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说三学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2-17 12:13
標題: 佛说三学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三学诸经集录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佛法教学的内容不外乎戒定慧三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门,不出三学三慧。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慧,用这个方法的确可以将三界之内、三界之外,一切苦统统断尽。”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 “戒定慧or三学”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5日



...见七宝函。奇珍间饰。白言世尊。有七宝函。众宝庄挍。佛言汝可开函。时阿难陀。奉教开已见有舍利。白如珂雪拘物头花。即白佛言。函有舍利。色妙异常。佛言阿难陀。汝可持此大士骨来。时阿难陀。即取其骨。奉授世尊。世尊受已。告诸苾刍。汝等应观苦行菩萨遗身舍利。而说颂曰。  
  菩萨胜德相应慧  勇猛精勤六度圆
  常修不息为菩提  不舍坚固心无倦  
  汝等苾刍。咸应礼敬菩萨本身。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最上福田。极难逢遇。时诸苾刍及诸大众。咸皆至心合掌。恭敬顶礼舍利。叹未曾有。时阿难陀前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来大师。出过一切。为诸有情之所恭敬。何因缘故礼此身骨。佛告阿难陀。我因此骨速得无上正等菩提。为报往恩我今致礼。复告阿难陀。吾今为汝及诸大众断除疑惑。说是舍利往昔因缘汝等善思当一心听。阿难陀曰。我等乐闻愿为开阐。阿难陀。过去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车。巨富多财。库藏盈满。军兵武勇众...(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尔时阿难。闻佛教敕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心怀欢喜即从座起。合掌敬礼大士舍利。尔时世尊。欲为大众断疑网故。说是舍利往昔因缘。阿难。过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罗陀。修行善法善治国土无有怨敌。时有三子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第一。第一大子名曰摩诃波那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小子名曰摩诃萨埵。是三王子。于诸园林游戏观看。次第渐到一大竹林憩驾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心甚怖懅。于是林中将无衰损。第二...(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他人。不冀后世。不自着己不着他人。亦不贪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怙眼耳鼻口身心。亦复不倚阴种诸入而护禁戒。不畏地狱而求济护。不惮畜生不惧饿鬼不为鬼神。不以人间穷乏厄匮故而护禁戒。志唯在于建立佛道。若闻法者念欲奉行。则已效立圣众之德。常欲度脱除生老死忧病懊恼勤苦之患。而护禁戒。不以财业而护禁戒。欲安众生隐群萌。度黎庶脱[番*去]党。乐佛法致差特。慕转珐輪将养圣众。不断佛教不废法诲不怀众议。而护禁戒也。戒定慧解度知见品故而护禁戒。应寻神通六达之故也。所遵之戒。不犯不缺不毁无有邪业。顺佛之教无所亡失。而当平等顺行三昧。智者所叹佛所咨嗟无所乖违。随法所化奉行为要。其人如是遵常戒品而悉具足。不失菩萨十法之事。何谓十。然后当得转轮圣王之位终不差错修圣王教。奉宣佛道而不放逸临据帝释而不邀迭。常受佛道而不放逸。升生梵天而不诡异。在于梵天愿欲见佛而不差互。常值世尊心怀悦豫。所闻经典未曾断绝。听受佛法未曾中忘。...(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鬼畜生。不为救护护持禁戒。不畏人道贫穷困苦护持禁戒。不畏天道贫穷苦故护持禁戒。不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迦楼罗摩睺罗中贫苦恼故护持禁戒。为佛种故护持禁戒。为住听法如闻而行护持禁戒。为僧种故护持禁戒。为欲出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故护持禁戒。为欲解脱诸众生故护持禁戒。为安乐利益诸众生故护持禁戒。欲住佛法故护持禁戒。欲转珐輪故护持禁戒。为集圣种故护持禁戒。为不断佛法僧种故护持禁戒。为妙神通故护持禁戒。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故护持禁戒。为神足变化应现无方护持禁戒。如是持戒不毁不缺不穿坚实。无所作为具足成就。精妙无染清净香洁。智者所赞诸佛所叹。如法修行坚固真实。若菩萨成就如是持戒。不失十法。何等十法。谓不失于转轮王位。既在是位不生放逸。悕望欲得无上菩提愿得见佛。不失帝释既得是处不生放逸。悕望欲得无上菩提愿得见佛。不失梵王既生是处不生放逸。悕望欲得无上菩提愿得见佛。净信正真不失闻法。如所闻法善能分别。不...(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薰。尔时阿难闻佛教敕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  
  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心怀欢喜。即从坐起合掌恭敬。顶礼菩萨大士舍利。  
  尔时世尊欲为大众断疑网故。说是舍利往昔因缘。阿难。过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罗陀。修行善法善治国土无有怨敌。时有三子。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第一。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小子名曰摩诃萨埵。是三王子。于诸园林游戏观看。次第渐到一大竹林憩驾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心甚怖懅。于是林...(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或一日中令其不食。其罪重彼无量无数。何以故。一切三世声闻独觉。于无数劫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为自身断除烦恼。菩萨不尔。乃至毫厘施傍生时。皆为三宝不断绝故。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毁坏无量无边无数独觉戒定智慧解脱知见。假使有人以嗔恶心于一信乐大乘菩萨损坏戒支及所学事令不成就。其罪重彼无量无数。何以故。一切三世声闻独觉。于无数劫。所有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皆为自身断除烦恼。菩萨不尔。乃至一日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皆为有情断除烦恼。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系缚十方一切有情置牢狱中。若复有人以嗔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挑出十方一切世界有情眼目。若复有人以嗔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十方一切有情皆被挑目。复有余人于复有情起大慈心令眼平复所得功德。若复有人以清净心而往瞻视大乘菩萨。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第0127部~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辩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花幢菩萨。花光幢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毗摩跋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其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又能善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请佛转珐輪。随顺能转。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然苦聚日光。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垢无染无所著
  天人象马调御师  道风德香熏一切
  智恬情怕虑凝静  意灭识亡心亦寂
  永断梦妄思想念  无复诸大阴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无  非因非缘非自他
  非方非圆非短长  非出非没非生灭
  非造非起非为作  非坐非卧非行住
  非动非转非闲静  非进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  非彼非此非去来
  非青非黄非赤白  非红非紫种种色
  戒定慧解知见生  三明六通道品发
  慈悲十力无畏起  众生善业因缘出
  示为丈六紫金晖  方整照曜甚明彻
  毫相月旋项日光  旋发绀青顶肉髻
  净眼明照上下眴  眉睫绀舒方口颊
  唇舌赤好若丹果  白齿四十犹珂雪
  额广鼻修面门开  胸表卍字师子臆
  手足柔软具千辐  腋掌合缦内外握
  臂修肘长指直纤  皮肤细软毛右旋
  踝膝不现阴马藏  细筋...(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  踝膝不现阴马藏  细筋锁骨鹿膊肠
  表里映彻净无垢  净水莫染不受尘
  如是等相三十二  八十种好似可见
  而实无相非相色  一切有相眼对绝
  无相之相有相身  众生身相相亦然
  能令众生欢喜礼  虔心表敬诚殷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  成就如是妙色躯
  我等八万之等众  俱共稽首咸归命
  善灭思想心意识  象马调御无著圣
  稽首归依法色身  戒定慧解知见聚
  稽首归依妙幢相  稽首归依难思议
  梵音雷震向八种  微妙清净甚深远
  四谛六度十二缘  随顺众生心业转
  有闻莫不心意开  无量生死众结断
  有闻或得须陀洹  斯陀阿那阿罗汉
  无漏无为缘觉处  无生无灭菩萨地
  或得无量陀罗尼  无碍乐说大辩才
  演说甚深微妙偈  游戏澡浴法清池
  或跃飞腾现神足  出没水火身自由
 ...(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事。有以清净无身无得无言无取而为众人作佛事。若此阿难。不有是义及诸所有。亦不为人作佛事也。以此四魔八十四垢。百千种人为之疲劳。是故诸佛为作佛事故。此阿难名为佛法。随所行入之法门。菩萨得入此门者。若得一切好大佛土不以喜悦。得不好土而亦不避。其近如来即益起敬。妙哉一切佛法。以等度人而佛土不同。譬如有佛土有地若干道。所覆盖不若干也。如是阿难。有诸如来为若干像。其无碍慧不若干也。正等阿难。如来身色威相性大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力无所畏及佛法慈悲护安。受行寿量说法度人。是故名为等正觉。名为如来。名为佛。此三句者其义甚广。使吾以劫之寿。未能周竟三千大千申畅其义。以知众生之意。上智多闻得念总持。为一切人说此三句之义。穷劫未能竟。此为等正觉为如来为佛者也。是故阿难。佛道无量如来智辩不可思议。阿难白佛。愿今已后无称我为上智多闻。佛言。阿难。汝起疲厌之意。于弟子中为最多闻。比诸菩萨未有见焉。菩萨志愿所作弥多。一切...(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无有补特伽罗与虚空等。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等。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虚伪虽假覆蔽饮食将养必归磨灭。是身多患四百四病之所集成。是身易坏如水隧级。常为朽老之所逼迫。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怨害周遍毒蛇之所充满。是身如空聚诸蕴界处所共合成。诸仁者。于如是身应生厌离。于如来身应起欣乐。所以者何。如来身者。无量善法共所集成。从修无量殊胜福德智慧所生。从修无量胜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所生。从修慈悲喜舍所生。从修布施调伏寂静戒忍精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般若方便愿力智生。从修一切到彼岸生。修六通生。修三明生。修三十七菩提分生。修止观生。从修十力四无畏生。从修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修谛实不放逸生。从修无量清净业生。诸仁者。如来之身功德如是。汝等皆应发心求证。汝等欲得如是之身息除一切有情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无垢称。为诸集会来问疾者如应...(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垢称便语尊者舍利子等诸大声闻。尊者可食如来所施甘露味食。如是食者大悲所薰。勿以少分下劣心行而食此食。若如是食定不能消。  
  时众会中有劣声闻。作如是念。此食甚少。云何充足如是大众。时化菩萨便告之言。勿以汝等自少福慧测量如来无量福慧。所以者何。四大海水乍可有竭。是妙香食终无有尽。假使无量大千世界。一切有情一一抟食。其食抟量等妙高山。如是抟食。或经一劫或一百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如是食者。是无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所生。如来所食之余。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经百千劫食此香食终不能尽。于是大众皆食此食。悉得充满而尚有余。时诸声闻及诸菩萨。并人天等一切众会。食此食已其身安乐。譬如一切安乐庄严世界菩萨。一切安乐之所住持。身诸毛孔皆出妙香。譬如一切妙香世界众妙香树常出无量种种妙香。  
  时无垢称问彼上方诸来菩萨。汝等知不。彼土如来于其世界。为诸菩萨云何说法。彼诸菩萨咸共答言。我土如来不为菩...(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 无上胜菩提
  坐于道树下  始悟于正觉
  指地以为证  魔怨皆退散
  我今到伽耶  稽首无垢尊
  世间皆幻化  亦如沫泡炎
  虚诳如水月  法相亦如是
  我今来至此  敬礼正智树
  譬如伎艺人  能现诸权变
  诸法若干种  譬如天马红
  稽首礼不动  功德之伏藏
  我今从彼来  敬礼无上尊
  深起大悲心  无量百千劫
  修于戒定慧  积集诸善业
  我今从彼来  礼于净月面
  百千亿菩萨  无量诸天众
  皆从彼而来  为礼除闇尊
  获得法伏藏  慈悲为众演
  能作利益者  最是无等尊
  我今从彼来  稽首于正觉
  慈悲济众生  寂静而憺怕
  莲华不着水  烦恼不染心
  我今来归命  礼此最胜德
  清净身无垢  众相开花敷
  八十好为果  世间得依怙
...(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  
  观世音白佛言。世尊。此六事几是福德众具几是智慧众具。佛告观世音。增上戒学是福德众具。增上慧学是智慧众具。禅及精进通一切。  
  观世音白佛言。世尊。菩萨于此六学事云何学。佛告观世音。有五种。与波罗蜜相应。谓说正法菩萨藏先极信解。于彼行十法行。闻思修慧随护菩提心。习近善知识。方便修学无间善业。观世音白佛言。世尊。何故此诸学事六种施设。佛告观世音。有二事。一者摄取众生。二者对治烦恼。彼三学摄取众生三学对治烦恼。菩萨布施众具。众具饶益摄取众生。菩萨持戒不行恼害亦不恐迫。无畏饶益摄取众生。菩萨忍辱。于彼恼害逼迫恐怖。堪忍饶益摄取众生。以此三学摄取众生。以勤精进折伏烦恼。生断烦恼修学善业。修学善业不为一切烦恼所动。以禅伏烦恼。以慧断诸使。以此三学对治烦恼。  
  观世音白佛言。世尊。何故施设余四波罗蜜。佛告观世音。此等是六波罗蜜伴故。彼三波罗蜜摄取众生。菩萨摄事方便善业建立。是故我说方便波罗蜜是三波罗蜜伴。复次观世音菩萨。现法多行烦恼。不能堪任常修习忍。贪乐下界故。悕望羸劣不能内一其心。及菩萨藏闻缘修习。不能开引出世间慧。受行少福。愿未来世烦恼微薄。是愿波罗蜜。烦恼薄已能勤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蜜是精进波罗蜜伴。亲近善知识听闻善法。内正...(第0150部~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


... 及去嗔痴等
  淡泊志寂然  应随调心者
  若求一切智  缘觉及声闻
  十方师子吼  应随功德海
  若求闭恶趣  开诸甘露门
  方升八正道  应随远险路
  若求见诸佛  听受甚深法
  及冀众福祐  应随功德藏
  若求出缠缚  生老病死苦
  清净如虚空  应随离垢人
  若求一切敬  相好庄严德
  及能拯自他  应随可欣乐
  若求戒定慧  甚深难可证
  智者速解脱  应随大医王
  若求无量德  究竟皆圆满
  及生涅槃乐  应随智成就  
  尔时诸天众会闻此偈已。八万四千四天王天。百千忉利天。百千夜摩天。百千兜率天。百千化乐天。百千他化自在天。六万魔天。前世积德六万八千梵众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与无央数百千诸天。如是等天先来在曾。复有他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百千诸天众等。皆悉来集。时大会中上首天子。而说颂曰...(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灯
  见者无厌足  故我今顶礼
  尊于彼天没  八难皆销尽
  而坐菩提场  世间获安乐
  佛为众生故  起大菩提心
  今已降魔怨  得成无上道
  请速度未度  转于大珐輪  
  佛告诸比丘。兜率天王说是偈已。顶礼佛足退坐一面。是时夜摩天王与诸天众。恭敬围绕来诣佛所。以种种香花涂香末香幢幡宝盖。供养于佛。以偈赞曰。  
  佛为无上士  世间谁与等
  戒定慧解脱  故我今顶礼
  我观诸天众  于此菩提场
  以妙宝台阁  供养于尊者
  无有余人天  堪受如斯供
  佛为世间出  长时苦行已
  降伏魔军众  得成无上道
  灭除无明暗  智光照十方
  与世为法眼  利益于一切
  设于无量劫  赞叹佛世尊
  一毛孔功德  犹尚不能尽
  名闻遍十方  故我今顶礼  
  佛告诸比丘。夜摩天王赞叹...(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隐
  我子在家时  寝卧常使安
  弦歌奏清音  尔乃从寐起
  我时答王言  禅定非明暗
  诸佛无睡眠  帝释常服膺
  梵王来劝助  我子在家时
  澡浴以香汤  芬馥满室中
  今用何等香  我时答王言
  八解三脱门  澡浴除诸垢
  心寂无忧恼  犹如净虚空
  我子在家时  杂香以涂熏
  清净无尘秽  郁烈而香洁
  我时答王言  戒定慧解脱
  道德以为香  十方八难处
  普熏无不至  我子在家时
  四种妙宝床  重叠敷茵褥
  卧起而安悦  我时答王言
  四禅为床座  等持心自在
  不染烦恼泥  清净如莲花
  我子在家时  兵卫甚严肃
  出入常拥护  目不见诸恶
  我时答王言  千二百罗汉
  菩萨无央数  俱为弟子众
  左右而恭侍  我子在家时
  象马牛...(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大慈心与众生乐故。二者得大悲心拔众生苦故。三者得大喜心灭众生忧恼故。四者得大舍心灭众生贪恚故。五者得四禅心于欲界中心自在故。六者得四定心于无色界心自在故。七者得五神通往来佛土故。八者能断诸漏得首楞严三昧故。若国土城邑聚落所在之处有此经卷。当知其处离八种畏。何等为八。一者离敌国畏。二者离贼盗畏。三者离恶兽畏。四者离饥馑畏。五者离诤讼畏。六者离战斗畏。七者离夜叉畏。八者离一切怖畏。汝等当知。正使如来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无碍辩才。于一劫中日夜常说此经功德。亦不能尽。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当知是人所得功德亦不可尽。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大迦叶长老阿难言。我于无数百千亿劫修习佛道。今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利益诸众生故演说此经。如是等经付嘱于汝。汝等受持广宣流布。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我以佛眼观  尽见诸众生
  假使诸众生  皆如舍利弗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卫  福众无粗细
  咒愿布施家  世世令安隐
  悉达寐卧时  不敢妄呼觉
  鼓琴发歌音  尔乃令寤起
  如来三昧定  夙夜无眠觉
  释梵来劝助  皆现稽首受
  在家杂香浴  若干种众馨
  香香遍室中  今用何所香
  八解三脱门  洗浴除心垢
  其心净如空  普安无恼忧
  悉达在家时  捣若干杂香
  香熏其衣服  清净无垢障
  戒定慧解度  以为道德香
  熏于八难处  世世度十方
  四品好床座  以若干宝成
  重叠布众具  以卧起其上
  四禅为床座  意定无愦乱
  清净如莲花  不着淤泥水
  在宫无数兵  诸臣而宿卫
  左右常拥护  目不见恶秽
  诸弟子众俱  千二百五十
  菩萨无央数  皆来稽首习
  本在家未出  有四品好车
  象马牛羊步  游行观四方 ...(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那伽文陀罗 夜叉文陀罗枯逻 叉肆文阿罗 惫题弥 多薜多多薜郁率祢 那弥婆罗佉滞那那帝陀罗尼夜阿卑赊哆提舍轮陀祢婆柘(诸若反)轮地舍破输陀祢婆指波利羯磨 波罗若 浮地悉勿帝磨帝 伽帝直力帝 伽那波 罗帝萨罗那浮阇地耶遮吉利 首若哆遮吉利 婆耶。  
  以是解脱句。五万六千阿修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告无畏地菩萨。甚难善男子。诸佛如来出现于世。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修习咒句是亦为难。以饶益众生成就菩萨功德故也。善男子。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布施调善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满足。亲近亿那由他百千多佛。或行布施或持戒。或行梵行或修习。或精进忍辱修成就定。亲近学慧多。种种若干善业满足。以是我今得无上智。善男子。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于亿百千那由他多劫。口无四过。不妄言不绮语不粗辞不两舌。缘是得成广长舌相。善男子。如来所说终无虚妄。尔时世尊即于座上。欲现神通入于...(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若声闻法缘觉法。若菩萨法及与佛法。悉来入归菩萨箧藏。所以者何。菩萨箧藏一切摄护。声闻缘觉将养大乘。譬族姓子。其树根株坚固盛者。枝叶华实则为滋茂。又族姓子。设有摄取菩萨箧藏菩萨大士。则为摄取一切诸乘。将养一切众德之法。菩萨藏者名无量器。所以名曰无量器者。譬如大海受无量水。为包含器不可计实。诸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及众生类在禽兽者。含受此等为无限器。菩萨藏者经典秘要亦复如是。为无限施闻戒定慧度知见器。以故名曰菩萨箧藏。譬如含血之类生大海者。以生于彼不饮余水惟服海水。菩萨如是行菩萨藏。不于余法有所造行。惟常修行诸通慧谊。以故名曰菩萨箧藏。又族姓子。菩萨有斯三箧要藏。何谓三。一曰声闻。二曰缘觉。三曰菩萨藏。声闻藏者。承他音响而得解脱。缘觉藏者。晓了缘起十二所因。分别报应因起所尽。菩萨藏者。综理无量诸法正谊自分别觉。又族姓子。其声闻乘无有三藏。其缘觉者亦无斯藏诸所说法菩萨。究练三藏秘...(第0178部~普超三昧经四卷)


...。不为报恩而发大心。为利众生于六道中。长夜受诸种种苦恼。观世自在。是故我说诸菩萨摩诃萨妙愿胜愿殊胜力愿。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学事。佛告观世自在菩萨言。观世自在。菩萨学事有六种。何等为六。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学。几增上戒学。几增上心学。几增上慧学。佛言。观世自在。初三学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增上戒学。禅波罗蜜增上心学。般若波罗蜜增上慧学。毗梨耶波罗蜜遍诸波罗蜜。观世自在。三种增上摄六种学事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修行。几功德庄严。几智慧庄严。佛言。观世自在。增上戒学功德庄严。增上慧学智慧庄严。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遍诸波罗蜜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云何学此诸学。佛言。观世自在。有五种观法学此诸学。何...(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提心故。亲近善知识故。不休息修行一切诸善根故。观世自在。是名菩萨学诸学事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此诸学事何故说六种数。佛言。观世自在。有二种义。何等为二。所谓摄取一切众生故。对治诸障故。观世自在。三种学摄取众生利益故。三种学对治诸障故观世自在。菩萨修行檀波罗蜜。资生利益摄取众生。菩萨修行尸波罗蜜。不恼不害以无畏施摄取众生。菩萨修行羼提波罗蜜。无报怨心摄取众生。观世自在。以此三学摄取众生。观世自在。菩萨修行毗梨耶波罗蜜。动诸烦恼杀害诸使。修行分中不为一切烦恼所动。菩萨修行禅波罗蜜缚诸烦恼。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断一切使。观世自在。是三种波罗蜜。对治所治烦恼故。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世尊。世尊何故说余四波罗蜜但有四数。佛言。观世自在。为成就彼六波罗蜜伴故。说余四波罗蜜。观世自在。菩萨三波罗蜜摄取众生。摄事方便摄取众生置善法中。是故我说方便波罗蜜。与三波罗蜜为伴。观世...(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是众生界是诸圣性。无修无不修。无行无不行。无心无心法。无业无果报。无苦无乐得入是处。是性平等。是性无异相。是性远离。是性随从。是性广大。是性无我所。是性无高下。是性真实。是性无尽。是性常住。是性明净。阿难。云何是性是诸圣性。一切圣法缘此得成。一切圣人依因此性而得显现。故我说之为诸圣性。  
  阿难。我今说如来性。过恒沙数一切如来不共真实。从此法出而得显现名如来界。信乐正说深味爱重。一切圣贤人戒定慧身即得成就。是故此法名为法身。是法者相摄不相离。不舍智非有解。是依是持是处。若法不相摄相离。舍智有解。亦是依是持是处。是故我说。一切法藏无变异故名为如如。无颠倒故名为实际。过一切相名为寂灭。圣人行处无分别智之境界故名第一义。阿难。是如来界。非有非无不染不净。自性无垢清净相应。汝当知。  
  阿难。云何如来为界不可思议。阿难。是如来界在有垢地。净不净法俱在一时。是处不可思惟。依甚深理而得解...(第0255部~无上依经二卷)


...子或善女人。能造百千俱胝层阁。高广严丽皆如帝释妙宝层台。奉施四方大德僧众。复有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于诸如来般涅槃后起窣堵波。其量下如阿摩洛果。以佛驮都如芥子许安置其中。树以表刹量如大针。上安相轮如小枣叶。或造佛像下如穬麦。以前福聚比此福聚。于百分中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何以故。阿难。如前福聚其量虽多然不及者。为诸如来于三大劫阿僧仚耶。修集无量胜戒定慧。及以解脱解脱知见皆圆满故。如来无量慈悲喜舍。十方六趣教化神通皆圆满故。如来无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及余功德皆圆满故。以是当知。造佛形像及窣堵波。所获福聚不可思议不可比喻。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汝当敬受如是法门。阿难白佛。我已敬受。未审如是所说法门。其名何等我当奉持。佛告阿难。今此法门名甚希有。能令众生种植一切圆净白法。以是名字汝当奉持。阿难当知。我自昔来数数曾为天龙药叉广说。...(第0257部~佛说甚希有经一卷)


...沐像。应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等种种妙香。随所得者。以为汤水置净器中。先作方坛敷妙床座。于上置佛。以诸香水次第浴之。用诸香水周遍讫已。复以净水于上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许洗像之水。置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初于像上下水之时。应诵以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聚
  五浊众生令离垢  愿证如来净法身  
  烧香之时当诵斯偈。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回作自他五种身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众中有无量菩萨摩诃萨。获得清净无垢三昧。即从座而起。无量天人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言。此经名为洗浴诸佛得身清净。应如是持。说是经已。一切众会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289部~佛说浴像功德经一卷)


...用之水皆须净泸勿使损虫。其浴像水两指沥取安自顶上。名吉祥水。泻于净地莫令足踏。以细软巾拭像令净。烧诸名香周遍香馥安置本处。善男子。由作如是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众。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隐。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速成正觉。既安置已。更烧诸香亲对像前。虔诚合掌。而说赞曰。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  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  
  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退智。诸声闻众愿求佛果。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幸蒙大师哀愍。我等教浴像法。我今劝化国王大臣一切信心乐功德者。于日...(第0290部~浴像功德经一卷)


...。怖危难故或随他故。或求高贵多财宝故。听闻如是神咒心经。虽复听闻而不恭敬。或复诽谤轻贱毁訾。智者应知非其自力。是观自在威神力故令彼耳闻。为令彼得现在未来利乐事故。世尊譬如有人采沈取麝或复栴檀龙脑香等。种种诽谤轻贱毁呰。而复捣磨用涂身体。然沉麝等不作是念。彼陵蔑我不与其香。而性自然恒作香事。此神咒心亦复如是。虽有诽谤轻贱毁訾。或如上说以谄诳心。书写受持恭敬供养。而亦作彼善根因缘。令彼当来随所生处。具戒定慧功德妙香。亦能为他作斯香事故。此神咒威德难思。信谤俱能作饶益事。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及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或余人辈白月八日受持斋戒专心诵此大神咒心。乃至七遍不杂异语。当知是人现世定得二十胜利。云何二十。一者身无众病安隐快乐。二者由先业力虽有病生而速除愈。三者身体细软皮肤光泽面目鲜明。四者众人爱敬。五者密护诸根。六者多获财宝随意受用。七者所得财宝王贼水火不能侵损。八者所...(第0312部~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遍。悉地王真言三遍。一切菩萨敬礼解脱三昧耶真言三遍。日日三时。坛西门外光焰真言烧设火食。四门坛中诵奋怒王真言三遍。广大明王央俱舍真言三遍。母陀罗尼真言三遍。溥遍心印真言一百八遍。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七遍。悉地王真言三遍。一切菩萨敬礼解脱三昧耶真言三遍。至十四日以酥乳酪龙脑香。相和食之。发大悲心。以诸有情为菩提种。誓度一切无余有情。命受法者三归忏罪发菩提心。香熏变手。谓得如来大悲妙色。涂香掌中谓得如来戒定慧香。授与香华献诸圣尊。谓得如来三十二相。观视灯明谓得如来智慧光明。加持优昙钵罗木阿说他木。本末端直。授受法者面东面北嚼已掷之。嚼头向方应是彼部。立者最祥教慰云言。观念诸佛求胜境界。引入西门加持散华。合掌礼拜长跪而坐。奋怒王真言持印灌顶。香水灌顶礼拜供养。教引行道。外坛门侧长跪而坐。四门四角座上读经。日夜六时经声莫绝。时真言者。坛内诵溥遍心印真言行道烧香供养。诵奋怒王真言自灌其顶。诵广大明王央...(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池龙王宫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及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千。悉得一切陀罗尼。余一生在住十住地。次当作佛。如王太子。俱于十方皆成佛道。具大庄严不疑如来一切功德。天龙八部一时俱会。尔时师子威菩萨。从座而起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而修供养功德多不。佛告师子威勿作是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而修供养功德多不。何以故。如来无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若存若亡而修供养。师子威当知是人终必于三乘中。随其因缘而得解脱。复次师子威。若复有人见佛世尊。心生欢喜尊重赞叹。以诸供养施于如来。又复有人于如来灭后。若见舍利心生欢喜。是二功德等无有异。复次师子威。若在家菩萨以诸珍宝积如须弥。供养声闻及辟支佛。不如出家菩萨发菩提心。以一金钱供养如来。复次师子威若复有人。于千万岁亲近世尊备修供养。若复有人如来灭后发...(第0333部~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一卷)


...者。信解开悟长菩提心。由是菩萨不应以非相取于如来。  
  复次菩萨不应同于声闻缘觉。执取如来八十种好。乃至灭相如上所说。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以随好严身光明照曜。于其好中。复现奇特无尽诸相。其相云何。所谓我初发心。身为国王名曰光明。及以值遇然灯如来授我记别。乃至第三阿僧祇劫。于其中间所有苦行。一一皆于随好中现。若有众生见闻此者。信解开悟长菩提心。菩萨由此不应执取随好灭相。亦不念于家族眷属。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行不到亦无所得。不垢不净不智不愚。亦无说法无我净无众生净。不自利不利他不生法不灭法。亦不清净身语意业。亦非过去未来现在。非自为非为他。舍利弗此菩萨。始从观察如来色身及蕴界处。如是成就。则为诸佛之所忆念入是法门。尔时菩萨用此法门净菩提性。能知如来无上真净菩提法身。是诸如来法身之体。非诸凡愚所行境界。亦非二乘初学菩萨之所能知。何以故此辈乐着色身体相及蕴处界乃至相好。而修行故。当知...(第0356部~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


...用此法门净菩提性。能知如来无上真净菩提法身。是诸如来法身之体。非诸凡愚所行境界。亦非二乘初学菩萨之所能知。何以故此辈乐着色身体相及蕴处界乃至相好。而修行故。当知过去初学菩萨。以此法门净菩提性。皆为愍念诸众生故。修习色身蕴界等处。当知菩提如是法门成立。何以故以是色身随顺世法。众生因此供养三宝。修习菩萨六波罗蜜行四摄事。于是菩萨以此法门。回作世间内外诸法。或蕴界处或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乃至或为父母眷属。戒定慧蕴解脱解脱知见蕴。凡诸药草花果甘露百谷苗稼。利众生故方便安立。若菩萨从于初句。悟解菩提清净法身。复从后句安立色身。当知即为一切智人之所印可。何以故凡愚众生结集世业。贪着我所不了真谛是故不称一切智心。二乘虽有胜义谛智。以非正见灭生死种故。亦不称一切智心。诸佛如来具知胜义世俗二谛。智慧无尽行愿满足得大菩提。复入一切善根三昧。是故称可一切智心。何以故凡愚众生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所获胜福。皆从诸佛功德...(第0356部~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


...
  所有十方佛  最胜人中尊
  皆共护念汝  说是十地义
  十地为根本  是名智行处
  亦为究竟道  佛无量法聚
  譬如诸文字  皆摄在初章
  诸佛功德智  十地为根本  
  尔时诸菩萨。一时同声以偈请金刚藏菩萨言。  
  上妙智慧人  乐说无有量
  德重如山王  哀愍说十地
  戒念慧清净  说是十地义
  十力之根本  无碍智本行
  戒定慧功德  集在仁者心
  憍慢诸邪见  皆悉已灭尽
  是众无疑心  唯愿闻善说
  譬病思良医  如饥思美膳
  我等亦如是  闻甘露法味
  是故旷大意  愿开初地门
  乃至第十地  次第为我说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眉间白毫相。放菩萨力光明。百千阿僧祇光。以为眷属。普照十方诸佛世界。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悉照十方诸佛大会说法之众。显现如来不思议力。...(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亿千亿百千亿年。或阿庾多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亿阿庾多那由他亿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如是一切。咸悉了知。无不通达。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智光明照故。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为无尽智解脱三昧光明照故。得普摄诸方现诸方身陀罗尼光明。为金刚轮陀罗尼光明照故。得清净境界智慧聚三昧光明。为普门际境界庄严藏般若波罗蜜光明照故。得佛圆满虚空藏三昧光明。为一切佛戒定慧珐輪三昧光明照故。得三世无尽圆满智三昧光明。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仙人告言。善男子。汝忆念耶。善财言。唯此是圣者善知识力。令我忆念分明显现。仙人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胜幢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于一切时。而得自在。于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微妙境界。以佛智慧。而为庄严。普照世间。无有障碍。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遍往十方刹海。智身普入一切法界...(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止恒须人所防
  处女居家随父母  笄年适事又从夫
  夫亡从子护嫌疑  由是常名不自在
  出家舍欲修寂静  心思女境非圣贤
  犹郁金香染垢衣  离善常为智人笑
  如囚得出思还入  如狂遇差愿重生
  癞病已除念病时  舍女思女过于是
  如澄静水蛟龙止  亦如金窟猛兽居
  虽修戒定念女人  智者观之亦如是
  智人宁吞于热铁  不观女色乱其心
  戒定慧品遍成怨  寂静资缘皆弃舍
  女人不观于胜族  吉祥富贵智名闻
  唯求染欲无异心  云何慧者所亲近
  有住诸禅及威势  能杀勇力与王仙
  或时女色染其心  退失调伏诸功德
  斗诤象马诸军阵  亡躯济海集珍财
  胜族乞丐为仆隶  行非正法皆由女
  女人喜怒情难见  染心邪计量无涯
  世间名称诸智人  无有能知女心者
  五通神仙及天主  能知...(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  依附圣众  从正得度
  凡开门户  当愿众生  开现道法  至于泥洹
  关闭门户  当愿众生  闭塞恶道  罪得除尽
  入室当愿  一切众生  安隐寂寞  得止观意
  敷床当愿  一切众生  入大乘道  济安天下
  宴坐当愿  一切众生  坐佛道树  心无所猗
  入众当愿  一切众生  成戒定慧  解度知见
  数息当愿  一切众生  得舍家中  无世间念
  守意当愿  一切众生  心不放逸  无有杂念
  早起当愿  一切众生  觉识非常  兴精进意
  下床当愿  一切众生  履践佛迹  心不动摇
  着裳当愿  一切众生  常知惭愧  摄意守道
  结带当愿  一切众生  束带修善  志无解已
  次着中衣  当愿众生  恭敬畏慎  无有慢堕  ...(第0096部~佛说菩萨本业经一卷)


...于佛道  解愿知罪福
  为诸佛所立  解法无自大
  分别心本净  定意之所归
  本净亦自然  随本而觉悟  
  佛说是时。三千世界。为大震动。其大光明。普照十方。诸天龙神。皆来散华。以诸音乐。来娱乐佛。欢喜悦豫。皆共欣庆。幸哉吾等宿世其德纯厚。得豫此会。服深妙议。无极道慧。何其禄厚。世尊能仁。十方慈恩。开示法藏。疗治盲冥。消化五阴六衰。三毒五盖。十二因缘。六十二见。示以五事。戒定慧解度知见品五眼六通。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成佛道。班宣开示十二部经。开化邪见六十二疑。使发道意。诸佛遥赞。菩萨悦豫。普智菩萨。复问普贤。何谓发菩萨心。何谓行法。何谓大哀。何谓缘发道心以其所缘而兴其意。何谓见善友发恭恪心。何谓菩萨逮得清净。何谓度无极。何谓佛慧。何谓所历。何谓菩萨力。何谓平等。何谓生觉圣。何谓说法。何谓而行奉持。何谓辩才。何谓无数。何谓为行等心。何谓行慧。何...(第0100部~度世品经六卷)


...刚  
  普贤菩萨。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十方。箜篌乐器。不鼓自鸣。诸天人民。莫不欣庆。声闻弟子。皆来归命。诸菩萨等。皆言其诚。一切众会。皆共欢然。悉发无上正真道意。  
  普智菩萨。复白佛言。道从有言。无言致乎。佛言。亦从有言。亦从无言。堕在五趣生死之难。五阴六衰。所见羁绊。十二因缘六十二见。扰扰不安。或十二海。不度彼岸。此诸事业。百千种病。故佛设教。施以法药。戒定慧解。度知见品四等四恩。三十七品。六度无极。十二部经。空无想愿。四谛三脱。及以三宝。以用疗治此诸秽病。药为病施。无病无药。三毒众秽。皆为重病。至正真慧。而曰不病。因缘所缚。不解道者。故佛为畅。晓喻文说聚沫水泡。芭蕉野马。影向幻化。梦月荒忽。以解其意。此事皆虚。因或而生。不贪世俗。习道法药。六度四等。四恩众事。奉行此业。得至于道。解诸言教。本皆无言。或有佛土。无有五阴六衰三毒因缘之缚。故无文说。...(第0100部~度世品经六卷)


...  所有十方佛  最胜人中尊
  皆共护念汝  说是十地义
  十地为根本  是名智行处
  亦为究竟道  佛无量法聚
  譬如诸文字  皆摄在初章
  诸佛功德智  十地为根本  
  尔时诸菩萨。一时同声。以偈请金刚藏菩萨言。  
  上妙智慧人  乐说无有量
  德重如山王  哀愍说十地
  戒念慧清净  说是十地义
  十力之根本  无阂智本行
  戒定慧功德  集在仁者心
  憍慢诸邪见  皆悉已灭尽
  是众无疑心  唯愿闻善说
  譬如渴思水  如饥思美食
  如病思良医  如蜂欲食蜜
  我等亦如是  闻甘露法味
  是故旷大意  愿开初地门
  乃至第十地  次第为我说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眉间白毫相。放菩萨力明光焰。百千阿僧祇光。以为眷属。放斯光已。普照十方诸佛世界。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悉空而无处所。菩萨计有便为著有。于布施中亦计无有。亦无所有复不可见。所以者何。六度无极复不可见亦无所有。如是最胜。菩萨布施悉无科限。有科限者则非真施。设当选择当施与是不应施是。分别高下意生是非。施不周普不应为施。若能惠施不生染着。无种种念乃谓为施。受施之主得全其命。便能安隐坐起诵习。身体得定气力强盛。周旋生死常不渴乏。所生之处神足飞行。在所到方为人所敬。得神通眼见十方国。耳听远闻无极音声。逮致妙香戒定慧解度知见身。为被种种德勋之音。身体香洁莫不悦豫。常得肴馔甘美之味。宿福所殖而致奇相。清净无垢为人所护。随其所乏而施与之。身常无病不生不死无有众患。恒获安隐一切具足。备悉成就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得八十种众好之容。敷开法藏不生贪欲。充备道慧无所匮乏。有来求索而不爱惜。辄能尽施逮一切智。诸通圣慧广济无穷。得深经典乐法之乐。于佛树下坐于道场。降伏魔兵及诸官属。不以色故有所施为。知色为空色亦自空。色不自...(第0372-01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一卷~第七卷))


...归依僧。如是三说。归依三宝已。次当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当勤修无碍梵行。发广济心。受八重法。立此誓已。于空闲处。烧众名香散华。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大乘方等。而作是言。我于今日发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语已。复更顶礼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思方等义。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须和上。不用诸师。不白羯磨。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力故。普贤菩萨劝发行故。是十方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佛如来从此法生。于大乘经得受记别。是故智者。若声闻毁破三归。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诸威仪。愚痴不善恶邪心故。多犯诸戒及威仪法。若欲除灭令无过患。还为比丘具沙门法。当勤修读方等经典。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当知此人。于念念顷。一切罪垢永尽无余。是名具足沙门法式具诸威仪。应受人天一切供养。若优婆塞。犯诸威仪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谓说...(第0390部~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食已。与不思议光菩萨及诸大众。出王舍大城。向只陀林给孤穷精舍。世尊食已净自澡嗽。而起就座演说正法。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闻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有大不可思议神通。闻已庄严四种兵众。向只陀林给孤穷精舍。诣世尊所。到已顶礼佛足。却坐一面。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不思议光菩萨婴儿。为在何处。闻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力。时佛即示波斯匿王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时王见是不思议光菩萨婴儿。形色端严殊特于天无所畏惧。具戒定慧以自庄严。如是见已便作是念。种何善根修集何福有是妙身。尔时不思议光婴儿。承佛神力。知憍萨罗国王心之所念。向是大王。而说偈言。  
  常修慈心净众生  无粗秽恶修正念
  摄身口意净梵行  彼有如是净妙身
  远离恶者不自造  增长修集无量善
  舍离一切恶诤讼  彼有如是净妙身
  恭敬佛法及圣僧  常恒奉施众妙供
  不毁骂他不逼恼  彼有如是净妙身
  调弄呵...(第0392部~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一卷)


...垢目白佛言。何谓宝积华三昧。佛言。譬如忉利天上昼度树。以诸本行度于五根。超越众生心净如空。先睹嘉瑞三千佛土。众音伎乐杂交璎珞庄饰其身。以思夷华光耀其体。雨解脱华及青莲华侍在其上。以是之故诸德总持。便为受应禅度无极。又有十事。何谓十。调伏诸根以为德本。一心为力。平等方便。定意不乱。禁戒为原。脱门为上。趣于定要。而无所有。消殪尘劳。具惟诸定。是为十。愍哀五道攻除五阴。成立五根蠲化五色。而已积德具足五品戒定慧解度知见品。慕志五通十力当蒙。不与诸殃罪衅相遇。在在生处常修佛法。名德远着愍哀三界。不为愚迷了善恶趣。譬如万川归向四海流驶水之渎。此菩萨行奉法如是。精进不休遂向大道。譬如若月十日之时光明转盛照于众生。菩萨如是功德威耀日日增益。度诸危厄哀愍群黎之患。又有五事行。何等为五。五戒清净譬如明镜无所沾污。十善不犯以为具足不失道意。不为邪想。不自贪身。是为五。复有五。除嗔恚色。无怯弱心。弃悭贪意。蠲谀谄...(第0393部~超日明三昧经二卷)


...莫不欢喜。心悦意清。自归三宝。佛法圣众。崄结除解。或受五戒。或舍家学。于是会中。有四千人。皆得道迹。往来不还。无著之果。无央数人。发大乘意。心不退转。于是世尊。起出其舍。一切大众。稽首各退。  
  佛与大众。游至柰女林树精舍。柰女闻佛从大圣众至其树园。心喜无量。即便严驾。与其仆从。诣园见佛。到下宝车。如云降电。趋翔入园。如吉利天。服饰姿容殊天玉女。园树诸天。莫不回目。佛见其然。是魔使来。坏败净戒定慧解脱度知见品。即以梵音告诸沙门。柰女来至。各捡汝意。各自执持精进刀弓。皆自严办智慧之矢。被定意铠。乘禁戒车。与尘劳战。汝等当计女人所有欺诳。一切如金涂钱皮薄。如蝇翅以覆恶秽。筋骨连缀。血肉之聚。目眵洟唾。身体汗垢。若不洗拭。作是计念。观女人身。以制迷惑色欲之意。谛观骨舍。束缚以筋。涂以血肉。覆以衣服。饰以华彩。犹如画师立墙以堑埿涂恶露画。以彩色女人之身。亦复如是。当谛计知。除灭淫心。夫欲学道...(第0394部~除恐灾患经一卷)


...是曰持戒。虽在诸种不计有人了诸虚无。是曰忍辱。游在诸品应病与药。令三界众生三毒消除。是曰精进。处于四大除贪不计。导御众迷消诸所有。是曰一心。在于诸种思惟识念解一切空。是曰智慧。是为六。何谓知世诸根增减言各不同度无极有六事。解知四大合成散坏不自计身。是曰布施。觉空其眼耳鼻口身心所行而无所犯。是曰持戒。解心自然一切本无无所不通。是曰忍辱。若能解了男女寿命苦乐善恶。观此六根了无有本。是曰精进。其能分别信戒定慧。此五根者习道之元。是曰一心。若能通畅在所分别。是他人根诸殊异念。一切解了众生此根。是曰智慧。是为六。何谓解世好不好若干行度无极有六事。随所好喜寻为开化应病与药。是曰布施。所集劝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是曰持戒。从其所乐随时消除一切众罪所犯诸恶。是曰忍辱。决其疑网尽众懈废。是曰精进。消诸所生及无所生都使永尽。是曰一心。顺其所好而令寂然。以权方便而消化之。是曰智慧。是为六。何谓智普入诸行欲缚解缚众...(第0399部~贤劫经十卷)


...。三界之难见无所生。是曰智慧。是为六。何谓色行缘业度无极有六事。见诸色缘皆由身作。用心不了而横起是报应之元。是曰布施。睹众色者皆有因缘。未必横来身心迷故。是曰持戒。察所生处天上人间。若三恶趣罪福之应。是曰忍辱。若观所生而念想处。是曰精进。常视报应欢喜悦豫。是曰一心。护高寂然下者憺怕悉无所著。是曰智慧。是为六。何谓无色行业度无极有六事。若等于色堕在欲地。清净之处不行妄想。是曰布施。见其所行五事之业。戒定慧解度知见品。是曰持戒。假使能尽因缘之对不生祸福。是曰忍辱。勤修至行悉令平等而无偏斜。是曰精进。若以笃信其行精修而无垢浊。是曰一心。所见常明如昼日行不见闇冥。无所破坏无所不济。是曰智慧。是为六。何谓观清白住度无极有六事。若以睹见住立处所。清白慈地欲逮斯住。是曰布施。其能获致瑞应之业。不起三事身口意行。是曰持戒。精进奉行四恩之法而无断绝。是曰忍辱。所观亘然道意巍巍而无边际。是曰精进。积功累德日日...(第0399部~贤劫经十卷)


...无如是等上首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佛。  
  南无彼佛妙法身佛。南无彼诸佛所说妙法。南无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无边功德。南无彼佛种种道场菩提树。种种形像。种种妙塔。去来坐卧妙处。  
  南无彼诸佛不退珐輪菩萨大僧。不退声闻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种种状貌。信如来珐輪转如来珐輪。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悉皆归命。  
  南无彼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如是等无量无边功德。如是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归命。  
  善眼劫中七十那由他佛出世。南无善见劫中七十二亿佛出世。南无梵赞叹劫中一万八千佛出世。南无过去劫中三十三千佛出世。南无庄严劫中八万四千佛出世。应当归命如是等无量无边诸佛。  
  善男子善女人。欲灭一切罪。应当净洗浴着新净衣。称如是等佛名礼拜。应作是言。我无始世界来身口意业作不...(第0400-02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处。应知非入处。应知去处。应知断去处。应知处所。应知爱。应知爱因缘。应知境界道。应知发去处。应知入处。应知至处去胜。应知别离。应知别离住处。应知摄非事。应知非义语。应知聚集事。应知缘。应知缘住处。应知缘和。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2-17 12:16
应知缘生处。应知缘生。应知缘所生法。应知行。应知胜行。应知住国土处善根。应知摄闲预成就。应知得闲预分。应知得佛出世善根。应知作防护事。应知信欲减。应知闲处。应知一自在。二分别生。三种得因缘。应知三学行。二种净戒。三种圣教。一爱着嗔恚。一真实谓如来教。一朋友不可破。一伴可共入怖处。一切众生自在非善知识。一切众生具自在难不信发行。一切众生本性破坏。一切众生共同一行。一切众生不得爱故与爱为奴。一切众生自过不见故不入涅槃。一切众生各相障碍不得解脱。一善根不能断故入般涅槃。兴造诸业而不失坏。入一欲故入恶处。入二三四五欲故入地狱中。一种不欲。一种印。二种观察。一种勇健。一道七处。五破坏五力。五语道处...(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其灭诸习名无灭习。于中无法可得而可灭者。其外道等以我慢故。执着灭处而言有灭。彼如是说者。彼等所有果报之处。如来悉知。彼等有何果报。谓有地狱名为热恼。是等生彼顺邪见法。有何因缘名曰顺法。随顺眠故趣向地狱。亦随顺眠故。趣向生死随流顺行。彼等众生不能逆流行故名随顺也。若见如是随顺之法。彼等还复如是随顺而行随顺展转。以是义故。彼痴人辈故名随顺法也。复以何故名行行也。彼无行行是离行行。堕失诸佛及诸声闻。失戒定慧聚。是故彼等名非正人。故名集聚也。亦名堕迷。名堕迷者名曰失也。亦名人间谄也。阿难。所有众生作谄浊者。彼等皆名妄语。从妄语起。何者妄语取得无物。何者名无物。所谓集灭。何者名法。谓无有集如来如是之法皆说邪见。其言集者谓能聚集。无有处来无处来者。亦不可来亦无来者。谁当为灭。若言有集即执有常。若言有灭彼即有断。是等诸法无有执处。彼等如来之所宣说。所谓空旷。空旷是何言。空旷者所谓虚空本无所有。言虚空者...(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能发此大心
  斯人当作佛  处众师子吼
  自在师子吼  能转净珐輪
  佛神通无碍  皆在初心中
  佛相三十二  十八不共法
  是法及诸相  皆在初心中
  诸佛不虚行  象王回观法
  及无见顶相  皆在初心中
  布施持戒忍  精进禅智慧
  此诸波罗蜜  皆在初心中
  如是诸功德  及诸余佛法
  当知是一切  皆在初心中
  声闻戒定慧  及众神通力
  如是等诸法  亦在初心中
  若我本不发  无上菩提心
  今则不能得  一切佛智慧
  尚不能自得  况令众生闻
  声闻弟子众  亦不出世间
  若深行因缘  证辟支佛道
  为世作福田  入无余泥洹
  是等诸功德  亦在初心中
  世间出世间  一切诸乐具
  当知此等事  皆因菩提心
  汝等观是心  所得之果报
...(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 应生世尊想
  应作如是念  此则我大师
  是人开导我  令住正道中
  是则我世尊  心常加尊敬
  因是大师故  舍离于世乐
  阿难汝当知  乃往过去世
  过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劫
  有佛现于世  号须弥山王
  是佛灭度后  弟子违须罗
  利根有大智  为众赞说法
  决了甚深义  达知阴界入
  能到戒彼岸  分别阿毗昙
  善修三学法  坚持佛法藏
  须弥山王佛  加其神通力
  求诸佛大智  了达甚深法
  是比丘福德  说之不可尽
  时华大城中  有豪贵长者
  富有诸财产  福德故高明
  其名为乐善  多人所宗敬
  持戒有德行  多闻广流布
  是长者一时  到违须罗所
  即以多闻智  随宜为说法
  长者闻法已  喜心发是言
  我所有财产  尽以相供给
...(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者舍一切所著。以得解脱故。僧者名为寂静。以调伏心故。僧者名为不杂。以无烦恼故。僧者远离恶法。以有惭愧故。僧者名为随顺语。以可化故。僧者名为知自身。以无憍慢故。僧者名为寂静。以无高心故。僧者名为知足。以无颠倒心故。僧者名为断绝分别。以无病故。僧者名为到妙洲渚。以得无畏处故。僧者名为见实。以不放逸故。僧者名为彼岸。以能到彼妙洲彼岸故。僧者名为不恶。以行阿兰若行故。僧者名为快。以毕竟趣道场故。僧者名为知三学。以修行弟子行故。僧者名为行于四念境界。以胜诸念修行者故。僧者名为修行四正勤境界。以修行精进故。僧者名为修行四如意足境界。以不疲倦故。僧者名为修行五根境界。以不破坏故。僧者名为修行五力境界。以降伏诸烦恼刺故。僧者名为修行七觉行。以无障碍故。僧者名为修行八圣道境界。以正见故。僧者名为修行实谛境界。以得归处故。僧者名为修行诸禅境界。以定心故。僧者名为修行因缘集境界。以能转珐輪故。僧者名为大慈悲。以...(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及测度者。无有是处。应当信受。四者是诸声闻不能得知及能测量。一切众生所有作业及业果报。舍利弗。汝等声闻于此事中不须思量。何以故。舍利弗。如来常说一切众生业行果报不可思量。过去诸佛应正遍知。已如是说。众生业报不可思量。未来诸佛应正遍知。当如是说。众生业报不可思量。众生心信及心自性。亦不可知不可思量。如是之义应当信受。舍利弗。汝等声闻住圣种者。于一切众生业报之中。无有实眼及巧方便。况余轻微薄劣心者。离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者。失正念者。无明闇冥厚翳目者。于自己身内外诸法而不能知。我竟是谁。我是谁许。我住何处。我之功德为大为小。我当云何为与戒相应。为与戒不相应。我为正念戒。我为失念戒。我所作业为作智人业。为作愚人业。为从何来。为何处去。舍利弗。诸凡夫人颠倒见者。于自己身如是等事尚自不知。况能得知一切众生种种业报。若能知者无有是处。舍利弗。如来应正遍知。戒无减。定无减。智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相...(第0424部~佛说施灯功德经一卷)


...高显如真金台。其台四角有四梵幢。幢端皆有四亿佛刹。一一刹中有百千塔。塔极小者。从阎浮提至于梵世。无数众妙一切宝像以为庄严。是诸宝塔及化菩萨。皆共赞叹喜舍二法。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大智慧如舍利弗。总持不失犹如阿难。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诸弟子。欲见是相者。当发慈心修不杀戒。普为十方一切众生行是行者。虽不坐禅恒于梦中得见众色如向所说。佛告阿难。持是语者即持佛心。作是观者能观佛心。诸佛如来以大慈悲而以为心。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以为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念处而自庄严。如是观者名观佛心。佛告阿难。此脐相中略而解之。佛心境界后自当说。如是观者名为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佛灭度后佛诸弟子。思是法者。持是法者。观是法者。此人现世恶业罪障皆悉清净。  
  亿亿光照东南方。乃至东南方无量世界。化成金轮。一一金轮七宝随从。一一金轮百亿转轮圣王。一一转轮圣王。千子四兵皆悉具足。其神珠宝出大光明如烟如...(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已当作是念。诸佛世尊住大寂灭。身心清净无来无去。如我身者。四大五阴所共合成。如芭蕉树中无坚实。如水上沫。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野马行。如乾闼婆城。作是想已诸像寻灭有金色光。于金光间有金佛影。如镜中像。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现一切色。此想成时当念如来戒身。念戒身时见诸佛影。眉间光明犹如白丝。空中清净至行者前。行者见已当作是念。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过去世时以大戒身而自庄严。是故今日得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作此念时释迦文佛坐琉璃窟。身紫金色端严微妙。与诸比丘菩萨大众以为眷属。住行者前告言。法子。汝修观佛三昧力故。我以涅槃相力示汝色身令汝谛观。汝今坐禅不得多观。汝后世人多作诸恶。但观眉间白毫相光。作此观时所见境界如上所说。尔时一念情无所著心大欢喜。应时即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者。见佛色身了了分明。亦见佛心一切境界。亦如上来观佛心说。亦见佛身一切光明。亦如上观佛身光说。亦见佛身一切毛孔...(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难顶。及敕释提桓因。汝等二人持是妙法慎莫忘失。为未来世浊恶众生。灭众罪障故。如来正遍知今于大众中说一切佛身相。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系想不动。如是受持。亦名观佛白毫相。如是受持。亦名逆顺观如来身分。亦名一一毛孔分别如来身分。亦名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智慧光明。亦名观佛三昧海。亦名念佛三昧门。亦名诸佛妙华庄严色身。亦名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果报所得微妙色身经。汝好受持慎勿忘失。佛说是语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菩萨大众。天龙八部一切鬼神。闻佛说是微妙身相。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有得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道因缘者。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得无生法忍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说。时诸大众闻佛说法恭敬顶礼。奉行佛语作礼求退。是时阿难即从座起。合掌长跪白言世尊。如来今者一切身相皆已说竟。唯不显说无见...(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入不起香。止灭众垢香。观灭众垢香。闻戒布施香。惭愧无慢香。仙人法胜香。说法无碍香。舍利流布香。封印佛藏香。七宝无尽香。尔时世尊便说颂曰。  
  摩伽山所出  花香及栴檀
  三界所有香  不如戒香胜
  戒香灭众垢  往来入无间
  菩萨不退转  涅槃香第一
  譬如善射人  仰射于虚空
  箭势不尽空  寻复堕于地
  德香远无际  终不有转还
  今说佛身香  戒定慧解度
  于亿百千劫  不能尽佛香
  若于千万劫  佛赞佛功德
  大圣不能尽  佛身戒德香
  诸佛威仪法  授前补处别
  口中五色香  上至忉利天
  还来至佛所  绕佛身七匝
  诸天散花香  称叹未曾有
  定香远流布  济度阿僧祇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于彼会中十二那由他众生。心识开悟皆悉发意。愿乐欲生香积佛刹。是谓菩萨摩诃萨成就鼻通。吾从...(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化湿卵。分别四意止。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月二月乃至七月。一岁二岁乃至七岁。一劫二劫乃至七劫。若有众生。承事供养前七宝塔。乃至八正道菩萨。不如此人供养四意止菩萨。其福最多。若一生补处菩萨。在母胎中转无上珐輪。包容一切变易无数神德大士。周旋往来无有障碍。还合为一无觉知者。若有众生供养承事便身之具无所爱惜。如我今日从三阿僧祇劫断除灭想。今最后身一入胎舍教化。果证神通悉令得解脱。犹如果熟变易不住。佛身空无戒定慧解。而自香熏道德威仪不失十二头陀之行。此一分苦是我境界。尔时顶王菩萨即从如来前。而赞颂曰。  
  识是生死本  亦为涅槃径
  中息在胞胎  游戏无量界
  四生成佛土  十六神足降
  本无一相道  誓愿各各同
  以众生缚着  现有优劣人
  无形不可见  今乃得观察
  过去诸佛身  遗教无边际
  八道无上法  一向度群萌
  经法舍利形  神通流...(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住家者是罾网。出家者破罾网。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持魔王幢幡。出家者持佛幢幡。住家者是此住。出家者彼住。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文殊师利。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常有几种心念。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自念我当何时出家住僧坊中。我当何时自恣和合。我当何时修行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我当何时着衣如大牟尼尊。我当何时得仙师相好。我当何时住空闲处得处便住。我当何时乞食于好恶少多不生增减。或得或不得或寒或热。次第行乞为治饥疮如油膏车。为持寿命以少自活。我当何时离世八法。不为八法之所动转。何时厌离国城爱乐林薮。于十二入不着不乐。我当何时能守护六根令得禅定。我当何时调伏六根如制仆使。我当何时坐禅精进读诵经书。常乐断诸结使具修诸行。我当何时知足。我当何时不乐先戏乐事。...(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相
  德过诸释梵  为说无相法
  行人观外色  内识往分别
  彼色非我造  我心自往染
  色本非我本  色性竟有无
  计我识亦尔  本从何所生
  尔乃自觉悟  外色自空寂
  内识亦复尔  澹然本无生
  人念非常空  自观身本法
  尔乃得至彼  永处无为岸
  本受五阴身  欲脱未能离
  受胎是大患  未离有何益
  五分法身具  戒定慧解成
  熏以道德香  蠲除世臭秽
  人解修明慧  亿劫不懈怠
  众德自然具  故号无等伦
  戾意随习俗  处尊不为憍
  随行从高下  令立永处安
  或入三涂苦  为现权慧智
  外如代受苦  内心无所染
  吾昔无数世  修行菩萨道
  以获尽信忍  行过二住地
  尔时诸佛集  普从十方来
  为一下劣故  欲令免无救
  诸佛各...(第0441-01部~菩萨璎珞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身
  欲灭此众难  修学度无极
  受此四大身  欲灭无有方
  智达悉观察  断欲度无极
  诸法纯熟性  净诸功德业
  积此得致佛  三垢度无极
  充足众生愿  令各得成就
  悉归于灭尽  禁戒度无极
  佛所教化处  要以空性本
  说无不见无  欢喜度无极
  若有众生类  欲修五德行
  合聚无量法  众慧度无极
  修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度
  量尽无有量  法本度无极
  最初无有生  无佛亦无众
  因缘自造行  自起度无极
  当受无量苦  生老众痛恼
  无形受胞胎  勇进度无极
  诸佛恒入定  雨泪众生故
  三等六度法  望断度无极
  修习诸善本  觉意入诸定
  虽生能离生  识相度无极
  功勋过亿劫  不着诸更乐
  念善修道本  离尘度无极
  入定得...(第0441-02部~菩萨璎珞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往者亦无来者。无生无灭亦无著断。其知道者亦复如是。道等泥洹亦等。求之不可见亦无处所。是故道等泥洹亦等。究竟菩萨又问。颇有巧便住无所住而学道耶。文殊师利报曰。住无所住异于道耶。欲从此法而学道乎。究竟菩萨又问。何者是道何者非道。文殊师利言。住无所住者此则为道。何得从住而学道乎。此则不然。从有为法至无为法。从净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从住学乎。此亦不然。是故当知。不从无住而学道也。夫学道者。不缘三十七品空无相愿戒定慧解脱知见品。诸禅三昧身相众好。权现适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解脱而学于道。此法不然。何以故。道者非学亦无有学。不见贡高住无所住。作如是者乃应于道。不缘三界论慧之想。复不见法成无上道。作此观者乃有住处。如道性空泥洹亦空。是故正士。勿生狐疑于泥洹道。尔时究竟菩萨复问文殊师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至真等正觉。当行何法而得至道。文殊师利报言。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从初发意乃至成佛于其中间...(第0441-02部~菩萨璎珞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应当修行此陀罗尼。三七二十一日护持禁戒犹如明珠。一日一夜六时行道忏悔十方。净洁洗浴着新净衣用七色华三种名香。供养奉散释迦牟尼佛。于舍利塔前五体投地悔过自责。尔时当诵此陀罗尼句八十一遍日日常尔。乃至七日一七日不得。复至二七日乃至三七日。亿百垓劫所有重罪悉灭无余。十方诸佛放大光明来触其身。是人尔时心意熙怡。犹如比丘得第三禅。尔时当有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大王。即时授与四沙门果。大集中云庄严大乘璎珞有四戒定慧无上陀罗尼是故当好持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所说陀罗尼名阎浮摩兜(晋言解众生缚)。现在病苦悉得消除。能却障道拔三毒箭。九十八使渐渐消灭。度三有流现身得道。  
  支富多奈帝 阎浮支奈帝 稣车不支奈帝 祝耆不支奈帝 乌稣多支奈帝 婆遮不支奈帝 阇摩赖长支奈帝 阿恕波赖长支奈帝 如波帝支奈帝 莎呵。  
  诵咒三遍缕五色结作二结系项。  
  此陀罗尼四十二亿...(第0443部~七佛所说神咒经四卷)


...为佛。为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归依处。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于过去世  修善中导首
  恒修持梵行  为人所依凭
  命终生天上  受诸天快乐
  下生于人间  得二大人相
  顶上有肉髻  头发卷绀青
  在家转轮王  而王四天下
  以五戒十善  覆护于人民
  若出家学道  得成无上尊
  恒以戒定慧  教授诸众生
  常为诸天人  龙神夜叉等
  乾闼阿修罗  而作归依处  
  复次毗舍佉。云何修行。一一毛孔一毛生。眉间白毫如兜罗绵。佛于往昔作凡人时。修不妄语舍离妄语。恒修实语护持实语。正心实语亦不绮语。发言柔软随顺众生。以此业故。常生天上受天快乐。下生人间得二大人相。一者一一毛孔一毛生。其毛细软皆起右旋不受尘水。二者眉间白毫光明鲜泽如兜罗绵。以此相故。若在家者。作转轮王王...(第0502部~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二卷)


...相  无知如虚空
  于此无知中  无欲无所求
  如是性相灭  我当何所行  
  是时长者。复说偈言。  
  日光住空中  普照于一切
  彼亦无心相  欲破诸闇暝
  光明力照耀  超过诸黑闇
  黑闇与光明  二俱无心意
  本性无住闇  闇性不暂停
  佛慧亦如是  无灭无所生
  智力道庄严  从于五眼起
  六通如莲华  不染着世间
  戒定慧庄严  超度世间相
  是故应归依  无上平等道  
  是时长者说此偈已。白比丘言。大德。汝今欲求无上道不。日藏比丘闻长者言。深解义趣。顶礼佛足。而说偈言。  
  顶礼佛足大解脱  久住涅槃灭诸有
  无漏智力所庄严  如长者说寂灭慧
  我今欲求无染累  超过世间诸空相
  我今求于寂灭道  不缚不解不住色
  亦复不入缚解中  无有生死解脱相
  此处名为...(第0507部~千佛因缘经一卷)


...长之舌。以覆其面上至梵天。告梵志曰。吾从无数亿百千劫。常行至诚六度无极。施诸所安有而不惜乃获斯舌。宁以妄语能致之乎。吾欲问卿至诚答之。曾颇往返舍卫罗阅。中路有树名尼拘类。荫庇人众五百乘车乎。对曰唯然。有是树我所见也。世尊又问其子大如。答曰形如芥子。佛告梵志。卿真两舌。实如芥子树何巨乎。对曰审尔不敢欺也。佛又告曰。种如芥子生树广大。地之生殖适无所置所覆弥广。乃况如来无上至真等正觉。无量福会普胜者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事。大慈弘哀无所不济。以馔供献功祚难计。梵志默然无以加报。时佛乃笑。五色光从口出。照十方五趣之类。天欲止人心喜。饿鬼饱地狱痛息。畜生意开罪除。寻光来诣佛所。诸佛笑法皆有常瑞。授菩萨决。遍照十方光从顶入。授缘觉莂光入面门。授声闻莂光入肩斗。说生天事光从脐入。说降人中光从膝入。说趣三苦从足心入。诸佛之欣。不以欲笑。不以嗔笑。不以痴笑。不放逸笑。不利欲笑。不荣贵笑。不富饶笑。今佛普等愍...(第0510部~佛说心明经一卷)


...四十一。  
  又以右臂。屈肘当胸侧。臂平伸。其头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急把拳。其大拇指竖屈。头去头指侧二分间。是一法印过去一切如来。未来一切如来。现在一切如来。皆以此印而授记莂。是故智者当结是印。与诸有情授菩提记印咒曰。  
  娜莫縒曼亸(一)勃驮南(二)唵(二合)吽(三)虎(二合)[合*牛](四)特(腾色反二合)梵(蒲暗反五)  
  是一印咒能成一切如来事业。以印咒力。生生常得念力进力戒定慧力福胜蕴力。不为一切魑魅鬼神而娆恼故。  
  如来见诸法性印之四十二。  
  又以右手。屈肘向上。以中指屈头。与大拇指头相拄。其头指无名指小指。相并直上竖伸印咒曰。  
  娜莫縒曼亸(一)勃驮南(二)唵(二合)吽(三)跛(二合)啰悉地迦(同上)[口*履](四)窣嚩诃(五)  
  是一印咒名如来见诸法性三摩地门。  
  如来光焰印之四十三。  
  准前见印。唯改头指无名...(第0528部~一字佛顶轮王经六卷)


...皆同得。如是教已。令诸弟子各随尊卑。依次而坐。以清净恭敬不乱散心。合掌而住。其师或以密语。加其线索。系其左臂。或以涂香。或以心念。以此密语而护持之。密语曰。  
  唵 摩诃跋折啰迦(上)嚩遮(日也)跋折哩句嚧(金刚作也)跋折啰跋折啰含(重引)  
  次以此密语。加涂香已。涂诸弟子掌中密语曰。  
  唵 跋折啰 健提(涂香也)虐(鱼伽反上)  
  涂香之时告弟子言。愿汝等具得一切如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香。  
  次以密语。加香白花。持以授。密语曰。  
  唵 跋折啰 补涩篦(花也)唵。  
  如是告言。愿汝得一切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  
  次持香炉。以此密语加之。熏弟子双手。密语曰。  
  唵 跋折啰 杜鞞(烧香) 婀。  
  如是告言。愿汝获得一切如来大悲滋润妙色。次以此密语。加灯已。令弟子视之。密语曰。  
  唵 跋折啰噜伽儞(光明也)   ...(第0530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


...、知解说语,五者、知如法答语,六者、知广说语,七者、知次第语,八者、说无常语,九者、无尽语。复有十语:一者、坏疑网语,二者、开示界语,三者、开法门语,四者、开智慧语,五者、破闇冥语,六者、解一一字语,七者、赞叹佛语,八者、呵烦恼语,九者、分别根利钝语,十者、开佛功德妙语。善男子,是名陀罗尼璎珞庄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四庄严璎珞, 能端严大乘,
   所谓戒定慧, 无上陀罗尼。
   能令三业净, 一切人所爱,
   永断三恶道, 是名戒璎珞。
   如愿得具足, 获得人天身,
   能修勤精进, 是名戒璎珞。
   能修无上定, 得二种解脱,
   见无上涅槃, 是名戒璎珞。
   其戒不破漏, 无上戒不杂,
   能得大自在, 名璎珞庄严。
   戒净能净施, 戒净能净忍,
   戒净净五度, 名戒璎珞严...(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度生死大饥馑,是其庄严;能入如来行处,是其庄严。
  “善男子,云何菩萨庄严道?善男子,菩萨大誓庄严及乘大乘,已舍一切邪道,舍一切邪道已趣于真实正道到萨婆若。何谓正道耶?所谓不舍善法故行于大欲,不退菩提道故勤修精进,善根不失故行不放逸,不动淳至不没于所作,必能究竟仰攀上法,求功德资粮无有满足,求智慧资粮终不废舍,是为菩萨正道。复次,善男子,菩萨道者,所谓四禅、四无量心、四空定、五神通、三福业、三学、六应敬、六念、四摄法、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三解脱门,知阴方便,知界方便,知入方便,知谛方便,知因缘方便,是名为道。菩萨得成就此道方便,皆能随顺入六波罗蜜道。所以然者?以菩萨六波罗蜜道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此道一切诸佛皆所称叹,从诸如来口出成就方便。
  “菩萨能知一切法实性者,能住出世间六波罗蜜圣道。云何为住?善男子,若有菩萨成就自然慧方便而求菩提,...(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呵。  
  “世尊,如此神咒,过去诸佛牟尼仙圣建立守护。如此神咒名月幢月,能令众生悉得吉祥归信三宝,灭除一切诸恶重罪,乃至逮得无上涅槃。”
  月藏菩萨说是咒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依欲界、色界一切众生,皆大战悚惊怖不安。于时,诸天雨种种宝、种种华、种种香、种种末香、种种衣服、种种卧具、种种璎珞。雨如是等种种物时,如是诸物互相振触,出于种种妙法音声,谓三宝声、三律仪声、三解脱声、三明声、三学声、离三界欲声、三种菩提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空声、不希望声、离喜声、无生声、如体性声、实际声、法界声、如如声、不去不来声、无处不建立不退转不行无窟宅无所依发精进声,檀波罗蜜声乃至般若波罗蜜声,慈悲喜舍、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声,奢摩他、毗婆舍那声,四摄声、四无碍声、摄受正法声、因缘法声、护正法声;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随诸众生应得度者而摄受之,厌离流转出向空闲阿兰若处,为他说者已...(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声震遍诸刹
   虽复能如此, 不足以为难
   未学令得学, 是则最甚难
   若人指空中, 言有种种色
   诚能为此事, 岂足称甚难
   未得法令得, 我说最为难
   若人无手足, 担负须弥山
   欲渡于大海, 未足以为难
   无相说有相, 此则倍难彼  
  时不空见复告阿难。诸佛世尊希有殊特。于阿僧祇无量诸法。决定究竟到于彼岸。故名如来应正遍知。戒定慧解脱知见等众一切法相无取著行。建胜宝幢出一大音。若有众生乐闻施惠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为我说施利益。若有众生乐闻禁戒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为我说戒饶益。若有众生乐闻三昧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为我说于三昧。若有众生乐闻智慧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今者为我说智。若有众生乐闻解脱得济度者。即生念言。如来今日为说解脱。若有众生乐闻解脱知见之者。即生念言。如来为我说于知见。若有众生乐于生天得解脱...(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说于无常。若有众生乐闻说苦而得解脱。即生念言。如来今者为我说苦。若有众生乐闻无我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今者为说无我。若有众生乐闻寂灭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为我说寂灭法。若有众生乐闻不净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为我说不净法。若诸众生乐闻无上道得解脱者。即生念言。如来今者为我赞叹诸佛功德说大乘法。无一众生闻如来说如此法已不解脱者。时不空见。即说偈言。  
  此闻调御师, 于众中演说
   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见等
   如是一切法, 宣说皆作佛
   乐闻说施戒, 而得解脱者
   各闻世间依, 叹施戒功德
   乐闻说定智, 解脱功德者
   即闻佛世尊, 演不思议音
   乐生天解脱, 牟尼即为演
   乐闻智慧者, 天中天今说
   乐闻无常苦, 无我不净说
   寂灭等诸音, 而得解脱者
   即时便得闻, 不可思议声
   若有...(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足所愿。其现作德不以为难。所以者何。菩萨愿故。是则名曰明于三世。为诸众生于过去世悉知作德。所以者何。护众生故。往古所教今续化之。所教训者欲令其人见当来佛神足变化于法道义便有增益。有增益已亦增福利益诸群黎。佛以兴世多所饶益。其所誓愿悉无挂碍。是则名曰明于三世。  
  何谓明解罗汉及缘觉乘诸菩萨德。若无佛者则无罗汉。佛兴于世有罗汉法。罗汉法者因声听解。得闻声者便备戒禁。戒禁已备谓以如戒。已如戒者具戒定慧度知见品。是则名曰明解声闻。从是所缘得阿罗汉。知德无德而了非常。得脱生死在于三界。悉厌众欲达非常苦所以者何。诸法无常。其泥洹寂亦无所有不求所生。所以者何。畏生死故。畏生死者不信俗业。身如怨仇四大若蚖。六衰空野不愿所生。五趣周旋受泥洹护。如是行者明解声闻。何谓识解缘觉者菩萨皆知。云何缘觉所造立德。所兴功祚出罗汉上。所以者何。所行精进超越过上。施与持戒声闻不逮。所以者何。声闻所行其心局迮。所奉供...(第0070部~阿差末菩萨经七卷)


...。断众倒见所住无处。皆由定故能致此耳。解无吾我诸法平等是谓定觉意。何谓护觉意。若能思惟分别法界。心不驰骋猗在俗法心无边际。不为俗法之所迷惑。不住假号无能动者。无思无念无喜无戚。由是之故得至圣路柔顺法忍是谓护觉意。此七觉意而不可尽。  
  何谓正见。贤圣度世不住吾我。不住人寿命无所猗见。不住有见及与无见不住德本。不堕邪见六十二疑是谓正见。何谓正念。凡夫所念淫怒痴病尘劳之弊。菩萨学者不想念此。唯念戒定慧解度知见事所示现品。常念道义恒一其志。谓心不邪是谓正念。何谓正语。所说言辞不自见身不见他人。言语柔和不演粗义。以此宣教入于圣道。不说世谈无益之言是谓正语。何谓正治。所修行者罪福众义不行此法。唯修正道平等之义是谓正治。何谓正业。演贤圣辞多所悦豫。而知止足不舍限节。不贪利养不怀谀谄。心不游逸所修辄善将养威仪。见他得供不怀嫉妒。己所得养安身而已。不犯殃衅随佛教训是谓正业。何谓正便。若修方便从其正教...(第0070部~阿差末菩萨经七卷)


...德。是名菩萨摩诃萨毕竟无尽。  
  尔时舍利弗。语无尽意菩萨摩诃萨言。唯善男子。颇复更有无尽法不。无尽意言有。菩萨修行檀波罗蜜不可穷尽。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施无量。所谓须食与食具足命辩色力乐故。须饮与饮离渴爱故。须衣与衣具清净色除无惭愧故。须乘与乘得一切乐具神通故。须灯与灯具足佛眼清净故。须音乐者施与音乐具足天耳清彻故。须香与香身出具足微妙香故。须鬘与鬘具陀罗尼七觉华故。须涂香末香悉施与之。具戒定慧熏涂身故。须种种味随意与之。味相成就故。无依止者施与依止。能为众生具足救护为归依故。须敷具者悉施与之。具足究竟断除阴盖。成就梵天贤圣诸佛妙床座故。须座与座具足三千大千世界以为道场。金刚座处悉成就故。随其所须悉能与之。成就菩提诸所须故。随病施药得无老死。甘露法药悉成就故。须仆使者皆给与之。自在智慧得具足故。若以金银琉璃颇梨真珠珂贝璧玉珊瑚种种诸珍用惠施者。具足大人三十二相故。能以种种璎珞施者。...(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何者法。见离欲法。离何等欲。一切法中种种见欲。离如是欲故名离欲。彼所见法不增不减。如是所见则是真如不得不染。如是所见则是法界不坏不成。如是所见实际不穿。如是所见虽见不见。如是所见非肉眼见。非天眼见。非慧眼见。何以故。肉眼不觉。以其不觉是故不见。天眼有为。以有为故不见无为。是故不见。慧眼不见以不分别。不分别故亦不能见。奋迅王。菩萨如是见一切法则见如来。非是色见。非受非想非行非识非相等见。非法界见。非戒定慧。非解脱见。亦非解脱知见法见。非过去见。非未来见。非现在见。若如是见则见如来  
奋迅王问经卷下  
  尔时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法者可有见法。若有见法可见如来。佛言有。何以故。奋迅王。色相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见色则见如来。如是受想行识之相。皆悉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见识则见如来。戒有为相而是无为。如是见戒则见如来。三昧平等则清净见。如是我于燃灯佛所得清净见。我于彼佛得见因缘。以见因缘...(第0079部~奋迅王问经二卷)


...示现。阿迦尼吒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半由旬以为示现。于莲华叶宣示种种美妙句义。此地众生及彼诸天。皆闻华中如此偈颂。  
  唯佛清净生此刹  退彼魔王并军众
  佛勇猛故转珐輪  世间因此故无疑
  诸有聪慧解义论  知法求法求解脱
  一切世间聪睿人  优波俱利最为上
  此为导师已调伏  善巧说此妙大法
  一切世间上供养  供养牟尼能说者
  具三世智能善说  所学三学能开示
  能救世间人天者  无量法义令解知
  利益世间教善行  方便智灯照世间
  巧说妙法断三垢  智慧利益无疲倦
  世间极苦令解脱  无明闇蔽诸众生
  能与法眼不颠倒  一切大众普已会
  此佛不久师子吼  如来能示第一义
  妙色力具展转说  见世沉没大苦海
  来处世间击法鼓  六根护中住上护
  此六随行六通知  六度上法佛所说
  决...(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所依想,善能分析大种积聚。如来成就无碍智见、无边智见,以智见力于一切法得善巧智,能善决定无有少法而可了知,住无所得,住无等等,亦不与俱;住阿兰若,住无执著,住清净智,无有少法不知不见,远离黑闇无有障碍,善住无量无边智见。是故如来平等见觉,一切诸法如幻如梦,及能开示无名法想。是故我等应随佛学。如来智慧无有障碍,能善了知一切众生上中下根,令诸菩萨安住平等起神通业。由是成就神足现前,由是神足加持之力,于戒定慧及以解脱智见、净施法智善能安住。由此能得真实加持,摄受无量差别神变,于梵世间而得自在,处师子座击大法鼓,令诸众会皆悉欢喜,及为众生作大利益。
  “无边庄严,譬如大铁轮围山王,以诸众生业增上力,于此世界围绕而住,不令众生嗅地狱香、闻地狱声、见于地狱。如是菩萨于此法中,善修学已,为诸众生,除灭一切有障碍法,授与一切无障碍法。如是菩萨,以金刚智摄受善巧,于此法教悟入甚深,住无所得甘露灌洒。云...(第0020-0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阿难,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法处,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福智殊胜,人相端严。阿难,彼法处比丘,往诣世间自在王如来所,偏袒右肩,顶礼佛足,向佛合掌,以颂赞曰:  
  “‘如来无量无边光,
      举世无光可能喻;
    一切日月摩尼宝, 佛之光威皆映蔽。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戒定慧进及多闻, 一切有情无与等;
    心流觉慧如大海, 善能了知甚深法。
    惑尽过亡应受供, 如是圣德惟世尊!
    佛有殊胜大威光, 普照十方无量刹。
    我今称赞诸功德, 冀希福慧等如来,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愿当安住三摩地, 演说施戒诸法门,
    忍辱精勤及定慧, 庶当成佛济群生。
    为求无上大菩提,...(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一切诸世间。
   如来善了于世间, 一切文字并言说,
   我亦愿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诸世间。
   如来具足胜辩才, 开示甚深微妙法,
   我亦愿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诸世间。
   如来善调身语意, 一切皆随智慧行,
   我亦愿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诸世间。
   如来善了于三世, 无取无著无挂碍,
   我亦愿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诸世间。
   如来善修戒定慧, 于彼一切无退转,
   我亦愿成如是智, 得为三界大悲尊。
   如来善修于解脱, 解脱知见无退转,
   我亦愿成如是智, 得为三界大悲尊。
   如来善修于正观, 天人世间无等伦,
   我亦愿成如是智, 得为三界大悲尊。
   如来具足殊胜智, 于诸世法无所染,
   我亦愿成如是智, 得为三界大悲尊。
   如来善了于世间, 种种诸趣皆明见,
...(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观如来,
   亦难以心识, 分别于诸佛。
   诸佛法性身, 超过于三世,
   自性离诸相, 不堕于法数。
   所现诸如来, 自性无生起,
   亦无蕴界处, 住于无所依,
   如是佛法身, 非五眼能见。
   若谓我见佛, 是则不能见,
   以无见为见, 如空中鸟迹。
   如汝所见佛, 及余未见者,
   平等如虚空, 一相无差别。
   戒定慧解脱, 及解脱知见,
   一切诸如来, 功德无差别,
   皆住于空性, 于法无所著。
   一切皆幻化, 无性亦无生,
   供养一如来, 则供于多佛,
   诸佛之法身, 平等无差别。
   如是一切佛, 咸能生福利,
   普施诸如来, 皆获于大果,
   同证于平等, 清净之法性。
   是故诸如来, 无种种差别,
   如汝先所问, 何者为...(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王语女言:“汝岂不见诸菩萨等,皆悉礼敬一切众生?”
  女言:“大王,菩萨为度憍慢瞋恼诸众生等,令彼得起回向之心,是故礼敬一切众生;为长众生诸善根本,是故菩萨礼敬众生。而诸声闻无瞋恨心,又复不能增长善根。大王,假使百千诸佛如来为说妙法,而彼所得戒定三昧,无有增益。大王,声闻如琉璃,菩萨如宝器。大王,譬如瓶满,天降雨时而不受一滴。如是,大王,诸声闻等,假使百千诸佛如来,为说妙法而无受润,不能增益戒定慧等,亦不能令众生发心至一切智。大王,譬如大海,能受诸河及云雨等。何以故?以大海是无量器故。大王,诸大菩萨摩诃萨等演说法时,随所闻者得大福利,增长一切诸善根本。何以故?以诸菩萨皆是无边言说器故。”
  尔时,阿阇世王闻女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此无畏德女,得大辩才而能如是无尽言说。我于今者前至其所,少少问之。我且问之,汝得忍不?”作是念已,前问女言:“汝今为住...(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及菩提分法一切当得。是故,天子,应当依是不放逸住。
  “汝等天子,依不放逸,则三种乐常不损减。何等为三?一者、天乐,二者、禅乐,三者、涅槃乐。复次,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离三苦。何等为三?所谓行苦、苦苦、坏苦。又不放逸者超三种畏。何等为三?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又不放逸者得超三有。何等为三?所谓欲有、色有、无色有。复次,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离三垢。何等为三?所谓贪垢、瞋垢、痴垢。又不放逸于三学处当得圆满。何等为三?所谓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不放逸者常得亲近供养三宝。何等为三?所谓佛宝、法宝、僧宝。
  “复次,依不放逸住者,得离三种波罗蜜障。何等为三?一者、自悭,二者、于行施人心生憎嫉,三者、随顺悭人。自破戒憎嫉持戒者,随顺破戒人;自瞋憎嫉忍辱者,随顺瞋恚人;自懈怠憎嫉精进者,随顺懈怠人;自散乱憎嫉禅定者,随顺散乱人;自无智慧憎嫉智慧者,随顺无智人。汝等诸天子,是名依不放逸住...(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住圣种不应生忧,于粪扫衣应生塔想,应生世尊想,应生出世想,应生无我无我所想,如是观已著粪扫衣;应如是调伏其心,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迦叶,是故当净其心,莫严饰身。何以故?由心净故,于佛法中得名梵行。迦叶,如是畜粪扫衣比丘,能如是学,则为学我,亦学于汝。
  “迦叶,若汝能畜如是粗衣,则便知足行于圣种。迦叶,汝僧伽梨若著床上、若在坐处,著忧多罗僧经行,则有千万诸天礼汝僧伽梨。此僧伽梨是戒定慧所薰者,覆身之衣。迦叶,当知汝衣尚得如是尊重礼敬,况汝身耶!迦叶,我舍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先所著好上妙缯衣、头罗衣、好细叠衣,诸上妙衣一切著已,我今知足行于圣种,为余人故,身舍好服畜冢间衣。若当来比丘,闻我此法即得学我。
  “迦叶,汝本有金缕上衣,我从汝索,汝持与我。迦叶,我愍汝故即为汝受,非以贪故,非以严身故。迦叶,有恶比丘不能学我,亦不学汝,为贪所覆,多畜衣钵,积聚饮食,藏举不舍,亦...(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居家修道者,假使为离师者之教诲。时世无佛,无见经者,不与圣众相遭遇,是以当稽首十方诸佛,亦彼前世求道所行,志愿之弘,愿者其一切成就佛法之德,以思念之以代其喜。于是昼三亦夜三,以论三品经事,一切前世所施行恶,以自首诲,改往修来,为求哀于一切佛,以法故愍伤之,亦以无央数无极之法愍伤之。
  “又复理家,居家修道者,当以晓息心之仪式。是以若见除馑殊越息心之仪式,当为敬其法衣。彼为众祐如来应仪正真佛戒定慧所行之法服也,以无恶为离一切恶。彼是众圣仙者之表式也,是以又当为敬彼也。亦当加愍伤于彼除馑:‘斯非贤为此不轨行,至于被服,斯名静者、调者、神通者,如来者表识而为不调净之行。又如来复曰,未学者不当忽易,非此彼遇劳过也,以从斯劳为有失。若此彼亦见佛宪教之要,如所谓事次应有之。若此捐弃是劳,观其本末为护第一德,必为在正以知乎,将断劳之智如众祐!所谓大士不可以相忽蔑,是非时如来有,是知非我有。’是以...(第0030部~佛说法镜经二卷)


...有四曲菩萨当除。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顺相。云何为四?一者、所犯发露而不覆藏,心无缠垢;二者、真言致死终不违真;三者、所说而不相夺,一切侵欺呵骂轻易挝捶缚害,一切是我宿命所作,不起恚他不生使缠;四者、坚住不信他说,至信佛法亦不信之,内清净故。是谓,迦叶,菩萨有四顺相。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恶。云何为四?一者、多闻调譺行不如法,不顺教诫;二者、离于正法不敬师长,不消信施;三者、失戒定慧痴惘受施;四者、见于调御智慧菩萨不敬,贡高而轻慢之。是谓,迦叶,菩萨有四恶。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智:一者、未闻者闻行如法;二者、依义不以文饰;三者、顺教戒善语,所作皆善,孝顺师尊,得戒定慧而食信施;四者、见于调御智慧菩萨,兴善敬心。是谓,迦叶,菩萨四智。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差违。云何为四?一者、未悉众生便谓亲厚,菩萨差违;二者、众生不能堪受微妙佛法而为说之,菩萨差违;三者、爱乐上妙为说下乘,菩萨差违;四者、众生正行皆得妙法而相违反,菩萨差违。是谓,迦叶,菩萨有四差违。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道。云何为四?一者、等心为一切众生,二者、劝一切众生学佛智慧,三者、为...(第0054部~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多获盈利。赍无量宝瑰琦异珍。赐众贾人超越旷崄。菩萨如是。亦如大师积行无量道宝无限。修于大慈无极之哀。真谛圣慧饶益一切。无数辩智以为傲富。游一佛国复游一国。六度无极摄行四恩。以济危厄矜救众生。还入生死。善权方便修行圣谛。度诸未度解诸未解。周旋三界独步无侣。开化未闻使入大乘。  
  犹如天子垢秽弊衣。以思夷华黄白须曼而用熏之。香气不久寻便歇尽。声闻缘觉行谛薄鲜。亦复如是。便中灭度不修所愿。不至于佛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度脱之香亦复不能降伏挂碍尘劳之欲。犹如天子细嬬妙衣其价百千。以天殊特珍宝诸华。百千万岁熏此好衣。其衣常香香气普流。巍巍芬馥未曾有歇。诸天世人皆所爱乐。菩萨如是。从无数劫行谛法香不具。所愿不中灭度。而常演出佛无上道戒定慧解度知见馨。降伏挂碍尘劳之欲游于天上及至人间。天龙鬼神诸阿须伦。君子庶民莫不奉敬。而欲见者恒弘济度。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其宝英如来至真佛土。声闻之众为如何乎。文殊答曰。不御笃信不从他教。不行于法不毁法界。亦不八等离于八邪。不须陀洹皆度一切恐惧恶趣。非斯陀含来化众生。非阿那含于一切法无所往来。非阿罗汉而皆受于三千世界供养之利。不离于欲亦不以欲而见[病-丙+(匆/心)]患。不离嗔恚不以怒恨而见燋然...(第1079部~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闻律。犹若金器虽为破败终不遗弃。即可还合以为宝器。大士现灭深慧法身。永存不朽不增不减续现三界。是菩萨律。若大火烧山林树木。莫不燔燎禽兽驰窜。小志若兹。畏三界难藏隐泥洹。是声闻律。乐于生死独步三界意无怯弱。欣心娱乐道法之乐劝化众生。亦如苑囿游观之园。花实茂盛多所悦豫。是菩萨律。不能断除挂碍盘结之难。而有处所。是声闻律。磨灭一切蔽盖之患。永无止处。是菩萨律。取要言之而有限节。自系缚身以有限德。而见成就戒定慧解度知见事。不能具足无极大道。是声闻律。所接玄邈志如虚空功勋无量。戒定慧解度知见品不可称载。是菩萨律。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快说解此。诸菩萨律。文殊听。吾引喻重解。令是义归广普究竟。犹如二人。一人叹誉牛迹之水。一人起立咨嗟大海积水之功。于意云何。其人叹誉牛迹之水能久如乎。答曰。牛迹之水甚为少少不足称誉。佛言文殊。声闻之。律所见威神亦复若兹如牛迹水不足称誉彼人起立嗟叹大海能如何乎。答曰。甚多甚多天中之天。其大海者无有边际。不可齐限深广难计。佛言。菩萨之律当作...(第1079部~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修习惠施善法。于未来世。外得大财内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五种果报。戒等波罗蜜五种具足者生善趣中。于诸众生寿等奇特。是名初具足彼俱生善方便无有疲厌。忍他侵犯不恼众生。是名第二具足。彼俱生一切方便坚固堪能。是名第三具足。彼俱生少诸尘秽自心堪能知一切义得诸神通。是名第四具足。彼俱生智慧增广。是名第五具足。是名报果建立。彼四波罗蜜众具自性眷属无尽。是名增上戒学禅波罗蜜。是名增上意学般若波罗蜜。是名增上慧学。此三学得菩萨上进学道。此三学摄六波罗蜜无余无上。略说菩萨有四种行摄一切事。一者先习菩提善根。二者利益众生。三者增长善法。四者成熟众生。如是四种行次第建立。是名最上建立。  
毕竟方便处建立品第五  
  十三如来住。名为究竟地。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法。所谓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四一切种清净如来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不忘法断除诸习一切种妙智。云何三十二大人相。一者足下安平。二者足下千辐轮。三者纤长指。四者佣足跟。五...(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正法。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伽婆。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善男子。若人受持优婆塞戒欲净戒者。当作如是修念佛心。若修念佛是人则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增长悲慧。贪...(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是。并及余事。而晓去来现在诸佛道慧平等。等行佛法不误堕于一切众魔。不与诸法而俱同尘。不着声闻辟支佛地。断绝诸非奉度无极。逮得总持修菩萨行速近于道。悉能报答众生所言。恣随众人之所欲启各令得所。常住平等所行由己。庄严一切诸佛国土。辩才光曜归于清净。断诸恶趣三昧自在。恣随一切众生所为。得诸总持靡不照明。辩才圣达皆当从己。则以所发一切智心。悉用劝助诸佛道慧。  
  其诸过去当来现在。逮得佛道无有众漏。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周游诸力无能退转。缘无所畏诸佛之法无所挂碍。其无极慈行无等伦。其大哀者不戴仰人。等如虚空无能察顶。无二功德报应之相。清净蠲除迷惑之心。而自庄严其身口意。诸天释梵普来劝助。敷演道教而转珐輪。弃去无智不达神识。化诸众生建立佛慧。吾悉劝助使至于佛无上大道。其有去来今现在佛临灭度时。善权方便威神建立。流布舍利令人供养。摄取一切众生志性。从始至终乃能至于正法灭尽。我皆劝助所可劝助。志于佛慧...(第1086部~佛说文殊悔过经一卷)


...方广经。未曾有经。阿波陀那论议经。是人又能清净持戒无有瑕疵。不垢不浊自在不着。智者所赞能自具足。随顺禅定时时乐坐禅。如是比丘我亦听受供养。舍利弗。身证法者无有疑悔。我听是人高座说法。虽是凡夫清净持戒。心不贪着外道经义。一心勤求沙门上果。不贪利养善巧定说。多闻广喻犹如大海。乃至失命犹不妄语。不乐诤讼自利利他。唯说清净第一实义。所说如是亦如是行。舍利弗。如是说者我听说法。如来所说能使诸法不相违逆。谓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舍利弗。求利比丘。为佛出家而破戒品。何用说法。何以故。舍利弗。我经中说。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护。能令他人善寂自护。无有是处。如人自没污泥欲出他人。无有是处。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污泥欲出他人。则有是处。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诽谤如来其罪不轻。实语比丘应听说法。非妄语者持戒比丘。则能法施。舍利弗。高座说法决定断疑。最是上事。若持戒不净着外道义。我则不听。及妄语者。贵世乐者。求利养者...(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  第1094部~佛说法律三昧经一卷         
   
  
   大乘律?第1094部   
佛说法律三昧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法律三昧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及诸菩萨四部弟子。天人龙神一切大会。佛告众会。有法律三昧。菩萨学者当以和顺调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轻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识三学三学功德厚薄。或以放恣失其本意。当知是辈有十二事。自堕大罪终不可悔。何谓十二有人学道。不得明师见闻未广而自贡高欲求名字。谤菩萨法以为不要。妄造哗说言。我师说既已自堕复堕他人。此如猕猴毒羹之喻。但欲害彼不知还自杀。是一自烧。有人学菩萨法藏得闻深经。未曾问师不知义趣。自用随意及以轻慢成就菩萨。是二自烧。有人已学深经。中道更堕弟子学者。毁笑大道以为迂远。是三自烧。有人学不深入。但欲依道全保其命。不解道理...(第1094部~佛说法律三昧经一卷)


...本立如有智。不起不灭无往无来。不在泥洹不离本无。如虚空等不可动移。是为如来本所入舍利弗言。佛意实妙非众罗汉。各佛所知我辈初学。皆从缚着志微学浅。承佛得度心根已灭。虽闻大道无复学意。譬如野夫闻天子事。暂快其耳终不能效。虽人久处三恶道者。出学大道可成作佛。如我罗汉无复心矣。为菩萨者诚快无量。已发大意深入广博。但当精进谛护行耳。于是有菩萨名勇声。白佛言。大道甚妙。非是世间才明所知。唯深入者乃达其微。恐后三学新发意菩萨。及为弟子各佛行者。朦冥未寤不别深浅。见闻少小自以为明。诤讼取胜更以相惑。唯佛加哀为决大疑。其诸学者皆俱行禅得道各异何用别知。弟子各佛菩萨。大乘及诸外学。五通仙人。禅意云何佛言。善哉善哉。大士。欲护一切乃以此问。虽俱行禅意趣不同。弟子学者闻有四禅。要约直心可疾得道。不及知余深妙大法。畏苦厌身一心思惟取欲自度不念众生。但守行灭何如为灭。所施福德持戒精进欲望泥洹。不知佛大慈泥洹所出入。言...(第1094部~佛说法律三昧经一卷)


...自渡能渡彼,是故称佛大船师。
   能知一切诸因果,亦复通达尽灭道,
   常施众生病苦药,是故世称大医王。
   外道邪见说苦行,因是能得无上乐,
   如来演说真乐行,能令众生受快乐。
   如来世尊破邪道,开示众生正真路,
   行是道者得安乐,是故称佛为导师。
   非自非他之所作,亦非共作无因作,
   如来所说苦受事,胜于一切诸外道。
   成就具足戒定慧,亦以此法教众生,
   以法施时无妒吝,是故称佛无缘悲。
   无所造作无因缘,获得无因无果报,
   是故一切诸智者,称说如来不求报。
   常共世间放逸行,而身不为放逸污,
   是故名为不思议,世间八法不能污。
   如来世尊无怨亲,是故其心常平等,
   我师子吼赞大悲,能吼无量师子吼。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2-17 12:20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称佛大船师。
   能知一切诸因果, 亦复通达尽灭道,
   常施众生病苦药, 是故世称大医王。
   外道邪见说苦行, 因是能得无上乐,
   如来演说真乐行, 能令众生受快乐。
   如来世尊破邪道, 开示众生正真路,
   行是道者得安乐, 是故称佛为导师。
   非自非他之所作, 亦非共作无因作,
   如来所说苦受事, 胜于一切诸外道。
   成就具足戒定慧, 亦以此法教众生,
   以法施时无妒吝, 是故称佛无缘悲。
   无所造作无因缘, 获得无因无果报,
   是故一切诸智者, 称说如来不求报。
   常共世间放逸行, 而身不为放逸污,
   是故名为不思议, 世间八法不能污。
   如来世尊无怨亲, 是故其心常平等,
   我师子吼赞大悲, 能吼无量师子吼。”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是处那忽有此大河,而复乃尔波湍惊急?当是如来见于我等随从不舍,而故作此,绝行道耳。”
  时诸离车及以其妻、庵婆罗女,既不得渡,心倍踊跃,俯仰哽咽,绝望乃还。  
  尔时,如来至干荼村北林中住,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有四种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若不闻知此四法者,斯人长夜在生死海。我于往昔若不闻知此四法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戒定慧解脱, 我若不久闻,
   不能疾得证, 无上正真道。
   汝等宜精进, 修习此四法,
   能断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为诸比丘分别广说此四法义。当于如来说此法时,千二百比丘即于诸法,漏尽意解成阿罗汉。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即从座起,趣于象村、庵婆罗村、阎浮村乃至到于善伽城。到彼城已,与诸比丘,前后围绕,在一处坐。
  于是,世尊告...(第0114部~大般涅槃经三卷)


...,如是假名于蕴、处、界中不可说,乃至于十八佛不共法中不可说;于如梦乃至如变化五取蕴中不可说,于寂静、远离等中不可说,乃至于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中不可说。何以故?世尊,如上所说诸法增减皆不可知亦不可得,无所见故。
  “世尊,如是所说五蕴等名无处可说,诸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如梦等名无处可说,如虚空名无处可说,如地、水、火、风名无处可说,如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名无处可说,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如来及彼诸法名无处可说,如善非善、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寂静不寂静等若有若无名皆无处可说,如是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所以者何?如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如是诸义无所有故,如是诸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世尊,我缘是义故说于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亦无所见,云何可言此名菩萨摩诃萨、此名般若波罗蜜多?
  ...(第0001-49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八十一卷~第四百九十卷))


...动希声;良由心涂易芜,情霭难拂,滞识象之为识,昧空色之即空。岂知夫法体法如,不一不二;性相唯寂,言虑莫寻。既无一在而可舒,又无不在而可卷,谅非兆朕之可导,又非尘躅之可随。斯则行不行矣、住不住矣!
  观无二之性,与二不二,则非一之名,在一恒一。故纷之则万舛,澄之则一如;一如未限而义区之,一义未易而名异之,一名未改而想贸之,一想未派而取乱之,过此已往其不涯矣!故正乘之与大心,回向之与随喜,忘之则戒定慧蕴,存之则想心见倒。夫见生死者三有,著涅槃者二乘;是故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槃空,斯过二地矣!释五花之授记,乃证菩提;搋七宝之校量,方深福德。天供天护,加顶赞而徒殷;神咒神珠,语灵祥而不极。铺惟此会未传兹壤,凡二十四品,今译充十卷,其亹亹通韵,新新渴奉者,固当不以抵羽而轻积珍矣!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六 第五分善现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第0001-5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五十一卷~第五百六十卷))


...、想、行、识,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十二入、十八界亦如是;如般若波罗蜜,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亦如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如四念处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如法性、法相、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众、一切种智、无错谬法、常舍行,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是回向、所回向处、行者不系皆亦如是,是诸佛亦不系,诸善根亦不系,是诸声闻、辟支佛善根亦不系,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如是知色,不系三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若法过去、未来、现在者,不可以取相有所得法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色...(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于诸积聚而得究竟,而为最尊有所成就,无所颠倒亦无所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住于此法,谓摩诃萨,于诸积聚逮得究竟,而为最尊而所成就,不为颠倒亦无所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建立住金刚三昧,越度过于无量空慧、无量识慧、无量不用慧、无量有想无想,至于虚空无为无色戒定慧解脱知见品三昧之定,住度三昧,谓摩诃萨,于诸积聚逮得究竟,而为最尊有所成就,不在颠倒。”
  佛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于法已,在于积聚逮得究竟,而为最尊所成就故,谓摩诃萨为摩诃萨。”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等无等品第十二  
  尔时,贤者舍利弗白佛:“唯天中天,我为堪任讲摩诃萨义乎?所因谓何为摩诃萨者?”
  世尊告言:“应讲之耳。”
  舍利弗言:“弃损一切所见...(第0004部~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谋明慧,便中堕彼两道。譬若大鸟,其身二万里,无翅从天上自投中,欲还宁能不?”
  对曰:“不能。”
  “至地欲令身不痛,宁能不痛乎?”
  对曰:“不能,或闷或死。”
  “何以故?其身大而无翅。正使开士如恒沙劫,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求色定不入空,不入明度,不得变谋明慧,心大起索佛道,一切欲作佛,便中道得应仪、缘一觉。若于佛所具如上行,又闻佛一切智,皆念求如色,是为不持如来戒定慧,不知一切智,但闻声心想如闻耳,便从是作无上平等最正觉会不能得,便中道堕彼。何以故?不得深法故。”
  鹙鹭子白佛言:“如佛所说,念中慧开士离深法,便得应仪、缘一觉。若真欲得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学明度变谋明慧。”  
  爱欲天子、梵天子白佛言:“难晓明度无上正真道!”
  善业言:“难了,天中天!如我念是慧者,无上正真道易得耳。何以故?无有当何从得佛。何以故?诸法皆空,索法不可...(第0008部~大明度无极经六卷)


...众生,二乘凡夫无有如此大悲本愿,是故不见圆净法性。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法性,一切圣人无能修者,无所修法,无能行者,无所行法,无心无心法,无业无果报,无苦无乐。如是观者,名得平等,不异远离随顺广大,无我、我所,无高无下,真实无尽,常住明净。何以故?一切圣法由此成就,因是性故显现圣人。
  “大王,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
  “大王,一切圣人戒定慧品从此性生,诸佛菩萨般若波罗蜜从此性出。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则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为如圣智境界,名第一义,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死非涅槃,非染非净,离一离异,无名无相。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法性离相,一切法离相,无二无别。何以故?一切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一切众生离相同法界离相,法界离相、一切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法性如如,众生如如,同一无二...(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即得多闻,观察生死能如实知欲火炽然、瞋火焚烧、愚痴之火常所迷乱,亦如实知有为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世间众生耽著戏论,一切法中唯有涅槃乃为寂静。若闻他说即思惟义,传以授人,发大慈悲起坚固意。若不闻法则无思修,是故闻慧犹如字本,一切智慧因之而生,既得多闻则护正法。
  “大王,未来末世正法灭时,其有众生乐勤修行,不值法炬,无人为说甚深之法。尔时,菩萨即为演畅甚深妙法,所谓般若波罗蜜,令诸众生得戒定慧,又赞之言:‘善男子,如是末世正法灭时,汝等能发菩萨之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众生。此般若波罗蜜,三世诸佛之所行者,汝若勤修,则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离菩提。譬如有人种谷已秀,当知收获必在不久;菩萨亦尔,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闻般若波罗蜜,当知决定去佛不远。
  “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舍离般若波罗蜜,更依余法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犹如王子舍其父...(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身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等。于中修多罗章句者。谓所有义应知。何者为句。如上所说七种义句。于不颠倒义想是谓实相。应知如言执义彼非实相。上座须菩提作是念。于未来世无有生实相者。为遮此故。世尊言有正法欲灭时者。谓修行渐灭时。应知次后世尊为如是义显示五种。一显示修行。二显示集因。三显示善友摄受。四显示摄福德相应。五显示实相中当得实想故。经言。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此增上戒等三学。显示修行功德。少欲等功德为初。乃至三摩提等。经言。已得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乃至一心净信等。此显示集因。一心净信尚得如是何况生实想也。经言。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者。此显示善友所摄。知者知名身。见者见色身。谓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见其依止故。经言。生取无量福聚者。此显示摄福德。生者福正起时故。取者即彼灭时摄持种子故。经言。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乃至若是菩萨有法想。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此显...(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斯陀含、阿那含,未断烦恼故,不能通达;阿罗汉、辟支佛、大菩萨烦恼虽尽,未得一切种智故,不能通达。是故说通达实义故,名为佛。如实知一切法者,总上三事,亦义亦法,一切法若有若无,种种了知故;如一切种智义中说,亦知寂灭相,亦知有为相。复次,菩提名智,佛名智者,得是智故,名为智者。
  须菩提问:世尊,何等是菩提?佛答:空、如、法性、实际,名为菩提。空三昧相应实相智慧,缘如、法性、实际,菩提名实智慧。三学道未断烦恼,虽有智慧不名为菩提。三无学人,无明永尽无余故,智慧名菩提。二无学人不得一切智、正遍知诸法故,不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佛一人智慧,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名相语言文字故,名菩提,菩提实义不可分别破坏。复次,菩提是如不异,常不虚诳。何以故?一切众生智慧转转有胜,至佛更无胜者;诸法亦转转有胜,先者虚妄,后者真实,至菩提更无实者,是故菩提名为实。复次,如得菩提故名为佛,今以佛得故名...(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集能治法。令其圆满。是名正念。此念即是三摩地分故。亦兼说正三摩地。若是时中。舍邪见等。令不复生。修正见等。令得圆满。即于如是方便道中。亦能弃舍邪精进念。兼能修满正精进念。若于是时。于彼诸法。能断能满。即于此时。圣正三摩地。亦得圆满。此中由慧为导首。于增上戒。先自安处。次闻他音。如理作意。及增上戒学。二为依止。于方便道中。发生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此中正念。名增上心学。正见正精进。名增上慧学。如是三学。于修圣正三摩地时。皆得圆满。  
  复次。云何金刚喻三摩地。谓最后边学三摩地。此三摩地最第一故。最尊胜故。极坚牢故。上无烦恼能摧伏故。摧伏一切诸烦恼故。是故此定名金刚喻。譬如金刚其性坚固。诸末尼等不能穿坏。穿坏一切末尼宝等。此定亦尔。故喻金刚。  
  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即于此身等。广说如经。已见谛者修此等至。是故名为现见等至。是诸修道所断烦恼制伏对治。断灭对治。及观...(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
  从此心解脱  永灭诸戏论
  诸学是为尊  于此学聪睿
  若行趣不净  亦趣于善趣
  是行说为初  当知此非共
  若行趣清净  非诸趣究竟
  是行说为中  当知亦非共
  若行趣清净  于诸趣究竟
  是行说为尊  当知此必共
  若有学无学  当知并聪睿
  若有学无学  当知并愚夫
  若弃舍摄受  亦断除粗重
  及现见所知  是受持三学
  若有缘无缘  亦细粗显现
  由受持远离  言发悟所引
  初学唯有一  第二学二种
  第三学具三  慧者皆超越
  不毁坏尸罗  于学誓能顺
  轨范无讥论  于五处远离
  若无犯出离  无恶作恶作
  于彼学寻求  及勤修彼行
  终无有弃舍  命难亦无亏
  常住正行中  随毗柰耶转
  修治誓为先  亦修治净命
  二边皆远离  亦弃舍邪愿
  于诸障碍法  终无有耽染
  乱心法才生  寻当速远离
  非太沉太浮  恒善住正念
 ...(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  及离色界欲
  入真谛现观  能离一切欲
  证现法涅槃  及余依永尽  
  于学到究竟。善断诸疑网。今请学所学修学为我说者。于此颂中。大梵天王先赞世尊。后兴请问。赞世尊者。谓于一切学中已得第一究竟。此依自利行圆满不共德说。又能善断展转所生一切疑网。此依利他行圆满不共德说。兴请问者。何等为学。学有几种。云何于彼当修学耶。  
  是故世尊意。为策励怖多所作懈怠众生。总摄一切。略说三学。故次告曰大仙应善听。学略有三种。增上戒心慧。于彼当修学。此中显示。依戒心慧。若散乱者。令不散乱。方便为说增上戒学。心未定者。为令得定方便为说增上心学。心已得定未解脱者。为令解脱方便为说增上慧学。由此因缘。诸修行者。一切所作皆得究竟。此显世尊密意宣说一切诸学无不摄在此三学中。  
  又为显示于诸学中由此方便成办所学。故次说言应圆满六支四乐住成就。于四各四行。智慧常清净。今此颂中。如其次第显示成办三学方便。应圆满六支者。应依增上戒学方便修学。何等六支。一安住净尸罗。二守护别解脱律仪。三轨则圆满。四所行圆满。五于诸小罪见大怖畏。六受学学处。如是六支显示四种尸罗清净。安住净尸罗者。是所依根本。守护别解脱律仪者。显示出离。尸罗清净。为求解脱而出离故。轨则所行俱圆满者。...(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故次告曰大仙应善听。学略有三种。增上戒心慧。于彼当修学。此中显示。依戒心慧。若散乱者。令不散乱。方便为说增上戒学。心未定者。为令得定方便为说增上心学。心已得定未解脱者。为令解脱方便为说增上慧学。由此因缘。诸修行者。一切所作皆得究竟。此显世尊密意宣说一切诸学无不摄在此三学中。  
  又为显示于诸学中由此方便成办所学。故次说言应圆满六支四乐住成就。于四各四行。智慧常清净。今此颂中。如其次第显示成办三学方便。应圆满六支者。应依增上戒学方便修学。何等六支。一安住净尸罗。二守护别解脱律仪。三轨则圆满。四所行圆满。五于诸小罪见大怖畏。六受学学处。如是六支显示四种尸罗清净。安住净尸罗者。是所依根本。守护别解脱律仪者。显示出离。尸罗清净。为求解脱而出离故。轨则所行俱圆满者。此二显示无所讥毁尸罗清净。于诸小罪见大怖畏者。显无穿缺尸罗清净。受学学处者。显无颠倒尸罗清净。如是六支极圆满故。增上戒学。与余方便...(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圆满者。此二显示无所讥毁尸罗清净。于诸小罪见大怖畏者。显无穿缺尸罗清净。受学学处者。显无颠倒尸罗清净。如是六支极圆满故。增上戒学。与余方便作所依止。四乐住成就者。显示增上心学方便。四种静虑名四心住。现法乐住故名为乐。于四各四行智慧常清净者。依增上慧学说。谓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中。一一皆有四行。即无常等。增上慧学由此净智之所显故。  
  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后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者。此颂显示增上三学次第生起。根本者。谓增上戒。由后二种是此初学所流类故。既具尸罗由无悔等。次第修习能得第二心乐静定。心得定者见如实故。能得第三成就圣见远离恶见。  
  先净乐静虑。及于谛善巧。即于诸谛中。应生远增长者。此颂显示三学次第清净差别。先净者是初学。乐静虑者是第二学。于谛善巧者是第三学。又于如是谛善巧中。应生者。谓道谛。应生起故。应远者。谓苦集谛。应远离故。应增长者。谓灭谛。软中上品烦恼次第。数数渐断。增长灭故。  
  于诸学处中。有四趣三所。远离于二趣。于二趣证得者。此颂显示于增上戒心慧学处。由所修学有成败故。随其所应。所得果报四趣差别。谓于欲界人天所摄所有善趣。是增上戒成所得果。即于欲界余趣所摄所有恶趣。是增上戒败所得果。色无色界天趣所摄所有上趣。是增上心果。三界所不摄...(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故。若行趣清净。非诸趣究竟。是行说为中。当知亦非共者。此颂显示中间学行离欲界欲得清净故名趣清净。未能尽离上界欲故。亦未永拔欲随眠故。不得名为于诸趣中究竟清净。此离最上。亦能成办故名不共。非离最初。若行趣清净。于诸趣究竟。是行说为尊。当知此必共者。此颂显示最上学行三界诸欲皆远离故。亦能永拔诸随眠故。于诸趣中最为究竟。不离前二能为独成办故。名必共。  
  若有学无学。当知并聪睿者。此初半颂。显示于三学中聪睿者相。有正学故无邪学故。  
  若有学无学。当知并愚夫者。此后半颂。显示于三学中愚夫之相。有邪学故无正学故。  
  若弃舍摄受。亦断除粗重。及现见所知。是受持三学者。此颂显示若能弃舍家亲属等所摄受故。若能断除三摩地障诸粗重故。若能现见四圣谛相所知理故。如其次第三学成满。  
  若有缘无缘。亦细粗显现者。此初半颂。显后二学及最初学。如其次第有缘无缘细粗差别。由受持远离。言发悟所引者。此后半颂。显初中后如其次第引发因缘。谓誓期所引故。身心远离所引故。由他言音内正思惟所引故。初学唯有一。第二学二种。第三学具三。慧者皆超越者。此颂显示初一不共。中不离初。上不离二。超彼一切。当知无学是阿罗汉。不毁坏尸罗。于学誓能顺。轨范无讥论。于五处远离者。此后显示受持戒相。不...(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  
  若弃舍摄受。亦断除粗重。及现见所知。是受持三学者。此颂显示若能弃舍家亲属等所摄受故。若能断除三摩地障诸粗重故。若能现见四圣谛相所知理故。如其次第三学成满。  
  若有缘无缘。亦细粗显现者。此初半颂。显后二学及最初学。如其次第有缘无缘细粗差别。由受持远离。言发悟所引者。此后半颂。显初中后如其次第引发因缘。谓誓期所引故。身心远离所引故。由他言音内正思惟所引故。初学唯有一。第二学二种。第三学具三。慧者皆超越者。此颂显示初一不共。中不离初。上不离二。超彼一切。当知无学是阿罗汉。不毁坏尸罗。于学誓能顺。轨范无讥论。于五处远离者。此后显示受持戒相。不毁坏尸罗于学者。谓安住净戒。誓能顺者。谓守护别解脱律仪。轨范无讥论者。谓轨则无犯。于五处远离者。谓所行无犯。略有五处。诸苾刍等。非所应行。谓王家。唱令家。酤酒家。倡秽家。旃茶罗及羯耻那家。唱令家者。谓屠羊等。由遍宣告。此屠羊等。成极重罪。多...(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有烦恼。于逆流道得预随流。云何永断一切愁忧炽燃。谓从谛现观俱得成不还者。又能永断五下分结嗔恚似顺愁忧。贪欲似顺炽燃。于如是等皆已永断。云何正念。谓为永断上分诸结。复更修习四种念住。乃至修习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云何心解脱。谓已永断上分结。故于二种障心善解脱。谓烦恼障及所知障。其心如是善解脱故。得成如来应正等觉。广说如经。由此故能奖胜类生。开出离道。诸有四种胜类随一。于此圣教爱乐正行。为欲证得圣八支道于三学中勤修学者。彼定能证圣八支道及涅槃果由证彼故。不惧当来生老病死。  
  复次今当略办上所说义。谓略显示唯佛世尊能令四类速得清净。彼若于此能正修行。不唐捐故。又复示现如来圣教。善说正法及毗柰耶。又复示现佛是天人无上大师。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云何擅名誉  云何具珍财
  云何获美称  云何摄亲友
  持戒擅名誉  布施具珍财
  谛实获美称  惠舍摄亲友  
  云何持...(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所明。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正信。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所有恶行。皆能断灭。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能善受学尸罗律仪。彼由三相奉行众善。谓善住尸罗。守别解脱清净律仪。乃至受学所有学处。依增上戒学发增上心学。依增上心学发增上慧学。彼由此故于所知境如实知见。如是具足诸善法已。复由三相调伏自心。谓如实知故能起厌患。由厌患故能得离染。由离染故能得解脱。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三学学果。显自圣教不与他共。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难调伏轻躁  沦坠于诸欲
  善调伏其心  心调引安乐  
  此颂所明。谓宣说心若意若识长夜爱乐愦闹杂处。于愦闹处难得远离难可调伏。虽强安处无间修习。诸善法中而不一向能住离贪离嗔离痴。亦不一向能住策举无掉寂静。然复疾疾还生有贪有嗔有痴下劣掉举及不寂静。虽强安处内寂止中。长夜爱乐色声香味触故。于五欲境驰趣沦没。诸圣弟子于如是等乐着杂染...(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学。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云何增上戒学。谓安住具戒等。如前广说。是名增上戒学。云何增上心学。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安住乃至能入第四静虑具足安住。是名增上心学。又诸无色及余所有等持等至。亦皆名为增上心学。然依静虑能最初入圣谛现观正性离生。非全远离一切静虑能成此事。是故静虑最为殊胜。故偏说为增上心学。云何增上慧学。谓于四圣谛等所有如实智见。是名增上慧学。问何缘唯有三学非少非多。答建立定义故。智所依义故。辨所作义故。建立定义者。谓增上戒学。所以者何。由戒建立心一境性。能令其心触三摩地。智所依义者。谓增上心学。所以者何。由正定心念一境性。于所知事有如实智如实见转。辨所作义者。谓增上慧学。所以者何。由善清净若智若见。能证究竟诸烦恼断。以烦恼断。是自义利是胜所作。过此更无胜所作故。由是因缘唯有三学。问何缘三学如是次第。答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如实知见故能起厌。厌故离染。由离染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证无所作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习净戒。渐次进趣后证无作究竟涅槃。是故三学如是次第。问何缘三学名为增上戒心慧耶。答所趣义故最胜义故名为增上。云何所趣义。谓为趣增上心而修净戒。名增上戒学。为趣增上慧而修定心。名增上心学。为趣烦恼断而修智见。名增上慧学。...(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念一境性。于所知事有如实智如实见转。辨所作义者。谓增上慧学。所以者何。由善清净若智若见。能证究竟诸烦恼断。以烦恼断。是自义利是胜所作。过此更无胜所作故。由是因缘唯有三学。问何缘三学如是次第。答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如实知见故能起厌。厌故离染。由离染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证无所作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习净戒。渐次进趣后证无作究竟涅槃。是故三学如是次第。问何缘三学名为增上戒心慧耶。答所趣义故最胜义故名为增上。云何所趣义。谓为趣增上心而修净戒。名增上戒学。为趣增上慧而修定心。名增上心学。为趣烦恼断而修智见。名增上慧学。如是名为所趣义故名为增上。云何最胜义。谓若增上戒学。若增上心学。若增上慧学。唯于圣教独有此三不共外道。如是名为最胜义故。名为增上。又或有增上心学能引发增上慧学。或有增上慧学能引发增上心学。谓圣弟子未得根本静虑。先学见迹。后为进断修道所断一切烦恼...(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上慧学。唯于圣教独有此三不共外道。如是名为最胜义故。名为增上。又或有增上心学能引发增上慧学。或有增上慧学能引发增上心学。谓圣弟子未得根本静虑。先学见迹。后为进断修道所断一切烦恼。正勤加行修念觉支。乃至修舍觉支。是名增上慧学引发增上心学。增上心学引发增上慧学者。如前已说。又或有增上戒学无增上心无增上慧。或有增上戒学亦有增上心唯无增上慧。非有增上慧学而无增上戒及无增上心。是故若有增上慧学。当知必定具足三学。于此建立三种学中。诸瑜伽师当勤修。学复有三种补特伽罗。依此三学入谛现观。何等为三。一未离欲。二倍离欲。三已离欲。当知此中于一切欲全未离者。勤修加行入谛现观。既于诸谛得现观已证预流果。倍离欲者。当于尔时证一来果。  
  已离欲者。当于尔时证不还果。复有三根。一未知欲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云何建立如是三根。谓于诸谛未现观者。加行勤修诸谛现观。依此建立未知欲知根。若于诸谛已得现观而居有学。依此建立已知根。若阿罗汉所作已办住无学位。依此建立具知根。  
 ...(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彼般涅槃。若未证得者。彼不般涅槃。有灭谛故。诸有情类有证得者。是故涅槃是证所显。非生所显。复次若有远离四种过失说灭谛者。是名正说。何等名为四种过失。一增益过失。二自相邪分别过失。三相杂乱过失。四损减过失。若言诸行尽灭有异者。是增益过失。言无异者是自相邪分别过失。言亦有异亦无异者。是相杂乱过失。言非有异非无异者。是损减过失。问若唯一切出世间五非取蕴皆道谛摄。何因缘故唯说正见为先八圣支道而为道谛。答依三学故作如是说由有学者于时时间依增上戒学而起修学于时时间依增上心学而起修学。于时时间依增上慧学而起修学。又此八圣支道三蕴所摄。是故唯此说名道谛。  
  问何因缘故正语正业正命说为戒蕴。答二因缘故。一依正受用法故。二依正受用财故。谓正语正业戒为根本戒为所依。方能受用一切正法。是故说名依受用法。由正命故不依矫诈等起邪命法求衣服等。此为根本此为依处。正受用财。是故说名依受用财。又于是处世尊说为增上清...(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因缘感菩提果。随所成熟诸有情类。能令解脱。譬如有人能办能熟。觉慧希奇非彼端然而食用者。此中道理当知亦尔。又彼声闻虽复一向受学修行清净法因。亦为无量善友摄受。而不能引大菩提果。诸菩萨众与彼相违。而能引发。又诸声闻依菩萨生。非诸菩萨依彼声闻。  
  复次云何由世间出世间智。能作利益他事。谓诸菩萨遍于十方。或游历世界。或游历国土。或游历生。或劝请他。为大良医。善能疗治烦恼鬼魅所著有情。为无有上。宣说三学清净之道。云何世间智。谓于粗品所有杂染。能为止息对治。于中品者能为制伏对治。云何名为粗品杂染。谓在家者贪嗔痴行性。诸出家者见依止性。及彼所依不正作意依止性。后有愿依止性。由总别四颠倒故。于非解脱执为解脱依止性。  
  云何中品杂染。谓已止息粗品杂染。别别对治为依止故。于诸境界贪嗔痴缠依止性。于其所缘正系念故。令不定者心得安定。精勤修习菩提分法。方能制伏。不依此修而自恃举故。于所缘系心令住。...(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此四相。应知自心不如理作意所起贪欲。萨迦耶见。及与嗔恚。若由境界。或复由他而起妄计。如是名正不除遣。若由境界。或由他不饶益加行之所引夺。如是名已不除遣。由随一不除遣故。当知随一亦不除遣。由随一除遣故。当知随一亦复除遣。又若不除遣虽住律仪。于增上戒尚名毁犯。何况安住不律仪者。又增上心学于所缘境散乱错误。是能障碍依补特伽罗无我修增上慧者。萨迦耶见是能障碍依法无我修增上慧者。自性差别分别计缚是能障碍于此三学。正修遣中有八种违逆学法。有八种随顺学法。何等为八。一者唐捐耽着。二者耽着故缚。三者缚故障碍。四者障碍故垢。五者垢故灾雹。六者雹故疮疱。七者疮疱故热恼。八者热恼故诸烦恼病难可疗治。与此相违当知即是八种随顺学法。  
  复次云何不善学沙门。谓三种。应知一者不顾沙门。二者形相同分。三者轨则正命受用加行戒见意乐皆不同分。若回向资具是增上戒。形相同分是增上心及增上慧。形相同分是彼行意乐不同分。若回...(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若今时无相。若缠寂静。若随眠故彼不寂静。若补特伽罗无我执。若补特伽罗执弃舍。若即于彼补特伽罗无我执中所执性。若非所执性。若由此故于色等中有情执。若彼假设赞善执。若能假设心语假设赞善执。于第三住律仪中。若生上故世间。若舍下故非世间。若三摩他依止。若诸欲依止。若恃举自尸罗。若轻蔑他尸罗。于第四住律仪中若计我尸罗清净。若由自性差别分别故分别尸罗。如是等诸戏论法。于无漏戒中皆悉寂静。又即与此义相应。依清净三学应知所说伽他。当知为令福德资粮尘垢微薄。摄受善士。无失坏故。智慧资粮于甚深处起胜解故。由二因缘入如来教。一者由法住智深了别故。二者由真实智善决定故。  
  复次云何如来调伏方便。当知此有二种。谓自体同分故。及胜解同分故。又现同分为令安住受教心故。及依教授而出离故。又正清净加行教导教授当知复有四种。一者于杂染清净惊怖转依教导二者远离杂染因缘教导。三者远离于清净惊怖因缘教导。四者第一现法乐住加...(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行能障寿等诸升进事。与此相违。当知即是顺进分行。如鹦鹉经说。杂染行者。略有三种。一者业杂染。二者烦恼杂染。三者流转杂染。当知此中有九根本句。谓业杂染有三句。一贪欲。二嗔恚。三愚痴。烦恼杂染有四句。即四颠倒。流转杂染有二句。谓无明及有爱。所以者何。由三不善根。生起种种业杂染故。由四颠倒能发种种烦恼杂染故。烦恼生已由无明门。诸出家者。能生种种流转杂染。由有爱门诸在家者。能生种种流转杂染。清净行者。略有三学五地。谓资粮地乃至究竟地。如先已说。当知学等有九根本句。谓增上戒学及增上心学。有无贪无嗔无痴。在资粮地及加行地增上慧学。有四无颠倒。明及解脱。在见地修地及究竟地。自义行者。谓自利行如声闻独觉。彼虽或时起利他行。然本期愿不唯利他。是故所行名自义行。他义行者。谓利他行。如佛菩萨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为欲安乐无量众生。乃至广说。  
  令离欲者。谓诃责六种黑品诸行。示现过患令离爱欲。示现者。谓为令受...(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以要言之。当知离五种难善成就故。善分析言者。于一一法依增一道理。乃至析为十种。或复过此。如依三法说或依四念住。乃至广说。善顺入言者。唯善显现解释契经应颂等法。终不引余外道邪论。引余证言者。谓引余经成立所说。胜辩才言者。随自所忍善分别义。随宗趣言者。依摩呾理迦分别显示。或依其余无倒说者所说言教。如理解释。  
  复次处在家众。应依毁诸恶行赞诸善行。现说正法令其止息及进修故。处出家众。应依增上戒等三学。现说正法令速欣乐故。处净信等众。应依圣教广大威德。现说正法如其次第令倍增长。令处中信。令生净信故。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二
摄释分之下  
  听者。谓如是说法者说正法时。应安处他令住恭敬无倒听闻。云何安处。谓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一因者。谓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此中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已说。  
  二因者。谓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离诸过故具...(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者。显示远离。摄乐。方便究竟。方便究竟果作意。念为增上者。当知此显观察作意。是名作意义。由此道理于智等中应随建立。依处义中依于涅槃学处所摄清净行。随其所应起教导等。所谓教导乃至庆喜。当知此中亦通有善等行。随其最胜但说清净行。出家补特伽罗是补特伽罗依处。又依软根等一切补特伽罗。应当庆喜。又于过去现在时。应当庆喜。已证得故。正证得故。于现在时起于示现。于未来时起于教导及赞励。是名依处义。胜利义中。谓修三学速得圆满。是胜利义。过患义中。谓出家者。不应行于异行。不应储余财物。所治义中。谓犯尸罗无智烦恼及忘失念。当知护尸罗等。即是能治义。又一切杂染行。皆是所治。三学等行。皆是能治。于略义中谓住学胜利。乃至念为增上。此略举宗名为略义。当知即分别此名为广义。是名略广义。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复次于解释中。法者。谓于十二分教。当知此是契经所摄。又是记别由了义故等起者。谓应当说依止处所。为欲自显遍行智力故。发起此经。又为显示精勤修习清净行者。及为显示重财利者令信解彼所化有情依住学胜利等。精进修习速得圆满三学胜利。又为显示四种苾刍体故。此中经言学胜利者。为令远...(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当知护尸罗等。即是能治义。又一切杂染行。皆是所治。三学等行。皆是能治。于略义中谓住学胜利。乃至念为增上。此略举宗名为略义。当知即分别此名为广义。是名略广义。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复次于解释中。法者。谓于十二分教。当知此是契经所摄。又是记别由了义故等起者。谓应当说依止处所。为欲自显遍行智力故。发起此经。又为显示精勤修习清净行者。及为显示重财利者令信解彼所化有情依住学胜利等。精进修习速得圆满三学胜利。又为显示四种苾刍体故。此中经言学胜利者。为令远离种姓。形相苾刍体故。及令远离诈现轨则。密护威仪苾刍体故。慧为上首者。为令远离计着虚妄声誉。称赞苾刍体故。解脱坚固念为增上者。劝令修习真实正行苾刍体故。所以者何。若有爱乐声誉等者。虽自勉励听受正法。慧不增长。若有远离前所说过。便于真实正行摄受正解脱中。堪任劝导。又为于下劣生喜足者。劝令渐渐修学增进。为乐追求随顺世间文章咒术。于戒慢缓者。说学胜...(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劝令修习真实正行苾刍体故。所以者何。若有爱乐声誉等者。虽自勉励听受正法。慧不增长。若有远离前所说过。便于真实正行摄受正解脱中。堪任劝导。又为于下劣生喜足者。劝令渐渐修学增进。为乐追求随顺世间文章咒术。于戒慢缓者。说学胜利。为守尸罗舍多闻者。说慧为上首。为唯于闻思生喜足者。说解脱坚固。为于戒慧解脱起增上慢者。说念为增上。如是等类皆名等起。  
  义者。谓总义中。当知此经宣说正行及正行果。如是戒等三学。当知是名学之边际。又言。如是住者。此显正方便。四种瑜伽所摄。又言。如是住三学者。此显正行果。此中信欲为先。摄受尸罗。听受精进。慧等方便。  
  于别义中所言学者。是勤精进如圣教行。若习若修名之差别。清净身语正命现行。是学自性。由此正行尸罗忍辱等修显发。故名为学。又为静寂及为清凉。进习除灭。故名为学。如是等类训释名言。又应如前说相故。自性故。业故。法故。及因果故。义门差别中。自性差别者。谓学胜利是所显示七品尸罗。或过。一百五十学处。界差别者。谓欲行中有别解脱律仪。色无色...(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随其作意。由此能令明了记忆。故名为念。门差别者。谓佛随念法随念等。乃至广说六种随念。如是如念住差别。当知广说差别。又复如前随其所应当知差别。  
  复次于释难中。问住学胜利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增上戒学见胜功德住。问慧为上首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诸根中慧根第一。问解脱坚固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见修所断烦恼永断。问念为增上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少下劣不生喜足。  
  问于余经中三学次第世尊异说。何故此中增上戒后说增上慧非增上心。答此中显示住学胜利。由此言说显闻等所成慧摄受无悔等。由此渐次得三摩地。即是显示增上心学。如世尊说于是五根最能摄受。所摄受者所谓慧根。由诸苾刍成就慧根。乃至能修定根。如是乃至成就定根。当知皆是慧根之力。今此经中世尊显示慧根是三摩地引因。及烦恼断引因。增上心学与增上慧学俱时而说。问余经中说三学修习进趣圆满。何故不说增上心学修习圆满耶。答如前所说。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问何故此中但说住学胜利。不说住慧胜利。住解脱胜利等。答于下劣中劝取胜利。当知亦令所化有情于胜妙中摄受胜利。又摄受于僧令僧精恳等十种胜利。分明易了易可悟入。是故但说住学胜利。问夫解脱者。于诸法中最为殊胜。何因缘故。但说住慧上首。不说住解脱上首。答于下劣中劝取上首性。当知。亦令所化有情于胜妙中摄受上首性。又于解脱显示不...(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上。答就胜为言。依应作不应作观察随念。  
  复次于次第中。先应安住苾刍尸罗。次应听受如来正法。次应如理作意思惟。如是行者由净持戒。无有忧悔。由无悔等。渐次生定。由正方便所摄智慧如理作意正思惟故。增上心学速得成满。如是名为圆满次第。前前后后渐圆满故。能成次第者。谓由住学胜利。能成慧为上首。由慧为上首。能成解脱坚固。云何能得住学胜利。乃至能成解脱坚固。谓由念为增上。如是名为能成次第。又如是住修习三学。速得圆满。此亦名为能成次第。解释次第者。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为摧灭邪秽外道出现世间。故名大师。从他听闻正法音声。又能令他闻正法声。故曰声闻。问何因缘故唯为声闻说住学胜利等。答由声闻众是佛世尊随顺修学真实子故。此中法者。当知宣说名句文身。学处者。谓所宣说五毁犯聚。具怜愍者。谓于长夜诸有情所恒住慈等诸无量故。具大悲者。谓能拔济无量众...(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此中显示世尊大悲普覆一切非唯一分。正善开示者。谓如其所有性故。及尽其所有性故。宣说正法者。谓十二分教。听受研寻。任持读诵。处静思惟。如是正法如是能令汝利益者。依增上戒说。如是能令汝安乐者。谓不依止弊苦艰难不自在行。如是能令汝利益安乐者。谓离欲者增上心行。增上慧行。此行善故。名为利益。能饶益故。名为安乐。复次若于是处世尊赞美杜多功德。是名利益。若于是处世尊听受百味饮食百千衣服。是名安乐。若处世尊制立三学。如是名为利益安乐。又说如来于诸法中以彼彼慧善观察者。若为利益若为安乐。若为利益安乐。依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说。当知此中有二因缘。名善观察。一者长夜串习遍了知故。二者无倒正觉悟故。于彼彼解脱善证得者。依增上心增上慧说。由二因缘名善证得。一者到究竟故。二者不还法故。无退法故。我尸罗蕴不圆满者。谓或于尸罗修习一分。或不依止。如是尸罗圆满。修习诸定地戒。我于诸法不善观察者。由二种相。如前应知。我...(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止观双运转道。其心正定。即此二分一境随行。为断彼障。修习如是五种对治为依止故。能于彼障遍知永断。于三等持。依六境事所有差别。喜俱行定圆满能引。由二因缘。诸佛世尊为诸弟子宣说自己能引导法。一于黑品所有过失。令生解故。二于白品所有功德。令生解故。  
  复次于此正法毗奈耶中。略有二种补特伽罗。一已得意。二未得意。已得意者。复有二种。一已见谛已得有学心解脱意。二阿罗汉已得无学心解脱意。未得意者。谓于三学创修事业有学异生。彼全未得一切二种心解脱意。是故希求异生体后有余依灭。及自体后无余依灭涅槃界时。于三学中多修学住。若诸无学虽已证得心解脱意。而或失念。行纵逸时。便有退失现法乐住。彼虽于此现法乐住。或退不退。然无堪能退失解脱。若有修行不放逸者。一切皆为证得解脱。然已证得解脱无退。修不放逸复何所用。若为证得现法乐住。勤作功用。如造工业。非不放逸。若诸有学先已证得心解脱意。彼亦决定趣三菩提。于所修道。不由他缘。自然能修无放逸行。于现法中。犹未毕竟息放逸故。若有一切未得意者。彼应决定修不放逸。又由三相办所...(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一者发起平等精进。谓不极掉举。发勤精进。令其身心疲倦损恼。亦不极下。发起精进。虚弃身命令无所得。是名初相。又不由此而生憍慢。谓我独能发勤精进。余则不尔。是第二相。又于正发勤精进果世间安触所证差别无有爱味。与此俱行修不放逸。是第三相。又于精进平等之相。能善摄受。令于当来无有退失。是第四相。如是正发勤精进故。永尽诸漏。成阿罗汉。若欲于彼大师有智同梵行所。记别自己所证差别。唯阿罗汉六处胜解能正记别。谓依三学及以五种补特伽罗。云何名为六处胜解。一出离胜解。二无恼胜解。三远离胜解。四爱尽胜解。五取尽胜解。六心无忘失胜解。云何三学。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云何五种补特伽罗。一者异生处在居家。唯依于信发生欣乐出离胜解。从境界缚心求出离。是名第一补特伽罗。二者异生既出离已。唯依于戒。于诸有情由身语意行无恼行。是名第二补特伽罗。三者异生能断利养及恭敬爱。于现法中离欲界欲。是名第三补特伽罗。四者有学已见谛迹。是名第四补特伽罗。五者无学得阿罗汉。是名第五补特伽罗。当知此中。第一第二处所胜解。初学所依。第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云何五种补特伽罗。一者异生处在居家。唯依于信发生欣乐出离胜解。从境界缚心求出离。是名第一补特伽罗。二者异生既出离已。唯依于戒。于诸有情由身语意行无恼行。是名第二补特伽罗。三者异生能断利养及恭敬爱。于现法中离欲界欲。是名第三补特伽罗。四者有学已见谛迹。是名第四补特伽罗。五者无学得阿罗汉。是名第五补特伽罗。当知此中。第一第二处所胜解。初学所依。第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二学作其所依。后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三学作其所依。若由此智能断烦恼。及烦恼断当知是名心无忘失。又于当来。后有因断。说名爱尽。现法境界诸杂染断。说名取尽。又彼第一补特伽罗。虽有正信出离胜解。而未决定堪于当来令彼一切悉皆弃舍及与变异。第二有其无恼胜解。第三有其远离胜解。当知亦尔。若诸有学六处胜解。虽无堪能当来弃舍及与变异。然似幼童等持念慧。皆悉羸劣。虽生圣处未善修故。于贪嗔痴。不能远离无余永断。由慧劣故。及由贪等未永断故。若遇胜妙境界现...(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相。谓薄伽梵所说诸结。我皆无有。是名最初断总记别。谓诸有结皆永断故。又我安住如是正念。由我安住此正念故。一切贪忧恶不善法能令毕竟不漏于心。是名第二断总记别。谓恒住故。又于此中自无憍慢。是名第三断总记别。谓无有余增上慢故。如是总说有六记别。  
  复次有三种法。是诸世间所爱所乐。依内而说。一者势力。二者妙色。三者寿命。复有违害如是三法。能引所治不可爱乐三种别法。一者疾病。二者衰老。三者夭没。若于三学起邪行时。便不堪任超越疾病衰老夭没。若于三学起正行时。即能超越如是三事。云何三学。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云何名为依止所有增上戒学起诸邪行。谓如有一。于初学中有所毁犯。或观于自或观于他无有羞耻。既自安住无羞耻已。便于一切恶不善法。不自防护。既于彼法不自护。已于佛法僧不起恭敬。于诸所学教授教诫。都无敬忌。由是因缘。若于此事他正谏举。便于彼言不能忍受。自亦于彼默不与语。于处非处能正谏举补特伽罗。憎背远避。于行邪行同己法者。亲近交游。好共安止。由与恶友共安止故。于诸贤圣...(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恶友。闻不正法。胜解为因。不如正理思择诸法。于诸恶欲及诸恶见。喜乐受行。或于广大所学所得微妙法中。而自轻蔑。如是名为依止所有增上慧学起诸邪行。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依止所有增上慧学所起正行。此中异生补特伽罗。依止如是三种学中所起邪行。无有堪能超异生地。无倒趣入正性离生。永断三结。由不永断三种结故。无有堪能依止修道得阿罗汉。于现法中无余永断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超越当来疾病衰老及以夭没。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于三学中。如实正行一切白品。广说乃至。超越当来疾病衰老及以夭没。  
  复次若有苾刍。具净尸罗。住别解脱清净律仪。增上心学增上力故。得初静虑近分所摄胜三摩地。以为依止。增上慧学增上力故。得法住智及涅槃智。用此二智以为依止。先由四种圆满。远离受学转时。令心解脱一切烦恼。得阿罗汉。成慧解脱。此中云何名法住智。谓如有一。听闻随顺缘性缘起无倒教已。于缘生行因果分位。住异生地。便能如实以闻思修所成作意。如...(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义所应得义。所应觉义。唯有如来所说法教。为妙为上。若过于此言辞路绝。如是名为证得自义无上圆备。云何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谓诸如来所说法教。普为一切人天开示无倒。开示于一切法。不作师卷。无遗开示。如是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云何名为有圣言将圆备。谓有能断一切疑惑。及能生起一切善根。一切善法所依大信。现量可得安足之所大师现前。如是名为有圣言将圆备。诸聪慧者。正观此六圆备。现前足能发起勤精进住。于三学中。依增上戒修习瑜伽。依增上心修不放逸。依增上慧于大师教。修瑜伽行。若有安住懈怠心者。当知希求二种过患。一者希求现法当来能生众苦一切烦恼杂染。忧苦不安隐住。二者希求退失所有未证已证一切善法。退失能引能往善趣涅槃大义。与此相违。勤精进者。当知希求二种胜利。此精进者。于诸善法未证能证无退失时。能办自义他义俱义。云何名为能办自义。谓出家已。由其二相。说名有果。一者证得烦恼离系究竟涅槃。谓离系果。二者...(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成恶界。先善胜解集成善界。随所集成。还与如是相似有情同法而转。谓相往来。同聚同住。同见同意。胜解相似。由是故言有情诸界共相滋润。相似而转。  
  复次由梵行求增上力故。先说起信。次于尸罗受学而转。次于现行所有过罪。观自观他而生羞耻。次于善法无间修习。发勤精进。于久所作及久所说。能无忘失。是二为依令心得定。由心定故。得如实智。如是且说信增上力。渐次修习三种所学。一增上戒。二增上心。三增上慧。如是三学胜资粮道。谓世正见好行慧舍。易养易满。少欲喜足。及四摄事。其易养等句义差别。如声闻地已说其相。如是当知。名梵行求已得圆满。成就如是梵行求者。还与此界诸有情类共相滋润相似而转。离此界者。还与远离此界有情共相滋润相似而转。当知此中。果依于因。非因依果故。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为缘所依别故。起无明触种种品类。其无明触种种品类以为缘故。起无明触所生诸受种种品类。其无明触所生诸受种种品类以为缘故。起无明触所...(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其一切能往恶趣恶不善法。获得毕竟不作律仪。是故亦得名澄清性。应知此中。依止净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深生信解。由此净信澄清性故。设在余生。于佛善说法毗奈耶。毕竟无转。又由怖畏诸恶道苦。受持净戒。对治恶行。由此摄受戒。澄清性设在余生。亦不造恶堕诸恶趣。毕竟无退。乃至涅槃。由于善说法毗柰耶。毕竟无转所依处故。毕竟不往一切恶趣所依处故。其用最胜唯说信戒。为澄清性。非余精进念定等法。非澄清性。又此信戒是其增上戒定慧学所依止处。由说信戒是清净故。义显三学皆得清净。由是因缘。唯说是二以为证净。是名第二义门差别。如是证净善能滋润一切堕界白净法故。名滋润福。能引殊胜诸圣道故。名滋润善。能引所余烦恼断故。名能引乐。  
  复次一向决定能往善趣成就证净诸圣弟子。犹有住于善趣。三种诸大互违变异所起重苦怖畏。然无恶趣所有怖畏。云何三种重苦怖畏。一者病苦。二者老苦。三者断截末摩死苦。是故说言其四大种可令变异。非已成...(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此增上戒即是殊胜。此殊胜故语亦殊胜。二增上心学。谓依止心正勤修学。是故说名增上心学。此性即是虚空藏等诸三摩地。等者等取余贤护等三摩地王。又于增上心学中言。  
  即诸三摩地  大师说为心
  由心彩画故  如所作事业  
  三增上慧学。谓依止慧正勤修学。是故说名增上慧学。此性即是无分别智。对治一切戏论分别。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根本依止。即此根本无分别智后得依止。如是依止。非次所说。如是三种戒定慧学是道体性。彼果二种。一断二智。此殊胜故语亦殊胜。彼果断者。彼诸学果名为彼果。彼果即断名彼果断。此性即是客障离系。真如解脱无住涅槃。见彼寂静故生死即涅槃。即彼为缘而无染着。非无余依般涅槃界。是故无住此即殊胜。此殊胜故语亦殊胜。彼果智者彼诸学果名为彼果。彼果即智名彼果智。此性即是三种佛身。一自性身。即是无垢无挂碍智。是法身义。今此与彼无分别智有何差别。如是二种所有分别俱不行故。彼有对治当有所作...(第1165-01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一译十卷))


...相故。  
  此中三藏者。一素怛缆藏。二毗奈耶藏。三阿毗达磨藏。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别故则成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此三及二何缘名藏。由能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  
  复由何缘建立三藏。由九种缘。谓为对治疑惑立素怛缆藏。若于彼彼义中有疑惑者。即为决定宣说彼彼义故。为对治二边受用立毗奈耶藏。谓遮有罪着欲乐边受用故。及开无罪不自苦边受用故。为对治自见取执立阿毗达磨藏显照诸法无倒相故。又能说三学故立素怛缆藏。能成办增上戒增上心故立毗奈耶藏。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