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天台宗简明教程]第三十课天台十境论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12-15 14:01
標題: [天台宗简明教程]第三十课天台十境论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天台宗简明教程]第三十课 天台十境论


第三十课 天台十境论
有修观的方法,也就必有所观的对象。智者大师把所观的对象归纳为十大类,叫作十境,以此来摄持行人在修观时所包容的所有境相。台宗行人应仔细的了解十境的具体内容与次第差别,方能在修观过程中对于所出观的各类境界有明确的认识并善知如何去转化与对治。
十境的次第是:
一、阴入界境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即人生万有存在的最基本现象,有内在与外显的二大因素,是缘生缘灭一切法的基因。行人即以此为所观境的开始,藉智慧的观照力,观此境即空、即假、即中,如能就此三观齐透,开显一境三谛妙理,圆成一心三智,则当下成佛。由此可知了解与观显此境,乃至摄于一念现前之心而顿悟,都是修道者最切要的下手功夫,也是成就最迅速的一条路子。
二、烦恼境 烦恼即贪嗔痴与等份的四大基本无明妄惑的现象,其变化之相有八万四千,它们不断的昏覆自性,烦扰心地,使众生一直处在无知迷妄之中,犹如梦中颠倒一般。所以行人应了解烦恼的含义与自已烦恼的重点与状态,使用三观之法而使断绝,恢复一念心的智慧力用。
三、病患境 病患系于有漏之身共有四百四病,四大增损,五藏相克,阴阳失调,内伤外惑,种种伤痨乃至坐禅不当,产生禅病,至使气脉不通,心受身所制,不得轻安,难入禅观,所以应针对种种疾病发生时,应用止观,锻炼,医药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治,否则就难以深入禅定,真智便无法开显。
四、业相境:由于过去世尚存于八识田中无量的善恶诸业,因禅观而翻出,形成逼迫身心,散乱黑暗等一切影子,此时心中忽现各种景相,乱起乱灭,当知即是业相在未受报之前的翻出,也即所谓翻种子,如能不被所迷,不受影响,一经翻出之后,即不再受报,所以只要不住在业相上,其业也就自然空亡。
五、魔事境 魔事主要是指禅修中幻觉与心身变化所产生不正常现象,称为心魔,同时也包括天魔、精灵等外魔的干扰。因为当行人心未空净,着于内外之相,并受神经系统的束缚禅定到深层时,就易击发各种境界,如:佛菩萨及父母等的形象与可怖的魔鬼,闻到音乐声,乃至出神飘游,神奇变化,神通功用等等,一旦执取,则心狂难制,神经失控,产生颠倒的思想意境,胡言乱语,神志不清,轻的产生精神变态,严重的即成精神病人。因此行人在发生任何境界时,谛观身心及摩幻皆不可得,无取无舍,安住觉智,一一化解,不落于魔事之中去。
六、禅定境 由于修观必能引入禅定的境界,如世间禅的四禅八定,出世禅的八背舍等。当禅定发生时,必经五阴的识心深细而起变化,所以不可住于禅定境界,应了知禅亦是虚伪之相,不生爱昧之心,使之引入真正的三摩地中。
七、诸见境 由禅定的静心功夫,必能引发聪慧,定中思维的超常发达,所以容易产生各种非凡的认识,特别的结论,如果认取自己的所悟为真,则落于外道的执见中,而产生邪慧。因此应除一切知见而引入无分别之见的正见中,消融一切归于无念的空明。
八、慢境 随着定慧的功深,出现相似于佛菩萨的境界,但实际上仍然是某种心相或感应,其功德并未相应,由于不知位次的浅深,往往误以为已得涅槃,已得某种地位或以为已彻悟真性,从而产生慢的心态——骄傲满足之想。因此应破除骄慢之心,识明所证的位次继续进修,虚心平怀。
九、二乘境 在功行中,由于宿世之中偏于声闻,缘觉的重习,个性偏习于孤调,其心不广,所以当翻出过去二乘狭劣心志时,心也就不再乐于大乘普度众生的悲愿,死守空寂,喜于山林,不乐弘法。因此,厌弃之心日增,即成道上大障碍。故应以大乘佛法鼓舞心志,策发菩提心深入世间,做淤泥中的莲花。
十、菩萨境 虽发大心,立菩萨大行,由于情见未空,妄念未尽,因此,但翻出三教菩萨着相修行的种子,在利乐之心的同时,不悟不发是真正的发心,无行是圆妙的修行,不度是微妙的大度,所以不与中道相应。应于一乘妙观,开发妙解,确立无作妙行。
以上十境从生起的过程来讲,一般是有次第的,但从宿世因地所下的种子与因缘互变的关系来看,又是无次第的。所以观行者,应针对现前的任何境相,一一观察,一一境相一切境相当体即空、即假、即中,等同法界,即是大乘佛法,能观所观莫不如此。谛观纯熟,摩佛一如,同一实相,更无他法。
练习题:
1. 为什么讲有观智就有观境?
2. 天台宗立有那十类境?
3. 立十境的目的是什么?
4. 为什么最初入观应观阴入界境?
5. 烦恼、病患、业境这三者的关系如何?
6. 内魔与外魔如何区分?
7. 禅定境与诸见境应如何互除?
8. 慢境与十乘境各偏在那一边?
9. 为什么菩萨境也有错?
思考题:
1. 历十境而作深细的观察,你认为自己哪一境的现象偏多?
用三观去观照这十境,使心智直透诸境,了悟无作圆心。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