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己)结论南无阿弥陀佛20200114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14 15:23
標題:
(己)结论南无阿弥陀佛20200114
敬摘自《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己)结 论
以上拉拉扯扯讲了明心见性的意义和证取办法, 又介绍了悟后真修的方便, 更复述了证体起用的过程, 其中还摘录了一些古近大德的著述。似乎对明心见性、顿悟渐修、一生成办的法门, 已叙述得详尽无遗了。但彻底克实讲来这都是钝置众生的废话, 不值一提, 多此一举。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不用修, 不用证, 本自妙用无边、神通无碍, 但自任运穿衣吃饭、应缘接物, 无取无舍、无著无求, 即如如佛。
临济祖师云: 你目前历历的勿一个形段孤明(即眼前有一个无形无相, 而了然如空, 历历无间断的绝对无偶的虚明)是活佛活祖。又云: 你一念清净心光, 是法身佛; 一念无分别心光, 是报身佛; 一念无差别心光, 是化身佛。又云: 山僧见处与释迦不别, 每日多般用处, 欠少什么? 六道神光(即六根作用)未曾间歇, 非佛而何?
我人果能于一切事缘上, 无向、无背、无取、无舍, 应付裕如, 纵夺自在, 则嬉笑怒骂, 无不是神通妙用; 行住坐卧, 皆是海印放光。盖所谓神者, 凡所施为, 皆是真心神光起用, 一切景相, 既由它现起, 一切事功, 又无不由伊完成; 所谓通者, 无阻无碍, 无滞无塞, 即于事境上无憎无爱、无喜无忧。果如是, 则身心轻快, 超脱尘累, 非心非佛, 饥来吃饭, 困来打眠, 还用修个什么?
怎奈众生眼光不瞥地, 不是趣景逐物, 著相驰求, 便是妄想重重、情见深厚, 故累他诸佛被过, 出兴于世, 唠唠叨叨, 说长道短; 和泥合水, 委身落草, 以致欲被云门一棒打杀喂狗吃, 而图天下太平。但诸佛悲心痛切, 不怕背黑锅, 不畏打杀, 还是浩浩而来, 为众生布施头目骨髓, 从无开口处, 权说十二分教; 向无下手处, 建立八万四千法门, 亦不过欲吾人觉醒迷梦, 就路还家, 恢复本来面目而已。其用心亦良苦矣!
假如吾人经此详明叙述, 还是咬不准, 不敢肯定“自心即佛”; 甚或不解穿衣吃饭便是神通妙用, 另著神奇玄妙者, 非但要勤苦念佛参禅, 还要更好虔修密法, 以资从定开慧, 契悟本来, 方能进而保任除习, 归家稳坐, 了脱生死。切不可盲目地侈谈无修、无得、无证, 而致贻误终身, 殃及后世! 更不要畏难不前, 坐失良机。
所谓神通变化, 实亦寻常, 以系本性所具之妙用, 非从外来, 只以平常为妄想所障而不显, 今一旦妄尽显发, 以少见故而多怪, 以为神妙不可测! 其实人人本具, 人人都能, 犹如穿衣吃饭一样, 人人都会, 有何奇特? 古德谓堕入三恶道, 即是堕入四圣, 十法界同是一样神通变化, 有何可贵, 有何奇怪! 而且一著稀奇古怪, 即入魔道, 是又不可不慎也。
至于做无念功夫, 切不可压念不起, 而须念起不随不攀缘, 不住境相。人非木石, 何能无念! 成佛乃是大机大用, 活泼玲珑的觉者, 更何能不起心念! 故《圆觉经》教导我们: “居一切时, 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金刚经》则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大师救卧轮灭心偈亦云: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故我人但时时心空, 于一切事物无取无舍, 不动情想, 尽管应缘接物, 不见有心起应, 事完之后, 更渺无用心痕迹。所以终日动而未尝动, 镇日起念而一念未起。懒融禅师无心颂云: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无。”诚乃最好之无心写照也。
复次, 做无念功夫, 也不是把前念断、后念未起的真空无念时间逐渐延长为进步, 譬如今日无念只一分钟, 慢慢延长为五分钟、十分钟, 乃至一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为成功。须知无念是活泼泼的, 不是呆板如木石一块。僧问赵州: 如何是无念? 州云: 急水上打球子! 后人下语云: 念念不停留! 所谓无念不是一念不生为无念, 而是随起随息, 无丝毫住相痕迹。故如上所述, 正起念应缘时, 亦不见念起, 既无起又焉有灭? 无生灭, 故云无念。于不应缘接物时, 虽一念不生, 也只如虎尾春冰, 遇缘即起, 非如木石死寂无知也。
或问: 今日如是详细阐述, 亦深信一念不生时空寂之灵知, 即我人真性。但如何宗下公案仍不能一一透脱?
答曰: 宗下公案, 亦无甚奇特, 只不过考试学人能否不上当, 不被境夺; 能否不立见, 不被语句骗住; 能否不落断灭, 机用裕如而已。学者只须识得根本后, 保任绵密, 般若自然日渐开发, 慧光自然日渐浑圆, 不愁不解这些说话。所谓: “但得本, 不愁末; 只怕不成佛, 不愁佛不解语! ”宗下的言句不是故立奇特, 玩弄玄虚, 而是借以考验学者机之利钝, 用以观察平日之证入与照顾本来之力量而已。故吾人只要平日锻炼功深, 心若太虚, 不上它机境的当, 时时处处心空无住, 应机自然敏捷。任何言句、公案, 寓目即知其落处。如沩山灵佑禅师示众云: “老僧百年后, 在山下施主家投一头水牯牛, 右胁注明‘伪山僧某甲’, 唤我沩山僧, 却是水牯牛, 唤我水牯牛, 又是沩山僧, 唤我作什么? ”这就是以水牯牛和沩山僧二名相换你眼光, 看你上当不上当。你如心不空净, 在名相上作活计, 一定被他“牛”和“僧”骗住, 在名相上立见解, 那就上了它机境的当! 故须用脱卸法, 离开“牛”与“僧”下语方有出身之路。盖所谓僧也牛也, 俱不过一时的假相假名, 从真性说来, 哪里有牛与僧, 故从真处著眼, 一物不立, 即透出重围。当时沩山会上无人作答, 后有一位老宿答得很好。他说: “师无异名! ”他虽不说名而不离名; 既说本来无名, 而又可以任意取名; 既不著僧与牛, 又不离僧与牛, 既透出名相, 显示真如, 而真如又不离这些名相而别有。确是双关妙语! 但而今我们也可不让古人专美于前, 另下一语, 以酬古人。以本性妙用无边, 尽可横拈竖弄, 任意描绘, 正不必局于一格也。上答是从体立言, 我们现在不妨改从用下语: “闲名从来满五湖! ”诸仁还会么? 且道与上语是同是别?
又如高峰禅师问学人: “大修心人为甚不守毗尼? ”也是考验学人是否不为名相所拘。同样也只要以脱卸法答他: “为伊不识好恶! ”因佛性清净无染、一丝不挂、无善无恶, 有什么戒不戒、慧不慧? ! 说戒、说定、说慧, 都是好肉上挖疮, 徒自苦辛!
复次, 即或口头圆滑, 下语玄妙, 也须仔细勘过, 方知是否真悟。因有些禅和子或从书本上看得几则公案, 或从他人口边听来些许转语, 窃为己有, 播弄唇舌, 偶而合得一句合头语, 便认为他已经开悟, 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雪峰义存禅师上堂示众曰: “要说这件事有如古镜相似, 胡来胡现, 汉来汉现。”玄沙出问云: “忽遇镜子来时如何? ”师云: “胡汉俱隐! ”沙云: “和尚脚跟不点地! ”是不肯雪峰也。最近有一位参禅者说: “何不答他: ‘打破镜来相见! ’”语亦甚妙。但须勘他是否有真实见地, 余乃追问曰: “镜子打破作么生相见? ”彼即语塞, 不能置答。可见这些合头语, 不是从自己胸襟中流露出来, 而是道听途说从外得来。归宗禅师所谓: 蛤蟆禅, 只跳得一跳。古德谓: “一句合头语, 万世系驴橛! ”可不惧哉!
又如天童寺密云悟禅师, 冬至时命侍者送棉衣与茅蓬老宿御寒。一老宿语侍者云: “老僧自有娘生褂, 不用寒衣。”侍者回报密云悟。悟云: “此僧似有悟处, 恐未实, 更于语下搜看。”因嘱侍者再去问: “娘未生前着何衣? ”老宿不能置答。悟嘱其参究此语。后三年, 僧圆寂, 无答语。荼毗时, 舍利无数, 一众惊叹! 悟云: “舍利十斛, 不及转语一句, 尔等试代答看。”众皆无语。此则公案说明一句相似语不为真悟, 火化有舍利, 亦非证道。须真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方如水面按葫芦, 掀着便转, 圆融无碍, 活泼自在。兹为酬谢读者, 了此公案, 不嫌当阳扬丑, 代下一语: 当问“娘未生前着何衣? ”只向他道: “才谢桃李嫩, 又添菊梅新! ”也免他悟禅师的探水一场。
我人不可强作解人, 于理路上得个一知半解, 便沾沾自喜, 以为悟道, 须于稳密处切实做去。纵或一时不会这些公案, 亦无甚紧要, 只要认得本来真切, 严加护持, 所谓心心不异, 念念无差, 勤除妄习, 改造自己, 不消三五年, 定能“皮肤脱落尽, 惟露一真实! ”这些老和尚的舌头, 不愁不七穿八穴, 任你横拈竖弄, 皆成妙谛。以这些说话以及一切神通妙用, 无一不是他自性心中闲家具, 有何奇特倚重之处! 而且真到家者, 归无所得。所谓无佛无众生、无证亦无得! 如有些许玄妙, 丝毫神奇, 即著在境上, 非但不能成佛, 著魔倒有份在! 可惜现在有些知名人士, 也著在神通功用上, 心未恬净。评论今古人物时, 不说某人神通大, 便说某人没本事, 而不指出他们粘执附着处, 使后学知所上进, 以资策励。这正显示他们还有所重, 堕在窠臼里, 言之怎不令人感慨万端!
兹为便于后学识别真心与妄心, 知所勇猛精进, 不致误入歧途起见, 再将知衲禅师所作《真心直说》辨别真妄一节摘录于后。
“或曰: 真心与妄心对境时, 如何辨别耶? 曰: 妄心对境有知而知, 于顺违境, 起贪嗔心, 又于中容境起痴心也。既于境上起贪嗔痴三毒, 足见是妄心也。若真心者, 无知而知。平怀圆照故, 异于草木; 不生憎爱故, 异于妄心。即对境虚明, 不憎不爱, 无知而知者为真心。故《肇论》云: 夫圣心者微妙无相, 不可为有; 用之弥勤, 不可为无; 乃至非有, 故知而无知; 非无, 故无知而知。是以无知即知, 无以言异于圣人心也。
“又妄心在有著有, 在无著无, 常在二边, 不知中道。永嘉云: 舍妄心, 取真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 真成认贼将为子。若是真心, 居有无, 不落有无, 常处中道。故祖师云, 不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肇论》云: 是以圣人处有不有, 居无不无; 虽不取于有无, 然不舍于有无, 所以和光同尘, 周旋五趣, 寂然而往, 泊尔而来, 恬淡无为, 而无不为。
“又真心乃平常心也, 妄心乃不平常心也。或曰: 何名平常心? 曰: 人人具有一点灵明, 湛若虚空, 遍一切处, 对俗事假名理性, 对妄识权号真心。无丝毫分别, 遇事不昧; 无一念取舍, 触物皆周。不逐万境迁移, 设使随流得妙, 不离当处湛然, 觅即知君不见, 乃真心也。或曰: 何名不平常心? 曰: 境有凡圣、染净、断常、生灭、动静、去来、好丑、美恶等乃至万别千差, 皆名不平常境。心随此不平常境而生灭, 对前平常真心, 故名不平常妄心也。或曰: 真心平常不生耶? 曰: 真心有时施用, 非逐境生, 但妙用游戏, 不昧因果! ”学者幸于斯三致意焉!
最后, 还要向学者进一忠言, 我人识取真心, 证得本来后, 尚须众善奉行, 一则磨练自己习气, 以增慧光, 二则积累福德, 以作成佛资粮。以吾人真如体性虽净, 而有无始旷劫习染未除, 不以种种方便薰习, 烦恼亦无得净。而此烦恼垢染, 遍一切处, 故须修一切善行, 以为对治。复次, 佛是二足尊, 智慧福德双圆, 方能成佛。如仅有慧而无福, 只不过是罗汉, 不能成佛, 故须广行诸善, 积聚福德。切不可自恃天真, 不习众善, 以成懈怠, 而误堕恶道, 铸成大错!
但修善时, 须与无心相应, 不可取著福报, 若取福报, 便落凡夫人天报中, 难证真如, 不脱生死。若与无心相应, 即为成佛方便。既能超脱生死, 更兼具广大福缘。《金刚经》云: “菩萨无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千金不易之谈也。
末了, 戏作和秦观及陶铸“郴州旅舍”《踏莎行》词一首, 以作本文结束。昔日郴州环境荒凉, 甚少人烟, 为贬谪流放之地。少游因变法之争, 被谪居此, 黯然神伤, 词意因之多感伤悲苦、忆旧怀故之情; 陶词因郴州现已建设得欣欣向荣, 工业发达, 环境秀丽, 而心胸开朗, 乃反其意而和之, 故词意豪放、明朗、爽利、多姿。二词俱见报载, 一时传为美谈。兹合二词之意, 更和一首, 以示佛法不离世法, 世法即是佛法之意。用助诸仁在事境上磨练, 去其习障, 圆证菩提, 在世法上大放异彩。不到之处, 尚请读者多多指正。
雾失楼台, 绿漫溪渡, 桃源不离寻常处! 境无好恶心有别, 任运休将知见树!
桥跃长虹, 鱼传尺素, 风光本自无穷数! 随缘放旷任沉浮, 甘作春泥群芳护。
写至此, 不觉哈哈大笑! 忽听有人说道: 笑什么, 不怕开了口合不拢嘴吗? 余振威喝曰: 阿谁见余开口来! 正是:
说尽云山海月情, 唇吻未动心勿行,
玉兔怀胎蚌含月, 泥牛入海木龙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