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沙弥律要节录(第十四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9-15 08:47
標題: 沙弥律要节录(第十四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沙弥律要节录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沙弥律要节录  (第十四集)  1994/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1-003-0014



  【五十四、如经所说,嗅花尚被神责有点,况身涂着污德。】

  这是涂香。「香」,佛在经上给我们分成几大类。有「烧香」,我们供佛的时候,香是燃烧的。有「末香」,末香是香粉,碾成粉末的,像檀香末就是属于末香,脂粉、粉香也属于末香。「涂香」,涂在身上的,香粉、香水一类的。这个东西用得很平常,而且用得很多,自古以来,中国、外国,大家都喜欢。佛为什么禁止?这个东西也能叫你生起贪染之心。佛的目的没有别的,无非是帮助我们断贪瞋痴而已。

  这是出家人,闻到荷花的香很香,他到那里去多闻几下,就被神责备。他不服气,问他,「世间很多人都来闻这个香,甚至于把花采回去插在花瓶里供养,你为什么不去怪他?」「那是世间人,你是修行人,你跟他不一样」。所以神不责备别人,要责备这个修行人。责备,实在讲是爱护他。『有点』,「点」是污点,就是染污。闻香尚且有污点,涂香就更严重了。

  我们再问,我们为什么要用涂香?涂香,包括涂在身上的香水、香粉,因为我们身体的气味难闻,所以要用这些;每个人的体质不相同,发出来的气味不一样,世间人没有法子,用这些来弥补。修行人明白气味难闻是业障,体质改变,业障就消除了。会不会改变?会。你只要认真努力去修,根本还是清净心,心地真正清净、平等、慈悲,你的体质自然就改变了。虚云老和尚曾经到过香港,那边的同修告诉我,虚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穿得邋邋遢遢,可是亲近老和尚的人,闻到老和尚身上有一股清香。不但他的身体放香,穿的破衣服都放香。这是给我们做证明,不要去找那些涂香,我们身体里有香,这个香是性德之香。净土三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香光庄严。大家只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无量光,不晓得还有无量香,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我们的身体有难闻的气味,能改善,要真正发心用功念佛,体质会改变的。我在临济寺出家的时候,有个老居士跟我很熟,后来我在台北建图书馆,他来看我,告诉我,「法师,你从前口臭很重,很远都闻到,你现在完全没有了,这大概是你这么多年讲经的功德」。确实,身体的味道会转变。现在出家的同学当中,你们很年轻,我也知道,不说而已,一般人讲狐臭,不管是男生、女生,都很严重,业障。好好的修,看看修个两年、三年会不会减轻,没有了,那就是你有功夫了。如果学了多少年,还是那个老样子,就完了。连这点都转不过来,还想了生死,没那么容易!所以要晓得,心理主宰身体,心是主,正报,身体才是依报,「境随心转」。心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就有香气。换句话说,心是虚伪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味道当然难闻,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常常讲,念佛人能改变体质。改变体质是现在社会上很时髦的话,从哪里改变?吃补药,那没用处。维他命,你要晓得:维他命,不维我命。他赚钱了,把你荷包的钱拿去,维他命。迷信这些东西,不知道修清净心!不要被人骗了,聪明人被人骗很可怜。在接触大众的时候,如果这个气味很重(自己业障很重,也不是一下就能消掉的),那么用一点香水来弥补是可以的。但是要晓得这是自己的业障,要知道认真努力修行把体质改善,这才是对的。

  【五十五、古有仙人,因听女歌,音声微妙,遽失神足。观听之害如是,况自作乎?】

  佛对我们的教诲,也是对一切众生的教诲,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恢复性德,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的智慧、德能都是平等的,没有丝毫差别。为什么在现象上会有十法界那么大的差别?佛告诉我们,是因为众生迷失自性,迷悟的根源就是贪染、贪爱。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面,将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二十六类,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二十六条任何一条展开来都是无量无边。这二十六条再归纳,就是六个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三条再要归纳,就是一个「贪」。由此可知,贪爱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有了这个东西,清净心就迷失了,你本有的无量智慧也迷失了,智慧、德能都没有了,所以贪是迷惑的根本。

  菩萨修行的纲领,第一个是布施,就是对治贪烦恼。贪是病,布施是药,布施是要你舍。我们现在一般人听到布施,往往都错会了意思。舍一点财,舍一点物,那不是佛教我们的。佛教我们的是要把贪心舍掉,这才能恢复性德,才能见性。我们要问,学禅的人为什么不能开悟?学教的人为什么不能圆解?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你仔细追究根源,都是贪爱。你在世法、在佛法里,稍稍有一点贪爱,没有完全放下,没有放干净,你就得不到,所以这是大病。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不是寓言。古时候有个神仙,我们一般讲天人,听唱歌,生了欢喜心,欢喜心就是贪心。贪心起来了,他的神足失掉了,神足就是我们讲的飞行变化。《西游记》里,孙悟空七十二变,七十二变就是神足通,这个能力丧失了。观听歌舞起贪心就有这么严重,何况自作!自己唱,自己去歌舞,这个伤害必定更严重。所以我们要晓得,佛为什么要制这一条禁戒,佛的禁戒是帮助我们的,帮助我们得清净心,应当严格的遵守,时时刻刻保持心地的清净。凡是能扰乱我们的,要知道避免,知道远离,这就对了。这就是佛对我们的大慈大悲与无微不至的爱护。

  可是有一些同修也看到,大乘菩萨为什么载歌载舞?你们如果到大陆观光,看看敦煌的壁画,那是佛教的艺术,看到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天空当中无数的天女在那里唱歌跳舞奏乐来供养佛与大众,这是不是扰乱?那是另一个境界,《华严》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没有妨碍了,可以接受供养。问问我们自己有没有到那个境界?那是什么境界?人家的贪瞋痴已经断了。所以华严会上的听众,无论是在家、出家,四众弟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有人天,不但有人天,而且看到有六道众生,有鬼神,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应化在六道之中,他们是乘愿再来的,他们的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至少也破了几品,那个可以,那是已经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

  《沙弥律仪》这一段,批注里引用不少公案,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迦叶起舞」。大迦叶是何等人,他也唱歌跳舞。当在小乘来讲,是决定不许可的。可是迦叶是传佛心印之人,禅宗的承传,佛就是传给迦叶,迦叶再传阿难,这样传下来的。宗门的承传决定不是小乘,宗门传法一定是传给明心见性的人,如果不是明心见性,不能传法。明心见性就是圆初住以上的菩萨果位,就是法身大士,那已经是入华严无障碍的法界,他当然可以。但是小乘人决定不能学,这我们要知道。

  还有一丝毫贪染的念头,决定不能超越轮回。贪染的念头不断,往生没有把握。往生是讲带业法门,在一切法门里是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的,但也要在临终最后一念把贪染放下才能往生。假如最后一念对世间还有贪爱,就去不了。其它的法门,贪染要完全断绝才行。净土宗就要你在临终那一秒钟把贪染伏住,不起作用,就能往生。假如我们平常贪爱的心非常重,你怎能保证你临终那一念会放下?所以这就难了,应该平时就要放下。平时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贪染的念头,往生就有把握,临终时就不受其害。这就是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念佛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往生的人少?这个原因也在此地。古德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善导大师讲,「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他老人家说得没错。要如法修行,就决定得生,不如法就会有障碍。

  【五十六、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佛。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以成佛道。」经谓「使人作」,显非沙门自为也;「尽持以供养」,明非自娱也。】

  这不是自己作乐,这是今天我们讲的演奏、表演,『使人作乐』。下面这三句都是讲乐器,就是今天所讲的交响乐。乐器不是一种,有很多。现在大陆佛教有交响乐团在全世界演奏,他们在全世界表演梵呗、偈赞,宣传佛法,这是可以的。但是出家人不应该去,出家人组织乐团到世界各地演奏,那就错了。这是鼓励在家居士,出家人可以教他们,尤其是青少年最好,让小朋友认真来学,让他们到外面表演,宣扬佛教,这是对的,是可以的。所以要记住,「使人作乐」,不是自己去作乐,而目的是宣扬佛教,绝对不是为了娱乐。

  所以佛门的音乐是属于教学、教育,跟儒家一样。儒家的乐是调心的,心在不平、有烦恼的时候,弹琴、唱歌,让心舒畅,恢复平静,所以它是教育的手段。儒家是用两个手段,一个是「礼」,一个是「乐」,礼是调身,乐是调心。它是教育的手段,绝对不是娱乐,都是帮助心地恢复到清净,恢复到平静,用意在此地。佛跟儒家的教学在原理原则上完全相同,佛门教学的手段用戒律、用梵呗,戒律是礼,梵呗是乐。梵音,「梵」是清净,听到这个音声,浮躁的心情自然就消失,恢复到平静,使你得清净心,这才称为梵音。

  『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这些东西是中国从前的乐器。「贝」就是海螺,乐器。现在就进步太多了,现在有许多大的交响乐团,能把中国乐器跟西洋乐器混合在一起,对传播佛教来讲,这很有作用。『如是众妙音』,这是交响乐的音声。『尽持以供佛』,这个演奏会是供佛的。我们想一想,佛需要这个吗?佛不需要。谁要?众生要。众生喜欢这些东西,所以这些大规模的演奏是接引众生的。佛的教学手段里有「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先对这些众生投其所好,让他欢喜进门来,进门之后再好好的教导。所以佛在讲经之前有唱颂,唱颂是接引大众。大众看热闹,这里唱歌唱这么好听,都来了;唱完之后,佛讲经说法开示。所以,目的在接引大众,不是佛要听。

  一方面有美妙的歌声,再方面有非常好的歌词,歌词都是赞颂佛德。『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赞颂佛德的目的是向大众介绍,说明老师德学之好,意思就是劝人来学,劝人亲近佛陀,是用这个方法。所以歌词要念得很清楚,让人听得懂。现在很多梵呗,我听的时候,只能听到音调在哼,哼了半天,一个字也没听出来,这个效果就失掉了。必须字正腔圆,叫人听了很清楚,懂得你唱的意思,对佛生起敬仰之心,发心来学习,这就对了。『乃至一小音,皆以成佛道』,这是比喻,小音是单纯一种乐器,或者没有乐器的时候,时间短暂,能自利也能利他,这跟「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的意思完全一样。

  『经谓使人作,显非沙门自为也。』这句话非常重要。『使人作』,不是自己作。尤其是在这个社会上,在公共场所开演奏会,出家人更不可以。在自己的寺院道场,出家人可以,这是我们正式佛事。不可以在社会上,在公共场所表演演奏,出家人不适合,在家人好。在家的佛弟子可以在公共场所举办演奏会,宣扬佛教。穿着的服装可以用现代的,也可以用古装,都可以。『尽持以供养,明非自娱也。』娱是娱乐,这是供养,为宣传佛教,为表达佛教教学的艺术,可以的。佛教实在说是最早进入艺术化的教学,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所以佛教使人误会为宗教,这是佛教承传最大的不幸,真正了解佛教史的人晓得。

  佛教传到中国来,佛的道场称为「寺」,为什么叫做寺?寺是一个办事的处所,是永远不间断,继续办事的一个处所。这个事情不是办一次、两次就完了,一代一代的承传,永远办下去。办事的处所叫「寺」,最初是皇帝用的,皇帝底下设九个寺,就是替他办事的九个单位。皇帝总希望一代一代传下去,传千年万世。寺有传承的意思,永远不断的意思。寺里面办事的主管,古时候称为「卿」,所以朝廷有「九卿」,卿就是寺的主管,寺是这么来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里有三公、九卿。「三公」,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皇帝的顾问,我们今天政府里讲的国策顾问,「九卿」是替他办事的。

  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当时由鸿胪寺接待,鸿胪寺就是九个寺中的其中之一,它管接待外宾的。现在管接待外宾,由外交部管。从前宰相不可以管外交,外交是皇帝管的。所以鸿胪寺卿就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替皇帝办理接待外宾的这些事。因为佛教从外国来的,我们以国宾之礼接待他。以后这些出家人跟我们朝野谈得非常融洽,谈得很欢喜,我们朝野很欢迎他,希望他长住在中国,不要再回去了。那当然要另外建场所安顿他们。这个场所建出来之后,也称寺,跟皇帝下面的一级单位完全平等,专门办佛教教育。

  当时佛寺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翻译经典,另外一个是讲解经典,指导修行。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佛陀教育部」,是皇帝管的。宰相底下有一个教育部,叫礼部,礼部是管教育的。皇帝直接管的教育,佛教育。中国人对皇帝很尊敬,皇帝主持的教育,推行得比礼部还要广,还要快速,没有多久,佛教育就普遍全国。所以寺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叫寺?要搞清楚。现在一看到寺,是庙,供鬼神的,你说糟糕不糟糕!多少人发生误会。

  佛教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学跟艺术结合成一体,这跟我们现在社会不一样。我们现在社会的教学跟艺术是分开的,艺术是博物馆,博物馆跟学校分开的。可是佛教教育,它是佛教博物馆跟佛教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个构想非常好,非常圆满。叫你一进入这个艺术宫殿,一看的时候,他的教学目的完全达到了。现代的人讲艺术教育,不知道佛教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达到艺术化。佛教造的佛像精美,这是艺术品。绘画、建筑、音乐,尽量用艺术的方法来表达,用这种方法来教学。可惜的是现在都当成神明来膜拜,这叫真正迷信。

  佛道场,我们一进山门,第一个建筑物是「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的是四大天王,当中供的是弥勒菩萨,这就是入佛门上第一课。什么人有资格、有条件进入佛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坐着,面对着大门,你进来先看到他,看他的形像,肚皮很大,笑瞇瞇的,那就是入佛门必须具备的条件。心要平等,量要广大,要能包容,要笑脸迎人,欢欢喜喜的,这才能进入佛门接受佛教育。

  这四大天王是护法神,护谁?护自己。叫你看了这个,心有领会,应该怎么学习。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我们在社会上要懂得尽分尽职。名分,每一个人有五伦十义。在家庭里面,你是父亲的身分,父要慈;儿子的身分,儿子要孝;兄友弟恭。踏进社会,社会有领导、被领导的关系,领导是君,被领导的是臣。君(领导人)要仁慈,臣要尽忠。朋友有信。持国天王是表这个意思。你是什么身分,应该尽什么义务,这样才能持国。

  南方增长天王,南方象征光明,象征智能,意思是天天求进步。佛法讲「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你不进步,就退了,就赶不上时代的潮流。这尊像塑在那里象征着进步。佛教怎么会落伍!怎么会迷信!天天求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幸福美满。

  为了要达到这个目标,西方天王与北方天王教我们方法。西方广目天王,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多听,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地方去考察,去观摩,「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自己的国家社会。这是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的,这哪有迷信!所以佛像是艺术品,是教学的工具。

  四大天王手上拿的道具,意义很深。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的乐器是琵琶,代表缓急适中。弦不能调太紧,太紧就断掉;也不能太松,松了就不响,这是表中道。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一切法能得其中,那是最好的。不超过,也不能不及,表这个意思。要懂得守中、用中,这意思多好!南方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是智慧之剑,慧剑。西方广目天王手上是拿的是龙,或者是蛇,龙、蛇是变化。你去观察这个社会,变化多端,你要看清楚才能掌握住。所以降龙,就是对于复杂的社会你能够控制。手上拿珠,「珠」代表圆满,「环」也是圆满的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意见太多会把你的头脑搞乱,他拿的是伞,伞是防污染,伞盖,你可以听,但是你不要被它污染。你看这个意思多好!

  现在大家把他当神来看待,烧香、磕头、供养,求他保佑,这迷信到了极处。原本是这么好的一个教学方式,被人家误会到这个程度。出家人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它说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楚,佛教绝对不是宗教。以宗教的观点立场去弘扬,你就不是佛弟子,你错解佛的意思。我一出家的时候就向中国佛教会建议,佛教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前中国人喜欢简单,用佛教就可以,现在不行,意思被人误会了,我们要加两个字,「佛陀教育」。我这个建议在中国佛教会档案里还有,他们听了很欢喜,但是没采用。所以我自己在台湾办的「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们是向教育部立案,宗教则由内政部管。每一尊菩萨像、佛像、罗汉像,都表达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但是这个,连建筑,我过去讲得很多,为什么要用这个形式,它都含有教育的意义在里面,不是随便做的。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