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竹窗三笔(中)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9-28 16:38
標題:
竹窗三笔(中)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1》
【大德文集 > 其他】竹窗三笔(中)发布时间:2011-01-15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
http://jt.zgfj.cn/WJ/qita/2011-01-15/10548.html
点击次数:148
出家四料简
有在家出家者。有出家在家者。有在家在家者。有出家出家者。处于族舍。具有父母妻子。
而心恒在道。
不染世尘者。在家出家者也。处于伽蓝。无父母妻子之累。而营营名利。无异俗人者。
出家在家者也。
处于俗舍。终身缠缚。无一念解脱者。在家在家者也。
处于伽蓝。终身精进。无一念退惰者。出家出家者也。故古人有身心出家四句。意正如此。虽然。
出家出家者。上士也无论矣。与其为出家在家者。宁为在家在家者。何以故。
袈裟下失人身。下之又下者也。
时光不可空过
世人耽著处。不舍昼夜。
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耽赏玩也。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耽☆檗也。
野客吟残半夜灯。耽诗赋也。长夏惟消一局☆。耽博奕也。古有明训曰。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
如救头然。今出家儿。耽☆檗者固少。而前后三事或未免焉。将好光阴蓦然空过。岂不大可惜哉。
时光不可空过二
先德示众云。汝等出家。未曾立脚得定。忽已过三四十年矣。我等闻此真恳痛切之语。所当心战而毛竖者。乃有都将青春壮色。勤勤作有为事业。或奔南走北。言我参礼名山。或装塑修造。
曰我兴崇三宝。
或聚众起会。曰我助扬法化。此虽名色亦皆好事。非上所云赏玩☆檗等比。而其为空过一也。一朝猛省前非。忽已龙钟衰朽。
悔无及矣。故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呜呼。更有终身安然而不伤悲者。
蔬食上宾
一贵人齿高而爵尊。有上宾至。留饭。宾意其盛馔也。则粝饭及菜羹一器而已。无兼味。
宾大叹服。今富家待客。烹炮煎炙羽毛鳞介等种种众生。大非也。
或难曰。易言大烹以养圣贤者何也。噫。独不闻二簋可用飨。亦易之明示乎。而僧家虽不宰杀。素馔多品亦非所宜也。或又难盂兰盆尽世甘美以供贤圣僧者何也。噫。独不闻贫母以残汁奉辟支而感生天之福。亦内典之明示乎。在心不在物故也。
李卓吾
或问李卓吾弃荣削发。著述传海内。子以为何如人。
答曰。卓吾超逸之才。豪雄之气吾重之。然可重在此。可惜亦在此。夫人具如是才气。而不以圣言为量。
常道为凭。镇之以厚德。持之以小心。则必好为惊世矫俗之论以自媮快。试举一二。卓吾以世界人物俱肇始于阴阳。
而以太极生阴阳为妄语。盖据易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而以天阴地阳男阴女阳为最初之元本。更无先之者。
不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同出夫子传易之言。而一为至论一为妄语何也。乃至以秦皇之暴虐为第一君。
以冯道之失节为大豪杰。以荆轲聂政之杀身为最得死所。而古称贤人君子者。往往反摘其瑕颣。甚而排场戏剧之说。亦复以琵琶荆钗守义持节为勉强。而西厢拜月为顺天性之常。噫。
大学言好人所恶。恶人所好。灾必逮夫身。
卓吾之谓也。
惜哉。
李卓吾二
或曰。予以成败论人物乎。
曰。非然也。夫子记子路不得其死。非不贤子路也。非不爱子路也。行行兼人。有取死之道也卓吾负子路之勇。又不持斋素而事宰杀。不处山林而游朝市。不潜心内典而著述外书。即正首丘。
吾必以为幸而免也。
虽然。其所立遗约。
训诲徒众者。
皆教以苦行清修。深居而简出。为僧者当法也。苏子瞻讥评范增。而许以人杰。予于卓吾亦云
中庸性道教义
妙喜以中庸性道教。配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体贴和合。可谓巧妙。细究之。则一时比拟之权辞。非万世不易之定论也。作实法会则不可。何也。彼以仁义礼智言性。岂不清净然非法身纤尘不立之清净也。彼以事物当然之理言道。岂不圆满。然非报身富有万德之圆满也。彼以创制立法化民成俗为教。岂无千百亿妙用。然一身之妙用。非分身千百亿之妙用也。大同而小异。不可以不察也。或曰仁义礼智。孟子之言也。中庸止言天命而已。予谓至诚能尽其性。而继之以宽裕温柔十六字。非仁义礼智而何。故曰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也。
不可不察也。
赵清献
公尝自言昼之所为。
夜必焚香告天。
不敢告者则不为也。吾以为如是之人乃可学道。后得法于蒋仙泉禅师。有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之句。以如是精诚之心地。
而参扣自心。其得悟非偶然也。若夫身虽归佛。心不合天。止是游戏法门而已。
经债
乌镇利济寺。有僧师徒二人。俱称谨厚。托以经忏者日益众。因致饶裕。而吝啬。
不自享用。亦不布施。后得疾。
族人迎归调治。俄而谢世。平生积贮尽为族有。
十年后。
现梦于所亲曰。经忏未完者。阴府考较甚急。苦不可言。人世所传闪电光中认字读还。信不诬也。
笔之。以诫夫应缘者。
净土寿终
或问第二愿云。国中天人寿终。更无生三恶道者。则有生有死。特不堕落耳。何谓生彼国者皆无量寿。
曰。后不云乎。国中天人寿皆无量。除其本愿。
愿出度生者。十疑论亦曰生彼国土得无生忍已。还来此世救苦众生。则悲愿行化。非此土死生比也。
龙舒往生
或问居士临终立化。其往生之祥昭灼如是。而所辑大弥陀经。不免抄前著后抄后著前。此一失也。又宋景濂谓居士于金刚经不用昭明三十二分无论矣。亦不依天亲无著所定。而另为品第。
此二失也。似于观经读诵大乘再生正因未协。而立化者何。答。
此虽有过。然其平日念佛求生至真至切。至诚至笃。
自利利他。功德非细。
小疵不足掩其大善。
尚有带业往生者。何疑于龙舒。或其品位不能与上上流。则未可知矣。
直受菩萨戒
予著戒疏发隐中。言必先受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然后受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有讲师愤然不平曰。何以不教人直受菩萨戒。而迂曲如是。佛记末法中有魔王混入吾法而坏吾法。今其人矣。
予不答。讲师卒。
其徒理前语。欲集诸僧诸宰官居士等。设大会而作辩难。
予亦不答。有代予答者曰。
无以为也。不观彼所引菩萨善戒经乎。经云。譬如重楼四级。自下而上。
次第历然。
不可躐等。受戒亦然。
经语也。无以为也。其人乃止。
刑戒
大长者吕叔简作刑戒。邹南皋先生梓之。予跋之。
兹传闻一事甚奇。
某官者。素酷暴。
动辄行笞数十下。酸楚之声震地。
若罔闻者。有道人排闼入。直立厅事。
瞋目而指之。某官大怒。
呼左右极力笞之。
忽后堂大叫公子为鬼击。几毙。某官张皇退堂入内。则其子自言苦有鬼神巨棰棰我。皮破肉烂。血渍双股。痛不可忍。
急遣人至厅。被笞人已失所在。乃号啕大哭。举身自掷。头面皆损。
噫。彼道人者。其天神乎。人皆有父母。人之子己之子均子也。奈何已予如珍。他子如草。于心安乎。
又一尊官爱幼子。
每日令屠者进一猪胃。胃瘦则大怒。笞责屠伤重。
调治两月乃愈。有居家严刑以待婢仆亦复如是。愚谓刑戒一书。当布之四方传之百世可也。
不愿西方
或问一僧。公愿生西方否。
曰。吾不愿也。乃所愿。
来生著绿袍。一妻一妾而处室也。此即吾之极乐国也。问者嘿然。
以告予。予谓人各有志。志在富贵。
何西方之为。虽然。富贵虽非道人美事。而亦须修顽福以得之。傥不修福。未必得为绿袍郎。而或作绿衣人也。未必配淑女于名门。而或纳六礼于齐人也。犹未也。
傥有业焉。且不得为绿衣人。而或为金衣公子之流。事未可知也。且不得纳礼于齐人。而或依栖于圉人校人庖人。事未可知也。犹未也。
傥业重焉。金衣或变而为赤鍱焉。事未可知也。圉人校人庖人或变而为阿旁焉。
事未可知也。悲夫。
不愿西方二
又问一僧。公愿生西方否。
曰。吾不愿。亦不不愿。东方有佛吾往东方。西方有佛吾往西方。南北上下亦复如是。吾何定于西方也。又问一僧。公愿生西方否。
曰。八金刚抬我过东方吾不来。四天王抬我过西方吾不去。吾何知所谓东西也。
合而观之。前之一人。汨没于五浊者也。此二人者。
一则随生。一则无生。虽然。
曰随生。未必其真能作主而不被业牵也。曰无生。未必其真得无生法忍而常住寂光也。如未能。则戏论而已。
又未能。则大言不惭而已。难矣哉。
平侍者
平侍者久侍太阳。称有悟入。奈何于后首创异议。徙太阳之塔。出其遗体。行破脑之惨毒。
生报虎口。
死入泥犁。则知其悟处。不过依稀见解得少为足而已。何有真悟彻人。而反作此大逆不道之事乎哉。浅解当悟。祸至此极。
可戒也。
四果
紫阳真人谓四果人夺舍投胎。身有败坏。不免离一舍入一舍。
故其言曰。苦解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也。夫初果七返生死。
二果名一往来。犹可以胎论。
三果已名不来。而四果则见思惑尽。不受后有。三明六通。号阿罗汉。
又何用夺舍为。
紫阳仙学超越伦类。悟真诸书多谈理性。而为此言。似于内典未甚精究耳。噫。
真金起屋。特不枯耳。
宁思金不度火也与哉。
遗教经
世人临终为言以示子孙谓之遗嘱。
而子孙执之以作凭据。世守而不变者也。况三界大师。
四生慈父。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之遗嘱乎。为僧者。所当朝诵暮习。
师授徒传。终身奉之而不可一日废忘者。乃等之以童蒙之书。置之闲处。
不复论究。
岂非如来之逆子。佛法之顽民也哉。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译于腾兰二师。更无再译。今世传二本。
大同而小异。余不必论。但其较量设供优劣。藏本则始于凡夫。而终于化其二亲。守遂师解本。则始于恶人。而终于无修无证者。考其文义。藏本颇为未安。遂本文义俱畅。藏本又云饭辟支佛。不如化其二亲。何又言饭善人功德最大。既功德为最。何又云饭善人不如饭一持五戒者。前后文义自相矛盾。又曰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夫辟支佛尚不及二亲。又何况天地鬼神也。而遂师必无自撰佛经之理。其本必有所自。故知流通藏外者未必无善本。而不必全执藏本以为折衷也。予著梵网发隐。亦得一本于古寺中。与天台疏文符契。于藏本反有参差处。发隐凡例中已申明之。今更为专凭藏本者告云。
四十二章经二
昔有南都僧某者。以四十二章经来武林。按古例。乞诸士夫各书一条勒石。予兄时以养亲居家。
书付之。踰年。
有贩其本至杭者。则别易一显宦名矣。又数年。吾兄忽有南通政之命。于书肆得前本。则复易兄名矣。因感叹其事。为诗梓之集中。有纱笼事非谬之句。
予为兄言。
僧则诚鄙矣陋矣。独不闻翟公榜门杜客语乎。客固不足言。而公亦失厚道矣。兄谓予子之言是也。遂铲去。噫。僧何苦不汲汲办己躬下事。奔走贵人之门。
作闲家具。贻笑于时人也。嗟夫。
五条衣
予初出家时。见五条衣皆另作简便小巧者。略按五条大意而已。盖此原名作务衣也。今悉照七条二十五条之式。虽不失方袍古制。而大有不便。搭此衣止可坐禅讽经礼佛。
何堪执作运劳。则五条衣成七条用矣。夫子曰。
麻冕。礼也。今也纯。
俭。吾从众。
必执反古以为高。则书契既立之后而复为结绳。桌椅既具之后而复为席地。曰吾复古也可乎。今世有☆箸矣。
而食必用钵。
又匙不便。更参之以箸。
尤为可笑。夫钵存之。
不忘佛制可也。而不必泥之为日用也。
禅门口诀
大藏有禅门口诀一书。中所言类多数息法门。而兼之以下视脐轮等语。外签标智者大师。而经文下既非大师。又非灌顶章安荆溪等诸贤所记。不可信也。且大师自有大小止观正文。末后略举治病一门。与此相似。盖防身之小法。非学佛之大道也。乃高题口诀。
而借重大师。
黄冠道流遂据此以印证己法。乃曰此大师亲口密传之秘诀也。而浅识者便谓佛法尽在乎是。
则其害大矣。岂知禅门亦原无口诀之说乎。不得不辩。
禅门口诀二
或问禅门信无口诀乎。曰。佛法正大光明。一人演之。而百千万亿人天之所共闻也。何口诀之有。
无已。则有一焉。夫一言二言。言简而义精者。斯之谓诀。
连篇累牍。牵枝而引蔓者非诀也。是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金刚经之口诀也。惟一乘法。无二无三者。
法华经之口诀也。成就慧身。
不繇他悟者。华严经之口诀也。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者。弥陀经之口诀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者。十六观经之口诀也。不此诀之信。而信他诀者。舍璠玙而执碔砆者也。
念佛不见悟人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噫。盖有之矣。子未之见也。且参禅人得理之后。终不哓哓以自鸣也。
龙天推出。然后声振一时。
而名垂后世。彼曹溪佩黄梅之心印。苟不失口于风旛。一猎人之守网夫而已。清素受慈明密记。苟非邂逅于荔枝。一丛林之闲老汉而已。子何自而知之。
况实心念佛者。志出娑婆。精求净土。念念如救头然。即其悟本性之弥陀。了惟心之极乐。若终身隐而不出。子亦乌得而知之也。凡上上品生者。皆得悟人也。往生传不可不读。
为僧宜孝父母
有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责之。或曰。出家既已辞亲割爱。责之则反动其恩爱心矣。曰。
恶。是何言也。
大孝释迦尊。
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而梵网云。
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观经云。
孝养父母。净业正因。古人有作堂奉母者。担母乞食者。未尝以恩爱累也。奈何于亲割爱矣。而缔交施主。
不绝馈遗。
畜养弟子。过于骨肉。是无亲而有亲。出一爱而复入一爱也。何颠倒乃尔。且己受十方供养。
饱暖安居。
而坐视父母之饥寒寥落。汝安则为之。
雷霆
苏明允曰。叛父母。
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尽系此辈也。然有时而不测也。
明允此言。欲使为恶者惧。而漏网雷霆之击者亦众矣。终不能使之惧也。然为恶受报。盖亦多途。
有生恶疾而死者。
有犯刑宪而死者。有遭虎狼而死者。有死于水溺者。
有死于火焚者。
有死于刀斧者。有死于砒鸩者。有死于墙崩石压者。其为报一也。杀人以挺与刃之类也。岂必其尽击于雷霆乎。况复有见生受报者。有来生受报者。有身报于阳世者。有魂报于冥司者。毋曰不击于雷霆。
而遽称漏网也。
真友
中峰大师警策。有参禅必待寻师友。敢保工夫一世休。
又曰。纵饶达磨与释迦拟亲早已成窠臼。此醍醐至妙之言也。然不可闻于下士也。执此言而自用自专。不复知取友之益。则翻成毒药矣。
取友非难。
得真友为难。饮食财帛相徵逐者恶友也。善相劝恶相规者好友也。开我以正修行路。示我以最上乘法。
为我灯。为我眼。
为我导师。为我医王者。真善知识友也。不可一日而远离者也。
学贵专精
古人为学。有三年不窥园者。有闭户不踰槛外者。有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水不展视者。庶几乎专精不二者矣。而为僧者学出世法。
反以世事乱其心乎。吾辈观此。当汗颜悚骨而惕于中矣。
传灯
传灯录所载诸师。如六代相承。五灯分焰。诸大尊宿。皆天下古今第一流人物。所谓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者是也。岂易言哉。而今人或得一知半见。或得些少轻安。便自以为大悟大彻。而无眼长老又或以东瓜印子印之。一盲众盲。非徒无益而有害。可胜悼欤。
刘公真菩萨人
刘公语宽。其治郡也。有过者以蒲鞭示辱。夫人欲试其怒也。使婢故以羹汗朝衣。公但曰羹烂汝手乎。
终不怒。即此二事。
知其真菩萨人。不可企及。
且今之治民者。用格外之严刑。尚不能折狱。蒲鞭而民自化之。非大威神力何以至此。今御下人。小不如意。
动辄加刑。羹污朝衣。反恤之而不责。非大慈悲力何以至此。临朝逼迫。而乃从容易衣。心不动摇。非大禅定力何以至此。火宅中具如是操略。
如是器量。
胜出家儿蒲团上三十年工夫矣。
吾辈观此。可不愧乎。
可不勉乎。
续原教论
国初翰林待诏沈士荣居士作续原教论。其详品名儒学佛一篇。备举唐宋诸君子。如白香山苏内翰以至裴丞相杨大年等诸公。禅学浅深。最为精核。其言曰。
即裴杨诸公。不云无悟入。而保养受持则未可知也。岂有身居名利之场。又非果位菩萨。而能无细惑流注者哉。游戏法门者固不必论矣。我辈身为出家儿者。试静思之。
三贤女
内人在道称贤者。吾目击三人焉。
一曰出家尼严姓者。清修苦行。终身不干谒富贵家。一在家赵姓者。
手书华严经八十一卷。一在家朱姓者。劝其夫休罢渔业。
投身水中。
夫末法僧尼。多游族姓。
苦行终身。谁似严者。
募化书经。
或昧因果。自力自书。
谁似赵者。
为救众生。不顾身命。
终化其夫。
谁似朱者。吾谓此三内人。
三丈夫也。三大丈夫也。
施食师
焰口施食。启教于阿难。盖瑜伽部摄也。瑜伽大兴于唐之金刚智广大不空二师。能役使鬼神。
移易山海。
威神之力不可思议。数传之后。无能嗣之者。所存但施食一法而已。
手结印。口诵咒。
心作观。三业相应之谓瑜伽。其事非易易也。今印咒未必精。而况观力乎。则不相应矣。不相应。
则不惟不能利生。而亦或反至害己。昨山中一方外僧病已笃。是晚外正施食。
谓看病者言。有鬼挈我同出就食。
辞不往。俄复来云。法师不诚。
吾辈空返。必有以报之。于是牵我臂偕行。众持挠钩套索云。欲拽此法师下地。我大怖。失声呼救。
一时散去。越数日僧死。盖未死前。已与诸鬼为伍矣。向非惊叫。
台上师危乎哉。不惟是身。一僧不诚。被鬼舁至河中欲沈之。一僧失锁衣箧。
心存匙钥。诸鬼见饭上皆铁片。
遂不得食。
一僧晒毡衣未收。值天雨。心念此衣。诸鬼见饭上皆兽毛。
遂不得食。各受显报。
又一人入冥。见黑房中有僧数百。肌体瘦削。
颜色憔悴。似忧苦不堪之状。
问之。则皆施食师也。施食非易易事也信夫。
讲法师
或谓讲法师有化物之功。无交鬼神之责。其寡过矣乎。
曰。殆有甚焉。
施食一法耳。
一法犹易精。经论繁多。一一而欲精之亦难矣。故古人业有专攻。如恭法华善华严之类是也。今则无经不说。
无论不宣。
其果超越于先哲乎。遂有师承无自。而臆见自用者。
有好为新说。而妄议前贤者。有略加销释。而全无发挥者。皆未免于过也。必其精研有素。博学无方。
惟以明道为怀。
不图利养于己。庶几有功而无过耳。或又谓智者云。
为利弘经。亦恒有菩萨之名者何也。噫。此为具菩萨之大悲。而未臻菩萨之实行者言也。非为贪利者言也。
不察此意。
几许☆哉。
一蹉百蹉
古云。今生若不修。
一蹉是百蹉。
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于是。经言离恶道得人身难。得人身逢佛法难。然而逢念佛法门。信受为尤难也。如经所言。蚁子自七佛以来未脱蚁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又何日逢念佛法门而信受也。何止百蹉。盖千蹉万蹉而无穷也。伤哉。
禁屠
世人广杀生命。以供朝夕。
备宴赏。奉祭祀。
皆谓理所当然。既其当然。则何为旱乾水溢而官禁屠宰。
然后知屠宰之为非也。虽然。旱灾而小沾。水灾而少霁。已彘肩羊肘高悬市井矣。又杭俗祈祷观音大士。必请至海会寺。
而满城宰杀。诚意何在。深可怪叹。
傥其时时戒杀。户户持斋。
必能感召天和。雨旸时若。田禾丰穰。
海宇清宁。葛天无怀之风再见于今日矣。奈何习俗相沿不可救也。哀哉。
畜鱼鹤
世俗畜小金鱼者饲以虮虾。畜鹤者饲以细鱼。
饲鹤则一食动以百计。
饲金鱼则一食动以千计。积日而月。积月而年。
杀业无边矣。夫养蚕也。孳生六畜也。为饱暖而造此杀业也。鱼与鹤供一玩视而已。
嗟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今日方闲
吾杭有鲁姓者。忘其名。人以其面麻也。称鲁麻子。
中年谓其子曰。
吾婚嫁事毕。尔曹亦能自立矣。吾将求闲。于是备棺椁。凡魂轿明旌鼓乐皆悉营办。诸子衰绖执杖引棺。己肩舆随后。
至西湖之别墅。
置棺中庭。遣诸子归。
榜其门曰。
今日方闲。至死不入城墎。
呜呼。
亦达矣。夫俗士具有家缘。其忙宜也。脱忙而曰今日方闲。出家者本闲也。乃劳形苦志。
奔利趋名。终日营营而不知休息者。当榜曰今日方忙可也。
入胎
经言入胎皆在十月之先。而世间传闻者。皆临产之时死彼生此。有供僧山中者。忽见僧直入内室。俄报坐草生子。急往山中探之。则僧已入灭矣。与经言不合何也。盖入胎于十月之先者其常。而临产入胎者千万中之一二也。世人惟见一二。
而不见千万故也。然早入胎不见现形者何也。或临产入者能现。而早入不能现也。经无明文。不敢妄为之说。众生入胎不可思议。以俟夫天眼圣人决焉。
护法
人知佛法外护付与王臣。而未知僧之当其护者不可以不慎也。护法有三。一曰兴崇梵刹。
二曰流通大教。三曰奖掖缁流。
曷言乎慎也。护刹者。梵刹果尔原属寺产。豪强占焉。夺而复之。
理也。有如考诸图籍。则疑似不明。
传之久远。则张王互易。以势取之可乎。喜舍名为吉祥地。力不敌而与者谓之冤业薮。若僧惟劝化有力大人。以恢复旧刹为大功德主。而不思佛固等视众生。如罗☆罗殃民建刹。即广踰千顷。高凌九霄。
梅檀为材。珠玉为饰。佛所悲怜而不喜者也。有过无功。不可不慎。
一也。护教者。其所著述。果尔远合佛心。
近得经旨。赞叹而传扬之。
理也。有如外道迂谈。胸臆偏见。
过为称誉可乎。
若僧惟乞诸名公作序作跋。而不思疑☆后学。有过无功。
不可不慎。
二也。护僧者。其僧果尔真参真悟。具大知见者。
尊而礼之。实心实行。操持敦确者。
信而近之。
理也。有如虚头禅客。
下劣庸流。亦尊之信之可乎。若僧惟亲附贵门。冀其覆庇。而绵纩锦绣以裹痈疽。祇益其毒。有过无功。
不可不慎。三也。是则王臣护法而僧坏法也。悲夫。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