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海涛法师多闻修学圣典汇编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9-11 18:15
標題: 海涛法师多闻修学圣典汇编南无阿弥陀佛
海涛法师多闻修学圣典汇编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节录

譬如闇室中,虽有种种物,无灯闇所隐,有目不能见。
如是虽有智,不从他闻法,是人终不能,分别善恶义。
譬如有目者,因灯见眾色,有智依多闻,能别善恶义。
多闻能知法,多闻离不善,多闻捨无义,多闻得涅槃。

佛经亦说:「有二因、二缘发於正见:一、从他闻法,二、内正思惟。」又说:「人有四法甚為希有:一、亲近善知识,二、从他闻法,三、内正思惟,四、如法修行。」

《大智度论》节录

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
譬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
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
无慧亦无明,是名人身牛。

《大乘集菩萨学论》节录

《论》曰:「菩萨闻几种行,入解毘奈耶?」

如《无尽意经》云:「由闻八十种行而能入解。所谓欲行、深心行、深固心行、极相应行、无倨傲行、不放逸行、恭敬行、极尊重行、离名相行、善言行、承事行、闻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乱行、无住行、宝想行、药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达解行、意喜行、悟入行、听闻佛法无厌行、广捨行了知调伏行、亲近多闻行、喜乐容受所作行、身踊跃行、心悦乐行、闻不懈退行、闻义行、闻法行、闻威仪行、闻他说行、闻所未闻妙法行、闻神通行、不乐餘乘行、闻诸波罗蜜多行、闻菩萨藏行、闻摄事行、闻方便善巧行、闻梵行行、闻正念正知行、闻已生善巧行、闻末生善巧行、观不净行、观慈行、观缘生行、观无常行、观苦行、观无我行、观寂灭行、观空无相无愿行、无作行、善作行、建立真实行、无减失行、单己行、守护自心行、精进不懈行、諦察诸法行、对治烦恼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他分烦恼行、依止七财行、断诸贫穷行、讚诸有智行、欣乐智者行、眾圣平等行、非圣净信行、见諦行、远离诸蕴过失行、称量有為过失行、依义行、依法行、一切恶作行、利益自他行、於善脩作不发餘业行、趣向殊胜行、所得一切佛法行。」

《翻译名义集》节录

《华严》云:「我或為眾生说闻慧法,或為眾生说思慧法,或為眾生说修慧法。」

故《楞严》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真諦云:「散心名覆器,无闻慧故;忘心名漏器,虽得而失,无思慧故;倒心名秽器,非而谓是,无修慧故。」

《净名疏》云:「闻若不听,无受润因;听而不思,无深旨趣;思而不修,终无证理。三慧若备,入道不疑。」

法语小集

若比丘有信、有成,而不多闻,则梵行不具。
若比丘有信、有成、有多闻,则梵行具足。
—《长阿含经》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
—《增一阿含经》

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
於多闻中而不勤修,诸眾生中最為无智。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诸菩萨摩訶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应净修持身、语、意戒。何以故?
為欲引发闻、思、修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节录

云何圣财?
谓信、戒、闻、惭、愧、捨、慧,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
彼诸眾生不讲此故,名极贫穷。
—《大宝积经》

云何彼求闻?云何得多闻?云何闻而说?大人云何去?
彼恭敬故听,习近多闻者;说不為财利,大人如是去。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亲近善友為第一,听闻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行為第四。
—《心地观经》

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
一心供养而无厌足。
—《华严经》

菩萨若在居家,受持五戒,常日一食,
依於塔庙,广学多闻,通达诸论,亦应亲近诸善知识,
善能教化是(念佛)三昧者。
—《华手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楞严经》  

菩萨博读眾经,悉入诸道,顺化眾生。
—《佛说菩萨内戒经》

贪恚、愚痴、寡闻、破戒而行布施,非净施也。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末世眾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圆觉经》

有四法人多有所作:
一、亲近善友,二、从他闻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多闻即是助菩提法,於诸法中具无碍故。
—《悲华经》

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於法。何等四?
於法师人亲近依附,听闻法已善思念之,
如所闻法為人演说,以此说法功德迴向无上正真之道。
—《大宝积经》

多闻不贡高,不诽谤诸法;闻法应受持,持已諦观察。
—《菩萨念佛三昧经》

復次菩萨有四种无尽财。云何為四:
谓多闻财,说法财,摄诸贫乏财,迴向菩提财。
—《大乘四法经》

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
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眾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
—《月灯三昧经》

方便是道场,教化眾生故;四摄是道场,摄眾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维摩经》

於净闻处,於现世业及当来果,
修德进业,乐听般若眾妙法门,
专意勤心,究竟通达,如是名具足净闻。
—《佛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為四?
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為四。
—《思益梵天所问经》

四依止,谓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繫念思惟,如理修行。
—《佛说法身经》

多闻者,解一阿含或言二阿含,是名多闻;
坚固者,所解阿含坚固不失,是名多闻坚固。
—《善见律毘婆沙》节录

多闻善根无厌足故,名為智慧戒;
从多闻得智慧故,名為求多闻戒。
—《十住毘婆沙论》

佛告多闻诸圣弟子:「汝等今者应如是学,诸有过去、未来、现在眼所识色,此中都无常性、恆性,广说乃至无颠倒性,出世圣諦,皆是虚偽妄失之法」。
—《顺正理论》

於此大乘有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諦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
—《辩中边论》

闻义无厌者,若不多闻则无教化眾生方便智。
—《摄大乘论释论》

多闻增知识,知识增智慧,
由智见真諦,諦使人美善。
—《长老偈.长老尼偈》

即使十分衰老时,也要广学而博闻,
闻慧有益於来世,布施亦无如是益。
—《格言宝藏论》

不修学无以成,不折我无以学,不择师无以法,不习诵无以记。
—《緇门警训》

若凡、若圣广诵眾经,持佛语,
诸经师等名多闻眾,尊者庆喜之学徒也。
—《异部宗翰论述记》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
故於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

出言须涉於典章,谈说乃傍於稽古,
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
数数清於耳目,住止必须择伴,
时时闻於未闻。
—溈山灵祐

不调饮食,则病患此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蕅益智旭

有人儘管多听闻,却於正法极匱乏;
此乃未将诸佛典,转為教导之过错。
—经续

现证由修得,修復由思闻;
善友及多闻,实為慧所依。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六祖坛经.懺悔品》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