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9-6-30 20:17
標題: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净公上人楞严经讲记一三三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彼见』是指妄见,『真精』才是说的真见。现在真精是妄见真实之理体,妄见是从真精里面生出来的。经上这样说的,统是说我们现前的境界。这是「十番显见」这一大科文的延长,佛说这些目的是要我们觉悟。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形?正是佛祖所说的「终日在妄,终日恒真」,眚不能及,就是好比眼睛虽然有眚,有这个毛病,我们的眼睛并没有丧失掉,它还是起作用。佛在此地说『性非眚者』,这个「性」就是见性,见性的本体它没有毛病,它永远都没有毛病,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成佛了,它也是这个样子,并没有增加一点点;纵然堕到阿鼻地狱,它也没有损坏一点点,这才叫做真。所以真如,如怎么说法?就是这个样子,永远是这个样子,这叫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节因缘里面,它永远不会变更,这叫真、这叫如,这就是禅家常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佛在此地这句话说得很要紧,我们要记住「性非眚者」,这个眚就是迷惑颠倒,我们六根的根性不颠倒、不迷惑。
佛在《般若经》里面教给我们的修行纲领,是教我们在境界里面要提得起观照的功夫,所谓是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目标是在证实相般若。文字般若引申就是一切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时候要能提得起观照。什么叫观照?观照就是觉,不迷在境界里。这就是此地所说的,我们用真见照见妄见的时候,了知妄本无性,真体如如,真正觉悟了,真是本来真,真里面并不掺杂妄。经上种种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喻得一模一样。譬如我们讲眼睛长了病,那个病确实是长在眼睛上,眼睛没有治好的时候真是有病,拿这个来比喻我们真性迷了,就像眼睛长病一样,真性里面带的迷,实际上那个迷并不在真性上,是不相干的。好比阴天的时候,云彩把太阳遮住,诸位就晓得,云彩距离太阳远得很,哪里能够遮到?不能遮到。实在讲是遮了我们的眼睛,并没有遮到太阳,经上比喻也是这个意思。无明是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的,完全是虚妄的,它并不杂染于真性,这是真实的情形,我们一定要懂得。
可见得妄要不要紧?不要紧,只要你知道这是妄,妄就不起作用、就不碍事;怕的是不明了这是妄,妄就碍了事。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给我们说出这些道理,我们听了以后悟不悟?不悟他也说,那就是他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悟了之后是我们自己得受用,与他何干?是自己证得解脱自在。悟了以后还是终日见,虽见怎么样?不见世间相,所谓「见而无见,无所不见」。为什么说见而无见?见,是真性在见,所谓是见性在见;不见,不是八识在见,更不是五十一心所在见。什么叫世间相?十法界是世间相,你用真见去见,法界是一真;你带着妄见去见,法界是无量无边。不要说每一个人是法界,就一个人自己都有分不清的法界。真,非常单纯;妄,就非常复杂,单纯就自在,复杂就苦恼。我们从见性上来说,那就是『故不名见』,不得名之为妄见,「不名见」的见是妄见,那是真见不是妄见。《仁王经》里头有说「金刚定前,所有知见,皆不名见」,那个见叫真见。金刚定以前,换句话说,等觉菩萨以前,都不叫真见。这个话说得过分不过分?给诸位说,不过分。为什么?因为等觉菩萨还带一分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的见性上还带一分虚妄。金刚定是如来果地上的名称,所以到如来位,这最后一分生相无明也破了,这个时候是纯真无妄。我们想想,这个标准提得多高?虽然是高,而实在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十法界是平等的,因为性是平等的,所以相也是平等的,性相既然是平等的,给诸位说,迷悟还是平等的。
我们在教下里面说,天台的藏通别圆不平等,贤首所建立的小始终顿圆也不平等。诸位要晓得,不平等是我们用妄心去看;如果离了妄,你看藏通别圆、小始终顿圆,原来还是平等的,是一不是二。四教里面,四就是一、一就是四;五教里头,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是真见所见到的境界,也正是六祖所说的,法本来没有顿渐,因此我们修学也没有顿渐。顿渐的相从哪里来的?是从自己肯不肯放下而来的。你要是确实把身心世界现在就放下,那就成佛了,在我们看是顿超;要是放不下,今天放一点、明天再放一点,慢慢的放,这就叫渐。可见得这个顿与渐是自己的事情,本来没有这个事情。龙女八岁可以成佛,给诸位说,人人八岁都能成佛,并不是只有她一个能。六祖大师一闻千悟,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能一闻千悟,就看你愿不愿意?
《楞严》说得好,「歇即菩提」,就看你肯不肯歇,这个菩提是指无上菩提。所以顿与渐实在是迷悟上建立的,它不是真的,真实法里面确实没有顿渐,成佛也没有一个早晚。古德跟我们讲「妄知有知」,我们现在最难突破的这一关就是认为自己有知有见。「我懂得佛法,我一肚子佛法」,糟糕,一肚子佛法,完了,一肚子学问,这就坏了。「本来无一物」,你怎么能装一肚子学问、装一肚子佛法?这就确实有所不知。有所不知是什么?就是不悟。不但在一切境界里面不悟,展开佛经也不悟,看佛的批注也不悟。为什么不悟?正是你肚子里头有佛法、有学问,所以你就不悟。你要能够像六祖一样,本来无一物,空空如也,你见色闻声都开悟。
佛经里有个小公案,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人请教释迦牟尼佛:舍利弗智慧第一,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智慧?佛就举比喻给他说:你看到鼓没有?我看到了。鼓是一敲即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这就像舍利弗的智慧一样。鼓的肚子里有没有东西?没东西,空空如也。对了,舍利弗的肚子空空如也,所以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鼓里头要是塞满东西,敲就敲不响,所以心要静、要虚。你看数学里面圆的心是静的,不但是静的,而且是非有非无,你要说有,有找不到,你说没有也讲不通,为什么?圆周是依圆心而建立,非有非无,真心就是这个样子。学佛就是修心,心是万行的枢纽,一个人要懂得修心,这在佛法里面讲从根本修。我们以前讲过《大珠和尚语录》、《顿悟入道要门论》,我们讲过好几遍。大珠就是慧海,是六祖的学生,《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首先提出来的,就是要从根本修,根本修什么?就是修心。佛法常用珐輪来表法,也是代表这个意思。
我们想一想,我们的心是不是静?是不是定?是不是空空如也?不但我所有的要放下,连我执也得要放下,到这个时候你就开智慧。如果你说我已经到这个时候我还不开智慧,这是什么缘故?正是因为我没有放下。为什么?我还在求智慧。还有我能求、还有所开的智慧,能所依旧没有忘掉、没有放下,这是障碍。果真放下了,障碍就没有,那个时候真知无知,无所不知;真见无见,无所不见。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要认真从这个原理原则上去用功夫。古德说一句话很好,「众生知见尽,尔后佛知佛见现前」,众生知见就是妄知妄见,妄知妄见淘汰尽了,真知真见自然就现前。为什么?真知真见是本有的,不是修得的。我们真知真见不能现前,就是妄知妄见把它盖覆住,所以去了妄就是真,再要去求真,这就错了,求真这一念是个妄念。
到这个地方,「别业合明」给诸位说过去了。经文里面前后的照应,诸位可以从表解里面对着看就很清楚,那是文字前后的照应,晓得怎么退、怎么进,大前提容易明了的。而说到真实的道理确实很不容易懂,「进退合明」无非是以容易懂的来比例发明难知难懂的。经文的格局前后都差不多,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