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定弘法师主讲(第一八三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9-2 21:59
標題: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定弘法师主讲(第一八三集)
摘自《定弘法师(锺茂森博士)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一八三集) 2012/8/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3-0183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我们特别为参加圆明寺学佛夏令营的年轻人所提出的问题做个答复,这个问题有不少。
问:我们现在看第一个同修的问题。怎样消除对佛法的疑心?例如不相信佛菩萨加持的能量。
答:要消除对佛法的疑心,必须要研究经教,要读佛经。最好的知识分子学习的经典就是《华严经》,当年弘一大师为知识分子介绍佛法,都劝他们读《华严经》。《华严经》里头有圆满的佛法,对于深奥的理论、还有微妙的事相,都讲得究竟圆满。《华严经》里头讲到诸佛菩萨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例如能够身心不动而遍十方法界,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而不离本处,等等。这个是凡夫境界里面没有办法想象的,但是它又是事实,为什么是事实,经上也讲得很清楚,所以必须要学习经教才能够断疑生信。如果觉得《华严经》分量太大,因为《华严经》有几种译本,有八十卷的,有六十卷的,还有四十卷的《普贤行愿品》。弘一大师当时要求学人把八十卷的《华严》前面五十九卷配上四十卷,正好就是一部很完整的《华严》。因为八十卷的《华严》当中后面二十一卷,跟四十卷《华严》有相同的地方,所以除去相同的,合在一起九十九卷,又叫《九九华严》。这个分量很大,从头到尾读下来,每天八个小时阅读,应该也要三个礼拜。
这个分量如果觉得太大,我就介绍你们读中本《华严》。《华严经》这是大本,中本的《华严》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讲的理念,理事、性相、因果都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文字数量不同,在境界上、义理上完全是一样的,所以古人称《无量寿经》叫中本《华严》。但是读《无量寿经》必须要听讲,你听到这些义理能够听得明白。如果只是这样在字面上阅读,你未必能够悟得这么深,里头深奥的玄理你未必能够掌握,所以一定要听讲,或者是看批注。现在我们读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是九种本子里头最好的一部,最完善。批注有黄念祖老居士的《净土大经解》,还有白话解,还有我们师父上人多次的讲记,都可以认真的学习。
问:下面一个问题。学业和道业之间应该如何选择?
答:如果你还在学,没有毕业,那么你也就不必放弃,可以两不误。我记得我当年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读博士,有缘在达拉斯拜见我们师父上人,师父上人当时就给我们开示。我那时二十四岁,就向师父上人请教,说我们像现在这样做学生,还在读书,怎么学佛?师父老人家给了我两条意见,第一,把书读好;第二,读《无量寿经》。非常实在。所以我就按照师父的教导把书念好,我的成绩都一直非常好,四年提早完成博士学位,然后出来在大学教书。在校把书读好,在单位上就得把工作做好,把你的本分的事业做好,这就是印光大师讲的敦伦尽分。读《无量寿经》,这属于修道,读还要听讲,你读的时候才能够随文入观,读起来才有受用。所以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读《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
学业和道业不仅没有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我们学道就是为了养清净心,心愈清净,智慧就愈能够显发出来,当然对你的学业、事业都有很大帮助。我之所以在学业上、事业上都是一帆风顺,这个跟我学佛有紧密关系,如果我不学佛,我肯定不可能这样顺利。这里头没有迷信,因为我能够学佛就懂得放下,把那些干扰清净心的事务放下,对于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就不讲求了,能够知足常乐,心也比较专注。我当时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都没有谈恋爱,这是年轻人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在求学期间搞别的事情,尤其是谈恋爱这类的,非常分心。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恶世当中,年轻人要把握住自己真的是不容易,真的唯有佛法才能够帮得住我们。所以这个问题,你要修进去了你就发现,确实学佛的人才能够把学业、事业、家庭各方面都有智慧的处理好,你才有效率。这种智慧不是外求的,也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是我们通过修养清净心恢复的,这是人人本有的。
问:第三个问题。若是对尘世间仍有贪恋,可以出家吗?
答:那我劝你还是不要出家好。出家就是为了放下尘世间的贪念,要不然你出家干什么?如果出了家还放不下贪念,那就是造大业,还不如不出家。你出了家,这佛法、出家人的形象不能够破坏。如果破坏佛法的形象,让大众对佛法失去信心,对佛法轻贱、讥毁、不尊重,那就会令众生造很多的罪业,并且会引发很多灾难。因此,真正要护持佛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就有这样的使命维护佛法形象,从自己做起。世间人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可是放不下很苦,那我们就要做出个榜样来,能够放得下,放得下之后很快乐,这就让众生看到了觉悟。我把大学教授工作辞掉,跟净公上人学习佛法,现在真的是一无所有。原来的一切,房子、汽车、高薪、名望,统统都放下了,现在可以说是过着贫而贱的生活,贫是没有钱财,贱是没有地位,可是我比以前快乐多了。天天不离开经教,心愈来愈清净,这就快乐。至于说生活的受用,那些不用去理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该享受的不会缺,你舍了,愈舍愈多。
你看,像我把房子舍掉了,我到哪里都有房子住,不过不是住自己的房子,别人很乐意把房子提供出来让我住。我还得有选择,太豪华的房子我不能住,我要住个小房子。现在师父老人家给我提供的在这个精舍小房子,我就跟师父老人家学法。也有居士供养,比我现在住的那个房子大一倍,让我在那住。我跟师父老人家请示,师父老人家就跟我讲,说他年轻的时候也遇到有人供养他一栋别墅,可以让他去闭关,条件很不错。回来问李炳南老居士,他的老师,李老就跟他讲,什么人有资格闭关?你已经明心见性,但是没有法缘,人家不来请你,你可以闭关。闭关就是告诉大众,我已经开悟了,你们可以来请教。如果你没开悟就闭关,人家来请问你问题,你答不出来,人家会把你拉出来,把关门打开,拉你一起去外面参学。结果我们师父当时听了李老的话,也不去闭关了,继续跟李老学习。也给大家做个示现,有好的条件,我们不去受用,希望让给更需要的人,过的生活标准愈低愈好。我现在这个房子,我们两位出家人一起住,师父的房子,所以这房子不用愁。虽然有这样的福报,可以受用好的房子,我们也不接受。
现在没有汽车,你看我出门,我出门都是去讲课、讲经,有同修专门用他的车来接送我。本来我是一直想要搭火车到协会去讲课的,搭过一次、两次,后来同修就不让,所以我都不用自己开车了。把钱财全部都布施掉,现在发现我虽然身无分文,但是我也用不上钱,真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它自然就有人发心供养。平常我们生活非常简单,日食二餐就够了,真正用钱的地方,那都是帮助众生,譬如说印法宝流通。但是这些事情我都不用操心,真正遇到要做好事,只要你一提,大家非常的欢喜来供养。就像这次夏令营,我们在圆明寺,畅公发起举办知识青年夏令营,招三百人,五百多人报名。经费哪里来?这个不能让畅公老人家自己给,也不知道经费哪来的。大概是来参加的学员,有的家庭有条件的他们自动发心,吃的、用的一分钱都不缺。所以,放下贪念,于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的福报反而大大增加,所谓量大福大。
我们师父上人今天早晨在这精舍里头,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两位大使,这两位大使专程从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来香港拜望师父上人。昨天到的,今天就谈到这个问题,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在出现经费紧缺。因为什么?美国是教科文组织的最有实力的一个会员国,会员交会费,按照这个国家的GDP(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例来交会费。美国GDP最大,所以它交会费最多,大概是占百分之二十二。结果好像是今年,教科文组织录取了巴勒斯坦做为一个会员国,引起美国的不满,它就撤消了这个会员费。所以一下经费就缩减了百分之二十二,严重紧缺,面临这个危机。这大使也知道我是原来在大学教金融的,他就问我这个危机怎么办?我就跟他讲,我说佛法里讲,愈布施愈多。师父也对他们这么讲,说会员国政府交会费,那很有限。如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心真正为全世界人民办好事、搞活动,譬如说教育的活动,尤其是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办这些活动的话,那肯定很多人支持你。经费不一定政府来出,可以由私人。现在这些有钱的大老板很多,你真正办好事,支持的经费绝不会亚于政府,愈布施愈多。
所以我们的心量要大,要起心动念想到全人类,你福报就很大。而佛法里面讲,我们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仅是包括全人类,包括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把贪念彻底放下,你福报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自己根本不需要考虑自己,自己需要多少福报?很小。在你帮助一切众生的同时,自己福报已在其中。所以有钱要多办好事,现在最好的好事就是教化人民,让人民觉悟。用什么方法教?一个是培养老师。真正培养十个、二十个有道德有学问的儒释道圣贤教育的师资,让他们在摄影棚录制这些课程。就像我们现在这样,不用什么听众,有摄影机就行,录好之后放在网上。甚至有条件的做个卫星电视台,把这些教育节目向全球二十四小时播放。你不用担心没有经费怎么办,不会的。你看,我们师父老人家这个卫星电视台,到今年十年了,从来没有化过缘、问人开口要一分钱,只是把这个银行账号打在他们节目之间,有点空余的时间打出来,就有人往那个银行账号投钱。你真正布施做好事,那支持你的人一定会很多。
问:我们再看底下,这个问题是,持过午不食戒的时候,遇到同学的聚会怎么办?
答:既然你已经持了过午不食,一般是讲八关斋戒,在家人可以这么持守一天一夜。出家人,《沙弥律仪》是要终身都持过午不食。遇到同学聚会要应酬,晚上得吃,那你那天就不要受八关斋戒,否则你不就是破斋了吗?既然你已经在佛前发愿,今日一天一夜持守八关斋戒,那就不要动,而且尽量减少应酬。这个斋是过午不食,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心地要清净,斋心。你如果应酬很多,心就很难清净,毕竟还不是大菩萨。大菩萨无所谓,他们能够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如如不动、广度众生。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也要减少这种外缘。实在讲,应酬愈少愈好,实在是不得已的,没办法推脱,只好应付一下。古人讲,认识人多是非多。认识的人愈少愈好,没必要应酬的不必出去,除非这是帮助众生,对弘法利生有帮助。譬如说这个大使来了,我们师父上人接待他们,跟他们讲佛法,这个就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善巧。如果是平常世俗无聊的应酬,真的愈少愈好,多一点时间读圣贤书、学佛、听经,多好。
问:下面一个问题。现代有很多塑料纸包装,属于字纸吗?若塑料纸上印有文字,如何处理?印英文字母也要按惜字纸来对待吗?
答:现在印刷术很发达,确实到哪里都免不了印上文字的这些印刷品、塑料纸袋等等。在过去,纸是比较珍贵的,印刷也非常的稀有,所以一本书不容易得到,尤其过去的书多半是圣贤书,传统文化。因为纸张、印刷都这么珍贵,那些无聊的书籍、文字没人去印,没人去流通。所以过去的字纸真的是文以载道,它上面记录的是道德仁义,是圣贤学问,这个一定要爱惜。现在大部分的字纸都不是写圣贤学问,那我们对这些当然也要珍惜爱护,养自己的恭敬心。但是这是出于对物品的珍惜,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回收,放到回收纸张的桶里头,不浪费纸张资源,这样也就可以了。
问:在大殿内集体上课或早晚课时,因拥挤、繁杂,进出不方便又影响大众,想放下气又收不回去,怎么办?法性法师在《学佛行仪》中说到,印祖说,这样来世投胎会做厕所里的蛆虫。可又不方便一直进出大殿。除了印祖教导的收回去,还有其它方法吗?
答:这种所谓下气就是指放屁。在大殿排下气,这是对佛祖不够礼敬,尤其大众在一起,你这个味道不好闻,也严重影响大众。这个其实收回去并不难,收回去之后,你下课之后再走一走、运动运动再排都可以的。当然根本解决方法就是,你吃饭的量要控制好,多半都是吃多了才会排下风,少吃,吃个七、八分饱就没有问题。
问:下面,请问法师,某人向我借东西,我答应借他并已准备好,但后来他并未向我借,我这存在妄语吗?
答:这个不会,他已经不向你借了,你就可以不用借给他。这个你所答应的,是基于他向你借,他已经收回了请求,那你当然也就收回你的承诺,这个不是妄语。因为你没有欺骗人的心,这就不是妄语。
问:下面,如何彻底驱除傲慢分别心?虽然起心动念后能自省、忏悔,但却不能止下次再犯妄念。
答:这个确实要下功夫。傲慢分别心,我想每个人都有,尤其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般都有傲气,尤其是有才华的。要降伏这个傲气,那就用谦卑来对治,折伏自己。一开始要刻意,对任何人都谦恭礼敬。在多人的场合里要慎言,往往傲慢是讲话多了之后,愈讲愈喜欢炫耀自己,这傲慢心就起来,少言沉默,这容易伏烦恼。这个功夫就在于,你能不能够随时随地伏得住烦恼。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平时加以念佛功夫。要知道,贪瞋痴慢是无始劫来的烦恼,这些烦恼妄念要克服,要自己努力来念佛。今天正好是大势至菩萨生日,诞辰,大势至菩萨他用的功夫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自己眼耳鼻舌身意全部收拾回来,不攀缘外面的境界,而专注在一句佛号上。时间用久了,功夫用久了,自然就能成片。等你能成片了,傲慢分别心这些烦恼自然就不起来,这才是真实的忏悔。所以要想止住妄念,得下一番功夫,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修道就是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果不是死尽偷心、踏踏实实、脚踏实地来下功夫,那很难有成就。
问:下面一个问题。广度众生要有缘,请问结缘要主动吗?尽力去办事算不算执着?放下、随缘,在世间法看来是很消极、没有主见,得不到他们的认同,他们不会听你的善告,反倒会疏远学佛之人。这样下去又怎么能度众生?
答:度众生确实要有缘,这个缘分也是你去结的,确实是要留心结缘。也可以说是主动,但是这是无所图的。尤其是结欢喜缘,跟大众要结个欢喜缘,彼此有好感了,他才能够愿意听你教化。遇到实在有障碍,办事不顺利,利益众生的事业可能很多的困难,你已经尽心尽力了,就是功德圆满,成不成是众生的福报,不能够强求。我们总是希望要多为众生做好事,只要有缘,应该做。但是绝不强求,绝不有得失之心,不执着得失成败。做成了,没什么值得骄傲,这是众生有福;做不成,众生福报不够,我已经尽心了,功德圆满,用这种心态做不会有烦恼。当你学佛了,一切随缘,别人觉得你好像很消极,实际上那不是消极。随缘不是随便,有缘做就要认真做,如果你不认真不努力,那也不叫随缘,那叫放弃缘分。你尽心尽力,但是没有这个缘,做不成,那当然就要放下。所以学佛的人不是消极,反而是很积极,为众生活着,为众生、为佛法奉献,他会比世间人更加积极、更加精进。你看我们很多学佛的同修,起早贪黑,睡比别人睡得少,吃比别人吃得少,做比别人做得多,那就是为了众生,这是慈悲心在推动。
世间人不懂,可以跟他们讲清楚,告诉他们,为自己活着会痛苦,因为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为众生活着,你会愈活愈快乐。为什么?这就是佛法里讲,你能布施就有福报,虽然你不求福报,它自然会来。布施财,它就来财富,布施法,你就有智慧,布施无畏,你就有健康长寿。愈布施愈多,愈多你愈要继续布施,千万不要停住。譬如说你去布施了,来了很多钱,你可别想着把钱就存在银行里,那你福报就到此为止;应该立刻转手往外布施,利益更多的众生,那你的福报是无穷无尽。舍得舍得,愈舍愈得,得了之后,还得把你得的也舍掉。当你舍尽了,你得到的是整个法界,你就叫成佛了。成佛是福慧二足尊,福报和智慧都是满足的,足就是圆满,尊是尊贵,二就是指福和慧。福和慧都是靠布施、靠舍得到的,千万不要有存的念头,一定要多去帮助众生。
问:沙弥十戒中,关于睡眠姿势要求右胁卧,可以俯卧,但不可以左胁卧和仰卧,这是什么道理?
答:俯卧也不可以,只能够右胁卧,就是右侧躺着,这叫吉祥卧,对身体有好处。因为什么?身体五脏六腑,像心脏这个重要的器官,都偏左边,你左侧卧就压迫这些内脏,睡眠就不好。睡眠不好,这身体久而久之就会出毛病,因为它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右胁卧就很吉祥,睡得会很安稳。所以你看佛的睡姿都是右胁卧。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请问您,学佛从最根本上解决的是众生的死亡恐惧问题,还是死亡问题?第二问是,西方心理科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人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高级需求的意识才会开启。例如世尊释迦牟尼佛、中国近代的弘一大师,他们都生于皇家、豪门,对于世俗的基本需求都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从而才打开了更高级的需求,进行佛性的自我实现。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又要回到世俗的生活中去,又要受到需求层次的支配,不得不面对生存、事业、家庭等诸多问题。您认为我们是否需要积极有为的奋斗,待到有了幸福的家庭、事业之后,心理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无杂念了,方能真正学佛、弘法利生?
答:这两个问题都提得很好。我学佛目的当然一开始并不是很明朗,觉得学佛是应该的,它是一个很好的学问,里头有大道理,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我有这样的一种求知欲,所以刚开始学佛是这么进来的。愈学愈觉得佛法博大精深,特别是听了我们净公上人讲经说法,感觉到这是人生最高的学问。听了经教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自己的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慢慢从自私自利的泥潭里面超拔出来,智慧、快乐才会慢慢生起来。当然听了经教才知道有六道轮回,人死亡确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谁都得死,但是死了以后上哪里?世间人没想这个问题,灵性比较高的人会想到。而学佛正是解决生死问题,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是苦,要超越。所以佛给我们指示了生脱死的道路,让我们循着这个道路证得涅盘。涅盘是没有烦恼的境界、没有生死的境界,不生不灭。学净土,我们用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就是超越生死轮回,而且保证不退转,一生成佛。这些问题只有佛法才能讲清楚,其它的学科里头找不到。所以佛教是最究竟圆满的教育,不能不学的教育。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讲,西方的心理科学家马斯洛他提出来的,这个需求有等级的,人需要先满足低级需求,才能满足高级需求。当然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看法,佛菩萨在人间示现,他也会随顺众生的这种理念。像《无量寿经》上讲,「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为了随顺世间众生的这种想法看法,你不能显现得非常反常,众生就接受不了。所以佛菩萨示现,得让大家都能够接受。就像你提到的释迦牟尼佛,他是生于王室,太子,他示现厌离富贵的生活,出家修道,菩提树下苦行之后,苦行六年,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然后教化众生。这都是示现给众生看的,让众生看了之后容易接受、容易理解。而事实上,成佛只是迷和悟不一样,破迷开悟就是成佛,迷悟在你一念之间,只要你一念觉悟你就是佛了。佛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如果这一念还是迷惑颠倒,那就是凡夫。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他做的示现跟佛不一样,佛是太子,而六祖惠能大师是樵夫,家里很贫穷,靠卖柴为生,没有文化,不认识字,跟他母亲相依为命,家里很苦很穷。他给我们示现的,也是一念觉悟就成佛了。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大彻大悟。你看一个樵夫,没有文化、不认识字的人,一下子就彻悟、就成佛了,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他没有经历那种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的阶段,他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
所以这两位佛,一个释迦牟尼佛、一个六祖惠能大师,做出这两种不同的示现,告诉我们,开悟成佛跟你现在是什么样一个状态、你有没有满足低级需求还是高级需求不相关,跟你有没有文化不相关,跟你是不是有很多人生阅历不相关,只是你的迷悟不同。迷者凡夫,悟者佛,就是这么不同。每个行业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出身,统统都能成佛。不仅人能成佛,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你看《法华经》里面就有这个例子,龙女成佛,八岁成佛。龙女是畜生道,龙是畜生,畜生里头有成佛的。所以西方这些心理学家他们讲的,大概是人道里头一个很有局限性的现象。实际上佛法里讲的跟他不一样,佛法讲得广大,没有分别,只是看你能不能发心。发菩提心真愿意作佛了,你就能作佛,你就能成佛。所以年轻人学佛,这是难能可贵,这也是大福报,不能够随便放弃这么好的因缘,要及时尽早认真学佛、开悟。开悟之后你整个人生就完全不同,你将是世界上最自在、最快乐的人,而且你做的事业是最有意义的事业,广度众生。所以,做为年轻人要有这样的认知,莫到老来方学道,一定要尽早,不要荒废自己的光阴。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大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修持佛法,可否只听经和念佛而不读经?
答:这个学习、生活都是在落实佛法。学佛一定要落实,如果不落实,光是学个语言文字没有用,落实才能得受用。听经帮助你了解佛的教义,听明白了就要去做,所以听经有好处,要多听。做不到的总是因为没明白,明白了你就能做到,所以平常要多听经。如果没时间读经,你不一定一次整部《无量寿经》读下来,不一定,你可以分片段,一天读一小段。我过去在大学念书都是这样,我读《地藏经》,最开始读《地藏经》,《地藏经》十三品,我一天念一品,分两个礼拜念完,这个一点压力都没有。《无量寿经》四十八品,一品的时间平均也就是几分钟,顶多二、三分钟,所以你一天如果拿出个十五分钟来读经也不错。读得快的一小时能读完,你一天读十五分钟,四天就读下来了。读熟了,你会背了那最好,走路、做事都可以背诵。只要你不动脑子,不用用脑子来工作,你就背经或者是念佛,久而久之,这定力就能修出来。人的定力愈深,智慧愈高,这人就愈有福报。所以你看一个人有没有福,从他的定力可以看出来。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定不下来,这人没有福报,有福他也装不住,会漏出去;心很稳、很定,言语不多,「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不急不躁,这种人是有福报。
问:下面一个问题。在家居士能否对外讲经说法讲佛经?
答:当然可以。实际上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的事业,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都有这样的义务,荷担如来家业。在家居士自古以来讲经说法的很多,最早的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就有。维摩诘居士,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另外一尊佛,他示现居士身讲经说法。佛的弟子们去拜访维摩诘居士,见了面,也是按照对佛一样的礼节,顶礼三拜,右绕三匝。为什么?因为佛法是师道,老师第一大,不管是在家出家,只要他是老师,我们就当尊敬,敬师如同敬佛。所以在家居士,从维摩诘居士就开始讲经说法,那是正法时代,佛在世的时代,释迦牟尼佛鼓励自己的弟子去听经闻法。佛法传到中国来,历朝历代都有在家居士讲经说法。所以佛法四众弟子都可以讲,只要讲得如理如法就可以。我们见到法师,无论在家法师还是出家法师,都要尊敬。
问:下面,末学在讲《弟子规》时,复述、引用净公上人的话。有位老同修提醒,有些话老法师可以说,我们不能够说,是这样吗?
答:当然会有这样的话。因为老法师他有八十六高龄,在佛门里面也是备受四众的敬仰爱戴,所以他讲的话可以是做为一个老人、一个长者谆谆教导后辈这样的语气。我们要复讲,如果完全按照他那个口吻来讲,那就不太像。就像你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你用一个八十多岁的口吻来讲,那当然就不合适,也显得你傲慢。所以口吻上、语气上、修辞上都要做改变,但是内容上、义理上不能够改变。所以复讲不是完全照着念原话,而是你把老法师的意思明白了之后,用自己的口吻讲出来。年轻人讲经说法不能以命令式口吻,要用商量式口吻,这些都是常识问题,这需要注意的。而且有时候举的例子,可以举跟自己更相关的例子,特别是你在修学过程中如何来落实《弟子规》、落实经教的教诲,你的心得体会。在不离开义理、不离开原意的基础上,来做这样的汇报,这样很感人,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体会。没有自己的体会,就是这么照本宣科,就很难感人。所以学佛要讲经,必须要自己去做,你自己做到了,你教人就很容易打动人。
问:下面问,接近年底,是讲经教学讲《弟子规》重要,还是先放下教学领众老实念佛重要?
答:这主要是看这些听众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根性。假如你的这些听众初学,而且没有扎过根,《弟子规》没做好,那么他们念佛,说老实话也念不进去。与其有口无心的念,浪费时间,不如老老实实扎好根,要从《弟子规》学起。在讲《弟子规》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大家念佛。如果你听听蔡老师讲的「弟子规与佛法修学」,它就联系得很好。我曾经也讲过《弟子规》,是按照这个原文每字每句来开解,也是结合佛法,曾经讲过十二个小时,比较简短,这也等于鼓励大家念佛一样。如果大家《弟子规》这根都扎好了,现在很希望老实念佛,那你可以带着大家一起学《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一般人听经不够,不能够光一句佛号,因为要是听经没明白道理,他会有疑。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这个疑很不容易去掉,疑比贪瞋痴慢更可怕,它会直接影响你往生。因为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所以有疑惑必须要化解掉。
听经闻法,尤其专听《无量寿经》,这是最好的方法。听《无量寿经》,实际上也等同于念佛,为什么?《无量寿经》讲的就是阿弥陀佛他的本愿、他因地的修行、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等等,它也等于让你忆佛念佛。把《无量寿经》听熟了,你这句佛号念起来就会感觉非常亲切,念佛的时候,真的好像阿弥陀佛就站在你面前,就围绕着你,就在你心里。佛在你心中念着你,你又在佛的心中念着佛,彼此互融互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这样念佛才殊胜,那叫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修大乘佛法最贵就是在相应。密宗特别强调三密相应,讲我们凡夫身口意三业,要跟如来三密相应。我们的身业跟如来身密相应,我们的口业跟如来口密相应,我们的意业跟如来意密相应。密宗比净土宗要难修,因为什么?三密相应,一齐都能相应的很难。身要严持禁戒,口要持咒念佛,意要能够入般若智慧,这个很不容易做到。净土宗修学,它只要一个相应就行,就口相应,口里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的佛号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听到心里,那你心中真有佛,所以相应就容易。但是你要相应,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把心里头的杂染统统放下。这需要多听经你才能放得下,要是你经教不熟、道理不懂,你肯定很难看破、很难放下。
问:我们再看下面一个问题。佛教宣扬的法理,与我之前所学完全相背,心中的疑虑很多,唯物观中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定弘法师也曾是学问高深的知识分子,不知您是如何完全转变的?
答:我的转变就是通过学习佛法的经教,要学习。《礼记》上也讲,「人不学,不知道」,你要学才能知道,否则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扭曲错误了还不知道。我从小也受唯物论的这种教育,所以疑虑当然也很多。但是我有个比较好的态度就是,虽然对佛法所说的很多不理解,但是我不排斥它,我来研究它。通过研究学习,慢慢就能明白,原来是自己从前的观念错了,不是佛法错。关于唯物论这个问题,现在最前沿的科学家量子力学家他们也都发现了,说唯物论三百年前提出来的,现在发现很可能是三百年来最大的一个失误。为什么?因为现在科学家发现,心和物是同源的,不可分。过去把唯心和唯物一分为二,这是个错误,这不符合宇宙事实真相。因为现在量子学家发现,物质分析到最基层的是由波动产生,不再是物质,而这个波动,来源于念头、意识的振动。所以心和物是一不是二,因此说唯物论、说唯心论,都偏在一边。应该怎么讲?心物不二,这就对了,心影响物,物影响心。
佛法不讲唯心论,也不讲唯物论,讲唯识,识是心和物的本体,心是讲精神,物是物质,都是从这个识变现的。这个本体是一个,它本来没有分为二,这个比唯物论科学要讲得更加的周详、周全。我们要学习,通过学习,通过跟现在最新的科学成果相比较,你对这事实真相才了解得愈深刻。我之前,大概是四年前,讲过一个专题,叫「华严科学宇宙观」,讲了十个小时,把《华严经》里面关于宇宙真相的这些描述提出来,跟现代最新科学成果相比较。结果发现,佛法里面它确实有最高的科学,佛在三千年前所讲的,现在量子科学家们才开始证明。
问:下面一个问题。若人人整天只读经学佛,社会怎么运转?这个世界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答:人人只读经学佛,这个社会也一定会很美好的。为什么?大家心都很清净,没有妄念,没有无止境欲望的追求。现在社会就是乱在人们不读经、不学佛,不学传统文化、不学圣贤教育,崇尚物欲追求。所以现在这个社会产生很多乱象,连气候都反常,自然灾害一年比一年多。这些灾难怎么来的?不能够只把它推成是自然的灾害,实际上都是人为搞出来的,人类破坏自然,现在遭到自然的报复。所以要改善之道,必须恢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个在佛法里头讲得最彻底、最圆满。真正佛教要复兴起来,人心一定变得善良、变得纯朴,这个社会就很可爱。如果人都心地清净,这个社会就变成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我劝你,不要担心人人都只读佛经学佛怎么办,现在不是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是,人人都不读经、不学佛,这个社会怎么办?这是个大问题。你的忧虑完全是相反了,现在每天的杀盗淫妄这些节目、这些丑恶的内容充斥世间,毒害人心,为什么你不忧虑这个?不忧虑人都变坏了,反过来忧虑人都变好了,这错了。所以我们自己要冷静观察这个社会,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什么、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提倡什么。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圣贤教育,能够改善人心、挽回世道,那我们就来大力去提倡,这是一个仁人志士应有的使命。
问:下面第三个问题。明明是水土不服,为什么会说出业障显现?
答:业障包括的范围很广,人身上有的病也属于业障。什么叫业障?业就是你做的事的后果,这就是业。有善业,有恶业,还有无记业。无记业就是说不上它是善是恶,譬如说吃饭、睡觉,这没什么善恶可分的,叫无记业。障是什么?它形成障碍,障碍我们学道,障碍我们断烦恼、开智慧、成佛道,这都是障碍。所以这业障范围很广,这是佛法的专有名词。人身上的病一般来说按佛法来讲分成三大类。一类是自己这个身体没有注意保护,遇到风寒,或者是身体睡眠不够好,或者吃的东西不卫生等等,产生一些疾病,这些一般吃药就能好。第二种病不是吃药能治得好的,医生给你检查出来,但是给你开了药,你没办法好,怎么治也治不好,这病就属于业障病。
业障有两种,一种是冤业病,冤亲债主他们来找麻烦,让你生病,这个是有。所以鬼神真的有,自古以来无论是儒、还是道、还是佛,都承认有鬼神,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说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空间的度数,现在科学家发现有十一度的空间,我们现在活在三度空间里头。现在最高能够发现有十一度空间,那当然都是用数学证明出来。实际上理论上讲,空间的度数是无量的,每一度里头的空间都有可能有众生,不光是在三维空间里才有。这些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一般我们称为鬼神,他们会对人类有作用,这佛法讲,过去生中跟他们结了怨,他们来找麻烦。这一类病就需要忏悔,过去我们对不起他们,现在我们要向他们忏悔,我们所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让他们受益,希望能够化解冤结,冤结化解了病就好了。第二类的业障病就是造罪业太深了,罪孽深重所以得了病。这个病就不好治了,它也不是冤亲债主找麻烦,也不知道向谁忏悔,它就是自己罪业重。那要自己忏悔罪业,把过去所造的发露忏悔,认真改过,才能够把罪业消除。
问:我们再看第四个问题。佛教如何看待其它宗教?信仰其它宗教的民众,在阿弥陀佛看来是怎样的?
答:佛教看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本来平等,本来是佛。现在我们因为迷了,得不到佛的受用,所以不能成佛。实际上本来还是佛,还是有佛的智慧、神通、能力,但是现在用不上,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有这些障碍。其它的宗教都应该是教育,教我们不同程度上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些认识得比较深刻,有些认识得稍微浅一些。我们都应该尊重,好的教育内容我们要提出来学习,尤其是每个宗教共同的部分、共同的教育,多半是教人断恶修善。这部分应该提出来,各个宗教联合起来向社会推广,让大众来学习这些圣贤教育,对社会有好处。阿弥陀佛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都是佛,所以阿弥陀佛对哪一个众生,都是这么尊重、这么爱护、这么慈悲关怀。不仅说对人,连对蚂蚁昆虫,你看在四十八大愿里头讲,蜎飞蠕动,乃至焰摩罗界,焰摩罗界是地狱道的众生,都希望把他们接引到极乐世界,让他们能够成为阿惟越致菩萨,能作佛。这样的心量广大,我们应该效法学习。宗教之间不要有冲突,不要互相毁谤,要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共同行使教化众生的使命,这样就很有意义。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法师,弟子父母学佛,也非常支持弟子本次来夏令营,更希望将来我可以了脱生死,走圣贤道路。弟子来自北京,今年二十六岁,几个月前已辞去英文导游一职,在家听经拜佛,但有时会懈怠。请问您,我应该在家好好听经念佛,还是去东天目山这样的净土道场修行?我十九岁开始吃素,二十岁时很幸运遇到老法师的法宝,开始听经闻法,但还是很多毛病习气没有改正。我很想发大菩提心,像您一样,以后可以弘法利生,可是自己还没有成就,该如何在自己修学的道路上圆满成就,又可以广度众生?如果发心回去每天拜三千拜,听经念佛求往生,在这个短短的三、四个月内可以成就吗?
答:这个可以。你回去可以试验一下,你要是能够每天拜三千拜,听经念佛求往生,如果这个世间众生跟你有缘,你真成就了,阿弥陀佛会留你在这个世间广度众生。但是如果你没有缘分你就会走,你也别害怕,你要生欢喜心,到极乐世界好!将来有缘,众生机缘成熟了,你再回来度众生。这条道路很好,不要急于出来讲经说法,要有沉淀的过程,要有积累的过程。我到今年学佛二十年,听老法师讲经二十年,这个基础还觉得不够,所以要厚积薄发。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做为家长,如何引导七岁前的孩子学佛?
答:那就要教他学做人、学做事。你做为家长,要带着他把《弟子规》落实到生活当中。《弟子规》不是只是用来背的,是要做出来,待人处事接物,都符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弟子规》就完全落实了。你带着孩子做,孩子自然就学到了。
问:弟子对于淫欲有几点疑问,一,淫如何定义?只要有爱慕之心就已犯淫戒了吗?二,弟子在大学有一个男友,学佛后恋爱时都会深感愧疚和矛盾,甚至不愿结婚,因为弟子怕无法清净修行,又怕使家庭不和睦。此事已困扰弟子很久,恳请法师指点。
答:成不成家是妳自己的选择,当然结果会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成家,要戒邪淫,夫妻以外的,男女不可以有不正常的这种关系。如果不成家,妳自己过着单身清净的生活,固然也是很好,选择是自己。但是这个淫欲心确实要把它放下。什么是淫?非礼、过分的这个念头就是淫。事实上如果严格的定义,凡是有男女之心,包括那种爱慕、那种情执都属于,都要放下。因为什么?它障碍你出轮回,这个你要是不放下就出不去,它是轮回的一个根本。当然对年轻人来讲,这个是很不容易做到,那都是有大菩提心、大善根、大福德的人,他才能够断掉。一般的人,我们要对他要讲因果、要讲礼义,不可以有不正常的关系。如果你自己禁止不住,遇到很好的伴侣,能学佛的最好,不学佛的你要特别看他的人品,这个人品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看他是不是名望的家族里出来的,或者是有没有钱,这都是小的事情,人品第一重要。人品最重要的,看他是不是孝子,你看他对父母是什么样的心态。孝顺的人再坏坏不到哪去,不孝顺的人再好好不到哪去,这个妳自己去斟酌考虑。
问:下面一个问题。游戏中的杀是否算破戒?药中入酒是否破戒?
答:玩杀人的游戏,那也属于破杀戒,因为你带了杀心而在造杀业。虽然那是模拟的,但是你已经有杀心,而且把杀人当儿戏,这个业很重,要放下。所以杀、盗、淫、妄这些游戏都不要玩,接触都有罪过。药中入酒,为了药用这是可以,这不属于破酒戒。但是药酒,如果身体恢复了不需要了,那就不要再喝。
问:下面一个问题。不批评国家领导人,是否意味着不谈国事?在现体制下,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和监督政府的权利,这么说来,我们是否放弃这些权利?
答:不批评国家领导人,不一定说不谈国事,这是两个概念,你谈着国事也可以不批评国家领导人。实在讲,即使是谈国事也要谈正面的,不要太多的批评,应该要提倡善良、高尚的风气。不出言则已,一出言有定国安邦的作用,这个话值得说,否则说来干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向人夸耀自己知道常识很丰富,夸夸其谈,这没什么意思,这叫无益语。无益语就是绮语,造口业,没必要。
问: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请问,一个人如何真正将淫欲彻底断除?虽然曾试用不净观和姐妹观,但是现在社会心理道德败坏,乱伦的事例层出不穷,使人的思想底限不断降低。请慈悲开示。
答:放下淫欲最好的就是多接受因果教育,多看因果类的书。我推荐大家认真的读《欲海回狂》这部书,这是印光大师特别提倡,属于《安士全书》里头的四卷之中的一卷。还有像《寿康宝鉴》这都是很好的书,细细的读,反复的玩味、内化,你能够改变你这些心中的恶念。另外多念佛,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是《普门品》上讲的,如果人多于淫欲,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能够离欲,最好一天念个三千、五千圣号。如果自己烦恼特别重,那你就要跪着念,观想菩萨放光注照你,帮你消业障,只要诚心,效果会非常好。
问:下面一个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该如何选择道路,是出家还是在家?看老法师讲到,建议找个小房子闭关十年,先扎好三个根,再背一百篇古文拿到金钥匙,然后一门深入一部经,就能成就。走这条路好,还是出家更容易成就弘法利生?
答:这个出家很不容易。我劝你,你真的想出家,先学好,把三个根扎好,一百篇古文都背好,也一门深入了,甚至开悟了,你再出家。像六祖惠能大师这样,一出家就可以讲法。否则你要是没成就出家,现在你要找个如法道场不容易,在道场里跟住众在一起,你会不会生烦恼?对你修学也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要讲求实质,有出家的心,远离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发起出世、出家的心,但是不一定执着出家的相。那个要随缘,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缘分,由佛菩萨替你安排最好。我出家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师父上人安排的。
问:下面问,佛教提到人要去除贪瞋痴。那么夏令营结束之后,大部分同修都会面临回到现实生活中要尽各自的义务,做好自己在现实中的本分。譬如一个人所在的企业和团队,必须要求成员要精进做好本职,必然与利益会挂钩,不仍然是犯贪戒的嫌疑吗?佛教徒应该如何平衡角色又不犯戒?
答:这个你自己平时要多听经,不离经教,你就知道该怎么平衡、怎么来处理。
问:佛教提到众生平等,但在夏令营当中我们看到,在编排座位的时候,让男同修先进大殿,才轮到随喜参加的母亲等等,这个是不是不平等?
答:这是个古时候的传统,男子在前,女子在后,这个不是不平等。我们也谈过,女子以谦让为美,女子柔和,能够谦卑,这反而显得尊贵。如果是放在男同修之前,她容易生傲慢心;当然男同修也是如此。不过,既然是古时候的传统留下来的,那我们不必刻意去改变。彼此都应该有相让的心,而又按照礼制、规矩,这样就非常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剩下还有些问题,等到下次「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再跟大家一起学习。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