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6-6 19:52
標題: 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讲记三十七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  (第二十五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文件名:08-001-0025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第一行: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

  这十八位菩萨,在佛法上说,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佛法告诉我们,一切万法理体是一不是二。因此一切诸佛的名号都是显示理体果地上的德能。一切菩萨的名号是理体起作用的名称,在佛学的名词上说就是本具权智的名号。由此可知,诸佛的名号就是理体本具实智的名号。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才可以读佛书,才可以领略到所谓「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样对于佛经的大意才容易的领会,不需要多说了。想象这一十八位菩萨,我们在此地简单的给诸位做一个介绍,这十八就是一,一即十八,十八即一,都是我们自己本性权智的名号,这句话必须要牢牢的记住,这样诸佛菩萨就不是外人,都是自己一身本具。

  第一位是『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妙德」,也翻作「妙吉祥」。佛在经中常常跟我们说,这位菩萨过去曾经作过佛,他的名号叫龙种上尊王佛。换句话说,文殊师利菩萨这是古佛再来,也是一位倒驾慈航之人。本经叙说是为「妙光法师」,于此会中代表根本智,是一位「隐胜现劣」,所谓胜,他早已经成佛,他从佛位再退居到菩萨的地位上,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一切众生。由此可知,诸佛他之所以能够舍己去助人,实在他是证得诸法皆如,万法一体,才能这样自然的做到人我一体、自他不二的境界。而我们凡夫所以做不到,原因就是不明暸人我的真相,于是在一切法里面,妄生我执与法执,而不晓得这些执着是虚妄而不真实的,这样才产生了无量无边的烦恼,招致无边的苦报。

  诸佛菩萨不但对我们有言教,而且实际上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此地这一十八位菩萨个个都是我们的榜样,说到亲切之处,是我们自性德用的榜样。在这一品经如来是以放光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放光现瑞,只有事事无碍的这些大菩萨们他们懂得,也可以说,只有心地真正清净的人,见到佛的光明,一切都彻悟。心地还没有到这样的清净,虽然见到光明,并不懂得佛光里面所含的意旨,这就必须要藉文殊菩萨以言语给我们来说明。换句话说,文殊菩萨在本经里面所说的这些话,就是如来放光光中所含的义趣,如印与文,完全相应,佛与文殊是一不是二。懂得这个道理,经中的旨趣我们才能够真正的领略到。这是第一位菩萨。

  第二位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完全是我们中文意译,这三个字不是梵文,从名号的意思就能够看出这位菩萨他的本质。观是从能观的智慧上说,而世音,世就是世间,音是音声,这是所观的境界。在本经第二十五品里面,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详细的介绍。这位菩萨是表我们自性里面的大悲心,大悲心的作用显示在「普门示现」,所谓的「神通三昧,化他流通」,意思就是希望这样的妙法从此以后能够源源不断流通十方后世。对前面一位文殊菩萨来说,文殊菩萨是代表的智慧,观音菩萨是代表的慈悲,正是智悲双运,这样才能够将真如本性的德用表显无遗。在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到的,文殊是我们本性里面的智慧,般若真智,就叫做文殊师利;观音是我们本性里面的慈悲,就是慈悲心,名字就叫做观世音。由此可知,文殊、观音并非别人,是本性里面的大智与大悲。唯有大智与大悲才能够畅佛本怀,与如来无二无别。如来是讲的理体,菩萨是讲的从体起用,有体有用,这就是佛法,这就是所谓的佛法无边。

  第三位菩萨是『得大势』,我们也称为大势至菩萨。经里面给我们形容,这位菩萨「举足下足,动三千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坏魔宫殿」,所以称为大势至。这些话都是比喻的话,虽然是比喻,诸位要晓得也是事实。大势至,大是形容词,势是讲的势力,至是讲到达,他这个伟大的势力能够到达这个地方。举足下足,动三千世界,坏魔宫殿,我们先要说明什么是魔?经中常说魔有四类,第一类是五阴魔。在《楞严经》里面说得比较详细,佛讲五阴魔每一种又分为十种,所以五阴一共分为五十种阴魔,阴就是五阴。五阴是不是就是五十种?决定不是,这个五十还是大类,每一类里面可以说是无量无边。除了五阴之外还有烦恼魔,烦恼也是无量无边,在百法里面归纳为二十六种。

  再其次的是死魔,死魔也是千千万万种,绝不是单纯的。死魔里面有两大类,一类叫分段生死,一类叫变易生死,两类都相当的复杂。分段生死是从我们肉身来说的,实际上我们的肉身剎那剎那在生灭,而我们自己不能够觉察,现在医学里面所说的我们身体的细胞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实际上就是分段生死,几个人晓得?变易生死是讲精神上的,这个境界的升堕。这两种生死必须到如来地才真正的超越。第四类就是天魔,天魔是说我们身心以外环境上的干扰。但是这个四种魔最要紧的是内里面的三种,如果我们身心没有魔,外面的天魔他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够侵犯。假如我们内心有魔,天魔就可以得其便,所以说是里应外合才能够伤害到我们。

  大势至菩萨这位是主智慧的,什么是最大的势力?是智慧。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喜舍即是势至」,由此可知,喜舍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才会执着,才有贪吝,所谓是舍不得,不肯放下。能够喜舍的人,他能放下,他不执着,正是所谓放下身心世界,知道一切法事实的真相。像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人他举足下足,我们想想看,是不是震动三千大千世界,破坏诸魔宫殿?这两句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事实实在是如此,这个才叫做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自己的清净心、喜舍心,我们自己的清净心、喜舍心能震动大千世界,能坏诸魔宫殿。在经中表法,他与观世音菩萨共同辅佐阿弥陀佛,次第授记。宝藏佛曾经说,「由汝愿取大千世界」,所以给你起个名字,称你叫大势至菩萨。

  第四位是『常精进菩萨』,这位菩萨的德号也是我们中文意译的,一看就晓得他所代表的法门。《宝积经》里面讲,这位菩萨他的愿力不可思议,他能为一个众生经无量劫都不肯舍弃,正是佛门当中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可见得菩萨愿力之伟大。「常精进」,也是说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本性确实具足如是功德,正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性,将这个无量功德丧失了。如果我们见了性的话,我们对任何一个众生都会以清净、慈悲去教化他,他要是不接受,绝不会有一念舍弃之心,甚至于生生世世都能够照顾他,而不舍弃。显示出菩萨身心精进,称之为常精进;换句话说,决定没有退转。像这样的教化,正所谓刚强难化的众生,都能够发这样的大心,何况我们现前一些小小不如意的境界!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若有厌烦、厌倦、退堕,我们自性常精进的功德就不能现前,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应当要修学的。菩萨在此地给我们做个示范,告诉我们要常精进,决定不退转。

  第五位是『不休息菩萨』,在《思益经》里面有说,「恒河沙劫,为一日一夜」,这是从比喻上说,将恒河沙劫这么长的时间当作一昼夜。这个样子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这样子过百千万亿劫才遇到一尊佛。如是继续遇到有恒河沙佛,这个菩萨他能够修一切清净行,修习功德,然后授记成佛,必定不休息。不休息跟前面一位常精进表面上看起来大致上相同,实际上他是有差别的。常精进菩萨着重在对人,着重在教化一切众生,是度他;而不休息菩萨着重是在自度,是自修。所以这两位菩萨,一个是说的自行,一个是说的化他,自行化他都是精进永无休息的。这是自性的功德,换句话说,也是我们自己本性本具的功德,我们应当要把它恢复。

  第六位是『宝掌菩萨』,《宝积经》里面说,为什么要称这位菩萨叫「宝掌」?经里面说明,这位菩萨他在诸佛国土教化众生的时候,他以右手变出若干诸佛世界,都能够从心所欲,而能够办好一切的事物。从他的手中出「佛法僧三宝声,乃至慈悲喜舍之声」,这也是从比喻上说的。就是从菩萨的手掌能出无量无边的善巧方便,成熟一切众生,我们称他作宝掌。在表法,他是说明成就一切事业要靠双手,我们世人所谓双手万能,在佛法里就用宝掌这个意思来表双手万能。双手万能的意思还没有宝掌意思具足,因为万能没有宝的意思,宝的意思里头含摄有万能的意思。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双手于诸佛世界普度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一切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之法,就叫做一切佛法。《宝积经》里面是从纲领上说,所以从手掌出三宝声、慈悲喜舍声,这是从纲领上说。确实整个佛法不外三宝与慈悲喜舍。三宝是讲的自性三宝,六祖告诉我们,自性觉悟这是佛宝,自性正直是法宝,自性清净是僧宝。前面讲过,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即是势至。所以三宝与慈悲喜舍就具足一切佛法。一切佛法皆从宝掌中出,这个宝掌是我们自己的双手。

  第七位是『药王菩萨』,这位菩萨,经里面讲,是说这么一个人,过去大概生生世世是行医的,是一个做大夫,在世间。换句话说,他学佛成菩萨、成佛了,他还有过去生中的习气,喜欢为人治病。实际上这也是代表我们本性里面的一分德能。药是治病,众生的病有两种,一种叫身病,一种叫心病,「药王」注重的是在心病,不注重在身病。为什么?如果心要没有病,身就不会有病。为什么?佛法里面常常讲,叫「境随心转」,甚至于世间看相算命也说相随心转,心没有病,这个相(形相)当然没有病。所以治病要从根本上去治,根本上治就是要治众生的心病。心病,我们可以讲一切众生各个都有。假如心里头要没有病,这就成佛,也就成菩萨。

  实在讲菩萨的心还是有病,不过他的病自己能控制,可以叫它不发作,这叫菩萨,真正完全没有病那成佛。所以菩萨我们叫觉有情,因为他觉,觉他有病,他的病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众生叫迷,迷了那个病他就起障碍。不要说菩萨,菩萨以下声闻、缘觉都有病,他那个病还是有障碍,声闻、缘觉有法执,法执就是他的病根。六道凡夫有我执,我执就是病根,就能够招来六道轮回种种的不自在。刚才说了,菩萨他人我执、法我执虽然已经离开,但是离得并不彻底,但是他觉,叫觉悟之有情,他觉悟。声闻、缘觉与六道凡夫都叫迷有情,不过是迷得轻重有差别。菩萨虽然是觉,也有觉悟程度差别不一样,我们所谓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真正到心没有病是如来地,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药王」他代表的意思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有这分功德,能为一切众生调理、医治身心两种病痛,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第八位『勇施菩萨』,我们一看这个德号就晓得他代表的意义,「勇」是勇猛,「施」是布施。这位菩萨所代表的是欢喜布施,能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宝,「遍施众生,而无有疲厌」。这也是提醒我们自己,勇施,换句话说,就是勇敢的放下一切,唯有勇敢的放下一切,才能够速成佛道,才能够了脱生死,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总是以布施为第一个纲领,特别是在《般若经》里,佛以布施摄六度,以六度摄八万四千菩萨法门;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布施是纲领。我们只要抓到这个纲领,一切法门无不具足。所以我们要勇敢的放下,勇敢的去布施,这样才能够达到身心清净,才能够体证得万法一如,入如来不二法门,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这是第八位「勇施菩萨」。

  第九位『宝月菩萨』,经里面所讲,意思是说「所证三谛,可尊如宝」,能证的三种智,这三种智是说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圆满照明如同月光一样,所以称之为「宝月」。《思益经》里面说,「菩萨常修童子梵行,乃至不以心念五欲,何况身受」,像月亮一样的清凉自在,所以称之为宝月。《思益经》里面所说的这一段,也是菩萨修行里面的一种方法,所谓是童子梵行。这个童子得要以从前人来说,现在人不行。在以前的人因为社会风俗淳厚,儿童能够保持相当长的一段天真稚气。从我们老一辈的人来观察,在以往,这个童子差不多能够保持到十一、二岁;换句话说,十一、二岁他不懂得人情世故,一片天真。如果照我们中国古书来看,二十才行冠礼;换句话说,到二十岁才能够通达人情世故。所以在十九岁还称之为童子。但是十一、二岁以前,保持着天真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由于科学的发达,电影、电视的普遍,儿童已经不天真,甚至于二、三岁的儿童他就能察言观色,他就懂得大人的心理,这就是说明了天真的丧失,这在人生当中讲是一种不幸。

  所以佛经里面教我们修童子的清净心,换句话说,就是教我们要保持着童心,这是最为可贵的,所以称之为宝,比喻作月。为什么?你看童子的时候他没有分别心,他只晓得肚子饿了要吃饭,冷了要衣服,除这个之外,他对于什么人都是平等的,对于一切物也是平等的。譬如说我们平常也能观察得到,这个小孩,如果在几个月大的小孩,这个时候还不懂事,他肚子饿了,你给他糖他吃得很有味道,甚至于他自己吃大便他也吃得很有味道。为什么?他没有分别心,在他的观念里面是一不是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的眼睛里面没有善与恶,没有好与坏,一律平等。他在一切法里面没有贪心,也没有瞋恚心,他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喜悦的。所以他心里面没有五欲的念头,身体当然没有五欲之受。佛以这个比喻教给我们,要我们学佛的人,修菩萨道的人,永远保持着天真,天真是佛,天真是菩萨。但是佛菩萨与童子毕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童子无知,佛菩萨是大觉。大觉之相跟童子无知的相是一不是二,但是一个是无知,一个是知,这是不相同的。到知与无知是一不是二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所以称之为「宝月菩萨」。

  第十位『月光菩萨』,这个意思是说,圆妙的三智能除迷惑烦恼的热恼,就如同月光清凉能够破除黑暗一样,所以称之为「月光菩萨」。智慧一定要深、一定要圆,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告诉我们,般若的智慧要深求、要深入,而且要圆修。为什么?如果智慧浅,智慧不圆满,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怕的还容易趣向于狂慧,这个样子在菩萨道上就会出差错。也正因为如此,古大德就不常讲《般若经》。在古时候不常讲《般若经》可以,为什么?古时候的人人心纯朴,忠厚老成,老师教他怎么修学,他就能够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所以修学都有个结果,都有一种成就。可是在今天世风薄了,人们每桩事情都得追根究柢,所谓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事理不明,他不能够信受,当然更谈不上奉行。所以在今天一定要把《般若经》往深处讲、往博处讲,必须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叫众生开智慧、破迷惑,然后他才能够相信,才能够依教奉行。所以圆妙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在今天佛教的教学就非常的重要。唯有智慧才能够破除迷惑、破除烦恼,使我们自己得到清凉,也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才能够入正法之门,才能够得诸佛所传授的正教。这是「月光菩萨」所表的义趣。

  第十一位『满月菩萨』,「满」是讲的圆满,意思是说「三智圆明,无有缺减」,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取月也就是取清凉的意思。从这位菩萨所表现的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佛法是智慧,而且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是从自己心地里面所生的,不是在外面求得的。向外祈求,在佛法理论上说是得不到智慧的,而佛法称之为叫「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我们一般人听起来这个名词也不错,世间的智慧,有辩才、有聪明。但是在佛法里面看世智辩聪,它是八难之一,人怎么?遭难了。为什么说他遭难?就他对于真智慧产生了莫大的障碍。佛法里面讲圆满真正的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的。我们讲如来的智慧、菩萨的智慧,今天世间人虽然不能证得,但是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经论,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的讲学,确实智慧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我们拿今天全世界古今中外的人来说,讲到著作,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敢与释迦牟尼佛来比。

  佛的智慧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他学来的?不是的,佛告诉我们,是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而且佛又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不是说他一个人特别有的,他所有的智慧是每个人大家统统都有,而且大家的智慧是不增不减;换句话说,完全相同。为什么一般人的智慧不能够透出来?佛在《华严经》上讲过,而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我们把我们自己本能、本有的智慧丧失掉,这个原因就是我们在一切法里头起分别、起执着、打妄想,所以将我们的本性丧失掉,这个十八位菩萨所代表的功德、义趣全都丧失掉。因此佛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着、不打妄想,我们的智慧、德能就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我们真正智慧就能够现前,犹如满月而没有欠缺。佛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几个人相信?几个人能这样做?几个人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修学真谛?佛这个话在《华严经》讲的。

  《华严经》又提出一个修行的示范,那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实在讲就是我们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善财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修的什么?依照《华严经》来讲,他所修的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妄想,就是修的这个。这种修行法就是修一真法界,这种修行法就是修一心不乱。为什么说修一心不乱?因为《华严经》所提倡的是念佛法门,从德云比丘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他着重的确实是一心不乱,我们想在一切法里面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妄念,岂不是一心不乱吗?唯有一心不乱就能入一真法界。所以一心不乱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能所不二。这是《华严经》的旨趣,我们应当要明了。要知道这个修行的纲领,把握这个修行的纲领,我们在这一生的时间可以说足够了,确实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自己要具足信心,必定有圆满的成就,亦如「满月菩萨」一样。

  第十二位是『大力菩萨』,「大力」,力是讲能力、力用。这个意思是讲智与境的相应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所谓旋转乾坤的大力量,这也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智是讲的真智慧,在唯识学里面所说「转八识成四智」,智与境界一定相应,相应到什么个样子?智境不二,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作用。智与境要是二,这个时候还未能契入。换句话说,智境不二就是万法一如的境界。《金刚经》里面所谓「如来者诸法如义」,如就是一,二则不如,所以一切法是一,智与境是一不是二。智与境如何是一不是二?在我们因地上来讲这是功夫的问题,在果地上讲本来如是,它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总觉得智与境合不拢来,原因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造成一个虚妄、虚幻不实的错觉,不是原本的样子。原本的样子是一如、是不二,它的作用就是显示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我们称之为大力。可见得「大力菩萨」就是自己智境相应的大力。

  第十三位是『无量力菩萨』,意思是说以「境智冥合」这种广大无边的力用,「遍应众缘,遍拔众苦」,所以称之为「无量力」。什么叫遍应众缘?这个经里面,譬如《普门品》里面所讲的,菩萨以三十二应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而且这种感应从来没有休止的,无论众生他是觉、他是迷都没有休息的。譬如说我们现前众生迷惑颠倒、执着,这个病太重了,这个时候诸佛菩萨有没有应?实在讲有应。有应我们不晓得,有应我们不能够觉察,不能觉察实在是因为自己的心太粗,障碍太重了。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清净,就能够觉察得出来。佛菩萨大慈大悲,不但对我们这些罪业深重、苦恼的众生是以慈力遍应,纵然是阿鼻地狱的众生,诸佛菩萨绝无舍弃;换句话说,还是感应道交,这才显示出无量力。

  他的德用是拔苦与乐,确实是如此。为什么?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法性、真心是广大无边际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时空之中哪一法不在真心范围之内?不但一切精神的世界,乃至于所有物质世界,全是本性、真心变现之物。正是所谓「大而世界,小而微尘」,无不是从心而生,无不是唯识所变。这个意思我们要是能够真正体会到,能够明白了,佛菩萨的清净心、佛菩萨的慈悲心,佛菩萨救度一切众生的悲愿,不但是充遍一切有情的身心,乃至于无情每粒的微尘也无不遍满。这是无量力,是我们应该要能体会得到的,这也是我们自己本性本具的德用。

  第十四位『越三界菩萨』,「越」是讲超越,「三界」是说欲界、色界、无色界,意思是说超越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这两种生死,我们首先要晓得,生死是从哪里来的,它有个原因,如果能把原因消除,当然就不会有这个结果。而两种生死都是虚妄不实在的,佛在经论里面,尤其是《百法明门》,简而不繁,把这个事实的真相给我们说出。如果我们在《百法明门》里面细加研究,你就晓得生死是虚妄的,生死是不实在的,而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产生的幻相。真相大白之后就超越三界,人我执、法我执就能够断除。人我执断除,分段生死的结果就消失;法我执断除,变易生死也消失,这就叫「越三界菩萨」。

  第十五位『跋陀婆罗菩萨』,「跋陀婆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善守」,意思是说假如有众生闻菩萨的名号必定能够得到三菩提。「又名贤首」,贤首的意思是说他的地位是在等觉,等觉菩萨为众贤之首,可见得菩萨地位之高,不但是三贤之首,而且还是十圣之首。在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说,「众生闻菩萨名,必定得三菩提」,三菩提就是我们常常念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实在讲不一定是「跋陀婆罗菩萨」,翻成中国意思叫贤首菩萨,任何一位菩萨的名号,如果我们要是闻得,闻得怎么样?闻得要懂得他的意思,要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的功夫,那就必定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断然、肯定、决定不疑惑的一个定理。

  也正因为佛经里面常常这样赞叹,而一般人望文生义,未解究理,所以说念了佛号、念了菩萨名号,自己认为就能成佛,这是大错特错。因为譬如说我们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念阿弥陀佛的人更多,念一辈子,也没有看到观音菩萨来保佑他;念一辈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也没来接引他。这个并不是说佛菩萨不灵,也并不是说经典里面所说的话不负责任,欺骗众生,不是的,而是众生误会、错解。像前面讲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念观音菩萨名要把自己本性里面大慈悲心给念出来。换句话说,我们以大慈大悲的心念观世音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待一切众生都是大慈大悲,这个一句观世音菩萨才念得灵感,必定得三菩提。如果说念观世音菩萨,以自私自利的心念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只保佑我,不要保佑别人,这怎么行?这个与佛经的意旨完全相违背,当然不灵。要念阿弥陀佛,那这个心更大,阿弥陀佛的意思翻作无量,什么叫做无量心?我们拿佛经里面通常两句话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量有多大?能容纳几个人?能容得了几桩事?那么这句阿弥陀佛白念了。

  所以我们要以无量的心来念无量佛,这心与佛就相应,那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任何一句佛名,任何一句菩萨名,必须要心口相应。不但是心口相应,实在讲要心行相应,我们的心跟我们的行为要相应,才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经里面的话句句是老实话,句句是真实话,没有一个字欺骗人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决定不能够错解经义。这个意思实在讲释迦牟尼佛顾虑得很周到,所以大经大论上一再的告诉我们,叫「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什么人来说?就是要过来人说,也就说有修有证的人他来讲解,不会把意思讲错。如果是没有修学、没有证果的人,他来讲佛经必定有错误,会把经的意思曲解;换句话说,以众生的知见来讲解佛的知见,那哪有不错的道理?

  下面一位是『弥勒菩萨』,「弥勒」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慈氏」,就是慈悲的慈。《思益经》里面讲,「若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弥勒是他的姓,他的名字叫「阿逸多」,阿逸多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读过,阿逸多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能胜,就是他的殊胜没有人能够比得过,所以叫做阿逸多。为什么说无人能够胜过他?这就是慈心;换句话说,慈悲心是一切无能胜。我们见弥勒菩萨,我们念弥勒菩萨,就要把自己的慈悲心显现出来。

  底下一位是『宝积菩萨』,这是从比喻上来说,积聚无量无边的智慧,唯智是宝,所以叫做「宝积」。智慧有根本智、有后得智、有加行智,在没有证得根本智之前一切智慧都叫做加行智。加行智可以启发根本智,根本智现前就能够变前五识为后得智,也就是成所作智,这在唯识里面讲得非常的微细,讲得很圆满。所以这个宝积,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宝看作世间的七宝,或者是珍宝,那就错了,这唯一智慧之宝。好,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6-6 19:54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中华佛典宝库 http://www.fodian.net/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http://www.cbeta.org/
乾隆大藏经 http://www.qldzj.com.cn/
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 http://www.amtb.tw
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镜像网 http://www.amtb.cn/
净空法师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amtb.tw/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大陆镜像站 http://www.hwadzan.net/
澳洲净宗学会 http://www.amtb-qld.org/cht/
网路电视-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净宗学院直播 http://new.jingzong.org/live
净空老法师专辑网儒释道网路电视台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学佛视频网  http://www.fxsp.org/
净空法师专辑网站  http://www.amtb.tw/
学佛网  http://www.xuefo.net/
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
浙江佛教网在线念佛堂 http://www.jzfjw.cn/nf/nf.asp
学佛网在线念佛堂 http://www.xuefo.net/nf/zxnf.as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