你何苦来?你来找我求什么?他只回一句话,我心不安,求达摩大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手伸出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达摩的雕像,手伸出来,就是那个姿势,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也的确是很聪明的人,回光返照,心在哪里找不到,他就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心在哪里。达摩祖师回答他一句,我替你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当中就领悟。所以世尊在此地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为什么无所住?因为心不可得。心要真有,那的确是要找个地方安住,心没有!后半部说得更明显,「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把心安住在哪里?无住就对了,不要去再打妄想。

  第三个问题,「又以妄心数起」,妄心就妄想、妄念,「不能似佛之自然降伏」。佛的生活很悠闲、很自在,没有妄想,我们的妄想这么多,这个妄想要怎样降伏?这个的确是根本问题。所以问了这三个问题。

  「得人身闻佛法,必要发大心,方能修大行而证大果」。大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之心。诸位同修们闻到佛法,发愿学佛,第一个求授三皈,三皈是什么?这不能不搞清楚,三皈就是教给你发菩提心。菩提是觉,皈依佛,皈是回归,从哪里回?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心,依觉悟,觉就是佛。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他不用佛法僧这个字样,他教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们的确看到觉正净容易体会,看到佛法僧容易迷惑。由此可知,他在那个时候用这三个字,大概在唐朝那个时候,一般传授三皈就不太容易叫人真正体会到三皈的意义,可能意思就相当含糊,他不用佛法僧,用觉正净。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叫正知正见;换句话说,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第三个皈依净,清净,净是僧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净而不染,这是僧宝。所以传授三皈就是把佛法修行的纲领教给你,你从今而后修什么?修觉正净。我们过去是迷邪染,从迷邪染回过头来我要依觉正净,你发这样的心叫觉心,这不迷了。现在人说我皈依了,皈依某个法师,那完蛋了,那你这个迷邪染上又加上迷邪染,那还得了吗?那大错特错了。所以要发大心。

  觉心广大,觉心里头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觉悟到六道生死轮回的可怕,这个人算是真的彻底觉悟了。决心要脱离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这就是修大行,大行就是指这个,决定能够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的,这个修行叫大行。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可以说一切大乘法门都是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这个得大果就不简单,我们想想,这许多法门哪个法门证的果最大?无过于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大果。凡夫往生证阿惟越致,这个不可思议,菩萨往生一定就证无上菩提。你看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菩萨求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求生极乐世界,这些都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他们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不是为了早证无上菩提。因为纵然到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要想证得无上菩提,我相信那个时间很长。从这个地方看,第一个阿僧祇劫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祇劫三个位次,想想最低限度,等觉菩萨要证无上菩提也应该要一个阿僧祇劫,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也得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就证得了,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是许多菩萨都愿意往生极乐世界、都愿意见阿弥陀佛的道理,就是得大果。

  我们今天很幸运得人身闻佛法,闻净土法门,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那真的是大心大行大果。我们这一生当中是不是真的能够证得?这得要问自己,这个权不在别人,完全在自己,只要自己老实念佛就决定成功。念佛不能往生都是不老实。老实的条件是什么?《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说得很好,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老实。他特别警告我们,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不但世间法不可以夹杂,佛法也不能夹杂,夹杂佛法也不行;换句话说,这个法门没有别的,专精,一门深入。

  在近代,我们看到倓虚老法师为我们说的谛老法师的一个徒弟,这个徒弟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四十多岁才发心出家。在我们台湾四十多岁算很年轻,可是诸位要想想,大陆那个时候四十多岁,老人!这么大的年岁才出家,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所以谛闲老法师很慈悲,虽然给他剃度了,不让他住在寺庙里面。住在寺庙里面早晚两堂功课他都不会,想必这个人很笨,这两堂功课不会,别的师兄弟欺负你,那个日子就很难过。也不叫他去受戒,当然大陆上从前戒期五十三天,那也够他受的,所以不必受戒了。到乡下找个没人住的破庙,叫他一个人在那里面念佛,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就一直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这个徒弟了不起的就是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这样念了三年,念成功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着往生。

  这是我们可以说近百年来往生瑞相之好的第一个人,他站着走的。谛闲老法师住在观宗寺,那个小庙距离老法师住的地方还相当一段距离。那时候交通不便,要跑路到那去找他,老法师再回来看他这徒弟,往返三天。他死了以后还站三天,等他师父来给他料理后事,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会,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老法师的录音带我们把它做成CD片,希望能够长远保留下去。他是北方人,怕大家听不懂他的语音,我们有找到他的同乡,从他的录音带把它写出来,现在印在《念佛论》的后面,诸位可以看,那叫做老实人。可见得这个事情不难,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所以他三年能够成功。

  我们念佛,我想在座同修都不止三年,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什么道理?不老实,这不老实,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那就不老实。所以真正念佛人要记住,世出世间的拉拉杂杂事情与我不相干,我管这些事情干什么?这些事情不需要我知道的、不需要我过问的。我们要紧的就把这句佛号牢牢的抓住,那就对了,这样就能自行化他,就能够自度度他了。虽然一生没有说法,像谛闲老法师这个徒弟,从来没有给人说过佛法,但是你要晓得,他度了多少人?他度的人太多了。倓虚老法师在香港常常拿他做例子劝人念佛,多少人听到受了感动。这就是他度化众生,不必用言说,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告诉大家照这个样子就行了,就能够成功。谛闲老法师对他很赞叹,说他比一般有名大的寺庙里面方丈住持、讲经说法的法师高明太多了,那些人不能跟他相比。这个话都是真实的,都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善财每遇善友皆云: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这是《华严经》上的一段经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一次跟善知识见面大概意思都是这样,都是这几句话。首先说明我已经发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之心,也就是求成佛之心,但是不晓得怎样学菩萨行、怎样修菩萨道。道就是存心,就是前面所讲的「应云何住」,那个心要住在哪里?而菩萨行就是「云何降伏其心」,那是菩萨行。可见得善财童子向善友请教的跟须菩提尊者在此地跟释迦牟尼佛请教的完全相同。「是知发大心者,必修大行」,除非他没有发大心,发大心的人他的愿行一定大。「住、降,正修行之切实下手处也」。这个心怎样安住,怎样降伏妄心,是修行人真正下手的功夫。对这个事情要不能够透彻了解,功夫自然不得力。许多人修行多少年,功夫不得力有原因的,不要说修其它的法门,就是念佛,念佛功夫也不得力。所以这次我们选讲《金刚经》目的就在此地,帮助大家念佛能够得力。要把不得力的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来消除,我们这一句佛号就会念得好了。

  「然此二问,实在相资。以觉心住,则妄心不降而降。妄心降,则觉心不住而住也」。问的虽然两句,其实住降是一体之两面,一个问题解决,那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所以世尊后面的解答只答一个,一个解决,那个自然就解决了。觉心是真正觉悟了,觉心无住,所谓无住就是住,住哪里?住在无住上。我们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有住,这个住就是我们常讲牵挂,你心里头有。去年好像是年底的时候,是去年年底、前年年底我记不得了,有一位老居士来看我,他告诉我他念佛念了三年,妄想还很多,功夫不得力,问我怎么辨?我就劝他要放下万缘,一心专念。他想了想,他说师父,我什么都可以放得下,我的孙子放不下。这就什么?他心有住,他心住在他孙子那里。所以我们世间这个人用功不得力,心有住,有人住在钱财上,有人住在家业上,有人住在亲人上(你喜欢的人),有人住在名利上,他心都有住,那就难了,那就变成大障碍了。住在这些上面出不了三界,他所住的统统是六道轮回里面的东西,他还能出得了三界吗?还能脱离轮回吗?

  不但这些东西不能住,佛法也不能住。你要问为什么?佛法也在三界之内。释迦牟尼佛是为三界六道众生讲的佛法,所以佛法也在这其中,住在佛法也不行,佛法也不能住。本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能住。这个不住难,这凡夫无始劫来心就是要有个住的地方,他住习惯了,现在叫他不住,那太困难了。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给我们找个住的地方,阿弥陀佛,住在阿弥陀佛那里,那就没错了。阿弥陀佛不在我们三界之内,不在轮回之中,这个法子好。像修般若,般若要无住才行,无住难,我们很难做到。但是净宗就方便了,叫我们住阿弥陀佛这里,住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方便太多了。所以这法门容易,容易在此地。

  再看底下这段经文,「如来赞许」: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须菩提』这一问,佛欢喜,称赞他,『善哉、善哉』,这个意思你问得好,好极了,连说两个善哉。「一赞他大智能见」,他智慧开了,世尊将无量劫所修所证的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显露无遗,须菩提尊者看到了。诸位要晓得,就在穿衣吃饭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当中,看到什么?从初发心一直到证得无上果位全都显露。要不是大智慧的人怎么会看得出来?这就是《华严》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一切是从初发心到成佛,就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任何一桩小事情里面都显露无余,真正不可思议。这赞叹他,他见到、他明白了。第二个善哉,「赞他大悲代问」,别人没看到、没看出来,纵然有看出来,看得没有这么深、没有这么广、没有这么透彻,所以他问不出来。唯有他看得深、看得广、看得透彻,所以他问出来,代大众发问,这是世尊两个善哉的赞叹。

  「善现所见」,善现就是须菩提尊者,须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叫善现,善是非常巧妙,现是显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尊欲令众生于其着衣持钵、去来动静、日用平常生活中,领取护念付嘱之意」。这是说出世尊教化众生的另一种方式,我们能够见到的是世尊讲经说法的言教,而没有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表演的身教,我们没有体会到这一层。身教是切身的受用。所以佛菩萨们他们生活在实相般若之中,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那是大圆满,这密宗常讲的大圆满,大圆满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丝毫缺陷都没有,叫大圆满,他过的是真实的生活。我们今天过的是虚妄。所以佛法般若没有别的,就是教给我们怎样过一个充满智慧、幸福、美满的生活,像佛菩萨一样。须菩提问,问这桩事情,世尊为我们解答,教导我们这桩事情,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领取,就是在这里体会,取法,在这里面去学习,才不辜负佛菩萨教诲我们的恩德,这是『护念』;『付嘱』,「付嘱」是吩咐、嘱付我们,这是不言之教。佛对他赞叹完了之后,这就答复他,因为他问了三个问题,佛在此地把这三个问题答复他。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首先这两个字很要紧,『谛听』,小注里头说,「谛,真实正确。不贡高,不卑下,虚心领受」,这是谛字的意思,我们一般讲仔细听,认真的听、仔细的听,有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比较接近。而批注里头最后这一句注得非常之好,虚心领受,虚心是用真诚之心。如果你有怀疑、你有意见,那就不是虚心。完全用真诚的心,就一念不生之心,来接受佛的教诲,你才真正能够领悟、才真正明白佛所讲的真实义,在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很要紧。只要有一丝毫意见,佛所讲的意思你就没有办法领会,甚至于错解了佛的意思、曲解了佛的意思,这种情形太多了。你要问那是什么原因?就是他有意见,我们俗话讲他有成见,他的心不清净,他不是谛听。所以我们接触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佛从真如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句句是自性的真言,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怎么能怀疑?怎么能够有意见?

  这是我们听经,现在佛虽然不在世了,我们展开经本读经,也要用这个态度,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有一丝毫的意见。不懂,不懂没有关系,一遍一遍念下去,只要真诚清净自然就懂了。你要问为什么自然懂?因为佛是真诚心、清净心流出来的,我的心也真诚、也清净,佛这个话我怎么会不懂?你不懂就是因为你心不诚、心不清净,那才不会懂,看批注也看不懂。这首先教给他要「谛听」,这样的字样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许多,这是教学的关键,有这个条件老师才说。没有这个条件老师不说,说了是废话,老师白费力气,学生得不到受用,甚至于把话曲解、误解了,那不叫冤枉吗?所以老师不说。能够谛听,这个摄心、专心来听法,这老师就会说了,你有这个诚意,老师一定教给你。『当为汝说』,应当给你说。

  我们看批注,「看经闻法,必须抛开一切知见。以一心对境,方能契入」,这就是谛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怎样接受佛这句话。「汝今谛听」,当时是对须菩提尊者说的,今天我们展开经本,这句话就是对我们自己说的。

  「二如是,克指上文善护念、善付嘱二句。有现前指点、当下即是之义」。所以佛的答复答在问处,尊者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给他的答复,『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就像我这个样子,你问怎么住?就像我这样就行了;你问怎样降伏其心?就像我这样就可以。这种答复须菩提尊者懂得,所以这是现前指点,当下即是。尊者问的这三个问题就答复完了,一部《金刚经》到此地就圆圆满满都讲完了,须菩提尊者是完全领悟。怎么晓得领悟?他底下说,「唯然」。这个「唯」就是答应,他是完全领悟、完全明白。那个「然」是另外一个意思,我虽然明白了,然而别人不懂。释迦牟尼佛这种答复就跟禅宗里面的机锋话一样,别人听不懂,这会的人他懂,不会的人听不懂。所以他底下有请教,「世尊,愿乐欲闻」。愿乐欲闻是一般人他们也想详细知道,这是请求世尊再详细给我们说明。所以底下这是代替大众请法的,他自己到这是完全明白了,《金刚经》到这个地方都讲完了。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佛之示现,是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都在生活当中表现出来。佛已经成佛了,还示同凡夫一样去乞食,每天还守这些规矩,着衣持钵守这些规矩,大菩萨的境界。不要说大菩萨,咱们中国孔老夫子都说了,夫子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释迦牟尼佛还要示现样样守规矩,这是无我相;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无法相,这就是心住在无住上。末后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无所住是无法相。虽无所住,点点滴滴再小的事情佛也做个很好的榜样给大家看,这是亦无非法相。非法相是空,他也不着空,就像唱戏一样,是假的没错,但是每个动作他都演得很逼真,一点也不含糊,那就是亦无非法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这个道理,要这样过生活,那多自在、多快乐!

  所以佛经里头讲的大道理人家都应用在生活上。佛法真的是学以致用,学了马上就用上。绝对不是玄学,只有理论,不是事实,佛法不如此,佛法统统是事实。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讲存心,也就是善财童子所说的修菩萨道。菩萨道真诚,对人、对事、对物要用真诚心,不自欺、不欺人。现在这个世界哪里去找真诚人?都是骗人的。别人都骗我,我还对他用真心,那我不是太冤枉了吗?有很多人有这错误观念。别人用假心假意对我,他搞六道轮回;我用真诚心对人,我要出离三界,我们用心不一样。他怕吃亏,他用假心对我,我真心对他,那我不是吃了大亏?好,你也用假心对他,他搞轮回,你跟他搞轮回,你不叫迷惑颠倒吗?那就错了。轮回心跟觉悟心差别就在此地。我们用清净心,什么叫清净?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的心就清净;你有这些东西,你的心就不清净。怎样平等?无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诸位晓得,这几个字反过来就是轮回心,我们常常要用这个来检点。正觉、慈悲,慈悲就是爱心,爱心里面是理性的、理智的,就是清净平等心爱护一切众生叫慈悲,那个爱心叫慈悲。

  要想真正修得一定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八个字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教我们怎样看破、如何放下,在生活上得大自在。所以这些东西「都在穿衣吃饭上显示无遗」,都在生活里头。「于此体会得,念佛必定见佛」,这是真的,念佛见佛那哪有不往生的!不但往生,品位一定很高。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讲修行修什么?简单的说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修的什么?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心动念、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无有一法不是,这才真正得受用,佛法常讲得真实的利益。这是须菩提尊者他是完全通达明白,他能够像佛一样的受用。可惜其它的人不懂,听不出来,佛虽然这么说,也不晓得佛说的是什么,尊者真的是大慈大悲继续为大众请法,「愿乐欲闻」是为大众请法。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0-1 11:2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全txt656MB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pJmcIyZ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http://pan.baidu.com/s/1jIl1APShttps://share.weiyun.com/295f229a6fedb00c255c26aedf056cd0。本软件包括各种txt文本文件的CBETA藏经、中华佛典宝库、中华大藏经、乾隆大藏经、高丽大藏经、藏要、高僧大德著作等共计2.86GB文本资料,34948个文件。是您深入经藏的好帮手。 主要功能:某段文字的汉语拼音、阅读藏经、导出某个藏经、书签功能、搜索功能、简繁体转换、佛学辞典等方便您使用。请大家测试一下,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回帖反馈或发送邮件到wlxg20130220@163.com 欢迎大家提出改正意见,让这个软件成为您深入经藏的好助手。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