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性行柔软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9-12-11 18:14
標題:
性行柔软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净公上人永嘉禅宗集讲记三十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性行柔软。不求人过。不称己善。不与物诤。怨亲平等。不起分别。不生憎爱。】
整个佛法的基础建立在孝道上,『性行柔软』就是孝敬的根本,这叫孝顺。这个地方的「性」,不是指真如本性,是讲的性情,某人性情好,某人性情不好,这个地方讲性情,「行」是讲的行为。换句话说,性就是讲的情绪,他的情绪、他的行为,表现在外面都非常柔和善顺。你看《论语》里面,孔老夫子的学生赞叹孔老夫子的德行,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要是把它合起来,就是「性行柔软」,这是圣人之德,我们一定要培养。《华严经》里面有一首偈跟我们说,「常乐柔和忍辱法」,乐是乐好,喜欢,修道的人要常常喜欢柔和忍辱。此地的柔就是柔和,软就是能忍辱、忍让、谦虚、恭敬,都是这个字在代表。唯有这四个字做到,自己才能真正的安住在慈悲喜舍中。慈悲喜舍,佛法里面称之为四无量心,这才是广大心,大心,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换句话说,如果做不到柔和忍辱,慈悲喜舍决定没有。慈悲喜舍也是佛法的根本法。常言说得好,「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法表现在外面,从佛法作用上来说,拿现在话来讲是应用法,应用的佛法,根本就是在慈悲喜舍。我们在大经里面常讲,《十四讲表》第二表上就讲到体相用,有体的根本,有相的根本,有用的根本,慈悲喜舍是用的根本,在此地用四个字就说明了,性行柔软。
『不求人过,不称己善』,菩萨应当如此,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云谷大师的传记,云谷大师他老人家示现的就是如此。别人有过失,他绝对不说,绝口不提,别人有善,他赞扬。大家都能这样做,这才能转移风俗,才能移风易俗。现在确确实实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天下大乱,老百姓受苦,好的事情大家不说,坏的事情,报纸、杂志、广播拼命在宣扬,唯恐人不晓得。跟古来的圣贤人存心不一样,古来圣贤人看到这些过失绝口不提。也许有人说,那要不说出来、不责备他,那不是姑息养奸?不是的,它有它教育的精神在。他有过失不提,内心他有惭愧,他有小小的善处就赞扬他,良知发现,自然他就改过自新。他有点小小过失你就把它渲染,说他有大过失;他有善的你都不赞扬他,好了,既然是这样子,我就拼命作恶,他就不在乎了,没有廉耻,这就不得了。
所以圣人之用心完全存着教化,化就是变化气质,就是用诱导的方法,超凡入圣。责备人的过失,绝不当众,你看他过失你要责备他,没有人的所在,两个人面对面,可以说他的过失,有第三者就不说,你看看这个心多厚道。现在社会恶人之多,说老实话,有许多都是被这些报纸、杂志、电视、电影鼓励的,他造恶的那个方法,本来他自己想不到,他一看电影,他方法会了,鼓励他来搞。我们也听说,有一度暴力的电视这些片子不准演,这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年轻人,感情容易冲动,往往就做出重大的过失。这是一个明理修道之人必须要了解。所以对于一切人的过失绝口不提。自己的好处千万不要宣扬,你宣扬自己的好处,对你自己决定没有好处,所招得来的忌妒、障碍,你不是自己替自己找麻烦?自己替自己找拦路石?这都是愚痴的做法。自己要谦虚,对人要恭敬。
『不与物诤』,这个地方他不用人,他用个物,前面是不求人过,此地是「不与物诤」,物比人范围要广大。为什么?用物这个字,把六道里面的有情众生都包括了,包括天、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鬼神众,都包括在里面,如果说人,那些东西都不在内了。换句话说,不要与天诤,不与人诤,也不与畜生诤,也不与鬼神诤。也许诸位想着,与畜生有什么诤头?我举个例子,与畜生诤的就很多。畜生里头也有修道的,你们没有见过,也许听到过狐仙,狐仙是不是畜生?是畜生。牠也有神通,牠也有感应,牠有灵性,与牠诤的人就很多。举一个例子来说,鬼神,我们不要说别的,北港的妈祖庙,它的财富多少?它的信徒多少?我们看看,我们佛庙哪一点比得上人家,那是鬼神,我们真正修道的不与他诤,他的财富他过去修的,他的信徒是他从前结的缘。
可是你要做不到,就是障碍。学佛的宗旨是在清净心,念佛的宗旨是在一心不乱,这是必须要知道的。怎样才能到一心不乱?怎样才能到信心清净?一定要做到『怨亲平等』。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是道人之心,不能为境界所转,怨亲是外面的境界。境界现前,冤家对头一见面,心里就不高兴,你的心就为境界所转;你喜欢的人在你面前,你就生欢喜心,生贪爱,你的心也为境界所转。心为境界所转就叫做凡夫,心不为境界所转就叫圣人。《楞严经》里面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怎么叫转物?『怨亲平等,不起分别,不生憎爱』,就是转物。无论是顺境、逆境现前,心里是如如不动。大经里面常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在净土法门里面就叫做一心不乱,不是我念佛的时候一心不乱,境界现前还是不乱。
一心不乱,这是定境,定里面就有慧,定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定功有浅深不同,深的定功,照到过去世,照到未来世,过去未来都看得清清楚楚,诸位想想看,这多么自在。我们也很想得到,为什么得不到?外面境界一来我们心就动了,那哪里能得到?你要想得到的话,你就得好好的修。境界现前,譬如我们念佛的人,顺境现前生欢喜心了,欢喜心一生,立刻就要觉悟,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要快,迟不得,迟了就造罪业,迟了心就被境界牵走了,要觉悟得快。觉悟,回头是岸,什么回头?心回头,晓得自己错了,把这个心恢复到平静。念佛的人在这个时候,你就以阿弥陀佛摄心,外面境界现前我这个心要摄不住,为境界所转,赶紧念佛,把你整个意志集中在一句佛号上。「不生憎爱」,不生分别,一切境界,这样才能够即相而离相,离相就是心里面不染。
《金刚经》末后,佛教诫学人要弘扬般若,用什么方法弘扬?为人演说,这是教你方法。你看,佛是不是教我们要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什么态度?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怎么讲法?跟诸位说,就是此地「不与物诤,怨亲平等,不起分别,不生憎爱」,这就叫如如不动,你在一切时、一切处,弘法利生,转大珐輪,都要具有这个,这样才如法,这样才功德无量。心为境界转,跟诸位说,功德没有了。是不是白干了?不是白干,变成福德了。福德是有漏法,功德是无漏法。如如不动,为人演说,修的是功德;为人演说,心为境转,修的是有漏福德。有漏福德来生得到辩才无碍、聪明智慧,现在世间里面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他们的头脑多灵活,他那个聪明智慧从哪来的?过去世为人演说,心里头动了,现在变成大科学家,造原子弹、造飞弹,到处杀人,来生堕阿鼻地狱,永劫不得翻身,干了这么个事情。可见得有漏的福德不能要,要了就出麻烦,我们应当要无漏的功德,积功累德,要积无漏的功德。世间人他不懂这个道理,所求的都是有漏的福德,唯有学佛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无漏功德就是要如如不动里面去修学。如如不动这四个字,跟诸位说,可以说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领,千言万语,无非是说出这四个字的道理而已,读《金刚经》要特别留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