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达亮文集]放下南无阿弥陀佛2018090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9-3 19:02
標題: [达亮文集]放下南无阿弥陀佛2018090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放下
达亮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若有人战场上失败, 商场上失手,情场上失意而颓唐弱志,无精打彩,整天愁闷苦脸,心事重重想不开,甚至会走上极端──自杀。这时,有人向你劝说,说一些至人的哲理为你开脱,让你放下、想开一点,可谓苦口婆心。而自己一旦陷入生活中烦恼不愉快的事,甚至比别人更想不开,放不下。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呀!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放下,没有把心放下,也没有把我们这个色身放下,只不过把“放下”当作生活中的口头禅,是讲给别人听的,对人对己没有一点益处。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人做到“提得起,放得下”,除非高深境界的贤人达士,或得道的高僧大德。
放下的真意是悟,是去迷转悟。放下是手段,目的是正知正见。单纯追求放下,为放下而放下,这是一种迷,一种执着,这是不对的。放下是悟明障碍,归宿处是正确用心,只是不能用死心、错用心。大家在持名念佛中,若时时对“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话头念念不忘或执着、妄念,这就是你放不下,当然也不会开悟。因为我们在用功时,用的是我们这颗心,而我们又对“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话头用的也是我们这颗心。大家知道,我们并没有两颗心啊!为什么一颗心既能用功又能打妄念呢?这是我们太执着、放不下,慧根浅的缘故。对于境界深的人来说,心应在一处而不仅在一处。对于我们一般境界的人讲,应一心不乱,一心不可二用!
放下的过程,是具体的、现实的过程,不是以空相对治烦恼,而是以种种智、种种法,化有返空,化烦恼而得菩提。种种烦恼就有种种解脱法,化解法。由此放下的过程,即是种种法、种种智建立的过程。大家真真切切地都放得下,什么功夫都能用得好。如果你放不下,不但功夫用不好,到头来仍逃不脱阎王老子。所以,大家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在这里有一个禅宗公案:一天,一位名叫严阳的修行人来见赵州禅师。他和赵州禅师见面后,先是礼节性的对了一番话。然后,他对赵州禅师说:“禅师,我今天来见你,什么东西都没有带。”
赵州禅师说:“哦,你放下吧。”
听了赵州禅师的回答,严阳感到困惑。他以为赵州禅师听错了,于是摊开双手给赵州禅师看,“今天我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带来,还能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微微一笑,“是啊,你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可是你仍然有放不下的,那么它是什么呢?既然你实在放不下,就担着吧。”
据说,严阳听了赵州禅师这句话后,顿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呢?他悟到了自己以前修行用功多年就是不见开悟,是因为自己放不下、太执着的缘故。因此,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我们这个心。由于人的执着放不下,往往修行用功几十年却毁于一旦。从前,一位专门持咒的老婆婆几十年如一日,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她每念一遍,就往盘中放一粒黄豆。到了后来,黄豆会自动跳起来落入盘中。一次,有一位好事者从她房前经过,看到房子上空有道奇异的光环。好奇的他走近一看,是一位老婆婆在持六字真言咒── “唵嘛呢叭弥牛”。开始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仔细一听,没有错呀,原来老婆婆把“吽”字错读成“牛”字。他将此事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也没辨是非,不假思索地就将字改读过来。此后,老婆婆再念此咒时,黄豆不见跳了,房上的那道光环也不见了。可惜啊,老婆婆持咒几十年如一日,只因对文字太执着而放不下,将几十年的功夫毁于一旦。可见,放不下,的确是我们在修行路上的拦路虎啊,我们要当心哟!
修行参禅的人应该要放下两张“皮”──脸皮、肚皮。放下脸皮不是说你不要脸,耍赖皮,而是要你忘记自己的地位、名利,谦虚诚垦地从最底层开始,老老实实地学习做人。放下肚皮是要你断贪欲。这都是一个目的──破我执。我执不能破,你永远开不了悟,永远到不了西方,也成不了佛。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若如此,你何愁放不下、开不了悟、成不了佛。这岂能是人人能做得到的?《来果禅师语录》云:“识能放下思量,身体能放下妄想,虚空能放下大地,砖头能放下泥巴,详细算之。识能放思量,心不可得;妄能放想尘,身不可得;虚空能放大地,世不可得;如此身心世三,全能放下,恐打灯笼,找不到一个众生,岂奈放下何,是知‘放不下’这三个字。”有载,和尚师兄弟俩赶路,遇河水涨,有一年轻女子难以过河,师兄抱起女子过河,二话不说放下女子又继续赶路。走了十数里,师弟还在嘀咕师兄:“你是出家人,不能近女色,怎么能抱女子过河呢?”师兄答:“我是把女子抱过河就放下了,你实在是抱着这女子走了十数里。”这是说凡事不可拘泥,不能背负东西,否则你就会像那位师弟一样放不下,怎么办呢?你可以背了它走的。那师弟想了十数里,有些人可想两年、十年,甚至要想一世。所以,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可参,有心可用呀!古云:“出家无家,动想乱如麻,”诚能放得下,方可看破世界。
佛祖所说的“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就是说该舍的须舍,毫无疑惑,义无反顾,坚决地舍,彻底地舍,这样才可以进入一种较高的境界。然而,日益繁华的物质世界充满太多迷人的诱惑,令身处六尘之中的人目眩神驰。要做到六根清净,六识摒弃,确非易事,除非真正佛门中人,诸如弘一大师等高僧才能达到这个地步。若能达到一代哲人MZD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得放下一些与之相违背的东西,也得毫无疑惑,义无反顾地舍,彻底地舍!大家知道人民公仆“孔繁森”就是这么一位进入较高境界的大写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对名利能看破放下的人,不能说没有,即使有也少得可怜呀!托马斯·爱迪生就是这种少见的人中的一个。如果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当初一味存钱,他去世时会很富裕。第一次成功的发明给他带来4万美元的净收入,这在1869年可是个大数目。他一生中得到了1093项发明的专利权,可他辞世时却身无分文。数年后,爱迪生的儿子查尔斯回忆父亲对金钱的态度:“他认为金钱是像金属一样的原材料,应该使用而不是积累,所以他果断地把钱投资到新项目上。有好几次他濒临破产,但他拒绝让美元控制他的行为。”说自己对名利放得下,只不过每个人境界不同,放下的程度也不同。
放下能解脱自己。人生中就是这样,有许多玄奥之处,有时候放下就意味着拿起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要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另一道人生之门。在现实生活中,应学会放下。有篇报道,也许很多人看过,说是有位留美计算机博士生,拿着学位证书到多家公司求职,但都没有被录用。他把求职的经历思索了一番之后,在平静的心态下,毅然放下架子,收起学位证书,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应试,很快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一般程序输入员。后来,老板发现他的才干非同一般,就给他换了工作。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又使老板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老板对他很器重,通过多次“咨询”,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最后受到重用。他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的水平与文凭的等值亦同时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大家想一想,这件事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善于调整,该坚持的坚持,该放下的放下。其实,人生的放下与辉煌有时是相互相承的。没有当放则放的果敢就没有辉煌的成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放下而烦恼,很快从不幸和失意中奋起,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命中的丰富,掀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们常说烦恼即是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烦恼,不见菩提,这是为什么?原因是我们放不下,被无明掩盖了我们本有的自性而不能显现,智慧不能显现,所以我们不能转迷成悟,烦恼就是烦恼。烦恼当下就是菩提,当下就是所谓的彻底放下。最后,大家在慢慢地细细地咀嚼着“放下”这个充满禅意,内含哲理的词,思索着该怎样来“放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