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9-2 09:05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一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一集) 2012/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6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七页第五行:
「普贤亦名遍吉,《清凉疏》谓普贤有三」。普贤菩萨德号里头有遍吉的意思,遍是普遍,吉是吉祥,在中国是大乘四大菩萨之一。《清凉疏》谓,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这是华严三圣之一,文殊、普贤、毘卢遮那如来是华严三圣,文殊菩萨代表解门,普贤代表行门。大乘供佛是一佛二菩萨,佛代表自性,菩萨代表从体起用,起用就是解行两门。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代表自性,观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你看菩萨的像在哪一边,就知道这个宗派解行它是偏重在行门,还是偏重在解门。净宗观音菩萨代表行门,以他为主,大势至菩萨在第二,这就是偏重在行门。华严三圣文殊菩萨在左面,普贤菩萨在右面,偏重在解门。在中国过去排列是左面为大,在佛左手这一面,右面是比较小。但是左面是宾,右面是主,总是把客人摆在第一位,主人在下方,对客人的尊敬。现在这些都不讲究了,但是佛菩萨的座位次序不能混乱,一定要知道。
普贤菩萨有三位,第一位是「位前」,他修普贤行是普贤菩萨。但是这个真正菩萨是证得等觉,等觉以前的都叫位前。所以位前可以说从初信位的菩萨,他修普贤行他真的是普贤菩萨。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都叫普贤菩萨,所以普贤不是专指一个人。所有菩萨都是这样的,观音菩萨也是位前、位中、位后,任何菩萨都是这样的。所以菩萨并不代表一个人,代表一个法门,在学校里面代表一个科目,是这个意思。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都认为他是一个人,这就错了。观音菩萨不知道有多少,依照《普门品》去修行的都是观音菩萨,位前的。但是位前谈不上,因为什么?要证得初信位才算是位前,我们修没有证得初信位那不算,修行这个法门没有证到果位。
普贤菩萨把《华严经》修行的方法,总归纳为十条,这很难得。佛在《华严经》里面讲修行方法,讲了两千个法门,在「离世间品」,这一品经有五卷很长,完全讲修行。修行是要离世间,这个世间是十法界。没有离开十法界都叫凡夫,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超越十法界才叫做圣人。圣人里面真正证得果位的,像圆教初信位菩萨,初信到十信没有明心见性,位前;第七信位这就是外凡,但是他不是外凡,他是圣人,他决定能证到圣果。必须得经历这些位次,像上楼梯一样,最高的妙觉,妙觉是第五十二层,但是必须从第一、第二、第三慢慢升上去的,这都叫竖出。跟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叫横超,不必经历这个路程,这种阶层不经过,他从当中就出去,从人道他就能出去。
一般修行,人道不行,一定要生天道,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是四禅,无色界四层天,一定从这出去。就是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轮回,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必须经历的过程。别教的三贤统统是在十法界的四圣法界,这分得细;圆教就分得比较粗,圆教都在十信位。圆教初住是别教的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得法身之后,习气还在,习气要慢慢的才能离开,这个地方用不得功,没有办法把习气去掉。因为你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造业,就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就落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有起心动念、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他比我们高。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在《华严》十信位里面,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第九信是菩萨,第十信是佛。那个佛还是菩萨,没有明心见性,十法界里最高的。他要破一品无明,也就是把起心动念放下,不再起心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十法界从哪来的?起心动念,四圣法界。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见思烦恼,所以见思烦恼一断就超越六道轮回。
这些经上常说,与深不深入经教没有关系,修行证果是要放下,你不懂,能放下,一样成就。成就在果地上那个智慧、神通、道力,跟明白的没有差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知识分子他静不下来,他放不下,所以走这个路子,信解行证。像宗门他不需要信解行证,他只要信,不解没有关系,只要行他就能证果,真的跟认不认识字、读不读书没关系。净土宗亦如是,了不了解没关系,不重要,重要是放下,是一心专念。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这样重视经教?因为不相信。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如果真信,这经要它干什么?何必这么麻烦?所以这部经没有别的,它的作用是起信的,真正相信了,你自然发心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你看信、愿、持名,真的老太婆、老阿公都能做到,他能放下,只要相信就行!因为太难信了,所以佛说得这么详细。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帮助现代人建立信心。现代人建立信心比过去难多了。过去人都曾经有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父母就教你信德,这是道德,仁义礼智信五德。五伦是道,五伦最后一个朋友有信;五常是德,最后一个是信,你就知道中国人对这个信多么尊重,没有怀疑的。
我这个年龄生长在农村,农村人朴素,那个时候没有媒体、没有报纸、没有交通工具。我们住在乡下,距离城不太远二十五里路,走路三个小时,现在的车大概十分钟、十几分钟就到了。那个时候农村里面的人,城里面要有一些什么事情,总得一个多星期才会知道,没人去,没有人送消息给你。所以每天确实(中国社会是动乱,军阀割据),那个乡村里头天天天下太平没事,什么消息都不知道。我们是跟日本人打仗的时候,我们才尝到逃难的味道,军阀割据那么多年,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所以对任何人相信,对任何事也相信,根本就没有怀疑这个念头。确实心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那就是太平盛世,乱世当中,这个地方是太平盛世,难!现在社会动乱,我们居住在这个小村,这小村是太平盛世。我们这里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杂志,外面的事情能知道一些,是卫星、网络。从网络里头,我们也不看网络,有些同学从网络里头节录,每个星期,把这一个星期重要的消息节录出来给我看,我这个信息从这来的。没人节录的时候,我就不知道了。过去这个事情是悟梵做的,梵师往生之后就没人做了,我就中断了一段时间。现在又有人送给我,我不知道谁做的,每个星期送给我看看。
所以我们知道每一个菩萨代表一个法门,是法门的通号,不是某一个人,观音菩萨不知道有多少!修观音法门的人全是观音菩萨,修普贤法门的人全是普贤菩萨,修地藏法门的人全是地藏菩萨,这个要知道,不能搞错了。通常我们拜的观音、普贤,都是位中菩萨,位中是等觉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定是西方三圣等觉菩萨,普贤菩萨一定是华严三圣,他代表这个。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位中菩萨,叫当位的。再往上去,他就成佛了,他就成了妙觉,有缘他用菩萨身分示现,那叫位后菩萨,位后的普贤,这个三类就是这个意思。
「位后普贤(得果不舍因行,谓成佛仍不舍因地之行)」。换句话说,他普贤十愿养成习惯了,成佛之后有缘示现,他修行十愿非常明显。菩萨当中特别是普贤,普是普遍,普是平等,菩萨没有分别心。《华严经》上佛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一定要修普贤行你才能证得妙觉果位。为什么?只有普贤菩萨表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十愿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礼敬,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在他心目当中都是诸佛如来,这《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普贤的礼敬怎么修法的我们就明白了。一切众生是佛,你要是稍微有一点分别、有一点怠慢,不是普贤行。你要把所有一切众生都看作毘卢遮那如来,这才是普贤行。有情众生是佛,无情的?无情也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粒尘沙皆是如来,如来的法身,菩萨礼敬。所以普贤行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通人哪有这种心量?他的心是圆满的清净平等觉。经上说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这意思就明白,佛跟众生真不一样,众生要成佛也不难。
普贤行,实际上贤首国师的三种周遍(三遍)四德完全相应。三遍第一个「周遍法界」,这就讲今天所谓的信息,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我们自己不知道,诸佛菩萨(就是法身菩萨)全部知道,信息都送到了。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收到,六道众生收到他没有感觉,他在迷位,确实是收到了。收到怎么?现在像用计算机,已经输入你的频道里面去了,你的机器又故障,屏幕上现不出来,真收到了,故障,没有故障的时候屏幕上就显出来。一粒微尘,一毛端、一微尘统统收到。美国修.蓝博士他不是佛教徒,他那个本事是得自于夏威夷土著,他承传下来,跟佛教这个理念相同。他肯定宇宙一切万物都有见闻觉知,我们讲五蕴就受想行识,统统都有。他参观我们的摄影棚,告诉大家,桌椅板凳有见闻觉知,我们起心动念它知道,墙壁知道、地板知道、天花板知道,这里头所有一切东西没有一个不知道,真的一点不假。普贤菩萨知道,常修礼敬。
对物礼敬,就是要保持它的整齐清洁,这是对它的礼敬,不是对它天天鞠躬。这些恭敬我们是从小学的,我保持了很多年,最近应该有六、七年,人体力衰了,做不动了。我早年住在台湾、住在美国、住在澳洲、住在新加坡那些时候,你看我的房间、你看我的桌子,整齐清洁,哪有东西放得这么凌乱。我今天看到这个,我自己心里头很难过,为什么?没有体力了。这就是有些人还懂得,古礼还懂得,你看这个情形,人已经老了、老化了,他不是不做,他做不动,哪有年轻那个时候整齐清洁,丝毫都不乱。现在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切随它去!
所以普贤行难,难在用心。知道一念周遍法界,这个一念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身体是物质,物质也是波动现象产生的,它的频率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所以诸佛菩萨对我们身体健康,知不知道?知道很清楚,我们念念都向他报告,他统统都收到。佛菩萨慈悲,佛菩萨加持每个众生,但是众生要跟他配合,要愿意接受,不能配合就没有法子,加持不上,加持你,你不接受。怎么加持你?这经教就是加持,我们没有能够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确实得佛加持。宇宙之间这么大,所以它也很复杂,不是那么单纯的,总的来说都需要讲缘分,因缘生法。缘有亲因缘、有所缘缘、有无间缘、有增上缘,每一种里头都是无量无边,这是总分类。我们的心愈清净你知道的就愈多,心里面很复杂,妄念很多、杂念很多,你知道的就很有限。经上告诉我们「净极光通达」,净是真心,真心不动;动是妄心,起心动念这妄心,不是真心。佛说「制心一处」,制心一处就是修定,无论你在哪一处都起作用。我们净宗,佛教给我们制心这一处,这一处就是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要我们把心放在这一处。名号之外统统把它清理出去,清净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真正到这个时候你什么都知道。
三种周遍里头「出生无尽、含容空有」,那个心量多大!出生无尽就是整个宇宙的变化,那个变化是念念都在变化,变化是依据什么?是依据念头。诸佛菩萨没有念头,他回归自性,自性本定,所以他们住在自性本定里头。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不动摇」,那自性本定,他什么都知道。修定就是住心一处,无论住在哪一处,真正住到一处,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也能知道一部分,不能知道圆满,局部他知道。定功愈深,范围就愈大,到自性本定就全都知道了,没有一法不知道。佛法称内学,不向外,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每一个法都是心念成就的。没有心念三种现象都不可得,物质、精神、自然三种现象都得不到,全是心念造成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包括自然现象,离开心想没有一法可得。
三种周遍之后,贤首大师给我们提出四德,四德那是自性里头的性德。第一个「随缘妙用」,谁有?修行证果的人有,从小乘须陀洹就有。但是今天小乘须陀洹没有了,修小乘的人很多,没有证得须陀洹的。证得须陀洹他就有,最明显的是天眼、天耳,真有天眼、天耳的,他能看到过去、能看到未来,那个要说未来的情况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为什么?他见到的。我们今天凡夫说作梦梦见的,不可靠。有人告诉我,我们香港同修他作梦,梦到大水,香港被大水淹了,淹了两层楼,把这个事情来告诉我。我说你那是作梦,那不是真的;如果是天眼看到的,那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所以现在没有这种人,在这个社会里头哪一个不是心浮气躁?所以随缘就没有妙用了。但是真正懂得妙用,对你修学有很大帮助,妙用主要的是什么?不着相,也就是说,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妙用。小乘他不执着,小乘是断见思烦恼,他的用就妙了。大乘不但断见思,还要断尘沙、无明,那个能力就更大,神通妙用,这是最基本的性德。
第二个,大乘菩萨没有一个不是利他的,所以第二个叫「威仪有则」。那就是真正做一个最好的样子给众生看,这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回头是岸。也就是说,佛在经里面讲的这些伦理道德、这些戒律全做到了,做出榜样给别人看。团体有团体的样子,团体是六和敬;个人是个人的样子,是菩萨。谁能修六和敬?菩萨才能修六和敬。这就是说初果以上、大乘初信位以上,他们真正能修六和敬;没有证得这个果位学不到的,怎么学也学不像。这个东西是要真干,真功夫,这里头做不得假的。起心动念是给别人做好样子,想想这念头、这句话、这动作,不是好样子就不能够做。自己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养成习惯,菩萨的习惯,不是凡人习惯。第三个「柔和质直」,对待一切人温和,质直是心里面真诚,用真诚心、用柔和的态度待人接物。最后一条「代众生苦」,受一切苦是代替众生的,让众生在苦难当中得一点安慰,你苦,我比你还苦,大家看到有点欣慰。为什么?在六道里头,六道是苦难众生,菩萨在这里头念念想众生,没有想自己,一切为众生,没有为自己,这个我们要知道。
所以贤首国师的这三种周遍跟四德,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相应。十大愿王讲得更具体,对象是情与无情就统统都包括到。有情是动物,无情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包括所有的,这是对象,礼敬的对象、称赞的对象。称赞里面称赞善的,不善的不说,不批评、不毁谤,不善的不放在心上,也不放在口上,这叫称赞如来,这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礼敬是对一切现象的,它是普遍的,没有差别的,完全平等的。称赞有差别,为什么?言语会影响别人、会影响众生,希望影响众生完全是正面的,不要有负面的。负面的东西根本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把清净心破坏了。我们是个念佛的心,放外面这些负面东西,我们的清净心破坏了。
广修供养,念念都有供养的心,实在讲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为什么?是为供养一切苦难众生,供养一切诸佛菩萨。这讲三位,位前菩萨、位中菩萨、位后菩萨。一切众生都是位前菩萨,他还没回头,他还没有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这都在位前,还没有入位。可是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普贤菩萨做到!供养里头不能让他生贪心,不能让他生烦恼,不能让他造罪业,这是普贤菩萨的供养,纯净纯善。如果供养,让他生起贪心、生起傲慢、生起嫉妒,这个事情就大了,这是害他,这是帮助他堕落,不是成就他,这是毁坏他,那是什么?魔供养,真的是如此。
现在这个世界法弱魔强,干坏事很容易成就,帮助你的很多,为什么?供养多,还赞叹你。做一点好事,受很多障碍,不让你成就。这些事情我们亲身经历的,我们以真诚善心对人,人家以怀疑、怨恨来对我,我们要受,不受怎么办?每个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都要忍受,不受,人永远不会回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他们想想,这一生当中还遇到一个好人。想到这里,这个好人走了,过去对他没有礼貌,障碍他,他很冤枉,那是什么?良心发现,这都是好事。觉悟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每一生每一世能够加一点,就不错了。所以我们心里常常想到,能够恢复到清末民初那个样子,至少也得一、二百年,没有一、二百年做不到。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人已经学坏了,学坏了教他回头,太难了。那个学好的,教他学坏很容易;学坏,教他变好,不容易,非常困难。佛在大乘教里头告诉我们,一个人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你就知道学善难,学坏容易。二十六个它多而且力量大,这十一个善法少,力量也薄弱,这就是为什么人学坏容易,学好难。佛说得真有道理。
我们再看下面,这还是《华严经疏钞》里头的话,清凉大师的,「疏谓普贤之义为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地曰贤。此即位后之普贤」。果无不穷,果达到穷极就是妙觉,圆满的回归自性,这叫普,这真普。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普。不舍因地,这是应化。菩萨、佛遇到有缘人决定不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说这些人,决定去帮助他。帮助他是现身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给他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这是因地,这叫贤。「此即位后之普贤,是为如来之化现」,这是佛的化身。
「至于《会疏》云」,《会疏》就是日本的,日本净宗大德他的解释,「体遍法界,故曰普。位邻极圣,故曰贤」,这是等觉菩萨。体是法性当然是遍法界,这就是本来是佛,这个普;位邻,他现在的地位,极圣是佛,他跟极圣做邻居。也就是他上面一级就是妙觉,他自己的位子是等觉,等觉是贤;妙觉是圣,说大圣,究竟圆满的大圣。等觉菩萨也被一般人尊称为大圣,通常一般人称圣贤,三贤菩萨称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称圣,叫三贤十圣。所以等觉也称为大圣,这是位中,是当位的等觉菩萨。
「《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发十大愿王。愿西方往生,特翼赞弥陀,故于此经是为上首」。《会疏》是《无量寿经》的批注,日本的祖师著作的。这些人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大多数都是亲近善导大师的。很难得,我们到日本去参访,日本人对祖师尊重、敬仰超过对佛菩萨。日本的寺庙很大、很壮观,里面的佛像不大,佛像小小的,可是祖师的像很大,有些祖师像建的跟真人差不多,坐像坐在那里。善导大师、智者大师最常见的,他们对祖师的纪念念念不忘,尊师重道。可是日本佛教衰了,但是这种习惯还保留到,祖师像前面每天烧香磕头,这还保持着。我是一再劝他们要恢复讲经,要回归教育。他们把佛教讲经教学丢掉四百年,中西随功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这些寺庙里面,都有讲经的。我们相信。你看《无量寿经》的批注就三十多种,我们中国才两种。由此可知,他们讲经的风气很盛,没有寺庙不讲经的,这话是可以相信。
中国在隋唐的时候,哪个寺庙都讲经,没有不讲经的,这个日本人看过,日本人学到。四百年前西方文化传到这边来,日本是首先接受的,中国人接受西方文明是从日本传来的,所以我们比它晚两百年。我们中国寺院庵堂讲经,应该说三百年前是很平常的,家家都讲经的,清朝末年还有不少。到民国年间就少了,讲经的大德只有十几个人;到现在就更少了,几乎没有人讲,什么原因?没人听。搞法会的时候有人,很热闹,能有几千人、几万人,平常要常年讲经没人听。你看佛教怎么能不衰?信佛的信徒只晓得上庙烧香,求佛菩萨保佑平安、保佑升官发财,不懂得经教,变成迷信。无事不登三宝殿,登三宝殿都是有求的,遇到难题了,就找佛菩萨,完全搞错了。
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畅怀法师接待我。那一天刚刚到,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畅怀法师就告诉我,香港听经的状况。这香港人不听经,法师来讲经,第一天来,来捧场,圆满的那天来,他参加了,有头有尾,当中不来。所以他就警告我,他说有名的大法师到这来都是这样的,法师,你还年轻,人家不认识你,你没有名气,你心里要有数,可能讲经一个人都没有。我说没有关系,桌椅板凳排上就行了。畅怀法师说,好,你能这样做那可以。不需要人,我对桌椅板凳讲。他那地方也不大,挤满了大概可以一百多个人,就挤得满满的。我们开讲那天人不少,以后好像天天人都不少。一个星期之后,他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的法缘很殊胜!香港从来没有过这个样子,每天人都那么多。连续讲了四个月,法缘不一样。广结法缘重要!大家不喜欢听经,法师就没法子培养了。
我最后离开香港的时候,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要听初学的法师讲经,那个功德比听我讲经功德大。为什么?我讲了这么多年,那个才初学,初学需要人鼓励,有人听他讲得有味,没有人听他讲不下去,那以后没人讲经了。所以带领初学的人,鼓励初学的人,这个功德大,让佛门里面年轻人讲经愈来愈多。这老讲经的,讲得都不错的,你不想听也无所谓,帮助年轻的人重要。劝了多次,香港讲经的风气还是抬不起来,还不如台湾。台湾已经是很衰,讲经听众不多,少的时候十几二十个人,所以讲的人愿望没有了,听的人也不把这个当作一桩重要的事情。印光大师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有经教做依据,不学经教怎么行?不学经教是盲修瞎练。经教要不重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知道这个东西重要。所以《会疏》这里又说,能够导御一切,导是指导、引导,御是统御,这是对众生,你能够教化众生,你能够带领大众发十大愿王,愿西方往生,这是普贤菩萨华严会上的表现的。特翼赞弥陀,这个翼赞就是协助,为阿弥陀佛介绍弟子,推荐弟子。故于此经是为上首,在《无量寿》这一会里头,普贤菩萨是上首。
「又《探玄记》曰」,《探玄记》是《华严经》的批注,《六十华严》的批注。清凉注的是八十卷,《八十华严》;《探玄记》是贤首国师的,他注的是晋朝传来,第一次翻译的《六十华严》,《六十华严》的批注。这里面说,「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这也讲得好,德周法界,这是赞叹菩萨的大德。至顺调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十愿里头的两愿,他真能做到。恒顺众生,恒顺里面有智慧、有善巧,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头是岸,有这个本事,这是凡夫做不到的,菩萨能做到。为什么?菩萨观众生的机不是一世,能看他过去多生多劫,有没有学过佛法,学过些什么法,菩萨知道。所以他能顺你,他能把你宿世的善根让你发出来,一世一世接着再干,这个兴趣就来了。这一世当中根利的,要能够听从菩萨的话,修十大愿王求生极乐世界,那他就圆满了,这一生到极乐世界作佛去,真正得度了。如果不能,菩萨观机他还不能相信,或者相信力度不够,这一生不能往生,就帮他提升,等到来生后世。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增长,善根成熟的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众生根性不相同,菩萨全知道,知道能随顺,不随顺就不能度众生。你要不随顺,他不听你的,掉头而去,他去走的是邪道,这就错了。
《大日经疏》第一卷,这是密宗主修的经典,大日如来就是毘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法门广,宗派多,到最后成就了,原来是在一起的,真的这个时候才明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没有明白之前是有分别,契入境界之后,知道是一体。「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这个叫普,「贤是最妙善义」,最极妙善。「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这名号是这么来的,名号是表他的德行,普贤菩萨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大菩提心,从菩提心所起的大愿大行,大愿这十愿,大行是十愿都落实,没有一愿是空的,他统统做到,而且做得非常圆满。身口意三业平等,这个平等是对一切众生,身礼敬、口称赞、意清净平等,生无量智慧,表现在身口是善巧方便,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所以说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性德没有障碍,都能够透出来。
我们现在没见性,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与性德相应的是哪些?我们净宗提出五科,五科就够了。第一个净业三福,是性德,不仅仅净宗学人要依靠这个为准则,修行的最高指导。佛说这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重要。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换句话说,所有菩萨成佛都要依这三个指导原则;如果不依照这个指导原则,他成不了佛,没有例外的。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没有?这条是根本,大根大本,本要是出了问题,其它的都不必谈,出世间法没分,世间法有限。所以我常讲孝是根,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敬是本。敬是以老师为代表,孝是以父母为代表,这意思是什么?对父母孝顺,对一切众生孝顺;对老师尊敬,对一切众生尊敬。所以我说个代表,不是孝敬只对父母、师长,父母、师长以外就忘掉,你就错了,你没有学到佛法。
《菩萨戒经》里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两句话怎么讲法?一切男人、一切女人,范围再一扩大就是一切有情众生,雄性的、雌性的都作父母看待,你才能成得了佛。为什么?佛眼睛当中他所看到的,真的是这样的,蚊虫、蚂蚁本来是佛,毛端、微尘本来是佛。现在我们这个概念比较清楚,物质,物质再小,今天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微中子肯定就是佛经上所讲的极微之微。因为佛说这一粒微尘不能再分,分就没有了,那微中子再一分开真的没有了,物质没有了,看到什么现象?意念波动的现象。所以科学家这才肯定,知道物质从哪来的,是念头波动产生的现象,物质不是真的。普朗克的报告说,根据他的研究,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到底是什么?是念头产生的幻相,跟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样。
但是这句话,把佛经上一句话证明了,那就是经上说,「色由心生」。色是五蕴里头色受想行识,色就是代表物质,物质是从心生的,是从念头生的,科学证明了佛经上这句话;或者说相由心生都可以,物质现象。这样才提出「以心控物」,念头可以控制物质现象。物质剎那剎那在变,谁在指挥?念头。我们每个念头都不一样,所以物质现象也是每个念头现的相都不同,这非常非常微细,我们没办法觉察到。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现象,我们只看到相同,这是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都是相似相续相,绝不是真的,所以这相是假的,不要认真,认真就错了。只有能现能变的自性是真的,它是永恒不变,在净土称为常寂光,在大乘也称为大光明藏,又称为法性、又称为法身,真正是遍一切处。它起作用确实纯一妙善,真的是备具众德,哪怕是一粒微尘它里头所具的性德是圆满的,一丝毫都不欠缺。
「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这个胁士这边有,就是立于佛两胁旁边的菩萨,这个好,很好懂,站在佛旁边的两位菩萨,有协助的意思。我们常讲是佛的两个助手、两个帮手,帮助佛教化众生。一个表智慧,一个表慈悲,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真干、表行门,文殊表解门。每尊佛都有两位菩萨,表法就这个意思,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行动。这个智慧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实践,他要真做到。现在讲一个是老师,一个是教练,文殊是老师教学的,普贤是教练带着你干的。没有人带着,你懈怠、懒散,偷懒不干了,普贤带着。
在中国过去帝王,培养下一届的接班人太子,有老师是太师,有少师,太师就好比我们现在讲的佛,少师就是菩萨,少师是教练。他有三个老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地位很高,皇上的顾问,太子的老师。太师教治国平天下这些本事,太傅教伦理道德,太保教健康保健,这三个老师,起居生活他照顾,他给你讲解。执行是少师、少傅、少保,这三个人是执行的,就是太子学了之后要真干,他们三个带头。所以朝代,世世代代能够延续下来,延续几百年,十几二十多个帝王就是这么教出来的。如果末代帝王他不听话,他的父亲死了,他继承王位,太师、太保统统废除掉不要,不听他们的,贪图享受,喜欢别人称赞,国就亡掉,政权就被别人取代。古代这个培养接班人,那个方法好极了。
政治实在讲不是制度问题,制度没问题,什么制度都无所谓,最重要是人。你看培养他有健康的身体、有伦理道德、有广博的学问,他就能治国。这三个主导的老师非常重要,真正是在全国选出来的有德行、有学问、有爱心。周武王死的时候儿子十岁,周公摄政,成王的三个老师,太师是姜太公,太傅就是周公,太保是他的小叔。所以有成康之治,成就是成王,周朝的成王、康王那是太平盛世。成王十岁,你看得这三个好老师。大臣里面有子弟跟太子在一起学习,陪读,实际上就是下面一个朝廷。陪读,太子对他们每个人都清楚,将来哪个做首相,哪个做尚书,他心里就有数。所以一点都不乱,一代一代的承传,而且政策一代一代也承传下来了,不会乱的,这个方法好极了。
现在的民主有问题,西方人对于民主已经怀疑了,来问我,我在澳洲的时候,问我民主是不是最好的制度?我告诉他,制度没有好坏,说不上最好、最坏,问题在人。人要是好人,不好的制度,也能做好事;人要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一样干坏事。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要教成什么?教成圣人、贤人,圣贤政治。中国的政治,自古以来,说一句老实话,属于圣贤政治。这个圣贤的根从哪里来?最明显的建立制度的是周朝。孔子最佩服的就是周公。周朝的大法,周公定的《周礼》,《周礼》是周朝的宪法,方东美先生跟我提过几次,告诉我,《周礼》这一套治国的方法,超过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跟它比都比不上。老师要我留意看看,我始终没有看过,翻了几页对这个没兴趣。老师说如果周朝后代的子子孙孙都能够遵守的话,他说现在还是周朝。可惜周家八百年,最后周幽王乱了,贪图享受,把祖宗的法丢掉,国就亡了。所以周立的制度就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想得真周到。一个国家领导人只要这三方面好,人民享福,真的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文殊、普贤这是佛左右两边随侍的菩萨,「乃释尊会中上首」,释迦牟尼,这个会是世尊到这世间来示现作佛,教化众生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的会中,这两位菩萨是上首。左面是文殊,右面是普贤,文殊表智慧,普贤表实践,就今天讲的真干。「在华严会上,亦是上首」,华严会上是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佛的左右也是文殊、普贤。「又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华严会上普贤是长子,文殊是庶男。这什么意思?华严这一会是以真干为主,讲学是第二,跟净宗完全相同。净宗表现得更明了,因为观音菩萨代表的是真干、实践,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的左手,大势至菩萨在右手,总是一个代表行,一个代表解,这两位菩萨。
「《四十华严经四十颂》曰」,底下这个四十是第四十卷,《四十华严》第四十卷颂曰。「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可见普贤正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他是大权示现的,法身之所流现实际上就是自性所流的,自性是谁?圆满的法身。化作等觉菩萨,这是法尔如是,应化作等觉菩萨的身分。「襄赞释尊」,他来帮助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这示现成佛,这是感;普贤菩萨在自性里流出,这是应,跟世尊感应道交。「演唱圣教」,释迦牟尼佛唱圣教,普贤菩萨演圣教,表演,世尊所说的,他把它表演出来都做到,这两个人同一个平台上演唱。
「若据密教,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这密教的初祖是谁?普贤菩萨,所以密宗跟普贤菩萨关系太密切了,「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这是密宗。从这个地方我们冷静细心观察,佛教里头各个不同的宗派,到最后会归起来确实是一体,真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个宗只可以说,它应各种不同的根机,用的方法不一样,方向目标完全相同,没有差别。
在不同的当中我们就完全明白,净土法门最妙了,为什么?人人能修,而且非常方便,成功的时候跟密的成功、跟禅的成功、跟教的成功,完全平等,看起来好像有高下,实际上没有高下,平等平等。既然看出完全平等,那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速道路?没有比这个更快的,没有比这更安全的、更妥当的。前面说过了,经说得这么详细,目的只有一个,让你生起信心。你要是已经有坚定的信心,不会再受任何影响,那种真信心,经不要听了。你要是有疑心、有怀疑,信心不能坚定,这个经就一定要听,一定要学。年轻人发心学这个经典是什么?为别人学的,别人不相信,我把它学好,详细讲给他听,讲得让他相信,我们学经教的目的达到,这是为什么要学经教。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世?善导大师讲得好,「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样肯定给我们说出来。如来出世真的就是讲净土法门,就是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这是释迦出世的本怀。这个经是出世本怀第一经,这个法门是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一点都不错。念老当年把这个批注送给我,他老人家很客气,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我的序文里头就有这句话: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这个法门而来的,不是为其它的。他看到这句话,告诉我:完全正确,真是这个样子的。可是这一句话不容易说出来,你没有搞清楚,认为还有比这高的,没有了,这是最高峰。肯定善导的话决定正确,如来出世就是说这部经。好,今天时间到了。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