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十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9-9-27 21:48
標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十一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 2009/6/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七面第一行。我们从第一行第一句念起,还有四个字在第六面的最后一行,这才算一段。
【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
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看:
【即染即净。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即三身即十身。】
这一段所说的,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不二法门。‘即’,当“就是”讲。昨天说到‘即依即正’,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从小处讲,我们贴身穿的衣服,汗衫、内衣,这是小环境,往大处讲,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我们依报的环境。依报环境里面,大别,可以说有人事环境。我们今天得的是人身,在人道里面,人很多,佛法讲正报,正报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其他的人是我们依报里面的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一切动物。如果从佛法里面来讲,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的依报环境。除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的。无情的,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统统包括在里面。
为什么说“即依即正”?就是依报、就是正报,依报就是正报,正报就是依报。我们在《还源观》前面一直学下来,从前面一直学习下来的同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能够肯定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同一个自性里面变现出来,正如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物质现象是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现在讲的星球、星系、太空这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十法界里面诸佛菩萨、诸天、人类、畜生、饿鬼、地狱,这都是属于有情这一分。实际上讲,现在我们知道了,《华严经》上讲得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很难懂,如果你明了即依即正,这句话问题解决了,依正是一不是二。所以情与无情,这个地方后头有一句说“即情即非情”,非情就是无情,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为什么?我们要知道,宇宙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在前面“起二用”这一大段里面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个生命不是讲别的,是讲自己。佛在经上常常用梦幻泡影来做比喻,这个比喻得非常之好。我们冷静去思惟,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哪一次的梦中没有自己?你只要作梦,梦里一定有你自己,你自己是正报,梦中境界就是依报,生起一定同时,你醒过来的时候,这个境界消失了,也是同时。实际上整个大宇宙跟梦境非常相似,起灭都是同时。这个起灭现在我们晓得时间非常短,我们讲刹那,刹那已经太长了。佛给我们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刹那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是《仁王经》上佛说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跟六十不能比。“念念成形,形皆有识”,那个形就是宇宙的现象,依报的现象;识是正报的现象,形皆有识。所以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虚空,有没有见闻觉知?有;有没有受想行识?有。你迷的时候就有受想行识,你觉悟的时候,没有受想行识,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迷了自性就变成受想行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依正不二。
下面讲‘即染即净’,染净不二。《三藏法数》里面有讲到“染净不二门”,这一句很重要。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环境染污到了极处,所谓是地球病了,不但病了,是严重的病了。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应付得不好,那就是灾难,如果会应付,转染就成净。用什么方法来转?你想想这个境界是怎么生的,你就用什么方法去转,肯定转得了。因为境界不是真的,境界是从念头生的,那你就晓得怎么转法?还是用意念来转。为什么会有染?我们念头不清净。所以在佛法里面是这么说的,“无明之用为染,法性之用为净”,这个讲得好!“无明、法性,体本不二,用乃有殊,迷则全法性而为无明,全起无明之用”,这是原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说一迷一切迷,不可能说一部分迷一部分觉悟。也许你会问,佛菩萨不是觉吗?我们凡夫是迷,释迦牟尼佛降生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觉悟了,他是法性起用,我们这些众生是无明起用,这不是有染有净吗?这个话讲得对不对?不能算错,也不能算对。为什么?你对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你这是妄想、这是分别,不是智慧。觉悟的人有智慧,智慧怎么说法?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宇宙、人生、法界,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法界,我的法界跟你的法界、跟他的法界,有没有相同的?没有,个个都是独立的。
所以释迦觉悟了,我们没觉悟,我们迷了,释迦不迷。你从这里看就晓得,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法界。虽然《楞严经》上有说“同分见妄,别业见妄”,别业是各人的,同分是相似的,我有你也有,是相似的,绝不是真的同,没有一样有真的相同,没有。如果真的相同,那释迦成佛,我们都成佛了。我们没成佛,他成佛我们没成佛,六祖能大师成佛,我们也没成佛。说同,法性是同,一个法性;说异,无明是异。大乘教里,佛也有用大海做比喻,大海比喻作法性,同,大海水里面起的水泡,一个水泡一个水泡不同。如果同,一个水泡灭了,统统都灭了,没有了,一个水泡灭了,灭了就归大海,跟大海一同。这个水泡灭了、破了,那个水泡没破,但是都不离大海。所以说菩萨修行成佛,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同成佛道,那是什么?一个水泡破了,归到大海,他知道所有水泡统统是依大海起的,都会破,这是同成佛道,是这个意思。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好比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这个意思。本来你是佛,但是现在你有无明,你有一念不觉,觉悟的人看到,那一念不觉是暂时的,不是真的,早晚你总会回头,这才是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明白这个原理原则,你就能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你能帮助别人。自己怎么解决?自己觉悟了,觉悟之后,所有一切灾难都没有了,为什么?灾难是假的,不是真的。
只有自性是真的,在这个地方讲法性,只有法性是真的,无明决定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法性,不觉就是无明,不觉本无。无明、法性,体就是自性,实在讲,说法性也行,法性是什么?法性是无明的本体。无明是妄,依真起妄,如果没有真,妄怎么起来?只是一念迷了真,就叫做妄。迷悟不二,都是依自性,所以它是一不是二。可是迷悟的作用就不一样,悟的作用?悟的作用是清净心起用,照见。迷了?迷了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它不是照见。佛用水来比喻,比喻得好,水起作用,没有波浪的时候,水平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起波浪的时候,风吹起了波浪,波浪它也能照,照的就不是真相,支离破碎,起波浪照的时候就是无明,就叫无明。佛在经上也常常用这个做比喻,我们细心去体会,我们就晓得真妄不二,即真即妄。
我们怎么样用真?用清净心。清净心你有没有?有,你本来就是的,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就是清净心,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三个都放下,你就回归到法性,法性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可见得我们有没有?人人都有,个个都有。回归那才叫真的一体,所谓佛佛道同,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没有回归到自性清净圆明体,同中有不同。为什么讲同中?同是从法性上讲的,不同是从无明上讲的,无明是迷的总代名词,就是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智照,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世尊在《华严经》里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这个智慧不是学来的,不是修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照见,它像水一样,没有染污、没有波动;没有染污、没有波动就是自己的真性,所以它能照见。
起个念头就是一个波浪,这个波浪虽小,小到我们自己没有方法觉察。为什么?起心动念是极其微弱的波,但是这个波一起来,就把法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是什么?阿赖耶是被无明所染的法性,所以说体本不二,就叫阿赖耶。阿赖耶里面没有智照的作用,它有什么作用?它有分别执着的作用。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已经让法性染污了,虽染污还没起作用,这个时候在我们净宗四土里面讲,这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学习《华严》,讲得很详细。菩萨修行确实是把根本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一迷一切迷,一证一切证,在《华严经》里面称为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在哪里?在实报庄严土。无明破了,也就是说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还有实报庄严土?我们从前面一看就明白了。前面你看,阿罗汉把执着放下了,还有执着的习气,习气没断;习气断了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他升级了。辟支佛连执着的习气都断了,但是他有分别,所以辟支佛必须把分别断掉;分别放下,不再分别,他又升级了,他是菩萨。菩萨虽然没有分别,有分别习气,分别习气断掉,菩萨升一级,叫佛,菩萨成佛了。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说他分别的习气都断掉了,可是他有无明,无明就是起心动念。无明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他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这就是圆教初住菩萨。
确实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分别执着全都没有了,清净心现前。可是怎么样?还有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断可麻烦了,不像前面断执着的习气、断分别的习气,那个好断,无明习气不好断,也没有方法断。所以《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叫无功用道,无功用道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能起个念头,一起念头马上堕落。要到什么时候它自自然然就没有?经上佛说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说,初住菩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无明的习气断尽,那真的是妄尽还源了。还到哪里?还到清净的法性,就是我们这篇文章里面讲的,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是很长,时间没有长短,时间是假的,空间也是假的,没有长短。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一念,一念展开是三大阿僧祇劫,念劫圆融,我们套经上这个话,即念即劫。我们这里头有没有?这里头没有这一句。念劫圆融,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明白之后,现在世界上灾难很多,我们有没有办法度自己?有,只要把不善的念头放下,善的念头兴起,念念都是清净,念念都是善,这个世间无论灾难怎么多,你没事,你平安无事,我们就自度了。所以我听到有很多人讲,灾难来的时候要拼命念佛。这个话有道理,为什么?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在讲《华严经》、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都详细讲过。我们用隋唐大德他们的一个理念,他们寻找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哪个法是第一,能够代表释迦牟尼佛的?当然各宗各派祖师大德们立刻都能回应,《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经中之王,根本珐輪,这个都能说得出来的,一乘圆教。《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又变成第一,为什么?《华严经》到末后的圆满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经,那就是《无量寿经》,所以变成《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总结、《华严经》的归宿,它变成第一。
《无量寿经》我们现在讲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它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大家不约而同的会说第六品。第六品说什么?说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谁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所以第六品第一。第六品里面,四十八愿哪一愿第一,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这个古大德已经说出来了,第十八愿。十八愿说什么?十念、一念必生。念是什么?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归到最后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总归归到最后就这六个字,这还得了!这六个字展开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那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古大德这种演绎归纳法说得好,归纳到最后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无论什么灾难来,你就抱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会平安度过,什么灾难你都沾不上。
我最近看了一个光碟,有人送给我的,一个癌症,是肺癌的病患,非常严重。有个念佛的同修告诉他断食、饮水、念佛,就这么简单。断食十天,用这个方法治疗,十天十夜佛号不间断,他是有十几个人轮流来帮他助念,日夜不休息,十天十夜,他病好了,再去检查,没有了。现在这个人还是生活得很好,七十岁了。你们想想什么道理?你应该能够回答,他抓住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佟居士领导的,就是告诉他:你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你一定要相信,一定要把阿弥陀佛抓到,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看十天,那么严重的病没有了,再去检查,没有了。你说奇迹,我们看起来这个奇迹一点都不希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得了,没有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
前清康熙时候有一位大德灌顶法师,慈云灌顶,这位法师他的著作很多,我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采用他的注解《观经直指》,参考他这本书。我学《楞严经》的时候,学他注解的《灌顶疏》,《大佛顶首楞严经灌顶疏》是他做的。他的著作收藏在日本《卍续藏》里面好像有二十几种,我看它的目录大概有五十多种。他在《观经直指》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你遇到灾难、病苦,佛门里面所有一切经教你去用都失效,所有一切忏悔门你都使不上力,最后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你,什么办法?一心念佛。你就晓得,一心念佛那个力量能够抵得全部的《大藏经》、全部忏悔法。譬如我们今天讲,《大悲忏》没用了,救不了你,放焰口也救不了你,最大的法会水陆法会也救不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救你,问你能不能相信?你能相信、你能接受、能依教奉行你就得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多少人当面错过,为什么?认为它太简单,就轻视了。像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知道,真正能救社会的是什么?儒释道的三个根,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决定能救你。能救你一家,能救这个社会,能救这个国家,能拯救今天地球上的灾难,没人相信,说什么?它太简单了。简单有效!阿弥陀佛六个字,比这个更简单,效果更大,没人相信。你要能相信,你真肯干,它就管用。章嘉大师早年跟我说,佛法知难行易,这里面甚深的奥义你要想知道太难了,你要照做很容易。可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就不愿意去做,所以灵丹妙药在你面前不会用,当面错过,你还得去受灾受难,那多可惜!
《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这些年来我们极力在提倡,我在我的家乡庐江汤池小镇做个实验,不到半年,实验很成功,效果卓著。佛经上说,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都具足,这一生必定得度,可是这三个条件在一生当中具足不是容易事情。谁具足这三个根?有善根的不见得有福德,有福德的不见得有善根,善根、福德具足的未必有缘分,这三样东西统统能具足难!我学佛将近六十年,五十八年,我讲经教学五十一年,只在晚年遇到一个,这一个就是《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了,胡小林居士。他听我讲经,跟我学佛两年半,从他身上去看,转过来了。自己命运转过来了,家庭转过来了,公司转过来了,确实是幸福美满的人生。听我讲经的人很多,也许有,我相信有,但是没见过面,他们从网路、从卫星电视上跟我学习,很简单,只要你真干,境界就转了。真转境界,我常常讲的,必须放下十六个字。为什么一般人,跟我学的人多,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转不过来?这十六个字障碍没放下。这十六个字我常讲,第一个自私自利,这个要放下,第二个名闻利养,第三个五欲六尘,第四个贪瞋痴慢,四句,每一句四个字,十六个字。你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你才能够学佛,你才能得受用。但是这十六个字放下不容易,真正放下,我讲得很清楚,你并没有真的入门,我只是带你到门口,还没进去,这十六个字没有了,你已经到佛的门口。你一步跨进去,你还得努力,那就依照佛法里面所讲的,五种见惑要放下,你就入门了。
这五种见惑,第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是经上说的,大小乘经上都说的。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放下了,在小乘,你证得须陀洹果,在大乘,华严会上初信位的菩萨。菩萨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最高到妙觉。十信好像是小学,小学一年级到十年级,十住是中学,像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像念书,一级一级往上念。你还执着身是我,你没入门,我们讲放下自私自利,但是身见没放下。所以我讲的那十六个字是在门口,没进去。那就不错了,把你带到门口,那一步是要你自己跨。边见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对立,这个要放下,不跟任何人对立,不跟任何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是什么?不对立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大乘佛法里初信位的菩萨,刚刚入门。见取见、戒取见,我们一般中国人讲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邪见是什么?只要你有见解、有看法,统统是邪见,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本来无一物。这是大乘佛法入门的门槛,你不认真学怎么行!我跟你讲十六个字是带你到门口,带到门口就不错了,为什么?所有一切灾难你都不受。
今天这个世界,无论是天灾人祸,再严重的,你真的能够依教修行,修儒释道这三个根,你就能免除一切灾难。所以得相信,不信不行,要真信,要发愿。最殊胜、最高明的就是把一句阿弥陀佛抓住,其他的统统放下。我们寿命还有,还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缘要怎么样随法?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依照经教里面,或者我们依照净宗,我们修净土的依照净宗,净宗五门功课,叫行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常常要用得上的。头一个基本的理念,一定要建立在净业三福上,要认真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师长不在了,念念不忘,不忘什么?不忘师长的教诲,这个重要,见到师长的遗像,听到师长的名字,师长的教诲就提起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是戒律、都是威仪,这个是戒律、威仪的基本,所有戒律、威仪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就像《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依这个为大地,戒律、威仪好像是树木花草,它依大地才能生长。所以这三个根重要。
有这种根、有这个本你才能够学佛,学佛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不仅是净土宗,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统统要依这个为基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要是违背三福,你就是违背佛菩萨的教诲,你不会有成就。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讲得清楚,三世诸佛,过去一切佛、现在佛、未来佛,菩萨修行想成佛,一定是依这三条,违背这三条的话,不可能他能修成佛道,你说多重要!我们掌握这个总纲领、总方向,从哪里落实?从这三个根落实。净宗里面的指导,我们讲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最后一条普贤十愿,我们提出就五门功课。这五门功课,我们讲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与净业三福第一条相应。“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弟子规》落实了;“慈心不杀”用什么落实?《太上感应篇》落实了;底下是佛门的《十善业道》,“修十善业”。所以第一条四句,儒释道三个根,你不这样修的话,第一条没有,第一条没有就没有第二条,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一迷全迷,一悟全悟。
我们今天的环境要晓得,佛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是整个法性变成无明,你要不相信你夜晚出来看看,天空一片漆黑,如果说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光,也没有灯,那是什么世界?那叫无明。如果你是觉了,觉了不需要太阳,不需要月亮,不需要灯光,这个世界是一片光明,叫常寂光土,常是永恒,寂是寂静,光是光明。所以自性是常寂光,一念不觉就把常寂光变成无明,这个现象都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就是不知道。无明起用,麻烦大了,这妄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相反,那叫造业。《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这是讲六道里的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就是你起的作用是无明之用。像这边所说的,“以在缠心,变造诸法”,这一切诸法是你在缠的心,缠是缠缚,就是烦恼的代名词,你心不自在,你心没有解脱,你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着。
整个宇宙环境是这样变出来的,你自己作自己受,你怎么能怨人?怎么能怪别人?各人因果,各人承当,这个话说得好,你造什么因就出什么现象,果报,你自己得受,受的时候还说是别人的,错了。别人如果能够变造诸法给我们享受那就好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他应该变造极乐世界给我享受,要不然他就不慈悲,怎么会变成这种世界来让我们受罪?所以今天我们所遭遇到所有境界,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国古人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对了。自己念头变现的境界,与别人毫不相干,不能怪人,怪人就错了。明明是这个人给气给我受的,不是的,那个人是你心念变出来的。这些事情只有大乘佛法讲得透彻、讲得明白,真正懂得你就晓得怎么处理,你处理得会心平气和,处理得得体,处理得自在,处理得与法性相应。
首先,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讲得真好,前面讲果,“大乘、无量寿、庄严”,这讲果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行,庄严是相好,庄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善美慧,这是我们自性里本有的,诸佛如来有,我们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他们有,他们现前了,现在哪里?现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多美好!怎么修的?“清净、平等、觉”,经题后半段这五个字是因,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报。我们修成了,修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自性变的,极乐世界还是我们自性变的,为什么?不是在缠的心。在缠的心(在缠是带着一切烦恼的心)变成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出缠,超出了,超出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变现的诸法是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
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佛教里头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阿弥陀佛慈悲,连一切诸佛都佩服、都赞叹,他帮助我们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诚敬,他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诚敬,他加持两分,我们没有,他加不上,这个事实真相你不能不知道。我们修什么?很简单,《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是修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觉从哪里来的?觉从清净、平等来的。所以这五个字着重在上面的清净、平等,只要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自然就生了。再给诸位说,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佛法不是常讲吗?“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五个字你把它简化就是戒定慧。你不依戒,清净不了,戒是叫你放下,放下就清净;平等是放下分别,清净是放下执着,心清净了,放下分别,心平等了,自性里面般若智慧就现前,真管用。
下面说,“念念住着,名之为染”,住着是什么?着相,住着是什么?心里头有。有那个叫什么?就是前面讲的缠,念念住着这就是在缠之心,你变造诸法就是六道轮回。我们今天所造的,极其严重的染污,严重染污是三恶道,我们不能不知道。“悟则全无明而为法性”,只要《无量寿经》上讲的那个觉,觉一心,觉就是悟,觉悟。所以你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悟了之后,无明就又回归到法性。“全起法性之用”,法性之用是什么?就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十法界里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我们把话说得具体一点,大家好懂,那就是弘护正法、普度众生,这就是起法性之用。没有般若智慧,你怎么能够弘护如来正法?你对如来正法完全迷了,你还能起用吗?觉了才行,迷了不行。
下面教我们觉悟的秘诀,“以离障心,应赴众缘,念念舍离,名之为净”,这是秘诀,教我们修行的秘诀。总要有离障心,什么是障?这要知道。妄想是障,分别是障,执着是障,这是总说,给你说得具体一点,自私自利是障,名闻利养是障,贪图享受五欲六尘是障,贪瞋痴慢疑是障。你首先要认识这些障,然后学佛菩萨示现在六道,应赴众缘。应赴众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行化他,我自己修行,我也帮助别人修行,这就是讲应赴。用什么心态应赴?念念舍离,决定不能执着。念念舍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世尊一生在物质生活条件上他有什么?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三衣一钵,其他的没有了。在当年北印度这个生活条件之下,印度是属于热带,三件衣够了;钵是托钵,吃饭的,一个钵。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诸位想想,如果他想建个道场、建个寺庙不难,他自己的俗家是王族,家里面可以给他护持。同时他一生教学当中,经上讲的,在家弟子里面有十六个人是大国王,小国王就不说了,这些人难道不愿意给世尊建个道场吗?不要!
但是他也很活泼,也并不固执,给孤独长者邀请他在祇园精舍讲经教学,他接受,在那里也住了不少年,讲完就走了,舍离,不要这个道场。道场什么?道场有主人,释迦牟尼佛借用,用现在的话说,给孤独长者、祇陀太子他们有所有权,释迦牟尼佛有使用权,使用几年。这是舍离得干干净净,心里一点都不染着,这叫净。我们看到这个净,你就要想到清净心。修行头一个,舍离就是放下,念念放下,丝毫执着都没有。在今天的社会没法子,你要没有一个安定地方居住,你就不能修行,就不能办道,为什么?社会型态不同。佛陀出世那个时代,在家人统统拥护你,知道你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你每天来托钵,人家一定供养,你有病的时候,人家一定照顾。出家人接受供养,四事供养,四桩事情。第一个是饮食,每天去托钵,接受人家饮食的供养。第二是衣服,衣服很有限,三衣,只有衣服破了才接受人供养,还能用就继续使用,不麻烦别人。第三个是卧具,晚上睡觉也只一块布铺在下面,尼师檀。现在我们称为具,拿来拜佛的时候铺在蒲团上。其实它不是铺在蒲团上的,它是当年佛陀时候出家人晚上睡觉垫在地下的,那么简单!第四个供养就是医药,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供养。你看多简单,舍干净了,你一丝毫牵挂都没有,所以心在道上。道是什么?道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生智慧。
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也得要适应,我们需不需要个道场?需要。印光大师说得很好,小道场,不要太大,住众不超过二十人。人少容易维持,不要求人,有三、五个护法,你就可以安心办道。心安则理得,佛给你讲的这些道理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读经,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都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我们心里杂念太多、烦恼太多,这障道,这就是染污,这个地方讲的染污。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离不开名闻利养,这怎么办?还有贪瞋痴慢,这连念佛往生都没有把握。念佛往生决定有把握的是要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念佛就是决定有把握,真的是万修万人去,我们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然在缠,染心本具妙理,与净不殊,故名不二”,染心里头有法性,体是法性。染心,就是迷惑颠倒的这个心,它从哪里来的?它从自性清净圆明体而来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智慧德相,没有失掉,只是在迷,所以说迷悟不二,与净不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这个门是比喻,不是真的有个门,这叫法门,就是说你从这个地方开悟,迷是这个门,悟还是这个门。这个门是什么?一念。这个一念,诸位要记住,就是弥勒菩萨所说这一念,“迷唯一念”,这一念放下就明心见性。这样说法,怕的是我们还得不到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下面还有几句话补充,染跟净。“在缠心者,缠即缠缚”,缠是烦恼的代名词。谁缠缚你?自私自利缠缚你,从自私自利,最明显的,你不难体会到的,欲望缠缚你,名利缠缚你,烦恼在缠缚你,傲慢在缠缚你,嫉妒在缠缚你,所以你造恶业。
这底下也说得好,“谓众生心识为惑业之所缠缚”,惑是迷惑,造业,我们刚才列举的几句,就是你迷惑、你造业。现在人起心动念违背了道德,起心动念都是为自私自利所驱使,起什么念头?损人利己,这还得了!每个人起念头都是损人利己,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还会有和谐吗?这是迷,这是惑业所缠缚,愈迷愈深,愈陷愈严重。佛法给我们讲的贪瞋痴慢,慢是傲慢,嫉妒、障碍都包括在里头;疑,这个疑是对于圣教怀疑,今天对古圣先贤怀疑,错了。我们讲对科学怀疑还能讲得过去,为什么?科学发展才不过二、三百年,说怀疑还行。古圣先贤教诲至少通过四、五千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验,经过多少人学习,通过这个验证,那是真理,你不应该怀疑,老字号,可靠。现在人恰恰相反,对新奇东西相信,对故旧老东西怀疑,这叫颠倒。不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你灾难来了,你不孝父母,你不尊敬长辈,不知道友爱兄弟,不知道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社会动乱了。
最近我看到从中国大陆传来一个光碟,刘善人刘有生先生,他讲病讲得好。这个光碟大概六个小时,我从头到尾听过二、三遍,讲得非常好。现在人迷失了性德,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不善,所以得了许多奇怪的病。他掌握一个原理,如果你能对这些病完全了解,病从哪里生的,从根本上把念头改过来,病就好了,不需要用药物治疗,就能够恢复健康长寿。他用这个方法治好很多人,这不是假的。所以这个光碟值得流通,他没有版权。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染上重病,几乎活不了,有个人救了他一把,给他一本书,王凤仪的《笃行录》。王凤仪这个人我知道,是东北,从前我跟他们万国道德会有过往来,万国道德会就是完全学习王凤仪。可是这个刘先生学得非常好,他真干、真学。过去我看读王凤仪书的这些人我遇到不少,没真干,不像这个刘善人,他真干。这都是古圣先贤的精华,真有大受用。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染污太严重,我们的饮食有严重的染污,肉食那更不必说,家里面所饲养的这些畜生,都是用化学饲料,这些动物快速长成。是能快速长成,在从前一个小猪仔,大概要十个月才能长大,现在怎么样?两个月就长大了。以前养鸡养鸭至少得半年以上才会长大,现在两个星期就长大,它吃的是什么?吃的是荷尔蒙,快速叫你长成,你吃它的肉你就中毒。所以现在毛病多,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能不知道。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讲的是我们现代这个社会,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说的,现在这个社会是饮苦食毒。我们喝的水,水里有毒,水源被污染,即使出家吃素,蔬菜也有毒,他用化肥、用农药。现在已经发现许多的耕地不生粮食,为什么?他用的化肥太多,土地里有毒,这个问题严重。海洋被污染,湖泊、河川被污染,干净的水没有了,以后人怎么活?现在这个灾难紧迫在眼前,这日子怎么过?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告诉身边的同学,也是讲到这个世界乱了,灾难来了,佛菩萨、神仙下来都救不了,我们只有一条活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不能住了,咱们得移民,念阿弥陀佛移民到极乐世界,李老师最后的遗言。他老人家往生,当天我在台北,同学打电话告诉我,告诉我老师最后遗言。我们今天要把念佛求生净土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可以统统放下。这是谓众生心识为惑业之所缠缚。
“离障心者,障即障碍,谓佛心想惑业净尽,离乎障碍。”佛心想惑业净尽,想是妄想,惑是分别执着,业是造作。我们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执着,那你所有一切的造作是为别人,不为自己,那就叫净业,这个好。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不为自己,这是什么人?这是佛菩萨。佛菩萨没有为自己的,为什么?佛菩萨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佛菩萨。我们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总以为《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以后慢慢的学多了,才真正明了破四相什么人开始?须陀洹开始。《金刚经》上讲得清楚,证得须陀洹的人,他说我自己并没有以为我证得须陀洹,假如我认为我自己证得须陀洹,佛就不叫我须陀洹。为什么?你还有分别执着,你还执着有我,我证得须陀洹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就刚刚开始证得。所以这四句也是大乘入门的条件。
真的四相放下了,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有别人,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与性德完全相应,圆满的相应,没有带丝毫惑业。惑业底下就有苦,苦是报,你迷惑、造业,后面就有果报。我们现在说老实话,这个道理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就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彻底明了,要是彻底明了,放下很容易。释迦、惠能大师一时顿舍,一下就舍干净,惠能大师二十四岁,释迦牟尼佛示现是三十岁,年岁都不大,说断就断,说放下就放下。一般人拖泥带水,放下放一点点,不干不净,所以它不起作用。这样的人在佛法称为钝根人,能放下的,利根。我们放不下怎么办?佛慈悲,有方便法,教我们抓住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一切惑业苦。心里面有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果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在时间上说,决定不出三年,你就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你自在往生,预知时至,自在往生,问题解决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再办。你看这个方法多好、多妙!取这个方法,真叫万修万人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