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读诵集第一五五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3-5 08:16
標題: 净公上人讲读诵集第一五五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读诵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跟八地菩萨完全相同,圆教的八地,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对阿弥陀佛那么样的尊敬,实在讲是有道理的。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刚刚生过去的人,带业往生的人,神通的能力都跟八地菩萨一样大,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没有的。我们这个世间点点滴滴都瞒不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那个人数没有法子计算,《无量寿经》上有比喻,诸位读了应该知道,无法计算。等觉菩萨都算不出来,真正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我们今天很幸运,机缘太好了,得人身、闻佛法,能够遇到这个法门。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疏忽掉了,那真是非常非常的可惜!一定要把握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皆得者,无论僧俗男女,凡能受持读诵,无不如是成就。】
  此经所说的理与事,与《无量寿经》、《华严》、《法华》,平等无二,确实是大乘了义的经典。《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原理原则,都是第一等的;凡是究竟了义的大经,里面决定没有差等,没有差别,决定是平等的,像《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能够受持读诵,所得的功德利益,就像经中所说的,无不如是成就。不是说出家人修行功德大,在家人修行功德小,没这个事情。你这个想法,那叫做打妄想,不是事实。功德大小不在出家、在家,与这个不相干。与什么有关系?与心地清净平等有关系;心愈清净功德就愈大,心不清净,出家也枉然,也没有用处。所以,著重在受持上。受持,我说个「心地清净」,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是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执著。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是清净。所以是要看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功德就愈殊胜,是这么个意思。
  【即不明义,但能读诵,亦必得之。】
  如果对於《金刚经》的意思不能明了,这个不明义,不是完全不明,不能够有相当...(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能够受持读诵,所得的功德利益,就像经中所说的,无不如是成就。不是说出家人修行功德大,在家人修行功德小,没这个事情。你这个想法,那叫做打妄想,不是事实。功德大小不在出家、在家,与这个不相干。与什么有关系?与心地清净平等有关系;心愈清净功德就愈大,心不清净,出家也枉然,也没有用处。所以,著重在受持上。受持,我说个「心地清净」,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是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执著。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是清净。所以是要看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功德就愈殊胜,是这么个意思。
  【即不明义,但能读诵,亦必得之。】
  如果对於《金刚经》的意思不能明了,这个不明义,不是完全不明,不能够有相当深度的明了。但能读诵,亦必得之。这里面没有讲受持,只讲读诵。在我们学佛同修当中,无论在家出家,这个做法的人很多。读诵而不明义,读诵而不能受持,这种情形很普遍很普遍。如果他要不间断,每天读诵,也得佛力的薰习,他时间长了,总会有领悟的一天,不过是比较慢一点而已,所以说亦必得之。这样读诵的人,就跟我们念佛人里面,不懂得经义,《无量寿经》、《弥陀经》的意思他都不懂,他就会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老老实实他也不打妄想,专念阿弥陀佛,他念成功了。临命终时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瑞相非常殊胜。你问他经义,他一无所知,他只晓得老实念。这样的人读《金刚经》,行!他有功德。他凭什么?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是凭藉这个。所以他很老实,他念的时候也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执著,他能够老实念,他能够得利益。底下说,
  【何以故?果具有真实信心。】
  这样的人他有这样的条件,他有真实的信心。真诚,我们俗话说,诚就灵了,诚就能够通达。
  【至诚读诵,先虽不解,后必开解。】
  他用至诚恭敬...(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不过是比较慢一点而已,所以说亦必得之。这样读诵的人,就跟我们念佛人里面,不懂得经义,《无量寿经》、《弥陀经》的意思他都不懂,他就会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老老实实他也不打妄想,专念阿弥陀佛,他念成功了。临命终时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瑞相非常殊胜。你问他经义,他一无所知,他只晓得老实念。这样的人读《金刚经》,行!他有功德。他凭什么?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是凭藉这个。所以他很老实,他念的时候也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执著,他能够老实念,他能够得利益。底下说,
  【何以故?果具有真实信心。】
  这样的人他有这样的条件,他有真实的信心。真诚,我们俗话说,诚就灵了,诚就能够通达。
  【至诚读诵,先虽不解,后必开解。】
  他用至诚恭敬心天天读,读久了会开悟。这个开悟的道理并不难懂,一个是自己心真诚清净,他没有妄想、没有执著。第二个是每天受般若 的薰习,他读一遍就薰习一遍,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想到经上的句子,每想一句也是薰习一遍。长年累月不断的受般若 的薰习,他怎么会不开悟?不定遇到什么机缘,他开悟了,这个道理在此地。这个道理很明显,并不难懂,这就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真正的保佑,真实的保佑。
  【功德,指自利利他,绍隆佛种。】
  这两句话我们必须要把它看清楚,可不能把意思错会了。经上有自利,再利他。《金刚经》的中心,是为我们讲不二法门。经上一再告诉我们。诸法如义,万法一如...(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功德,指自利利他,绍隆佛种。】
  这两句话我们必须要把它看清楚,可不能把意思错会了。经上有自利,再利他。《金刚经》的中心,是为我们讲不二法门。经上一再告诉我们。诸法如义,万法一如,如果我们把自利跟利他看作两桩事情,你就没有般若 智慧。如果你真的般若 智慧现前,你晓得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这里一定要搞清楚。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决定是一不是二。要从哪里做?要从利他那边做。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如果从自己这边做,决定增长我执、增长我见,四相破不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怎么能破得了?所以下手要从利他那个地方下手。一味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久而久之,受般若 受持读诵的薰习,四相不破,自自然然就淡了,自自然然就没有了,那就是自利。诸位一定要记住,自利不是自己得名闻利养,不是自己得种种享受,不是的。自利是什么?破四相、破四见、离烦恼、开智慧,这是自利,一定要从利他边下手,你才会真正得到自利。如果你要是颠倒了,从自利这边下手,说老实话,你也没有办法利他。你学了一辈子,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还是一个四相具足的六道凡夫。佛法里面常讲轮回心、菩提心,我们可以从这一句上来把它区分清楚。一切从自利上下手,是轮回心,你造轮回业;一切从利他那边去下手是菩提心,你造的是菩萨业,不一样!这里唯恐诸位同修看到自利利他会错了意思,那个损失真的就太大太大了。
  能从利他那里下...(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执著,不肯放下,迷悟的区分就在此地。什么是觉?放下是觉,执著是迷。这个意思也要常常想著,有个事情我们执著不肯放下,「我怎么又迷了,还是放下吧!」放下就觉了。能够常常这样想,般若 在你的心里面、在你生活里面就起了作用,时时刻刻提醒你,时时刻刻「我怎么又迷了,怎么又为自己著想!」这叫用功,这叫功夫得力。果然有这个现象,一天有那么个两次、三次,就很好!三、五年之后你一定得好境界。如果一天一次都没有,这个不得了,这就是业障很重很重。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那个般若 光像闪电一样都没有闪过一次,这个问题很严重。一天能够闪个两、三次,好现象,很好的现象。这就是我们讲的放光,真正放光。
  【总以劝人必须受持读诵此经,悟此心性,全性起修,全修证性。】
  末后八个字,是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也是总纲领。说得这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劝人必须,必须是非常的肯定,一定要受持读诵这部经。关键还在「受持」这两个字,不仅受持是本经的关键,受持是一切经论的关键,佛在大小乘一切经上常常这样子教导我们,所以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就是依教奉行,一定要去把它做到。能做就会开悟,就能够悟入心性,宗门里面说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都是这个意思。能够悟入,然后全性起修,这句话不好懂。什么叫全性起修?性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什么个样子?体是空寂,作用是无实无虚。起修就是指我们日常生活,我们整个的生活与无实无虚相应。无论是自己私人的生活,从早到晚穿衣吃饭,乃至於你每天去工作去应酬迎宾接客,念念都与无实无虚相应;那你过的日子不是凡夫的日子,你所过的这个日子是诸佛菩萨过的日子。为什么?因为你...(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分为十二个时辰,我们中国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用这个来代表时辰的单位。现代可以说是全世界我们都采取西洋的分法,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个时辰。我们中国叫小时,二十四小时。外国人只说二十四时,没有说小时,中国人叫它做小时。为什么小?它比我们中国的时辰小,我们中国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所以叫它做小时。印度的时辰比我们中国大,它一个时辰是我们中国的两个时辰,是现在的四小时,这个诸位要懂。你要不懂,你读经,经上讲的有很多就发生问题了。
  像台湾这些年来,为了祈求国家平安、社会安定,每年都发起做仁王护国法会,这是好事情。很可惜的,《仁王经》里面所讲的东西搞不清楚。法会期间当中,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每天读诵讲解经典二时,每天二时读诵讲解。如果现在说是二个小时,那错到哪里去了?人家二时是古时候印度的二时,一时是现在四小时,二时是八个小时。能不能救国家?真能救国家。现在仁王法会,跟《仁王经》里面的意思完全相悖。经上讲请一百个法师,就请一百个法师来,每天把这个经念一念,这就能唬过了?哪有这回事情,没有这个道理。《仁王护国般若 波罗蜜经》,的确是佛看到这个地区有灾难,如何来挽救?要从人心上挽救,要大家开智慧,不要迷惑颠倒。在灾难期间当中要达成共识,要把自己的利益暂时放在一边,要团结起来,才能够救国,才能解决问题。它这个经里头是这么个道理。一百个法师,那个百不是数字,百代表圆满。法师干什么的?平常是教化众生的,每一个人教化一方,这...(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活自自然然会改善,事业工作自自然然会顺利。不要怀疑!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去做,感应之快不可思议!《了凡四训》把这些理跟事都讲得非常透彻。
  最近这边有两位同修,也是常常在这里听经的,他们两个发心将《了凡四训》印了一万本,好像这两天就要印好了,印好之后拿到这边跟大家结缘。我把书的题目换了一下,因为以前那个题目看到不醒目。我换了八个字,书的题目叫「改造命运,心想事成」,大家看了这个一定很动心。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4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一面,倒数第六行,请看经文。
  经【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这一段科题「持说更胜」,这是比较布施的福报。前面一段是闻信就胜过一日三时以极长的时间身命布施,福报比不上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当然如果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福报当然超过前面。我们看小注:
  【发心即胜】
  是指前面一段经文。
  【正因其决定起行】
  发心,为什么一发心福报就超过前面菩萨身命布施?因为他发心里面有信心不逆;也就是说虽然还没有去做,已经决定了,非如此做不行,他有这样坚决的信心。这一念信心,福德超过前面的布施。何况者,显其更胜。
  【书写】
  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而且现在比从前方便太多。古时候写经,有钱的人家请这些会写字的人、写得很好的人,请他们代自己写经布施,拿金钱来供养,多半是一些比较清寒的秀才们,请他们来写经;当然费的时间长,分量也有限。现在印刷术发达,成本低、数量也大,功德要比起古时候书写一定...(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4》)


...得到的。「书写,为广遍法施也。如今日发心弘扬流通,布施供养此经,无论印经、录音带、影带、电脑软件、CD等等,其功德与书写等同。」在从前只是书写,现在除了书写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可以流通法宝的。
  受持是真正的关键,这是前面讲过许多遍。
  【受持即是解行并进,所行不外离相施供,利益一切众生。】
  前面已经说得很多,在此地就不必再罗嗦。解是对於本经甚深义趣,它的道理,它的功德、目标,我们很清楚、很明白;明了之后,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做到。做的总纲领,不外乎离相布施供养。施供是布施供养。一定要不著相才行,才符合《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这样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读诵是薰习胜解,增长胜行。】
  这是为什么要读诵。即使这部经念得很熟,念得都能够背诵,每天还是要用一个时间来读诵。《金刚经》的经文不长,如果念得很熟,大概十五分钟应该可以读诵一部。一天至少要读诵三、五部才好,每天不能间断。读三部:早晨读一部、中午读一部、晚上读一部;早晚就在早晚课当中,时间只需要十五分钟不算太多。每天念三遍,天天不间断,不知不觉就受金刚般若 的薰习,会有这个力量,也会有这个效果,帮助你开悟,悟入这个境界。胜解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开悟。开悟有小悟、有大悟,还有就是大彻大悟。每天读诵,必定有悟处,真正悟入你才肯做。胜行,胜是殊胜。什么殊胜?离相布施。离相布施,菩萨行门当中无比的殊胜,是指这个。
  【为人解说,是行法施以利众。】
  这就是说的为别人讲解《金刚般若 》的义趣,若不能讲全经,佛在这个经里面屡次教导我们,「为人演说,乃至四句偈」,讲四句或者是讲一句,都是法布施,利益无量无边。
  【此经甚深,发心为众解剖无谬,乐说无碍。令闻者得明义趣,启发其信解受持之心也。足证其真是信心不逆。发此心时,悲智行愿,一一具足,故能荷担如来。】
  这部经经义确实很深,若从文字乍看,好像《金刚经》并不很深,里面也没有什么难字,我们看看都认识,可是意思太深了。没有契入,没有领...(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4》)


...究竟义不明,佛种便有断绝之虞。此中关系,极其重大。则信心不逆之人,岂彼但知长劫苦行者,所能及哉。】
  这一段话意思很深,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因为不少人修行观念当中有问题;什么观念?守旧的观念。守旧有的时候是正确的,有的时候未必正确,得要看什么事情,得要看时节因缘,必须要有智慧。佛法要弘扬,特别是这部经,这部经最大的特色是言简意赅,它的好处在此地。文字少,只有五千八百多个字,义理非常丰富、非常完整,这是难得的。可以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不能超越《金刚经》理论的范围;所有的行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也不能超越《金刚经》行门的原则,这是这个经不可思议之处。所以这个经一定要弘扬,一定要常常读诵,如其不然,佛种就有断绝之虞;虞是顾虑,换句话说,佛法会在这个世间断灭掉。你弘扬一切经论,你没有抓到中心;换句话说,你没有能找到根本。弘扬很好看,像这个花五彩缤纷。花是什么花?插在花瓶里头的花,没根。是好看,过两天就死了,枯死了,不是活的。《金刚经》是根,是根本,没有金刚般若 ,弘扬所有一切法门,说得天花乱坠,都是花瓶里头的花。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想想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是真明白,那个弘扬不行,那个弘扬法不能消业障,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智慧,无济於事。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那怎么行?
  【此中关系,极其重大。】
  因此信心不逆之人,他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4》)


...明白,那个弘扬不行,那个弘扬法不能消业障,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智慧,无济於事。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那怎么行?
  【此中关系,极其重大。】
  因此信心不逆之人,他的功德不可思议!不是长劫苦行能够跟他相比的。每天入定,一盘腿面壁就坐上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出定,就佩服得不得了;但是他不能弘扬佛法,不能开人智慧,不能令人觉悟,这个不行。因此解跟行一定要相应,有行无解跟有解无行都不行。清凉在《华严经疏钞》经题里面说得很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一个堕在邪见,一个堕在无明里面,都没有办法出三界,都无济於事,一定要解行相应。信心不逆,他能够书写、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解行相应。
  【5、观行二门,虽然并重,而以观慧为主。而观慧要在实行中见。经中处处以布施与无住并说,即明此义。】
  观行二门就是解行二门,观是解。二门虽然并重,但是要以观慧为主。在佛法里面,大小乘佛法的差别就在此地。大乘佛法是以观为主,行不能没有,决定要有行,但是解行以解为主;小乘是以行为主。就是说观行两个,大小乘他们的重心不一样。大乘法门著重在智慧,所以大乘法成就快。智慧能够断烦恼,能够破无明,成就快。如果没有慧,单有行,行修定也能够把烦恼断除,但是诸位要晓得,定是伏烦恼,把烦恼控制住,没有办法断它,伏烦恼,他那个断叫伏断,不是灭断。灭断要靠智慧,没有智慧没有办...(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4》)


...可是本经里头没有次第,所以是圆极顿极。
  【果能深解义趣,信心不逆,其为圆顿根器无疑。】
  我们在这个经里头,也能够勘验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如果根性差一点,不怕!可以培养。只要你对这个经典有兴趣,就像前面讲,你真的能够信得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只要肯努力,不断的薰修,会把我们自己这个根性变成圆顿,都是要在认真实行上,真做,点点滴滴去做。首先,就是要发心舍己为人,从这个地方下手,肯牺牲自己、肯帮助别人,要发这个心。这个心发了之后,一定要遵守无实无虚。为一切众生做再多的好事,心里头若无其事,绝不放在心上,这是无实;又肯认真努力去帮助别人,这是无虚;这就受持金刚般若 。真正能这样做,又能每天读诵,假以时日,那就看你个人的根性;有些人三、五年开悟,这一悟就是圆顿根性;也有人十年、八年入这个境界。所以我们的根性可以转变的。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改造命运。我们是个钝根,可以把它改成利根。由此可知,顿渐根性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会变的。
  【而圆顿人乃是一位摄一切位,且可一超直入。】
  圆顿根性的人,跟《华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譬如我们这里讲的发心位,这是最低的,初发心、发心位。发心位是初住,初住叫发心住,菩提心刚刚发出来,三心圆发。他的果报、功德一直上输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的功德、受用,他能够享受得到。所以一个位次就摄一切位,五十一位通摄...(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4》)


...疑问、有疑惑,他来向你请教,你一定要详细给他讲解。如果他没有向你请教,你看出来了,知道他有疑惑,也知道他有能力接受,愿意来修行,不等他说,我们也要找他来解释。这就是大经里面常说,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他没有来请教,就要主动的给他讲经,成就他的无边的三身;法、报、应三身。能成就别人法、报、应三身,当然也成就自己的法、报、应三身。自己三身没说,但是前面讲体用圆彰之性德,这句话里头就含著有三身。「以利益众生,同证菩提。」自他不二,这是从教上来说的。底下一段从缘起说:
  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这是讲缘起。《金刚经》对象是何等的人物,这一小段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由此可知,我们读诵《金刚经》,修学般若 法门,自己觉得不得受用。这部经,诸佛赞叹、诸菩萨赞叹,历代的祖师大德,无论是哪一宗、无论是修学哪一个法门,普遍的赞叹,这不是假的。为什么我们不得力?读到这一句应该觉悟,我们没有发大乘。大乘是什么?菩提心,我们没发菩提心。也许同修觉得我已经发了菩提心,那是你自己以为发的。菩提心是什么?不知道。菩提心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发的是什么菩提心?菩提心如果具体来说,是净业三福。三福最高的那一层是菩提心。由此可知,菩提心是有基础的,底下没有基础,菩提心怎么能发得起来?我们细心冷静的观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虽然说得很简单,「真信,发愿,一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样的...(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5》)


...器胜,发心胜也」,我们想想没指望,我们的根器不胜。它说「发心胜,根器胜」,我们还有指望,我们只要发心,我们的根器从劣就变成胜。这就是充分说明境随心转、相随心转,一切法唯心所变,这句话里面充分说明了。所以我们不怕自己业障重,不怕自己书念得少,学历不够不怕,怕的是自己不发心。念到大学毕业,念到博士学位,他不发心,有什么办法?这个人小学也没有毕业,他真发了心,他一发心他的根器胜,他就能够续佛慧命,就能够弘法利生。发心第一。佛法的缘不在别的,就在发心。
  底下第三段,就荷担来说明。荷是负荷,我们今天讲负起这个责任,弘法利生的责任,续佛慧命的责任;担是担当,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经【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是从正面来说,有正显当然还有从反面说明的。我们先看这段经的意思。
  【初发心修行之凡夫,其福胜彼长劫苦行之菩萨者,因其发绍隆佛种之心,修绍隆佛种之行故也。荷担如来,正明其能绍隆佛种也。】
  这一句的意思,这一小段,意思是无限的深广,绝不能够粗心大意这样看过,那就太可惜了;不但你辜负了世尊,你也辜负了江居士的美意。佛在这个经上所显示的,初发心的人,前面已经四次较量功德,我们是薄地凡夫,烦恼一品都没断,但是你要真正发这个心,你的功德超过长劫,长劫...(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5》)


...档名:09-23-066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六面,倒数第六行,请看小注第八段。
  【无论僧俗男女,但能信心不逆,莫不如是成就。三心齐发,绍隆佛种,便是荷担如来无上菩提。】
  从这一段文当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佛法是平等法,无论是在家、出家,无论是男女老少,没有不平等的。愈是上上乘佛法,愈是平等。为什么?高级的佛法莫不是称性起修,全修即性,心性是决定平等的。在本经上,但能信心不逆,莫不如是成就。成就就像世尊在经中为我们所说的,尤其是四次较量福德,成就的功德无量无边。往后在下半部还有较量,一次比一次殊胜。三心齐发,三心是菩提心,前面刚刚说过,直心、深心、大悲心。发无上菩提心,必定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绍隆佛种。如果觉得我们学佛,非这么学不可,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信心不逆。以无比的信心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承担如来的家业,就是自行化他,无上菩提。这一段里面关键的字,就是信心不逆、绍隆佛种,这八个字。末后这一段说:
  【如来为性德圆明之人】
  圆是圆满,明是明显。由此可知,如来以下的菩萨,乃至於声闻、缘觉,他们性德也透个几分,总是不圆,一定要到如来果地上才圆满。六道凡夫虽有性德,完全被烦恼、妄想盖覆住,一分都透不出来。佛在般若 会上,无非是教导我们如何破除妄想分别执著,使我们的性德,本来圆明的性德透露出来而已,这就是佛法的教学。
  【无上菩提,为觉王独证之法。】
  无上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二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所证得的是正觉,拣别凡...(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